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高一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天天练

鲁科版高一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天天练

鲁科版高一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天天练
鲁科版高一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天天练

鲁科版高一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

描述天天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A、B分别为电子钟分针和时针的端点.在电子钟正常工作时()

A.A点的角速度小于B点的角速度

B.A点的角速度大于B点的角速度

C.A点的线速度等于B点的线速度

D.A点的线速度小于B点的线速度

2.如图所示,因为地球的自转,静止在地面上的一切物体(两极除外)都要跟随地球一起由西向东转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地球转动的物体的运动周期都是相同的

B.随地球转动的物体的转动频率都相同

C.随地球转动的物体的角速度大小都是相同的

D.随地球转动的物体的线速度都是相同的

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一般不打滑,轮子转一周,汽车向前行驶的距离等于车轮的周长.某汽车的车轮的半径约为30cm,当该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速率计的指针指在“120km/h”上,可估算该车轮的转速约为( )

A.1000r/s B.1000r/min C.1000r/h D.2000r/s 4.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长为l的杆的两端,绕杆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当小球A的速度为v A时,小球B的速度为v B,则轴心O到小球A的距离是( ).

A .v A (v A +v

B )l B .

A A B

v l

v v +

C .

()A B A

v v l

v + D .

()A B B

v v l

v + 5.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 、b 和c 是陀螺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 、b 和c 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 、b 和c 三点的角速度相等

C .a 、b 的角速度比c 的大

D .c 的线速度比a 、b 的大

6.机械手表的分针与秒针从重合至第二次重合,中间经历的时间为( ) A .

59

min 60

B .

61

min 60

C .1min

D .

60

min 59

7.现在许多汽车都应用了自动无级变速装置,不用离合器就可连续变换速度;如图所示为截锥式变速模型示意图,主动轮、从动轮之间有一个滚动轮,它们之间靠彼此的摩擦力带动.当滚动轮处于主动轮直径为D 1、从动轮直径为D 2的位置时,主动轮转速n 1与从动轮转速n 2的关系是( )

A .12

21n D n D = B .11

22

n D n D = C

.12n n =

D .2

12

2

21n D n D = 8.如图一个学生把风刮倒的旗杆绕着O 点扶起来,已知旗杆的长度为L ,学生的手离地高度恒为h ,当学生以速度v 向左运动时,旗杆转动的角速度为(此时旗杆与地面的夹角为α)( )

A .v L

ω=

B .sin v h α

ω= C .2sin v h

α

ω=

D .sin v

h ωα

=

二、多选题

9.A 、B 两个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

A B :2:3s s =,转过的圆心角之比A B :3:2θ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A

B :2:3v v = B .它们的角速度之比A B :2:3ωω=

C .它们的周期之比A B :2:3T T =

D .它们的周期之比A B :3:2T T =

10.如图所示,夜晚电风扇在闪光灯下运转,闪光灯每秒闪45次,风扇转轴O 上装有3个扇叶,它们互成120°角。当风扇转动时,观察者感觉扇叶不动,则风扇转速可能是( )

A .600r/min

B .900r/min

C .1200r/min

D .1800r/min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图中的装置可测量子弹的速度,其中薄壁圆筒半径为R ,圆筒上的a 、b 两点是一条直径上的两个端点(图中OO ′为圆筒轴线)。圆筒以速度v 竖直向下匀速运动,若某时刻子弹沿图示平面正好水平射入a 点,且恰能经b 点穿出。 (1)若圆筒匀速下落时不转动,求子弹射入a 点时速度的大小; (2)若圆筒匀速下落的同时绕OO ′匀速转动,求圆筒转动的角速度条件。

12.如图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半径足够大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OO′匀速转动,规定经过圆心O点且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在O点正上方距盘面高为h=5 m处有一个可间断滴水的容器,从t=0时刻开始,容器沿水平轨道向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t=0时刻滴下第一滴水,以后每当前一滴水刚好落到盘面时再滴下一滴水。(取g=10 m/s2)

(1)每一滴水离开容器后经过多长时间滴落到盘面上?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圆盘的角速度ω应为多大?(3)当圆盘的角速度为1.5π时,第二滴水与第三滴水在盘面上落点间的距离为2 m,求容器的加速度a。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B .分针的周期是1h ,时针的周期是12h ,它们的周期比为1:12,由公式2π

