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蔗糖水溶液的密度

蔗糖水溶液的密度

蔗糖水溶液的密度

蔗糖水溶液的密度

蔗糖水溶液的密度 g/ml ( 摘自 p.honig: "principles of sugar technology" vol.i, p31 )

实验十一--蔗糖水解反应

实验十一--蔗糖水解反应

实验十一 蔗糖水解反应 【实验目的】 1. 测定不同温度时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求算蔗糖转化反应的活化能。 2. 了解旋光仪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在蔗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中,任何时刻t 的蔗糖浓渡可以被反应体系在该时刻的选光度α与反应终了时的选光度∞α之差所替代的依据。 2 测定蔗糖转化率的速率常数的半衰期。 3 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实用方法。 【实验原理】 蔗糖转化反应为: C 12H 22O 11 + H 2O → C 6H 12O 6 +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常以酸为催化剂,故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由于反应中水是大量的,可以认为整个反应中水的浓度基本是恒定的。而H +是催化剂,其浓度也是固定的。所以,此反应可视为准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 kC dt dC =- (1) 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C 为时间t 时的反应物浓度。 将(1)式积分得: 0ln ln C kt C +-= (2) 式中,C 0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当C =1/2C 0时,t 可用t 1/2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由(2)式可得: k k t 693 .02ln 2/1= = (3) 蔗糖及水解产物均为旋光性物质。但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可以利用体系

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衡量反应的进程。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种类、浓度、溶剂的性质、液层厚度、光源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旋光能力,引入比旋光度的概念。比旋光度可用下式表示: []lC t D α α= (4) 式中,t 为实验温度(℃);D 为光源波长;α为旋光度;l 为液层厚度(m);C 为浓度(kg·m -3)。 由(4)式可知,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旋光度α与浓度C 成正比。即: α=KC (5) 式中的K 是一个与物质旋光能力、液层厚度、溶剂性质、光源波长、温度等因素有关的常数。 在蔗糖的水解反应中,反应物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20D =66.6°。产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20D =52.5°;而产物中的果糖则是左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20D =-91.9°。因此,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右旋角不断减小,最后经过零点变成左旋。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并且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成的旋光度之和。若反应时间为0,t ,∞时溶液的旋光度分别用 α0,αt ,α∞表示。则: α0=K 反C 0 (表示蔗糖未转化) (6) α∞=K 生C 0 (表示蔗糖已完全转化) (7) 式(6)、(7)中的K 反和K 生分别为对应反应物与产物之比例常数。 αt =K 反C +K 生(C 0-C ) (8) 由(6)、(7)、(8)三式联立可以解得: ()∞∞ -'=--= αααα000K K K C 生 反 (9) ()∞∞ -'=--= ααααt t K K K C 生 反 (10) 将(9)、(10)两式代入(2)式即得:

质量与密度单位换算

质量与密度单位换算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1kg=103g 1g=103mg 1t=103kg 1g=10-3kg 1mg=10-3g 1kg=10-3t 1t=103kg=106g=109mg 1mg=10-3g=10-6kg=10-9t 3.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ρ表示。 4.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1g/cm3=103kg/m3. 1 kg/m3=10-3g/cm3 5.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通常用字母V表示。 6.体积的基本单位是立方米,符号是m3。 (长度1m = 101dm = 102cm =103mm 1mm = 10-1cm =10-2dm =10-3m ) (面积1m2= 102dm2=104cm2=106mm2 1mm2= 10-2cm2=10-4dm2=10-6m2) (体积1m3= 103dm3 =106cm3 =109mm3 1mm3= 10-3cm3=10-6dm3=10-9m3 1L=1dm3) 质量与密度单位换算 3.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4.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1kg=103g 1g=103mg 1t=103kg 1g=10-3kg 1mg=10-3g 1kg=10-3t 1t=103kg=106g=109mg 1mg=10-3g=10-6kg=10-9t 5.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千克,符号是kg。字母ρ表示。 6.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1g/cm3=103kg/m3. 1 kg/m3=10-3g/cm3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通常用字母V表示。 8.体积的基本单位是立方米,符号是m3。 (长度1m = 101dm = 102cm =103mm 1mm = 10-1cm =10-2dm =10-3m ) (面积1m2= 102dm2=104cm2=106mm2 1mm2= 10-2cm2=10-4dm2=10-6m2) (体积1m3= 103dm3 =106cm3 =109mm3 1mm3= 10-3cm3=10-6dm3=10-9m3 1L=1dm3)

