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解析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07-01 【摘要】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水试鉴别 一、显色反应 1 、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2 、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黄芩在切片时,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切片后应及时干燥处理。 3 、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es mce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 、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第1篇总论 第1章 绪论 第1节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鉴定学(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drug),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Chinese crude drugs)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迄今为止,中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 000种。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decoction pieces)。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以饮片(或药材)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中药饮片(或药材)在临床上应用的形式绝大多数是复方和中成药。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的方剂已达100 000余首,已经批准生产的中成药数量为9 300余种。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鉴定,只有把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中药鉴定学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资源概况,采收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鉴定的依据与方法、质量标准要求、代表性中药选论。代表性中药的记载大纲主要包括下列项目:名称、药用历史、来源、生物(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用法用量等。 第2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价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而对其使用价值的评价,主要依赖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径的结构特征。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10.比较蓼科和五加科常见药材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1.比较菊科、伞形科、桔梗科常见药材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2.写出菊科、伞形科、豆科、五加科、蓼科、毛茛科主要化学成分。 13.写出山东、云南、四川、东北、河南省的地产药材。 14.写出大黄、甘草、何首乌、黄连、丹参、黄芩、党参、人参、三七、苍术、乌头、川贝母、麦冬、天麻、石菖蒲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15.写出大黄、甘草、黄芪、黄连、丹参、黄芩、党参、人参、三七、苍术、乌头、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 16.比较甘草与黄连、党参与人参、麦冬与百部、怀牛膝与川牛膝、龙胆与细辛的组织结构特征。

果实种子类中药复习要点 1.掌握重点品种药材的来源和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果皮的构造特征。 3.果皮的三部分与叶的哪三部分相当。 4.掌握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别时种皮的一般构造。 5.掌握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 6.理解“镶嵌细胞”和“错入组织”含义。 7.比较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来源、性状、异同点。 8.掌握苦杏仁的不同来源及区别点。 9、比较苦杏仁与桃仁的性状、显微不同点以及与郁李仁的区别。 10、掌握豆科果实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别共同特征。 11、掌握补骨脂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2、掌握芸香科果实类中药显微鉴别共同点。 13、比较枳壳、枳实、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 14、比较吴茱萸与芸香科其他中药显微鉴别的不同点。 15、掌握伞形科果实的共同特征。(双悬果) 16、掌握小茴香、性状、显微鉴别特征。 17、掌握马钱与云南马钱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18、比较槟榔与肉豆蔻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的异同点。 19、掌握xx种子种皮的构造。 20、掌握xx中药的共同点。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 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21、企边桂:是指剥取十年生以上肉桂树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22、板桂:是指剥取老年肉桂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23、绢状茸毛:是指马钱子表面密被的,呈灰棕色或灰绿色,自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的茸毛。 24、间隙腺毛:是指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细胞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 25、铁皮枫斗:是指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除去杂质,减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成弹簧状,烘干而成,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 26、铁皮石斛:是指将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而成的药材。 27、二杠、大挺、门庄:花鹿茸的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28、条痕色:是指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画过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选择题: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中药鉴定学的趣味记忆方法 一、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二、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即“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三、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 种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 豆砂包(豆蔻、砂仁);2. 炒肉,当时肉贵(肉桂), 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 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 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 二参麦冬汤。 这26 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

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四、伞形科的13 味药 即“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 话我们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 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五、含有油室的药即“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 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 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 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 天麻: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 春空冬实心有别,松香断面要牢记。 巴戟天:形似鸡肠巴戟天,心细皮厚色紫蓝; 伪品肉薄木心粗,虎刺易断勿受骗。 白前:根茎细长节明显,折断中空似鹅管; 节上须根弯而细,勿与白薇相混乱。 当归: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 断面油点显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中药的鉴定

