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理自笔记

军理自笔记

第一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1、国防含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活动。(主体、对象、目的、手段)

2、国防类型(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扩张型、自卫

型、联盟型、中立型。

3、国家与国防关系:①国防随国家出现而产生,②国防

为国家利益服务,③国家性质、制度、政策决定国防建设。

4、现代国防基本特征:①是综合国力体现;②是国际行

为;③具有多层次目标体系。

第二节国防历史

1、国防历史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三节国防建设

一、国防斗争概况

(一)与国内敌人的斗争

1、继续发展解放战争伟大胜利

2、平息匪患和叛乱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窜扰活动

(二)抗击外国军队的武装侵犯

1、抗美援朝(1950-1953)

2、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62)

3、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1969)

4、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1974)

5、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79)

6、南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1988)

7、打击入侵的美国军用飞机(20世纪50-70年代)

二、国防建设成就

(一)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突破性进展

把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武器装备方面,努力发展高技术撒手锏;体制编制方面,压缩军队规模,减少数量,优先发展海、空、二炮,加强技术兵种建设,优化诸军兵种比例结构,完善合成体制;教育训练方面,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战争知识,精通现代军事科学理论的高层次指挥人才。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长足发展

三、国防政策

(一)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二)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五)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第四节国防法规

特点: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调整对象军事性(专门用来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公开程度的有限性(部分保密),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军法优先),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一、国防法规概述

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武装力量建设是核心。

二、国防法(1997)

1、国防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国防武

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是用来调整和指导国防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占有统帅地位,起核心作用,是其他军事立法的基本法律依据。

2、主要内容:国家防务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

基本制度;党对武装力量和国防活动的领导及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3、颁布国防法意义:国家防务纳入法治化轨道;国防建

设更加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国防法制健全与完备;树立维护我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

4、公民国防义务和权利:

(1)兵役义务:服兵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事训练。(2)接受国防教育: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3)保护国防设施

(4)保守国防秘密

(5)支持国防建设

(6)协助军事活动

5、基本方针原则: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全民自卫;国防建设与经

济建设协调发展;国家对国防活动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对外军事关系的基本原则;国防权利与义务一致;

普及全民国防教育。

三、兵役法(1984)

1、现行兵役制度特点:义务兵役制为主体,义务兵与志

愿兵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结合。

2、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或其他武装组织及在

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3、国防动员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

4、国防动员形式:按战争规模,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5、公民履行兵役义务形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

警察部队服现役;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服预备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接受军训;人民群众对义务兵家属承担一定优抚费,队参加军事训练的民兵、预备役人员承担部分误工补贴。

6、学生军训意义:国防意识;履行兵役义务基本形式;

后备力量建设;我军现代化;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四、国防教育法(2001)

1、2001年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2、国防教育地位:建设巩固国防,民族凝聚力,全民素质。

3、国防教育目的: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学习必要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4、增强国防观念:积极学习知识技能,履行义务。忧患、尚武、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人人关注国家安危和兴衰,不同岗位上贡献。

五、反分裂国家法(2005)

1、意义:一个中国,和平统一,非和平方式第五节武装力量

一、武装力量概述

1、中国人民解放军

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央军委通过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指挥。设有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现役部队主要任务防卫作战,必要时依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人员为基础。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2.6.19)

内卫、黄金、森林、水电、交通,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基本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国家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时协助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和平时期固定目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省设总队,地区设支队,县设中队。(同级公安部门)

3、民兵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总参谋部主管。战时配合常备军或独立作战,提供战斗勤务保障,补充兵员。平时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秩序。分基干民兵、普通民兵。

