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本名“黄耆”,从字意上看,文中所说的“耆”指的就是稳重而有威望的老人。黄芪为补药之长,因之称其为“黄芪”。此药是我国的特产。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黄芪的功效主要有:

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就问健康

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就问健康

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黄氏的作用主要有:

1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着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着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着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着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着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着,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有效率,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为92.1%和88.5%,均比对照组为优(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

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就问健康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11、其他

黄芪能显着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

黄芪的副作用:

三种肾虚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中国黄芪资源

中国黄芪资源考察报告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蒙古黄芪又称白皮芪(陕西)、混其日(蒙药音译),膜荚黄芪又称山爆仗(山东)、箭秆花(陕甘宁地区)。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其药材名为黄芪,原名黄耆。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及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正品黄芪(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苷I(也称黄芪甲苷)及Ⅱ为主要成分,特别是黄芪甲苷常用作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黄芪中所含的黄芪苷、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芪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黄芪植物及药材特征 1.1植物种类和形态特征 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其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其中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主根长而粗壮,顺直。茎直立,高40~80 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 mm,宽3~5 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具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 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叶片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3对,长7~30 mm,宽3~12 mm,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托叶长5~15 mm。花通常10~20余朵;花萼被黑色或白色短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长约16 mm;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长20~30 mm,宽9~12 mm,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黄芪功效主治是什么

黄芪功效主治是什么 生活在这个压力和竞争并存的社会,我们还是应该学会照顾自己,避免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各方面出现一些疾病,所以在平时不忙碌的时候,要多了解一些对于身体有好处的中药,黄芪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植物,黄芪功效主治的疾病比较多,比如呼吸不同或者是感冒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黄芪功效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主要成分 1. 黄芪多糖(APS) 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

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2. 皂苷类 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苷,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等。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II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 3. 黄酮类 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4. 氨基酸 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

黄芪种植技术

黄 芪 的 种 类 与 种 植 技 术 制作人:王新军。 制作日期:2014/3/26

黄芪的种植技术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其根干燥后供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疗效;治气短、虚脱、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一、生长习性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1、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2、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3、施肥整地 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4、种子处理 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的药材了,做为一种中药它的历史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了,它的功效是很多的,能够利尿,保肝,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了,那么大家了解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吗,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功效以及在食用时候的一些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家了解吗,我们应该都知道黄芪吧,是很常见的中药了,在我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是很常见的,现在也成为了我国的三级保护植物了,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一、黄芪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其是用于肺与呼吸能力的基本药材,可作用于因免疫力低下而引起的虚汗病症,增进脾脏和代谢能力。

2.用黄芪补气,对于脾肺气虚的患者,黄芪可补一身之气,上下半身都可用黄芪。 3.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有不错功效。 4.黄芪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症状。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因此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二、黄芪的配伍禁忌 黄芪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配伍不准确很可能影响其本身的效用,使其功效削减.

下面就来说说黄芪的一些配伍禁忌:禁与龟甲、白鲜皮配伍,而且在养病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骨蒸、痨热与中满的人应该禁用,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保健。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 4、《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5、《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6、《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

种植黄芪可行性报告

种植黄芪可行性报告 ok3w_ads(“s004”); ok3w_ads(“s005”); 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黄芪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黄芪种植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

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黄芪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其实黄芪是一种特别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要用作用,而且针对每个身体出现状况,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人为了预防身体的疾病还会把黄芪泡水来喝呢,那么具体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了解。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 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 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 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 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 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 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

