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心得)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心得)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心得)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心得)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论文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就应该把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学好、用好数学。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将数学习题中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让学生经历和认知这些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获得体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数学“加减法”的算法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加要减”的道理,把内容:278+92=278+100-8教学情节进行改编,组织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收付款时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小王已买278块积木,他想要再买92块积木。这样小王可得到多少块积木?”让学生表演售货员出售积木(出售给小王100块积木,小熊打坏8块)的教学情节。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活动,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知识中体会数学、理解数学,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唤起创新意识。

二、开展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达到深化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在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安排如下的活动,以学生的小组为单位,每组准备一袋面粉、一袋饼干、9个鸡蛋、4个苹果,先让学生分别估测面粉、饼干的重量,让学生用台秤称有多少重量,再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一下有多少量。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感知体验活动中发展了数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显现生活中的数学情景

教师在数学内容的选择上,方式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求新求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小小游乐园》一课,“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复习1”的教学。

师:我们来到公园游乐区,谁当导游介绍每样游乐项目的价钱?(出示游乐园图和价钱)

生:飞机每人20元,碰碰船每人30元,海盗船每人50元,过山车每人32元,骑木马每人11元。

师:有这么多好玩的,拿60元的游乐券,你们想玩什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学生商量)

师:商量时要相互尊重,倾听别人的意见,你们想玩什么?(请说,老师把他想玩的游乐设施图贴上去)

师:看到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玩骑木马和海盗船,我最喜

欢玩海盗船。

生:老师,我不同意。两样合起来超过60元。

师:真的不够,可是我实在想玩,怎么办?

生:老师,我有办法,你可以跟别人借一元。

生:跟老板讲,等明天再拿1元还给他,先玩。

生:不行,要用游乐券,不能用钱,可以把我剩下的游乐券借给你用。

生:我还有办法,你可以跟他说,就差1元,让你玩,以后介绍别人到游乐园玩。

生:你们真会想办法。如果只能用这张60元的游乐券,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建议你可以玩飞机和木马,只要31元,还可以剩下29元。

生:老师,你不是说很想玩海盗船吗?那就只玩海盗船,还可以剩下10元。

师:小朋友真热心,谢谢你们。那我就玩票价50元的海盗船。

师:有这么多玩法呀(给每个玩法标序号),那你们能不能给这位同学提提问题吗?

呈现生活情景,展现数的开放性,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从中掌握了算式运算中的规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满足

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也促进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

四、拓展生活中的数学空间

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隐藏在其中的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获得的技能、获得的数学智慧。如《统计》的教学:我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感受大自然的迷人风光?

生:我想到乌礁湾公园。

生:我想到东山观赏风动石。

师:好了,大家想去的地方可真多。到底我们该去哪里合适?帮助老师想个好办法,可以吗?生1: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记录下来。

生:我们可以进行统计。

师:我们今天学习新知识《统计》,简单讲述统计的步骤。老师提供4个风景区:东山风动石、乌礁湾、过冬风力发电站、金銮湾,你想去哪里?在小组了提出来,然后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你们组该去的景点,每组只能选择一个用小红花贴在黑板上。

生:学生们兴趣高涨,纷纷参与到活动中去进行讨论。

生:大组汇总统计的结果,风动石4朵红花、乌礁湾9朵红花、过冬风力发电站5朵红花、乌礁湾3朵红花。

师:该去哪里?

生:东山风动石。

教师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情境,让学生去找春天的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以积极的寻找问题答案的心情,学生针对问题对自己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反复思考,在反思与再思考中得到有效的生成和发展。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数学,运用数学。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其础上总结出数学规律。下面从三个方谈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可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个题目,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课堂上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开学生的眼界,增

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实际。 例如,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1128÷36=31……12。然而,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总知,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从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数学教学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要让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所以,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关注生活,感受发现数学问题;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实践探究,提高发展数学能力;应用创造,发挥数学应用价值,展示数学神奇魅力。 一、创设数学情境,感受发现数学问题 “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感受发现数学问题。如一年级小朋友上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认识我们的校园》,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学校有几个大花坛,几块草坪,几棵树,几幢教学楼……在观察中,学生通过数一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有序思考,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初步感知10以内的数。这样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数学的存在,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

