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27T15:21:00.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郭剑[导读] 现阶段,由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越来越多常见的严重疾病出现在人们身上,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影像科广东省东莞市 532000

摘要:现阶段,由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越来越多常见的严重疾病出现在人们身上,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一般会出现在青壮年人的身体上,并且很多胶质瘤在发现之后就已经为恶性肿瘤,这也严重影响青壮年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青壮年走向死亡。而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临床因素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年龄、KPS、临床分期和患者的病历类型等。但是相对比来看,综合性的分析方式,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后,也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有效分配医疗资源,为今后病情的预后因素找到最佳的分析方向。关键词: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前言:在近些年来的文献内容上,一般把恶性肿瘤的程度分成低级和高级两种,其中低级的胶质瘤一般情况下所包含的分类就是毛细胞和原浆细胞等,患者的生存时间大约在5~10年左右,有一半左右的患者能够生存超过10年以上。而高级的胶质瘤则在原发脑肿瘤中占有35%~45%左右,一般出现在20岁左右的成年人身上,其中包括恶性渐变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患者一旦患上这类疾病的生存时间大约在1年左右,并且在治疗数月之后,比较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所以一般在治疗上,均建议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手段,但是虽然疗效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很难让人满意,本文则针对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疾病的治疗现状,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

一、独立预后因素分析

(一)年龄、KPS、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针对这四项内容中,包括年龄、KPS、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国内外的报道内容均比较相同,一般均认为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内容之一。其中有报道曾经提出过,患者的年龄低于四十岁后,出现高分级的胶质瘤患者,一般情况下其生存的时间在4~5倍,这一点和大于六十岁的患者相同,也就是说年龄比较低或者是比较高的患者,即便是出现了脑胶质瘤,其生存的几率和时间也相对比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看出,针对脑胶质瘤的患者,年龄对于预后工作的影响,一般就是由于恶性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比较容易出现在四十岁以后的病人身上,超过六十岁的患者发病率高达2倍以上,这也是由于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比较差所造成的主要现象。

针对患者进行KPS的分析,这也是胶质瘤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这一指标和后期的预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多科学家对于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其分析结果能够看出,KPS是唯一的独立预后的因素,在KPS小于70的中位生存时间中,很多患者能够生存106周左右。而2年的生存率也达到了15%左右。在KPS的研究过程中,随着这一评分的逐渐遍地,其死亡的风险呈现指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期过程中,原发肿瘤的大小是分期的主要指标。同时在病理分级对于预后的影响过程中,其影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甚至被沿用至今,所以这也是独立预后的主要因素。

(二)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时间、放疗靶区设定、大分割放疗和化疗这几项内容中,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存在着相对比较大的差异,在理论上看,实际上对于脑胶质瘤是手术过程中切除越彻底,肿瘤后期出现的负荷越小,这也能够在根本上提高综合治疗工作的具体效果。但是实际上,由于胶质瘤在患者脑补呈现出的是浸润性的生长,所以其没有明显的边界,手术也很难真正切除,所以这样的治疗方式,患者后期的复发几率相对比较高。

对于患者在手术的2周~1个月的时间内进行放射性治疗,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而在放疗靶区的设定过程中也需要关注患者找那个刘所在的位置,局部双侧平行,或者是家教照射,这样才能够保证照射的计量平均分布,以此达到最佳的靶向治疗效果。

