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模块培训总结

专题简介:

本专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复习教学研讨,包括复习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思路与策略等;另一部分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评价习题的选取与设计,具体可以分为同步练习和模块考试评价两个层级。关于同步练习的讨论主要聚焦在同步练习的深广度的调控和训练目标的多元化上,模块考试评价的讨论主要聚焦在编制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

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支瑶嘉宾:

山东省实验中学王卫平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张旌

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董军

上部

一、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什么?

主持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施5年来,老师不仅完成了新授课内容的教学,也完成了复习课的教学。前面几个专题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是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中问题的解答。在这个专题中我们把目光转向复习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首先我们来看山东、海南的教师的场外采访。看看他们是怎么考虑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

师1:我们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变化。比如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问题,复习时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一种方式是给0.1mol/L的氨水,先给出条件再分析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加水、固体、加热等,让学生判断电离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及各种微粒浓度、数量的变化,这是从正向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回顾;另一种分析方式是给出0.1mol/L氨水,不是给出变化的条件,而是给出平衡的移动,或者给出微粒浓度的变化,反

推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变化条件。这样不仅能探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是在复习时要通过情景的设计,突出思维训练。

师2:刚才老师说的是对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如果是针对整个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进行复习,我们在刚刚学习完化学反应原理这一章的时候刘老师提出将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的内容结合起来。把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学科综合的复习。比如我们当时给学生留的寒假作业就非常好:比如复习氧化还原时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个是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第二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概念是要让学生回顾常用氧化剂、还原剂,而电解池、原电池这部分也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是硫的转化、氮的循环、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等,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一直体现了氧化还原的原理,第二是进行理论知识,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复习也比较好。比如我们学过的硫元素、氮元素,结合它们的反应如氮气与氢气结合成氨、二氧化硫与氧生成三氧化硫等来进行化学平衡的复习。

王卫平:复习课应该说有不同的复习类型,如单元复习、模块复习、高考复习。我就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一般在高三的单元复习采取的是学案复习课的模式。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部分属于第一个内容,争取以填空等形式呈现出对核心知识的回顾,以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为例,学生应该点出这样一些重点内容,比如水的电离平衡,包括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应用,还有溶液酸碱性及测定方法,另外还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认识,及后续的盐类水解等等。这种呈现方式主要是学生在课下完成,课上老师仅就知识之间的衔接以及核心的重点内容做提示。接下来进入学案中例题的讲解,我们会本着以下原则进行:首先控制例题的量。每个单元都会选择3~4道典型题目,既然是数目这么少的例题,它必须涵盖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所以例题要求综合性很高,但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就是体现基础概念、符号应用、化学思维方式、方法及呈现出的规律等等。紧接着会有方法或者规律的小总结,一般是作为例题之后的提升。每个例题后都有跟踪训练,这就像课后习题一样,比较有针对性、很直接。课后作业也会留在学案上,课后习题一般是15~18个题。习题本着全面、包含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层次,也要兼顾到学生学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之后他们的思维方法和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单元复

习一般分2~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在于知识点的回顾、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例题的讲解,由习题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一般会在后一节或者两节的习题课中进行分析和比对。

主持人:刚才王老师以水溶液为例给我们介绍了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发现,老师们不仅能关注到具体知识的复习,也关注到思路方法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山东省,在课时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将有的内容提到课前,这样提高了效率。另外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学案”的方式,我们看到它把知识、例题、规律总结及课后习题都放到这样的一份资料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学习资源。

张旌:其实每次老师都是在比较匆忙的情况下去完成复习教学的,这是比较遗憾的。由此也就造成了老师多以知识梳理、辅以练习这样的方式完成一个单元或者模块的复习教学。实际上从一个模块整体的设计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统筹安排每一次单元复习到最后模块复习的任务。复习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维的。这个多维目标应该是贯穿始终、逐步深入去实施的。比如一个维度就是建立知识结构,无论单元复习、模块复习还是高考复习,建立知识结构都是比较核心的。而建立知识结构就应该有一些指导性的策略。我们在教学推进中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复习教学从整体架构上来讲应该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应纳入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一个维度是在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直接指向的是实际问题,每一类问题在分类甄别之后应该进入相应的问题解决程序中去。因此,应该在建构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一步拆解,拆解之后建立相应的程序。还有一个维度是要初步体验策略。策略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到综合阶段。这样看来,我们建立知识结构是为了让学生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第二个维度——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是直接解决应用问题,策略主要是为了将来解决更高阶段的问题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基于这样一个多维度的目标,对目标进行拆解之后把它纳入单元复习、模块复习乃至高考复习中去。从第二点上看,复习教学应该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理清问题结构是核心。

董军:我觉得基础阶段的复习还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所谓点和面的结合就是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知识点的应用要紧密结合。另外,基本知识点的应用就是要

理解基本规律,后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问题。淄博市有这么一种做法,以前我们谈到的“归理式”学案,其实它有一个前置性的学习,特别在复习课中,每一个要素就是我们复习的每一个题目,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点拨认识到光会背诵叙述、光会做题不行。然后紧接着就是相关的应用,一个知识点要体现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之后还要概括出规律方法及应用策略。这样逐点解决,夯实基础。最后我们要“堂堂清”,即知识间的关系、以及知识在应用中的思想方法要整体地来看,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化学认识,而不是局限于具体知识点。我们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但不能只局限于此。所以复习课中还要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思想方法的总结、知识应用等方面的总结和升华。