第6章中药的鉴定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有必要对中药品种的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和稳定性加以鉴定,研究制定出可供鉴别的依据和标准。可以说,对中药进行科学的鉴定,是防治疾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 第1节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药鉴定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其次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药品标准,通常称为“二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它规定了中国药品的来源(source)、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和检验方法,是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是部颁药品标准,它补充在同时期内药典中尚未收载的药品,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国家颁布的药品标准还有进出口药品质量暂行标准等,在一定的时期内,各部门也必须遵照执行。地方药品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执行的药品标准,只供本地区使用或其他地区参考使用。地方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和内容若与国家药典或部颁药品标准有重复和矛盾时,应首先按照国家药典执行,其次按部颁药品的标准执行。 一、《中国药典》的版本及基本内容 1950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为了制订国家药品标准,成立了国家药典委员会。迄今为止,《中国药典》发行了8个版本,其基本内容如下。 1. 1953年版该版药典收载药品531种,其中化学药物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药材除了甘草等少数有剂量外,其他均作为制剂的原料药。由于1953年版药典收载中药太少,规格也不完全符合生产实际,并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又进行了修订,于1957年出版了本版药典的增订本。 2.1963年版该版药典分为2部,“一部”是中药部分,“二部”是西药部分,共收载药品1 310种,其中常用中药643种(其中药材446种,中成药197种)。这版药典由凡例、正文与附录3部分组成,反映了中国医药学的特点和用药状况,但缺少鉴别品质和检验质量的科学内容。 3.1977年版该版药典内容作了较大的变动,收载了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通则74个。收载

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论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并且对鉴定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作为中药研究的基本内容,传统中药的鉴定方法意义非同一般。本文从对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标签:传统中药;中药鉴定;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47-02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是,由于中药材的来源广泛,渠道复杂,正品与伪品、野生品与栽培品、习用品与混淆品之间,在药效与应用方面都具有着不同之处;而且中药材配方相对复杂,在数量和性能上要求比较严格,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导致对患者病情的治疗适得其反[1]。所以,掌握传统中药的正确鉴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了解中药材的来源、判断药材性能状态、显微镜观察、理化等方式,对传统中药材进行鉴定。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有时也会几种鉴定方法一齐使用。本文主要是分析传统中药的来源鉴定与性状鉴定两种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 1 对传统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通常情况下,遇到形态相对完好的中药材,首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知识,辨别药材的正确学名,并且判断出其的产地来源[2]。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到植物类别的药材居多,而且绝大多时候是使用植物药材的根部、茎部、叶子、花朵及果实等,所以对完整型的中药材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解剖显微镜或放大镜等仪器。然后可以参照相关中药学奠基,核对判断,主要参考著作:《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物志》、《药用植物图考》、《药用植物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对应的标本进行比对,如:凌霄花和杨金华外形相似,但所属的植物科别不同,在形态上也有细微差别,前者属于紫葳科植物,花丝呈弯曲状;后者属于茄科植物,花丝呈直条状。 2 对传统中药的性状进行鉴定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饮片是常常给予患者应用的中药材形式,但是,如今相关炮制设备给中药材饮片造成了一定局限性。所以,在给患者用药之前,必须对中药材的形状做鉴定。只有明确了中药材的性能,才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中药材比较简单的鉴定方法一般有六种,分别为手摸、眼观、口尝、鼻闻、水试、火试。 2.1 手摸 中药材饮片的包装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所以不容易辨认出药材的种类和性状,但是有的中药材通过用手触摸,可以分辨出来。如:金银花和菊花在包装里外形相似,不易辨别,但是可以在手中感受其软润度,根据其干湿程度不同,则可以判断区别两种药材。 2.2 眼观 用肉眼观察中药材的形态,是对中药饮片最直接的鉴定方法,可以根据药材的形状、色泽、表面、大小、断面与质地等。 2.2.1 从形状判断如今对中药材的切割制作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药材的性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也正因为统一切制方法,也能比较容易的判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发汗】在药材加工得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变软、增强香味或减少刺激性,便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得加工方法。(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星点】大黄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环列或散在得异型复合维管束。【罗盘纹】罗盘纹系指商陆横切面得异型维管束,因干燥后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得3-10个同心性环纹,形似罗盘。【云锦花纹】何首乌得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数个类圆型异型复合维管束. 【菊花心】根类中药断面得木部有黄白色相间得密集放射状纹理。如防风,甘草,黄芪,白芍。 【车轮纹】车轮纹系指维管束与较宽且平直得射线所形成得稀疏整齐得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防己. 【狮子盘头】党参得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得茎痕,茎痕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具明显细密得横环纹。防风可见. 【怀中抱月】怀中抱月就是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过桥】黄连得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 【鹦哥嘴】天麻(冬麻)得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或残留茎基。【白颈】地龙第14-16节为生殖器,较光亮 【方胜纹】就是指蕲蛇背部黑褐色或红棕色,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斑纹。 【二杠】鹿茸具一个分支者 【挂甲】取牛黄粉末少许,以清水湿润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通天眼】对光透视,羚羊角全角半透明。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得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假色】由于投射光受矿物裂缝面,解理面及表面氧化膜反射引起得光波干涉所产生得颜色. 【条痕色】矿物在白色瓷板上划过后所留下得粉末称得颜色为条痕色. 【钉头】赭石表面圆形乳头状突起 二。简答题 【中药性状鉴定得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概念:就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性状就是否与规定得标准或对照品相符

