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转向附录

言语转向附录

言语转向附录
言语转向附录

附录一关联词语

关于关联词语的搭配问题我们主要掌握八大关系的关联词语。(1)并列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并举合用

既A,也B;又(也)A,又(也)B;有时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一方面B;一边A,一边B;一会

A,一会B

单用也;又;还;同时;同样;另外

对举

合用不是A,而是B;是A,不是B 单用而;而是

(2)顺承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首先(起先)A,然后(后来)B;刚A,就B

单用

就;便是;才;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

(3)递进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一般

递进合用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

更、就连)B;

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

偏偏还)B

单用

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甚至于;更

何况

托递进

合用

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别说(慢说、不要

说)A,连(就是)B

单用尚且;何况;反而

(4)选择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未定选择数者选

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是A,

还是B

或者;或是;或;还是

二者选

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

已定选择

先舍后

与其A,不如(无宁、宁肯、还不如、倒不如)

B

还不如;倒不如

先取后

宁可(宁肯、宁愿)A,也不(决不、不)B (5)转折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重转合

虽然(虽是、虽说、虽则、虽、尽管)A,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也、而)B

虽然;虽;但是;但;然而

轻转单

可是;可;却

弱转

只是;不过;倒

(6)条件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有条件充足条

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 单

便;就

必要条

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 单

才;否则;要不然

无条件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

是、也、还)B

(7)假设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一致合

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假设、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A,就(那么、那、便、则、也)B

那;那么;就;便;则

相背合

即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A,也(还)B;再A,也B

也;还

(8)因果关系主要的关联词语

说明合

因为(由于)A,所以(才、就、便、于是、因此、因而、以致)B;之所以A,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B

因为;由于;是因为;是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

致使

推论合

既然A,那么(就、又、便、则)B 单

既然;既;就;可见

附录二易错成语

1.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2.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含褒义。

3.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4.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自谦之词,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5.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6.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7.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经常用于“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常误用于没有根据的传言。

8.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9.美轮美奂: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众多,盛大。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现也常用来形容房屋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10.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1.脱颖而出: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12.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他行动。

13.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14.风声鹤唳:唳:叫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15.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6.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17.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18.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

恨或又怕又愤恨,常误解为“目光轻蔑的看”。

19.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比喻坏事都做绝了。

20.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21.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含贬义,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22.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23.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常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24.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25.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26.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27.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28.茕茕孑立: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29.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是褒义词,只用于长辈对晚辈

30.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

或震动。含贬义。强调主观目的。

31.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强调客观效果。

32.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含贬义

33.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指千方百计地谋算(贬义),也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34.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褒义词)

35.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含贬义。

36.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本身已表示要笑,所以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37.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本身有责任的意思,所以不能用“责无旁贷的责任”,含褒义。

38.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含褒义。

39.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多用于人。

40.改弦易辙:易:更换。辙:这里指道路。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41.见异思迁: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

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

42.平铺直叙: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43.不耻下问:耻:羞耻,耻辱。比喻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44.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含褒义。

45.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含贬义。

46.语重心长:说话深刻有力,意味深长。

47.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48.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49.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遵循一定的程序。

50.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强调由浅入深。

51.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含轻蔑意味。

52.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含褒义。

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53.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含贬义。不表示画的又快又好。

54.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含贬义。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55.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用于描写人的感情。同不由自主有区别。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用于人。

56.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其实是强词夺理。同振振有辞。现在多用作贬义。

57.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含褒义。

58.不知所云: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59.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60.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同如临深渊。

附录三句子类型

叙述体:是叙述动作行为和事件进行发展的句子。在叙述体中,总有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事件进行的时间短语。如:

例1.第二天,他们就乘飞机从北京去上海了。

例2.他刚想欠起身去看看讲话的是谁,忽然小李一蹦一跳地过来了。

例3.女演员抱着琵琶下车,腰肢扭摆,美目流盼,高跟鞋嘎嘎几声,便消失在书场珠帘里。

描写体:是描摹人或物的外貌形状、性质特征的句子。描写体中常出现形容词谓语句、带“得”的情态补语、固定短语、动态动词“着”等。如:

例1.天山的蘑菇又大又肥厚,鲜嫩无比。

例2.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栽着两行垂柳。小河上架着一座小桥,桥那边是一个小村庄。村庄掩映在红的桃花绿的白杨中。

例3.她不过二十来岁,头发梳得光光的,身上穿着一件新潮的短衫,下边一条短裙,脚上的皮鞋的鞋底足有五寸厚。

说明体: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的句子。名词谓语句、“是”字句等系动词谓语句、用动态助词“过”的句子往往是说明体。如:

