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泊船瓜洲语文教案

泊船瓜洲语文教案

泊船瓜洲语文教案

篇一: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李白的>.贺知章的>(已学过).北宋秦观的>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篇二:秋思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_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

篇三:长相思

一.教学目标(字幕)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_55 _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_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 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