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

教学改革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文医学素质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人文课程的教学则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在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结合各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探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以构建体现理论和实践强有力结合的培养方案为主导,通过明晰目标、优化课程、整体联动,推动行政管理专

业教学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能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迅速发展,对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出更多需求,从而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行政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近几年一些高校探索性改革,使课程体系得以丰富、教学模式得以创新。但总体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竞争力不强。依据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普遍面临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困境,借鉴部分高校取得的创新实践启示和已有研究成果,结合2015年1-5月笔者对本市行政管理专业用人单位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学生进行的相关调研分析,试对行政管理专业所需具体能力、本位教学内容、培养方案改进、专业教学创新等进行探讨。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设计概况

(一)培养方案的目标与能力设计

收集和分析2008年至2014年版部分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内容,其中多数专业培养方案总体目标和毕业能力是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有关规定。即规定专业以行政事务为研究对象,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管理、策划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就业去向与学生能力多设计为:“学生毕业后到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人事管理、社会工作、宣传策划、秘书等管理工作”。“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管理、策划、调研、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有的学校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1]个别学校明确提出以“遵循社会需求,强化专业特色”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把行政职业能力明确作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2]总体来看,各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有较大的相同性,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够清晰具体。仅极少数高校有明确提出自身办学特色。这种专业描述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另一方面也实际地反映了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学在教学规律认识上还不成熟。

(二)课程体系设计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明显能看到两种状况:一部分高校反映出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层次设计仍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另一部分高校近年来经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课程设置多样灵活和特色鲜明。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门课程都是行政管理学科内部前后的持续演进和知识发展的结果。但多数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仍反映出课程间缺少紧密衔接、课程间重复和交叉、对课程模块的认识不足、缺乏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等等问题。而在国外,为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趋势,各大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体现特色并及时调整相关课程。在美国大学,实践教学学时普遍占总学时的30%以上。

[3]与此同时,一些高校探索性改革,使课程体系得以丰富发展。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行政管理课程的公共性和实践应用性相对突出。增设了非其他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以及实践课,课程的门数和类型多样;有的大学则充分利用本校文理兼融的优势资源推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设置教育部规

定的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也加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课程;还有大学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设更多的公修课程及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总的趋势是课程体系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也越来越鲜明。还有个别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细分,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中课程设置又有具体差异;一些高校,结合以往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在课程体系上设计出因地制宜的专业特色。如南京大学的政府预算管理、厦门大学的港澳台政府和政治等。国内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多大的起色。[4]课程体系设计仍缺乏在年级、层次间的严谨衔接联系,对地区特色和能力本位的支撑不足。而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5]

二、行政管理职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面对就业的竞争力和职业的需求,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明确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的能力。为此,依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和课题组实际问卷调研试作能力分析。依据2003年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

准框架(试行)》国人部发[2003]48号通知对公务员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进行总体分析,公务员应具备九种通行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在适度借鉴《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初步确定的公务员九种通行能力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行政管理职业对专业学生应具备能力的实际需求,笔者于2015年3月-5月对所在市内两区政府工作人员及本校2009级至2011级的三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了相关访谈和问卷调研。对已毕业学生采取网上随机抽样方式进行66份问卷调查,对政府单位采取开卷式问卷设计和简单随机抽样方式进行31份问卷调研。有效问卷90份,其中,已毕业学生60份问卷,城东区政府单位30份问卷。调研内容主要为:专业课程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帮助程度、对学校各类专业实践的看法、对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的态度和兴趣状况、对行政管理学生的主要能力要求、对专业的认识和评价、对推进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当前要改进的方面等具体问题。

1.学生的看法和建议

在问卷的关于“你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专

业能力?”问题中,回答的结果在是与否的选择上比例统计。已毕业的学生认为行政管理职业对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所列举的十项能力中,全部由选择,并选择“是”的在半数左右,其中如:写作能力、政策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都在半数以上。反映出当前行政管理职业对就职人员的能力要求是综合多方面的。