二、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

主持人:通过多维目标的设计让我们体会到复习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结构的回顾,也包括解决问题程序的梳理以及相应策略的提炼。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程序,即基于问题进行整个复习课的推进。我们的选题非常重要,那么要选好题目,实际上就要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分析,提炼出内核,这时再结合外在的信息去筛选题目,只有这样的题目用在教学里,学生才能做到“归理式”,提炼出规律来。刚才主要是针对复习课整体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关注点进行讨论,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课例,看一看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实施中的一些策略。

教学课例:电解质溶液复习课

【前测】

设计问卷的问题如下:

物质导电的微观基础是什么?溶液呢?

什么叫电解质?如何判断那些物质属于电解质?

什么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二者分别包括哪些物质?

请分别书写盐酸、醋酸、硫酸、氢硫酸、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铁的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书写有何要点?

以醋酸为例,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因素有哪些?分别如何进行影响的?

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影响?

水的离子积是什么?如何从不同溶液的角度理解水的离子积?其数值和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

pH的定义是什么?常温下其大小和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

常见的计算包括:强酸稀释、强酸混合、强碱稀释、强碱混合、强酸强碱混合,计算时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什么叫水解?什么样的盐水解?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

请分别书写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铜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水解方程式书写有哪些要点?

以氯化铁溶液为例,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水解能用来解释哪些现象(具体应用)?

溶解平衡具体指的是谁建立的平衡?是哪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

利用溶解平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简单进程】

张旌:刚才我们看了王老师的这节课的课例的设计思路,我想说一下几点:第一点,王老师做得比较可贵的就是一个前测,这就解决了我们的复习教学是否基于学生的实际这样一个核心。有时候我们设计的问题跟学生的认识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我们之前对学生有一个前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前测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王老师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分析相应结果得出了学生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这个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这一点做得也非常到位,同时很关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程序,即思维模型:首先是溶液中微粒种类,微粒之间怎样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如何。从水平上来看是从定性到定量。从整体来看是抓住了学科知识本体之间的结构,然后附着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实际问题结构并进行拆解,形成一个可操作的程序,这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董军:这节课有一个前测是很好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复习课的前期都应该有一个调研,来把握复习方向、复习的具体内容和复习的深广度问题。我们有这样一种做法,在第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发第二节课的学案,学案上有前置性的学习内容,这样即使像山东这样一周只有两课时的化学课,老师也可以在第二节课

上课之前抽查一部分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的程度和学习状况、并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再上课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

王卫平:老师在设计和编排这节课的时候我想应该考虑到离子反应过程中概念的落实及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等。因为这节课是放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可以对前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还有具体化学用语的训练和规范,学生不仅板书,而且有学案投影等等,所以这个老师无论从这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技能方法和化学用语的规范上考虑得非常周全。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师基于这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复习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方法和策略。不难发现,复习课教学和新授课有相同点也有差异。通过刚才几位老师的讨论我们发现,跟新授课教学相同的是,在复习课教学的时候同样要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关注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困难、输出过程中缺乏的是什么。刚才老师们都提到了思维模型的建立,老师在新授课时给学生建立起的基本思路和思考角度跟在复习课的时候要建立的思维模型是有联系的,但不完全等同。新授课“输入”知识的时候,即认识溶液的时候有哪些角度,复习课面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是“输出”的问题。它要把认识角度具体化,对学生来讲才具有操作的依据和程序。场外,在复习课里同样要关注多样化教学。比如选取的问题要基于实际,另外也要有驱动性问题,也要关注例证、素材的选取等。当然复习课教学和新授课教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即容量更大、更综合、要更加考虑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的整合设计。

下部

三、一线教学实践中同步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主持人:前面主要是结合水溶液问题跟讨论了复习课教学设计中老师们需要关注的点。下面我们把话题转入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实施中老师们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关于同步练习的选取。我们从场外的采访中看看对于同步练习的选取老师们通常是怎么做的。

师1:我认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同步考试及评价的设计是逐步走向科学的。最初的教学我们过多地依据旧教材,题目偏、难,没有体现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随着对课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我们对习题课的研究才越来越符合习题课的要求。

师2:在设计同步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综合实际,也就是要注意学段的不同,避免一步到位。很多问题设计的题目可能很优秀,但在新授课教学中不一定适合。也就是学生的基础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跨度太大。

师3: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研究课后习题的特点,拓展新题型,整合旧的题目。目前能较好的实现与新教材配套的练习比较少,题目大多偏旧、偏难。我们从新教材的课后习题看出,新教材更注重课后习题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习题,也可以对教材题目进行变式练习,要多研究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分析各题目的、命题特点、题目难度,然后整合旧教材中的习题,编写适合新教材的练习题。

