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先后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控制手段和相关的轧机形式。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控制技术和先进轧机小结如下:

(1) 垂直平面(VP)工作辊弯辊系统

垂直平面(Vertical Panel)弯辊系统是最早的轧机控制带材板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包括单缸工作辊正弯,双缸工作辊正弯,单缸工作辊负弯,以及支撑辊正弯。到目前为止,垂直平面弯辊系统仍然是板形调整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轧机中[21]。 (2) 连续可变凸度(CVC)系统

基于连续可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系统的CVC轧机主要是由两个可移动的瓶形辊身组成。瓶形辊的辊径差和普通辊的凸度值大小相似,安装相反,互补成对称辊缝,辊缝略微呈S形。通过特殊S形工作辊的轴向窜动,来达到连续变化空辊缝正、负凸度(等效于工作辊正、负凸度)的目的。缺点是辊型复杂,磨削精度高而且困难,辊型互换性差,辊耗增加,轧辊接触压力大。在一个轧制单位过程中,如工作辊出现较大的磨损和变形,则将影响其调控性能偏离设定的要求,并且由于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接触压力的分布呈S形,使磨损后的支撑辊也成S形,如不及时换辊,将影响其设定的调控性能,为此,CVC支撑辊需采用较短的换辊周期[22]。但由于CVC轧机控制板凸度的能力极强,操作方便且易改造,所以发展较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宝钢在2050热连轧精轧机组七个机架上均采用了此项技术[23]。

(3) HC控制轧机

HC(High Crown)轧机是为了克服阶梯支撑辊不能随板宽变化而改变其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长度的缺点以及提高工作辊弯辊效果而开发的。HC轧机是中间辊横移的六辊轧机,通过中间辊的相反方向横移来改变中间辊与工作辊的接触长度,以适应其板宽的变化。HC轧机具有工作辊直径小、板形控制稳定、改善边部减薄、同宽度轧制数量多以及可实现自由程序轧制的优点。但HC轧机也具有结构复杂、机架高、设备投资大、轧辊易剥离、操作维修难的缺点。尽管这样,HC轧机仍旧属于高精度板形,板凸度控制的轧机,不失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轧机。所以HC轧机发展迅速,世界各国均广泛采用。我国也研制成功了HC冷轧机[23]。

(4) 成对交叉轧机(PC)

成对交叉(Pair Cross)轧机的原理是通过工作辊和支撑辊的成对高压变位而改变辊缝凸度,以补偿轧制压力变化及轧制过程中辊型变化(由于磨损或热变形)对辊缝的影响。PC 轧机缺点是结构复杂,维修困难,轧辊磨损大,自由轧制困难,轧制过程中数学模型复杂,参数多且不易确定。但对板凸度的控制能力具所有轧机之冠,辊凸度可达100μm。且辊型简单,带钢表面光洁度高,适用于冷热轧机与厚板轧机。世界各国也广泛采用[23]。我国宝钢1580热连轧机组的板形控制设备采用了此项技术。

(5) 可变凸度轧辊(VC)

VC(Variable Crown)轧机是轧辊凸度可以瞬时改变的轧机,轧辊由辊芯和辊套装配而成,辊芯与辊套之间有液压腔,液压达50Mpa的高压油经高速旋转的接手,由辊芯进入到液压腔里。通过调节液压高低来改变辊套的膨胀量,从而改变轧辊凸度,达到控制板形、板凸度的目的。VC辊的缺点是密封困难,结构复杂,维护较难,轧辊消耗大,不能有效地控制复合波,没有轧辊横移的效果,无法避免局部高点,轧辊磨损和热凸度不能分散等。但VC轧机无需改动旧轧机,轧制中可快速控制轧辊凸度,并有弯辊装置和轧辊横移组合使用的优点,所以VC轧机发展也较快。我国也成功研制了VC辊。近年来,日本把VC轧辊同弯辊技术相结合来控制板形,使板形控制精度达到较高水平[24]。

(6) 变接触长度支撑辊(VCL)

变接触长度支撑辊(Varying Contact Length Back—up Roll)技术[12]其核心是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支撑辊廓曲线,使其辊系在受轧制力作用后的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的接触长度能与轧件宽度的变化自动适应,以减少和消除辊间两端部的有害接触区,使辊缝对轧制压力的波动表现出较高的刚性,而对弯辊力的调节表现出较大的灵敏性,从而达到增加板形调控能力和改善板形的目的。国内陈先霖教授已成功地将VCL技术应用于武钢的板带轧机上,取得较好的效果[25]。