2.两区政府工作人员的想法和建议

在问卷关于“你认为在行政管理岗位上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哪些?”中,两区政府工作人员回答的结果在“是”的选择上比例统计。相比已毕业学生的认识,政府在职工作人员认为现实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方面更多更高。从以上统计中可见,除了国家公务员职业能力标准固定的九项能力外,实际行政管理职业还需要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政务能力、政策法规执行能力、一定政治素养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反映出行政管理职业面对社会公共事务及政府内部管理的发展,对行政管理岗位提出了更多的能力需求。这也提醒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还需结合岗位需求,加大能力本位教学力度,培养出适宜行政管理职业要求和一定社会公共管理需求的毕业生。

3.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基于国家公务员能力标准和以上调研分析,结合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性质及职业的社会需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政管理职业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应主要包括:拥有现代行政服务理念和基本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计划组织能力、政策分析与写作能力、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1)计划组织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提前进行系统筹划及过程中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素质。计划是参照,组织是执行,对目标实现途径做出预先安排,并将之转化为可指导性方案,并能够结合人、财、物等资源,对目标进行细化、实现计划。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应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得以认识、训练和掌握。

(2)政策分析与写作能力: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执

行者,在工作中必须紧跟国家的政策方针,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行政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管理制度及文字性函件,还有一些工作简报、总结等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和撰写。所以,政策分析和公文写作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缺乏良好的公文写作和政策分析能力势必会影响行政管理人员完成基本工作。

(3)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办公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不仅指当前对计算机及其网络基本的使用,而且要适应管理信息系统在行政管理过程的普及化应用,具备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的基本办公软件操作、政府网站管理等能力。尤其是随着电子政务的兴起,行政管理职业对行政人员掌握基本的网络沟通、网页基本设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成为必然要求。专业学生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与硬件系统实践操作。

(4)依法行政能力:当前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中,主体力量是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法律问题,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知法懂法,能够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制度,并能熟练

应用法律法规解决现实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依法行政能力就是要具备宪政意识,具备一定的法律修养,能够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遵照程序、依法解决行政纠纷、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5)沟通协调能力:政府机构作为特殊组织,其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特征。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将影响正常行政管理工作。良好的行政沟通协调能力能使人与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达成共识并产生一致的行为,这样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行政服务工作成效。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要重视沟通协调知识和能力,掌握如何交流、如何调整各方利益关系,从而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行政目标。

(6)调研分析能力:在政府管理过程中,一些日常性工作诸如公共政策制定、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政府信息公开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调研,并将分析结果作为评判依据。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管理、社会管理创新、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新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更需要通过各类调研、实证分析,提供翔实的研究报告来作出决定。所以,行政管理专业应注意对学生调研分析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基本方法,还

要加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学校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问卷设计、数量分析、统计应用等基本调研能力。

(7)创新能力:社会的进步和越来越多涌现出的公共事务需要创新型公共治理者,行政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要注重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视野开阔、勇于担当、善于发现新事物、有新思路。即具有创新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经验举措

(一)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与方向

培养方案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其制订不仅要追求其不断整体系统化,更要明确其合理定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应至少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符合国家规定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基本规格和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学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主流;

二是充分体现当前及将来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职业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应在总结行政管理专业长期积累的教改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推手,围绕政府和其它公共机构公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教学方针,谋求以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质量建设为主线,建构适宜培养学生实际专业能力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

(二)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原则

如何体现应用型能力目标,首先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除了考虑课程间的比例合适等,还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逐步实现学生从

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其次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鉴于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启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除了考虑科学性、系统性、应用性原则,还应当考虑开放性、前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以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对象和任务为研究重点,这是为了保证学科发展的规范、严谨和相对独立性;系统性原则是对涉及行政管理领域的诸多问题逐一分解,从多层次、多维度、多学科角度考量体系框架。不是将有关课程简单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而是应当处理好课程的先行与后续、层次梯度性、比例与比重等关系,使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诸多课程组成统一整体。保证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群和课程板块明确,体系结构合理,课时量和学时分配等得当;应用性原则就是要始终把行政管理岗位对毕业学生能力和技能素质的要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方面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关注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人才的需求,在既要防止重视理论教育,轻视方法技能训练的倾向,也要防止一味追求实践经验和应用技巧,而脱离基本理论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倾向。行政管理专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要求,其课程设计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应用性原则的同时,还要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发展、基层社区自治等社会实践而不断创新课

