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2)

第1课种番茄 (2)

第2课开花和结果 (8)

第3课种子的传播 (13)

第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19)

第5课一起来养蚕 (22)

第6课母鸡生蛋了 (31)

第7课胎生动物 (37)

第2单元岩石 (42)

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42)

第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 (47)

第10课岩石与矿物 (52)

第11课岩石碎裂了 (57)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 (63)

探究技能分类 (68)

第3单元声音 (76)

第13课声音的产生 (76)

第14课声音的强弱 (79)

第15课声音的高低 (83)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88)

第17课声音的传播 (91)

第18课生活中噪声 (96)

第4单元简单电路 (101)

第19课我的小灯笼 (101)

第20课电路的研究 (105)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110)

第22课灯泡不亮了 (114)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119)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1课种番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1课。本课让学生通过播种番茄种子,种植和管理番茄等一系列活动,观察番茄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过程,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本活动先让学生学习用点播法播种番茄,然后交流播种后的管理方法,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为后面观察番茄完整的生命周期做好准备。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本活动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已初步知道在花盆中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及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了解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过程。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持续而有效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却是第一次。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心,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关注同一件事情,但需要老师时常提醒。学生在种番茄的过程中,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在观察、记录、整

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等学习生活中,体会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2.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的变化,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

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地测量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番茄种子图片、番茄幼苗图片、测量番茄植株的高度图片、测量番茄茎周长图片。

学具准备:花盆、小铲、土壤、喷壶、番茄种子(用清水浸泡2~3小时可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直尺、棉线、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塑料杯)、纸巾(或者棉花)、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的情境图片。彬彬和波波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开展种植活动。彬彬手里拿着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计划在花盆里种植番茄。

问题:彬彬种的番茄种子也可以像豌豆那样发芽并生长成植物吗?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种豌豆的一样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

回顾:二年级下学期种植豌豆的过程。

讲解: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由种子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播种的方式种植番茄、豌豆等植物。

问题:我们曾经是怎样种植豌豆的呢?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种植豌豆的经验进行回答。讨论:用花盆种植番茄时要注意什么?

汇报:分享小组用花盆种植番茄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①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子2~3小时,能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②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4粒饱满的番茄种子来种植。③用小棒在土壤中戳出约0.5厘米深的小穴,每个穴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空间生长。④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⑤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活动:在盛有土壤的花盆里播下番茄种子。

指导:巡视并指导各小组在盛有土壤的花盆里播下番

茄种子。讨论:播种后如何管理呢?

汇报:小组分享播种后的种植管理方法,教师对学生

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①早晨或傍晚时间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应避免出现积水现象。②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种子出苗后要把花盆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如果是室内种植,由于趋光性作用,幼苗会向光线强的一方倾斜,为此每隔数日要转动花盆,以保证幼苗直立生长。③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开始施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但施肥不宜过勤,以免烧坏幼苗,建议每周施肥一次。

猜测:播下去的番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问题: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活动:制作一个便于观察种子发芽的装置(微视

频)。

①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塑料杯,在杯子里面填

满纸巾或者棉花。

②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玻璃杯内壁和纸巾之间。

③沿着杯壁倒水,让纸巾湿润。当纸巾干燥时要及时

淋水,但要避免杯底有过多积水,保证种子既能吸收到水分,也能与空气接触。

④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进行记录。

任务:观察番茄种子的萌发过程,并用图示方法进行记录。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2.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

交流: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种子终于发芽了。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问题:番茄种子萌发后会变成什么?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小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种子会开始萌发,逐渐长出幼苗。问题:番茄幼苗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交流:番茄生长过程中,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番茄生长过程中,叶子数量增多。新长出的叶子与最初长出的两片叶子形状与大小都不相同。

交流:番茄生长过程中,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讨论:怎样测量幼苗茎的高度?

小结:测量植株的高度时,以土壤和幼苗茎的交界处作

为起点,植株的顶芽为终点。讨论:怎样测量幼苗茎的周长?