例1.一个冰棍一块五。

例2.新来的英语老师是澳大利亚人。

论说体:也叫论证体、议论体,作用是阐述、论证一种观点、看法。

例1.《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从”能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起点,“自从”限于表示过去的时间起点,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例2.这的现象说明了两个事实,一是篇章单位与句法单位的不一致性,二是篇章结构与句法结构的不一致性。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_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喻观的连接与互补_张德禄

2013年5月 第36卷第3期 外国语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May2013 Vol.36No.3 文章编号:1004-5139(2013)03-0020-09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 ———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喻观的连接与互补 张德禄1,郭恩华2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2.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语言学领域主要有两个研究视角: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视角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两个研究视角之间的连接与互补可以从语言学基础层面、语言哲学层面、语境层面、主体理论构建层面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和实例分析表明这两个研究视角在理论范式上可相互连接,在话语分析实践中可相互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有力地促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隐喻;概念隐喻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Social Semiotic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ZHANG Delu1,GUO Enhua2 (1.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Yantai 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 Abstract?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MDA)in linguistics can be approached mainly from two perspectives:the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 based on SFL and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perspective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connec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se two perspectives can be probed into in terms of the levels of their respective linguistic foundations,philosophical foundation,contextual level and theoretical formulation.Through case study and investiga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two perspectives share common grounds in their theoretical paradigms and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MDA.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perspectives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DA. Key words?social semiotics;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ultimodal metaphor;conceptual metaphor 1.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多种符号资源在同一语篇中如何协同来实现意义。一方面,每个模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表意潜势,因此,任何模态间的完全“翻译(translation)”都是不可能的[19:27;11:13],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意义丢失。另一方面,不同模态在本质上有许多共同点:一方面,它们都是实现意义的社会符号系统;另一方面,各种符号话语都能表达人的思维结构和认知体验。这两点分别为多模态研究提供了社会基础和认知基础,使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视角;(2)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 社会符号学理论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某一特定文化中符号实践如何在各种语境中产生语篇意义。概念隐喻在多模态语篇中称为“多模态隐喻”(multimodal metaphor),该理论重点研究不同的隐喻如何体现于各种符号实践,作用于人的认知语境,影响人们的认知识解。这两种

电影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不能说的秘密》 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符号是信息外在的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符号用来传递信息,从人类使用的符号而言,符号可以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虽说这两个概念有点陌生,但是却无处不在,比如说电影,比如说《不能说的秘密》。 (一)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细分,又可分成有声语言符号,即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文字。 影片《不能说的秘密》中,有许多暗示性的语言符号。首先是小伦和小雨初次见面,小雨弹奏的琴声吸引了小伦,他说,你刚刚弹的是什么啊?“这是个不能说的秘密。”‘这有什么好秘密的啊?’‘秘密就是秘密……’看完整部的人都知道,小雨是靠弹奏这篇Secret来到未来,这当然不能轻易对他人说,所以,这是秘密。并且,弹曲来到未来也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极富有钢琴天赋,小雨是,小伦也是。再后来,小雨对小伦说:“能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这也印证了小雨穿越这个事实。 影片中小伦曾经想学这首Secret钢琴曲,让小雨示范,小雨弹得很快,便问其缘由,小雨很自然的说:“因为我回去时就是要弹这么快啊。” 这句话为影片下半部小伦的穿越埋下伏笔。小雨说的“我回去”意为回到她自己的年代,她在到达小伦那里的时候,弹得很慢,所以在她弹的时候,身边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不断出入的人影,不断移动位置的琴谱架,渐渐褪色的画像,渐渐斑驳的墙壁,渐渐铺展的藤蔓。时光的流逝,在她的琴声中。而回去,则要弹得很快,这点在Secret 的琴谱上也有说明。所以,小雨想都没想,就说出了这句‘因为我回去时就是要弹这么快啊’话。 小雨也曾说过:我有气喘啊。所以这暗示了她的死。 小伦最后一次去小雨的家时,路妈妈说过两句暗藏契机的话。 第一句是在路妈妈从内屋里出来时所说,当时小伦正拼命地敲着外栅栏(也就是外门),路妈妈说:门没锁,你自己进来吧! 然后是在小伦推开路小雨房门时,路妈妈突然在他身后出现,说:这孩子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从这两句话里可以得知,小雨在1999年的毕业典礼上与叶老师(叶父)合影之后便失踪了,当时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路妈妈也无法确定她是否去了未来,不过在这之前路妈妈曾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过她:二十年后,妈妈会怎么样呢?路小雨想了想,答道:家里的锁换了,我都进不去,不过妈妈应该还是像现在一样漂亮吧!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触发了二十年后门没锁的情况。可能路妈妈将信将疑,她可能还留有一线希望,如果女儿真的来到了现代,不会因为锁坏了而无法重聚。 总之,《不能说的秘密》里蕴含了许许多多的语言符号,一丝一语无不透露这影片的神秘。语言符号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部影片。 (二)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可分成视觉性方面的和听觉性方面。视觉性又可分为动态和静态。动态的包括身体语言,人际距离,运动画面等,静态的包括道具,衣着,绘画等。而听觉性又可分成类语言(哭声、笑声、呻吟、叹息等);其他声音符号(音乐、口哨等)。非语言符号让我们对电影的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特点、要素、基本要求和存在问题等内容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的问题。自教学活动诞生以来,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有效教学探索”史。“有效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关注主题。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育改革的迫切问题。因此,研究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是谋求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信息交流、营造和谐课堂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即是“有效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即是指“有效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程度”。前者指向“言语行为”,后者指向“有效性”;前者指向行为本身,后者指向行为的程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具有目的性、针对性、预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至少包含有四个基本要素:丰富的情感、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反馈;对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意图明确、言语精简、启发诱导和互动生成。笔者发现当前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师言语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照本宣科及班级规模偏大等,因此,本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表达明确的意图、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运用适恰的语体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和探索,才有可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同主题文章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 有效; 课堂教学; 言语行为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陈菊;彭玲;