常用单位换算与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用单位换算与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用单位换算表

密度表 水的密度: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1.0X10^3kg/m^3,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时密度要小一点,但不会小太多,通常的计算可以将其忽略。 材料名称密度(g/cm3) 盐水 1.1>水 1.00>煤油0.8 玻璃 2.60 冰0.92 铅11.30 银10.50 酒精0.79 水银(汞) 13.60 汽油0.75 灰口铸铁 6.60-7.40 软木0.25 白口铸铁7.40-7.70 锌7.10 可锻铸铁7.20-7.40 纯铜材8.90 铜8.90 59、62、65、68黄铜8.50 铁7.86 80、85、90黄铜8.70 铸钢7.80 96黄铜8.80 工业纯铁7.87 59-1、63-3铅黄铜8.50 普通碳素钢7.85 74-3铅黄铜8.70 优质碳素钢7.85 90-1锡黄铜8.80 碳素工具钢7.85 70-1锡黄铜8.54 易切钢7.85 60-1和62-1锡黄铜8.50 锰钢7.81 77-2 铝黄铜8.60 15CrA铬钢7.74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0

20Cr、30Cr、40Cr铬钢7.82 镍黄铜8.50 38CrA铬钢7.80 锰黄铜8.50 铬、钒、镍、钼、锰、硅钢7.85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0 纯铝 2.70 5-5-5铸锡青铜8.80 铬镍钨钢7.80 3-12-5铸锡青铜8.69 铬钼铝钢7.65 铸镁 1.80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0 工业纯钛(TA1、TA2、TA3) 4.50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0 超硬铝 2.85 金属类 0.5镉青铜8.90 LT1特殊铝 2.75 0.5铬青铜8.90 工业纯镁 1.74 19-2铝青铜7.60 6-6-3铸锡青铜8.82 9-4、10-3-1.5铝青铜7.50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 10-4-4铝青铜7.46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 高强度合金钢` 7.82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 轴承钢7.81 镍铬合金8.72 7铝青铜7.80 锌锭(Zn0.1、Zn1、Zn2、

溶液的浓度与配制

第 2讲·溶液的浓度与配制 一知识清单 1浓度: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2表示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ω) (3)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4)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 (1)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质量:50g×5%=2.5g,②水的质量:50g-2.5g=47.5g 。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3)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4)装瓶,贴签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氢氧化钠密度浓度对照表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一)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密度g/m3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005 0.602 0.151 1.095 8.74 2.391 1.01 1.045` 0.264 1.1 9.19 2.527 1.015 1.49 0.378 1.105 9.645 2.664 1.02 1.94 0.494 1.11 10.1 2.802 1.025 2.39 0.611 1.115 10.555 2.942 1.03 2.84 0.731 1.12 11.01 3.082 1.035 3.29 0.851 1.125 11.46 3.224 1.04 3.745 0.971 1.13 11.92 3.367 1.045 4.2 1.097 1.135 1 2.37 3.51 1.05 4.655 1.222 1.14 1 2.83 3.655 1.055 5.11 1.347 1.145 13.28 3.801 1.06 5.56 1.474 1.15 13.73 3.947 1.065 6.02 1.602 1.155 14.18 4.095 1.07 6.47 1.731 1.16 14.64 4.244 1.075 6.93 1.862 1.165 15.09 4.395 1.08 7.38 1.992 1.17 15.54 4.545 1.085 7.83 2.123 1.175 15.99 4.697 1.09 8.28 2.257 1.18 16.44 4.85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二)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185 16.89 5.004 1.37 34.03 11.65 1.19 17.345 5.16 1.375 34.52 11.86 1.195 17.8 5.317 1.38 35.01 1 2.08 1.2 18.255 5.476 1.385 35.5 1 2.29 1.275 25.1 8 1.39 36 1 2.51 1.28 25.56 8.178 1.395 36.495 1 2.73 1.285 26.02 8.357 1.4 36.99 1 2.95 1.29 26.488.0539 1.405 37.49 13.17 1.295 26.94 8.722 1.41 37.99 13.3 1.3 27.41 8.906 1.415 38.49 13.61 1.305 27.87 9.092 1.42 38.99 13.84 1.31 28.33 9.278 1.425 39.495 14.07 1.315 28.8 9.466 1.43 40 14.3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三)