T

ω=

可知,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12:1,则A 点的角速度大于B 点的角速度,故A 错误,B 正确; CD .由图可知,A 点的转动半径大于B 点的转动半径,又A 点的角速度大于B 点的角速度,由v r ω=可知,A 点的线速度大于B 点的线速度。故C 错误,D 错误。 2.D 【详解】

AB.静止在地球上的物体(两极除外)都要随地球转动,运动周期相同,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故频率也相同,故AB 正确; C.由公式2T

π

ω=

分析可知,随地球转动的物体的角速度是相同的,故C 正确; D.地球上各点的转动半径r 可能不同,由公式v r ω=可知线速度大小v 可能不同,线速度方向也可能不同,所以线速度不都是相同的,故D 错误。 故选D 。 3.B 【解析】

由公式ω=2πn ,得v =rω=2πrn ,其中r =30 cm =0.3 m , v =120 km/h =1003

m/s ,代入得n =1000

18πr/s ,约为1 000 r/min.

4.B 【详解】

两个小球固定在同一根杆的两端一起转动,它们的角速度相等.

设轴心O 到小球A 的距离为x ,因两小球固定在同一转动杆的两端,故两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半径分别为x 、l -x .根据

ω=

v

r

A

v x

=B v l x - 解得

x =

A A B

v l

v v +

故选B. 5.B 【详解】

BC .由于a 、b 、c 三点绕同一轴转动,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相等,故它们的角速度相同,B 正确,C 错误;

AD .因a 、b 两点转动半径相等且大于c 点的转动半径,由v r ω=知

a b c v v v =>

故AD 错误。 故选B 。 6.D 【解析】

设秒针的角速度为ω1,分针的角速度为ω2,则ω1=60ω2,设从重合至第二次重合经历时间为t ,可得122t t ωωπ=+,又2ωT π=,秒针的周期T1=60s=1min,联立解得60

t min 59

=

,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 7.A 【解析】

试题分析:两轮之间相同的线速度相同,对于主动轮1

1111122

D v r n n D ωππ===,同理对于从动轮2

2222222

D v r n n D ωπ

π===,所以1122n D n D =即1221n D n D =;A 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 8.C 【详解】

将人的速度分解在沿旗杆方向和垂直旗杆方向,则

v 1=v sin α

1sin h v r ωωα

==?

解得

2sin v h

α

ω= 故选C.

9.AC 【详解】 A.由s v t

=

知 A B 23

v v = 故A 正确; B.由t

θ

ω=

A B 3

2

ωω= 故B 错误; CD. 由2πT

ω=

知 A B B A 23

T T ωω==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10.BD 【详解】

因为电扇叶片有三个,相互夹角为120?,现在观察者感觉扇叶不动,说明在闪光时间里,扇叶转过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或一周…,即转过的角度为

23

k θπ= (k =1,2,3,…)

由于光源每秒闪光45次,则转动的角速度为

23rad/s 30rad/s 145

k k t

πθωπ=== (k =1,2,3,…)

转速为

3060r/min 900r/min 22k n n ωπππ

=

=?= (k =1,2,3,) 所以1k =,转速为900 r/min ,所以2k =,转速为1800 r/min ,故AC 错误,BD 正确;

故选BD 。 11.(1)0gR v v =;(2)n g

v

πω=(n =1,2,3,……) 【详解】

(1)子弹做平抛运动,则

02R v t =

2

12

vt gt =

解得

2v t g =

,0Rg v v

= (2)圆筒转动的角度是2π的整数倍,则

2πn t ω=(n =1,2,3,……)

解得

π=

n g

v

ω(n =1,2,3,……) 12.(1)1s (2

)πk k ω==,其中k =1,2,3,… (3

)2/s a = 【解析】 【详解】

(1)离开容器后,每一滴水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每一滴水滴落到盘面上所用

时间1s t =

=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则圆盘在1 s 内转过的弧度为k π,k 为不为零的正整数。

由ωt =k π得πk k ω==,其中k =1,2,3,… (3)第二滴水离O 点的距离为2113()22

x at at t a =+= 第三滴水离O 点的距离为221

(2)(2)42

x a t a t t a =+?= 又Δθ=ωt =1.5π

即第二滴水和第三滴水分别滴落在圆盘上x 轴方向及垂直x 轴的方向上,所以x 12+x 22=x 2

即2

223(4)22a a ??+= ???