二、陆军

1、陆军编成: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

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专业勤务部队。

2、主要任务:抗敌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

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3、陆军装备:压制武器、野战防空武器、装甲装备(坦

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直升机(武装直升机、保障直升机、辅助直升机)、单兵装备

4、步兵:手枪,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火

箭筒,轻型火炮,反坦克导弹。

5、炮兵:(压制火炮)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火

箭炮,迫击炮,反坦克火炮,滑膛炮,无座力炮,反坦克导弹。

6、装甲兵: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

7、防空兵:高射机枪,高射炮,单兵肩射式低空导弹,

车载防空导弹。

8、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特种用途直

升机。

9、工程兵:工程侦察器材,地雷爆破器材,渡河桥梁器

材,工程机械,伪装器材,工具器材。

10、通信兵:固定通信装备,野战通信装备。

11、防化兵:核爆炸观察器材,辐射侦察器材,化学侦察

器材,洗消车辆,喷火器和发烟器材。

12、电子对抗兵:电子侦察设备,电子干扰机,电子伪装

器材。

三、海军(1949.4.23)

1、海军编成: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

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专业勤务部队。

2、使命: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

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3、海军装备:舰载武器(舰载导弹、舰载火炮、反潜武

器、水雷)、潜艇装备(动力——核、常潜艇;作战任务——攻击、战略导弹潜艇)、岸防武器装备

4、潜艇部队:常规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鱼雷,水雷,

飞航式导弹,弹道导弹。(隐蔽性,突击威力,续航力、自给力)

5、水面舰艇部队: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鱼雷艇,

猎潜艇,扫雷舰、布雷舰,登陆舰艇。

6、海军航空兵:水鱼雷机,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

侦察机,反潜机,运输机;高炮,雷达。

7、海军岸防兵:岸炮,岸舰导弹。

8、海军陆战队:舟桥,冲锋舟,气垫船,水陆两用坦克,

装甲输送车等。

四、空军(1949.11.11)

1、空军编成: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

雷达兵。

2、使命: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陆海军作战,

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经济建设。

3、空军装备:作战飞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歼击轰

炸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教练机)、机载武器(空空导弹、空地导弹、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航空机关炮)、两大家族(弹道导弹、巡航导弹)

4、航空兵: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运输机,

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

5、空降兵:轻型雷达干扰机,降落伞。

五、第二炮兵(1966.7.1)

1、编成: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等。

2、使命:①威慑,遏制核战争和局部入侵,打破核讹诈,

遏制常规战争升级;②实战,核反击,发挥突击作用。

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概述

1、初步形成——夏商西周

2、趋向成熟——春秋战国(孙子兵法标志封建阶级军事

思想成熟)

3、丰富发展——秦至五代

4、体系化——宋至清前期

二、孙子兵法

(一)影响:古籍中外现存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

1、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

2、在国外久负盛名

3、许多社会领域广泛影响,哲学、文学,企业家、商人。(二)军事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运筹帷幄,庙算致胜

4、奇变虚实,诡道致胜

5、全争全破,不战而胜。

6、文武相济,富国强军

7、五德兼备,选材任能

(三)局限

1、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上地主阶级烙印

2、过分夸大和强调统帅个人作用,唯心史观

3、作战原则上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科学含义

1、含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革命战争、

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2、特征:①独特的民族性②显著的实践性③极大的创造

性④广泛的集体性。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二、形成发展

1、产生——中共成立至遵义会议

2、形成——遵义会议至抗战胜利

3、发展——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

三、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人民战争胜利保证。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3、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4、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人民军队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执行无产阶级革

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2、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建军

原则核心。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

瓦解敌军。

(三)人民战争思想

1、含义: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

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战争。

2、基本特征:正义性,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群众性,

重要标志。

3、理论基础: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战争正

义性是人民战争政治基础,战争胜负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必要条件。

4、主要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行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势密切结合;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四)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政治斗争与军事打击结合

5、不拘一格,灵活用兵

(五)国防建设理论

1、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抵御外敌入侵

2、确立向国防科技尖端发展战略

3、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新发展

四、历史地位

1、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重大独特贡献

2、世界上具有广泛深刻影响

3、永远是我军战略行动指南第三节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一、发展概况及理论成果

(一)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转变实质: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向和平时期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加强三化建设,全面提高军队和国防建设水平。

(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立足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两条主线:打得赢,不变质。

(三)新世纪我军历史使命,国防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形势下强军目标

(一)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二)能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三)作风优良是强军之基

