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刑轻民的危害性

重刑轻民的危害性

重刑轻民的危害性

中国传统法律重刑轻民的危害性:

1.中国传统法律历代主要法典是刑法典,在民法方面的规定少之又少。

中国奴隶制社会,经历夏商周三个朝代,,据史书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典,当以《法经》为发轫,《法经》较之以“刑”为名的三代之法,从结构上看刑罚的色彩已经减弱,但就内容而言,不过是春秋中叶依赖各国刑法之大成。2.“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中国传统法律处律作为最正式最权威的法律形式以外,各代其他法律形式,诸如令,科,比,格,式,典,例等,不仅无悖于以刑为主的主旨,有些就是单行的刑法。日本著名法学家滋贺秀三在论及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时,指出:“在中国,虽然拥有从古代就相当发达的文明的漫长历史,却始终没有从自己的传统中生长出私法来。”

3.行政、民事法律责任,往往是以刑事制裁。

《唐律疏议》规定:官署编制过限,超过一人,要对主管官吏仗一百,超过三人则加一等,十人徒三年。凡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仗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

4.民事诉讼制度没有的到应有的发展。

尽管早在西周时,诉讼已经有民刑之分,但受实体法“重刑轻民”的影响,民事诉讼制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譬如,民事案件由基层审理、判决,而无须逐级审转,甚至不进入司法程序,而由相邻、亲族“调处息讼”。

危害评估

危害评估 一、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逆转录病毒中已经造成最大的社会和医学影响的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年中发展成AIDS的危险性估计每年1%~2%,此后为每年5%左右,最初10年的累计危险性为50%,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 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HIV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通过咳嗽或喷嚏产生的唾液或飞沫的传播极其罕见,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里的偶然或密切的非性接触不会传播HIV。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 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主要亚群——T辅助/诱导细胞(TH细胞)。HIV也可感染非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各种内皮和上皮细胞。HIV可粘附在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表面但不能侵入细胞。感染的结果是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影响。但不论除CD4+淋巴

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功能是否异常,AIDS中的许多免疫功能异常似乎均可用CD4+淋巴细胞的辅助功能丧失而得到解释,也就是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出现了危机。 二.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 我国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级。乙肝病毒(HBV)属于二级水平,是指能够安全操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动物致病性低的,对环境有轻微危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的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HBV的表面抗原(HBsAg)即镶嵌于包膜的脂质双层中,内部了为一电子密度较大的核心结构,其表面即为病毒的内衣壳,内衣壳蛋白也具有抗原性,为HBV的核心抗原(HbcAg)(1)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2)病毒发生变异HBV的PreC基因变异使不能翻译出HbeAg,病毒可逃逸机体原已形成的HBsAg的抗体与细胞免疫。(3)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4)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5)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病理损害。特异性抗体:受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抗HBs、抗HBc及抗HBe。抗HBs一般在感染HBV后4周出现,对乙肝有保护作用。 (1)乙肝病毒感染时可出现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消防安全知识火灾的危害性

消防安全知识 火灾的危害性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的危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因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6小时,有15人死亡,8人失踪,873人受伤,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 日,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炸起火。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防总队。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23天,26日全线通车,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统计,2000年全国火灾中烧死3021人,烧伤4404人,平均每天有8.3人在火中被烧死。2000年四川共发生火灾5718起,死102人,伤243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因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对全球火灾调查统计表明,近几年全球每年发生600—700万起火灾,大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命,全球每年在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6个国家是:(1)印度,年均2万人;(2)俄罗斯,年均1.35万人;(3)美国,年均5千人;(4)中国,年均2.1千人;(5)日本,年均2千人;(6)乌克兰,年均1.7千人。 4、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1987年5月6日到6月2日几乎长达一个月的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起火直接原因是林场工人在野外吸烟引起,间接原因是气候条件有利燃烧,可燃物多。人民解放军、森林警察、公安消防人员、广大职工近10万军民经过近一个月的殊死搏斗,才将大火扑灭。这场大火致使193人丧生,226人受伤,火灾破坏了1000多万亩林业资源,大火殃及1个县城3个镇,破坏的生态平衡需80年才能恢复,经济损失高达69.13亿元。据资料统计,我国年均森林火灾毁林面积达100万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日本60%),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洪水泛滥。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如火灾发生在首脑机关,通信枢纽、涉外单位、古建筑、风景区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甚至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中国重刑主义传统.