程和体系架构。所以,专业课程设置还要坚持创新、复合、前瞻性原则。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领域实践和学科的发展给专业教学在提供大量可供研究的素材的同时,也提出了大量需要解决的理论分析问题,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必须紧密结合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设计思维定势,不断吸收本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在掌握地区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不强求全国课程的简单划一,鼓励各校的课程创新与特色办学;行政管理不仅具有独立性,也具有跨学科性,是在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这使得专业课程设计要考虑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坚持复合性原则;此外,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应该坚持前瞻性原则,保证主干课程的基本稳定中,敏锐地捕捉政府发展的趋势,吸收更多新思路新技术方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专门人员。

(三)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运行模式

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得到培养;因此,着力构建“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三大实践教学模块,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1.课堂实践教学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在时空选择的灵活性上、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上以及教师的跟踪指导上都优于其它实践教学形式。所以,应该依据专业特色设计更有利于专业能力提升的课堂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诸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小组辩论赛等。这不仅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记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且有利于促动学生对自身掌握理论程度的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校内实训(或实验)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校内实训指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诸如实验室、社团、研究所等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

一方面可以建立行政管理专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平台和相关软件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进入社团、研究所等组织中进行锻炼。现在许多学校不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认为这是理工科应该有的,但管理学科门类实际很早就需要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如:公共政策模拟分析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等。通过开展实验课堂,使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程序与仿真环境等,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通过参加演讲、策划、设计等社团和研究所活动,在各方面不断锻炼自己,拓展素质,以更好的专业能力适应将来的行政管理工作。

3.校外社会实践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校外社会实践是指让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进行实训。

一方面由学校建立自身的实习基地,基地可以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教师做好专门的实践方案,组织安排大学生到某一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工作进行参观、调研和亲身实践,既了解当前社会相应岗位的用人需求,又能发现自己与实践所需能力的差距;

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主动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此利用假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是对社会相关职业的了解和体验,也可以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更快地成熟和发展,让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历并不排在首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却格外珍贵。因此,高校可以从党政机关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同时定期或适当选派教师去政府机关等公共部门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便于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淑梅,金莲.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报告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9)95~98.

[2]杨诚.从公务员考试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1(01)87~90.

[3]郑振宇.国外经验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04~107.

[4]赵敬丹,陈冬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36~41.

[5]于翠英.民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改革对策要论[J].法制社会,2014(03)231~232.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二: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面临问题,在问题的唤起下,

产生求知情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1、10、1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三个数分别是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怎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学生陷入沉思,认真思考后,得出了多种答案: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活跃了,纷纷发表了不同意见: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我接着说:像1、1.0、1.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反思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 只要一个个新的教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那么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格为重要了。 一、保护、尊重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有能力过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过于宏大、笼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生硬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引导用积极的生活经验与态度认同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太看重输赢、成功、成才,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小学儿童的生命小苗刚刚破土,生命之树开始生长,生命之花远未绽放。我以为,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保护、尊重比开发更加重要,过度开发有可能酿成日后的悲剧。教育要让儿童认识到学习活动是自己有意义的劳动,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儿童需要在这种劳动过程和积极快乐地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素养。清华附小确立了“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体现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聪慧,即聪明和智慧,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他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以聪慧与高尚为儿童奠定生命底色,并具象为“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样态。我曾经听过窦桂梅校长两次课,第一次是她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在书中认识了那个虽有缺点,却也不乏可爱,最重要的是永远爱我的父亲的形象。当课堂的最后,在温暖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着书中的句式说出“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我爸爸笑的时候像蛋糕一样甜”……一份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此后我又听过她执教《大脚丫跳芭蕾》,让我们惊讶的是道德教育专家希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嘴里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气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龄,儿童并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价