小结:由于番茄幼苗的茎比较细,用软尺难以测量其周长,所以可以借助棉线绕幼苗茎的底部一周,在棉线上做好标记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该长度就是茎的周长了。

讨论:分析彬彬记录的数据,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数量增多,茎越长越高,也越长越粗。

任务:持续观察番茄幼苗的生长变化。数一数叶片的数量是否增加,测量幼苗茎的高度及周长,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活动:分析自己的观察记录,说说番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结:番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数量增多,茎越长越高,也越长越粗。

七、板书设计

第1课种番茄

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开始

种子萌发:先长根,后长茎和叶

茎长高、变粗

幼苗生长叶数量增多

第2课开花和结果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2课。本课通过学生观察番茄从开花到花凋谢,结出果实到果实成熟的过程,发现花与果实之间的关系,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科学阅读:谁帮花儿来传粉》通过介绍自然界中花的传粉媒介有风以及昆虫、鸟等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在植物传粉中的作用。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开花了”,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的开花过程,描述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了解植物开花大致经历的过程。活动2“结果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番茄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过程,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果实的变化,发现花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当植物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开花结果,这在学生心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番茄的花朵很小,也很少人在家里种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见过番茄的开花过程,甚至不能判断出刚长出来的花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花的基本组成,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科学术语准确地描述开花过程。番茄果实的变化过程是比较直观的,但学生不知道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物的开花过程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花凋谢后会有果实,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观察、记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2.能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开花、结果以及果实成熟的

过程。

3.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变化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开花过程、结果到

果实成熟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番茄开花结果图片、木棉开花结果图片、

朱槿开花图片、豌豆开花图片、紫茉莉开花图片、番石榴结果图片等。

学具准备:番茄花、镊子、放大镜、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琪琪和波波在生物园观察花盆里番茄的生长变化。琪琪发现在叶子中间长出了一个“小芽”,与刚长出来的叶芽的形态不同。

问题:这是番茄的花蕾吗?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这是番茄的花蕾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开花了

问题:绿色开花植物的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花由哪些结构组成呢?小结: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活动:选择番茄或其他开花植物,观察花从开花到凋谢的过程,记录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

交流:番茄的开花过程是怎样的?

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番茄先形成小小的绿色花芽,绿色的萼片包裹着黄色的花瓣,黄色花瓣完全张开露出黄色的雄蕊和雌蕊,花瓣颜色变成褐色并枯萎。

活动:观察木棉、豌豆等其他植物的开花过程,总结植物开花过程的共同特点。交流:植物开花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植物开花过程有一些共同特点,先形成花芽,接着发育成花蕾,然后萼片和花瓣张开,最后花朵枯萎凋谢。

活动:借助放大镜,用镊子轻轻掰开番茄花或其他植物的雄蕊,露出雌蕊部分。用白纸触碰雄蕊以及雌蕊的顶端,记录你的发现。

分享:雄蕊的花药上有花粉,雌蕊的柱头有黏液。

讨论:番茄开花后怎样才能结出果实?

小结:当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就完成了传粉过程。只有经过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才会发育成果实。

思考:谁可以帮助花儿把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呢?阅读:“科学阅读:谁帮花儿来传粉”。

2.活动2:结果了

问题:观察刚形成的番茄果实,推测果实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活动:观察番茄在生长过程中果实的变化,并画下来。交流:说说番茄果实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番茄果实的成熟过程为花瓣凋谢,子房逐渐膨大发育成果实,果实逐渐膨大,果皮颜色从绿色逐渐转为红色。

活动:观察木棉、番石榴等其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果实的变化,归纳植物结果的共同特点。

交流:植物结果有哪些共同特点?

小结:果实在雌蕊部分形成,果实逐渐膨大,果皮颜色或形态等都会发生变化。问题:回顾番茄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小结:很多植物的生命周期像番茄一样,大致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形成种子)、死亡等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课开花和结果

开花:花芽→花蕾→萼片和花瓣张开→花枯萎凋谢

结果:在雌蕊部分形成→果实膨大,颜色、形态等发

生变化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开花、

结果(形成种子)、死亡

第3课种子的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3课。本课通过学生观察和比较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并将结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相关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知道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方式把种子传播到远处,使生命得以延续,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及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谁把它们种上了房顶”,先让学生观察黄鹌菜的果实,然后进行交流,从而让他们认识借助风力传播的果实的结构特点。活动2“它们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蒲公英、鬼针草、椰子、桑等各种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并猜测其传播方式。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植物除了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外,还可以依靠水、动物、自身弹射力等传播种子。最后在观察植物果实和种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及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房顶上生长花草,但很少会关注植物的种子是怎样到达房顶的;他们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也知道风可以把蒲公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但往往不会把种子的结构特点与它的传播方式相关联;对风传播以外的其他传播方式则了解不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推测能力,因此,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引导他们猜测其传播方式,从而把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联系起来。最后再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认知,并初步形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及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能依靠风力、水力、动物、自身弹射力等