中国重刑主义传统分析与评价 一.概念 重刑可以指重刑轻民,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点即为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尤重刑法。也可以指相对更重的刑罚,如死刑之于徒刑;本文所谈重刑,乃是指运用严刑峻法,高压手段进行统治。 二.学说渊源 重刑主义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奴隶制度土崩瓦解,封建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迅速发展的历史转折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发展发向的新兴地主阶级经过“百家争鸣”的洗礼,在各个发面向奴隶制度展开了攻势。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持了秦国的法制改革,开创了重刑主义的渊源。 (一商鞅主张重刑轻赏、重刑轻德,是因为他特别注重刑罚的强制作用和威慑作用,在他看来,刑罚越重,这种作用就越大。这使他形成了这样一种牢固的法治观 念:“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所以,“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这就是他重刑思想的理论根据。在重刑主义指导下,他提出了一系列刑罚原则,主要包括: 1.轻罪重罚 轻罪重罚就是指对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处以较重的刑罚。商鞅提出:“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是说对轻罪施以重刑,轻罪就不会再出现,重罪也就没有了。这就叫用刑罚来废止刑罚,刑罚去除了,国家的事业也就大功告成。而商鞅的所谓:“重其轻者”,甚至包括了仅仅有犯罪意图的人。他认为:“刑加于罪所终,则奸不去”,“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如果犯罪已经发生了再对犯罪者处以刑罚,奸邪就不会消除,如果在人们刚要犯罪的时候就加以惩罚,重大的邪恶就不会产生了。 2.族刑,连坐

族刑就是一人犯罪后,其亲属与之一起被处死刑。连坐就是一人犯罪后,与其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 族刑,一般适用于直接危害君主统治,侵犯王权的重罪。将侵犯王权之犯罪者及其亲属一同处死,使一家之内的父母、兄弟、妻子甚至更广泛的亲属连为一体,如有一人犯罪,就好像牵动植物的根系而害及枝叶,伤害了一个小指而痛及四肢一样,互相牵连,同归于罪。这就大大增强了刑罚的威慑力。 连坐的范围不限于亲属,适用的刑罚也不限于死刑。根据不同情况,连坐包括家属连坐, 邻里连坐,军事连坐,官吏连坐。 3.刑重而必得 刑重而必得,就是指刑罚不仅要规定得严厉而且还必须使之真正得以执行。商鞅认为,一个国家不仅要有法律,而且还必须有使法律得以施行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使人民相信法律,法律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 怎样才能做到刑重而必得呢?商鞅又进而指出,首先就是要做到“刑无等级”,不论亲、疏、贵、贱,皆须一断于法。其次则是要做到不赦、不宥、不漏。这样,就可使所有的犯罪者不能逃避刑罚制裁。 (二韩非刑罚思想简言之,包括两个方面:严刑和重罚。“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严刑重罚以禁之, 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奸劫弑臣》。韩非实施重刑的目的有二:第一是维护君主权威。在韩非看来, 只有用重刑才能令行禁止,威吓臣民不去触犯法律,保证法令的有效实施,所以重刑是君主治国安邦的首要条件,是维护君权的特殊法宝。第二是预防犯罪。韩非认为,用重刑可以预防犯罪,甚至消灭犯罪。重刑是达到法治的一个重要手段,重刑的主要目的不是惩罚犯罪者本人,而是要威慑一般民众不触犯法律,“以刑去刑”,从而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贯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病原微生物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 三、执行人员: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四、操作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 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对于保证生物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内容, 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传染性、地方流行性、实验室的性质和职能、涉 及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2.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用途 选择安全防护措施、制定管理规程等。 3.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要求 微生物特性、设备利操作程序、实验室相应的管理等。实验研究开始前进行评估,专业人员评估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 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个体和群体的感染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危害程度和相对危害程度/等级划分—危害类别的高低。不同国家病原微生物流行的状况不同,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分类。 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主要依据 1. 微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级越高。 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受到当地人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 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与抗血清的防御(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的卫生; 动物宿主或节股功物媒介的控制。 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二.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四类危险程度最低,第一类危险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评价标准和等 级划分与危害0《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基本一致,但危害程度由4级至I级递减。

