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的教案

小说的教案

小说的教案

【篇一: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语文第五单元(小说)教学设计

师范教育部魏晓红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涉猎的人物较多,活动的环境比较复杂,情节较曲折,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较丰富,表现得也更充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

1、教材内容:

基本阅读:《永远的蝴蝶》、《守财奴(节选)》、《变色龙》《项链》《装

在套子里的人》扩展阅读:《守财奴》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简单了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过程与方法:

(1)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2)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

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教学设想:重点指导学习《永远的蝴蝶》《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项链》,《守财奴(节选)》安排自学。

5、教时安排:十课时

三、单元教学流程

1、知识传授:复习小说的知识。

2、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认识环境;②把握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

品主题;④运用想象推断,合理填充“空白”;⑤揣摩语言与艺术上

的精妙。

4、写作活动:学写书评。

5、课外拓展:(1)阅读本单元著名作家的中长篇小说;

(2)欣赏由中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有关节目。

6、检测与反馈:单元知识测试。

四、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

2、结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小说知识回顾《永远的蝴蝶》

一、单元导入

我们在短篇小说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长

篇小说的

学习中要注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和思考,同时学会努力探索小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

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将鉴赏中长篇小说中情节的

安排、人物的

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作为教学的

重点,通过尝

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二、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

展是为塑造

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

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

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

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

了表现人物的

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三、学法指导

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

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

四、学习《永远的蝴蝶》

教学要点:

1、知道悲剧的美,知道小小说的特点,了解该小说的表现手法。

2、通过文本的研读,大体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上去分析和

欣赏小说。

3、通过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

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

教学设想:

在教学方法中,我选择以文本研读法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联想

法为辅的

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积极思考和突破,也是以上述方法为主。采用

多媒体现代化

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

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为一课时。

学习《项链》

教学要点:

知识目标:赏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心理描

写的方法

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审视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是学习并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教与学的互动设计准备活动:认真阅读《项链》一课,请学生

简略复述故事情节。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以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识项链的线

索,分成几部分,请学生编写课本剧片段。

(2)分角色扮演四个片段,请学生自主点评

(3)探究活动:课堂讨论:为《项链》续写,字数500字左右,以论坛形式来

课堂讨论

学习《变色龙》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

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

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

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

步骤如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

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

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职业:________

被告:_______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审判长:__________

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③小组展示,

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3、谈发现,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

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

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

动和黑暗。

(五)、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

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

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

相信会获得理

想的教学效果。

《装在套子里的人》二课时

教学要点: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契科夫及其作品。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

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认识、憎恶一切

反对进步,畏

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教学设想:

根据小说单元教学的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时注意利用小说的线索——“套

子”,从文体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为主,联系语言特点,展开

对本课的阅

读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互动,让学生多读、精读、巧读、多讨

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多向分析。

(一)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查找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整理

和筛选所需

的信息。进行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的梳理;并将预习的结果进行展示,

有疑问共同探讨。

(二);课下准备:1、找几位本班中善于表演的同学,排练表演小

说中的情

节。2、课下我也指导学生的表演,使其表演更到位,课堂效果更好。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表演

在学生对别里科夫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鉴赏

小说的方

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将上节内容再次引入。

安排学生情节表演,即小说中别里科夫看见华连卡骑车以及别里科

夫到柯瓦

连柯家中的情节。

在表演之前,教师提示学生注重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也正是分

析人物的切入点,并提出表演完后学生需解决的问题。

以“别里科夫”的服饰装扮的表演作为新课的导入。

(四)合作探究

在热烈的表演交流之后,趁热打铁,把课堂引向另一个高潮(同时

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 。结婚是不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3、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死?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小说全文,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另阅读《小公务员

之死》《变色龙》,比较其讽刺手法的运用,摘录小说当中最具讽

刺意义的文句或文段。

板书设计

漫画事件

别里科夫恋爱过程骑车事件结婚不是为了爱情

争吵事件

“套子”的象征意义、现实意义

《守财奴》二课时

教学要点:

知识与能力: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把握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

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学

习能力。

教学设想:

一.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搜集、查阅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的相关资料:了解巴尔扎克其人及其代表作,明白《人间喜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求制成ppt)

2.了解《欧也妮?葛朗台》的写作背景及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查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要求制成ppt)