方式传播种子。

2.通过观察和比较,能描述不同传播方式的果实和种

子的主要结构特点。

3.能根据植物果实或种子的结构特点,判断其传播方式。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并

愿意与同学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能依靠风力、水力、动物、自身

弹射力等方式传播种子,并能列举不同传播方式的实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对其传播方式进行猜测。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黄鹌菜、莲、酢浆草、木棉、鬼针草、槭树、蒲公英、桑、樱桃、椰子和番茄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图片。

学具准备:放大镜,黄鹌菜、莲、酢浆草、木棉、鬼针草、槭树、蒲公英、桑、樱桃、椰子和番茄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琪琪和波波从房间的窗户往外眺望风景,发现旁边的楼顶上长着开小黄花的野生黄鹌菜。

问题:是谁把漂亮的小黄花种在房顶上?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黄鹌菜的种子是怎样落在房顶上的?

(二)活动探究1.活动1:谁把它们种上了房顶

问题:(出示长在石阶缝中的黄鹌菜图片)屋顶、石阶缝、墙角等很多地方都长有黄鹌菜。它的种子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

任务:用放大镜观察黄鹌菜果实的结构特点。交流和

分享:黄鹌菜的果实有什么特点?

小结:黄鹌菜的果实很小,上面长有很多绒毛。

讨论:根据黄鹌菜果实的结构特点,猜测是什么力量

把它的种子带上房顶的?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和猜测,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黄鹌菜果实很多、很小、很轻,而且果实上长

有很多绒毛,风一吹就会飘在空中,散落在远处或高处。

2.活动2:它们是怎样传播的

介绍:自然界中的果实和种子,有的借助风力传播到

远处,有的通过其他方式传播。

任务:观察莲、酢浆草、鬼针草、苍耳、槭树、蒲公英、樱桃和番茄的果实和种

子,根据它们的外形特征,猜测它们的传播方式,并

说明理由。

要求:先对莲、酢浆草、鬼针草、苍耳、槭树、蒲公英、樱桃和番茄的果实和种子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再根据特征猜测它们的传播方式。

活动:学生观察比较莲、酢浆草、鬼针草、苍耳、槭树、蒲公英、樱桃和番茄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猜测

它们的传播方式。

交流:说说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猜测

它们的传播方式。小结:

植物能依靠风力、水力、动物、自身弹射力等方式传播种子。

3.实践: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

任务:选择一种植物,设计并制作种子模型,并进行传播测试。

要求:先观察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参考教科书上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

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种子模型,进行传播测试,并向同学阐明自己的种子是如何

传播的。

交流:能成功模拟传播的种子模型有哪些制作要点?

小结: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植物果实和种子,其传播方式也不同。

七、板书设计

第3课种子的传播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

自身弹射力传播

第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4课。在前3课研究种子繁殖的基础上,本课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实践,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也能繁殖后代。