王卫平: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在同步练习的设计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到现在为止做得都不是很完善。比如在同步练习的选取中困扰着我们的是时间紧、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很重。在一线老师手里有很多现成的同步训练,但是老师们对这些题的处理都是简单地把不符合课标要求的、认为超纲的、节前节后不合适的题目删减掉,做完这种处理之后就直接发给学生做了,但是做完之后实际上我们也有很多遗憾。从现在山东来说,进入新课改6年,很多老师对于新授课如何讲、如何备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及线索的挖掘等,有很大的提升。但所有的老师感觉难度大的就是同步训练。因为同步训练本身良莠不齐、新旧不齐,所以带来的困扰很多,而且牵涉到时间的问题,所有的题目不可能自己去编写,只能把时间放在删减题目和简单地改造题目上。即使是这样,我们觉得效果也不好,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习题本身和新授课一样重要,而且习题占据了学生课外的很多时间,所以我们一直淡化习题的设计。关于习题课如何设计、习题课如何讲解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急于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

主持人:看来现在关于同步练习的选取问题已经成为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了。张老师关于这一点你想给老师提哪些建议呢?

张旌: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习题本身功能的分类和界定的认识问题。应该说我们的同步习题也好综合习题也好,什么时候选、选什么样的习题是基于它的功能来确定的。可以分几个层级:一个是随堂练习,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随堂的教学内容,当然也是多维度的,还有就是课后的同步练习,它的

功能是在巩固的基础上的应用,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有就是单元习题,主要是检测、在综合基础上的应用和巩固,另外就是模块测试题,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模块的水平要求。我们应该从它的层级的角度进行区分。还有一类问题是:在习题选择时我们过多地关注知识点、知识点落在哪个知识结构体系中等等,从维度上显得单一、简单,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方法维度。

董军: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维度、难度、综合度都要考虑。我们不能把每节课结束后都要进行的课后练习,这样一个决定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段随意地处理掉。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回事,那么作业、练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像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比如盖斯定律,它可以用两个反应合成一个反应,也可以三个反应合成一个反应,反应之间可以是相加的、可以是计量数变化或不变的、可以代入具体数值也可以不代入具体数值。这时我们要考虑什么时候当堂课用,是用带数值的还是符号表示的;什么时候在课下做,是用三个反应的(高考的层次就是三个反应)。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口气全“吞”下去。

四、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的选取建议

主持人:从刚才两位老师关于同步练习的建议中可以获得这样一些启示,首先,在进行习题筛选的时候要关注层次性。即使是同步练习,它跟当堂练习、还有之后的单元练习、模块练习和高考练习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老师们可以在一个练习的局部(最后一道题)有不同层次重叠,但大量的重叠就会干扰学生对核心内容的学习。第二就是训练目标的多元化。实际上与新课程目标多元化的取向是一致的,在教学时要关注三维目标,在评价时也是一样的。按这样的思路推演下去,会发现,在基于学生的认识进行考查时,除了认识角度之外,认识对象的确立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部分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出现沉淀,然后让学生解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找不到沉淀转化的对象,更多的想到镁离子和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忽略了氢氧根的来源,实际上它是从氢氧化钙的沉淀溶解平衡得来的。由于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更难溶,所以生成了氢氧化镁,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的定向移动。实际上是一个沉淀转化,而很多同学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沉淀的生成。对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考查不一定是基于认识,还有一些是老师说的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思想

方法,比如变量控制,在很多考题中出现在实验设计里或者对数据的分析。给学生很多数据,学生只能控制住某些量去看变量,才能研究出这个实验的目的。这也提醒老师们在进行习题选取的时候必须要对习题进行研究学。只有对习题进行研究,挖掘出问题结构后,再去看问题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习题是怎么样让它显得那么丰富的?——其实就不同素材的刺激,或者问题结构中的不同要素进行控制。老师如果对整个结构心中有数的话,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要留什么、删什么,补充什么。在看学生作业的时候能够准确判断学生出现问题是由于纯的知识记忆问题,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结构从而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下面的讨论就结合一份同步练习题跟老师们一起来筛选一下,看看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份作业的题,我们怎么确定留什么补什么。

案例:一份同步练习题

1.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 .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盐类水解结果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 .Na 2CO 3溶液中,C (Na +)是c (CO 32-)的2倍

2.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

A .HCO

3-+H 2O

H 3O ++CO 32- B .NH 4++H 2O NH 3·H 2O+H + C .CO

2+H 2O H 2CO 3 D .H 2O+H 2O H 3O ++OH -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Na 2S 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

B .水解反应中同时存在中和反应

C .一切钾盐、钠盐、硝酸盐都不发生水解

D .醋酸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

4.在25℃时,pH 值都等于10的KOH 溶液与CH 3COOK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 )

A. 相等

B. 前者比后者大

C. 后者比前者大

D. 两者都比纯水电离度小

5. 在含有酚酞的0.1 mol / L 氨水中加入少量的 NH 4Cl 晶体,则溶液颜色 ( )

A. 变蓝色

B. 变深

C.变浅

D. 不变

6.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

O H++OH-,如要使水的电离程度增

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A.NaHSO4 B.KAl(SO4)2 C.NaHCO3 D.NaAc

7.在Na2S溶液中c(Na+)与c(S2-)的比值是:( )

