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引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明确方向、只有理解了才能下定决心、只有理解了才能科学发展。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理解得深、认识得早、行动得快、落实得好,谁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

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

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

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一,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主要是新在信息化,体现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从建设行业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表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BIM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数字化建设和运维的基础性技术工具,其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任务能力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避免各专业、各行业间不协调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

建造技术脱节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并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发展,有必要着力推进BIM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以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们必须再深刻认识信息化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带来的极大影响和挑战。

第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路径依赖的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依赖低人力成本和以包代管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其他行业以及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手工作业多、工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工人工作条件差、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建造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建筑寿命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其他门类工业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比较而言,建筑业发展缓慢,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传统粗放手工业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城乡建设的传统发展模式与生产方式仍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在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都顽固地存在着保守性和依赖性。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淡出,建筑业的“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已经出现,而且仍在不断地加剧,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轨。我们绝不能无视传统建设模式

的局限性。要改变我国建筑业现状,促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摆脱传统模式路径的依赖和束缚,努力寻求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路径。

第三,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就是将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使工程建设从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为建筑工业化的最终产品是房屋建筑,属于系统化的产品,其生产、建造过程必须实行协作化,必须由不同专业的生产企业协同完成;同时房屋及其产品的建造、生产必须兼具专业化和标准化,具有一定的精细程度和规模化要求。因此,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这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前提。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方向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有助于统一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明确目标,协调行动,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生产方式社会化。

第四,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的工业化。当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0%和51%,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

键时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大规模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忽视城镇化对农民工转型带来的机遇,更不能割裂城镇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联系。在建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工业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

础和市场条件;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为城镇化带来了新的产业支撑,通过工厂化生产可有效解决大量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并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转型。在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力与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现实条件下,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将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或动力源。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实现建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才能保证农民工收入增长、生活稳定、工作条件,从而支撑整个城镇化进程并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第五,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工业化。绿色建造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建造健康、适用的房屋。建筑业是实现绿色建造的主体,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都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国家全部终端能耗的27.5%,是国家最大的能耗行业。新

型建筑工业化是城乡建设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的有效

途径、是实现绿色建造的保证、是解决建筑行业发展模式粗放问题的必然选择。其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通过标准化设计的优化,减少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材料、资源浪费;通过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手工湿作业带来的建筑垃圾、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弃置;通过装配化施工,减少噪音排放、现场扬尘、运输遗洒,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实施定量、动态的施工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达到高效、低耗和环保。绿色建造是系统工程、是建筑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建筑工业化的绿色发展必须依靠技术支撑,必须将绿色建造的理念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第六,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整个行业先进的生产方式。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最终产品是房屋建筑。它不仅涉及主体结构,而且涉及围护结构、装饰装修和设施设备。它不仅涉及科研设计,而且也涉及部品及构配件生产、施工建造和开发管理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它是整个行业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全面改造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在房屋建造全过程的规划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开发管理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实现住宅生产方式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的工业化。新型建