本课由五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除了种子之外,植物的其他器官也可以繁殖后代吗?第二个环节“作出猜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第三个环节“制订计划”:根据猜测,选择一种植物的根(或茎、叶)进行扦插。第四个环节“搜集证据”:持续观察并记录柳枝、马铃薯、落地生根、番薯的变化。第五个环节“得出结论”:通过繁殖活动以及对结果的分析,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繁殖后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种植蔬菜,已经知道很多植物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同时他们已学习过一株完整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组成。虽然学生可能在生活中见过人们用根、茎、叶育苗的实例,也见过马铃薯发芽、绿萝的茎长出气生根等自然现象,但是他们往往不会把这些现象与植物繁殖方式联系起来。经过前面种植番茄的活动,学生能够独立种植、管理植物,能对植物种植活动进行观察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第1课认识土壤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2、你认为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答:土壤里有水、空气、沙、粘土、腐殖质、矿物质等成分构成。 4、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答:1、多施用生物有机肥;2、减少白色污染。 5、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答: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混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集中填埋,又要占用土地。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你要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第2课种子发芽 1、种子虽小却有奇妙的身体,通过观察,种子内有什么构造? 答:仔细观察种子里面,发现:种子内部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答:种子发芽需要的重要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应的温度。其他的条件有:阳光、土壤、有机肥等。 3(不背)、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答:发现:1号种子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发芽;2号种子有空气有水发芽了;3号种子没有空气有水没有发芽。实验证明: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 4、温度对种子发芽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将泡好的几粒蚕豆种子,分别放入常温状态和冰箱中,过5~7天,观察发现:放在常温下的种子发芽了。实验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5、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答:分为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 6、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第3课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1、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什么方向长? 答: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下生长,这种特性叫植物的向地性。 2、你怎样做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根的生长方向? 答:可以把种子按不同的方向埋到土里,坚持观察记录,发现每一粒种子发芽后根都向下生长。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根都向下生长。 第4课根朝哪边长 1、植物根是向下生长的,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根还会朝哪些方向生长? 答:植物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根还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植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向水性。根还会朝着有肥沃土壤的的地方生长,植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向肥性。 第5课茎往哪边长 1、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 答: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植物茎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光性,也叫向阳性。2、植物茎的生长特性? 答:植物的茎有向上性、向光性(向阳性)。 3、植物的生长特性说明什么问题? 答:植物茎的向光性,有利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有利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等,对植物生长有利。 4、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答:向阳处的植物高大,枝叶浓密,向阴处的植物矮小,枝叶稀疏。 1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广东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单元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课时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是否 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1:用弯曲的管子能从一端看到另一端吗? 活动2:光线打靶游戏 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 把中间档板上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3:用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焰的像清晰地出现在光屏上。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含答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题 姓名:分数: 一、知识广场(19分,每空1分) 1.牛、羊、猫、兔等动物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用________,喂养后代,属于________。 2.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些________等,根据这些特征将动物逐步分类并命名。 3.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遇冷时体积________,水体积的这种变化就叫作________。 4.固体_________热胀冷缩的性质。(选填“有”或“没有”) 5.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的气温比较________;而到夜晚,海面的气温则比陆地________。 6.两栖动物的皮肤______ ,一般没有鳞或甲。它们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 7.开屏的孔雀非常美丽,这是它们进行繁殖的开始——________。 二、判断大厅(8分,每题1分) 1.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 ) 2.哺乳动物靠乳汁喂养后代。( ) 3.鸡是卵生动物。( ) 4.保护珍稀动物是国家的事,我们做不了什么。( ) 5.鳄鱼属于两栖动物。( ) 6.如果种子内的胚根被虫子咬坏了,种子就不能萌发了。( ) 7.甘薯的根可以用来繁殖新植株。( ) 8.热气球应用了空气受热会上升的原理。( ) 三、选择乐园(12分,每题2分) 1.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 )。 A.孔雀 B.晤鼠 C.蜻蜓

