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7.27 古诗两首 塞下曲 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7.27 古诗两首 塞下曲 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7.27 古诗两首 塞下曲 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7.27 古诗两首 塞下曲 语文S版

《塞下曲》教学实录

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边塞诗《从军行》,大家齐背一遍。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在上课前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镇守边疆的大将军——李广(出示)。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另一首边塞诗《塞下曲》,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指向课题)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师: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师:(随机课件出示)解题意,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生:读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1、出示诗歌,齐读课题。同学们这里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塞”,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一遍。怎样记住这个字?这个字还可读什么音呢?

指名答,师出示课件。se堵塞闭塞sai 塞外边塞(木塞瓶塞)

“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塞:指边界险要的地方。

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你们了解卢纶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出示PPT)

3.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114页,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生读,师巡视

停下来,谁来读读,看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顺?点名读。

谁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你觉得他字音读得准吗?(后鼻音怎么样?)还有哪些是后鼻音的字呀?谁再来读一遍?指名读。

师:不错。这首诗除了后鼻音外,多音字也较多,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多音字?

点名说。(曲,将、没)

师:“没”字要注意,我们平常读mo是指淹没在水里,文中指的是“插进”。

谁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读)

这首诗除了“塞”字,还有个生字要掌握,是哪个?(棱),棱指的是“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你能说说哪些地方有棱吗?我们诗中所说的棱是指石头的很多面。

我们刚才又学习了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将“塞”和“棱”在本子上书写两个。师巡视

这些生字还带来了一些朋友,谁来读一下。出示PPT

生字学习了,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谁能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能读出诗的节奏?点名读嗯,谁再来读一下,读出诗的节奏美?(师评价:我听出了节奏美。)

谁能像他这样再读一遍?

这首诗我们一般都在第2个字这里停顿一下。好的,现在我们进行男女比赛读,看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先男同学先来,好,女孩子来。好的。

古诗还有很多种读法,等我们了解诗意,体会到诗的感情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四、过渡语:古诗读好了,想不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

那么就快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吧!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联系看图、工具书、上下文、课下注释)(师出示)。

请同学们用这几种方法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做好标注,然后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等会告诉老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现在开始四人小组学习!

1、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2、小组汇报、同学互动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刚才我看到同学们都很积极地交流学习成果,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不习这首古诗的情况,你学会了什么呢?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意思:_____________

你从哪里知道是在昏暗的树林里呢?哪个字?正因为看不清楚,才让人觉得草惊动是一只猛虎。

谁再接着来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弄懂这句话的意思的?(联系上下文)谁再来把第2句意思说一遍。你从哪个词语知道李广将军拉弓射箭呢?(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就就是词义相加。)谁来说说第三句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你怎么知道平明是早上的意思呢?(课下注解)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这句话的意思。谁再来把这句话的意再说一遍。你是用什么方法

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很多,还有谁理解了第四句诗的意思。谁再来说一下?“没”这里指白羽刚刚我们每句话的意思,谁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谁来再说一说?我们把每句诗连起来,就是这首诗的诗意,刚刚我们在学习古诗中运用了联系上下

诗意弄明白了,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五、讲故事,内化积累,悟诗情。

每句诗就是一幅画面,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就一会出现一幅幅画面,把话面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请大家大胆发挥想象,想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又如何呢?可以先和同学两人先说说,呆会我请同学来说一说。

1.生讲故事。谁来说一说?

2.师讲故事,学生说相应诗句。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背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师生合作。

1、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李广带着土兵昏暗的树林中射猎,在阴森森的树林里,草突然被风吹动,呼呼作响,真让人感到害怕紧张。

2、当人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早已失魂落魄,将军却连忙拿出弓箭,早已拉开弓,搭好箭,运足了气力,嗖的一声,射出了白箭。将军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3、第二天,天刚亮,将军派士兵去昨天射虎的地方寻找那只白箭,

4、大家发现,李广将军射中的不是一只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将军老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怎么也拔不出来。

3.你想对飞将军说什么?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勇敢机智武艺高强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师:这首故事给我们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将军形象。你们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夜色中的紧张,将军拉弓的镇定自若,士兵对将军的无比敬佩与赞叹之情吗?(能)

4.齐读《塞下曲》。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读一遍。(12组,34组读)

齐读《塞下曲》。

五、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还有第3首“月黑雁飞高”十分有名。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塞下曲》,作为课下的作业。

六、板书:

塞下曲

夜晚打猎林暗惊引弓勇敢机智

武艺高强

平明寻猎白羽没石棱威武将军

师: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诗的含义及作者。(课件出示)

生:读。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师:这次读的要求就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谁还来读?