危险性评估

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 为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司法局在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两类高危人群的实际,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具体如下: 对被评估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百分考核制: 一、判刑或劳教前人身和家庭情况(25分)。 1、年龄程度。18岁以下3分,19-45岁5分,C、46岁以上1分。 2、身体情况、家庭和经济状况。经济条件差、家庭关系差、夫妻离异的。符合条件的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3、文化程度。小学5分,初中3分,高中以上1分。 4、是否惯犯、累犯、有吸毒史。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5、身份、居所。有工作或在校学习1分,长期在外3分,三无人员5分。 二、导致犯罪判刑或劳教的情况(25分)。 1、违法犯罪性质。故意犯罪5分,过失犯罪1分。 2、是否集团作案。集团作案5分,团伙作案3分,一

般犯罪1分。 3、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主犯或起主要作用5分,从犯3分,胁从犯1分。 4、作案次数:一次性作案1分,持续性作案5分。 5、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6、做案手段及方式。一般做案1分,高智商做案5分。 三、服刑期间的改造情况(15分)。 1、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2、知识技能提升情况。积极明显1分,有所提升3分,无变化5分。 3、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情绪。情绪稳定1分,有偏执心理3分,有明显的人格障碍5分。 四、刑满释放后的情况(35分)。 1、刑释解教回归后去向。回原籍1分,下落不明5分,其他情况3分。 2、收入情况。500元以下5分,800-1200元3分,1200元以上1分。 3、家庭、邻里关系。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4、社会交往人员。简单1分,复杂3分,特别复杂5分。 5、无家可归3分,无业可就5分,无亲可投1分。 6、思想稳定程度。很稳定1分,相对稳定3分,很不

火灾危险性分类

常见的三类物质是液体、气体和固体。 液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闪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闪点<28℃(汽油、甲醇、乙醇等) 乙类厂房(仓库):28℃≤闪点<60℃(松节油、樟脑油、煤油等) 丙类厂房(仓库):闪点≥60℃(沥青、润滑油、机油等) 气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爆炸下限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氢气、煤气、天然气、甲烷等) 乙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一氧化碳、氨气) 注:常见气体中,除一氧化碳和氨气外,其余基本上都是甲类。 固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大多数以熔点和燃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易或爆炸、遇水易燃烧或爆炸、受外力易燃烧或爆炸的易燃固体乙类厂房(仓库):除甲类外的易燃固体 丙类厂房(仓库):可燃固体(木、纸、塑料、泡沫等) 丁类厂房(仓库):难燃固体(酚醛泡沫塑料、水泥刨花板等) 戊类厂房(仓库):不燃固体(钢材、砖块、、仪表灯) 注:丙、丁、戊类的火灾危险性可和材料燃烧性能等级A、B1、B2合记。 其他火灾危险性补充: 助燃气体:乙类(氧气生产或储存、空气分离厂房) 生产过程中产生可燃粉尘:乙类(面粉、淀粉、煤粉、煤粉、铝粉、金属抛光等)易氧化或积热自燃的物品储存:乙类(漆布、油布、油纸等) 对气体或液体燃烧作其他用的生产:丁类(房、陶瓷烧制厂房等) 特殊情况下火灾危险性的判定: 1、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2、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

论火灾的危害性

论火灾的危害性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 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 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 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 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 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 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 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 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 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 的危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因 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6 小时,有15人死亡,8人失踪,873人受伤,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 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 日,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 炸起火。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 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 防总队。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 23天,26日全线通车,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2000年全国火灾中烧死3021人,烧伤4404人,平均 每天有8.3人在火中被烧死。2000年四川共发生火灾5718起,死102人,伤243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因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对全球火灾调查统计表明,近几年全球每年发生600—700万起火灾,大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命,全球每年在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 6个国家是:(1)印度,年均2万人;(2)俄罗斯,年均1.35万