文明礼仪言语资料

文明礼仪言语

文明礼仪心得之言语和社交 在这次文明礼仪学习后,才发现很多都是自己没有做好的方面。虽然只细读了言语和社交两个章节,但是也能找到些许我与要明白和学习的礼仪细节。 一、言语方面 雅语——曲径通幽巧达意:交谈时用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容易使对方接受,不引起反感。如一般把“胖”说成“富态”、“丰满”,把“痩”说成“苗条”、“清减”等。 原来用语委婉含蓄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谈吐文明,讲究社交礼仪,也是做好人的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面对家长来向你反映问题,而你举止不得体,讲话粗鲁,心不在焉,就会缺乏信任度,引起家长的反感,甚至可能反目为仇,不欢而散。反过来面对家长来反映情况,你彬彬有礼,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就会给人一种有信任度的感觉,让人家满腹疑问而来,满意高兴而去。同样是接待家长,讲不讲究社交礼仪,注不注意礼貌礼节,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婉拒——拒绝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别人的要求或者请求如不能接受时,可以怎么说。 这一小节我更多的想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面对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确实超出了我能力范围不能完成;同事之间约定时间上冲突可能不能准时赴约;面对家长的疑问也是我当时不知情的情况时等等,我该怎么说才更得体。学习后知道了以请求的方式表达拒绝是极高的方式。例如:“请允许我再了解一下”“能不能让我再考虑一下” 二、社交方面 社交礼仪,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社交礼仪。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是我比较生疏的一个方面涉外。 涉外——您代表着中国:在国外,或者面对身边外国友人时,我就是“中国人”,我的言谈举止决定了世界对我们国家的评价。就想起小学毕业那年第一次去西餐厅吃牛排,虽然是中国服务员但是她很耐心的教我怎样舒心又得体的吃牛排,那时我心里好崇拜她,觉得她很美,那时是说不出来的美,但是长大后就明白了,那是一种行为之美。 虽然目前的工作涉外不太多,但通过阅读这节手册不仅明白了一些国际通用的礼仪,也更丰富了自己的视野。 总之,通过《文明礼仪手册》的学习让我懂得了礼仪的重要性,要做一个懂礼仪,守礼仪的好教师,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面临的挑战也很多,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新高度不断攀登.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幼儿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也是对民族和后代负责的表现。 2015.10.14 刘洳伽篇二:道德、文明礼仪名言警句 道德、文明礼仪名言警句 (一) 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无中生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无中生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无中生有是贬义词 【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示例】: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堪令耳目新奇。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无中生有造句 1、三人成虎虽是无中生有,却可以使一个人的清誉毁于一旦。 2、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无中生有,挑拨是非。 3、报纸绘声绘影说他盗取公款,我敢保证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情节。 4、意思传达不妥,概念传达不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爱无中生有的人,一个歪曲事实的人。无中生有造句。 5、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不可向壁虚造,无中生有。 6、他们无中生有地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 7、我什么时候拿过你的钱?你少这样无中生有,诬赖人! 8、宇宙能够通过一种真空涨落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吗? 9、说话要有根据,万不可捉鸡骂狗,无中生有。 10、这骗子无中生有,说他的儿子已失学,竟骗了100元到手。 11、别听他的那一套。他只不过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12、为了包庇儿子,她无中生有,作了假证,从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他专爱信口雌黄,说些无中生有的话,陷害他人。 14、美国新闻机构无中生有地编造谎言,歪曲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15、小王无中生有地捏造事端来影响我和她之间的团结。 无中生有成语接龙 有目共赏赏立诛必必不挠北北门之管管窥之见见缝插针 针头削铁铁板歌喉喉长气短短寿促命命世之才才高意广 广文先生生手生脚脚高步低低头哈腰腰金拖紫紫绶金章 章句之徒徒负虚名名同实异异闻传说说长论短短衣匹马 马瘦毛长长途跋涉涉海登山山复整妆妆聋作哑哑子寻梦 梦熊之喜喜不自禁禁舍开塞塞翁得马马前泼水水中捞月 月朗星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泪纵横横行天下下塞上聋 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易近人人极计生生荣死哀哀丝豪竹 竹烟波月月章星句句栉字比比比皆是是非分明明窗净几