A .2 B.小于2 C.大于2 D.1/2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 A.Na2CO3NaHCO3NaCl NH4Cl

B.Na2CO3NaHCO3NH4Cl NaCl

C.(NH4)2SO4NH4Cl NaNO3 Na2S

D.NH4Cl(NH4)2SO4Na2S NaNO3

9.在Na2CO3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C(Na+)= 2C(CO32—)

B. C(H+)>C(OH—)

C. C(CO32—)>c(HCO3—)

D. C(HCO3—)>C(OH—)

10.下列各组离子中,每个离子都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一组是() A.Zn2+、Ag+、HCO3-、Cl-、PO43-、SO42-B.Fe3+、SO42-、Al3+、H+、CO32-、H2PO4-

C.Ag+、SO32-、SiO32-、Fe2+、S2-D.Cu2+、ClO-、OH-、HS-、Na+、HSO3-

1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①NaHSO4② NaHCO3③ Na2CO3④ Na2SO4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12.把NH4Cl固体溶解在水中时存在两个电离过程,写出电离方程式和

。NH4Cl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的随之增大,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H+)C(OH-),溶液呈性;此过程总反应式为。

13.写出下列盐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并说明其溶液的酸碱

14.配制氯化铁溶液常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如何操作既可得到透明溶液而又不引进杂质离子_________________ __ _ 。15.现有NH4Cl和NH3·H2O组成的混合溶液,若其pH=7,则该溶液中c(NH4+)___c(Cl-);若pH>7,则该溶液中c(NH4+)______c(Cl-)(填“>”、“<”、“=”)。

张旌:一般来说组合一份同步练习应该关注几个方面:一个是知识本体,这节课的知识本体就是盐类水解。我们要对盐类水解的概念本体,以及盐类水解的水解平衡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初步应用的练习。同时对盐类水解这个概念,我们要从多维度多层次地认识它,比如宏观现象、微观本质、符号表达,还有从定性的角度怎样理解,是不是能上升到定量和半定量的水平。另外是知识结构的问题,盐类水解是水溶液离子平衡中很重要的方面——水解平衡。跟它相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影响的比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时是不是能够从知识结构上进行比较。还有就是应用方面,通过应用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结构,形成解题思路和策略。我想主要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看这份习题,看哪些习题可以留下,哪些习题可以经过改动之后使用,或者有些习题可以建议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使用。第1题应该是直接指向知识本体、概念理解部分,是定性的角度理解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这道题作为习题的第一题是可以的。第2题是符号表达,这里四个选项涉及到了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

离平衡和离子反应,所以这道题建议将第三个选项改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比如一水合氨或醋酸的电离平衡的表达式。选择一水合氨可能对学生帮助更大,因为在这里有铵根离子的水解平衡,还有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这样可以从概念辨析和对比上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建议把C选项改成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之后使用。第3题的综合度相对高了一些。在这节课刚刚建立对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移动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引入这个多综合体系的概念对学生的理解是不利的,容易造成一些混淆。所以建议这道题放在单元综合练习中。第4题也是这个问题,并且第4题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水的电离平衡,并不是这一课时的知识主体,建议放在单元练习中。

王卫平:第五题是向氨水中添加铵根离子,这样就使得盐类水解的同步测试变成了研究电离平衡的移动,建议这道题可以作两种改变,一种是把这个题改成研究水解平衡的,如改成在氯化铵溶液中通入氨气,看如何变化,把第5题保留,在下面紧接着出一道水解平衡的题目,两题并列突出概念之间的比较,使学生与前期的电离平衡相区分。第6题A选项考查的是水的电离平衡,相当于是复习前面的知识,而B和D牵扯到弱离子,铝离子和醋酸根在水中存在水解的问题,但C选项放在这里难度较大,因为酸式酸根既有水解也有电离,第6题在课时训练上综合性较强,建议放在单元测试甚至模块测试当中考查。第7题题目本身放在这里考查没有问题,但从整个题的设置看,它与第一题的D选项是重复的,我们建议做如下改动:将第一题的D选项改成单一的概念形成的考查,或者建议把第8题删掉。第8题涉及到弱离子水解、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共存的体系等等,这道题难度较大,建议放在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当中。

董军:第9题很明显是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导致溶液中离子间有一定的浓度关系,所以这个题考查的是知识本体,而且很直接,建议留在同步训练中。第10题最大的特点是超标,包括银离子、磷酸二氢根等典型离子,另外这道题很复杂,所以这道题不适合做同步训练,此题要用的话必须进行删减和改造。当然,若改造后综合程度高就可以就在单元测试中,如果改造得比较直接的话也可以直接用于同步学习。第11题的四个选项硫酸氢钠是酸式盐的电离,碳酸氢钠是以水解为主,电离兼有的,碳酸钠水解为主,这个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就一般的学生而言可以放在单元测试中,当然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也可以放在同步测试中。

第12题直接叙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13题就让学生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这两个题的表述很直接很具体,很基础,所以可以作为同步练习。但是这两个题“空”较多,建议不要单一的都是写离子方程式、都去让学生填空,可以拆解一下,把每道题一半留在当堂练习中,一半留在课后练习上。