(7) 动态板形辊(DSR)

动态板形辊(Dynamic Shape Roll)是国际金属公司开发的一种轧辊,

它代替传统中的支撑辊且在轧制过程中可完全控制辊型,并可独立控制全部

轧制力及带钢宽度上轧制力的分布。其特点是:(1)支持整个“套”,DSR的轴承与外加负载一致,产生不取决于轧制力的凸度。(2)控制带钢宽度上的轧制负荷分布,因而消除了工作辊的自由弯曲。(3)由于对轧制负荷分布的控制,目前的工作辊弯辊就更有效,减少了由支撑辊引起的有害的工作辊附加挠曲。(4)控制负荷分布使DSR单独控制不同的带钢凸度。(5)尺寸控制精确,减少了头尾损失[26]。目前宝钢在冷连轧机组上安装了DSR轧辊并于1997年5月投入生产。

(8) 自补偿支撑辊(SC)

自补偿(Self—Compensated Back—up Roll)支撑辊是Danieli United 利用联合工程公司和国际轧机咨询公司共同开发的专利为全面控制板带凸度和平直度而新开发的一种轧辊。该种轧辊是由一个锻钢辊套热装在一个铸钢辊轴的中间部位上所构成,在负载下该套筒的柔性端部向辊轴方向弯曲。这种支撑辊与现有的普通轧辊可以互换,并且这种SC辊轴结构可使废辊到利用。同时,SC支撑辊通过补偿轧制力、板带宽度和厚度来减少板带凸度的变化,也增加了弯辊系统的凸度控制范围并允许有较大的压下量。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word文档整理分享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word文档整理分享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 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 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 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 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 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 制器简称为PLC。

word文档整理分享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关键词::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C系列P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PLC简介 2.1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是指以计算机技 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Committee )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 英文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 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参考资料