生:3-4名读。

师:古诗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同桌之间交流,也可以做出标记。

生:读并思考。

师:好,我们来集体交流一下,谁来谈谈!

生:我知道了夜里树林里光线很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从“林暗”一词了解到的。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你抓住了“林暗”这个字眼来学习古诗的!谁能像他这样学习!

生:我知道了李广的箭射到了石头里……

师:说说看,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没入石棱里”知道的。

师:“没”就是射入的含义,“石棱”就是石头的边角。你理解的很到位。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古诗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想画面)

师:在昏暗的光线下,发生了什么事?结合诗句来理解,谁来说说?

生:李广听到了风吹动草的声音,于是就拉弓射去。

师:说的多好呀!说说你是从哪里理解到的?

生:“草惊风”就是风把树林里的草吹动起来了,“将军夜引弓”就是李广将军在夜里拉弓射去。

师:把你理解到的通过读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出来吧!

生:读诗的前2句。(多找学生读,体会诗所描写的意境)

师:接着说……

生:我知道了“平明”就是第二天早上,“白羽”就是射出去的箭。

师:快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过预习指导的,古代的箭柄上插着白色的羽毛,所以叫“白羽”,“平明”是根据古诗的叙述理解到的。

师:结合预习和联系上下句的理解了解到古诗的含义,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呀!师:古诗的含义基本理解了,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写的古诗情景。生:默读。

三、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思想感情: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

生:2-3名学生读。

师:谁能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讲故事。

师:请同学们走进这首古诗,大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大声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古诗。

师:诗中的李光将军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结合相关的诗句进行说明。

生: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李光将军很勇敢!

师:从哪句看出来的?

生:“将军夜引弓”,黑夜里将军还能不怕风吹草动,毫不犹豫的射箭,真是勇敢。师:(板书:勇敢)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李光将军力气很大。因为石头很硬,将军却能把箭射到了石头里,力气多大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力大无比)同学们理解的非常透彻,这次请把李光将军的高大形象通过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生:齐读。

四、拓展训练:

这个小故事取材于哪部著作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读出来。有兴趣借助古诗的内容学习文言文所讲述的故事。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之《塞下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塞下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单、遁”等4个字,会写“雁”等4个字,理解字词。 2.读懂《塞下曲》,体会感情,感受人物精神。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板书:塞下曲) 二、出示目标 《塞下曲》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读这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单雁 (1)注意读准前鼻音“单雁”

其中多音字“单”,读“chán”,还有一个读音“dān”,组词“单一”。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雁”的书写。 “雁”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较短一些。 三、合作学习 1.诗题“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介绍作者: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3.理解重点词语,想想“单于”“轻骑”“欲将”“满弓刀”结合注释理解。 4.说一说诗句的大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板书:边塞生活大雪纷飞)(二)质疑探究 品读,深化理解 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 预设:单于被重重包围着,白天无法脱身。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趁着黑夜,单于想带领手下悄悄逃跑,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大雁。)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 (从被惊醒高高飞起的大雁,知道单于要逃跑。)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 预设:将军发现单于要逃跑,回想:我必须把单于拿回,想跑,没门! 会对手下说:“快随本将捉拿单于那厮!”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住)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雪大路滑,看不清方向)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根据马蹄印,根据马蹄声)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板书:充满智慧英勇搏杀) 四、总结拓展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出塞》课堂实录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出塞》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 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 生2读

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 生3读 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 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 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 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板书:互文明月边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接着讲——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家。 师:士兵,就是诗中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有李广将军来戍守边关 师:李广将军就是诗中的——龙城飞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塞下曲》精品教案

《塞下曲》精品教案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 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1 / 5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2 / 5

塞下曲教案

标题:11、塞下曲(一) 教学目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塞下曲》 3 、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 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谁来展示背诵以前学习过的军旅方面的古诗。(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 2、指名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 4、板书:塞下曲。 二、初读古诗: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2、展开朗读比赛。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草惊风引弓白羽没 3、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4、教师进行总结: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准备射箭。没:插。 5、串讲诗句的意思。 6、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7、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四、总结 1、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2、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 教学内容:13、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出塞(课堂实录)