解得2m /s 73

a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 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 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 错误. 答案: A 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 .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 .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答案: BD 3.对速度的定义式v =x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 =x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 除以时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x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答案: BCD 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 B .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 C .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D .列车在任何10 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 s 内位移的10倍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答案: BCD 5.对于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 .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C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D .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解析: 要抓住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速度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 答案: CD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 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 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 课件投影图1—3—l,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思考与讨论] 1.图1—3—l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果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 处,则Δx =x2-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作为x轴的正方向,来讨论汽车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教师用课件投影出示题目,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 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 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位移和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 /s (或m ·s-1)。 常用单位:km /h (或km ·h-1)、cm /s (或cm ·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小组讨论 问题一: △x 越大,v 越大吗? 问题二:两辆汽车从某地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出发,速度的大小都是20m/s ,他们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吗?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x v t ?=?x v t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例1]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min 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算出所求时间内的位移或通过所求位移需要的时间,即可由平均速度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火车在开始的15min和接着的10min内的位移分别为: s1=v1t1=10×15×60m=9×103m s2=v2t2=15×10×60m=9×103m 所以火车在前25min和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因火车通过最后2000m的前一半位移以v2=15m/s匀速运动,经历时间为:所以最后20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说明]由计算可知,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都不相等. [例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位移的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分析]物体在t=0开始从原点出发东行作匀速直线运动,历时2s;接着的第3s~5s内静止;第6s内继续向东作匀速直线运动;第7s~8s匀速反向西行,至第8s末回到出发点;在第9s~ 12s内从原点西行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由s-t图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AB段:v2=0; [说明]从图中可知,经t=12s后,物体位于原点向西4m处,即在这12s内物体的位移为-4m.而在这12s内物体的路程为(12+12+4)m=28m.由此可见,物体不是作单向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不等. [例3]图1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_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3.知道T、f、n之间的关系。 4.理解v、ω、T之间的关系。 5.会用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概念,来建立线速度、角速度。 2.学习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线速度、角速度。 3.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分组讨论过程,懂得合作与交流,尊重同学的见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类比法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2.学习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线速度、角速度。 3.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线速度的定义式表达的是各点的瞬时速度。 2.理解线速度的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飞机转椅的转动”和“过山车”两视频。 提问:仔细观察两个视频中物体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引出“圆周运动”。 提问:什么是圆周运动呢?

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周的特征。 提问:日常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圆周运动呢?(在教室中找) 列举墙上的挂钟、天花板的吊扇、讲台上的自行车车模等。 提问: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呢? 通过课件动画模拟情景,得出物体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画观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特点: (1)运动的轨迹是圆周(或圆弧); (2)半径有转过角度; (3)运动有周期性。 二、新课教学 1.引出猜想 提问:物体运动有快有慢,那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引导针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特点,类比直线运动中速度快慢的描述,进行探究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短。 (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 (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的时间。 (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2.线速度 针对猜想一,通过课件动画模拟情景,引出线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的定义、定义式、单位,通过观看视频,归纳现象,理解线速度的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最后点出匀速圆周运动性质是变速运动,强调匀速指的是速度大小不变。 在讲到定义式时,引导学生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定义式表达的是各点的瞬时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 s至第3 s内物体的速 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 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 3 km/h ,有一小狗以 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高中物理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3每课一练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3每课一练鲁科版 必修2 1.关于角速度和线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反比 B.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 C.线速度一定,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D.角速度一定,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2.下列关于甲乙两个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们线速度相等,角速度一定相等 B.它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一定也相等 C.它们周期相等,角速度一定也相等 D.它们周期相等,线速度一定也相等 3.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时,下列正确说法是( A B ) A.秒针的角速度是分针的60倍 B.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60倍 C.秒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360倍 D.秒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86400倍 4.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线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B.线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C.角速度大小不断变化 D.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保持不变 5. 一个物体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 B.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C.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D.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小 6. 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B.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C.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D.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角度相等 7. 如图所示,球体绕中心线OO’转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 A.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 B.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 C.A、B两点的转动半径相等 D.A、B两点的转动周期相等 8、如图,一个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有a、b、c三点,已知,则下面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C ) A、a,b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c三点的角速度相同 C、a点的线速度大小是c点线速度大小的一半 D、a、b、c三点的运动周期相同 9、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们的半径之比为3:2,周期之比是1:2,则 A.甲与乙的线速度之比为1:2 B.甲与乙的线速度之比为3:1 C.甲与乙的角速度之比为2:1 D.甲与乙的角速度之比为1:2 10、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3:1,线速度之比为2:3,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半径比是2:9 B.它们的半径比是1:2 C.它们的周期比为2:3 D.它们的周期比为1:3 11、如图5-4-2所示皮带传动装置,皮带轮O和Oˊ上的三点A、B和 C,OA=OˊC=r,OˊB=2r。则皮带轮转动时A、B、C三点的情况是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加速度和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分析几个错误的论述,目的是区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然后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对比,类比的讨论、分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说出来比通过耳朵听进去更容易识记。事实证明,采用先讨论、交流后讲解的教学策略,经过学生认同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反思二: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物理量,也新课改下学生们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矢量。当速度分别和时刻时间对应后,又可以得到两外两个重要的物理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 1、由于引入了坐标系和时间轴,在本节教学中更侧重于数学方法的应用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在时间轴上得到了时间间隔然后让两点无限接近又可以得到时刻,在这应该更讲究教学效果,时间与时刻的教学可与数学上的线段和点做对应,以加深理解。 2、由于速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还要以已学过的位移矢量为引子,让学生分析得到速度也是矢量的结论,同时明确在对速度进行描述是,必须同时描述其大小和方向。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学应结合时间与时刻进行教学,或者直接明确瞬时速度与某一个时刻或某个位置相对应,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相联系。