筑工业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因为工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使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得到优化并发挥最大化的效益。新型建筑工业化在行业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成套的、成熟适用的技术体系,必须要具备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它是推动整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相关行政单位: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 (一)推动全产业链协同。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筑师负责制,鼓励设计单位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优化项目前期技术策划方案,统筹规划设计、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管理。引导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建筑最终产品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 (二)促进多专业协同。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避免二次拆分设计,确保设计深度符合生产和施工要求,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三)推进标准化设计。完善设计选型标准,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以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住宅等为重点,强化设计引领,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 (四)强化设计方案技术论证。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与建筑风貌有机统一的建筑设计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在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阶段,加强对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设计要求落实情况的论证,避免建筑风貌千篇一律。 二、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11-15T12:40:55.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刘峰 [导读] 建筑工业化是指充分利用工业化、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建筑业的手工作业生产方式。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建筑工作化发展情况,其次,提出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并且进行了一些思考,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关建议,希望对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1建筑工业化的概况 建筑工业化是指充分利用工业化、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建筑业的手工作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流水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控制科学化,但建筑工业化不是建筑工厂化,并非要求所有构件都是工厂制作,只要是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利用现代工业化技术成果的方法措施都可以归为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存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质量控制水平低等问题,易引发社会矛盾。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流程化的施工方法,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产品质量按科学的方法控制;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还可降低造价,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建筑工业化技术更新快、节能环保、可持续化,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首选方式。建筑工业化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起步晚,发展比较慢,在施工技术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2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1.1建造成本 考虑到市场需求,相比于一般的制造业产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市场需求量较小,所以它没有被大批量地加工生产,无法享受“工厂化”带来的优惠,这也就带来了居高不下的生产费用,不仅如此,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还需缴纳17%的增值税,相比于土建施工领域的税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比传统的现浇施工成本还要高。此外,装配式结构对现场施工设备和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还会产生额外的运输费用和构件节点连接成本。所以,相比于现浇结构,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成本较高。 2.1.2标准化、模数化和多样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为加工生产预制构件提供便利,装配式建筑必须具备标准化、模数化特点,有利于项目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开展。和民用建筑不同的是,在工业建筑中很容易实现模数化、标准化,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在民用建筑中实现模数化、标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味追求建筑标准化,很容易忽视建筑的差异性,由于建筑兼具工业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所以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推广时,一方面要做好模数化、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恰当处理好标准化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建筑的标准化而忽略了建筑的多样化,也不能因追求多样化而不要求标准化,应该使建筑成为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艺术品。 2.1.3预制率和装配率 就目前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来看,装配率和预制率是重点的考核对象,它们只有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够称之为工业化建筑,但是,应该在综合考虑建筑特性的基础上,来确定预制率和装配率的比例,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将装配和现浇结合在一起,在预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预制率,如果预制率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和费用。 2.2钢结构体系在工业化方面面临的问题 2.2.1建造成本 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建造成本略高,因为钢结构构件制作时基本都采用按工程设计进行订单式加工制作,需要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由于构件为非标形式,构件加工不能实现标准化、定型化与批量化,导致加工成本稍高。对钢结构施工安装,其吊装设备相对投入较大,对安装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严,同时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也带来 工程费用的增加。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钢结构应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2.2.2钢结构设计队伍 与传统混凝土结构设计力量相比,国内能较好进行钢结构设计的工程技术队伍还是稍微薄弱,特别是钢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与构件的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验算、构件的节点连接设计等,这些工作相对较复杂,使得结构设计人员更偏爱设计混凝土结构,导致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钢结构的比例还是较低。 2.2.3现场焊接作业 钢结构体系采用最多的是框架体系,对梁柱连接节点,目前工程应用中均采用栓焊连接节点,即梁的腹板与柱用高强螺栓连接,梁的翼缘与柱采用坡口焊接,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大量焊接作业,应研发减少现场施工焊接作业量的连接方式。此外超高层建筑钢柱均采用厚钢板,对厚钢板的连接,其焊接量更大、对焊工要求更高。另外现场焊接对环境污染较大,质量控制也有一定难度。 2.2.4钢结构住宅 要推广应用钢结构,必须将发展钢结构住宅作为一个重点。但由于钢材材料自身的特性,推广应用钢结构住宅必须解决防火与防腐问题,然而目前这方面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外钢结构住宅通常采用框架体系,其房间内梁柱存在影响了使用性能与视觉效果;对于钢结构住宅还必须研发集结构、保温与外饰面功能于一体的外围护结构体系,但这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上述几个方面是制约钢结构住宅大面积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 3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议 我国推广建筑工业化具有独特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地位对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1在加大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严控建筑质量标准。 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不高,集约化生产方式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建筑企业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国家政策扶持成了建

未来5年,建筑工业化发展走向

未来5年,建筑工业化发展走向 近日,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未来5年,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点。 1.理论发展要点 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理论研究。 装配式建筑全寿命期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其基本结构性能研究。 装配化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效配筋设计理论研究。 8度区混凝土装配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适应性问题与创新抗震设计理论及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 如是观之: 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连接节点,其性能还达不到现浇结构;二是抗震性能还有待实践检验。 2.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发展要点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预制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竹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 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工作机理及设计技术。 工业化建筑围护体系、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 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