中药鉴定学 科属分类

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 一、植物类药材 (一)菌类(4种) 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 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二)藻类(1种) 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 (三)地衣类(1种) 松萝科:松萝(地衣体)。 (四)蕨类(4种)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棉毛贯众。 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 (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 (六)被子植物(139种) 1.双子叶植物(108种)

(1)单种科(共21种) 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远志科:远志;紫草科:紫草;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车前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有10种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报春花科:金钱草;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马兜铃科:细辛。 (2)含2个种的科有10科 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苋科,怀牛川牛膝 龙胆科:龙胆、秦艽。龙胆科,龙胆加秦艽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科,银柴太子参。 萝藦科:徐长卿、香加皮。萝藦科,香加徐长卿 樟科:桂枝、肉桂。樟科,桂枝加肉桂, 桑科:桑叶、桑白皮。桑科,桑白皮。 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科,菟丝牵牛子, 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科,乳香加没药,

葫芦科:天花粉、瓜蒌葫芦科,瓜蒌加天花粉。 (3)含3个种的科有7科 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科,蓼大青大黄何首虎杖,十字花科:板蓝根、大青叶、葶苈子。十字花科,大青葶板。 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科,桔梗党南参, 木兰科:厚朴、辛夷、五味子。木兰科,厚辛夷五味。 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香科,吴枳白黄柏 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科,秦皮连女贞, 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科,地黄胡黄玄。 (4)含4个种的科有1科 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茄科,金花枸地骨。 (5)含5个种的科有2科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通草。五加科:人参三七通西洋,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茜草科:栀子钩茜巴。(6)含7个种的科有1科 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唇形科:藿香薄荷紫丹参,黄芩荆芥益母草。 (7)含8个种的科有1科 蔷薇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蔷薇科:榆楂苦杏木,桃仁金枇乌。

中药鉴定汇总

2015中药鉴定总结 第一部分药物科属总结(没有标记属名的,说明原植物和药名相同)1、药名和科名相同的药物: 2、同一科名下1个代表药物: 3、同一科名下2个代表药物:

4、同一科名下3个代表药物: 5、同一科名多种代表药物

6、藻、菌、地衣类: 第二部分入药部位 单子叶植物:三棱、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郁金、天麻、白及。(根茎、块茎、鳞茎入药) 一、根及根茎类 1、根茎 双子叶植物:狗脊、黄连、升麻、北豆根、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香附、石菖蒲、 单子叶植物: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2、根 双子叶植物: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