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浅析

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浅析 文中就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分析了影响带钢板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冷轧板型控制的主要方法,并对轧制过程中板型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健词:冷轧;板型控制 板型是冷轧产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近年来,用户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饱和的钢材市场更加促使了各大钢厂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在冷轧板生产过程中,板型控制是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带钢平直度、凸度等指标的决定性因素。 1 影响板型的主要因素 1.1 原材料 来料为热轧卷,其主要缺陷多为带钢边部波浪和镰刀弯。无论是边浪还是镰刀弯,经过冷轧工艺成型后,均会影响后续产品质量。 1.2 轧制壓下量 压下量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到带钢经轧制后沿纵向延伸量的均匀程度,若带钢中部压下量高于两边部,就会在产品中部生成鼓浪,当两边部压下量高于中部时,又会在带钢两边部产生边浪。 1.3 轧辊变形量 在较高的轧制力作用下,轧辊会产生径向弹性变形,同时由于轧制过程产生的摩擦热和变形热,使得轧辊产生热变形,这两种变形量均会使得辊缝不匀,造成产品横向厚度分成不匀。此外,轧辊本身质量问题(如辊面压痕、软点等)、轧辊磨损不匀等也会影响产品板型。 1.4 压扁量与金属横流动因素 在轧制过程中,带钢两边部金属比中部更容易产生横向流动,使轧辊与边部带钢压扁量及带钢边部轧制力明显减小,增加了两边部的减薄量。因此,部分带钢的边部厚度会实然变薄,即边部减薄现象。为保产品质量,这种现象会使得切边量增加,成才率降低。 2 板型控制的主要方法 之前,人们只重视冷轧产品板型在冷轧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包括轧制过程中轧辊磨损、设备的弹性变形、轧辊的轴向位移、乳化液辅助轧制效果、热凸度等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 的层次。其中电气控制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现在已经人们的日常生产 和生活融为一体,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本文旨在通过讨论 电气控制技术,对它以后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高我国电气控制技术的质 量和水平,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关键词】电气控制;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科技水平实现了重大的飞跃,涌现出了一批新工艺,尤其 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电气控制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动力支持,使 得电气控制技术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使得电气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和电子技术不断交错融合。为了实现电气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更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电 气控制技术的概念、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一开始电气技术是靠强电、弱电两 个方向传播,后来改变了弱电和强电的并行状态,实现了弱点控制强电的突破。电气控制 技术经历了从手动化到自动化、从简单化到智能化、从逻辑化到网络化这三个发展阶段, 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仪表检测和电气传动控制这两类生产过程的融合。 1.电气控制技术的含义 电气控制技术是运用于电气工程中的一种科学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部分,涵盖 了与电气相关的所有领域,如电子电力、电子通讯、电子电气、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船 舶电站等,与各行各业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信息含量巨大。电气控制技术在电气控制系 统中得到体现和应用,有利于实现电气技术的自动化目标。 2.电气控制技术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为电气控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 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使电气技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不断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不可否认,与许多国外国家的先进电气控制技术相比,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 我国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不容忽视,我国不仅实现了从简单化到自动化的变革,而且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如何让电气控制技术更加智能是摆在技术 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之所以智能化成为研究焦点,是因为智能化应用于电气控 制技术中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为失误大大降低,机器能够实现智能纠错,这可以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我国电气工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创新,不断优化自动化程序,创新和改革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炉鼓风机、环保行业和电力行业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企业对这些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使电气控制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 关键词: :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 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 C系列P 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 PLC简介 2.1 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 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班级电器10__3 姓名赵天星 摘要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是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他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上和智能产品。时钟,自从它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的应用越来越广范,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再次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设计出新型的时钟,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时钟便宜的比较笨重,简单实用的又比较昂贵。那么,有没有一款既简单实用价格又便宜的时钟呢? 我们课程设计小组设想:可不可以利用单片机功能集成化高,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设计一款结构既简单,价格又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呢?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设计出了这款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计时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目录 目录 (1) 绪论 (2) 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一)控制器 (3) (二)存储器的结构 (4) 1程序存储器 (4) 2内部数据存器 (4) 3特殊功能寄存器 (5)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先后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控制手段和相关的轧机形式。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控制技术和先进轧机小结如下: (1) 垂直平面(VP)工作辊弯辊系统 垂直平面(Vertical Panel)弯辊系统是最早的轧机控制带材板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包括单缸工作辊正弯,双缸工作辊正弯,单缸工作辊负弯,以及支撑辊正弯。到目前为止,垂直平面弯辊系统仍然是板形调整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轧机中[21]。 (2) 连续可变凸度(CVC)系统 基于连续可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系统的CVC轧机主要是由两个可移动的瓶形辊身组成。瓶形辊的辊径差和普通辊的凸度值大小相似,安装相反,互补成对称辊缝,辊缝略微呈S形。通过特殊S形工作辊的轴向窜动,来达到连续变化空辊缝正、负凸度(等效于工作辊正、负凸度)的目的。缺点是辊型复杂,磨削精度高而且困难,辊型互换性差,辊耗增加,轧辊接触压力大。在一个轧制单位过程中,如工作辊出现较大的磨损和变形,则将影响其调控性能偏离设定的要求,并且由于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接触压力的分布呈S形,使磨损后的支撑辊也成S形,如不及时换辊,将影响其设定的调控性能,为此,CVC支撑辊需采用较短的换辊周期[22]。但由于CVC轧机控制板凸度的能力极强,操作方便且易改造,所以发展较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宝钢在2050热连轧精轧机组七个机架上均采用了此项技术[23]。 (3) HC控制轧机 HC(High Crown)轧机是为了克服阶梯支撑辊不能随板宽变化而改变其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长度的缺点以及提高工作辊弯辊效果而开发的。HC轧机是中间辊横移的六辊轧机,通过中间辊的相反方向横移来改变中间辊与工作辊的接触长度,以适应其板宽的变化。HC轧机具有工作辊直径小、板形控制稳定、改善边部减薄、同宽度轧制数量多以及可实现自由程序轧制的优点。但HC轧机也具有结构复杂、机架高、设备投资大、轧辊易剥离、操作维修难的缺点。尽管这样,HC轧机仍旧属于高精度板形,板凸度控制的轧机,不失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轧机。所以HC轧机发展迅速,世界各国均广泛采用。我国也研制成功了HC冷轧机[23]。