如是观之: 4类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设计指南,行业技术规范还有待完善。 3.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发展要点 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定额体系。 工业化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功能部品及设备管线的关键技术标准。 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 建立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关键部品库,建筑工业化施工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 如是观之: 系统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完善的工业化建筑定额体系;统一的建筑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模数;全面的工业化建筑关键部品、构件模块标准化数据库将是装配化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 4 高效施工关键技术发展要点 大型预制构件无损性库存与运输、高效吊装与安装技术。 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 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 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 建筑构件高精度控制技术及基于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 化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 如是观之:

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4227338.html, 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成和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进入了转型发展新阶段,建筑行业也随之 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新型产业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总结阐述了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根据当前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工业化;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为当前社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用工荒”以及“招工难”问题,使得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企业对于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国范围内,严重的雾霾天气成为人们心头之患,建筑行业同样需要紧跟潮流,建造节能环保、舒适宜居的绿色建筑。可见,传统的以现浇为主的高耗能的污染建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建筑的需要,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便是这样一种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的突破口及切入点,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充分认识和了解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1.相关政策的不健全 在国家层面来说,并未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应扶持政策,也仍然不够完善,依然存在着产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技术体系集成研发不够重视以及装配式的建筑预制率较低等问题,对于建筑工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明确的规划。 建筑工业化进行项目招投标、质量检测以及竣工验收等施工环节中,缺乏完善的监管流程和机制,未形成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有益的创新机制。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招投标机制暂未实施,不能实现设计、生产以及装配等施工环节的一体化,造成这些原本应当连贯的施工环节出现了脱节,则施工项目不能从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整个产业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针对施工许可、施工图纸审查等监督机制缺失也造成工业化建筑在其建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质量得不到保障,使得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更加困难。

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 的实施意见(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促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浙江省深化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151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办〔2015〕99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发展重点 (一)推广重点适用建筑技术 本意见所指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是指建筑物主体部分采用工厂标准化制作的预制构件或部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商业、办公等房屋建筑项目。本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鼓励三大类建筑体系:一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建筑体系;二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三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同时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和运行管理”,大力推广适合工业化项目建设的集成装修技术、整体厨卫技术以及其他实用技术。 (二)确定重点推进区域

按照突出重点和不同区域分类推进的原则,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应将中心城区和大型居住社区等列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区域,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重点区域范围。 (三)确定重点推进项目 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房地产住宅项目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方向,其他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房地产商业项目积极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 二、确保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有序推进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土地划拨、出让条件 对于国有投资的人才公寓、公租房、廉租房和其他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由规划部门向住建部门征询意见,住建部门应将工程项目是否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反馈规划部门,规划部门在土地规划设计条件中应将《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范围及类型和最低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详见附件1)作为条件之一,国土部门在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中应将《技术要求》作为附件。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前由规划部门向住建部门征询意见,住建部门应将工程项目是否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反馈规划部门,国土、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公告、招拍挂文本、土地出让合同中应将《技术要求》作为附件,并注明“对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建设项目,预制外墙、叠合外墙墙体预制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但是超过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各单体正负零以上地面计容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引言 2015年是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年,行业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的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5年正式成立并全面开展工作。本文结合行业发展与联盟工作,介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并对十三五及今后建筑工业化有关工作进行展望。 本文收录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6》。 1 建筑工业化解析 1.1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减少人工作业的高效建造方式,并以“四节一环保”及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的建筑业发展途径。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手段主要有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主要包括:传统作业方式的工业化改进,如泵送混凝土、新型模板与模架、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各类新型机械设备等;装配式建筑,如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体系与工业化的外墙及内墙墙板结合、新型木结构等;建筑、精装、厨卫等非结构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家与建筑业的新形势,继续推广优势技术、产品与作业方式,开发新领域、满足新需求。 1.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同时,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将维持大量的建设需求。建筑业的劳动力问题不仅是劳动力价格提高,还包括与其他行业竞争劳动力而促进改善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带来的成本提升,甚至要考虑机械化代替劳动力所增加的投入,这些都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大力推广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的绿色建筑,建筑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社会对空气、噪音等环保问题日益重视,房屋建造质量从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出发均应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建筑工业化来实现。 1.3 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也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点任务;《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出台多项鼓励发展政策。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工业化建筑与现代化建筑发展措施论文