粉葛、黄芪、远志、西洋参、白芷、当归、前胡、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 3、根及根茎 “皖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细辛、人参、红参、三七、白前、白薇) 4、块根 “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 双子叶植物: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川乌(母根) 单子叶植物:天冬、麦冬、山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5、块茎 “两天三泻胡半白”。 双子叶植物:延胡索、 单子叶植物: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 6、其他 绵马贯众(根茎和叶柄残基)、川乌(母根)、附子(子根的加工品)、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 二、茎木类 1、木本植物藤茎:木通;大血藤;鸡血藤 2、茎枝:桂枝、桑枝、槲寄生;桑寄生;钩藤 3、茎刺:皂角刺 4、茎翅状附着物:鬼箭羽 5、茎髓部:通草、灯心草 6、草本植物茎藤:天仙藤 7、木类中药心材部分:沉香、苏木;降香; 三、皮类 1、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2、树皮: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 3、枝皮:厚朴(干皮、根皮和枝皮);秦皮(枝皮或干皮); 四、叶类 1、单叶:枇杷叶 2、复叶的小叶:番泻叶; 3、带有部分嫩枝:侧柏叶;紫苏叶(叶或带嫩枝) 五、花类 1、花蕾:辛夷;槐米;丁香;金银花(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 2、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3、花序:款冬花 4、带花的果穗:夏枯草 5、柱头:西红花 6、雄蕊:莲须 7、花柱:玉米须 8、花粉粒:松花粉、蒲黄 六、果实及种子类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 药圈| 2015-10-16 00:00 这就是2014年药圈蓝伊芊芊分享中药鉴定总结,前几天她也给大家分享了11个中药鉴定学的做题口诀: 中药专业知识一做模拟试题总结的11个口诀 大家可以去支持下,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虽然有变动,但中药鉴定变动的内容不多,药用部位总结:1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金银花、槐米 2花序:菊花、旋覆花 3开放的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4柱头:西红花 5花粉:蒲黄、松花粉 6、藤茎:大血藤、鸡血藤、木通 7、心材:苏木、降香(树干与根的心材)、沉香(含树脂的木材) 8、茎髓:通草、灯心草 9、块根: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百部、天冬、麦冬、郁金、地黄 10、块茎: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11、鳞茎入药:川贝、浙贝、百合 12、根与根茎:细辛、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羌活、藁本、龙胆、丹参、茜草 13、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14、干皮根皮枝皮同时入药:厚朴 15、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16、干皮枝皮:秦皮

17、叶:石韦、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罗布麻叶 18、复叶小叶:番泻叶 19、枝梢与叶:侧柏叶、紫苏叶 19:近成熟果实:木瓜、乌梅、吴茱萸 20:种仁:薏苡仁、肉豆蔻 21:果肉:吴茱萸 22:未成熟果实:枳壳 23:种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果皮:大腹皮 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橘络 假种皮:肉豆蔻衣 种皮:绿豆衣 胚:莲子心 24、果实: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豆蔻、益智 25:全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 26:地上部分:淫羊藿、鱼腥草、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穿心莲、茵陈、青蒿 27: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肉苁蓉 28:草质茎:麻黄 29:带叶茎枝:槲寄生 30:茎:石斛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5*2) 1、中药鉴定学: 2、中药 3、脉岛数 4、气孔指数: 5、栅表比: 6、菊花心: 7、云锦花纹: 8、蚯蚓头: 9、膨胀度: 10、性状鉴别: 11、显微鉴别: 12、理化鉴别: 13、过桥: 14、珍珠点: 15、车论纹: 16、狮子头: 17、泥鳅头: 18、菌丝: 19、菌丝体: 20、菌核: 21、子座: 22、过支合把: 23、挂甲: 24、乌金衣: 25、通天眼: 26、道地药材: 二、简答(6*7) 1、牛膝横切面图: 2、大黄横切面图:

