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文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释怀的新气象,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作文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

作文教学多棱镜

镜头一和往常一样,教室里除了几个家长晚下班还没来接的学生外,别的学生都回家了。我低着头正批改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家长站到了我的身后:“瞧,这个孩子日记写得多好,我们家的**每次作业如果有日记,总是拿着笔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我们家***也是这样的,每次一到写作文总是跑进跑出地过来问,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真是头疼啊!”还有一个家长附和道。“是呀,每次写作文他累我也累,管管他吧,写作文就变成我的事了,不管他吧,写出来的作文看都不能看,哎!”

镜头二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我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我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我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于是我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镜头三又该到作文讲评课了,这可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每到那个时候他们可以欣赏到班级中优秀的文章,他们一边听一边猜测着文章的作者,那心中道不尽的喜悦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色中互相传递着。作文讲评前,依照惯例得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争着拿自己的作文本,争着翻阅着作文本内老师的评价。“我是优三颗星!”“我是优五颗星!”“我是优一、二、三……八颗星!耶!”得到八颗星的孩子眉宇见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这时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头埋得很低的B,只见他偷偷地翻着自己的作文本,偷偷地看着作文本上的评价,就随即把作文本合上了。旁边的同学凑过来问他:“你是什么?”“我,我是一个良,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优?”B轻声地说着。

镜头四吃好午饭,等学生走尽,我们平行班的四个老师终于能够碰在一起了。老师碰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当然是学生了。这不,我们几个好不容易有个饭后的空闲,又聊了起来。“这次写秋天景色的作文你们学生写得怎么样?”年长一点的顾老师先问道。“我们啊,不用说了,学生写的基本是千篇一律!”A老师摇摇头说道。“我们也是,偶尔看到有几篇写得好的,细细一读原来是从作文书上大段大段地抄来的!唉!”B老师也补充道。“是呀,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上了,你说指导得细一点吧,学生写出来的都差不多了,不指导吧,差一点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不像老教材,还有范文!难教啊!”顾老师感慨道。这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我的身上,好象等我支什么高招呢!“我啊,我们班倒有几个写得蛮好的,到时候我拿过来让你们看看。”这时下午的预备铃响了,我们几个就这样匆匆散去。回到教室我拿出学生的作文本,又读了起来。边读边回想他们刚才的那番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作文教学透视镜

自从升入三年级,一涉足到学生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根据这一问题,我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一家长干涉多,要求高

现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孩子的学习也相对比较重视。每次孩子们做完作业都得经家长检查,尤其是作文。由于很多家长在读孩子的文章时都抱着成人的眼光,结果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孩子作文可谓是一无是处。于是家长们常常惊呼:“这样的文章能算文章吗?交上去不把你们老师气死!重写!!”结果沮丧的孩子只得乖乖地回到书桌前重新提起笔。刚才费了好大的劲写的文章在爸爸妈妈眼里竟然这么糟糕,我是不是很笨啊?孩子一边提笔一边思索着。家长看看自己的孩子迟迟不动笔,便“帮”了起来。她坐在一旁说,孩子呢则像个记录员似的“唰唰”地动着笔。“妈,这件事明明不是这样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懂什么?这叫艺术虚构!就这样写着!”被无端的一顿数落,孩子心中所有的真实都被抖落了。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对作文充满了迷茫。

原因二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

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有些老师就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原因三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质问这些老师,他们还头头是道地陈述自己的理由:放得太开了,以后面对考试怎么办?这样至少不会跑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相反,还有一部分老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中下游学生常常是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原因四教学评价滞后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也许是“忙”字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粗略地写几句评语(有些评语都没有),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走个来回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而谈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的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文教学广角镜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我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我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的丰富,在你眼里,热水就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让老师一起分享哟!

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

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悄悄地放下我们的架子,蹲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了的童真;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

当然,除了教师拥有“蹲下来看孩子”的评价观外,在作文评价的方法上也要及时跟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

策略二、春风放胆来梳柳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把握住教材特点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作文很难,作文遥不可及,而要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使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天马行空,即便是一次次地上天或者入地都是一个个精彩的呈现。

我有一个学生,刚开始每次写日记的时候,他父母都带着他外出寻找写作的题材,结果,每写一次日记至少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在他父母的努力指导下,佳作一篇篇地诞生了,《做年糕》---他妈妈专门带他到老家去看的;《寻找秋的足迹》---他爸爸带着他到雨中去寻找的;《爬九峰山》----他爸爸专门为写作文而带他去体验的……,尽管写了这么多的好文章,可看得出,孩子的眼里却没有任何的喜悦。于是,了解到情况后我专门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此后情况大有改观。与以往相比,现在的文章内容更有趣味了。《两兄弟》-----写了他外婆家两条可爱的小白狗一起抢骨头的趣事;《不服气的头发》---写了小作者面对刺猬头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冰块保护记》---写了他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想办法保护大冰块的逸事。下面则是他笔下的《我们的一家》------ 我的爸爸是一个船员,他经常不在家,所以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从小到大我都像影子一样跟着妈妈。爸爸不在的时候我总和妈妈睡。

今天,爸爸下班了,我又得和妈妈分开了,我心里非常不情愿。爸爸看见我嘟着嘴巴,故意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我一听,生气地白了一眼爸爸,说:“今晚我还是要跟妈妈睡!”爸爸听了笑着说:“那我怎么办呢?我一个人不是太孤独了吗?”站在一边的妈妈听了我们的话,哈哈地笑了,说:“看来我就是你们的中心啊!”我听了妈妈的话,马上接过来说:“对,妈妈就是我们家的太阳,我是地球。地球不是一直绕着太阳转吗?”爸爸听了不高兴地说:“难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吗?”我听了爸爸的话,忙说:“对,对,爸爸就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外婆听到了我们一家的谈话,笑着说:“那你们一家不就成了银河系了?”我们一听都笑了……

多平实的语言,多有情趣的生活!这就是一个三年级孩子内心的情感。信手拈来的材料却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写照!如果我们紧紧地抓着不放手,何来文思泉涌?又何来真情描绘?

策略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

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随文仿写《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次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燕子专列》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之前,我一直在想:作文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