张旌:最后两道题都是指向应用,应该说是同步练习的最高水平。14题是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学生要利用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和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理解来解决这个问题。15题是在综合体系中应用这节课及前面学习的内容,比较盐类水解的平衡和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从认识层次上讲是从定性到半定量。这道题一方面是强化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另外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也就是怎样分析体系——要分析离子种类、离子的来源等、这些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样的,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两个题可以放在课后习题中,但尺度是最高水平的。

主持人:通过刚才对盐类水解这一课时的同步练习的筛选和讨论可以发现选择习题的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容维,拿到一个习题要判断它考查的点跟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对应的,如果是对应的,那么它可以留下,如果不对应,就要考虑将它放在其它位置上。在内容的考查上,除考查的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对应之外,还包括学科思想方法和认识方式。比如15题考查的就是水溶液这个体系的思想方法、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的基本类型。在内容维包括四个一级主题,有刚才提到的具体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和认识方式,也包括STS和科学探究的考查。另外选取同步练习的维度是水平维,即考查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第一个水平就是识记,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再认、回忆。第二个水平就是理解,即对知识本质和相关知识间的认识,在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就是对知识的本质和问题间关系作出说明和具体化,或者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比如刚才第2、5、6题就是属于理解水平的考查。第三个水平就是简单应用水平,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问题解决,或稍微变化一点情景,比如讨论水解平衡移动的时候用的是醋酸钠体系,换一个其它体系来讨论,这属于简单应用的水平。第四种就是间接应用,间接应用中又可以分为分析、评价、创造:在分析水平主要指应用知识去分析的情景对象具有比较大的情景转化,比如14题。配制氯化铁溶液中常出现沉淀现象,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分析它的原因就比给一个已知的平衡体系更复杂一些,15题

是更加典型的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共存的一个复杂体系了;第二个就是评价,当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出几种方案,请学生评价和设计,比如发现氯化铁溶液浑浊,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到了设计的水平。在选取同步练习的时候大多数题目是放在理解和直接应用的水平,也有少量的题目放在间接应用水平。这实际上就定位了同步练习的难度,给我们后边的模块练习和高考复习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五、如何进行考试评价设计?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主持人: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评价设计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阶段性考试题目的设计,比如期中考试、模块考试。下面就阶段性考试题目的设计进行讨论。

王卫平:我就立足在单元测试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侧重点。我们在进行单元测试题的设计时一般会考虑三个方面即全面,多样,系数。全面就是指全面地涵盖该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反映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两点在题目中都要有所反映。全面还有第三个需要考虑的,就是突出重点内容,这个重点一来可能分值上比重较大,可能在主观题中呈现,而且呈现的次数角落多,二来可能承载了更多的考查点的任务。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多样的问题,在单元测试的考查上我们也在注意素材的组织,比如题目呈现的方式是图、是表、数据等,另外题型也要多样化。另一方面就是在体现学生思维的力度和思维角度方面也力求多样化。这是单元命题里难度较大的地方,一线教师基本能做到的多样化一般是素材的多样,如图表、数据,概念落实、符号考查等方面也能考虑到,题型的多样性也可以考虑到。另外单元测试题还有一个难度系数的要求。易、难的题目按比例分配,一般单元测试中以容易的题为主,中等难度和难题一般不能超过三个点,一般都在20%以下,这样就保证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知识的落实比较扎实。难题可能涉及综合性比较强的多线索、多维度考查,或者承载了对学生水平维度的考查,这种题目在单元测试中一般只会出现1~2道。以这种原则命题一般是由备课组中某个老师出,然后整个备课组作为集体备课的内容最后确定。

董军:我从几个方面汇报如下:一是试卷的功能。作为各级教研员命制的模块测试题应包括包括四项功能:考查功能、检查功能、激励功能和指导功能。考查功能是针对学生而言。通过具体的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

科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检查功能是针对教师而言。通过具体的试题,检查教师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等方面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完成的程度。激励功能是针对学生而言。通过考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所以平均分不能低、及格率不能低;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科学的深刻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科学魅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向老师们汇报的这份试卷,是为一所重点中学命制的模块试题,预计难度在0.70左右,及格率在0.8左右。指导功能是针对教师而言。通过具体的试题,指导教师要研究课标、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高考的考试说明和研究高考试题,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社会,研究以上诸方面对素质教育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试卷命制的流程,命题一份试卷至少要走四步定位、构架、精细和布点。

定位是指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通读教材,确定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的要求和考查的程度。比如:关于《化学反应原理》这个模块,从内容确定方面讲主要是三部分内容主题一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包括能量的形式与能量的转化(包括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应与反应热的计算两大部分。主题二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三是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但主题三中所包括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这三大平衡,都是化学平衡原理在新素材、新背景下的具体应用。从考查要求和考查程度上讲,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共有三项实验探究的要求,其中两项就是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当然要具体命题时不一定对两项内容都进行探究,只要进行一项就可以了,以点带面。从能力考查方面看:在高考的考试说明中有明确要求――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其中要求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试题形式方面除前面所说到的一定要有探究实验形式的试题外,还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近年来高考在这方面落实以上两纲要精神而出现的图表、图像题等等。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是这样要求的――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高考考试说明把对化学学