1、薄荷横切面图: 2、冬虫夏草横切面图: 3、番泻叶横切面图: 4、大黄性状鉴别: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前两种称“北大黄”后一种称“南大黄”。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的网状纹理。 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可见星点,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根类药材形层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一、根茎横切面 ①木栓层:残留。 ②皮层:窄,有草酸钙簇晶。 ③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含棕色物质,韧皮部有粘液腔。 ④形成层:呈环状。 ⑤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华。 ⑥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无髓部其他同根茎。 三、粉末:①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②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 ③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复粒有2-7分粒组成。 理化鉴别 ①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与状结晶加碱结晶消失并显红色。 ②取少量粉末于履职上加1% NaOH aq 滤纸染成红色 ③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于滤纸上,晾干----棕色至红棕色荧光。 如果是亮蓝色或紫色荧光为伪品。 5、黄连的性状鉴别: 味连:①多分枝聚集成簇,形如鸡爪,俗称“鸡爪黄连”表面黄褐色粗糙。 ②上部具有棕黄色鳞也残基,表面有须根及须根痕。 ③质地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呈红色或暗棕色 ④木质部金黄色,髓部红棕色或成空洞。 ⑤味极苦 雅连:多单枝,较粗长,微弯曲,“过桥”长,(蚕蛹状)

中药鉴定学12

第十三章全草类中药 1.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包括: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茵陈)、带根全草(细辛)。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实。如:薄荷。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地上部分草质茎。如:石斛 2.草质茎的构造: 3.麻黄类茎横切面: 表皮有内陷气孔和下皮纤维束

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 外韧型维管束单个环列;木质部三角形 髓 第十五章树脂类中药 1.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 2.学的药:苏合香、乳香、没药、血竭、 注: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 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芳香酸等成分。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1)单树脂类: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通常又可分为: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 (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蓼科来源中药的共性:

1、茎节膨大。膜质托叶鞘、瘦果、花被。 2、根或根茎:断面黄棕或红棕色。 3、异常构造:星点、云锦花纹。 4、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大黄非木化)。 5、蒽醌类衍生物(游离或结合)。 6、升华物针状、羽毛状,加碱显红色。 7、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等。 玄参科中药共性: 1、双子叶植物根发达类型。 2、横切面薄壁细胞含有棕色核状物。 3、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加工变黑。 4、地黄、玄参、胡黄连。 伞形科根及根茎类中药共性: 1、根类圆柱形,根茎不规则形具环节,断面有棕色、棕黄色油点和特异香气。 2、木栓层;皮层窄;韧皮部大,射线宽,外方裂隙;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纤维较少。含淀粉粒,少见结晶(川芎含圆簇状结晶)。 3、分泌组织有油室、油管、分泌道,存于根皮层、韧皮部;根茎皮层、韧皮部、髓或射线。 4、主含挥发油、香豆素、内酯类。有当归、白芷、防风、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8531624.html,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作者: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06期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 (一)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 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 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迹。还应写明检验样本的来源,如,送检的单位、时间、样本数量等内容。样本检验结束后,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 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威灵仙 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云木香天麻茯苓(云) 江苏:茅苍术薄荷 四川:川芎川乌附子川黄柏厚朴川贝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黄连(雅)重庆:黄连(味)青蒿丹皮枳(壳)实补骨脂使君子巴豆 贵州:天麻、五倍子、天冬 甘肃:当归大黄 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 新疆:阿魏软紫草 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 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 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 广西:蛤蚧钩藤肉桂金钱白花蛇 广东: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鸡血藤穿心莲 山东:阿胶金银花全蝎沙参 河南:菊花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红花 四大怀药:菊花牛膝地黄山药 浙八味: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四大西北药:当归、大黄、党参、甘草 关东三宝:人参、鹿茸、细辛好 半夏天麻白芨; 块根—天门冬麦门冬山麦冬百部郁金; 鳞茎—百合川贝浙贝; 根茎—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珂子。 、火麻仁、柏子仁 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等 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等 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等 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