VC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VC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VC轧机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特点,并分析了该轧辊系统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 标签:VC轧机结构特点板形控制 随着国内外冶金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板带材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四辊板带轧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轧制成材率,一方面采用合理的轧制工艺,通过将轧机工作辊、支承辊与原始磨削辊型进行配合;另一方面轧机还应具备一定的辊型调整手段。由于工作辊面所形成的有载辊缝形状决定了实际轧件的截面形状,而这又受到轧制时轧制力、轧辊配置、弯辊力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约。因此,在板带轧制中如何根据产品的平直度原则进行四辊板带轧机的辊型的辊型设计及辊型调整越发重要。 1 冷轧板形缺陷与控制 所谓板形,就是轧制后带材所产生的波浪和瓢曲。实际上就是指板带材的翘曲程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材在辊缝中的纵向延伸方向往往是不均匀的。通过对板形进行检测进而实现板形自动控制,只有连续不断地、准确地将板形状况及时地反馈给控制系统,板形控制系统才能以此为依据向执行机构发出正确的调节指令,实现板形闭环自动控制。 2 控制板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2.1 HC轧机 在普通四辊冷轧机的基础上对HC轧机进行处理,通过在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设置可以进行轴向移动的中间辊,采用更小的直径的工作辊。主要特点是:①中间辊的位置可根据板宽调整,可以减小工作辊的弯曲挠度和工作辊与支撑辊的弹性压扁,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小带钢边缘减薄现象;②中间辊的轴向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工作辊与支承辊的有害接触区,使有害接触区不再阻碍液压弯辊,液压弯辊的板形控制功能得到明显改善;③采用了较小的工作辊直径,减小了轧制力和轧制力矩。 2.2 CVC轧机 CVC轧制采用S型轧辊,上下轧辊的辊型相反布置,调节轧辊的轴向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辊缝形状,以满足轧制带钢的板凸度和板形要求。CVC轧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多组原始辊型不同的轧辊可以通过一组S型曲线轧辊进行代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轧辊的备用数量;②通过调整无级辊缝进而适应不同产品规格的变化;③辊缝调节范围大。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上产中的应用 姓名:韩冲 学号: 班级:机械2094 授课教师:周力 2012年5月 目录 前言 (1) 摘要 (2) 第一章PLC的简介 1.1 PLC的发展 (3) 1.2PLC与电气控制相结合的优点 (3) 1.3 PLC与电气控制的特例解析 (4)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5)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几个工作过程的分析 (7) 第三章PLC基础 3.1 PLC的定义 (10) 3.2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10) 3.3 PLC的工作原理 (10) 3.4 PLC的应用分类 (11) 第四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 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2) 4.2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 (13) 4.3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PLC控制优点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控制策略的出现,使电气控制系统从控制结构到控制理念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系统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成果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发展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发展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接触的硬接线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软件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本论文主要讲述PLC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综合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常常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下,导致产生过流,短路,断相,绝故,对缘老化等事故,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重要场合的高压电动机,大功率电动机来说,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研究和其它产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备的控制中,电气控制也比其它的控制方法使用的更为普遍。 本系统的控制是采用PLC的编程语言----梯形语言,梯形语言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应用最广的语言,因为它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使逻辑关系清晰直观,编程容易,可读性强,所实现的功能也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是专为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操作的指令,并采用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PLC的发展,使得PLC的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在先进国家中,PLC已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设备,应用面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由于PLC 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所以它发展日新月异,大大超过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的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展了PLC的功能,使它具有很强的联网通讯能力,从而更广泛的运用于众多行业。 摘要 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功能完善等优点。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本文设计了2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电路,分别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和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控制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可作为高校学生学习PLC的控制技术的参考,也可作为工业电机的自动控制电路。 关键词 PLC; 三相异步电动机; Abstract PLC in 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s application compares with the traditional black –white control, has the control speed to be quick, the main battlefield, has provided the very reliable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various automation control device it can provide safe reliable and the quite perfect solution for the automated control application, suits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enterprise to the automated need. This paper designs a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2 of PLC control circuit, which is of positive &negativ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and two motor starting interlocks control, and the sequence of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control speed, high reliability and flexibility, a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LC control technology,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板形控制