反思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第一点,初高中的速度怎样理解。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初中学习的速度严格来讲是错的。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第二点,瞬时速度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接受。我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反思 四: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厦大附中陈庆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规律。 3、能够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可以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中一种比较简单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见到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师:什么是圆周运动呢?

生:圆周运动就是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 生:如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的运动都是圆周运动。 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视频。 二、匀速圆周运动 师:我们刚才举到的这些例子中,有些圆周运动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如过山车的运动。而我们研究一种运动,都是先研究其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如在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中,我们只研究了最简单的两种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圆周运动,我们也先研究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那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应该是怎样的? 生: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应该是运动快慢不变的圆周运动。 师:我们把这种运动快慢不变的圆周运动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师: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生: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1、线速度 演示实验:将自行车倒过来放置,匀速转动脚踏板,观察并比较小自行车上AB 两点、BC 两点的运动快慢。 生:观察、思考及讨论。给出观点: 1、A 点比B 点运动得快 2、AB 两点运动快慢一样 3、BC 两点运动快慢一样 4、B 点比C 点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得到的这些结论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呢?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生:用速度这个物理量,t s v = ,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师:那速度这个物理量能不能准确地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生:学生思考讨论。 师:提示可以举一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图(1)所示 ,一物体从A 点出发,沿顺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 1,第一次运动到了B 点;经过时间t 2第一次运动到了C 点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不变的。 物体在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1t S V AB = ;时间t 2内的平均速度2 2t S V AC =。因S AB >S AC t 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v =s/t 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 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 —1,常用单位还有km/h 、cm/s 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 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 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一致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体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移)的平均速度,用叫这段时间(或这段位所用时间的比值, 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大小: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t s v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 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 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 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 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 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 ,从第2 s至第3 s内物 体的速度是 ,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 ,4 s内通过的路程是 ,位移是 ,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 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3 km/h ,有一小狗以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12.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 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车轮响声的次数“1”,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已经过了15s,已知每段钢轨长为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 参考答案 1. ACD 2. ABC 3. AC 4. B 5.解析:题目中的“7s 末”“9 m/s”和“10.2 m/s”都是多余的条件,100 m竞赛中当 然是变速运动.“100 m”和“10 s末到达终点”才是根据定义式求平均速度的必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是人教版教材第2章第3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速度有全面的理解。“速度”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它对于整个运动学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要让学生对速度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幸福和智慧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知道它是矢量。 (2)通过实验及比较分析,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3)通过观察及理论分析,明确瞬时速度的概念。 (4)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参与实验和理论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如比值法、极限思维法)的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速度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增强友爱互助,团结奋进的情感。多处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和谐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速度、平均速度及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理解瞬时速度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速度”这个词听起来通俗易懂,没学过物理的人也知道大致的意思,但就是这种似懂非懂的认识,造成了人们对它认识的误区,同时也给这节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一般都有限制时速的标记,如“120km”,很多人认为是指1h不可以超过120km,其实,是指任一时刻的速度都不可以超过每小时120km。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前概念澄清认识,深入理解速度的物理含义。 这节课设计的整体构思是:从生活实例引出问题,用科学实验来解