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以上的内容就是针对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会有一定的帮助,除了上述的内容很多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还会利用黄芪来保护心血管疾病,而且还对于高血压和癌症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长时间的利用黄芪泡水喝,这样对身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30 秦海林,等1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1药学学报,1999,34(1)∶ 58 31 于燕丽,等1RAPD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1中药材,2000,23(11)∶ 678 32 石俊英,等1RAPD和POD分析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 中的应用1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 137 33 李萍,等15S2rRNA基因间区序列变异用于金银花道地性研究初探1中草药,2001,32(9)∶ 834 (2003-11-18收稿)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吴发宝 陈希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 本文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以及在血液、肝脏、肾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黄芪为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1)Bge1var1mongholicus(Beg1)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1)Bge1的干燥根。别名绵芪、绵黄芪。现代研究发现:蒙古黄芪的根中含有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等;膜荚黄芪根中含有黄芪甲苷、2’、4’二羟在2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而且黄芪还含有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多,现将其主要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1 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和高剂量(8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1〕。XG A(黄芪甙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μ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2、3〕,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了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12 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2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4〕。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5〕。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6〕。 113 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药物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h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7〕。郭棋〔8〕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2+示踪技术及光敏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杂交方法,结果发现黄芪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与钙拮抗作用有关。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Ca2+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Ca2+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9〕。 114 对血压及血管的影响 ①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它可能是通过N02sG C2 cG MP介导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 MC)的功能,从而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10〕。②黄芪具有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作用,对肾血管亦有扩张作用。 ③此外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 115 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参数,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11〕,已证实黄芪皂甙能使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增高;使波幅、波宽、超射、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及最大除极速度等参数减少;还能使其静息电位减少10mv,洗脱后恢复,这表明黄芪皂甙能抑制Na+2K+2ATP酶的活性〔12〕。 2 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 2 3 2 ?中药材第27卷第3期2004年3月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当人体当中湿气比较重的时候,会觉得身体非常的沉重。懂得养生的人会利用黄芪和茯苓煮水来喝,帮助人体除湿。黄芪在中药当中是补益药,具有一定的补气效果,当人体气不足的时候,会导致身体的水分无法正常的进行代谢。配合利水渗湿的茯苓,可以很好的将人体多余的水分代谢出去,让身体保持轻松。 ★  一、祛湿还需健脾土茯苓需要配黄芪 脸上泛油、身体有沉重感、昏昏沉沉、做事无力、经常有痰并且不太咳得出来的感觉、肥胖、水肿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体内有湿的症状,就需要我们来祛湿。 从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能运化体内的水湿,所以,祛湿首要方法就是健脾。因此,健脾祛湿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最好双管齐下。 今天介绍的“黄芪土茯苓猪骨汤”的搭配,就是遵循此原则。

如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自汗、水肿等症;而土茯苓可解毒除湿、利关节,能辅助调理筋骨挛痛、脚气、疥疮等。 二者搭配炖汤,能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 ★二、夏天脾好状态就好 中医有句老话说“脾乃后天之本”,脾不好,胃口不好,那吃不好饮食,药也吸收不了,何从谈起养心、补肾?因此要在后天不断地保护好脾胃,不断给它给养。 有些年轻女性一味追求苗条、骨感美,减肥成功了,却伤了脾胃,导致肾虚,甚至怀孕困难,这都是没有保护好脾胃的典型例子。

除了今天推荐的搭配,其实还可以用也有补气益脾功效的五指毛桃和祛湿的薏米或扁豆搭配炖汤。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好黄芪有哪些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220347.html, 好黄芪有哪些特征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第13期 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无论是各省市卫健委提出的中医预防方案中,还是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有一味药被反复提到,它就是“补药之长”——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适用于肺脾气虚,表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 本品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人们熟知的补气药,《本草纲目》言:“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 那么,如何识别质优黄芪呢?广州中醫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华成坤主管中药师介绍,好黄芪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1:根粗,皮薄 黄芪饮片的直径在1~3.5cm之间,一般来说,较粗者质量佳,如混有较细的尾根,质量较差;黄芪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外皮较细薄。 特征2:断面“菊花心”,或“金盏银盘” A.黄芪切面有放射性纹理,有些有裂隙,形状像开放的菊花,习称为“菊花心”。 B.黄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鲜黄色,恰恰好像是金银镶嵌一样,时称为“金盏银盘”。“金盏银盘”有时会分离,可能是采收的季节不对,一般黄芪采收是在秋季落叶到霜降时,或者到春季黄芪萌芽前都可以采挖,如果采收时间不对,那么黄芪的内在物质损耗,造成“金盏银盘”分离,质量较差。 特征3:没有麻皮黑心 黄芪断面中部一般不会空心,但是,黄芪的老根头部偶尔会有枯朽状或空洞,野生黄芪根头部枯朽状或空洞更常见,因此有些不良商家会以有黑心病的黄芪冒充野生黄芪,而中心枯朽状与黑心病还是可以看出区别的,黑心病的黄芪,除了整根黄芪中心都可见枯黑,外皮还会有麻点,且味道怪异。 特征4:有豆腥味,味甜

黄芪知识介绍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适合人群: 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黄芪食疗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芪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黄芪食物相克: 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黄芪做法指导: 1、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或党参相须为用。 3、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体弱表虚,基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 白术同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核白细胞数