板形控制作业实现板形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李艳威机电研一班s2*******

实现板形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李艳威1, (1. 太原科技大学研1201班太原) 摘要:介绍了六种类型的实现板形控制方法,包括热轧过程中对板形的控制;采用液压AGC系统控制板厚及板形;通过轧辊有载辊缝的控制,进行板形控制;通过选择机型实现板形控制;采用板形控制新技术以及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的结构对板形控制的影响。每个类型的方法中列举了具体实现的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板形控制方法原理 The Method of Achieving Plate-shaped Control and Principle LI Yanwei1 (1.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graduate class of 1201,Taiyuan) Abstract:Introduced six types of shape control method , Including the plate-shaped control in the hot rolling process;Adopt Hydraulic AGC System to control the shape of plate;Through the roll-load roll gap control the shape of plate;By selecting models to achieve plate-shaped control;Adopt new technologies plate-shaped control. Listed for each type of method to achieve technical,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technology. Keyword: plate-shaped control method principles 0 前言 为了说明金属纵向变形不均的程度,引入了板形(Shape)这个概念。板形是板带的重要指标,包括板带的平直度、横截面凸度(板凸度)、边部减薄三项内容。直观说来,所谓板形是指板材的翘曲程度;就其实质而言,是指带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作为带材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板形已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商与用户的重视,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带材对市场的占有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板形控制技术及其简单原理。 热轧过程中带钢的板形及带钢性能在 宽度方向上和轧制方向上的控制、酸洗的拉矫过程、冷轧过程的板形控制、连续退火时温度和张力的控制、乎整机的板形控制及涂层前的拉矫等构成了一个全过程的复杂的 冷轧板形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前一个工序的出口板形影响后一个工序的板形.所以,带钢的最终板形不可能单独由系统中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设备所决定,而由整个系统决定。 1 热轧过程中对板形的控制 热轧过程中,根据钢种不同,设定热轧目标终轧温度.必要时还要提高钢坯的出炉温度,确保热轧带钢的边部终轧温度控制晶粒均匀成长,尽量消除硬度沟的影响,为冷轧提供较为合适的板形.尤其是热轧后部设立平整机,通过在热状态下,平整机的拉伸矫平,消化板形缺陷。 2 采用液压AGC系统 为了实现轧件的自动测厚控制(简称AGC),使得纵向板形得以实现平直度,在现代板带轧机上一般装有液压压下装置.采用液压压下的自动厚度控制系统,通常称为液压AGC.AGC系统包括:(1)测厚部分,

风力发电系统电气控制设计风电-毕设论文

毕业论文 风力发电系统电气控制设计 摘要 风力发电系统电气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在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已成为风力发电系统能否发挥作用,甚至成为风电场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大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尤其是一般风力发电机组控制与检测系统中,控制系统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上的要求是不困难的。往往不是控制系统功能而是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声誉。有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功能很强,但由于工作不可靠,经常出故障,而出现故障后对一般用户来说维修又十分困难,于是这样一套控制系统可能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个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者来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采取必要的手段使我们的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并且在出故障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复系统,使之恢复正常工作。 关键词: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风力发电机的基础理论;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轮机的气动特性;变桨距控制系统。

1绪论 1.1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特点。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两大紧迫问题使风能的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潜能很大,大力发展风、水电是我国长期的能源政策。而其中风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商业开发价值的能源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现代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只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已有近50个国家开发建设了风电场(是前期总数的3倍),2002年底,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31128兆瓦(是前期总数的300倍)。 2005年以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7.3%,新增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6.1%,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能源的地位。2010年全球装机容量达196630MW,新装机容量37642MW,比去年同期增长23.6%。 目前,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国的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约占到欧洲总量的65%。近年来,在欧洲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国家还有法国、英国、葡萄牙、丹麦、荷兰、奥地利、瑞典、爱尔兰。欧洲之外,发展风电的主要国家有美国、中国、印度、加拿大和日本。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82个国家在积极开发和应用风能资源。 海上风力资源条件优于陆地,将风电场从陆地向近海发展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有人把风电的发展规划为3步曲,陆上风电技术(当前技术)一近海风电技术(正研发技术)一海上风电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2010年北美的装机容量有显著下降,美国年度装机容量首度不及中国;多数西欧国家风能发展处于饱和阶段,但风能产业在东欧国家得到显著发展;非洲风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北非。 随着海上风电的迅速发展,单机容量为3 -6MW的风电机组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运行。美国7MW风电机组已经研制成功,正在研制10MW机组;英国10MW机组也正在进行设计,挪威正在研制14MW的机组,欧盟正在考虑研制20MW的风电机组,全球各主要风电机组制造厂家都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做前期开发。 1.1.1世界上风力发电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风电发展持续升温,速度加快。现主要以德国、西班牙、丹麦和美国的一些公司为代表,大规模地促进了风电产业化和风机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经过四、五年时间的整合,国际上风机制造业大约有十几家比较好的大企业。2003年底,全世界风电是3800万千瓦左右,而2003年一年就增加了400多万千瓦,仅德国到2003年底的装机容量就有1600万千瓦,其次是西班牙、美国、丹麦等国。国外风电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二是风机机组从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海上风电厂是下一步发展的主流。

