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常规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 ' 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V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 (小儿22G、24G )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 p/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

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

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 , 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

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

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

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

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 ' 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6)末稍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

块,挽救肢体。

(四)并发症及处理

1.血栓形成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2.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穿刺置管成功后局部压迫止血3-5分钟;

3.感染一般保留3-4天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炎症表现及时拔除。

呼吸机操作流程

(一)适应症:

1.严重吸气不足;

2.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

3.呼吸肌麻痹及麻醉的呼吸管理。

(二)禁忌症:

1.大咯血;

2?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三)操作步骤:

1.着装规范,洗手

2.核对腕带,查对患者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4.判断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

5?评估患者气管插管的深度和固定情况(口述气管插管型号、距门齿的深度、固定是否牢靠)

6.洗手,戴口罩

7.用物准备并核对有效期(用物包括:呼吸机管路1套,湿化瓶1个,模拟肺1个,灭菌

蒸馏水1瓶,安尔碘1瓶,消毒棉签1包,瞳孔笔1支,听诊器1个,弯盘1个,网套1个,输液器1个,常规治疗车一辆)

8.携用物至床边,核对病人腕带

9 .打开湿化瓶外包装,戴手套,安装湿化器

10.脱手套,速干手消毒剂洗手

11.打开灭菌蒸馏水瓶口,消毒瓶口,接输液器与湿化器口连接,打开输液器开关,加蒸馏水

至湿化器水位线以下

12.打开呼吸机管路外包装。安装呼吸机管道:用单根短管路将呼吸机送气口与湿化罐连接,

将四根管路按要求连接成一呼吸回路,分别与湿化罐、呼吸机出气口相连。

13.打开模拟肺外包装,将模拟肺与呼吸机管路连接

14.将连接好的呼吸机管路置于专用支架固定

15.连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呼吸机进行自检

16.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至2档

17.选择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

18.正确设置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呼气末正压(PEEP)

19.设报警参数:呼吸频率、压力、分钟通气量等参数高限和低限值

20.返回波形或参数界面

21.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观察时间为2分。

22.呼吸机运行正常后,将呼吸机与病人的人工气道正确连接。

23.评估两肺呼吸音,观察呼吸动度是否一致,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及时排除呼吸机故障

24.通气半小时后查血气分析,调节参数

25.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吸痰,吸痰时选择智能吸痰模式

26.记录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深度、生命体征等

27.关机:断开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的接口 -按待机键待机一按报警复位键一关主机电源

f 关湿化器开关

28.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为72小时,湿化罐更换时间为24小时

29.呼吸机显示屏每日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机身用0.5%有效氯擦拭消毒,呼吸机管路送

供应科消毒

气管插管操作常规

(一)适应症

(1)因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C02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要较长期机械通气,而又不考虑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

(2 )不能自行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反流物和出血,随时有误吸危险者。

(3)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4)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道食管漏等影响正常通气者。

(5)因诊断和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要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操作方便,也可以事先行气管插管。

(6 )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者。

(7 )外科手术和麻醉,如需要长时间麻醉的手术、低温麻醉及控制性低血压手术,部分口腔内手术预防血性分泌物阻塞气道、特殊手术的体位等。

(二)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但有喉头急性炎症,由于插管可以使炎症扩散,故应谨慎;喉头严重水肿者,不宜行经喉人工气道术,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宜待凝血功能纠正后进行;巨大动脉瘤, 尤其位于主动脉弓部位的主动脉瘤,插管有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宜慎重,如需插管,则操作要轻柔、熟练,患者要安静,避免咳嗽和躁动;如果有鼻息肉、鼻烟部血管瘤,不宜行经鼻气管插管。

(三)步骤

准备喉镜、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芯、牙垫、开口器、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注射器、插管弯钳、局麻药、喷雾器及吸氧设备等。

经口气管插管:对于心搏呼吸骤停或深昏迷的急诊患者,只要条件具备应立即行气管插管,通常于直视下

使用喉镜进行经口气管插管。

1?插管前的准备:

1)准备和检查插管所需的设备。

2)选择合适的气管内导管并准备相邻规格的导管各一根,并对套囊作充气和放气实验。

3)在气管导管前端涂上润滑油备用。

4)应检查气管内导管的位置,确定其是否在气管内。如在气管内管内持续有呼吸凝集的水分;按压胸廓有气体自导管逸出;接简易呼吸器人工通气可见胸廓抬起;两肺部听诊有呼吸音,而上腹部听诊则无气过水声。

5)将导管与牙垫用胶布固定,并与患者面部固定。

6)在行气管插管过程中,每次操作中,中断呼吸时间不应超过30-45S。由助手或根据操作者自己屏气所能承受的时间,如一次操作未成功,应立即给予面罩纯氧后重复上述步骤。

(四)并发症及处理

1.插管后呛咳处理: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利多卡因或肌松药,并继以控制呼吸,即可迅速解除胸壁肌肉强直.如果系导管触及隆突而引起,则将气管导管退出致气管的中段部位。

2.心血管反应又称为插管应激反应,表现为喉镜和插管操作期间发生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

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预防和处理;1.采取较深的麻醉深度,插管前适量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常用芬太尼)以加深镇痛;2.尽量缩短喉镜操作时间;3.呼吸道表面麻醉,一般是在插管前即刻用4% 利多卡因或1%地卡因喷雾喉头气管,可显著减轻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4.在放置喉镜前

1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可有效抑制喉部反射,显著插管引起的心血管系应激反应, 可能与利多卡因加深全麻和抑制气管反射的作用有关;5.在气管插管操作前应用血管扩张药或

肾上腺受体阻滞药是减轻患者心血管反应的一种方法,一般应以效能强和时效短的药物为准,

使用的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等,在应用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及其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3.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