黄芪种植

黄芪种植 一、作为中药材使用的黄芪有哪些种类? 国家药典规定的黄芪基源植物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其中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的变种。黄芪分布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主要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其中膜荚黄芪是森林草甸中生植物,而蒙古黄芪则是旱中生植物。甘肃特产红芪的基源植物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与黄芪属于不同的属。甘肃野生红芪主要分布于宕昌、武都、岷县、舟曲、临潭、卓尼、文县、礼县、武山、西和及临夏等地。此外,在民间局部地区也有用金翼黄芪、多花黄芪、梭形黄芪和多序岩黄芪作为黄芪代用品人药的现象。 二、蒙古黄芪植物有什么特征特性? 蒙古黄芪为多年生长草本药用植物,株高50℃m以上,主根深长,圆柱形,黄褐色,略木质化。不易折断,根长70~150℃m,直径1~3.5℃m,芦头茎长l0℃m左右。植株半直立匍匐,中部分枝;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5~37枚,短小而宽,托叶三角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期5。7月;荚果薄膜质、光滑无毛,有显著网纹,荚果内含有种子5~10粒。种子肾形,棕褐色,果期7~9月。 三、膜荚黄芪植物有什么特征特性? 膜荚黄芪植物形态和蒙古黄芪植物相似,膜荚黄芪植株高大,复叶有小叶13~31枚,较蒙古黄芪少,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30mm,宽4~19mm;花冠淡黄色;子房被疏柔毛;荚果长2~2.5cm,被黑色短毛。 四、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的植物学特征有哪些区别?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植物学特征基本相似,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也基本相同,但在种子和幼苗形态、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植物形态差异。膜荚黄芪的幼苗较蒙古黄芪高大、粗壮,表面密被长柔毛,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表皮毛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第1至第4片真叶为三出羽状复叶,第5真叶开始出现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并逐渐增多,成熟时小叶可达13~27枚;小叶较大,长7~30mm,宽3~l0mm;而蒙古黄芪疏被短柔毛,毛表面较光滑,第2真叶即为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成熟时小叶多达25~37枚,小叶长5~l0mm,宽3~5mm。 (2)荚果和种子差异。膜荚黄芪的荚果表面附生黑色短柔毛,种皮表面纹饰为复网状;蒙古黄芪的荚果无毛,种皮纹饰为皱折状。两种黄芪种子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种子的形态差异不明显,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种黄芪种子的萌发孔形状、种脐和种皮的微观结构有明显差异;蒙古黄芪较膜荚黄芪种子硬实率高,萌发不整齐,萌发高峰滞后。 (3)花粉粒差异。膜荚黄芪的花粉粒近圆球形,萌发沟短而宽;蒙古黄芪的花粉粒长球形,萌发沟细。 (4)染色体差异。膜荚黄芪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属于1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属于1c型。 五、红芪植物有怎样的特征特性? 红芪基原植物为多序岩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5m0主根粗长,呈长圆柱形,少分枝,长10~50cm,直径0.5~2cm,外皮红棕色,皮孔横长,黄色或暗黄色,略凸出。茎有细瘦分枝。叶互生,叶柄长、托叶披针形,基部边合;奇数羽状复叶,长达15cm;小叶7~25枚,长圆状卵形,宽5~9mm,长10~35cm,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黄芪。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的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的注意事项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

黄芪养生大功效

黄芪养生大功效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排毒、消肿、利尿等等作用,并且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等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黄芪的最常见用法就是泡水喝。 第一:强壮身体 让动物服用黄芪水。服用黄芪水之后的动物,体重增长比没有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要快的的多,并且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的动物放入水中游泳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第二: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胃炎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们能够有效的减轻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第三:治疗身体困倦、气短的情况 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小时。如果增加适量的防风、生姜等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的预防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如果增加适

量的浮小麦与麻黄跟,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身体出现盗汗的情况。 第四:治疗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 第五: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五十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科学家为此还做过实验,发现黄芪和丹参片进行对比,发觉黄芪的效果要好得多。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能够缓解心绞痛的情况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改善许多临床的客观指标,对于令身体恢复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喝黄芪水的好处,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情况。 第六:记性肾小球肾炎 将北黄芪放入开水中冲泡,然后当作茶来喝,每天喝一次,二十天为一个疗程,痊愈的效果非常的好。 第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将准备好的五十克的黄芪放入开水之中冲泡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单做茶水来喝,每天喝一剂,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疾病自然就治好了。