二、预后因素的模型系统分析

脑胶质瘤在医疗机构中临床上也被成为脑神经胶质瘤,其中所包含的发生于神经外皮层的肿瘤有很多种,所以这种疾病一旦发病也相对来说比较严重。据调查显示,国内很多颅内脑瘤患者,甚至占脑部疾病患者的35.8%~60.63%。而针对脑胶质瘤的预后工作,很多报道已经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风险模型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等。但是依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其建立起预后因素的多模型分级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接收到符合自己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治疗方式,同时也能够为患者筛选出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因素,把恶性胶质肿瘤进行分类,以此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同时也能够对后期预后因素进行更好的合理分析,找到有效预后手段,在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脑胶质瘤在临床的给予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工作,实际上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变得非常的复杂,同时初步的诊断结果也不能够作为一般情况下比较常见的常规临床治疗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疾病的治疗造成了阻碍,甚至导致这一疾病患者由于难以找到最佳治疗方式而出现的死亡现象。所以经过本文的研究,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还需要首先汇总多家肿瘤中心的病历资料,对病情的总体状况进行汇总,并且详细的分析其中的内容,以此在这其中筛选出能够令人信服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此对这一病情进行科学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参考文献:[1]张建清,汤旭山,杨媚,等. 222例瘢痕疙瘩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0):3270-3272.

[2]陈波,陈谦学.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5,(08):793-796+799.

[3]赵蕾,郭金栋,吕长兴,等. 非小细胞肺癌62例脑转移行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 肿瘤,2011,(02):154-159.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