工业化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措施摘要: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能够提升建筑业的科技水平和地位,改变传统建筑业的操作方式、施工工艺和人们的观念,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人的技术技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质量通病;提高施工文明,降低事故频率;还能带动国内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冶金业、建材业、农业和装饰装修等行业的发展,加快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 abstract: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tecture can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position,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ode of oper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dea of peopl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improved worker technical skills, the reduction of labor intensity;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reduce the quality problem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civilization, reduce accident frequency; still can provide a boost to the domestic many related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romotion metallurgy industry,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decoration industries

关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关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之势十分迅猛,从这一发展势态来看在建筑行业不断 进步发展过程中必然趋势已然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但从现阶段建筑工业化发展 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相应的发展效果和优势也并不十分显著,基于此,为确保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就需要针对其进行深入 的分析和探究,进而更好的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本文就我国工业化发展现状为 出发点,探索了相应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研究人员提供可 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思考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产业类型属于劳动密集型,加之此种产业具有较大的劳动力需求 以及较低的技术水平需求,因而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含量较为低下,随之而来的严重污染 以及较大浪费现象已然发展为阻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对我国经 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现阶段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推 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现,这不仅是我国建筑行业革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借助建筑工业 化发展的有效实现,对我国建筑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及建筑能耗与污染的降低等也能起到重要 积极作用,进而为能够更好发展的我国建筑行业提供良好保障。 一、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对比发达国家技术水平来说,我国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已然逐渐与其持平,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以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依据, 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行积极探索,而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筑 工业化[1]。建筑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被提出的。这 一号召和指引使得我国在对一些先进国家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对标准化以及机械化的预制构 件与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行,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中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中也开始逐渐有效运用各种装配式体系,使得那一时期高层建筑建设需要 得到了充分满足。在此之后,随着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更新,建筑 行业中开始逐渐广泛应用现浇结构体系以及钢结构体系等,更好的保障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在当前建筑行业并未充分且正确理解建筑工业化的情况下,使得我国建筑工业发展受到 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影响而产生了一定阻碍和束缚,如过于局限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建筑 工业化发展现象,仅以这一结构来发展建筑工业化必然会对建筑工业化更好的发展造成不良 影响,诸如墙板接缝渗漏和较差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建筑工业化发 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效果并不良好,需要进行积 极不断的探究,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对现较体系工业化的不断研发和推进,借此才能为钢结 构应用和推广加强力度。 二、建筑工业化发展建议 (一)全面推进多模式建筑工业化工作 现阶段社会中建筑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已然成为建筑工业化,因此对建筑工业化发展不断 推动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为确保建筑工业化发展得以良好实现,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与全新 观念和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相结合,进而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及现浇结构和钢结构等多个体

湖州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

湖州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 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湖政办发〔2016〕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筑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湖政办发〔2017〕98号)的相关规定,保障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推动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发展重点 (一)重点推广技术 本管理办法所指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是指建筑物主体部分采用工厂标准化制作的预制构件或部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等房屋建筑项目。其他房屋建筑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的范围,可根据需要逐步扩大。本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主要鼓励三大类建筑体系:一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二是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三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加强研究和探索木结构体系,并积极推广应用。同时围绕“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大力推广适合工业化项目建设的集成装修技术、整体厨卫技术以及其他实用技术。新建住宅要率先实行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配式装修,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技术和整体集成式设施设备。积极推进BIM(建设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