习能力的要求作为第一要求,其中明确提出: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所以在本模块测试题中要相对多的出现图像、图表应用类的试题,如第9题,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第10题,从定量的角度来考查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第14题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第15题绘制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组图像。

架构就是搭建整个试卷的整体框架。首先从核心内容开始,根据定位的要求和手中的素材,确定了用探究的形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内容的考查,并结合图像和图表的使用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第15题。

案例:第15题

Ⅰ.飞机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利用催化剂可使尾气中的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催化剂2CO2+N2△H<0。已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

影响规律

....,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1)请填全表中的各空格

(2)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

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Ⅱ.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N

和O2的反应:N2(g)+O2(g)2NO(g)

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已知2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0.1,若该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2和一定量的O2,平衡时O2与NO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是。

本题是通过一个环保的素材,充分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单变量控制原则,体现了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的考查要求,同时考查了使用信息、多形式表达结果的学科能力。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在目前化学计算已经淡化的新课标时代,课标中仍然明确要求“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在命题,在14题考查了三量法的计算,在15题考查了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考虑到试题的大小问题以及防止瓶颈现象,把对化学平衡特征的考查单独另题,放在选择题中考查。这样就完成了对化学平衡基础知识本体的考查,而对化学平衡的应用方面的考查,则多是结合电解质溶液即溶液中的三大平衡来考查的。

精细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字表述精细,要做到字斟句酌,使试题文字简捷、精炼并且精确到位不产生歧义;这是任何形式的命题都要做到的。二方面,是控制程度精细,模块测试不是高考的模拟考试,学习还处在新授阶段,所以要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方面予以适当控制,不能采取一竿子到底的的做法,如关于pH的计算,我们知道,关于pH的计算要求很多,如由溶液浓度计算pH――分为酸型和碱性;有关溶液稀释的pH的计算;有关酸碱混合反应后溶液pH的计算,还有含有字母的要求建立关系式的有关pH的计算和考查。针对本次命题是模块的新授课的测试题,不是高考总复习,所以不考虑“含有字母的要求建立关系式的有关pH的计算和考查”。三方面是体系构建精细,体系化和结构化是模块考试的特点,试题和试卷本身还要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做贡献。通过命题我深深的认识到,什么样是好题――既好考、又有讲、还好用的试题,在考试中、讲评中和考后对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还有指导意义的试题是最好的试题。

布点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命题,结合本章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完成其它的知识点考查,这时可以考虑尽可能扩大考查面。

注意的地方:命题开始时不要掬泥于知识点的全面考查,否则就会出现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缺乏结构性等问题。

张旌:我们作为区域教研的机构,每年都会承担一定的命题任务。我们有一个规范的命题流程:首先是界定测试功能,比如是模块测试题那么它就是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它的测试功能。由此我们确定多维的测试目标:比如知识结构、方法策略等。之后要统一命题依据,北京市有一个教学指导意见,这是我们的命题依据,教材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也是一个依据。还有就是我们区的实际教学情况。无论哪一级的考试它都必须首先了解教学情况,将教学实际作为主要的命题依据。之后确定考查的内容。既然考查目标是多维的,考查内容肯定也是多维的。我们在命题之前会制定一个双向细目表,这里面要包括核心主干知识、整体知识结构,还有就是学科能力方法。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考查能力方法是要思考的问题,然后是问题结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再次明确考试的导向。确定细目表之后也要考虑预计的难度在多少。之后集体备题。我们会集体讨论试题的素材方向,备题后来后组稿,组成成卷后将会有很长的时间去“打磨”试题,让它更科学合理,能更好的承担我们的测试目标和细目表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用一定的收获。因为它是走科学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去学习一些命题理论。

主持人:在阶段性考试命题的时候要注意定位,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和模拟测试它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在难度的确定上就不一样。另外,当确定了试题的难度定位时,在进行习题设计的时候关注的点:知识点的分布、难度的确定,特别是多样化评价目标的考查。再来看同步练习选取的二维的思考角度,会发现二者是一致的。比如多样化评价目标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在内容维考查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知识本体,还包括学科思想方法、STS及科学探究能力。另外一个就是水平维,它决定了一份试题的难度。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区在进行命题设计时的流程,我想这对我们以备研组为最小的教研单位来讲是很有启示的。

作业:

见课程公告中的“研修指南”。

体育教研活动方案.doc

体育教研活动方案-- 《侧向投掷沙包》课例研究设计方案 体育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侧向投掷沙包》课例研究设计方案 一、活动名称: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一物多用”问题探讨 二、教研组:体育组 三、教研组长:xx 四、活动主题:“体育器材一物多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寻找器材的运用与技能最 佳结合点,发挥器材的最优使用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接轨,使体育课的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活跃体育课 堂教学气氛,构建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增强体 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活动欲,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活动目标: 1、通过本活动,继续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相关内容。 2、通过同一堂课的多次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 3、体育教学中体现“一物多用”; 4、通过“一课多练”练就灵活的教法、学法,达到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教 学特色。 六、活动准备: 1、场地:小学部新篮球场; 2、器材:小沙包、标志物、高度标志杆; 3、时间: 14 年10 月13 日上午第二节xx 14 年10 月14 日下午第一节xx 14 年10 月15 日下午第二节xx 七、参加人员:体育教研组成员 八、人员分工: 1、该项目总负责人:xx 2、拟定具体方案与通知:xx 3、资料整理与通讯报道:xx 4、拍照:xx 九、注意事项:请体育组老师安排好课,准时参加。 十、具体案例:(教案)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三年级(水平二) 授课者:xx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归纳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注 意: 水解:吸热反应 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4Cl 与Ba(OH)2?8H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表示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 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1.(2009泉州水平测试)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 2.(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u B.CH3COONH 4 C.H2S D.NH3·H2O 3.(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c(OH-)<c(H+)的溶液 B.含有较多H+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滴加酚酞显无色溶液 4.(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0.1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引起的变化是 A.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D.溶液的pH增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色保护层 D.在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几滴CuSO4溶液,可加快H2的产生 6.(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将VL0.10mol·L-1盐酸和VL0.06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该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2VL) A.1.7 B.12.3 C.12 D.2 7.(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8.(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 A.pH=4的H2SO4溶液 B.pH=3的CH3COOH溶液 C.c(OH-)=1×10-11mol·L-1 D.c(H+)=1×10-3mol·L-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NaOH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增大 B、电解H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减小 C、电解Na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D、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

体育教研组活动计划

体育教研组活动计划 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以下是整理的体育教研组活动计划,欢迎大家参考。 小学体育教研组活动计划 一、抓好教学工作,深化体育课堂。 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学校体育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完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强调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教学目标,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总体素质。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在满足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学期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规划下,我们决定在体育教研组实施以下的措施: 1、抓好课堂常规,建立完善的体育课堂机制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秀的精神文明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授课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了解以下几点: (1)学生课前的常规;例如:学生的到场人数,请假原因,实习生的安排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妥善安排。 (2)学生服装的准备;体育课是一种身体参与的练习课程,合理的着装要求是学生安全学习的保障。因此,要严格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服装仪表要求。 (3)学生课中的常规; (4)课后常规;教师课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不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订正。 2、预防意外,建立安全快乐的体育课堂 《学校体育条例》明确规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并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为了减少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隐患,本学期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灌输安全思想,让学生懂得健康与安全的关系。让学生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二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二)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太阳能电池成本极低:比许多绿色再生能源低很多 D.光伏发电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AgCl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B.用25mL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KMnO4溶液 C.溶度积常数大者,溶解度也大 D.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原因是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3.250℃ 1.01×105 Pa时,反应:4NO2(g)+O2(g) =2N2O5(g)ΔH=—56.76kJ/mol,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熵减效应大于能量效应B.是熵增反应 C.是吸热反应D.是放热反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稀释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时,AgCl的溶度积常数不变 B.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相同温度下0.2 mol/L醋酸溶液中的c(H+)是0.1mol/L醋酸溶液中的c(H+)的2倍D.醋酸溶液稀释时,所有离子的量均减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 C.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焓变 D.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体育教研活动实施方案201411

那吉屯第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策划背景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的技能方法,更注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达到的练习密度和强度,而有效的密度和强度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队伍调动的安全、有序和巧妙。体育教师应该有这个能力,把握好因教学内容不一而产生多变的队伍调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便利、有效。 我校有4名在职体育教师,共29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学生数接近50人,目前还未采用男女分班,这样的一种上课模式对体育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考验,客观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合理队伍调动的能力。因此根据目前的一种现状策划本次主题方案。 二、活动主题和目的 1、主题:注重队伍合理调动促成有效体育课堂 2、目的: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安全、有序,更有效率,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提升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留下痕迹,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过程与内容安排 1、活动的部署和理论准备 首先由组内教师通过商讨,结合我校体育课现状来确定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各教师回去查找资料,理论学习、再通过集体谈论来确定课题、集思广益突出主题。 2、活动主题研讨 活动程序:由于本次活动主题是解决疑难问题,因此通过组内推荐来确定人选,先由学科骨干带头示范课堂展示,然后通过实践研究、观摩记录来集中研讨和反思,并推荐一名教师将反思成果通过课堂展示再呈现,最后将过程中积累的材料给整理起来,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来总结、反馈,形成案例素材。 活动流程: 1、精心设计,组内亮相。主备课人将自己设计的课在校教研组活动周上研讨课,邀请学校老师及组内的综合组老师进行听课,主要从流程设计、教学目标、题目的精选(实心球多种抛法、投桃报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备课人做好记录。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 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 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 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 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 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 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 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 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 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 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 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 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 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体育教研活动案例

---------------------------------------------------------------最新资料推荐------------------------------------------------------ 体育教研活动案例 体育教学专题活动研讨投掷和钻爬活动目的: 1、从基本动作投掷、钻爬入手,帮助教师明确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适宜的活动,结合现场教学活动观摩、小组研讨,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2、拓展思路,通过体验式活动,进一步思考沙包、绳子、高跷在不同年龄段的玩法,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 3、在活动中融洽氛围,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活动时间: 2019 年 3 月 16 上午 8: 3011: 00 全体下午班教师 2019 年 3 月 16 下午 2: 304: 45 全体上午班教师活动地点: 东海园三楼多功能室活动过程: 一、开场游戏聆听天籁 1、教师随意入座,主持人引出游戏。 2、闭上眼睛,感受音乐。 3、集体分享: 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鼓励教师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4、再一次聆听,引导教师用心去感受。 5、结合 MTV 聆听歌曲,感受天籁般声音带来的愉悦。 1 / 18