自然产生亲切感,不但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而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领会,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二、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 感悟数学,说的是教学活动中不能把数学知识简单地呈现传授,而应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梳理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它既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也依靠平时积累。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的形成。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让学生自悟自得,感受数学的形成过程。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概念的:先让学生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这个1毫米就是尺子上的一小格,可以在尺子的任何地方的一小格,初步建立这样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接着教师用尺子量出1分硬币厚是1毫米,让学生用手指捏住1分硬币感知它的厚度,再抽出硬币,告知这俩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然后反复多次捏住硬币—-抽出硬币让学生体验1毫米的长度,再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学生有的说很细,有的说很薄,有的说很浅。最后找一找生活中1毫米的物体,有的找出电话磁卡厚1毫米,有的说光盘厚1毫米,有的说3张扑克牌厚是1毫米。这样通过指一指、捏一捏、说一说、找一找使学生建立了1毫米的概念。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有趣的数学问题

篇七: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三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看到了一个题目: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今年平平多少岁?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哇,这太简单了!于是就3×8=24(年)71-24=……唉,不对劲儿!我左思右想,可还是不明白。爸爸看看这题,说:“我以前也碰过这种题。71-24=47而不是49我知道,说明了平平8年前还没有出生!这样想多好!” 我听了爸爸的提示,拿起笔便兴奋地做了起来:那么平平今年是6岁,爸爸的年龄是(71-6+3)÷2=34(岁)妈妈的年龄:34-3=3(岁)。 我验算了一下,哇,没错,果然是对的。 我想:这些类似的数学题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以防被“骗”。 篇八:24点游戏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 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九:有趣的数学游戏 昨天,我看了《四年级提高班》上的巧猜年龄与口袋中的钱,它马上把我吸引过去。 上面说了,把你的年龄乘以2,加上5,所得的数乘以50,加上口袋的钱数(不超过十元,要以角为单位),再减去一年(平年)的天数,加长115就可以了。 我看了这个题目,有点儿不相信,于是我就试一试,我的年龄:9岁,口袋里的钱5元5角。我先把9×2=18,18+5=23,23×50=1150,1150+55=1205,1205-365=840,840+115=955。 这样,我把955拆分两段是9和55,9是我的年龄,55是我口袋里的钱。 怎么样?这个数学游戏也挺好玩吧!请你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对的。

数学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想从数学思维和处理事情的思维来讲解,让学生不仅仅是解题高手,而是一个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比如先分析,在求解即就是生活中追女朋友一样,一定要对次女生进行分析,研究出她的特点,然后在寻求追求她的方式,如她喜欢吃火锅,你总是约她去吃肯德基,数学的做题过程何尝不是呢,比如对函数求极限,首先我们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总结函数的特点,让后根据函数特点,选择求极限的方法 情感:为啥学不好数学,是因为一开始就很惧怕数学,觉得数学很深奥,从心理上就输给了数学,所以你们就冷落她,对她不热情,自然人家也对你不热情;其实数学就是纸老虎,你进他投降,她在静静的等待你们的靠近,等待你们的热情和等待你们的怀抱,希望你们对她有好感,爱上她,并拥有她,并以她为荣!数学是一个孤傲,外表冰冷孤,内心狂热的美少女,当你整整了解和接触她的时候你会发现,她真的很美! 我们为啥怕她:1觉得数学是抽象的,是不接地气的,与生活无关的,是神圣的,是高深莫测的,与你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的确微积分我们用不上,函数不会解照样会买菜,但是他的思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的,数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他的作用和我们的教育一样的功效,你先想想,初中退学的同学和高中混出来的同学之间的知识有多大区别吗,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的同学最大的差别是什么,不是知识,是思维!数学一样的功能,我们都不是数学家,也不可能当数学家,我们以后在工作中也很少用到数学,但是我们用数学思维 函数:就是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成绩=f(态度) 本学期本人所授课机修1631班《高等数学》授课完毕,现对授课情况小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 学生的构成有汉族学生,民考民学生、双语学生和预科后学生,汉族 学生的占比比较大,但是学生的层次不一;民考民和双语学生约有三分之一,但是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没有主动性;预科后学生共有三位,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学习态度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2015年成都市中学数学论文评选 论文题目: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单位:大邑县金星学校 姓名:张文祥 电话: 时间:2015年3月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摘要:数学是对生活中的数与形的规律进行一系列的发展、思考、描述、解释和理解。数学的魅力缘于它是由人类的思想构成的,它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紧密相连,教好数学、学好数学是教育的一门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字:生活;思维;规律;实践 一、重新认识数学 数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数字”和“题海”,似乎题海战术就是学好数学的有效出路。然而在结合了新课标与教材的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以及数学对于生活的贡献。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或者是“图形”,它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认识,刻画和定义,归纳出现象背后的规律,再将所知的结论运用于生活与实践中,这样自由探索,拓展思维的能力显示出的正是一种科学的美。 1.源自生活的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土壤,没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数学。换句话说,人类生活同样离不开数学,数学让科技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数学就谈不上人类的现代文明。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体验数学,我们尝试了一个实践活动,约定在周末一天的时间里避开任何与数学、图形有关的内容,看看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在试验后,师生集体交流体会,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坚持下来。因为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与图形,有的学生说:打电话、遥控电视、玩电脑都要用到数字,到商场购物结账时要用到计算,还有出门坐车要选择准确的路线和知道大概的路程......这样亲身体验让学生切切实实感知到数学的存在,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学好数学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理解,善于运用,将对数学的感悟写到学习日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2.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数字和线条是数学文化的源泉,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数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逐渐已经衍生成为一门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反映着客观的规律,它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得力工具。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数学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做题”的层面,真正的数学学习需要用心去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从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数学的思想。数学不仅是客观规律的解释和概括,它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理应引导、辅助学生发掘数学中包含的宝贵思想。作为教师,我们都知晓,无论是教学哪一种科目都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虑,而数学学科尤为关注数学设计中要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职责不止是为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方说小朋友在打扑克时快算二十四、数学填框游戏,就连赵本山的小品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数学游戏,如“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现实生活中,购物、估算、计算时间、确定位置和买卖股票等等都与数学有关。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的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 一个对生活有计划的人,都会对一天的事情进行一下比较简单的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的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以后,便开始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实施;一天的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是对这一天进行的小结,小结也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学运算进行的,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的数字。 在一年要结束的时候,商人在谈论中说我这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农民也在谈论这一年中收入多少粮食;工人也在谈论在这一年的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当,有多少存款;军人谈论这一年中训练成绩如何,提高了多少成绩;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对一位教师一年来辛苦工作的衡量标准;单位也在做这样那样的总结。一年的结束是这样的,下一年的开始同样也要有一个预算;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阶段人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在用数学的方法对他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空间、人员、事务等等上做一定的运算后,得出一个直观的数字标示量,作为一个目标、结论、预算、程度等等。 在七年级我们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如何用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在这里就列举一题。 问:把一篮苹果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那么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那么最后一个学生分得的苹果将少于3个。学生的人数和苹果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郝辉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郝辉 发表时间:2012-04-26T15:37:58.20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郝辉[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湖南省郴州市苏园中学郝辉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只有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才能真正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世界上最有趣的数学题

