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2015

用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2015

用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2015
用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2015

用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2015-8-1 一、定义法:

例1:如图1,设正方形ABCD-A

1B

1

C

1

D

中,E为CC

1

中点,求截面A

1

BD

和EBD所成二面角的度数。

练习1:如图3,设三棱锥V-ABC中,V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VC,且分别交AC、VC于D、E,又VA=AB,VB=BC,求二面角E-BD-C 的度数。

二、垂线法

P-中,底面ABCD是矩形.例2、如图,在四棱锥ABCD

已知

=PAB

=

PD

AD

AB.

=

PA

=

,2

2

60

,3=

,2

,2

(1)证明⊥

AD平面PAB;

(2)求二面角A

-的正切值.

BD

P-

练习2 设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E、F分别是AB、C

1

D

1

的中点。

(1)求证:A

1

、E、C、F四点共面;

(2)求二面角A

1

-EC-D的余弦值。

三.补棱法

本法是针对在解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求二面角题目时,要将两平面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有明确的交线(称为补棱),然后借助前述的定义法与三垂线法解题。即当二平面没有明确的交线时,一般用补棱法解决

中点,

例3如图10,设正三棱柱ABC-A'B'C'各棱长均为α,D为CC

1

求平面A'BD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度数。

练习3、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0的角,侧面BCC 1B 1⊥底面ABC 。

(1)求证:11AB C A

(2)求平面AB 1C 1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四、射影面积法(cos s S

q =

射影)

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 斜

射S S =

θ)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例4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为AA 1上点,A 1M:MA=3:1,求截面B 1D 1M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练习4.(2008北京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

2AC BC ==,90ACB ∠=,

AP BP AB ==,PC AC ⊥.

(Ⅰ)求证:PC AB ⊥;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余弦值;

A C

B

P

解:(Ⅱ)AC BC =,AP BP =,APC BPC ∴△≌△.

又PC AC ⊥,PC BC ∴⊥. 又90ACB ∠=,即AC BC ⊥,且AC

PC C =,

BC ∴⊥平面PAC .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B BP =,BE AP ∴⊥.

EC 是BE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CE AP ∴⊥.

∴△ACE 是△ABE 在平面ACP 内的射影, 设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 则斜

射S S =θ

A

C

B

E P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教案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 角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三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家知道,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以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主要采取“形到形”的综合推理方法,即根据题设条件,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再由线线,线面等关系确定结果,这种方法没有一般规律可循,对人的智力形成极大的挑战,技巧性较强,致使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 高中新教材中,向量知识的引入,为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它能利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且引入向量,对于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提供通法,避免了传统立体几何中的技巧性问题,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为适应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需要,需要研究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各种问题。本文举例说明如何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空间角问题。以此强化向量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向量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不需要繁杂的推理,只需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的代数运算,方便快捷。空间角主要包括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下面对二面角的求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求平面的法向量; 2.使学生学会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方法; 3.使学生能够应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4.使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求平面的法向量;

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法. 教学难点 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法.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一、回顾相关公式: 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0[πθ∈) 角的补角. 3、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回到图形) Ⅱ、典例分析与练习 例1、如图,ABCD 是一直角梯形,?=∠90ABC ,⊥SA 面ABCD ,1===BC AB SA , 2 1 = AD ,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 分别以,,BA AD AS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1.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知识点的知识】 1、二面角的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 的面.棱为AB、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AB﹣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Q,将这个二面角记作P﹣AB﹣Q.如果棱记作l,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l﹣β或P ﹣l﹣Q. 2、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二面角α﹣l﹣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AOB 的大小与点O 的位置无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棱l 上的点O. 3、二面角的平面角求法: (1)定义;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①定理内容: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②三垂线定理(逆定理)法:由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斜线(或它的射影)与二面角的棱垂直,推得它位于二面角 的另一的面上的射影(或斜线)也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从而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 (3)找(作)公垂面法: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两个面的公垂面与棱垂直,因此公垂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平移或延长(展)线(面)法; (5)射影公式; (6)化归为分别垂直于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1/ 2