黄柏、葛根、北(南)沙参等。 须蒸煮:地黄、太子参、附片、白芍、元胡、红参、黄精、玉竹、姜黄、郁金、莪术、知母、射干、天麻、白芨、天门冬、五倍子、桑螵蛸、黄芩、石斛、厚朴、 木瓜、百部、北沙参、杭菊、栀子、青翘、槟榔、全虫、鹿茸等 须阴干:肉桂、厚朴、辛夷、亳菊、细辛、茯苓、全蝎、番泻叶、牛黄、鹿茸、麝香、熊胆等 -根头部疣状突起的茎残迹;砂眼-凹陷的须根痕点。 白芷:疙瘩丁-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 槟榔:大理石样纹理。 防风:凤眼圈-皮部棕色,木质部淡黄色;菊花心;蚯蚓头。 松贝:怀中抱月。 炉贝:虎皮斑。 天麻:鹦哥嘴;红小瓣;凹肚脐。 黄连:过桥。 防己、川木通:车轮纹。 党参:狮子盘头。 桔梗、黄芪、党参:菊花心;金井玉栏。 云木香:菱形网纹。 川木香:丝瓜络状纹理。油头-根头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 黄芩:扭曲纵斜纹理。 三七:铜皮铁骨;骨肉分离。 赤芍:糟皮(栓皮易脱落)粉肠(中心粉红色) 地龙:白颈。 僵蚕:镜面胶口。 牛黄:乌金衣。挂甲、染甲、透甲。 羚羊角:通天眼、合把 何首乌:云锦花纹。 大黄:星点。 商陆:罗盘纹。 肉豆蔻:槟榔样纹理。 炉贝:虎皮斑。 红参:黄马褂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 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枸杞子、大黄、黄柏:然唾液成黄色。 玄参、地黄:染水成墨黑色。 秦皮:染水溶液呈黄绿色,在紫外光下呈天(碧)蓝色荧光。 苏木:染水成桃红色,加酸后显黄色,在加碱后,复显桃红色。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2)

题型:1.单选2.多选3.配伍4.判断改错5.名解6.简答7.论述 单双子叶植物的比较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柱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木栓形成层通常发生于中柱外方部位,形成周皮后原有的表皮及皮层细胞均已死亡脱落;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柱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初生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呈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参考意义,如怀牛膝为二个角,属二原型。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如龙胆等。(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有的细胞分化为根毛,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无形成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进行切线分裂为多层细胞,形成根被,如百部、麦冬等。皮层宽厚,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及其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根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其次根中常有分泌组织存在,如桔梗、党参等有乳管;人参、三七等有树脂道;当归、木香等有油室。草酸钙结晶也有可能看到,如人参有簇晶,甘草有方晶,怀牛膝有砂晶,麦冬有针晶。有的根含有多量淀粉粒,如葛根(甘葛藤);有的根含有菊糖,不含淀粉粒,如桔梗。厚壁组织的有无也应注意,通常根类中药可以见到韧皮纤维或木纤维,石细胞比较少见。 一、道地药材、进口药材、特殊产地 1.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 云南:三七、云南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黄芪甘草吉林:人参、鹿茸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木瓜浙江:玄参、浙贝母、延胡索、麦冬 福建:泽泻广东:砂仁、藿香广西:蛤蚧新疆:紫草江西:枳壳 2.进口药材乳香: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没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血竭:印尼羚羊角:俄罗斯沉香:印尼、马来西亚 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丁香: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番泻叶:印度埃及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白豆蔻:泰国、印尼西洋参:美国、加拿大 3.特殊产地石膏:湖北应城儿茶:云南版纳槟榔:海南 二、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何首乌2.“罗盘纹”商陆3.“珍珠盘”银柴胡4、“车轮纹”防己5.“菊花心”甘草、黄芪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2.“过桥”黄连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