(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 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二、影像学诊断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上皮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病症体征:步态不稳,癫痫性头痛,颅内压增高,眩晕 疾病介绍: 神经胶质瘤是什么?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 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 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症状体征: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 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 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 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 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 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 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 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 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 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 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27T15:21:00.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郭剑[导读] 现阶段,由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越来越多常见的严重疾病出现在人们身上,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影像科广东省东莞市 532000 摘要:现阶段,由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越来越多常见的严重疾病出现在人们身上,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一般会出现在青壮年人的身体上,并且很多胶质瘤在发现之后就已经为恶性肿瘤,这也严重影响青壮年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青壮年走向死亡。而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临床因素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年龄、KPS、临床分期和患者的病历类型等。但是相对比来看,综合性的分析方式,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后,也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有效分配医疗资源,为今后病情的预后因素找到最佳的分析方向。关键词: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前言:在近些年来的文献内容上,一般把恶性肿瘤的程度分成低级和高级两种,其中低级的胶质瘤一般情况下所包含的分类就是毛细胞和原浆细胞等,患者的生存时间大约在5~10年左右,有一半左右的患者能够生存超过10年以上。而高级的胶质瘤则在原发脑肿瘤中占有35%~45%左右,一般出现在20岁左右的成年人身上,其中包括恶性渐变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患者一旦患上这类疾病的生存时间大约在1年左右,并且在治疗数月之后,比较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所以一般在治疗上,均建议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手段,但是虽然疗效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很难让人满意,本文则针对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疾病的治疗现状,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 一、独立预后因素分析 (一)年龄、KPS、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针对这四项内容中,包括年龄、KPS、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国内外的报道内容均比较相同,一般均认为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内容之一。其中有报道曾经提出过,患者的年龄低于四十岁后,出现高分级的胶质瘤患者,一般情况下其生存的时间在4~5倍,这一点和大于六十岁的患者相同,也就是说年龄比较低或者是比较高的患者,即便是出现了脑胶质瘤,其生存的几率和时间也相对比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看出,针对脑胶质瘤的患者,年龄对于预后工作的影响,一般就是由于恶性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比较容易出现在四十岁以后的病人身上,超过六十岁的患者发病率高达2倍以上,这也是由于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比较差所造成的主要现象。 针对患者进行KPS的分析,这也是胶质瘤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这一指标和后期的预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多科学家对于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其分析结果能够看出,KPS是唯一的独立预后的因素,在KPS小于70的中位生存时间中,很多患者能够生存106周左右。而2年的生存率也达到了15%左右。在KPS的研究过程中,随着这一评分的逐渐遍地,其死亡的风险呈现指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期过程中,原发肿瘤的大小是分期的主要指标。同时在病理分级对于预后的影响过程中,其影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甚至被沿用至今,所以这也是独立预后的主要因素。 (二)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时间、放疗靶区设定、大分割放疗和化疗这几项内容中,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存在着相对比较大的差异,在理论上看,实际上对于脑胶质瘤是手术过程中切除越彻底,肿瘤后期出现的负荷越小,这也能够在根本上提高综合治疗工作的具体效果。但是实际上,由于胶质瘤在患者脑补呈现出的是浸润性的生长,所以其没有明显的边界,手术也很难真正切除,所以这样的治疗方式,患者后期的复发几率相对比较高。 对于患者在手术的2周~1个月的时间内进行放射性治疗,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而在放疗靶区的设定过程中也需要关注患者找那个刘所在的位置,局部双侧平行,或者是家教照射,这样才能够保证照射的计量平均分布,以此达到最佳的靶向治疗效果。 二、预后因素的模型系统分析 脑胶质瘤在医疗机构中临床上也被成为脑神经胶质瘤,其中所包含的发生于神经外皮层的肿瘤有很多种,所以这种疾病一旦发病也相对来说比较严重。据调查显示,国内很多颅内脑瘤患者,甚至占脑部疾病患者的35.8%~60.63%。而针对脑胶质瘤的预后工作,很多报道已经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风险模型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等。但是依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其建立起预后因素的多模型分级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接收到符合自己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治疗方式,同时也能够为患者筛选出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因素,把恶性胶质肿瘤进行分类,以此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同时也能够对后期预后因素进行更好的合理分析,找到有效预后手段,在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脑胶质瘤在临床的给予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工作,实际上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变得非常的复杂,同时初步的诊断结果也不能够作为一般情况下比较常见的常规临床治疗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疾病的治疗造成了阻碍,甚至导致这一疾病患者由于难以找到最佳治疗方式而出现的死亡现象。所以经过本文的研究,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还需要首先汇总多家肿瘤中心的病历资料,对病情的总体状况进行汇总,并且详细的分析其中的内容,以此在这其中筛选出能够令人信服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此对这一病情进行科学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参考文献:[1]张建清,汤旭山,杨媚,等. 222例瘢痕疙瘩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0):3270-3272. [2]陈波,陈谦学.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5,(08):793-796+799. [3]赵蕾,郭金栋,吕长兴,等. 非小细胞肺癌62例脑转移行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 肿瘤,2011,(02):154-159.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分析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3T11:22:09.7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8期作者:鲁春鹤 [导读] 研究分析脑胶质瘤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鲁春鹤(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胶质瘤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146例患者来分析,患者均复合脑胶质瘤诊断标准,使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的死亡病例数和生存病例数要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超过40岁的死亡率会增加,达到LGG级的患者术后存活率比较高,HGG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全切治疗的患者存活率比次全切患者要高,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效果比较好,患者治疗后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提供最佳的干预措施,让患者的预后效果提升。 关键词:手术治疗;脑胶质瘤;临床效果;预后分析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glioma surger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146 patient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all the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glioma,a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single factor of the operation.Results:in this study,the number of deaths and survival cases of 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f age increased,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class LGG was higher,and the patient of grade HGG had a higher mortality;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total resection were saved.The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total resection,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glioma are mainly treat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The effect of the patients is better.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the best inter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so that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can be improved. [keyword] surgical treatment;glioma;clinical effect;prognosis analysis 脑胶质瘤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疾病比较复杂,诱因较多,根据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患者约为颅内瘤的一半,中青年人发病率高,患者病症复杂,承受较大的痛苦[1]。目前,手术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使用比较多,效果也比较突出。为了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我院对146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对146例脑胶质瘤患者来进行了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9例,最小患者7岁,最大患者80岁,平均(59.3±3.2)岁,患者最短发病7 d来本院治疗,最长22个月。患者中,30例肿瘤位于额叶,22例位于顶叶,21例位于颞叶,9例位于丘脑,11例位于岛叶,53例病灶部位在2个及以上。此次研究的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一般性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可以比较分析。 1.2 方法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均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标准[2],患者中,67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61例Ⅲ~Ⅳ级,7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研究中,49例进行全切除手术,68例大部切除,29例部分切除。手术后,51例患者有复发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研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的死亡病例数和生存病例数要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超过40岁的死亡率会增加,达到LGG级的患者术后存活率比较高,HGG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全切治疗的患者存活率比次全切患者要高,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恶性肿瘤疾病,约有一半的颅内肿瘤患者是脑胶质瘤,医学界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根治措施[3]。所以,临床中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预后非常重要。现在,临床中的治疗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将肿瘤病灶切除,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病灶是有效治疗的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成功率也在提升,可是脑胶质瘤的机制复杂,肉眼观察和辅助设备的使用不能够完全的将脑胶质瘤切除,患者经过治疗还是反复发作。宋志军等[4]在报道中称,肿瘤切除彻底与否和患者的生存之间为正比相关性。在钟鸣谷等[5]的研究中,手术将肿瘤全切除能够让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降低。通过高倍显微镜来切除胶质瘤可以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更好的区分,降低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保证全切的同时不损伤神经和其他组织[6-8]。脑胶质瘤浸润性生长,和正常脑组织的界限不明显,残留的肿瘤细胞术后容易复发。现在显微神经外科快速发展,开颅手术的创伤在减小,所以脑胶质瘤的手术死亡率低于1%,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得到了