(完整版)二面角求解方法

二面角的作与求 求角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可以做为选择题,也可作为填空题,时常作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把握好二面角,它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下面就对求二面角的方法总结如下: 1、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棱的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投影法:利用s 投影面 =s 被投影面 θcos 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 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尤其对无棱问题 5异面直线距离法: EF 2=m 2+n 2+d 2-2mn θcos 例1: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PA=6,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分析: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故采用定义法 解: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Θ AC=AB ,PB=PC ∴ AE ⊥ BC ,PE ⊥BC ∴PEA ∠为二面角 P-BC-A 的平面角 在PAE ?中AE=PE=3,PA=6 P C B A E

∴PEA ∠=900 ∴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为900。 例2: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 [思维]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平面角 来度量的,本题可利用三垂线定理(逆)来作 平面角,还可以用射影面积公式或异面直线上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1:(三垂线定理法) 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过E 做EF ⊥PC,连接BF Θ⊥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 ∴平面 PAC ⊥平面ABC, 平面PAC I 平面ABC=AC ∴BE ⊥平面 PAC 由三垂线定理知BF ⊥PC ∴BFE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 设PA=1,E 为AC 的中点,BE= 23,EF=4 2 ∴tan BFE ∠= 6=EF BE ∴BFE ∠=arctan 6 解2:(三垂线定理法) 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过A 做AF ⊥PE, FM ⊥PC,连接FM ΘAB=AC,PB=PC ∴ AE ⊥BC,PE ⊥BC ∴ BC ⊥平面PAE,BC ?平面PBC ∴ 平面PAE ⊥平面PBC, 平面PAE I 平面PBC=PE 由三垂线定理知AM ⊥PC P C B A E F M E P C B A F 图1 图2

二面角的求法(教师版)

五法求二面角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 ABCD ,2AD =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 (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 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 ∴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 SM ,则2 2 = 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 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 BF 在△GAB 中,2 6= AG ,2=AB ,0 90=∠GAB ,∴2 11423=+=BG 366 23 2 22211 32 12cos 2 2 2 -=-=??- +=?-+=∠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 6arccos(- F G

高中数学《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练习

高中数学《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练习 1. 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已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 已知三棱锥的展开图如图二,其中四边形为边长等于的正方形,和均为正三角形,在三棱锥中. 证明:平面平面; 若是的中点,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3. 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证:平面; (2)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与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4. 如图所示,正四棱锥中,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1)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2)若是的中点,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切值; (3)问在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侧面,若存在,试确定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平面平面,且=,=.(1)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6. 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点,分别是,的中点,点在上,且.将 ,分别沿,折叠使,点重合于点,如图所示. (1)试判断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7. 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为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8. 已知四棱柱中,底面为菱形,=,=,=,为中点,在平面 上的投影为直线与的交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9. ( (1)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分别是棱、的中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0. 如图,在四面体中,,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 Ⅱ证明:平面平面;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1. 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将正方形沿着线段折起,使得=,设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2. 已知三棱柱中,==,侧面底面,是的中点,=,. Ⅰ求证:为直角三角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3. 如图,在三棱柱中,侧面是菱形,=,是棱的中点,=,在线段上,且=. (1)证明:面; (2)若,面面,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4.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其中底面为等腰梯形,,===,,=,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怎样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6.怎样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一、当图中明显给出二面角的棱时 1、利用定义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求平面BD A 1与平面BD C 1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2、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 当图中给出或能作出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垂直于另一个面的直线时,则可通过垂足(或这点)作棱的垂线,连结所得垂足与前平面内的点(或前垂足),根据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就可得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 A ⊥平面ABCD , P A =AB =2, ∠ABC =30°,求二面角 P -BC -A 的大小。 3、借助垂直平面 通过作两个平面的公垂面得到交线,这时棱与公垂面垂直,从而两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在棱形ABCD 中,,3 A π ∠=P A ⊥平面ABCD ,且12 AP AB = =,求二面角B -PC -D 的大小。

二、当图中未给出二面角的棱时 一、若给出了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①若能找到分别含在两个平面内的互相平行的直线,则可通过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作上述两直线的平行线,此直线即为二面角的棱。从而转化为给出棱时的二面角的问题。 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P A 平面ABCD,若P A=AB。求平面ABP和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 ②若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不到含在两个面内的两平行直线,可设法找这两个平面的另一个公共点。可分别在两个平面内找能相交于另一点的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与前一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从而转化为给出二面角的棱时的二面角的问题。 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 C 1 的侧棱BB 1 ,CC 1 上分别有点D,E使EC=BC=2DB 求截面ADE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③补形法,其目的是使补形后两个平面有公共交线 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为正方形,P A⊥平面ABCD,P A=AB=a,求平面PBA 与平面PD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最新版,二面角求法与经典题型归纳