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 知识点梳理 巩固提升练习高一下学期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第2课《齐桓晋文之事》 人物及作品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第1版 生效日期:2016年04月28日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录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 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9) 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2) 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6) 第五章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20) 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2) 第七章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 第八章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6) 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1) 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4) 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7) 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0) 第十三章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4) 第十四章肠道病毒71型危害评估报告 (47) 第十五章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50) 第十六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3)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 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 《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评估范围 《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2 地震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编号:SM-ZD-80055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的空间不断扩大,人民防空工程的使用也日益增多,并且逐渐向大规模、多功能发展。与地面建筑相比,人防工程有许多特点,其主要的特点是地下建筑处在封闭状态,只有内部空间,绝大多数没有与大气直接连通的外窗,与内部连通的孔洞少,而且面积也较小,所以相对比地上建筑的火灾后果更严重。 一般来说,人防工程火灾危险性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火场温度高,有毒气体多 由于人民防空工程建筑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建筑空间的,构筑物的外部由岩石、覆土包围着,只有内部空间,不存在外部空间,不像地面建筑有外门、窗与大气相通。人民防空建筑密封性好,火灾后大量物质的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造成燃烧速度慢、阴燃时间长、产生浓烟和大量有毒气体,同时蓄热温度随之升高,产生高热烟气流。而当某一阴燃部位突然同外部空气形成对流时,火势又会迅

火灾的危害与防范【可编辑版】

火灾的危害与防范 火灾的危害与防范 【教学目的】: 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在校园中如何预防火灾 【教学难点】:掌握自救方法和如何去预防火灾 【教学过程】: “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讲授新课 一、火灾案例及危害: 例 一、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九月二十日晚二十三时许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很快被扑灭,当时死亡四十三人。 例 二、某学校一位同学私下使用电炉,正赶上停电,他未切断电源就去上课,寝室内没有人,来电后,电炉烤燃桌子引起火灾。 例

三、某学校一学生公寓301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箱子 架、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5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有同学违反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在宿舍内 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时而造成的(寝室当时无人)。具体原因是:插 在主接线板的电热杯水烧干后自燃并引燃临近的易燃品。 从以上的案例可知,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一旦发生了火灾怎么办: 一旦发生火灾,一方面要组织人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选用适当的灭火工具积极扑救。在密闭的房间内起火,未准备好充足的灭火器材时,不要打开门窗,防止空气流通,扩大火势。另一方面要赶快打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沉着、冷静,讲清楚着火单位、区县、街道名称、门牌号码、着的是什么东西、火势怎样、报警人姓名及使用电话 号码。报警完后派人去街道路口迎候消防车,以便使消防人员及时到达着火地点。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 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 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我们在电影和电 视里看到火灾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 摄的.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 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 能惊慌。如果您被困火灾中,您应当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 生,可以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 坐,因为普通电梯极易断电,没有防烟功效,火灾发生时被卡在空中

危害评估体系

危害评估体系的建立 摘要: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且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因此,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微生物试验活动要进行危害风险评估。本文就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要素、风险评估过程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生物安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设施于2012年6月正式启用。主要用于传染病研究所、病毒病研究和性艾中心进行感染性实验。该设施为负压屏障环境,生物安全预护级别为二级,承担着国家各类重大科研任务,是应急、科研支撑的重要技术平台。本设施在运作中,结合其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特点和所从事的实验活动,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生物安全科学管理,避免因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屏障设施环境和实验动物遭受微生物污染以及人员感染的重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屏障设施的作用,确保微生物安全和研究结果准确、可靠。 1.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要素 风险是某一事故发生时可能性及事故后果的总和,是随时存在的。风险评估是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控制内容,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依据。 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应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在通过危害评估工作来确立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危害程度分类提供了危害评估的参考信息,但是应注意到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在进行不同的动物实验时其潜在的危险性不同;危害程度分类类别相同的不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人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各异。应收集与拟进行研究或检测的病原微生物的有关资料以及动物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以及将进行的相关实验的信息,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和评价。将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以及将要进行涉及病原微生物动物实验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四个要素作为得出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结论的主要依据。 1.1 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 病原微生物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转归、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试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等;这些数据与资料可从国家监测数据、流行病学调查。行业调查、已发表的科研论著、医学微生物学和传染学教科书中查询。 1.2 人员相关的风险分析 应对所有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人员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个人心里素质以及健康状态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进行评估,对实验室管理者还应进行管理能力与处理紧急事故能力的测评。 1.3 其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分析中还应考虑到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设施、设备和环境的评估;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实