3.通读《守财奴》全文,复述故事大意;关注开篇的议论,捕捉可以概括葛朗台性格的中心句。

二.检查预习

三.探究交流

(一)题意探究:什么叫“守财奴”?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 怎样理解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篇二:小说教学设计】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与考点分析》

【篇三:儿童小说教案】

儿童小说

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小说的艺术特征。

2通过作家作品链接,了解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教学重点: 1儿童小说的特点

2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教学难点:对特征的把握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法、赏析法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

1、儿童小说是小说

①符合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借助于艺术虚构,用典型化的方式

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少年儿童的生活真实。

②运用小说创作的技法和各种表现手法。

a、情节结构上:通过故事情节的开展来描绘人物。如

b、文字表现上,以塑造人物为主。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多种手段刻画立体、鲜活的儿童形象,且突出人物的年龄、个性特征。如《米

什卡煮粥》

③在环境的展示上,将人物放在现实的环境中加以表现,突出现实感。如《独船》、《草房子》、《三色圆珠笔》。

2、儿童小说是儿童的

读者对象是儿童,因此,从内容到形式必须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和

接受心理。①线索设置:单线。

②题材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题材。

③在内容上:表现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表现成长中儿童生活的各

个方面,表现对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关怀。

如《小人由由》、《小尼古拉》、《拉拉和我》表现童趣和稚拙美;《我可不怕十三岁》、(常新港)表现内心世界;《独船》、《山

羊不吃天堂草》(曹文轩)、《少女罗薇》(秦文君)表现少儿多

方生活及反对少儿精神成长的关怀。

儿童小说是指少年儿童感兴趣、易接受,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以及

他们有能力接受的小说。体现出“儿童的”对象特征,体现出“小说”

的问题特征。如《独船》的内容是反映儿童生活和其成长关怀,形

式为单一的线索。

二、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一)故事:单线明了,集中紧凑。

单线明了——线索单一,故事叙述一目了然,表现的主题明确,人

物关系明确。如《独船》,两父子十几个学生,丧妻——结怨——

救人——献身。

集中紧凑——故事推进快速,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且充满悬念。如:《三色圆珠笔》,观笔——丢笔——找笔——还笔——议笔——偷笔。(二)人物:真实而个性鲜明的少儿典型(小年小说),充满浪漫

色彩的人物个性(童年小说)。

①注重对人物个性的刻画。

如《丘克与盖克》中两个孩子。《我的小姐姐克拉拉》中我和克拉

拉不同个性。

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和展示。

如《女生贾梅》中贾梅、贾里对妈妈约会的心理。

③注意体现人物的时代特征。如:

a、贾梅、贾里:开放心态的当代少儿形象。

b、《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安然的时代性。(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定少儿)④注意特定读者群中人物形象的年龄特征,儿童小说与少年

小说区别。如:

a、儿童小说中人物的天真、稚气与浪漫色彩,像《小人由由》、《淘气包艾米尔》(浪漫色彩)、杨红樱作品(小学阶段儿童特征)。

b、少年小说中人物要体现成长中少年独有的半幼稚与半成熟相伴随心理特征下的各种行为、举止、态度和成熟感。

如:曹文轩作《山羊不吃天堂草》《弓》作品等。

(三)主题:明朗、积极而有针对性。

儿童小说主题的明朗、积极、有针对性,与儿童的接受特点分不开。由于儿童思想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还未完全成熟,故作品的

主题不能过于含蓄、隐晦、模糊,而应是明朗、积极、有针对性的。如《白脖儿》(罗辰生)、

《山羊不吃天堂草》(对未来民族性格的呼唤)

如《米什卡煮粥》善意批评儿童身上马虎、说大话等毛病。(个性

鲜明、题旨清晰)

三、儿童小说的艺术特征

四、儿童小说的分类

(一)从儿童小说的形式分

(二)从儿童小说的内容分

1、生活小说

2、历史小说

3、惊险小说

4、动物小说

5、武侠小说

6、神怪小说:

五、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①读者对象不同

小说——中、高等级以上。

故事——小学阶段向下至低幼。

②艺术表现方式不同

小说:以塑造形象为主,表现立体的性格,丰富复杂的环境,运用

小说笔法陈述故事。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汤姆索亚历险记》。故事:以概括故事为主、人物不是主要的,没有典型性,只作为构

成故事的元素,强调的是“事件”的过程。如《一满杯牛奶》。

六、总结:

七、作业:课外阅读曹文轩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