αβa O A B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垂直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 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 (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 )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 ,连接AC ,则∠ACB 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 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11A B C A --的大小; (2)平面11A DC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 C1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教案

第三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大家知道,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以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主要采取“形到形”的综合推理方法,即根据题设条件,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再由线线,线面等关系确定结果,这种方法没有一般规律可循,对人的智力形成极大的挑战,技巧性较强,致使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 高中新教材中,向量知识的引入,为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它能利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且引入向量,对于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提供通法,避免了传统立体几何中的技巧性问题,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为适应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需要,需要研究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各种问题。本文举例说明如何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空间角问题。以此强化向量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向量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不需要繁杂的推理,只需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的代数运算,方便快捷。空间角主要包括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下面对二面角的求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求平面的法向量; 2.使学生学会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方法; 3.使学生能够应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4.使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求平面的法向量; 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法. 教学难点 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法.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一、回顾相关公式: 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0[πθ∈) 向量夹角的补角. 3、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回到图形) Ⅱ、典例分析与练习 例1、如图,ABCD 是一直角梯形,?=∠90ABC ,⊥SA 面ABCD ,1===BC AB SA ,

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

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面角是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二面角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他们 并不是不会构造三角形或解三角形,而是没有掌握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我们试将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1二面角的相关概念 新教材⑴在二面角中给出的定义如下: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定义只给出二面角的定性描述,关于二面角的定量刻画还必须放到二面角的 平面角中去研究?教材如下给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 0,分别在两个半平 面内作射线AO _ I, BO _丨,则.AOB为二面角〉-丨- 一:的平面角? 2.二面角的求解方法 对二面角的求解通常是先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将三维空间中的求角问题转化为二维空间并可以通过三角 形的边角问题加以解决?定位出二面角为解题的关键环节,下面就二面角求解的步骤做初步介绍: 一、“找”:找出图形中二面角,若不能直接找到可以通过作辅助线补全图形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证明所找出的二面角就是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算”:计算出该平面角 由于定位二面角的难度较大,对于求解二面角还有一种思路就是绕开定位二面角这一环节,通过一些等价的结论或公式或用空间向量等方法来直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本文将根据这两种解题思路对二面角的解题方法做一一介 绍? 2.1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求解二面角 二面角常见题型中根据所求两面是否有公共棱可分为两类:有棱二面角、无棱二面角.对于前者的二面角的定位通常采用找点、连线或平移等手段来定位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对于无棱二面角我们还必须通过构造图形如延展平面或找公垂面等方法使其有“无棱”而“现棱”再进一步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 一、根据平面角的定义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 在60的二面角:-a -■的两个面内,分别有A和B两点?已知A和B到棱的距离分别为2和4,且 线段AB =10 ,试求: (1 )直线 AB 与棱a所构成的角的正弦值; (2)直线AB与平面〉所构成的角的正弦值.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教案

第三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家知道,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以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主要采取“形到形” 的综合推理方法,即根据题设条件,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再由线线,线面等关系确定结果,这种方法没有一般规律可循,对人的智力形成极大的挑战,技巧性较强,致使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 高中新教材中,向量知识的引入,为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它能利用代数 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且引入向量,对于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提供通法,避免了传统立体几何中的技巧性问题,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体现了新课 程理念。 为适应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需要,需要研究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各种问题。本文举例说明如何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空间角问题。以此强化向量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向量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不需要繁杂的推理,只需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的代数运算,方便快捷。 空间角主要包括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下面对二面角的求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求平面的法向量; 2?使学生学会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应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4. 使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求平面的法向量; 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法 教学难点 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向量法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一、回顾相关公式: 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0,])

2、 法向量的方向: 一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同进同出,二面 角等于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 3、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 (1) 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 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进行 向量运算) (3) 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回到图形) n 、典例分析与练习 例1、如图,ABCD 是一直角梯形, ABC 90 , SA 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 分别以BA, AD,AS 所在直线为x,y,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 SCD 的法向量 仁, 平面SBA 法向量n 2,利用n i , n 2夹角 cos cos n 1, n 2 结论: 或 ——■ cos cos 门1,门2 cos cos n j , n 2 统一为: n 1 n 2 |n 1 n 2 1 面 ABCD , SA AB BC 1, AD -, 2