党参当归黄芪补药标准等级

党参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1.西党规格标准: 一等:干货。呈圆锥形,头大尾小,上端多横纹。外皮粗松,表面m黄色或灰褐色。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糖质多、味甜。芦下直径1.5cm以上。无油条、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圆锥形,头大尾小,上端多横纹,外皮粗松,表面m黄色或灰褐色。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糖质多、味甜。芦下直径1cm以上,油条、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呈圆锥形,头大尾小,上端多横纹,外皮粗松,表面m黄色或灰褐色。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糖质多、味甜。芦下直径0.6cm以上,油条不超过15%。无杂质、虫蛀、霉变。 2.条党规格标准: 一等:干货。呈圆锥形,头上茎痕较少而小,条较长。上端有横纹或无,下端有纵皱纹,表面糙m色。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糖质、甜味。芦下直径1.2cm以上,无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圆锥形,头上茎痕较少而小,条较长,上端有横纹或无,下端有纵皱纹,表面糙m色。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放射状纹埋。有糖质、味甜。芦下直径0.8cm以上,无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呈圆锥形,头上茎痕较少而小,条较长,上端有横纹或无,下端有纵皱纹,表面糙m色。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糖质、味甜。芦下直径0.5cm以上,油条不超过10%,无参秧、杂质、虫蛀、霉变。 3.潞党规格标准: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芦头较小,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体结而柔。断面棕黄色或黄白色,糖质多,味甜。芦下直径1cm以上,无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圆柱形,芦头较小。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体结而柔。断面棕黄色或黄白色。糖质多,味甜,芦下直径0.8cm以上,无油条、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呈圆柱形,芦头较小。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体结而柔。断面棕黄色或黄白色。糖质多,味甜,芦下直径0.4cm以上,油条不得超过10%,无杂质、虫蛀、霉变。 4.东党规格标准: 一等:干货。呈圆锥形,头较大,下有横纹。体较松质硬。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断面黄白色,中心淡黄色、显裂隙、味甜。长20cm以上,芦头下直径1cm以上,无毛须、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圆锥形,芦头较大,芦下有横纹。体较松质硬。表面土黄色或灰褐色。粗糙。断面黄白色,中心淡黄色,显裂隙,味甜。长20cm以下,芦下直径0.5cm以上,无毛须、杂质、虫蛀、霉变。 5.白党规格标准: 一等:干货。呈圆锥形,具芦头。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体较硬。断面黄白色,糖质少味微甜,芦下直径1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圆锥形具芦头,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体较硬,断面黄白色,糖质少,味微甜。芦下直径0.5cm以上。间有油条、短节。无杂质、虫蛀、霉变。 备注: 1、党参产区多,质量差民较大,现仍按1964年规格标准分为五个品种,未大动。各地产品,符合某种质量,即按该品种标准分等。 (1)西党:即甘肃、陕西及四川西北部所产。过去称纹党、晶党。原植物为素花党参。

黄芪说,此篇不破两万点击,我就退出药坛

黄芪说,此篇不破两万点击,我就退出药坛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非常喜欢这句格言,它是胡适先生说的。著名学者胡适因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原本对牛鬼神蛇的中医有不小的偏见,然而一味中药却彻底改变的他的看法。1920年秋,胡适因水肿遍访西医,吃了很多种西药却不见什么好转,后幸得民国初北京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方子里第一味就是黄芪,而且采用大剂量来治疗,用到了四两(120克)。如此大剂量的黄芪真的控制住了胡适的病情,其病迅速痊愈。不久胡适的友人罹患水肿,肿到两眼难视,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亦不出百日便好。陆仲安非常擅长用黄芪,人称“陆黄芪”。“洋”的胡适先生便对“中”的黄芪不离不弃了,平日常用黄芪泡水饮用,体力明显改观。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孙”者非人也,黄芪是也。耆,长也。耆者,长者也,指年长之人。黄耆色黄,色黄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补药之长,故名。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白皮芪)或膜荚黄芪(黑皮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又名棉芪,黄耆,独根,百本,黄参等。黄芪全球地理分布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主产于北温带。中国有270余种,膜荚黄芪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以上现多为栽