世界上最有趣的数学题 数学经常会让那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也感觉笨得不行。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只不过在课堂上,数学被一些死板的老师教死板了。 你身上的计算器 利用手进行计算时,一种最简单的乘法是9的倍数计算,在这种计算中,有一个小孩子非常了解,但是年长的人不是太了解的小窍门。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而且这种情况并非只在我家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我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一、现实的数学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数学"运动,对全球的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结构主义的观念,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封闭的演绎体系;因而,数学教育也就意味着应该以体系的结构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方针,洞察数学的结构就成了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根本;从而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演绎思维与公理化方法,必须以集合论与现代公理为基础,提供给学生一个完善的演绎理论体系。 人们通过数学教学的实践,发现了结构主义的片面性。根据数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与规则,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来源于现实,因而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数学是充满了各种关系的科学,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多种形式的外部联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数学的内容;与此同时,由于数学本身内在的联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规律,进而发展成为严谨的形式逻辑演绎体系。因此,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整个体系一一充满着各种各样内在联系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结构。 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能够做数学:熟练地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探索论据并寻求证明,而最重要的活动则应该是从给定的具体情境中,识别或提出一个数学概念。所以,要想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少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的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关联的。 从具体情境中提取适当的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进行概括,再通过归纳、类比,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猜想,这是数学思维的方式。而要引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处离不开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0.618多么简单的数字,我们学习了这一比例的来源和含义之后。懂得了原来这么简单的数字是很多建筑学家设计现代建筑物的重要依据,建筑师们深谙其中的意义。懂得了利用这一比例设计出具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建筑作品。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一比例。可以说这个比例是数学在美学中应用的很好典范。数学中的很多原理、结论在生活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物理学中的波理论和光理论都是以三角函数作为研究的数学模型。建立这些数学模型是研究物理学很多领域的基础。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桥梁的承重计算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知识,古代中国就懂得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设计梁的结构,三角形稳定性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在现代建筑中也离不开它。现代生活中如何购房成为讨论越来越多的话题,数学中的指数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道理。 关键词:黄金分割建筑美学0.618 三角函数三角形稳定性建筑结构购房中的数学 1. 黄金分割数0.618 1.1 黄金分割的起源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 1.2 黄金分割数0.618的数学解释 如下图所示,分已知线段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这就是在中学几何课本中提到的黄金分割问题。若C为线段AB的满足条件的分点,则可求得AC 约为0.618AB。这个分割在课本上被称作黄金分割,我们有时也可说是将线段分成中末比、中外比或外内比。若用G来表示它,G 被称为黄金比或黄金分割数。