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 1 - αβa O A B 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垂直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 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 (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 )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 ,连接AC ,则∠ACB 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11A B C A 的大小; (2)平面11A DC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 C1

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汇总

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汇总 二面角是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二面角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他们并不是不会构造三角形或解三角形,而是没有掌握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我们试将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根据平面角的定义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 1 在 60的二面角βα--a 的两个面内,分别有A 和B 两点.已知A 和B 到棱的距离分别为2和4,且线段10=AB ,试求: (1)直线AB 与棱a 所构成的角的正弦值; (2)直线AB 与平面α所构成的角的正弦值. 分析:求解这道题,首先得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也就是找出 60角在哪儿.如果解决 了这个问题,这道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根据题意,在平面β内作a AD ⊥;在平面α内作α⊥BE ,EB CD //,连结BC 、AC .可以证明a CD ⊥,则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ADC ∠为二面角βα--a 的平面角.以下求解略. 二、根据三垂线定理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2 如图,在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AC 与平面α成 30,AC 与棱BD 成 45,求平面α与平面β的二面角的大小. 分析: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过A 作BD AF ⊥;⊥AE 平面 α,连结FE .由三垂线定理可证EF BD ⊥,则AFE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总结:(1)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有过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与另一 个平面垂直的垂线,可过这一点向棱作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应用 三垂线定理可证明两个垂足的连线与棱垂直,那么就可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2)在应用三垂线定理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注意“作”、“连”、“证”,即“作 BD AF ⊥” 、“连结EF ”、“证明BD EF ⊥”. 三、作二面角棱的垂面,垂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条交线所构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3 如图1,已知P 为βα--CD 内的一点,α⊥PA 于A 点,β⊥PB 于B 点,如果 n APB =∠,试求二面角βα--CD 的平面角. 分析:⊥?⊥?⊥⊥?⊥CD CD PB PB CD PA PA βα平面PAB . 因此只要把平面PAB 与平面α、β的交线画出来即可.证明AEB ∠为βα--CD 的平面角, n AEB -=∠180(如图2). 注意:这种类型的题,如果过A 作CD AE ⊥,垂足为E ,连结EB ,我们还必须证明 图1 图2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二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若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 l αβ--. 2.二面角的平面角: 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 ,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 (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0,180]; (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4、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5、面面角的求法 (1)法向量法:一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同进同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2)方向向量法: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方向向量(在二面角的面内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夹角。 D C β α B A O m 2 m 1 n 2 n 1 D C β α l 如图所示,分别在二面角α-l -β的面α,β内,并且沿α,β延伸的方向,作向量1n ⊥l ,2n ⊥l ,则我们可以用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来度量这个二面角。 如图,设 1m ⊥α,2m ⊥β,则角<12,m m >与该二面角相等或互补。 cos cos ,AB CD AB CD AB CD θ?== ?

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3.二面角: 二.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在正方体AC1中,求二面角D1—AC —D 的大小? 例2:如图,三棱锥P-ABC 中,面PBC ⊥面ABC ,⊿PB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CB= 90°, ∠BAC=30°,BM=MC 。(1)求证: PB ⊥AC (2)二面角C-PA-M 的大小 。 cos cos ,AB CD AB CD AB CD θ?==?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 ⒈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与棱的射线。 如图,在二面角βα--a 的棱a 上任取一点O ,在平面α内过点O 作a OA ⊥,在平面β内过点O 作a B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a 的平面角。 ⒉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已知二面角-αβ-l ,过棱上一点O 作一平面γ,使l γ⊥,.,OB OA =?=?βγβγ OB l OA l OB OA ⊥⊥??,,,γγ ∴ 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⒊垂线法:※ 该法也就是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来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一个半平面内异与棱上的点A 向另一个半平面作垂线,垂足为B ,由点B 向二面角的棱作垂线,垂足为O ,连结AO ,则AOB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已知二面角βα--l ,自平面α内一点A 作AB β⊥于B ,由点B 作BO l ⊥于O ,连结AO AO 为平面β的斜线,BO 为AO 在平面β内的射影 ∴ AO ,l ⊥∴ AOB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⒋射影法: 被投影面投影面 S S =θcos ⒌向量法:(1)⑴AB,CD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的两个面内与棱AC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为CD AB .[ (2)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θ,则二面角α-l -β为θ或π-θ.设二面角大小为φ,则|cos φ|=|cos θ|=|n 1·n 2||n 1|·|n 2| . ★★利用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求解※ 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①当法向量21n n 与的方向分别指向二面角的内侧与外侧时,二面角的大小等于法向量夹角②当法向量1n 与2n 方向同时指向二面角的内侧或外侧时,二面角的大小等于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1.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AB =4,AC =6,BD =8,CD =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 A .150° B .45° C .60° D .120 2.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 ⊥底面ABCD , SB =3,求平面ASD 与平面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经典求法

