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自动化三遥对点测试方法与应用

配电自动化三遥对点测试方法与应用

配电自动化三遥对点测试方法与应用
配电自动化三遥对点测试方法与应用

XX供电公司DTU技改时常遇到以下难题:施工计划时间非常紧迫,若DTU 与主站对点出现问题,现场解决时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甚至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因此,该公司急需一套虚拟主站系统,在未联实际主站之前完成DTU每个间隔的三遥对点测试,保证各项点号信息正确,缩短技改施工时间。

时间:2019年3月

地点:XX供电公司配电检修工区

使用设备:配电之星-P2200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仪

经过详细了解供电公司实际现况后,我们为其推荐了配电之

星-P2200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仪,设备具备以下5项特征,可很好地完成DTU点号核对工作。

●具有8路电压每路300V,8路电流每路30A输出,精度达到0.05级;

●8组开出量均采用快速开出,精度<220us,满足SOE分辨率<5ms 及遥信防抖(10ms~1000ms)规程要求;

●具有模拟主站功能,在完全脱离主站的情况下对终端进行就地化对点测试,不需要频繁进行终端与主站的对点测试;

●能实时监测及解析终端发出的IEC101、IEC104报文,方便测试人员分析报文,同时监测交互报文数据是查找问题的依据,极大节省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在仓库完成DTU各个间隔的三遥测试,通过模拟主站完成规约对点工作,保证DTU输出的点表及各个参数的正确性,DTU在开闭所只需完成外部接线工作,减少了开闭所检修停电时间。

技改施工规定停电时间为1天,需完成开闭所17个间隔三遥电缆接线施工以及DTU跟主站的通讯联调和点号核对。

首先,我们进行DTU点号核对工作。后台厂家先做好配置,我们接上网线至DTU的网口1,分配好模拟主站IP地址和终端IP地址,测试仪显示IEC104报文,表明通讯正常,接上间隔1的遥测和遥控试验线后将开始试验。

通过性能试验菜单给DTU间隔1施加100V电压和1A电流,在监视菜单里可以清楚看到回采的遥测量,通过对比实际遥测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点号与点表中点号是否一致,判断遥测点号的正确性。

接下来,使用测试仪直接遥控开关合闸、分闸,在模拟主站上通过合闸、分闸的动作时间判断遥控点号正确性。为减少现场工作量,我们无需挨个接遥信线,可直接通过DTU端子排上定义的位置短接遥信点和遥信公共端,查看模拟主站SOE报文以及监视的点号,并结合DTU分合位状态指示灯便可确认所有遥信点号的正确性。按照此方法,我们完成了17个间隔的所有点号核对工作,检测出多个间隔的点表配置错误:CT变比下错配置、某间隔遥信点号配漏、某间隔遥控点号配错导致无法遥控、相邻间隔三遥点号关联错位等,找出了端子排上的遥信错接位置、端子排外部放电缆短路等外部原因。根据问题点,DTU厂家很快完成修改,我们进行再次核实,保证所有配置点表准确无误。

经过提前核对点表,技改施工开展非常顺利,DTU与主站通讯联调成功后,再次进行主站的三遥检查,所有项目一次成功,并提前半天完成技改工作。供电公司对配电之星-P2200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仪使用成效非常满意,并表示后期DTU技改工作都将按此方法进行,更快更好更准确地完成技改工作,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豪迈电力)成立于1999年,是专注于电力系统二次测试、在线监测、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和生产了以“继保之星”系列为代表的继电保护测试仪、“CTP”系列为代表的互感器测试仪、直流系统测试仪以及自动化测试维护、在线监测、新能源测试设备等,累计为1000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