物化实验 蔗糖水解习题解答

实验 15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 2.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掌握通过测量系统物理量跟踪反应系统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蔗糖水溶液在H +存在的条件下,按下式进行水解: (葡萄糖)(果糖)(蔗糖)6 1266126] [2112212O H C O H C O H O H C H +??→?++ 在该反应中,H +是催化剂,当温度、H +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与蔗糖和水的浓度成正比, 即: B A c c k dt dc '=- (15.1) 式中,B A c c 、分别代表蔗糖浓度和水的浓度。 当蔗糖浓度很低时,反应过程中H 2O 浓度相对与蔗糖浓度改变很小,故,可近似认为c B 为常数,令: 常数==k c k B ' (15.2) 则(15.1)式可写成: A kc dt dc =- (15.3) 将(15.3)式分离变量后进行定积分: 当 t=0时, C A =C A0 ; t=t 时, C A =C A; 定积分式为: ??=-A A C C t A A kdt c dc 00 (15.4) 积分结果: 0ln ln A A c kt c +-= (15.5) (15.5)式是t c A ~ln 的直线方程。反应进行过程中,测定不同时刻 t 时反应系统中蔗糖的浓度c A ,取得若干组c A 、t 的数据后,以lnc A 对t 作图,得一直线,表明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准一级反应),直线斜率为-k 。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物理的方法测定反应系统某组分的浓度,所谓物理的方法是利用反应系统某组分或各组分的某些物理性质(如面积、压力、电动势、折光率、旋光度等)与其有确定的单值函数关系的特征,通过测量系统中该物理性质的变化,间接测量浓度变化。此种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跟踪系统某组分或各组分

密度表及单位换算表

密度表及单位换算表 M=密度*体积 千克千克/立方米立方米 常用金属材料的密度表 材料名称密度,克/立方厘米材料名称密度,克/立方厘米 灰口铸铁 6.6~7.4 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 白口铸铁7.4~7.7 2Cr13Ni4Mn9 8.5 可锻铸铁7.2~7.4 3Cr13Ni7Si2 8.0 铸钢7.8 纯铜材8.9 工业纯铁7.87 59、62、65、68黄铜8.5 普通碳素钢7.85 80、85、90黄铜8.7 优质碳素钢7.85 96黄铜8.8 碳素工具钢7.85 59-1、63-3铅黄铜8.5 易切钢7.85 74-3铅黄铜8.7 锰钢7.81 90-1锡黄铜8.8 15CrA铬钢7.74 70-1锡黄铜8.54 20Cr、30Cr、40Cr铬钢7.82 60-1和62-1锡黄铜8.5 38CrA铬钢7.80 77-2铝黄铜8.6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 镍黄铜8.5 铬镍钨钢7.80 锰黄铜8.5 铬钼铝钢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5-5-5铸锡青铜8.8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3-12-5铸锡青铜8.69 高强度合金钢` 7.82 6-6-3铸锡青铜8.82 轴承钢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 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8.75 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2Cr18Ni9 7.85 5铝青铜8.2 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LD8 2.77 7铝青铜7.8 LD7、LD9、LD10 2.8 19-2铝青铜7.6 超硬铝 2.85 9-4、10-3-1.5铝青铜7.5 LT1特殊铝 2.75 10-4-4铝青铜7.46 工业纯镁 1.74