三、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战略型转变

(一)分析

1、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霸权主义依然是最大威胁,局

部战争成为主要战争形态。冷战结束;和平力量增长;

经济、科技成为竞争重点。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根本性好转,仍存在各种现实和潜

在威胁。80年代后我国第一次同时摆脱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入侵威胁,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发展。但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邻国边界问题特别是海洋;祖国统一任务艰巨。

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依存;两

大力量平衡;资本主义矛盾缓和;国家差距拉大;竞争重点转向经济技术;多极化。

二、军队建设服从国家建设大局

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军事人才、军事理论现代化。

第三章战略环境

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1、国际战略格局: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

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

2、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

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

1、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能源资源与技术依赖。

2、霸权主义和武力倾向增长,但大国无敌对对抗,美国

全球战略对手还不可能出现。对中俄伙伴关系,纳入西方体系,长期战略防范。美与欧基本维护同盟。3、经济科技核心综合国力较量。美欧竞争,日本恢复,

俄罗斯政策,中国增长。

4、南北矛盾突出,核心经济。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大趋势曲折发展

(一)大趋势

1、美国不能独霸。①经济占世界比重下降。②长期强权

主义,横加干涉,反美力量积聚。伊斯兰:重大恐怖袭击半数以上直接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北约:分歧,凝聚力减弱。

2、其他国际力量中心壮大。日本,欧盟,俄罗斯抗衡,

中国作用。

3、和平稳定,反映意愿。均衡,民主,模式多样,各力

量相互借重、相互制衡。

(二)曲折

1、美国单极世界图谋。全球领导地位。克林顿北约东扩,

强化日美同盟。小布什中亚中东,单边政策。

2、主要战略力量平衡需要较长过程。美国实力不降反升。

俄罗斯短期难以恢复,军力较强、经济虚弱。日本经历衰退。欧盟内部矛盾,不是大国。中国仍发展,软国力弱。

3、多极化机制尚未形成。联合国受美国冲击。

三、世界安全形式不容乐观(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极端

民族主义)

恐怖主义猖獗。美国政治上强加自己意识形态,经济上为自身利益制裁,军事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武力置国际公约于不顾。

1999科索沃战争,人权为名,开创军事集团武装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先例。2003伊拉克战争,反恐为名,成为独霸中东战略基石,建立美主导秩序。

四、中国倡导新安全观

核心(精髓):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第二节美国军事概况

一、美国武装力量

1、美国武装力量组成: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文职人

员。现役部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138万。

2、美国武装力量特点:文官控制军队,行政领导系统与

作战指挥系统分立。3、美国武装力量部署:六大战区,太平洋战区、欧洲战

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非洲战区。二、美国军事战略

(一)冷战前时代

(二)冷战时代

(三)冷战后时代(实质:确保超级大国,防止势均力敌,称霸世界)

1、地区防务战略1989-1992

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1993-1996

3、营造、反应、准备战略1997-2001克林顿

(营造有利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对出现危机作出迅速有效反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威胁做出准备)

4、保卫、防范、战胜战略2002-小布什

(加强本土防御,建设能力型军队,导弹防御系统,亚太重点)是美国国家战略分水岭,军事至上对外军事行动和军事干预增多。

三、未来发展趋势

1、积极发展新一代战略打击力量,大力推进国家战略防

御系统建设,谋求建立攻防兼备的全面战略优势

2、充分运用军事革命巨大成果,推进常规武器装备更新

换代,谋求建立无可匹敌的巨大常规优势

3、创新军事理论与编制体制,推进武装力量全面转型,

谋求建立遏制潜在对手的超强军事优势

四、对我国安全利益影响

1、威胁判断上,视我为潜在全球性竞争对手,极力遏制

中国崛起,对我国家安全利益构成严重挑战。在亚太地区十多万驻军,美日军事同盟,与东盟各国、澳大利亚、蒙古、中亚各国、印度积极发展军事关系,对我全方位预防性遏制。

2、军队建设上,加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全面推进军事

转型,对我维护军事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军事部署上,不断强化我国周边军事存在,对我形成