二、体验式活动: 小材料大玩法之沙包、绳子、高跷。 1、教师拼图寻找小组成员。 2、小组成员现场玩相对应的材料,把具体的玩法写在汇报纸上。 3、小组汇报并展示具体玩法,集体讨论适宜性并进行一定的补充。 三、观摩教学活动,地点东海大操场。 (一)小班体育活动我是小士兵,执教者: 潘雅璐(上午班)活动目标: 1、复习手膝着地爬行动作,在通道内学习钻爬的技能,钻时能低头、弯腰、屈腿。 2、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知道钻过通道时,身体不触及障碍物。 活动重点: 在通道内学习钻爬的技能,钻时能低头、弯腰、屈腿。 活动难点: 学习钻爬的技能,知道钻过通道时身体不能触及障碍物。 (二)中班体育活动钻爬小机灵,执教者: 邵芬芬(下午班)活动目标: 1、练习钻过离地 60 厘米高的塑料拱门,发展侧钻的能力。 2、通过平衡、跨跳、攀爬、侧钻的动作来提高身体的协调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教研主题方案设计

教研主题方案设计 教研活动旨在让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精彩的故事呈现给其他的教师,突出教师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研主题方案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为全面开展主题教研工作,切实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带动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此主题教研方案。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途径”为突破口,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有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1、理论提升。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新理念武装头脑,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新的有效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 主题教研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能力提高。 以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教学能力。 4、组织机制。 构建教研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教研制度,使日常教学工作和主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 5、总结成果,创生方法。 通过主题教研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困惑,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形成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教学模式,锻造一批名师,培养一批优生。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使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主题教研工作小组和教师梯级队伍评审小组。 1、主题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2、具体分工。 强化管理,有效实施。 1、认真制定可行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和个人方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体育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研讨活动方案

体育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研讨活动方案 主题:“以生为本有效合作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时间: 2014年4月3日 听课地点:田径场 研讨地点:体育办公室 执教老师:陈春琴 参加对象:全体专职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张华小学体育教师,其他学科备课组长、学科组长和考核组成员。 课堂观察点: 1、合作学习是否具有有放性?(从教材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认知和特点来谈) 2、课堂呈现的小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可作怎样的改进? 3、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教师还可以作如何改进) 4、课堂学习难易是否适度? 5、运动负荷是否合理? 本次研讨重点关注: 合作学习是否具有效性?从教材的教学难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认知和特点来谈)。 对这个话题每个老师都要关注,有主讲老师谈到时,及时补充,最后要形成决议。 本次校本教研能力考查重点: 能否结合自己的学习,有理有据脱稿进行点评。 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 1、教研组根据自己校本教研主题制作好课堂教学观察表,提前一天下发到所有听课老师手中。 2、老师围绕本次研究的主题确定好自己的研究目标(备课组长安排好,确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研究目标),并做好相应的理论学习。 3、根据活动安排到相关地点听课,根据自己的观察点进行课堂观察。 4、听完课后自己根据自己的观察点独立进行思考,并做好书面准备,研讨时要尽量做到脱稿评议。

5、骨干教师准备引领探讨的问题和总结提炼 二、活动时 1、教研组长负责主持,开场引入 2、上课老师讲设计的理由 3、其他老师,进行点评,质疑补充 4、骨干老师引领深入研讨 5、形成本次重点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

2020届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归纳

2020届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 归纳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取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 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取或放出的 热量称为反应 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缘故: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取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讲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分数,但系数与ΔH 的值一定要相对应。 〔4〕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 的数据一样差不多上在101kPa 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专门注明; 〔5〕关于可逆反应,其ΔH 同样要与系数相对应,但假设按系数投料反应,那么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其反应热的数值会比ΔH 的数值要小。 三、燃烧热、热值与中和热: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模拟

2011-2012《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模拟试卷 班级::座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S-32 Al-27 一.选择题 1.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2.汽车尾气里含有有毒的NO和CO,NO和CO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的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D.此反应能减轻尾气对环境的污染3.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 率v最大的是() A.v(A)=0.15mol/(L·min) B.v (B)=0.6 mol/(L·min) C.v (C)=0.3 mol/(L·min) D.v (D)=0.1 mol/(L·min)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B.P、Q、R、S在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D.P、Q的反应速率相等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AB同时生成n molB2D.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B2 6.已知H2(g)+C1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2HCl(g) H2(g)+Cl2(g)的△H为() A.+92.3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184.6 kJ·mol-1 7.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 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 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 +6H +===2Al 3++3H 2↑ 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蜡烛熔化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低于 放热 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6H +===2Al 3++3H 2↑,故答案为放热;2Al +6H +===2Al 3++3H 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