不同浓度的NaOH密度

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密度(20℃ )g/cm3 NaOH的质量分数/(g/100g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0.159 0.0393 1.0050.6020.151 1.01 1.0450.264 1.015 1.490.378 1.02 1.940.494 1.025 2.390.611 1.03 2.840.731 1.035 3.290.851 1.04 3.7450.971 1.045 4.2 1.097 1.05 4.655 1.222 1.055 5.11 1.347 1.06 5.56 1.474 1.065 6.02 1.602 1.07 6.47 1.731 1.075 6.93 1.862 1.087.38 1.992 1.0857.83 2.123 1.098.28 2.257 1.0958.74 2.391 1.19.19 2.527 1.1059.645 2.664 1.1110.1 2.802 1.11510.555 2.942 1.1211.01 3.082 1.12511.46 3.224 1.1311.92 3.367 1.1351 2.37 3.51 1.141 2.83 3.655 1.14513.28 3.801 1.1513.73 3.947 1.15514.18 4.095 1.1614.64 4.244 1.16515.09 4.395 1.1715.54 4.545 1.17515.99 4.697 1.1816.44 4.85 1.18516.89 5.004 1.1917.345 5.16 1.19517.8 5.317 1.218.255 5.476 1.20518.71 5.636

单位换算表

1千克/立方米(kg/m3)= 0.001克/立方厘米(g/cm3)= 0.0624磅/立方英尺(lb/ft3)  1磅/立方英尺(lb/ft3)= 16.02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英寸(lb/in3)= 27679.9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美加仑(lb/gal3)= 119.826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英加仑(lb/gal3)= 99.776千克/立方米(kg/m3)  1磅/立方(石油)桶(lb/bbl3)= 2.853千克/立方米(kg/m3)  1波美密度(B)=140/15.5℃时的比重-130  API度=141.5/15.5℃时的比重-131.5 长度 编辑本段 1千米(km)= 0.621英里(mile) 1米(m)= 3.281英尺(ft)= 1.094码(yd) 1丝=1忽米=0.01毫米=0.00001米=10微米=0.001厘米 1厘米(cm)= 0.394英寸(in) 1,000,000,000纳米 = 1 米(m) 1,000,000纳米 = 1 毫米(mm) 1,000纳米 = 1 微米(µm)

1纳米 = 10 埃米(记为Å) 1埃米=10^-10m  1埃(A)= 10米(m) 1英里(mile)= 1.609千米(km)  1英寻(fm)= 1.829(m) 1英尺(ft)= 0.3048米(m)  1英寸(in)= 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 1.852千米(km)  1链= 66英尺(ft)= 20.1168米 1码(yd)= 0.9144米(m)  1密耳(mil)= 0.0254毫米(mm)  1英尺(ft)= 12英寸(in)  1码(yd)= 3英尺(ft) 1杆(rad)= 16.5英尺(ft)  1英里(mile)= 5280英尺(ft)  1海里(n mile)= 1.1516英里(mile) 1千米(km)=1000米(m) 2 面积 编辑本段 1平方公里(km)= 100公顷(ha)= 247.1英亩(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  1平方米(m)= 10.764平方英尺(ft) 1公亩(are)= 100平方米(m) 1公顷(ha)= 10000平方米(m)= 2.471英亩(acre)=0.01平方千米

单位换算表

1帕(Pa)=1牛顿/平方米 其次: 9.8牛顿=1公斤力 因此: 1千帕(KPa)=1000帕(Pa)=1000*1牛顿/平方米=102Kg/m2=0.0102kg/cm2 1千帕(kPa)=0.0102千克力/厘米2(kgf/cm2)=0.102kg/m2 压强单位帕斯卡(Pa)巴(bar)工程大气压(at)标准大气压(atm)托(torr)磅每平方英寸(psi) 1 Pa≡ 1 N/m2= 10?5 bar≈10.197×10?6 at≈9.8692×10?6 atm≈7.5006×10?3 Torr≈145.04×10?6 psi 1 bar= 100 000 Pa≡106 dyn/cm2≈1.0197 at≈0.9869 2 atm≈750.06 Torr≈14.504 psi 1 at= 98 066.5 Pa= 0.980665 bar≡1 kgf/cm2≈0.96784 atm≈735.56 Torr≈14.223 psi 1 atm= 101 325 Pa= 1.01325 bar≈1.033 2 at≡101 325 Pa= 760 Torr≈14.696 psi 1 Torr≈133.32 2 Pa≈1.3332×10? 3 bar≈1.3595×10?3 at≈1.3158×10?3 atm≡1 mmHg≈19.337×10?3 psi 1 psi≈6894.76 Pa≈68.948×10?3 bar≈70.307×10?3 at≈68.046×10?3 atm≈51.715 Torr 单位换算表 换算公式 面积换算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 (m2)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 (m2)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 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 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 1英亩·英尺=1234立方 米(m3)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 1英加仑(gal)=4.546升(1)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 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