围堵之势。东北亚战区,驻韩驻日美军,一线基地群,应对台海危机的战略反应能力;关岛为核心二线基地群,前推战略打击力量。

4、长期奉行以台制华的对华政策,极力插手台海局势,

对我实现祖国统一构成重大障碍

第三节日本军事情况

1、武装力量构成:现役兵力,文职人员,预备役部队(快

反、一般、候补)。24.7万人。

2、日本战后第一个军事基地:吉布提。(中国海外军事保

障基地)

3、日本军事部署重点:西南诸岛方向。

4、1970第一次本国军事战略:专守防卫。

现行战略:联合机动防卫。实质是攻势防卫。

①日本领域绝对安全

②周边地区安全

③亚太乃至全球安全利益

5、今后十年发展目标:联合机动防卫力量。

6、战略目标:

①强化威慑能力,避免排除对日本直接威胁;

②依托同盟伙伴关系,尽早发现和消除对日本直接威胁;

③主导全球安全事务,谋求更大利益。

7、强化日美同盟目的:确保日本安全;遏制地区危机;谋取全球利益。

第四节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中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1、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接壤,与8个国家大陆架或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我国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

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总国土面

积1260万平方公里。

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

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

专属区。

3、在黄海、东海、南海海域,与邻国划分海洋权益争议,

总共涉及120多万平方公里。

二、缓和与稳定是主流

1、原苏联和美国对我长期直接军事威胁目前消除或减弱。美国实力地位相对下降:经济霸主地位动摇,预算赤字、贸易逆差等;政治矛盾激化,种族问题。国际多极化趋势。美国调整亚太军事力量。美国政府合作对话,伙伴关系。中美总体关系态势上的缓和。

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就边界问题谈判重大进展,西北部边界稳定。中俄伙伴关系。领导人互访、裁减边界驻军等,军事政治合作。

2、曾有武装冲突国家都实现关系正常化。

与前苏联、越南、印度关系正常化,领导人互访。大规模武装冲突可能性极小。

3、周边热点地区冲突不同程度缓解。

冲突各方内外政策变化,热点降温,对外部影响变小。

4、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力增强。

提升中俄关系战略层次,密切战略协作关系;矛盾斗争中稳定中美关系;维持日本总体友好,密切经贸关系;改善中越、中印关系,东盟联系对话。传统友谊加深,各领域广泛合作。众多西方国家放弃在人权政策上与我对抗。

三、威胁与挑战

1、美国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综合长期影响。

中美对抗将长期存在,美国企图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制造事端,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①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视我为长期战略对手,军事威胁、政治渗透,试图独霸世界、消灭共产主义;西化、分化、遏制中国,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企图最终将中国纳入西方体系。②军力强大并在亚太地区前沿部署。把我国列为敌对国家和潜在作战对象,军事部署针对我国,随时可挑起事端。③一中一台政策,阻碍祖国统一。暗中支持台独,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并连通西太平洋一线对中国形成包围态势。④插手朝鲜半岛事务;与周边国家重归于好,讨论共同利益;与日本签订安保条约,针对我国。

2、日本视我为假想敌国,潜在威胁。

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日本扩军问题。日本经济军事力量增强,政治野心膨胀,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上升。①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安理会,提出修订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解除日军参加维和部队限制。提出对周边爆发战争积极对应。②加快扩军,防务开支世界第二,军事技术领先的潜在军事大国。③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争议,可能挑起事端。资源有限。④积极插手台湾,台湾归属未定论和协防台湾,支持台独,追随美国以台制华。3、俄罗斯。

历史上掠夺我疆土。意识形态、对外政策上仍有分歧,俄政局及对外政策走向不确定。

4、中亚五国战略地位日益重要,面临挑战。

主要大国和各种势力渗透加剧,竞争激烈。

5、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争议。

①中印边界全线争议。中印边界东、中、西三段共12.5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中,我方控制面积26%,印度74%,是既得利益者,不会放弃霸占我领土、插手我西藏事务顽固立场。②我南海传统海疆线内海域大部被别国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岛屿被侵占。东南亚国家与我围绕南海主权斗争。海上领土争端、近海大陆架与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可能局部战争。南沙问题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利用东盟共同与我对抗,美国为首西方国家联合盟友共同对我施压。③与朝鲜和韩国对黄海大陆架有争议,与越南边界争端。