学生干部培训方案

学生干部培训方案 培训目的: 加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大学生干部在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培训对象:学生会成员 培训形式:理论学习 培训时间:2周周一 理论学习内容 如何当好一名学生干部 在校学生很多都有过当学生干部的经历,但能真正当好一名学生干部的同学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对学生干部的认识不到位;②学生干部素质或能力不到位;③学生干部努力的程序与方向不到位。 一、对学生干部的认识(为什么有学生干部) 干部一词,指的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员。学生干部就是指担任了一定领导工作的学生。 学生干部的职能主要表现为:引导、指挥、协调、组织、教育。而教育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领导者不但和广大同学的利益一致,而且又与普通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学生干部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集中体现广大同学的意志,代表广大同学行使一定的权力,对广大同学的实践负责。

从上述三点来看,学生干部是以为同学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主要行使引导、组织和协调等职能。 二、学生干部应有的素质(个人的自觉行动)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当好学生干部的首要条件。那么,学生干部如何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呢?需有一颗极度负责的工作心,因为只有从你内心发出的,才是真正的。 以上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了解和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和基础知识。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她)应该还具备以下特点:腿勤、嘴勤、手勤、脑勤,即所谓的“四勤”。腿勤就是多跑,尽可能地与同学谈心,交朋友,多与上级联系,及时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嘴勤就是要多做说服教育,宣传鼓动工作。手勤就要多动笔,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开会时记录会议的主要精神,以及时向同学们传达会议的精神。还要记录一些学生的思想反映,摘抄一些有关学生工作的资料,扩大视野,用以指导、推动学生工作。脑勤就是要多思多想。机器用过之后不用会生锈,脑子不用照样会生锈。思索可以磨砺思想的锋刃,开发理想。同时经常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工作问题加以分析,总结经验,对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等有极大的帮助。 三、当好学生干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首先,树立学生干部形象是当好一名学生干部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树立学生干部形象呢?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善于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你,是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干部,高高在上,还是认为自己是同学们的公仆,热忱地为广大同学服务,这一点是对自身素质的高度体现。充分认识自身的政治、精神、能力和品格素质,培养实事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方案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11人力第六小组 目录 一.概述 (2) ?背景简介 (2) ?拓展培训目的 (2) ?拓展训练必要行分析 (3) ?拓展训练可行性分析 (5) 二.方案设计 (6) ?方案设计思路 (6) ?方案项目设置 (6) 三.日程安排 (16) 四.费用预算 (16) 五.注意事项 (16) 六.反馈评估 (16) 组长:李青 小组成员:王晨星贺红平徐志伟马会媛张晶

一.概述 ?背景简介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中国高校在之际当中,将培养学生的重点放在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育的作用则不是非常明显。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存在心理意志薄弱,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缺少自我挑战的精神等现象。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改变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拓展训练即体验式学习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摆脱这些现象。 ?拓展培训目的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主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拓展训练(体验式)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达到以下目的: 1.提高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激发挑战自我的精神,突破逆境的能力; 3.提高心理意志力,锻炼心理素质; 4.培养沟通能力,增进友谊,建立融洽人际关系; 5.团队集体休闲,感受团队文化; 6.轻松愉快学习,建立积极正面心态。

?拓展训练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传统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把传统知识技能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才。拓展训练(即体验式培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在拓展训练里,“学”是为导致某些预期结果而特别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活动。拓展训练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来让他们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你的心态将是决定你能否获的得成功的关键。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将导致最后结果。告诉人们积极的心态将是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等优良品格。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的娇惯和纵容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孤立、自私、没有爱心等不良习惯。通过参加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怎样与别人合作,同伴间相互关爱和信任,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4、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学生坚韧不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在?笛Э蔚慕萄е校? 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允许学生想错、说错,教师要适时点拨,要学生敢说、敢想,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夯实学生“双基”,提供创新思维源泉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小学熄灭的创新

意识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思维如同“海市蜃楼”,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数量关系,几何图形一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通过有的放矢地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每种能力都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培养出来的,只有牢固地掌握它,思维才能活跃,创新的灵感才能得以激发,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应手。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课标、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要彻底弄懂,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习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动力,同时也能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而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只能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扑灭创新思维的火花。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首先,导课新颖,引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比如:讲一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提出问题:“方程

