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关键是要贯彻落实。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1.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1.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1.4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

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5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

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论。

2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2.1从三个层面理解以人为本:

2.1.2以人为本的根本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2.1.2需要特别强调的

胡锦涛同志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

2.1.3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孔子的“仁者爱人”“泛爱众”“修己以安百姓”到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尚书》提出的“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人身依附关系严重的封建社会,这种民本思想对于抑制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在笃信“君权神授”、讲究“三纲五常”的封建帝王眼里,“民”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力量。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民众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期盼开明君主实现“民本”思想,只是一种幻想。

2.2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2.3以人为本的贯彻思想

在我们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无条件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奋斗。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求全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2.4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之本

邓小平同志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地位,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这就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要素”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

3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强调的发展,应是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传统的发展观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片面地把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把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当作目的,以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和代价,直接损害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急剧恶化。

3.2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个整体,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发展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3.3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发挥他们参与科学发展和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

4.1要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的将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只有如此,才抓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但是,现实中,有的同志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只要发展经济,又把发展经济理解为不顾一切地追求GDP的增长,结果是

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为目的的科学发展理念,就必须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

4.2是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首先,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因为人的基本特性就是社会性,只有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得到了发展,人才能发展。其次,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发展。因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不能脱离人而存在,社会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也将难以实现。

4.3是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相融合、相一致。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

5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在于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要求,也是一种崭新的执政理念,最关键的还在于贯彻落实,把人本理念作为引领各项具体实践工作的根本导向。我们必须要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群众基础、提供强大奋进力量。我认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下,要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

5.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一切为了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

为此,要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自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要始终把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放在生产力发展的

首要位置,始终把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终极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在自己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及其各个具体环节中去,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5.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一切依靠人,一切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不断被激发,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5.2.1一方面要为老百姓多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2.2另一方面要多种形式地拓展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如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快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进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实现民主行政,阳光行政,责任行政等。

5.2.3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生命源泉,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解决党风方面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坚决克服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5.3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

在现代公共行政中,法治和民主一样,对于人民来说有着根本性的价值。没有法治的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将得不到保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尊重法律。同时还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于违法行政或其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尊重人

权,真正确立人权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5.4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注重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做到效率和公平并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和促进最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当前,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等是影响我国社会协调和公平的几个突出问题。所以,更应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落后地区的需要和发展。为此,要注重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和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

【3】薛德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N].人民日报,2004。

【4】沈宝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徐绍川.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J].党建研究,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