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二)重点推进区域 按照突出重点和不同区域分类推进的原则,各县区政府,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应依据市、县《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将中心城市封闭式控制范围列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区域,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重点区域范围和面积比例。 (三)重点推进项目 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积极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住宅项目、房地产商服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方向,特别是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房集中改造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要率先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 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责任落实 (一)明确责任主体 各县区政府,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制订本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地应根据《实施意见》中关于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指标,结合所辖区域当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面积落实比例要求等,按照不同类型建设项目,从项目规划和土地源头管理着手,做好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确认工作,做到早统筹、早安排、早落实。各地应于每年1月份编制经统筹的当年度《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实施计划表》(详见附件1)并提供给市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及其发展 引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明确方向、只有理解了才能下定决心、只有理解了才能科学发展。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理解得深、认识得早、行动得快、落实得好,谁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 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 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 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一,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主要是新在信息化,体现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从建设行业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表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BIM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数字化建设和运维的基础性技术工具,其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任务能力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避免各专业、各行业间不协调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未来)20131028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摘要:建筑体系成套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预制构配件生产能力、建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建筑业在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还是和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笔者借鉴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自己对于建筑工业化的看法,希望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程建设高潮的今天,能对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其居住的环境,尤其是企业等对工作环境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建筑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现代建筑需求,谈一下箭镞工业化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必要性 引言 建筑工业化,就是利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要把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基木内容,是建筑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 1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国内基本上是在和国外同一时间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大力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己有数万家构件厂。工厂化的新发展使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大、中城市(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基本上都已拥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迅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已经和当初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当时,提出工业化的要求是希望我国的建筑业能够象制造业一样在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和部件的通用化,较少地受到外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然而,当前国内的建筑业基本上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传统陈旧的技术还在大量使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依然低下;建筑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施工机械化和合理化程度不高;节电、节能、节水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尚不能推广使用,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总体目标为: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 .

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经在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等7个方面,针对绿色建筑后评估、建筑规划设计新方法、长江流域供暖空调系统、藏区等西部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建筑室内环境、既有公共建筑高性能改造、绿色建材、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设计施工等内容安排部署21个项目。2017年度拟在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等6个方面,针对地域绿色建筑技术与模式、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建筑工业化建造、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等内容安排20项任务。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指南各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1项,若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评审结果相近,可以择优同时支持2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再继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参与单位数不超过 .

现代化建筑和工业化建筑的发展措施

浅谈现代化建筑和工业化建筑的发展措施 【摘要】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建筑的发展也正以快速的步伐向现代化迈进。高效率高质量的机械化工业化建筑,将逐渐的取代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作业,现代化建筑应该采用先进适用的装备和技术,立足建筑化标准的基础,提高现代建筑的机械化水平,发展施工专业化。 【关键词】现代化建筑;机械化水平;发展措施 1 现代化建筑中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建筑中的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及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替代传统建筑中的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实现的方式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先驱,通过采用适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制品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市场中介机构,让建筑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逐渐的走上社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2 建筑工业化 2.1 含义: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低下,规模较小,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建筑群生产时,需要更多的手工劳动力,使成本大大增加。而建筑工业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现代化建筑中,将以社会化大生产逐步的代替传统的小生

产方式,并使之逐步过渡最后完全取代。 2.2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要实现工业化建筑,必须使用适用的装备和工艺,使用先进的技术做后盾,在组织施工中科学合理,发展施工的专业化,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将复杂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减少。大力发展建筑构配件的设备制品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给建筑市场提供各种类建筑使用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在制度上,制定重要的基础标准(如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模数协调和连接等)和统一的建筑模数,将标准化和多样化结合起来,合理解决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产品的标准,工艺的标准,企业管理的标准和工法等必须认真的建立并完善,不断的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在管理上,使用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实行科学管理和组织,发展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市场,从而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3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今后发展方向是建筑工业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建筑生产量日益加大,因此要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建筑还有一定的时间。近几年来由于建筑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越来越快,且物质技术基础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增强,不过整体上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并不大,且在质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整体技术的进步比较缓慢。为保证各类建筑的最终