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和提升方案

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和提升方案 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方案也层出不穷,各有特色。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有一些自己对于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和提升的看法和意见。以下就是我的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 一、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学习和工作的生理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保证一切学习和创造的能量,就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耐力与激情。当今社会,工作量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难以负荷这些工作与压力的。因此,大学生首要培养和提升的应当是身体素质。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身体素质。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其中就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定期理发、洗澡、剪指甲,保证口气清新、保证服装整洁,早睡早起, 整理内务。不因留恋于网络和校园外的世界而晚睡晚归,不影响他人, 严格约束自己,遵守学校相关宿管规定。大学生应从这些细小处着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大学生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体育课不仅是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是学习 运动健康和人类生理机能的课堂。只有了解运动与健康,才能更好地进 行正确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坚持体育锻炼,科学地锻炼。课余时间可在校园里进行一些不受场地和 设备等条件制约的体育运动项目,利用好校园内的体育健身器材,增强 身体素质。 4、树立安全意识。校内的安全主要是防止运动受伤,防止火灾等意外灾害 的侵害。校外活动时注意交通安全,节假日外出时要及时了解地形地貌、 天气预报、自然灾害等情况保证人身安全。对于社会的打斗等暴力行为 不围观不参与,以免被殃及。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大学生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社会也都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大量投入,并寄予厚望。对于这样一个相对精锐的高素质群体,在成为可用的人才之前,要确保其先成人再成才。有才无德的人只会是社会的危险隐患,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因此,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 1、思想政治的教育。通过大学里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政治观,正确地认识党和人民,正确地认识政府和国家性质。拥护党、 拥护人民、拥护人民军队、拥护党的政策。 2、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3、文明公约的学习与遵守。大学生在校园要遵守校园文明公约,在社会上 要遵守市民文明公约,走出国门要遵守国际公约。文明的人到哪里都是 受人欢迎和尊重的。大学生要讲文明就要在大学期间从小事做起,如不