电气论文

电气工程导论结课报告

电气工程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力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工业离不开它,进而升华到军工,再进而升华到一个国家的国力。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本领域知识宽度的巨大增长,要求我们重新检查甚至重新构造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以便使电气工程学科能有效地回应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动态的科研环境。 电气工程就是研究电的学科,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调度、控制和保护,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以及电工基础理论即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通俗的讲,凡是带有“电”字的学科,项目,几乎都与电气工程有关。电气工程的学科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机学、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电工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高电压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继电保护。 未来的几十年,我国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趋势,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将得到快速发展新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材料,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控制与管理手段具有巨大影响潜力。 我感兴趣的技术 我对自动控制技术比较感兴趣,自动控制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高技术之一。 自动控制技术是控制论的技术实现应用,是通过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某种控制任务,保证某个过程按照预想进行,或者实现某个预设的目标。 从控制的方式看,自动控制系统有闭环和开环两种。 闭环控制也就是(负)反馈控制,原理与人和动物的目的性行为相似,系统组成包括传感器(相当于感官),控制装置(相当于脑和神经),执行机构(相当于手腿和肌肉)。传感器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输出量),并将其转变成物理

板形控制的发展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7579672.html, 板形控制的发展及其应用 作者:李坤 来源:《硅谷》2011年第06期 摘要:板形是板带的重要质量指标够。随着仪表、电器、汽车及轻工业的发展,对板带 板形的要求日趋严格。但在我国,带钢板形的自动控制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每年由板形不良所造成的经济方面的损失十分严重,了解和解决我国板带生产中板形质量问题是一项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板形控制;轧机;板形预测;变形 中图分类号:TG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320140-01 金属在轧辊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形过程轧成需要的板材。最终产品的板形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总括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因(金属本性)和外因(轧制条件)两个方面。轧制条件的影响更为复杂,它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凡是能影响轧制压力及轧辊凸度的因素(例如摩擦条件、轧辊直径、张力、轧制速度、弯辊力、磨损等)和能改变轧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的因素(例如轧辊外形、初始轧辊凸度)都可以影响板形。 1 板形控制的发展 1.1 板形理论的发展。板形理论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轧辊弹性变形为基础的理论;第二阶段是日本新日铁和美国为代表的以轧件为基础的动态遗传理论;第三阶段为钢铁研究总院建立的轧件轧辊统一的板形理论。 1.1.1 轧辊弹性变形的板形理论。最初的轧辊弹性变形研究是在二辊轧机L门上,并假设轧制力沿辊身全长均匀分布,也没有考虑轧件和轧辊之间的弹性压扁。由于物理模型过于简单,处理方法也十分粗糙,对要求处理的四辊和六辊轧机,并要求给出精确的轧后端面分布,这种简单方法不能胜任。自20世纪60年代,轧辊弹性变形的研究发展很快,其方法主要是以M.D.Stone为代表的弹性基础梁理论和以K.N.Shohet为代表的影响函数法以及有限元方法。我国轧钢界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轧辊弹性变形的理论方面。这种理论对轧制过程主要起到分析指导作用,不能直接用于在线控制。 1.1.2 轧件连轧过程的板形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新日铁与日立、三菱合作在HCPC等板形控制轧机的开发过程中,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板形理论研究新思路,得到了板形于扰系数和遗传系数为基本参数的板形向量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20世纪80年代,美国阿姆柯钢铁公司提出影响矩阵方法,提出前面机架改变弯辊力或轧辊凸度不仅影响本机架板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综述 班级: 14级自动化1班 姓名:王宪孺 学号: 11 日期: 2016年12月20日