浅析工业化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发展

浅析工业化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发展 建筑工程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必须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完成。一般建筑工程多涉及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等等,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就严重影响到建筑项目的使用安全。 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一、建筑工业化 (一)技术支持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 (二)严格技术标准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积极提倡。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都是现场浇筑的,不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方宇拯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方宇拯 发表时间:2019-07-25T09:55:55.69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作者:方宇拯 [导读] 回顾了我国各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提出新时期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实现建筑业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杭州众义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回顾了我国各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提出新时期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实现建筑业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按发展建筑工业化的目的与要求,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代现浇结构和钢结构三种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重点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目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关建议:要全面推进多模式建筑工业化工作;要加强研发与工程示范应用;要立足于政策支持,也应注重市场化引导;要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建设,并应积极推进 BIM 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建筑工业化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为解决二战后欧洲国家在重建时亟需建造大量住房而又缺乏劳动力的问题,通过推行建筑标准化设计、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式施工的一种新的房屋建造生产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战后住房的快速重建提供了保障。这种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带来了显著提高的生产效率,随后美国、日本、前苏联、中国及新加坡等国家也相继致力于建筑工业化的研究与发展。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建筑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同时目前传统现场施工方式也面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建筑垃圾量大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保持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推行建筑工业化,以实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相关地区对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热点过度聚焦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出过高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比例,这有可能对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果。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新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含义,正确引导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2.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主要优点包括:现场环境污染小、预制构件工厂化制作、工作量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 2.1.1 建造成本 考虑到市场需求,相比于一般的制造业产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市场需求量较小,所以它没有被大批量地加工生产,无法享受“工厂化”带来的优惠,这也就带来了居高不下的生产费用,不仅如此,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还需缴纳 17% 的增值税,相比于土建施工领域的税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比传统的现浇施工成本还要高。此外,装配式结构对现场施工设备和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还会产生额外的运输费用和构件节点连接成本。所以,相比于现浇结构,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成本较高。 2.1.2 标准化、模数化和多样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为加工生产预制构件提供便利,装配式建筑必须具备标准化、模数化特点,有利于项目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开展。和民用建筑不同的是,在工业建筑中很容易实现模数化、标准化,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在民用建筑中实现模数化、标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味追求建筑标准化,很容易忽视建筑的差异性,由于建筑兼具工业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所以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推广时,一方面要做好模数化、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恰当处理好标准化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建筑的标准化而忽略了建筑的多样化,也不能因追求多样化而不要求标准化,应该使建筑成为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艺术品。 2.1.3 预制率和装配率 就目前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来看,装配率和预制率是重点的考核对象,它们只有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够称之为工业化建筑,但是,应该在综合考虑建筑特性的基础上,来确定预制率和装配率的比例,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将装配和现浇结合在一起,在预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预制率,如果预制率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和费用。 2.2 现浇结构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现浇结构体系这种建造方式具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往往采用现代化现浇技术。之前,现浇体系中的混凝土就采用工厂化生产、商品化配送这种工业化模式,然而,像钢筋和模板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所以我们应该对现场现浇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也就是说,在现场解决模板与钢筋的加工问题,是现场现浇结构体系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此问题的解决,能够减轻工人的工作量、节约人力资源,现浇结构体系也具有“四节一环保”的特点,并保留了现浇结构良好的整体性,相比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体系实现了由工厂车间浇筑混凝土到工地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转变,此外,在连接安装方面,要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单。为了进一步促进现浇结构的工业化发展,需尽快顺利解决如下问题: 3.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建议 3.1 全面推进多模式建筑工业化工作 就现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更新观念,采用多模式,也就是综合运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现代现浇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提前进行市场调研,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完成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此外,还应颁布实施指南和意见,加强行业管理,强调多个模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3.2 加强研发与工程示范应用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课题的具体内容,无论是科研院所、高校,还是相关企业和产业联盟需要进一步开展研发关键技术的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设计工程应用试点。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来说,需要深入研究BIM 技术与设计软件、现场施工安装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化与模数化、节点连接技术、结构体系、预制构件加工和生产设备;对于现场现浇体系而言,应该深入研究成型钢筋加工和连接技术、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新型铝合金复合模板和商品混凝土绿色化生产;对于钢结构体系而言,应重点研究钢结住宅复合外挂墙板技术、新型连接节点、设计与制作安装中 BIM 一体化应用技术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