圆周运动知识点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圆周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为圆称物体做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轨道半径(r ) (2)线速度(v ): 定义式:t s v = 矢量: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某点线速度的方向就在圆周该点切线方向上。 (3)角速度(ω,又称为圆频率): T t π? ω2= = (φ是t 时间内半径转过的圆心角) 单位:弧度每秒(rad/s ) (4)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5)频率(f ,或转速n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圆周运动的次数。 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r t r v f T t rf T r t s v ωθππθωππ==??? ??? ? ?====== 2222 注意:计算时,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角度的单位采用弧度制。 (6)向心加速度 r r v a n 22ω==(还有其它的表示形式,如:()r f r T v a n 2 2 22ππω=?? ? ??==) 方向:其方向时刻改变且时刻指向圆心。 对于一般的非匀速圆周运动,公式仍然适用,为物体的加速度的法向加速度分量,r 为曲率半径;物体的另一加速度分量为切向加速度τa ,表征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对匀速圆周运动而言,τa =0) (7)向心力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常常称为向心力,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任何性质的 力,常见的提供向心力的典型力有万有引力、洛仑兹力等。对于一般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法向分力n F 提供向心加速度(下式仍然适用),切向分力τF 提供切向加速度。 向心力的大小为:r m r v m ma F n n 22 ω===(还有其它的表示形式,如:

2020高中物理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学案1鲁科版必修2

《匀速圆周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记住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2)学会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 (3)掌握解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知识要点】 一、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1、轨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 (1)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和频率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频率。 (2)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很熟悉。由于在初中学习的是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且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没有强调方向性。高中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准确地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学生开始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可能有误,不注意其方向性,也不清楚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的一一对应性。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引入瞬时速度也要处理好,要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思想,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设计思路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用位移与时间的比来定义,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用坐标的变化量Δx来表示的方法是重要的。以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为例,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理解用Δx表示位移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如先选定质点运动的直线为一维直线坐标系,确定坐标轴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正方向,并确定坐标轴的标度。 学生开始时可能误认为平均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没有区别,可通过实例让学生注意到,初中学的速度定义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它没有方向。现在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用极限思想介绍瞬时速度是可行的。定义了平均速度 x v t ? = ? 后进一步指出 “为了使运动的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 些;Δt越小,描述越精确;想像Δt非常小,可以认为 x t ? ? 表示物体的瞬时速

高中物理_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规律。 3、能够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可以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中一种比较简单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见到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师:什么是圆周运动呢? 生:圆周运动就是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

生:如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的运动都是圆周运动。 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视频。 二、匀速圆周运动 师:我们刚才举到的这些例子中,有些圆周运动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如过山车的运动。而我们研究一种运动,都是先研究其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如在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中,我们只研究了最简单的两种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圆周运动,我们也先研究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那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应该是怎样的? 生: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应该是运动快慢不变的圆周运动。 师:我们把这种运动快慢不变的圆周运动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师: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生: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1、线速度 演示实验:将自行车倒过来放置,匀速转动脚踏板,观察并比较小自行车上AB 两点、BC 两点的运动快慢。 生:观察、思考及讨论。给出观点: 1、A 点比B 点运动得快 2、AB 两点运动快慢一样 3、BC 两点运动快慢一样 4、B 点比C 点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得到的这些结论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呢?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生:用速度这个物理量,t s v = ,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师:那速度这个物理量能不能准确地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生:学生思考讨论。 师:提示可以举一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图(1)所示 ,一物体从A 点出发,沿顺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 1,第一次运动到了B 点;经过时间t 2第一次运动到了C 点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不变的。 物体在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 1t S V AB = ;时间t 2内的平均速度22t S V AC =。因S AB >S AC t 12V 。而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说,物体运动的快慢应该是不变的,说明用 A B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