密度表

一、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重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 压力单位换算表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表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二、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三、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四、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60-1-1铝黄铜 58-2锰黄铜 59-1-1铁黄铜 80-3硅黄铜 4-3锡青铜 4-4-2.5锡青铜 4-4-4锡青铜 6.5~0.1锡青铜4~0.3锡青铜 五号防锈铝 廿一号防锈铝 一号硬铝 三号硬铝 十一号硬铝 十二号硬铝 十四号硬铝 二号锻铝 四号锻铝 五号锻铝 八号锻铝 九号锻铝 4-1铸锌铝合金 锡 铅板 工业镍 15-20锌白铜 43-0.5锰白铜 40-1.5锰白铜 28-2.5-1.5镍铜合金9镍铬合金 锡基轴承合金 铅基轴承合金 钨 铌 锇 锑 镉 钡 铍 铋8.2 8.5 8.5 8.6 8.8 8.79 8.9 8.8 8.9 2.65 2.73 2.75 2.73 2.84 2.8 2.8 2.69 2.65 2.75 2.8 2.8 6.9 7.3~7.5 11.37 8.9 8.6 8.89 8.90 8.8 8.72 7.34~7.75 9.33~10.67 19.3 8.57 22.5 6.62 8.64 3.5 1.85 9.84 5铝青铜 7铝青铜 9-2铝青铜 9-4铝青铜 10-3-1.5铝青铜 2铍青铜 3-1硅青铜 铝板 二号防锈铝 二号锻铝 四号超硬铝 五号铸造铝合金 六号铸造铝合金 七号铸造铝合金 十三号铸造铝合金 十五号铸造铝合金 工业镁 锌板 铸锌 10-5锌铝合金 4-3铸锌铝合金 钴 钛 3钨钴合金 6钨钴合金 8钨钴合金 5钨钴钛合金 15钨钴钛合金 汞 锰 铬 钒 钼 银 金 铂 钾 钠 钙 硼 8.2 7.8 7.63 7.6 7.5 8.23 8.47 2.73 2.67 2.8 2.8 2.55 2.60 2.65 2.67 2.95 1.74 7.2 6.86 6.3 6.75 8.9 4.51 14.9~15.3 14.6~15.0 14.4~14.8 12.3~13.2 11.0~11.7 13.6 7.43 7.19 6.11 10.20 10.5 19.3 21.4 0.86 0.97 1.55 2.34

实验1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叶绿体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叶绿体 一实验目的 掌握手工制作密度梯度的技术,了解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原理及优缺点。二实验原理 概述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像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又可分为两种: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

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k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 (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从而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Cl),其密度可达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绝(C S 1.7g/cm3。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 梯度溶液的制备 (1)梯度材料的选择原则。作为一种理想的梯度材料应具备以下几点:①与被分离的生物材料不发生反应即完全惰性,且易与所分离的生物粒子分开。②可达到要求的密度范围,且在所要求的密度范围内,粘度低,渗透压低,离子强度和pH变化较小。③不会对离心设备发生腐蚀作用。④容易纯化,价格便宜或容易回收。⑤浓度便于测定,如具有折光率。⑥对于超速离心分析工作来说,它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应该是已知的。这些条件是理想条件,完全符合每种性