生活离不开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发表时间:2010-03-09T15:11:52.890Z 来源:《当代教学论坛》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胡昌松 [导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胡昌松(贵州省盘县平关镇龙吉小学553541)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已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的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新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1发现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迈不出第一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作用真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例如:教学“连续进位加”时完全可以不按课本例题教学,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农贸市场真热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俩要买哪些商品,并计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给它以“生命” ,学生做题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 2探究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建立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的着、听的道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激励学生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怎样认识圆,从哪里入手认识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课前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去回忆各种各样的车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都是圆的而不是其它形状?车轮不是圆形能行吗? 再如学习“循环小数”时,教师先安排“拍打节奏”的场面,要求学生在教师指挥下一起拍打“×”的节奏,整齐动听。或请学生讲古老的故事:从前有座山……永远讲不完。也可看日历数星期等等,联系生活画面学习“循环小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种生活现象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同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 3感悟数学思想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善于设计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数学中转化、代换、对应、分类等思想方法在生活中都有体现。 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式,为了让学生体会到a-b-c=a-(b+c)的规律,可举例:星期天小光带乐25元钱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先花8元买了一本小辞典,又花7元买了一个钉书记,小光应从12代里拿出()元钱,营业员要找回小光()元钱,这时小光还剩()元钱。算完后用算式表示,结果学生列出了:25-8-7 25-(8+7) 10-8+10-7+5 20-8-7+5 20-(8+7)+5 2+3+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结果相同,自然体会出多减少要价。 除此之外,学生还学到了课本上没有提到的方法,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去减,这个方法更贴近学生生活,你带钱外出买东西是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 4构建数学模型,开放教学 物理学家玻尔曼说:“模型,无论是物理的,还是数学的,无论是几何的,还是统计的,已经成为科学。以思维能力理解客体和用语言描述客体的工具,它意味着科学不再是在直接谈论客观实在。这一观点目前不仅遍布于自然科学界,并且已使科学哲学为之改观。”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数学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化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后,教师随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春节快到了,学校总务出的王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西洋参”,准备送给6位退休教师。这种“西洋参”包装盒从外面量长48厘米,宽36厘米高8厘米,王老师付过钱后,请售货员用包装纸包装一下,再用尼龙绳扎好拎回学校。请你帮着设计一下,扎好呢?至于用哪种包扎方法,这就要看售货员的想法和王老师的要求了。这样不但联系了生活实际,也使学生自然的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等良好品质的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有趣的数学问题.

有趣的数学问题 【例1】豹子和狮子进行100米往返比赛。豹子一步3米,狮一步2米,但豹子跑2步的时间狮子可以跑3步。谁获胜? 分析与解答:豹子两步跑3×2=6米,相同时间里狮子跑2×3=6米,两者的速度一样。但由于100米正好是2米的50倍,也就是狮子100米正好跑50步,而豹子100米要跑100÷3=33步 (1) 米,也就余下的1米也得跑一步,这样就浪费了时间。因此,狮子获胜。 【例2】有一口9米深的井,蜗牛和乌龟同时从进底向上爬。因为井壁滑,乌龟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1米;而蜗牛白天向上爬2米,晚上向下滑1米。问:当乌龟爬到井口时,蜗牛距井口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乌龟每天白天爬3米,晚上向下滑1米,也就是每天向上爬2米。但最后一天向上爬的高度是3米,因此,乌龟爬到井口需要(9-3)÷(3-1)+1=4天。 而蜗牛每天只上升2-1=1米,因为乌龟是第4天白天爬上井口的,所发,蜗牛第4天不应该考虑“晚上下滑1米”,那时,蜗牛距井口9-(4+1)=4米。 【例3】甲、乙两人进行3000米长跑,甲离终点还有500米时,乙距终点还有600米。照这样跑下去,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甲跑3000-500=2500米,乙只能跑3000-600=2400米,即甲跑25米,乙跑24米。因为500米中含有20个25米,即甲再跑20个25米就可到达终点,同时乙只能跑20个24米,所以乙离终点还有600-24×20=120米。 【试一试】 1、一只蜗牛从9米深的井底向上爬,白天向上爬5米,晚上又退下4米。这只蜗牛几天几夜才能爬到井口? 2、甲走2步的距离乙要走5步,甲走3步的时间乙可以走8步。他们谁走得快? 3、B处的兔子和A处的狗相距56米,狗跑3次的时间与兔子跳4次的时间相同。兔子跳出112米的C处被狗追上。兔子一跳前进多少米? 4、甲、乙、丙三人进行6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按原速前进,当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多少米? 你能判断正方体对面的数字吗 【例4】一个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图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上的数字是几。 分析:如果直接思考哪个数字的对面是几,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字的对面不会是几。