培。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本 草经集注》云:“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本草图经》云:“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根长二三尺已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宋代《本草别说》云:“黄耆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 绵黄耆。”《药物出产辨》云:“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 二宁古塔,三卜奎。”当今黄芪药材以主产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者优。从中可见黄芪药道地者唐以前是甘肃汉中一带,宋代及以后为山西黄芪,清代为山西加上内蒙古,现今内蒙古较为闻名,山西产地已由绵上改成浑源。甘肃产之黄芪在市场最为多见产量最大,而质不敢苟同。论人工种植山西最佳,称为山西绵芪(绵芪今有两种解释,一是折之如绵,即纤维多者良,二是产绵上者良,即所谓绵芪)。论天然野生 内蒙古最好,如关芪中的卜奎芪、宁古塔芪。山西太原府里陵地方出者,名上芪,其货直长糯软而无细枝,切断有菊花纹,兼有金井玉栏杆之纹,为最道地。又大同府五台山出,粗皮细硬,枝短味淡,为台芪,略次。毫州出者,性硬筋多,为亳芪,亦次。陕西出者,为西芪,性更硬,味极甜,更次。蛟城出者,为蛟芪,枝短皮粗,极次。四川出者,为川芪,皮红黑色,性硬筋韧,为最下品。用太原之上芪,立能见效,

黄芪的功效和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副作用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astragalosideⅠ、Ⅴ、Ⅲ)。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9~30g 。黄芪柳叶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证治验方】 1、小便不通。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 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 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 7、少淋。 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 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 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 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

黄芪

黄芪 【药名】:黄芪 【拼音】:HUANGQI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 【功效】: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气行滞,去瘀散结,益气固表,补气益阴,利水消肿,温里散寒,托脓生肌,强体质,延年益寿。 【主治】: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性味归经】:甘,微温。①《本经》:“味甘,微温。”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入肺、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阳、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②《本草蒙筌》:“入手少阳,手足大阴。”③《本草经疏》:“手阳阴、太阴经。”④《本草新编》:“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入丸、散,或熬膏。 【用药忌宜】: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龟甲。”②《药对》:“茯苓为之使。”③《日华子本草》:“恶白鲜皮。”④《医学入门》:“苍黑气盛者禁用,表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⑤《本草经疏》:“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忌之。” 【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锦(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①黄耆: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生芪、北芪、北黄芪、生西芪、生黄芪、生北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入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商品名】: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属北黄芪。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绵黄芪: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指产于山西绵山等地者。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质佳。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西黄芪:又名西芪。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填等地者。质佳。为通用正品。

黄芪的功效

黄芪的功效 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13~27,卵状披针形世椭圆形,两面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蝶形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荚果具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干旱,适应性强。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20~60厘米,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好。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黄芪以西北及内蒙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商品名“红芪”,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并销广东、福建及出口。 [简单描述]:黄芪是一种中药,传统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也被用来补气--比如疲劳,缺乏精力等症状. 正品蒙古黄芪只分布在中国西北宁夏南部,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陕西等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全世界范围内同科类似植物超过2000种. [植物描述]: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 .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采收季节]春、秋二季采挖生长4--5年以上的黄芪,切去根头,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药材规格]商品黄芪按产地分卜奎芪、宁南芪,宁古塔芪、正口芪、绵芪、红芪按加工方法分冲正芪、正炮台芪、副炮台芪、正小技、副小枝等。按性状又分黑皮芪、白皮芪、红皮芪三种。每种又分1-3等。以根条粗长、独枝无叉、外皮光润、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黄芪以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山西的浑源、浑源、繁峙、代县地区,陕西旬邑以及秦岭地区,内蒙古的武川、卓资,乌兰察布盟、鄂伦春旗、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等地产量大、质量佳。红芪以甘肃河西走廊岷县,宕昌等地区质量最佳。 特征: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 ,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植物性状]黄芪野生,根的顶端常带有较粗的根头,其上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地上残茎。栽培者,根头部残茎已切除。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少数老根的顶端或根的中心偶成枯朽状而呈黑褐色或空洞,习称“胡椒眼”。主根长30-90cm,直径1--3cm,(蒙古黄芪主根略粗短、分枝略多)。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沟纹,皮孔横向延长、略突起。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横切面皮部约占1/2-2/3,乳白色至淡黄白色(蒙古黄芪黄白色),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的裂隙。木质部淡黄色(蒙古黄芪色稍深),具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