《安全管理论文》之化工火灾危险性分析

化工火灾危险性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企业迅速崛起,化工生产日益发达。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就是化工业。而长寿区又是重庆的化工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截止目前,长寿化工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1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跨国公司17家,引资近500亿元。化工产业的高度发达和集中,也使得当地的化工火灾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化工火灾的发生,对挽救人民生命、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有幸分配到了长寿消防支队下属的特勤中队进行见习,辖区内就包括长寿化工园区,也开始真正接触到了化工火灾,并对化工火灾的预防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本文将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分析进行初步的研究。 2.化工生产的特点 2.1化工物质的特点 在化工企业中,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化工原料、中间体、成品、半成品、副产品等都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或者有毒有害等特点。以长寿化工园区内的四川维尼纶厂为例,就有乙炔、甲醇、甲醛、醋酸乙烯、乙酸丁酯、醋酸、天然气、乙醇、液氯、氧气、双氧水等多种危险化学品物质,而且储量都比较大。 2.2化工生产装置的特点 (1)化工生产装置种类繁多,各种塔、釜、槽、罐、阀门比比皆是; (2)高度密集,设备紧凑; (3)各种管道(线)纵横交错,上下串通,左右贯穿。 2.3化工生产工艺的特点 (1)自动化生产程度高,连续性强; (2)生产中的处理量比较大;

(3)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多样,工艺控制参数多; (4)要求高,操作严格,通常都是在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条件下进行,并且伴有复杂的化学反应。 3.化工火灾的特点 上诉化工生产的不同特点,也决定着化工企业的各个环节中都容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的事故。一旦发生火灾,通常会出现以下的特点: (1)火势猛烈,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 (2)火灾蔓延速度快,极易形成立体火灾、大面积火灾和流淌火; (3)容易复燃和多次爆炸; (4)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参战力量和较长时间; (5)组织指挥、扑救和处置的难度都相当大; (6)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大; (7)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泄漏到大气或排放到江河中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大气、水资源污染,影响持久、治理难度大。 4.化工火灾危险性分析 按照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预防化工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是当前消防安全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进行火灾预防的前提就是应该清楚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火灾危险种类、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危险方式和途径等。火灾危险性分析是化工火灾预防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分析是否全面、准确、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预防措施的正确性。 4.1化工生产中典型化学反应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化工生产的核心是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火灾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往往不同。结合长寿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的生产状况,这里将着重针对几种典型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展开分析。 (1)氧化反应 在化工生产中,常把加氧去氢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需要加热,绝大多数又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热若不及时移去,会使温度迅速升高引发爆炸。在反应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 评估报告 第二版 文件编号:XXX-XXX-PG 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 XXX医院XXX科

目录

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μm×~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 4. 细菌的防治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 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操作要求: 5.1.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5.1.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 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 表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表3.0.2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3.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 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3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0.4 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应按其处理、储存或输送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3.0.5 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设备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设备时,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

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但当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防爆等级划分可以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第二节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 第2.2.1条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应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八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引起爆炸或火灾的事故。三类八级划分如下: 一、第一类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1、Q-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Q-3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如:该场所内爆炸危险物质的量较少,爆炸性危险物质的比重很小且难以积聚,爆炸下限较高并有强烈气味等。 二、第二类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二级: 1、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三、第三类火灾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l、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2、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3、H-3级场所固体状可燃物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注:①正常情况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等(如敞开装料、卸料等); ②不正常情况是指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和拆卸、检修等。 第2.2.2条对某些场所的等级划分,除应遵守本规范第2.2.1条的规定外,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于气流良好的开敞或局部开敞式建筑物和构筑物或露天装置区域,在考虑比重、闪点、爆炸极限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后,可降低一级。 二、正常情况下只能在场所的局部地区形成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