《出塞》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待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 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 生2读 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

生3读 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 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 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板书:互文明月边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接着讲——“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家。 师:士兵,就是诗中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有李广将军来戍守边关 师:李广将军就是诗中的——龙城飞将 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定不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预习学案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三、导学案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古诗塞下曲教案

古诗6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塞下曲教学实录

《塞下曲》教学实录 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边塞诗《从军行》,大家齐背一遍。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在上课前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镇守边疆的大将军——李广(出示)。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另一首边塞诗《塞下曲》,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指向课题)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师: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师:(随机课件出示)解题意,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生:读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1、出示诗歌,齐读课题。同学们这里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塞”,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一遍。怎样记住这个字?这个字还可读什么音呢? 指名答,师出示课件。se堵塞闭塞 sai 塞外边塞 (木塞瓶塞) “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塞:指边界险要的地方。 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你们了解卢纶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出示PPT) 3.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114页,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生读,师巡视 停下来,谁来读读,看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顺?点名读。 谁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你觉得他字音读得准吗?(后鼻音怎么样?)还有哪些是后鼻音的字呀?谁再来读一遍?指名读。 师:不错。这首诗除了后鼻音外,多音字也较多,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多音字? 点名说。(曲,将、没) 师:“没”字要注意,我们平常读mo是指淹没在水里,文中指的是“插进”。 谁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读) 这首诗除了“塞”字,还有个生字要掌握,是哪个?(棱),棱指的是“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你能说说哪些地方有棱吗?我们诗中所说的棱是指石头的很多面。 我们刚才又学习了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将“塞”和“棱”在本子上书写两个。师巡视 这些生字还带来了一些朋友,谁来读一下。出示PPT 生字学习了,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谁能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能读出诗的节奏?点名读嗯,谁再来读一下,读出诗的节奏美?(师评价:我听出了节奏美。) 谁能像他这样再读一遍? 这首诗我们一般都在第2个字这里停顿一下。好的,现在我们进行男女比赛读,看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先男同学先来,好,女孩子来。好的。 古诗还有很多种读法,等我们了解诗意,体会到诗的感情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过渡语:古诗读好了,想不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 那么就快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吧!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联系看图、工具书、上下文、课下注释)(师出示)。

《塞下曲》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塞下曲》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老师板书课题)大家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然后看看书后注释,试着自己说说诗的大概意思。(学生自由读诗,指名 学生读。)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你看“大雪满弓刀”,下大雪当然是在冬天里。 生:我反对。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因为有大雁,诗中不是有大“雁”吗师:两位同学读书学习都非常认真,找出了诗中具有矛盾的景物。再仔细读读,思考一番,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又一次细细地品读诗歌) 生:老师,“月黑雁高飞”这句话有矛盾。这里讲的是月亮被厚厚的云遮住了,夜色很黑,大雁飞得很高。既然夜色很黑,大雁飞得高,能看得见吗? 生:大雁边飞边叫,作者听见,当然知道是大雁飞过来了。 生:老师,我还发现一个矛盾。“月黑雁飞高”与“欲将轻骑逐”这两句话相矛盾。 师:你说说理由。 生:“月黑雁飞高”讲的是月亮被厚厚的云遮住了,夜色很黑,大雁飞得很高。刚才这位同学说大雁是由于叫声才被发现的。而“欲将轻骑逐”讲的是将军率领将士骑着跑得快的战马去追赶单于,这时,马蹄声应该就在近前,怎么还会听到大雁的叫声呢? (面对学生的提问,老师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回答。此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其他学生也把眼光一齐投向了老师。) (过了一会儿。) 师:刚才大家在探讨问题时,把前三句的意思都解释了一番,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现在,大家来把第四句诗解释一下。生: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上都积了厚厚的雪。 师:(模仿学生提问)在很黑的夜色中,弓箭和刀柄上的雪能看得清吗? (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但还是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生:雪地里有比较淡的光线,还是看得清弓箭和刀柄上的积雪的。 生:我想,是将士们回到帐篷中(师纠正为兵营),作者看到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上都有厚厚的积雪。 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启发,就从作者入手提问)作者为什么会看到“大雪满弓刀”呢? 生:我想那里的雪一定很大,所以积了厚厚的雪。 生:这些将士们追赶了很长的路,所以积了厚厚的雪。 生:作者被马蹄声惊醒,于是起身来到营帐中,看到了将士们的弓箭和刀柄都急了厚厚的雪。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诗,感受那里的景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塞下曲 教案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遁”,会写“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难点:能把握诗中“将军”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穿插背景介绍: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塞下曲》这首古诗简短的文字,了解他的英雄故事。 二、预习检查,方法回顾