四、面对

和平与安全因素增长,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机遇大于挑战。要抓住机遇,利用和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集中精力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斗争中争取主动权,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形成更有利于我局面。

第四章军事科技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军事高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1、定义: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

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

2、特点:高风险,高投资,高效益,高智力,高竞争,

高保密,高速度。

四、军事高技术

宏观层次上:生物、海洋、航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防御。

与武器装备关系出发:基础技术,如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技术,如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生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

(一)军用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二)光电子技术

激光技术:测距、制导、侦察、预警。定向能武器:致盲、失效。红外技术:夜间观察、精确制导、侦察。光纤通信技术。

(三)军用新材料技术

高温材料:发动机。功能材料:电光材料、电声材料、隐身材料记忆合金。复合材料。

(四)军事航天技术

三、军事高技术发展带来新变化:侦察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

1、定义:直接命中概率50%以上。

2、分类:导弹,精确制导弹药。

3、1959.10.7中国用地空导弹击落美侦察机。

第三节新概念武器

1、工作原理新、毁伤机理新、作战方式新

2、激光武器:以激光能量直接杀伤和破坏目标的一种定

向能武器。3、动能武器:能够发射超高速弹头,直接撞毁目标的武

器。五倍音速。动能拦截弹、电磁炮。

4、非致命武器:人员或装备失能,附带破坏最小化。反

装备,反人员(声学、情绪控制)。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冷兵器——火器——机械化——高技术。

海湾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战争时代开始。

第一节新军事变革

1、新军事变革是指军事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军事形态,向

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转变。

2、动因:科技突破性发展;世界战略形势深刻变化;战

争实践示范效应。

一、发展概况

1、初步萌芽(1950-1980):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精确制

导武器和指挥自动化系统

2、全面展开(1990-2000):1991海湾战争是分水岭。运

用成果,两极瓦解。美国与西方全面军事改革,以建立新秩序。2002国防报告定义转型,标志质变。

3、深入发展(2000-2010)伊拉克战争是冷战结束以来作

战样式最丰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美国计划2030完成新军事变革。

4、质变(2010-2020)

二、主要内容

①武器装备

②军事理论

③作战方式:太空、网络、心理、核、陆海空

④编制体制:小型化,灵活化,一体化,扁平化

三、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

1、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

2、军队结构小型化、灵活化、多能化、扁平化

3、创新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事理论(联合作战理

论、震慑理论、精确打击、特种作战、空天一体战)

4、作战方式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

四、趋势:武器装备智能化,战场分布全球化,作战方式个性化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

1、基本特征:

①战争内涵扩大,战争与和平界限趋于模糊。

渗透各领域;信息攻击判断

②战争动因复杂,目的有限。

各领域冲突,恐怖活动、走私等;严加限制战争规模目的

③对抗手段多样,战争主体多元化。

有形无形战场,非国家主体、非政府组织

④战争节奏快,持续时间短。

信息流动快,精确作战

⑤战争空间全维一体化。

高维空间:太空、电磁、网络、心理;低维空间:陆海空天

⑥战争行动联合一体化。

信息化军队和全民信息战力量

2、基本作战样式:信息化条件下的陆、海、空、天、信

息全维一体化的联合作战。

主要作战样式:情报信息战(海湾战争出现),网电一体战,精确火力战,心理作战,特种作战。

3、发展趋势:

①战争界限趋于模糊。战争行动边缘化,战争层次趋同

化。

②战争主体多元化。

③战争焦点向高维空间飘移。

④军队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

3、对国防建设影响:军事思想(思维基点信息化),武装

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设施(网络化、一体化),国防体制(纵向扁平化、横向一体化)。

4、应对信息化战争:健全完善国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加强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挥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提高国防信息化技术水平;增强国防工业核心能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