脑胶质瘤病人晚期为什么疼痛怎么办

脑胶质瘤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的病变,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也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疾病。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当脑胶质瘤到了晚期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症状表现也越来越多,而疼痛非常常见,常常令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那脑胶质瘤病人晚期为什么疼痛怎么办呢? 疼痛是脑胶质瘤晚期常见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脑胶质瘤晚期疼痛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压迫神经,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以及治疗的损伤等。当出现疼痛症状时,可以采用三阶梯止痛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按阶梯用药,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镇痛效果,但患者需要按时、按量的长期用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治标不治本。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患者来说,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疼痛,关键是要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并减轻其他治疗带来的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当脑胶质瘤到了晚期时,手术切除的几率较低,放化疗虽然能控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但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慎重考虑。中医治疗脑胶质瘤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耐受。中医治疗重在治本,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还有助于调节机体内紊乱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指出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众多肿瘤患者受益,如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

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

现在的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脑胶质瘤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能够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进入晚期后,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患者一般状况较差,不能也不适合手术,那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呢? 面对脑胶质瘤,有许多患者普遍认为,癌瘤就是瘤子,切掉就行了,因此对手术寄予厚望,当被告知无法手术时,就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其实现在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即使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还是有不少患者积极寻求非手术的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使得病情得到控制,痛苦得以减轻,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放化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众所周知,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存期。因此对于放化疗一定要慎重选择,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方案。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患者可以联合中医药的治疗,通过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在脑胶质瘤的治疗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应用也比较广泛,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也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患者。中医治疗讲究以人为本,从患者整体出发,把补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最新 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文章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第5期P435-444 文章作者:江涛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对于哪一个(类)患者或者样本需要进行检测,何时检测和如何检测,本指南中也给出了推荐。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不同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形成的诊疗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应满足:清晰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应用灵活性、多学科融合、有依据性和可作为指导性。临床实践指南的目标是服务于临床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为医疗教育提供指导,为疗效评估、专业审核提供依据,为合理治疗和建立临床路径提供帮助。 二、前言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一半以上为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GBM患者即使采用了最为积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近年来,神经肿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发现一系列有助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目前的WHO病理分级仍然依赖形态学进行肿瘤分级,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组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导致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差异。 基于肿瘤遗传学水平的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临床预后;并且对组织学上较难鉴别的混合性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还能帮助明确诊断和分级。另外,这些新近发现的分子变异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靶点。近10年来,尽管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弥漫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改善仍然十分缓慢。 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临床试验明确更多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有望揭开脑胶质瘤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除了种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临床常见因素,重要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对临床应用均有深远的意义。 指南由资深专家参与拟订,可靠性、实用性强,指南中的分子标志物是治疗的靶点、预测因子或判断预后的指标,也能作为制订行业规范的依据。 三、流行病学 胶质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2%,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 -8)/10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肿瘤致死率排序,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 -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报告指出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 87/10万,位列十大高病死率肿瘤之第9位。以恶性胶质瘤为代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及家庭负担,一直是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四、现有的胶质瘤分类系统 胶质瘤是指来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本指南中特指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胶质瘤可以分为两类:局限性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胶质瘤。