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 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是非语言符号同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也提出了一个公式,说明非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 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公式中的“语调”和“表情”均为非语言符号,这个公式表明了人际传播中非语言符号所能传递的信息远远大于语言。但是它也说明:语言可以传递任何信息,而非语言符号传播意义的范围就有限。传播主题越抽象,不用语言就越难表达。 解释 “非语言符号” 英文对照 nonverbal signs;non-language symbol;non-linguistic symbols;non - language symbol;nonverbal sign;non - language symbols; “非语言符号”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人类自然传通手段中的各种非语言手段。诸如姿势、表情、眼神、形体动作、身体接触以及服装的选择、整容手段、香水气味和时间与空间的使用形式等都具有符号意义,都可以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渠道来表情达意。它不但可以加强、扩大语言手段的作用,还可以弱化、抵消语言手段的效果。如表情会表现言不由衷,眼神闪烁。 2、超越自然语言的范围,通过人的感官而感知的符号系统。表达的信息常常带有某种暗示的性质,用来补充自然语言或表露感情。有三种类型:(一)动态无声的。以身体的动作表示“意义”,如点头、打手势、抚摸、拥抱等。(二)静态无声的。利用空间距离来传播某种信息,如呼吸、气味、服饰等。(三)有声的。利用语音的特点来表达意思,如叹气,呻吟等。 “非语言符号”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能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电视中,非语言系统基本上是视觉系统 2、非语言符号是指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象符号、目视符号(地图、曲线、绘画等符号).符号的多样化为信息的表征提供了多种途径 3、非语言符号是指通过视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外貌、语音语调、气味等等.语言符号作为思想的直接实现,不仅是具体事物的抽象符号,而且反映了种、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4、“身体语言”也可称为“非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动作、眼神和表情等.有的学者认为.人们在交往中,有声语言只能起到45%的作用,而55%的作用是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 5、非语言符号是指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静态非语言符号包括:人的外貌、空间距离、时间控制、环境布置和服装饰物等 6、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符号之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从理论上说非语言符号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语言符号 7、在传播学中,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体语,二是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三是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 8、传播学把这类信息称为非语言符号,它们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例如,唐传奇《莺莺传》中莺莺在遭遇始乱终弃之后,赠张生玉环、乱丝和文竹茶碾子等三物 非语言符号 内容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的应用 语言作为一种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对言语行为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我们语言使用的语用意识。在此,我对“请求”、“拒绝”和“撒谎”的言语行为进行一个讨论。 2.1“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是一种使役性的言语行为,它的使用涉及到面子的威胁也就是礼貌及其程度问题。因此,人们在运用表示请求的言语时为了顾全面子,通常都不会直截了当的发出请求,而是借助一定的辅助性话语和间接性话语,以降低请求所产生的使役性,或减少该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 (1) 嗨,小张,我的自行车坏了,可不可以借用一下你的?我明天一定还你。 例(1)是一个请求借用自行车的言语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此类的话语随处可见。例(1)这一长串话语所表达的中心就是“借一下你的自行车”这一中心行为,其他部分都是服务于该中心的附加性话语,其中“嗨,小张”是一种称呼语,用于打招呼,表示友好,引起对方注意;“我的自行车坏了”是一个信息的陈述,是提供请求原因的辅助性话语,为之后所实施的请求的言语行为创造条件;“可不可以…?”是人们实施请求行为时采用的委婉形式,有助于降低请求产生的驱使性;“我明天一定还你”则是实施请求的后置辅助性话语,它可以推动促成该行为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言语行为在具体运用于请求时,根据语境添加大量的附加性话语请求功能的顺利完成。 2.2“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或建议之后,说话人做出的一种“不合作性”选择,有时候也就是我们汉语所指的“婉言谢绝”、“断然拒绝”、“一口回绝”等说法,拒绝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2)女儿:妈妈,我去逛街了 母亲:不可以,写作业! (3)小王:小明,你把橡皮擦借我用下吧 小明:上次你都不借我 (4)甲:明天下午去打球吧! 乙:我明天有课 (5)甲:请问考试是在什么时间啊?