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求法 摘要:在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的大小是历届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而对于求二面角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往往很难正确地找到作平面角的方法,本文对求二面角的方法作了一个总结,希望对学生有帮助。 (一)、二面角定义的回顾: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是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衡量的。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α β (二)、二面角的通常求法 1、由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 2、利用三垂线定理(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二面角棱的垂面,则垂面与二面角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空间坐标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5、平移或延长(展)线(面)法 6、射影公式S 射影=S 斜面cos θ 7、化归为分别垂直于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1、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设法求出其大小。 例1、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 解: 设平面∩PAB α=OA,平面PAB ∩β=OB 。 ∵PA ⊥α, аα ∴PA ⊥а 同理PB ⊥а ∴а⊥平面PAB 又∵OA 平面PAB ∴а⊥OA 同理а⊥OB. ∴∠AOB 是二面角α-а-β的平面角. 在四边形PAOB 中, ∠AOB=120°,. O A B ) A B l P . B A

∠PAO=∠POB=90°, 所以∠APB=60° 2、 ( 3、 三垂线定理(逆定理)法 由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斜线(或它的射影)与二面角的棱垂直,推得它位于二面角的另一的面上的射影(或斜线)也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从而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2: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由三垂线定理可得: CD CE=1, DE= 5 3、找(作)公垂面法 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两个面的公垂面与棱垂直,因此公垂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5、如图,已知PA 与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垂直,且AB =PA ,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 解: ∵PA ⊥平面ABCD ,∴PA ⊥CD .P 又CD ⊥AD ,故CD ⊥平面PAD . A D 而CD 平面PCD , B C 所以 平面PCD ⊥平面PAD . A B C D A 1 B 1 C 1 ( E O CO DE O C C ,连结,作过点⊥11DE CO ⊥的平面角 为二面角C DE C OC C --∠∴11的正方形 是边长为又2ABCD CO DE CE CD S CDE Rt CDE ?=?=??2 1 21中,在1 1=CC 又5 52tan 1= ∠∴OC C 5 52tan arg 1=∠∴OC C 5 5 2= ∴CO

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

第9节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 【基础知识】 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 (1) 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2) 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 :] 【规律技巧】 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讲解】 【例1】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FA丄底面ABCD , AB⊥ AD , AC⊥ CD, ∠ ABC =60 ° , PA = AB = BC, E 是 PC 的中点. P (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 ⑵证明:AE丄平面PCD ; ⑶求二面角 A — PD — C的正弦值. (1)解在四棱锥P — ABCD中, 因FA丄底面 ABCD , AB?平面 ABCD , 故PA⊥ AB.又AB⊥ AD , FA ∩ AD = A, 从而AB丄平面PAD, 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FA, 从而∠ 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 PAB 中,AB= FA,故∠ APB = 45° 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⑵证明在四棱锥P— ABCD中, 因FA丄底面 ABCD, CD?平面ABCD, 故CD丄FA.由条件 CD丄AC , PA ∩ AC= A , ??? CD丄平面PAC. 又 AE?平面 FAC,??? AE丄CD.