常用单位换算表

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交流版块常用单位换算表 常用单位换算 转动惯量 序号分类名称符号换算关系备注 1 转动惯量千克平方米 kg·m 2 1kg·m2 2 转动惯量盎司平方英寸 oz·in2 1oz·in2=1.8290*10-5kg·m2 3 转动惯量磅平方英寸 lb·in2 1lb·in2=2.92640*10-4kg·m2 4 转动惯量磅平方英尺 lb·ft2 1lb·ft2=0.0421401kg·m2 质量流量 序号分类名称符号换算关系备注 1 质量流量磅每秒 lb/s 1lb/s=0.453592kg/s 2 质量流量磅每分 lb/min 1lb/min=7.55987*10-3kg/s 3 质量流量磅每小时 lb/h 1lb/h=1.25998*10-4kg/s 4 质量流量磅勒格每秒 slug/s 1slug/s=14.5939kg/s 5 质量流量磅勒格每分 slug/min 1slug/min=0.243232kg/s 6 质量流量磅勒格每小时 slug/h 1slug/h=0.00405386kg/s 7 质量流量英吨每小时 Ukton/h 1Ukton/h=0.282235kg/s 8 质量流量美吨每小时 Uston/h 1Uston/h=0.251996kg/s 质量 序号分类名称符号换算关系备注 1 质量克 g 1g=0.001kg 2 质量千克(公斤) kg 基本计量单位 3 质量毫克 mg 1mg=10-6kg 4 质量吨 t、T 1t=1000kg 生活中,质量常称为重量。 5 质量原子质量单位 u 1u=1.6605655*10-27kg 6 质量克拉(米制) metric carat 1metric carat=2*10-4kg 7 质量公担 q 1q=100kg 8 质量磅 lb 1lb=16oz=0.45359237kg 9 质量盎司 oz 1oz=16dr=28.3495g 10 质量打兰 dr 1dr=1.77185 g 序号分类名称符号换算关系备注 11 质量格令 gr 1gr=0.06479891 g 12 质量英石 st 1st=14 lb=6.35029kg 13 质量夸特 qr、qtr 1qr=28 lb=12.7006kg 14 质量英担 cwt 1cwt=112 lb=50.8023kg 15 质量短担 sh cwt 1sh cwt=100 lb=45.3592kg 16 质量长担 1长担=112 lb=50.8023kg 17 质量英吨 ton 1ton=2240 lb=1016.05kg 18 质量短吨 sh ton 1sh ton=2000 lb=907.185kg 19 质量长吨 long ton 1long ton=2240 lb=1016.05kg 20 质量斯克鲁普尔 scr 1scr=20gr=1.29598g 序号分类名称符号换算关系备注 21 质量盎司(药衡) ap oz 1ap oz=480gr=31.1035g 22 质量盎司(金衡) oz tr(英)、oz t(美) 1oz tr==480gr=31.1035g 23 质量磅(金衡) pound troy 1pound troy=5760gr=0.373242kg 24 质量打兰(药衡) ap dr 1ap dr=3scr=3.88793g 25 质量英化验吨 UK assay ton 1UK assay ton=32.667g 26 质量美化验吨 US assay ton 1US assay ton=29.166g 27 质量斯勒格 slug 1slug=14.5939kg 28 质量国际谷物蒲式耳 inter. Corn bushel 1international Corn bushel=60 lb=27.2155kg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大全面积体积长度质量密度力温度压力热功功率速度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大全面积体积长度质量密度力温度压力热功功率速度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集合大全 换算公式 面积换算 1 平方公里(km2)=100 公顷(ha)= 247."1 英亩(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2)1平方米(m2)= 10."764 平方英尺(ft2) 1 平方英寸(in2)= 6."452 平方厘米(cm2) 1 公顷(ha)=100平方米(m2)= 2. "471 英亩(acre) 1 英亩(acre)= 0."4047 公顷(ha)= 4."047 x 10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1 英亩(acre)= 0."4047 公顷(ha)= 4."047 x 10平-3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1 平方英尺(ft2)= 0."093 平方米(m2) 1 平方米(m2)= 10."764 平方英尺(ft2)

1 平方码(yd2)= 0."8361 平方米(m2) 1 平方英里(mile2)= 2. "590 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 美吉耳(gi)= 0."118 升 (1)1 美品脱(pt )= 0."473 升 (1) 1 美夸脱(qt)= 0."946 升 (1)1美加仑(gal)= 3. "785 升 (1) 1 桶(bbl)= 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1 立方英寸(in3)= 16."3871 立方厘米(cm3)1 英加仑(gal)= 4. "546升 (1)10亿立方英尺(bcf)= 2831."7 万立方米(m3)1 万亿立方英尺(tcf)=