礼貌语言的特定表达方式

语 言应用研究 odern chinese M 81 XIANDAI YUWEN 2009.09 一、引言 礼貌表达方式不仅可用含有礼貌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还可以用特定的句子来表达,体现为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礼貌目的而使用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语法形式,选用某个句子等方式表现出来。现代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的话语是最欠缺礼貌的,用最间接的方式表达的话语则是最讲究礼貌的”。“间接语言形式”,“不强加于人,给受话者留有选择余地”。所给选择余地越大,话语的礼貌性就越高。所以人们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除了经常使用带“请”的祈使句以外,往往还会选择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礼貌。 根据语料,我们发现老舍先生在其作品中采用了以下手段来传达话语的礼貌信息。 二、句子的选用 在日常语言中,有许多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供选择。一般地说,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说话人往往以间接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礼貌。 (一)选用疑问句 同样内容的句子若采用一般的陈述句表达,语气会比较和缓,若用疑问句则语气会更加委婉。以下是《面子问题》中的用例: (1)佟秘书:啊,继芬,你去吧!(祈使) (2)单鸣琴:小姐先休息休息去也好!(陈述) (3)秦医官:休息休息去。好不好?(疑问) 以上三个例句中,例(1)为祈使句,是在下命令、提要求,语气既直接又比较强硬。例(2)虽然也要求对方做某事,但它是一般陈述句,语气较和缓,也显客气。例(3) 加了“好不好?”,句子变成疑问,语调上升,语气和缓,把指令变成了商请,这一指令就委婉得多,客气得多,对人也显得尊重。 不同的句子表达不同的语气。当说话人用要求、请求、建议、劝告、提醒等言语致使对方依据说话人的意图发出行为时,意在使他人付出劳动或产生行动,因而具有使役性,不符合利他的礼貌要求,需要采用和缓与间接的方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商量、建议或征询的方式,表达出充分尊重对方行动的意思,以利于和缓语气。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疑问句形式无疑是最委婉的表达方式。疑问语气表示的是对事物的不肯定,说话人向听话人征求意见,即使话语内容是表示使役性的,疑问句也表示出了对对方的尊重,听起来显得更礼貌,受话人也容易接受。老舍作品中有大量用疑问句来表示请求或给出意见的句子。此类句子可以看作是由一般的祈使句或陈述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变成疑问句的。 这样的句子有两种。一种是在祈使句或陈述句的前面或后面加上“是不是”“行不行”“好吗”“可不可以”等表示疑问的短句。如: (4)(晓荷对瑞宣)“咱们一同看看默翁去,好不好?”(《四世同堂》) (5)欧阳雪:老赵,你跑一趟好不好?(《面子问题》) (6)于科长:欧阳小姐,我再求求你,你再找秦大夫一趟去,可以吧?(《面子问题》) (7)李天祥:二叔!二叔!您也听我说两句行不行?(《全家福》) 有时候“好不好”等表示疑问的短句也可能挪到祈使句或陈述句的前面。如: (8)(唐先生对文博士)“好不好,这次由你给焦委员封信?”(《文博士》) 另一种则是通过在句子中加“A不A”形式的疑问词组,“A不A”一般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者在句末加上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呢”等语气词,将祈使句或陈述句变 礼貌语言的特定表达方式 □吴昡妵 摘 要: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它包括“赏脸”“你好吗”这类礼貌意义已经固化的词或固定格式,也包括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而选用一定句子的言语行为。本文将以老舍作品中的礼貌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汉语礼貌语言在句子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老舍作品 礼貌语言 礼貌形式