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先组内三人组检查,再从各组选一名水平一样的学生参加赛读,依赛读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抽一个小组进行生字展示。 3.复习学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 三、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学生展示查阅资料: 解题:“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 介绍作者,卢纶(748-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以送别、军旅生活为多,诗风比较雄壮。 2.读出古诗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组内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3.指名读并作出评价。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 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1.会认“砚、乾、坤”3个生字和多音字“单”,会写“雁、砚、乾、坤”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1.品读古诗,比较阅读,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接受古诗的熏陶,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向他们学习。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家是不是都会背诵了呢?(生齐背)好。大家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说人物、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墨梅》这两首古诗,先来学习《塞下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课题,了解作者。 (1)解读课题。 明确:“塞”读“sài”,边界的意思;“曲”读“qǔ”,歌曲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简介作者。 卢纶(739—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2.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朗读古诗。 ①要想学好古诗,首先必须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明确:单(chán)于:匈奴的首领,诗中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骑:指骑兵。 ②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①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②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明确: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明确: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沾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3.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明确: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说明无光。“雁飞高”,说明无声。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连单于都“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溃败。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塞下曲》教学设计导案

《古诗两首》导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镇守边境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诗人卢纶即兴改编,创作了古诗《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1、简介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比较著名的有王昌龄、高适、李白、卢纶等人的诗歌。 卢纶,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从军多年,所写的边塞诗富有生活气息,雄壮感人。著有《卢户部诗集》。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三、预习内容 1、用2分钟小组通读课文。 2、自学本课的4个生字,小组长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对组互查。卢棱僵哀 3、自学二类字读音,会标写下列读音。对组互查。 棱哀阑戍 4、听写词语,组长点评错误较多的字和读音,鼓励进步较大的学生。 5、教师精讲典型错误。 四、初读课文,体悟感情。 1、组内练读。 2、找每组中等学生展示。 3、教师指导范读,读出赞叹之情,强调重音。 4、组内练读。 5、每组推荐最好的班内展示(台上)。 五、合作探究 1、小组探讨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展示诗意。 3、质疑: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杀敌军兵马呢? 4、你通过学习本诗了解了李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5、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6、指名展示背诵。 六、作业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 (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 ,雁,一种候鸟。=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塞下曲》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 《塞下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 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情感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出塞》教学实录

《出塞》教学实录 [教材解读]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神品”,尤以《出塞》为冠,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篇,它通过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愿望的抒发,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诚挚的爱国热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意是一轮明月挂在边关上空,令人不禁想起国力强盛、边防巩固的秦汉时代。然而,现在明月如故,雄关依旧,边塞的形势却今非昔比,只看见部队不断开往塞外,却不见他们凯旋归来。这两句诗想象雄奇,给人以纵横开阔的时空感。“秦”、“汉”二字,足见诗人“思接千载”的艺术功力;家乡、边关那“万里”空间距离的“视通”,又把天地的变迁、山河的易主,一同摄入笔端,交织成一幅现实与历史、现实与愿望和谐融合的阔大悠远的境界。透过历史的天空,静心品读,我们会发现,诗的背后包蕴着作者对于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而这一点,正是唐诗的主旋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礼赞生命。这是博大的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人文精神,在今天,它依然彰显着非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古诗新唱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听你们读古诗、唱古诗,是一种享受。还记得本学期我们课内学过的古诗吗? 齐背《凉州词》。 能说说你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 生1:我体会到大漠非常的荒凉; 生2:我读懂了边关将士非常的孤独寂寞; 师:很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 指导读题:轻轻地读—— 响亮些—— 再自信些——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串讲句意)(3)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第二课时《塞下曲》教案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 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感悟古诗内容。 1.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集体交流。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塞下曲(其三)》教学设计(附板书)

《塞下曲(其三)》教学设计(附板书) 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二、教学古诗: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学习“单于、欲、将、逐”。单于:匈奴首领。欲:想要。将:率领。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四、背诵古诗。五、拓展欣赏: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五、作业:背诵此诗。板书: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