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学校良好学风的带头人和繁荣的校园文化的具体组织者。总之,学生干部所具备的宣传导向、组织管理、服务沟通、以身作则等作用是辅导员和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因,我们的职能和作用就决定了我们需要接触和处理更多的事情和矛盾,这就自然而然的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处世处事能力和素质。 有一句话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学生干部应具备的首要素质。第一,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作为学生,尊敬师长是我们应自小养成的良好素质;而对同学而言,学生干部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工作的程度。除了团结同学,更应该关心同学,了解同学,这对我们开展工作将有莫大的帮助。第二,诚信待人接物。对待老师、同学应真诚、热情,而非一脸勉强的"笑容",对待各项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应当诚实,不好弄虚作假。第三,自觉进行自我约束,做好榜样。作为学生干部,对法律与学校的纪律应当有清楚认识,不要违纪违法有损集体荣誉之事,给同学们树立一个榜样。第四,作为普通学生干部的一员,像昨天黄黎老师说的一样,学生在前,其次是干部,可以很容易的想到,学生干部与学生们是平等的,并没有比普通学生多一只手或多一只脚,简单的说没有高人一等。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不应该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去从事工作,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态,才能有效的团结学生,出色的完成工作。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学生的身份是本质。我们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这里所说的学生干部的知识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和人文素质。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成为学生干部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的“瓶颈”,更影响着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学生打交道的机会很多,而一个具有威信的学生干部能更好的团结同学、组织工作。因此,学生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处理好自己的学业,最好能在专业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起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干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上还应充实人文科学知识。广泛涉猎如管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备一定"文化沉淀"的干部,而非"嘴尖皮厚腹中空”之辈。 对于学生干部来说,两个最基本素质是责任心和大局的观念。有责任心就懂得尽心尽力的完成本职工作和学院辅导员布置的任务,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有把工作真正的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才能尽心尽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创新做到突破。我们一个大集体中的一员,我们考虑问题应用重次之分,更需要全面的考虑问题,所以我们要有大局的观念。有了大局的观念,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寻求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这种创新能力,都不可缺少这种应变素质。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怎样认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 创新思维即创造型思维,就是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灵活、独特、新颖”,而且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思维包涵有:积极动脑、思维多向、求异;想象大胆、丰富、新颖;口语和书面表面流畅、灵活、生动;接受事物主动、敏锐;与人交往主动、热情、大方;办事有条理、有影响力,就是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学生来言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的选择、处理和运用上,也不仅反映在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发现发明上,而且表现在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中小学时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关敏锐观察、直接理解、整体判断、迸出灵感、豁然顿悟、多元求异、创造想象等来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泛指人们在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光是指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中学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它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成为自己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指向,自己应尽的一项神圣职责,并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创新素质。 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家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时间。 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的科学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时值金秋,2008届新生的报到,再次为北院添加一派生机。校团委校学生会,各院团总支、学生会、新闻中心以及各个社团陆续展开纳新活动,此刻脑海中联想到“学生干部”这个熟悉的名词。现就一名学生干部的身份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以及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干部既是优秀校风即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的有生力量,而且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学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风气与学生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 一、一个合格学生干部的定义 学生干部本质上还是学生,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不能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专业技能。不言而喻,大学的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加思想道德的修养。我们开展学生活动,固然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载体,一种形式,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就活动本身而言,也要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融入到活动中去,才能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 1.只顾学习的学生干部,可能是合格的学生,而不是合格的学生干部;如果不顾自己学习而专搞所谓的活动,或者只为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既不是合格的学生,也不是合格的学生干部。 2.学生干部首先还是学生,不是社会上的干部,因此,不能染上社会上一些干部的不良作风,不要变成脱离同学、高高在上、只对老师负责、不对学生负责的官僚。 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学生干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培养学生成才这条主线,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要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学生的领头羊,体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组织活动是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种重要的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手段,更不是目的本身。 二、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党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必须坚持“四有”标准,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学生干部的第一要求。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素质要求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应该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政治上必须坚定,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作斗争。其次还要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 (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 具有国际竞争意识,了解不同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流的人文底蕴、基本技能。 四、素质拓展课程体系 (一)素质拓展课程类型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养方案通过开设“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为切入点,上述培养目标规定的四大素质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各种素质由开设的特定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课程内容由各依托单位自主制定实施,校学工部(处)负责协调。 “素质拓展课程”包括“时政课堂类”、“学涯辅导类”、“品质陶塑类”、“文化发展类”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形式呈现。课程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开设,不仅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基础,也帮助学生某方面的技能得以提升。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和实践学习三种途径实施。 (二)素质拓展课程设置 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课内总学时课外学时学分建议修读学期学分形式备注时政课堂类形势与政策1612441-4必修1-4学期每学期修满4学时,共计4学分。党团组

织课程108221-7选修党团组织课程各1个学分,以党团校结业证书为准。军事理论课程32122041必修理论学习2个学分,军事训练2个学分。品质陶塑类大学生爱心教育84421-4选修除实体课堂学习之外,将提供部分在线课程供学生修读,相关课程安排由学工部于每学期初公布,供学生网络申报。学生应在四年期间修满至少4个选修学分。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64221-7选修心灵成长工作坊自信成长、心灵成长、生命健康123921-7选修学涯辅导类新生教育课程新生入校教育2221必修网络课程,回答20个基础问题,合格即修得学分。新生适应性教育2211选修除实体课堂学习之外,将提供部分在线课程供学生修读,相关课程安排由学工部于每月初公布,供学生网络申报。学生应在四年期间修满至少4个选修学分。大学生学业指导与服务2211-7选修大学生创业教育8821-7选修文化发展类模拟法庭84411-7选修少数民族文化风情64211-7选修楚文化与汉剧研究84411-7选修世界语课堂韩语、日语、法语培训106421-7选修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86221-7选修 (三)素质拓展课程具体实施办法参见《xx师范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实施办法》,具体课程设置参见《xx师范大学综合素质发展导航手册》。 五、素质拓展导航 素质拓展导航作为学生素质拓展发展的活动载体,以整合校院两级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为前提,为大学生提供素质培养导航路线,具体活动设置详见《xx师范大学素质发展导航手册》。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创新途径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雾凇》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雾凇图,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雾凇景象),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奇特和壮观,使学生在欣赏雾凇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