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_王昌米

2010年第0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 o .04,2010 第26卷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V o l .26(总232期) T o t a l N o .232 收稿日期:2009—12—25 作者简介:王昌米,男,安徽无为人,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话语分析的三个新视角 王昌米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话语分析已经形成了诸多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研究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本文论述了话语分析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以及语料库分析法等三种话语分析方法。这三个新视角是对以前的诸多话语分析方法的传承与创新,而且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呈现出当今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多视角及多维度的趋势,这无疑是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话语分析;多模态分析法;中介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H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4—0069—03 尽管话语分析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学学科的一 部分,不过事实上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最近40年话语分析形成了诸多的学派,它们因不同的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及各自的方法论。B h a t i a 等(2008)在《话语研究新进展》一书中列举了话语分析的种种方法。比较而言,近年才兴起的中介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多模态分析法(M u l t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 )以及语料库分析法(C o r p u s -b a s e d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可以说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三个新视角。 一、话语分析的学派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及各自的研究重点,黄国文(2006)把话语分析分为三个学派:(1)英美学派(t h e B r i t i s h -A m e r i c a n s c h o o l );(2)福柯学派(F o u c a u l t s c h o o l );(3)批评话语学派(t h e C D As c h o o l )。 英美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衔接(C o h e -s i o n )与连贯(C o h e r e n c e )、语篇、话语结构(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s t r u c t u r e )、信息结构(I n f o r m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语篇/话语类型(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 t y p e )、篇章语法(T e x t g r a m m a r )、图式理论(S c h e m a t h e o r y )、语类理论(G e n r e t h e o r y )、会话分析(C o n v e r s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言语行为理论(S p e e c ha c t t h e o r y )、互动社会语言学(I n t e r a c t i o n a l 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s )、交际文化学 (T h e e t h n o g r a p h y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语用学(P r a g -m a t i c s )、变异分析(V a r i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等等。这个学派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语类(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的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福柯学派以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是话语秩序(o r d e r o f d i s c o u r s e )、意识形态(i d e o l o g y )、社会关系(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社会联盟(s o c i a l a l i g n m e n t )等有关社会实践(s o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s )和社会变革问题。福柯学派更关心的是通过语篇、话语分析所折射出的社会实践、社会事实以及相关问题,而非语言本身。 批评话语学派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更关注社会问题。该学派着重研究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如何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p o w e r r e l a t i o n ),认为语言的惯用(u s -a g e )和使用(u s e )都带有意识形态因素。近年来,M a r t i n (2004)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p o s i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主张对社会实践和社会事实的分析应该采取积极、正面、友好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也有利于对立的一方;通过积极话语分析,人们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和平共处的和谐人类社会。(M a r - 69 DOI :10.16083/j .cn ki .1671-1580.2010.04.023

从语言符号论角度谈“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19161286.html, 从语言符号论角度谈“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 作者:纪丽宏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7期 一、从语言符号论角度对“网络语言”界定 符号用以传递信息,与信息之间完全是一种替代关系。替代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代替者;一是被代替者,也叫被表示者。这种替代关系是约定俗成的。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创始人,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首先是一种符号系统。”将此概括为符号学的“模型”,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两面心理实体,其中,能指是音响形象,所指是概念。②音响就是词的声音,概念就是词的内容。 语言符号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性的。单个语言符号最初的音义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能指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这种任意性的语言符号不包括为数不多的拟声词和感叹词,不是从语言符号组合角度而是从单个语言符号的角度来论证的)。不同语言可用不同的语音指称同一事物,比如英语中的“sun”和汉语中的“太阳”。语言符号的这种任意性只是就最初创立 时来说的,一旦符号进入交际,被社会认可并广泛使用,特别是形成符号组合结构后,它就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强制性的对立统一。第二,线条性。语言符号在线性空间依次顺延展开,如说“世界杯足球赛”时,若保持原意不变,只能一个个按顺序说出来,不能重叠,不能倒置。第三,依存性。语言符号的形式与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当所指与能指分开考虑的时候,它们没有任何初始的东西,没有任何与一定事物相互联系的基础,所以只能从“差别”入手来考查它们的价值并规定它们的单位。这个特点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一脉相承。 “网络语言”是个相当含混的概念。于根元先生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认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其它”;郑远汉先生曾经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两种所指,即:“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以及“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对照郑远汉先生的理论,何洪峰先生又提出了“网络语言”的第三种所指,即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所使用的语言系统。依据索绪尔的经典语言符号论,我们认为,如果称之为“语言”的话,那么它必须且首先是一种符号系统,这种成系统的符号也必须具有以上所提到的语言符号的特点。从现阶段来看,“网络语言”主要是从键盘敲击方式键入语言这个角度来考查的。

言语行为

3.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3.1 塞尔对言语行为的认识 3.2 塞尔对命题内容和言外行为的区分 3.3 实施言语行为的规则 3.4 塞尔对言外行为的分类 4 意义和言外之力的关系 3.1塞尔对言语行为的认识 如果说奥斯汀把言语行为理论看做是对鼓励的话语的意义的研究的话,那么塞尔则把这一理论提高为一种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 塞尔认为使用语言就像人类许多其它的社会活动一样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因此语言交际过程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言语行为构成的。每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 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它起源于哲学家对意义的研究。塞尔认为不需区分两种意义的研究,即一种对句子意义的研究,一种对言语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研究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一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中必定实施了一定的言语行为;反之,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必须通过某一句话方能实施。因此,言语行为是句子意义的一种功能。在塞尔看来,这两个方面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难说对句子意义的研究和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研究,而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同一个研究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3.2 塞尔对命题内容和言外行为的区分 奥斯汀提出了言外行为这一看法,但他没有把一句话所实施的岩外行为和这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塞尔在研究话语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即一句话的命题内容和他的言外行为之间的关系。 3.2.1 命题内容 一句话的命题内容有两部分组成:所谈及的人或物和对这个人或物所作的谈述。 e.g. 1) Will John leave the room? (提问) 2) John will leave the room. (预测) 3) John, leave the room. (请求或命令) 4) Would that John left the room? (愿望) 5) If John will leave the room, I will leave also. (假设) 塞尔认为这五句话具有相同的命题内容,都谈及了John,都谈述了John’s leaving the room 这一动作,但是在不同的场合,这五句话分别实施了五种不同的言外行为。 命题内容所谈及的人或物(主题):专有名词,代词等。John, daddy, his sister.作用是选用说话人间要谈论的人或物。 对这个人或物所作的谈述(谓语或谓词) 3.2.2 对言内行为的划分 根据命题内容这一构想,塞尔把奥斯汀的言内行为进一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话语行为和命题行为。 话语行为: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