氢氧化钠密度浓度对照表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密度g/m3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005 0.602 0.151 1.095 8.74 2.391 1.01 1.045` 0.264 1.1 9.19 2.527 1.015 1.49 0.378 1.105 9.645 2.664 1.02 1.94 0.494 1.11 10.1 2.802 1.025 2.39 0.611 1.115 10.555 2.942 1.03 2.84 0.731 1.12 11.01 3.082 1.035 3.29 0.851 1.125 11.46 3.224 1.04 3.745 0.971 1.13 11.92 3.367 1.045 4.2 1.097 1.135 1 2.37 3.51 1.05 4.655 1.222 1.14 1 2.83 3.655 1.055 5.11 1.347 1.145 13.28 3.801 1.06 5.56 1.474 1.15 13.73 3.947 1.065 6.02 1.602 1.155 14.18 4.095 1.07 6.47 1.731 1.16 14.64 4.244 1.075 6.93 1.862 1.165 15.09 4.395 1.08 7.38 1.992 1.17 15.54 4.545 1.085 7.83 2.123 1.175 15.99 4.697 1.09 8.28 2.257 1.18 16.44 4.85 NaOH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二)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密度g/m3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mol/L 1.185 16.89 5.004 1.37 34.03 11.65 1.19 17.345 5.16 1.375 34.52 11.86 1.195 17.8 5.317 1.38 35.01 1 2.08 1.2 18.255 5.476 1.385 35.5 1 2.29 1.275 25.1 8 1.39 36 1 2.51 1.28 25.56 8.178 1.395 36.495 1 2.73 1.285 26.02 8.357 1.4 36.99 1 2.95 1.29 26.48 8.0539 1.405 37.49 13.17 1.295 26.94 8.722 1.41 37.99 13.3 1.3 27.41 8.906 1.415 38.49 13.61 1.305 27.87 9.092 1.42 38.99 13.84 1.31 28.33 9.278 1.425 39.495 14.07 1.315 28.8 9.466 1.43 40 14.3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密度

1.000 0.159 0.0393 1.005 0.602 0.151 1.010 1.045 0.264 1.015 1.49 0.378 1.020 1.94 0.494 1.025 2.39 0.611 1.030 2.84 0.731 1.035 3.29 0.851 1.040 3.745 0.971 1.045 4.20 1.097 1.050 4.655 1.222 1.055 5.11 1.347 1.060 5.56 1.474 1.065 6.02 1.602 1.070 6.47 1.731 1.075 6.93 1.862 1.080 7.38 1.992 1.085 7.83 2.123 1.090 8.28 2.257 1.095 8.74 2.391

1.100 9.19 2.527 1.105 9.645 2.664 1.110 10.10 2.802 1.115 10.555 2.942 1.120 11.01 3.082 1.125 11.46 3.224 1.130 11.92 3.367 1.135 12.37 3.510 1.140 12.83 3.655 1.145 13.28 3.801 1.150 13.73 3.947 1.155 1 4.18 4.095 1.160 14.64 4.244 1.165 1 5.09 4.395 1.170 15.54 4.545 1.175 15.99 4.697 1.180 1 6.44 4.850 1.185 16.89 5.004 1.190 1 7.345 5.160 1.195 17.80 5.317

专题一--单位换算及密度计算

专题一:单位换算及密度计算 班级姓名得分 (提示:单位换算表 1g/cm3=103kg/m3 1kg/m3= 10 3g/cm3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mL=1cm3 1L=1dm3) 一、单位换算专题 质量单位: 500kg = g 1.6×103 mg = g 50克 = 千克 0.05吨 = 0.05× =千克 体积(容积)单位: 1L= mL= cm3= dm3 30ml= cm3= m3 40cm3 = m3 680 cm3 =______ dm3=______ m3 3 L=______mL=______ cm3 100毫升= 厘米3= 米3 0.5升= 分米3= 米3 密度单位: 0.5g/ cm3= kg/m3 1.29kg / m3 = g/cm3; 13.6g / cm3= kg/m3 7.9×103kg/m3= g/cm3 2.7×103 kg/m3 = g/cm3; 8.9克/厘米3 = 千克/米3 4、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中, 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盐水和酒精, 则可以判定容器中盐水,容器中是酒精。 5、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做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先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使 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偏转如图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端调节。 (2)质量为30g的烧杯,装有适量某种液体,放在已调整后 的天平上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测液体的质量是 g;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液体的体积是 ________cm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液体的密度是 kg /m3。

实验1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叶绿体

实验1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叶绿体 实验原理2、1 概述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像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又可分为两种: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

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k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从而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