由FA= AB = BC,∠ ABC = 60° ,可得 AC = PA. ??? E 是 PC 的中点,???AE⊥ PC. 又PC∩ CD = C,综上得AE⊥平面PCD.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 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 PD丄底 面ABCD , PD = DC.E是PC的中点,作 EF丄PB交PB于点F. ⑴证明PA//平面EDB ; ⑵证明PB⊥平面EFD ; (3) 求二面角 C — PB— D的大小. ⑴证明如图所示,连接 AC, AC交BD于0,连接EO. ???底面ABCD是正方形, ?点0是AC的中点. 在厶PAC中,EO是中位线, ? PA // E0. 而E0?平面EDB且PA?平面EDB , ? PA //平面 EDB. 【针对训练】 1.如图,四棱锥 P — ABCD中,底面 ABCD为菱形,PA丄底面ABCD , AC = 2,2, FA =2, E 是PC 上的一点,PE= 2EC. (1)证明:PC⊥平面BED ; ⑵设二面角A — 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

O A B O A B l 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二面角是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二面角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他们并不是不会构造三角形或解三角形,而是没有掌握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我们试将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1 二面角的相关概念 新教材] 1[在二面角中给出的定义如下: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定义只给出二面角的定性描述,关于二面角的定量刻画还必须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中去研究.教材如下给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2. 二面角的求解方法 对二面角的求解通常是先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将三维空间中的求角问题转化为二维空间并可以通过三角形的 α β图1

边角问题加以解决.定位出二面角为解题的关键环节,下面就二面角求解的步骤做初步介绍: 一、“找”:找出图形中二面角,若不能直接找到可以通过作辅助线补全图形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证明所找出的二面角就是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算”:计算出该平面角 由于定位二面角的难度较大,对于求解二面角还有一种思路就是绕开定位二面角这一环节,通过一些等价的结论或公式或用空间向量等方法来直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本文将根据这两种解题思路对二面角的解题方法做一一介绍. 2.1 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求解二面角 二面角常见题型中根据所求两面是否有公共棱可分为两类:有棱二面角、无棱二面角.对于前者的二面角的定位通常采用找点、连线或平移等手段来定位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对于无棱二面角我们还必须通过构造图形如延展平面或找公垂面等方法使其有“无棱”而“现棱”再进一步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 一、根据平面角的定义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 在ο 60的二面角βα--a 的两个面内,分别有A 和B 两点.已知A 和B 到棱的距离分别为 2和4,且线段10=AB ,试求: (1)直线AB 与棱a 所构成的角的正弦值;

求二面角平面角地方法

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二面角是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二面角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他们并不是不会构造三角形或解三角形,而是没有掌握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我们试将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1 二面角的相关概念 新教材]1[在二面角中给出的定义如下: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定义只给出二面角的定性描述,关于二面角的定量刻画还必须放到二面角的 平面角中去研究.教材如下给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 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2. 二面角的求解方法 对二面角的求解通常是先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将三维空间中的求角问题转化为二维空间并可以通过三角形的边角问题加以解决.定位出二面角为解题的关键环节,下面就二面角求解的步骤做初步介绍: 一、“找”:找出图形中二面角,若不能直接找到可以通过作辅助线补全图形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证明所找出的二面角就是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算”:计算出该平面角 由于定位二面角的难度较大,对于求解二面角还有一种思路就是绕开定位二面角这一环节,通过一些等价的结论或公式或用空间向量等方法来直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本文将根据这两种解题思路对二面角的解题方法做一一介绍. 2.1 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求解二面角 二面角常见题型中根据所求两面是否有公共棱可分为两类:有棱二面角、无棱二面角.对于前者的二面角的定位通常采用找点、连线或平移等手段来定位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对于无棱二面角我们还必须通过构造图形如延展平面或找公垂面等方法使其有“无棱”而“现棱”再进一步定位二面角的平面角. α 图1

求二面角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教案

§2.3.2求二面角——平面与平面 所成的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实物观察,类比归纳,语言表达。 2、教学用具:二面角模型(两块硬纸板)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研探新知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老师展示一张纸面,并对折让学生观察其状,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并对以上问题类比,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表示(如下表所示)

2、二面角的度量 二面角定理地反映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如我们常说“把门开大一些”,是指二面角大一些,那我们应如何度量二两角的大小呢?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做一个小实验(预先准备好的二面角的模型)在其棱上位取一点为顶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各作一射线(如图2.3-3),通过实验操作,研探二面角大小的度量方法——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特别指出: (1)在表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求“OA⊥L”,OB⊥L; (2)∠AOB的大小与点O在L上位置无关; (3)当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时,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怎样? 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究,βB 获得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C O A (三)应用举例,强化所学α 例题:课本P.72例3 图2.3-3 做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推理证明,然后抽检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最后讲评并板书证明过程。 (四)运用反馈,深化巩固 问题:课本P.73的探究问题 做法: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老师与学生对话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