言语礼仪

言语礼仪 俗语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讲普通话”。其实,经过数十年南来北往的文化融合,广州人的普通话早已大有进步。而且,广州人创造的独具韵味且含有丰富现代意蕴的语汇竟也悄然流行,甚至独领风骚。 通称——称呼是成功交往的第一步 1、在交往中,为了表明与对方的熟悉程度或尊敬之意,对不同的人可以分别称呼其姓名、职务、职称、学衔或职业。 2、长辈对晚辈可以姓名相称,省略姓氏直呼其名更显亲切;同事、同学、平辈的朋友、熟人之间,也可以直接以姓名相称。 3、可在姓氏前分别加上“老”、“大”、“小”、字称呼,如“老李”、“大陈”、“小王”等,而免称其名。 4、对于职称、职称较高者,可以只称呼其职务、职称,也可以在其职务、职称前加上姓氏。在极正式场合,可在职务、职称前加上姓名。 5、对有学术头衔、官衔、军衔的人士,可称呼其头衔。如果一个人有多种头衔,应学术头衔在前。 6、可直接以对方的职业作为称呼,如“老师”、“教练”、“医生”、“护士”、“会计”等。

7、对成年男性,通常称为“先生”。 8、对成年女性,可以统称为“女士”。对已婚女性,可以称“太太”、“夫人”。 尊称——尊重是最好的见面礼 1、对德高望重的长辈,可以在其姓氏后面加“老”字或“公”字,如“王老”、“谢公”等。 2、在文艺界,人们常以姓氏加“老师”来称呼对方。 3、对工、商、戏剧界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人们常称之为“师傅”。 4、在知识界,对有学问的女子,也可称为“先生”,如“宋庆龄先生”。 敬称——城于中而“言”于外 1、对别人的长辈,宜在称呼前加“尊”、如“尊母”、“尊父”等。 2、对别人的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等。 3、若在称呼前加“令”字,则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爱”等。 谦称——谦称方为君子

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_傲慢与偏见_中的人物性格

[收稿日期]2009-11-30 [作者简介]何云琴(1982-),女,重庆人,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第31卷 第11期2010年11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HARB I N UN I V ERSITY V o.l 31 N o .11 N ov .2010 [文章编号]1004 5856(2010)11 0108 04 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 何云琴 (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摘 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是由会话来实现的,会话不仅可以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可以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突写。语用学中的话语分析包括了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两个内容,通过话语分析来理解 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话语分析; 傲慢与偏见!;话轮转换;期待/不期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人们总是处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而会话则是交流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会话是至少有两个人参加的合作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人们的交流存在着话轮转换和相邻对的问题。 傲慢与偏见!第三部分第十四章主要讲述了凯瑟琳夫人在听说了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的事情后跑到伊丽莎白家里兴师问罪,结果却自取其辱的过程。这一章主要是凯瑟琳夫人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对话,其中穿插了一些贝内特夫人的戏份。本文旨在通过话轮转换与相邻对对这一章节中的三位人物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一、话轮转换 话轮转换(t u rn tak i n g)是指参加会话的人 在参加整个会话过程中轮流说话。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Scheg l o ff 通过对自然会话的分析指出会话中最基本的一条规律就是: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正在说话的人对下一个说话轮次有三种不同程度的控制。第一,一个正在说话的人可 以通过提名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第二,说话人可以限制下面一位说话人将要说的话的类型,但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第三,说话人既不指定一个说话人,也不指定下一步的会话活动,而是完全由参加会话的其他人自选,并决定说 什么。 [1](P308) 第十四章中共存在两次话轮转换的失误。第一次是文章开始部分,凯瑟琳夫人向伊丽莎白发问时,贝内特夫人急忙抢话。第二次是凯瑟琳夫人要求伊丽莎白陪同她到外面走走时,贝内特夫人再次急忙抢话。 话轮转换失误1:?And that I suppose is one of your si s ters .# ?Y es ,m ada m,#saidM rs .Benne,t delight ed to speak to a Lady C atheri n e .?She is m y youngest g irl but one .M y youngest of a ll is lately m arried ,and m y e l d est i s so m e w here about the grounds ,w alking w ith a young m an w ho ,I be lieve ,w ill soon beco m e a part of the fa m ily .# 话轮转换失误2:?M iss B enne,t ?if you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分析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分析 语用学7/8节 院系:文学院 班级:12级对外汉语二班 姓名:梁颖 学号:121701041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分析 【摘要】:道歉是重要的人类语言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征。从语言学的立场看,道歉言语行为属于言语交际的组成部分。道歉言语行为作为人们交际过程的一种弥补性言语行为,同时也是体现个人 礼貌修养的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在于,为冒犯进行弥补以恢复交际双方的和谐。本文参照言语行为理论,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语用研究。论文对汉语道歉言语已有成果,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特点,以及对汉语道歉行为深入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本人的结论。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礼貌文化 一.道歉和道歉语 1.道歉语 道歉言语行为,即俗称道歉,人们大都向别人道过歉。也接受过别人的道歉。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由于说错话,做错事或其他的原因,常常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良后果,轻则对方不欢而散,引起彼此间关系的疏远,重则会给对方造成重大伤害,如果不及时对此进行有效的挽救或弥补的话,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有鉴于此,为了补偿过错,减少损失,同时也为了恢复遭到损害的人际关系,就产生了向被冒犯者一方道歉的社会需要。