2.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A.鹰 B.鲤鱼 C.水母 3.下列植物中,能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是( )。 A.柳树 B.甘薯 C.落地生根 4.下列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燕子 B.海豚 C.鲤鱼. 5.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6.下列不属于热胀冷缩现象的是( )。 A.立交桥上留有缝隙 B.夏天电线松弛又下垂 C.冰棍融化 四我会分类(7分) ①蜥蜴②大鲵③蝾螈④响尾蛇⑤青蛙⑥龟⑦扬子鳄 1.两栖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行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题城堡(18分,每题6分) 1.蝙蝠和企鹅之间有哪些不同? 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跟什么有关?不同传播方式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在块与块 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这是为什么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我们又长大了 1、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臂长、头围、坐高、脚长。 2、什么是科学预测?科学预测有什么作用? 答:科学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它是我们根据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并在对过去和现在进行调查、测量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推测。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制作一张身体生长记录卡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姓名、时间、身高、体重、臂长、头围、坐高、脚长等,还要贴上自己的照片,总结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过去的身体变化预测自己一年后的变化? 答:我的头围变化不大,手掌的指纹和三年级是一样,没有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我的身高,体重也明显增加,还有我的臂长和坐高都明显增加。根据这些变化我估计我明年的身高会增加3厘米,体重会增加2公斤,坐高会增加1厘米;头围变化不大可能会增加1厘米,指纹不会变化。 5、我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答:我长高了,体重增加了,指纹没有变化,头围变化不大。身体有些部位变化明显,有些变化不明显,有些没有变化。 2、升旗台在哪里 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2、人们常用(前)(后)(左)(右);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 3、说说升旗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每个同学的描述一样吗?为什么? 答:升旗台在校园教学楼的正北方向。我以教学楼为参照物。每个同学的描述不一样,因为每个同学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 4、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辨认方向? 答:白天可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晚上北斗星在正北方;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植物辨认方向,枝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2、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方向不能省力。 3、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省力,不能改变方向。 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方向。 5、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该处运用滑轮有什么好处? 答:窗帘上用到了滑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起重机上也用到了滑轮,这些滑轮是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6、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向上升呢? 答: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向下用力,国旗就向上升。 7、仔细观察旗杆,发现了什么?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是否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1——5课) 一、填空题 1、和前一年比我们(又长大了) 2、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 5、学校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变化的,早上影子在(西边)、晚上影子在(东边) 6、上午旗杆的影子长短也是变化的,从早上到中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和一年前比较,我身体变化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一年来我的手没有发生变化(×) 3、预测不是随意想象,它是对一些问题进行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推测(√) 4、升国旗用的是动滑轮(×) 5、通过观测物体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 6、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不能省力(√) 7、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8、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 三、问答题 1、和一年前比,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长高了、增重了、四肢变粗了、女生开始发育、个别男生出现喉结) 2、描述学校旗子所在的位置一般以什么作参照物?(一般以校门、教学楼、运动场、广场等为参照物) 3、滑轮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作用?(可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省力 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4、说一说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上午,影子在物体的西边,中午,影子在物体的身下[夏天]或正北方[除夏天以外],下午,影子在物体的东边) 5、太阳的运动与物体的影长之间有什么联系?(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较低,物体的影子较长,中午太阳高度较高,物体的影子较短) 6、太阳的运动与气温之间有什么联系?(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较低,阳光斜射,气温较低;中午太阳高度较高,阳光直射,气温较高) 四、实践技能题 1、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你靠什么辨别方向?(晴天白天看太阳,晚上看北斗星;阴天看树冠生长的方向,树冠南边生长的茂盛一些即密一些) 第二单元(6——10课) 一、填空题 1、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与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2、观察树木时,不要(弄伤)了树木,也不要随意(采摘叶子) 3、我们观察小动物的“家”应该带上(小棍子、手套、放大镜、小铲子)等工具 4、知了的家安在(树上)、鱼的家安在(水中)、燕子的家安在(屋檐下) 5、捉来的小动物,我们观察后应该(放回大自然) 6、昆虫这类动物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腹部有六条腿) 7、观察一棵树的方法有:(测量树干的粗细、拓印树皮、观察树叶)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提后画√,错的画×) 1、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飞禽走兽(×) 2、通过观察一片树叶可以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 3、荆门市的市树是石榴(√) 4、校园里的树都是一年四季不落叶子的树种(×) 5、蚯蚓的家安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 6、蝴蝶、蛾、蚕、螳螂等大都是昆虫(√) 7、昆虫都是能吐丝结网的小动物(×) 8、灌木是一些长得较矮小的树类(√) 三、问答题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2015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光的传播 1、光就是沿直线传播的。 2、蜡烛的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 二镜子 1、镜子能反射光。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反射光的原理制作的。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答: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艇的潜望镜等都利用了镜子。) 三彩虹 1、彩虹的出现,与阳光与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2、彩虹通常在下午、雨后转晴时出现。因为那时有阳光,空气中有充足的水蒸气。另外在瀑布附近也容易瞧到彩虹,因为在瀑布周围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3、彩虹就是怎样形成的?(答:彩虹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由于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与折射形成的。) 4、怎样人造彩虹?(答:①、背对太阳。②、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瞧。③、向空中喷撒充足的水雾。) 5、太阳光通过透明的媒质后变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6、太阳光不就是一种单纯的光,而就是由几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四光与生活 1、电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电灯就是由爱迪生发明的。 2、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答:如果没有光,世界将就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瞧不到任何东西,晚上不能学习,工厂不能生产,医院不能救治病人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谈一谈光的利与弊。(答:光的使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如:太阳能计算器利用光来提供能量;光导纤维利用光来传递信息;交通灯利用光来指挥交通等。但长时间瞧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五健康饮食 1、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面粉含有丰富的糖类。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 2、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与水就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就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与种类与含量不同,营养学家为人们的健康饮食设计了“食物金字塔”,提倡每天的饮食要均衡。 4、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5、按照“食物金字塔”的建议,怎样做才能均衡饮食?(答:①、谷类、蔬菜水果应时常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冷与热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认真观察,知道一些物冷与热的现象。 2、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3、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装有冷、热、温水的水槽,媒气炉、炒菜、煮开水、冰箱等视频,有关沙漠、冰川、地热、喷泉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夏天真热,琪琪、波波、彬彬、妍妍四年好朋友约好到泳池游泳,游完水刚上岸的波波觉得浑身发冷,但准备游泳的彬彬却热气死了,你能帮他们找出原因吗? 2、学生发言。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哪里热,哪里冷? 1、师:你能说说,家里哪里热、哪里冷? 2、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家里面寻找冷和热的现象。(播放体现冷、热现象视频) 3、师:在自然界中也有冷热的现象吗?