脑神经胶质瘤

脑神经胶质瘤 简介:恶性星形细胞瘤可扩散至邻近或远离原发灶的脑组织,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术后放疗的作用已较明确,化疗及生物调节剂等治疗的疗效尚不能肯定。在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条件下,适形放疗等提高局控率的方法与全脑放疗及化疗等可能控制非局部病灶方法的有效配合,可能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儿童病例若肿瘤未全部切除,术后放疗及化疗的疗效较明确。 中文名称:脑神经胶质瘤 外文名称:Brain glioma 病理分级标准:约60%为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的分类 小脑半球胶质瘤 病理分级标准 在原发性脑肿瘤中,约60%为神经胶质瘤。WHO1997年的病理分级标准为①Ⅰ级: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好发年龄为8-13岁;②Ⅱ级: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LGA),占所有神经胶质瘤的25%,好发年龄为30-40岁;③Ⅲ级:退变型星形细胞瘤(AA),易转化为Ⅳ级;④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好发年龄为45-60岁。恶性星形细胞瘤(MA)主要包括AA及GBM,其中GBM占50%-80%。 分类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有人将儿童小脑半球胶质瘤、视神经胶质瘤归为良性胶质瘤。目前临床上胶质瘤分类系统常用的有两种,即WHO分类系统

和Kernoban分类系统(如下表)。这两种分类系统都能简单明了的理解胶质瘤的恶性程度高低,但根据这两种分类仍不能准确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因此这两种分类已不适应目前的临床治疗。但基于分子病理基础上的新的胶质瘤分类尚未制定,目前还只能参照这两种分类,指导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分子水平的病理分级是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个体化。 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室管膜瘤Ⅰ-Ⅳ级 少突胶质瘤Ⅰ-Ⅳ级 神经元-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髓母细胞瘤Ⅰ-Ⅳ级 预后因素 成人低恶度胶质瘤全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达80%,而在部分切除后为50%;高恶度胶质瘤全切后病人生存期也明显长于近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并且有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幕上低级别(分化良好)星形细胞肿瘤的预后较好。临床观察发现,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总体上讲预后良好,但它的预后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人年龄大于40岁,术前有癫痫、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全切肿瘤能明显的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丘脑或脑室肿瘤、肿瘤直径≥5cm,病人的生存率较低。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肿瘤预后差,90%的病人于确诊后二年内死亡,临床上对此类肿瘤治疗困难。 恶性星形细胞瘤 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8个月(Ⅲ级)及12个月(Ⅳ级);年龄50岁、KPS<70及智力异常者的MST<5个月。对于年龄<50岁、KPS≥70的病例,胼胝体受侵与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对于很多人来说,神经胶质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神经胶质瘤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神经胶质瘤患者都是到了神经胶质瘤晚期才有所察觉,这就会使治疗的难度加大,进入晚期之后,神经胶质瘤患者就会出现各种明显的症状。那么,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胶质细胞瘤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或为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发病也有较急的,病人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后者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并发弥漫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颅内压增高 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或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时,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产生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头痛: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并不少见。 (二)神经定位 1.大脑星形细胞瘤 60%患者发生癫痫,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2.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显著特征。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神经胶质瘤是生长在颅部的肿瘤,是会有变大的可能的,尤其是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得当的话就会使肿瘤增大,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觉,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后才去采取治疗措施,那治疗的难度就很大了。

