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文件阅读记录表

公司文件阅读记录表

公司文件阅读记录表

文件传阅登记表

指导情况记录表完整

三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情况记录表 (本表由学生和指导教师按指导情况分别如实填写) 教师指导意见及指导方式(教师填写):(指导学生开题、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运用知识、方案设计、论文写作、外文应用、实验、指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简况) 指导意见:要明白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1.下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并且解释学生的疑问 2.重点分析撰写论文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问题。 3.提醒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指导情况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的正确书写方式。 4.预先通知撰写论文每一期间需要完成的预定任务,要求按时完成。并定期接受本人的答疑和指导。 5.下达本周任务: 复习本次的指导内容,彻底翻阅《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做好撰写论文的前期准备。 指导方式:全员指导+个别提问 指导教师签名:何萍 2011 年 2 月 23 日 学生意见(任务完成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务完成情况: 1.进一步了解撰写毕业论文过程所需要填写的各类表格所要包含的内容 和填写规范。 2.熟悉毕业论文模板以及论文撰写的规范。 3.论文撰写的初步撰写准备。 需要解决的问题:论题的初步拟定 学生签名:王欢 2011 年 3 月 1 日注:此页可根据需要自行复制,每指导一次,填写一次,不受页数限制。

用知识、方案设计、论文写作、外文应用、实验、指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简况) 指导意见: 1.选题原则,需要根据自身所学专业进行选题,不能抄袭。 2.题目的要求: 应简短、明确,如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之中,未免题目过长,可以考虑添加副标题,用分号另起一行,作为主标题的补充。 3.明确课题必须一人一题,如若有重复要进行协商,修改选题,选题的时候需要慎重。 4.通过登录学校图书馆网站查阅CNKI(中国知网)寻找所需文献资料。 指导方式:全员指导 指导教师签名:何萍 2011 年 3 月 1 日 学生意见(任务完成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务完成情况: 查阅文献资料,复习专业知识,考虑自身所长拟定以下论题: 1.《分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走上高端品牌之路》 2.《分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国外高端品牌汽车竞争》 3.《分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树立品牌形象—基于顾客价值角度》 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阅与论题相关的书籍、文献和资料,进行资料搜集,初步拟定论文的框架。 学生签名:王欢 2011 年 3 月 8 日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报告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研究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文献

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2010-04-18 09:22)标签:教育分类:研究生培养 要明白此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查阅并阅读大量文献?!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 越多 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那么,我们研究生们该如何阅读文献呢?如何阅读文献最有效?! 一、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哪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 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还有就是采用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

文献阅读记录

文献阅读记录 文章1:Resting heart rate and the risk of death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研究问题: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静息心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 研究方法:基线搜集11140例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对象,以心血管死亡事件为结局进行队列研究。 结果:高心率与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心率每上升10bpm,HR:1.15,95%CI:1.08-1.21,P<0.001)。基线静息心率越高,发生死亡的风险越大。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较高的静息心率与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但尚不清楚是否较高的心率直接导致风险的增加,或是仅仅是不良结局发生的一个表现。 文章2:Body-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研究问题:2型糖尿病患者中身高体重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解决,一些研究表明超重/肥胖的人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死亡率下降,存在“肥胖悖论”的现象。 研究方法:我们从护士健康研究(8970名)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2457名)中选择糖尿病诊断时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诊断前不久测量体重和身高,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用多变量Cox模型估计不同BMI类别发生死亡的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平均随访15.8年,共有3083人死亡。BMI类别与全因死亡率呈J形(1.29,1.00,1.12,1.09,1.24,1.33),在未吸烟人群中呈线性关系,但在曾吸烟人群中未发现线性关系。直接线性趋势存在糖尿病诊断时年龄未超过65岁的人群,年龄在65岁或以上的则无。 结论:所有研究对象中BMI与死亡率呈J型相关,从未吸烟人群中存在直接线性关系。与正常体重者相比,没有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初诊断时超重/肥胖的死亡率较低。 文章3:Consistency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fter Ischemic Stroke Prevalence and Prognosis 研究问题:降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后的血管风险,但是,BP控制的一致性和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仍有待研究 研究方法:事后分析维生素干预对脑卒中预防试验(n=3680)近期发生脑卒中患者,随访2年,根据血压控制程度分组:<25%,25%-49%, 50%-74%,and≥75%,多变量模型调整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变量后确定血压控制一致性与原发性(卒中)和继发性(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 结果:只有30%的研究对象立刻控制BP≥75%,血压控制与基线收缩压132mmHg一致。在基线收缩压>75th(153mmHg)中,BP控制≥75%和<25%发生的风险较低(调整后的危险比分别为0.46(0.26-0.84), 0.51(0.32–0.82)。平均随访血压<140/90mmHg的患者比BP≥140/90mmHg有更低的风险。 结论:在这种严格的临床试验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在两年中BP控制≥75%。此外,在基线收缩压升高的人群中控制血压能减少复发性中风和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死亡的风险。 文章4:Resting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iabetes: a report from the Euro Heart Survey on Diabetes and the Heart 研究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静息心率(RHR)是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尚未具体评估过。在冠状动脉疾病(CAD)且无糖尿病患者中研究静息心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CV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