冒犯者用来向被冒犯这表达歉意的词语和句子就是道歉语。道歉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是语用学礼貌原则的重要体现,是人们语言交际的一个方面。 当然,人们为了表示道歉除了采用言语行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非言语行为的方式,比如,采用特定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多的依赖言语行为方式。本文主要讨论前者,即道歉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 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王建华,2004)。这一理论昭示:人们通过某种话语来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话语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在聆听着身上产生一种效果。也就是说,人们讲一句话的目的在于完成一种职能(Austin,1962)。不言而喻,所谓道歉言语行为,指的就是通过使用道歉语而达到有关方面表达迁移的语言行为表现。关于道歉的定义很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归纳出了道歉的定义。 2.道歉 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1971)视道歉为一种弥补性的交流,目的在于重建由于真实或者假想的冒犯的发生而面临危险的社会和谐。Olshtain(1983:232-249)则将承认有过失和对过失负有责任视为道歉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增加了自我羞辱这一成分,在他看来,自我羞辱是与通常认为的有损面子的举止行为是一致的,因为这与冒犯者原本正面的形象产生了冲突。Brown和Levinson(1987:187)对道歉的定义加进了礼貌因素,他们认为道歉是一种交际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仪容仪表 礼貌礼仪 语言标准

一、仪容仪表 1.男员工 (1)头发:不可漂染;保持头发清洁,无头皮屑;头发前不过眉、侧不遮耳、后不盖领;可使用发胶,但不可过于油腻或潮湿; (2)面容:清洁,不准留胡须且必须每天剃须;经常留意及修剪鼻毛,使其不外露; (3)手/指甲:保持洁净,不可有吸烟留下的污渍;定期修剪指甲,长度仅能遮盖指尖;不涂指甲油; (4)服装:着公司规定的制服,且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冷天时,所穿的保暖内衣需保持不露在制服外,在衣袋中不放与工作无关的物 品; (5)鞋:黑色皮鞋或布鞋,皮鞋擦拭光亮,保持洁净无破损; (6)袜:穿深色无鲜艳花纹的袜子,勤换洗,保持无异味; (7)饰物:脖子及手上不能佩戴任何事物;已婚人士可允许佩戴一枚戒指(厨房员工除外); (8)胸牌:须端正地佩戴在最外面的制服左胸区域,并保持光亮无破损。 2.女员工 (1)头发:不可漂染颜色艳丽的发色;保持头发清洁,无头皮屑;长发必须束起,不佩带色彩艳丽的饰物,发夹须为黑色或深色; (2)面容:保持清洁,不油,不干,无皮屑; (3)手、指甲:干净,修剪整齐,不涂带颜色的指甲油(餐厅服务员禁止涂指甲油); (4)服装:着公司规定的制服,且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天冷时,所穿的保暖内衣需保持不露在制服外;裙装所配长袜袜口不得露出裙 装; (5)鞋:黑色皮鞋或布鞋;皮鞋擦拭光亮,保持洁净无破损; (6)长袜:着肤色的袜子,必须无花纹,不可抽丝或是网状的; (7)饰物:脖子及手上不能佩戴任何事物;已婚人士可允许佩戴一枚戒指(厨房员工除外); (8)胸牌:须端正地佩戴在最外面的制服左胸区域,并保持光亮无破损; 化妆:须化淡妆;化妆应在上班前完成;不使用假眼睫毛。 二、礼貌礼仪 1.所有餐饮部员工应该按照酒店“员工仪容仪表要求”保持良好的 仪表。 2.尽量称呼客人姓名尊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