4、分小组讨论。 5、师:在自然界里,冰川、沙漠、地热、喷泉冷热都不相同,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地方,亲身感受一下。(播放视频) (三)感觉水的冷与热 1、师:桌子有三杯冷热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冷热不同呢? 2、生答,师板书。 3、分组实验,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 4、小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 5、师: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在冷、热水里,然后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在温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6、请两位学生到台前试验。 7、学生汇报感觉。 8、师:靠手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吗? (四)问题延伸: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体的冷热程度? 1、生讨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生答:温度计。 3、师:请同学们回家尝试一下。 2、温度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写温度。 3、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4、亲历一系列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鄂教版四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四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我们又长大了 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二.升旗台在哪里 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 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先确定东方,再由“前北后南左西右东”确定方位。这里的参照物是“太阳”。三.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旗杆顶上有个滑轮装置,叫做“定滑轮”。 2.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3.滑轮分为两种,一种叫“定滑轮”,一种叫“动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气,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气,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四.旗杆的影子 1.一天中影子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五.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一定规律。 2. 旗杆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方位变化,影子的方位随之变化。六.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和动物;非生物指没有生命的物体。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 3.动植物在分类时必须先确定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七.观察一棵树 树的作用:1.美化环境2.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3.建筑材料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八.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2.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九.观察蚂蚁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蚂蚁是用触角经行交流的。十.更多的小动物 1.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2.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十一.今天的气温是多少1.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经行的。 3.百叶箱是一个里面放有温度计等气象观测仪器,且空气能流通的箱子,一般安放在草坪上。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带读提示语。 8.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9.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里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填空(每空3分,共39分)。 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 2.滑轮分为()和()。 3.蚂蚁的身体分为()、()和()三个部分。 4.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运动后,我们身体会(),心跳(),呼吸也()。 5.呼吸道由()、()、()、()、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 二、判断(每小题3分,共24分)。 1、太阳的运动是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2、蚂蚁只有四条腿,一对触角。() 3、下雪时的气温比化雪时的气温低。() 4、环境改变了,对在此环境下生活的小动物不会带来影响。() 5.人体的手腕部、颈部和腹股沟等处比较容易摸到脉搏。 () 6、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7、锻炼身体可增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8、人脑一样需要休息,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三、选择(每小题3分,共21分)。 1、小明用自制雨量器测量了24小时的雨量为18mm,那么当天下的是()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2、下列动物不属昆虫的是()

A、蜜蜂 B、蝎子 C、蝗虫 3、下列谚语指天气变化的是() A、小时不动,长大无用 B、一年之计在于春 C、大雪盖层被,枕着馒头睡 D、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4、呼吸系统负责将含氧较多的新鲜空气送入肺中,将()和人体不需要的气体排出体外。 A、一氧化碳 B、氧气 C、二氧化碳 5、为了准确测量风的方向,气象台是用()来测量的。 A、风力计 B、风向标 C、雨量器 6、观测降雨量时使用的仪器是() A、雨量器 B、风力计 C、温度计 7、人运动后心跳、呼吸都会加快,这是因为() A、运动时需要更多养分和氧气 B、运动时人太累了 C、运动时太紧张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