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重点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地知识,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地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地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地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点到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地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地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地.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我们地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地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地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现实生活中,数学游戏也有很多,比方说小朋友在打扑克时快算二十四、数学填框游戏,就连赵本山地小品中也有很多这样地数学游戏.如“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等等生活中地例子.这些游戏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五彩缤纷地画卷. 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首先是对一天地事情进行一下比较简单地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地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地打算以后,开始对一天地工作进行实施;一天地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地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地工作结束后,接下来地是对这一天进行地小结,小结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学运算进行地,运算地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地数字. 我们现实生活中,购物、估算、计算时间、确定位置和买卖股票等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数学在人们地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地,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地工具.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地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地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地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地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地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地支持.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地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可以说,自然界中地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地蜂房,它地表面就是由奇妙地数学图形——正六边形构成地,这种蜂房消耗最少地材料和时间;城市里地下水道盖都有是圆形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行道上,常见到这样地图案,它们分别是同样大小地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地地砖铺成地,这样形状地地砖能铺成平整无孔隙地地面.这里面竟有一个节约地数学道理在里面呢?再比如,户人家要安装电话,事实上并不需要条电话线路,只要允许有一些时间占线,就能大大节约安装成本,这正体现了数理统计地作用.因此,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生活地缩影. 在一年要结束地时候,商人在谈论中说我这一年地收入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农民也在谈论这一年中收入多少粮食;工人也在谈论在这一年地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当,有多少存款;军人谈论这一年中训练成绩如何,提高了多少成绩;而学生地学习成绩则是对一位教师一年来辛苦工作地衡量标准;单位也在做这样那样地总结. 一年地结束是这样地,下一年地开始同样也要有一个预算;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阶段人们都在做同样地事情;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

如何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如何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中简单的周期问题

第二讲简单的周期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想象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地出现。如:一年总是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往复; 一个星期总是由周一、周二、 周三……周日,又到周一、周二、周三……如此反复;时钟总是从 1 时到2 时,3 时……12时,再回到1时开始,又一轮的运行。像这样按规律不断 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例1】找出下面图形排列的规律,根据规律算出第16个图形是什么? (1)□△△□△△□△△□△△…… (2)☆○○△☆○○△☆○○△…… 分析:(1)题的图形按“□△△”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以3个图形为一个周期。 先算出16个图形里有几个周期。16÷3= 5 ……1,这商 5表示 16 个 图形里有5个周期;玉书表示第六个周期的第1个图形,即“□”。 (2)题的图形,按“☆○○△”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以4个图形为一个周期。16÷4=4,没有余数,表示16个图形里刚好有4个周期。说明第16个图形正好是第4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图形,即“△”。 解:(1)第16个图形是“□”。(2)第16个图形是“△”。【例2】一串珠子按图排列,那么第33颗是什么珠子?第48颗是什么珠子? 分析:这串珠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即按“ 出现,每6颗珠子为一个周期。先算出33个珠子形成几个周期:33÷63,余数是3,表明第33颗是第六个周期的第3颗珠子,即“”。48÷6=8,表明48颗珠子正好排完八个周期,即“”。 解:第33颗珠子是“48颗珠子是“ 【例3】国庆节挂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的顺序挂,一共挂了50只彩灯,第50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多少只?分析:这些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六种颜色为一个周期。先算出50只彩灯有几个这样的周期:50÷6=8……2,余数是2,这2只彩灯是第八个周期之后的红、黄两种彩灯,所以红色的彩灯有8+1=9(只)。 解:第50只彩灯是黄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9只。 【例4】有一列数:1,3,5,1,3,5,1,3,5,…… (1)第26个数是几?(2)这26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1)从这列数可以看出,它以“1,3,5”三个数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出现。先要算出26个数里有几个周期:26÷3=8……2,所以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