一、课程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采用工厂电气控制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电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知识、电气控制设计方法,来对工厂电气控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各类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在控制线路中的使用和常用电机控制线路和车床控制线路实训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低压控制电器应用,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常用低压控制器 1)、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可频繁地接通和分断电路的控制电器。从输入输出能量关系 观看,它是一种功率放大器件。最常用的接触器就是电磁接触器,当吸引线圈 通电后,电磁系统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所产生的电磁力克服释放弹簧和触头 弹簧的反力使铁心吸合,并带动触头支架使动、静触头接触闭合。当吸引线圈 断电或者电压显着下降时,由于电磁吸力消失或过小,衔铁在弹簧反力作用下 返回原位,同时带动动触头脱离静触头,将电路切断。 接触器分为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同时接触器的选择有许多条件,必 须依靠着继电器上的技术参数来进行选择,如电源的种类,主触头额定电压、 电流,辅助出头的种类、数量及触头的额定电压,电磁线圈的电源种类、频率 和额定电压,额定操作频率。 2)、继电器

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罗华建 (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黔南州 558022) 摘 要:文章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信息化;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2-0076-01 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当前,计算机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基本与电气控制技术相融合,这就使得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更为精确。 1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整个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长,从最原始的手动到自动化的实现;从简单化到智能化的变迁以及从逻辑化转变为网络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交织,组成了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全过程。 1.1 从原始的手动化到自动化。 电气控制技术是由手工控制开始的,这也是电气控制技术的初始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地促进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由手动到半自动再到自动化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控制手法上,实现了自动控制,这是电气控制技术中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得人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为日后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从简单化到智能化 当电气控制技术开始向自动化发展之后,其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从手动到自动的。这其中就有一段时间是只实现了简单的自动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人力来进行处理。因此很难避免的发生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的发生是没有征兆的,并且有很高的发生频率。为了改善这种问题频发的现象,技术工作者们开始不断地进行思考、试验、改良与创造,就有了现在的智能化技术。当从简单质变成职能之后,问题的发生频率明显减少,而且智能化机器可以自动排查自身的问题,更加解放了人力,是电气控制技术史上的又一次变革。 1.3 从逻辑化到网络化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为电气控制技术提供了一次发展机遇,使得电气控制技术变得网络化、信息化,从原来繁琐笨重的数据整理逐步发展成为了高效的信息化快捷处理。并且在电气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生的微处理器或是计算机中心的网络化自动控制系统代替了原有的单一触头硬接线逻辑控制系统,更小的体型不仅节约了设备的占地空间,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运算速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使得电气控制技术的工作效率直线上升。 2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以及模糊逻辑等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电力系统之中,而且还在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当遇到一些如同无法列出方程或是求解较为困难的问题时,神经网络已经成为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神经网络技术是一非线性映射的一种,如果输电网两边的系统电势角形成掰开状时,就需要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对其进行大量的故障分析,从而找出距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 2.2 开放性发展趋势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促进着电气控制系统中的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开放性。目前的新电气控制技术中系统硬件有着快捷、灵活、可靠性高和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可以帮助有关企业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技术的革新,开放性的革新已成为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必要工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模块分布式的出现促进着电气控制技术不断朝着网络化发展,为电气控制技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拓宽了设计思路,并且还保障了电气控制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其发展的助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3 网络化趋势 网络化保护装置就是利用小同母线来分散的承担原有的传统式母线的保护作用,并将其显示在不同回路的保护屏上,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不同母线系进行连接。只要保护大暖输入相应的回路点亮,计算机网络以及不同回路中的流量就不会流失。这种保护方式的母线长别计算相对较小,能对故障和母线进行隔离,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母线保护。与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进行对比,就有着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其中某一保护单元受到干扰之后,保护电源能自动跳开回路,最大限度上的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 结束语 电气控制技术不仅涵盖了电器线路、系统设计以及电气原理等专业问题,还蕴藏着编程方法以及生产机械应用等诸多内容,因此一定要将电气控制技术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电气控制技术才会朝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方向进行变革。虽然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是不可以放松,要积极进行研究思考,不断创新,为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郑星伟.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 究,2016(8):219. [2]刘祖茂.两种电气控制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与分析[J].机电工程 技术,2006,35(9):51-52. (收稿日期:2017-1-13) —————————————— 作者简介: 罗华建(1967-),男,贵州都匀人,教师。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