脑胶质瘤需要放化疗一定是晚期了吗

脑胶质瘤是一种颅内肿瘤,如果治疗不得当,不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还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一旦病情到了晚期治疗难度较大,致死率也较高,因此很多患者都害怕病情进入晚期,如被告知要放化疗的患者,那脑胶质瘤需要放化疗一定是晚期了吗? 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放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可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病症,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但患者进行放化疗并不意味着病情到了晚期,有不少早中期患者也是需要进行放化疗的。对于脑胶质瘤早期的治疗手术多为首先考虑的方法,可以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如果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术后有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等容易引起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预后不良因素,则需要联合放化疗。脑胶质瘤术后通过放化疗可以抑杀机体内残存的癌细胞,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化疗也只是按比例杀死癌细胞,并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患者治疗结束后可能还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而且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损伤患者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衡,而免疫力下降又是体内残存癌细胞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在放化疗后也要重视巩固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此时中医发挥了独特的优势。脑胶质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通过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有助于扶正元气,调理脾胃,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耐受力以及抵抗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在放化疗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有助于修复受损的机体,抑制肿瘤细胞,巩固放化疗的疗效,预防病情反复,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目的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人体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得以平衡,此时五脏六腑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亦趋康复。如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举办的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有部分参会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

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一定要做放化疗吗

脑胶质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初期长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恶化进入晚期。手术是治疗脑胶质瘤常用的方法,能够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块,术后患者体内可能还有残癌,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因此不少患者为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转移,会在术后进行放化疗,但也有患者在了解到放化疗的副作用后,并不愿接受放化疗,那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一定要做放化疗吗? 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能够抑杀血液和淋巴液里残存的癌细胞,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放化疗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身体也会变得虚弱。脑胶质瘤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是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的,如患者身体的恢复程度、免疫力、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手术切除的效果等等,一般来说分期越早,需要放化疗的可能性就越小,分期越晚就越有必要放化疗。 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脑胶质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有助于调节机体,补充元气,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的耐受程度,使治疗顺利完成。在放化疗后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药,有助于修复因放化疗受损的机体,巩固放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另外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患者,也不能忽视术后巩固治疗,可以选择以中医为主进行巩固治疗,中医预防脑胶质瘤复发、转移的理念与西医不同,是通过整体调理。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脑胶质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患者产生肿瘤,机体内也会形成适宜肿瘤生存、生长的癌环境。中医正是通过扶正患者元气,调理气血、阴阳、脏腑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从而预防病情反复。一方面,抑制了病情,控制了复发与转移,另一方面,又调理病患的体质、免疫机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 “三联平衡理论”的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脑胶质瘤手术后放疗有多大伤害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疾病也接憧而至,而脑胶质瘤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生活中如果不幸患上一定要及时治疗。目前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如术后联合放疗有助于抑杀残癌,预防病情反复,但放疗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那脑胶质瘤手术后放疗有多大伤害呢? 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来说,病理分型、病理分期、体质、手术的方案、手术的效果不同,术后制定的放疗方案也是有所差异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其中以局部反应为主,比较常见的有放射性炎症,如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退,但严重的会出现咳嗽、胸痛、气短发热甚至是呼吸衰竭等;皮肤损伤,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皮,湿疹,水泡等,严重时会出现糜烂、破溃;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反应,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完成,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改善和预防。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和放疗都是局部治疗手段,而脑胶质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治疗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患者通过手术、放疗后虽然看上去肿瘤缩小或消失了,但还是会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因此还应重视全身性的治疗。而中医预防脑胶质瘤复发、转移的理念与西医不同,是通过整体调理。中医治疗脑胶质瘤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患者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抑制肿瘤生存繁殖,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时间。另外中医还有助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放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在治疗脑胶质瘤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袁希福接诊了大量病例,并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防治工作,也要合理使用中医治疗,保护患者元气,提高免疫力,巩固治疗效果。提示:脑胶质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