水硬度及测定方法

水硬度及测定 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随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把水中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水的硬度。如在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是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它与水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氯离子(Cl-)、以及硝酸根离子(NO3-)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等硬度,水中的铁、锰、锌等金属离子也会形成硬度,但由于它们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可以略去不计。因此,通常就把Ca2+、Mg2+的总浓度看作水的硬度。 一.锅炉水垢类别: 锅炉的给水和锅水的组成、性质以及生成水垢的具体条件不同,使水垢在成分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按其化学组成,水垢可以分为下列几种,其特性和结垢的部位简述如下: 1、碳酸盐水垢碳酸盐水垢的成分以碳酸钙为主,也有少量的碳酸镁。 其特性按其生成条件不同。有坚硬性的硬垢;也有疏松海绵状的软垢。此类水垢具有多孔性。比较容易清除: 它常在锅炉水循环较嘎的部位和给水的进口处结生。 2、硫酸盐水垢硫酸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它的特性是特别坚硬和致密。它常沉积在锅炉内温度最高。蒸发率最大的蒸发面上。 3、硅酸盐水垢硅酸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硬硅钙石(5CaO·5Si0 2·H 2 O)或镁 橄榄石(MgO.SiO 2 》:另一种是软质的硅酸镁。主要成分是蛇纹石 (3MgO·2SiO 2·2H 2 O):一般二氧化硅的含量都在20%以上。 它的特性是非常坚硬,导热性非常小,它常常容易在锅炉温度高的蒸发面上沉积。 4、混合水垢混合水垢是由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以及铁铝氧化物等组成,很难指出其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同成分的水质生成的。

纱线毛羽基本知识

纱线毛羽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况 纱线毛羽是由纱线在成纱过程中,纤维露出纱体表面而形成的,棉纱是由一根一根短纤维经捻合凝聚而成的,有毛羽伸出纱体是必然的。毛羽按纤维伸出纱线基体的形态不同分为:端毛羽、圈毛羽和浮游毛羽三种;按纱线方向分为:头向毛羽、尾向毛羽、双向毛羽、圈向毛羽和乱向毛羽等。一般情况,0.5~1mm长度的毛羽占总数的60%左右,1~3mm长度的毛羽占总数的35%左右,3mm以上长度的毛羽占毛羽总数的5%左右。 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和风格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纱线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特别是3mm以上的毛羽会严重影响后道的生产,影响纱线及其最终产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性能。如:纱线之间容易缠结,导致织布时纱线不能顺利通过经停片、综眼和筘齿,造成开口不清或断头增多。在无梭织机上使用时,因织机多为小梭口、大张力、高速度的工作状态,若纱线毛羽问题严重,则会引起经纱阻挡断头,织造效率降低。 随着纺织产品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来对纱线的毛羽问题也相应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由于环锭纱线的毛羽形态无规则性,在纱线表面的分布呈随机性,即使同一管纱线大、中、小纱各段长度反映的各种长度毛羽值往往差异也大。因此如何分析与评估本厂环锭纱线的毛羽状况,建立和加强纱线毛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先进的纱线毛羽检测手段,制定有关毛羽的质量标准,防止毛羽不良现象的产生,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毛羽不良的几种现象: 纱的毛羽问题有下列几种现象: 1、毛羽总体值较高,布面不清晰,严重影响染色效果; 2、毛羽CV值较高,布面欠平整,引起染色差异; 3、少数纱线毛羽浓密,导致在织布通道中形成棉球、棉结影响断头及布面

配电自动化中应用

浅析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的基础上进 行研制的配变监控终端,该终端能很好地满足实际运用中的各种需求。指出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配网国情的综合配电自动化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监控终端管理系统 analysi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pplication ye xindi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and opennes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monitoring terminal, the terminal can mee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needs. pointed out that the automation system of powe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formed a set of suitable fo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the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key words: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distribution monitoring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引言 配电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对电网在线运行的设备进行远方监视和控制的网络系统。随着城网改造的深入,配电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配电自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的常用表示方法; 2、学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含量,钙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铬黑T,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终点变化。 二、实验原理 1、总硬度、钙硬度、镁硬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水中含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总硬度通常以每L水中含的碳酸钙的mg数,即mg/L. 钙硬度即每1L水中含的钙离子的mg数,mg/L. 镁硬度即每1L水中含的镁离子的mg数,mg/L 2 总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 测定条件:以NH3-NH4Cl 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1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水样。 原理:滴定前水样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与加入的铬黑T指示剂络合,溶液呈现酒红色,随着EDTA的滴入,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逐渐被EDTA夺出,释放出指示剂,使溶液颜色逐渐变蓝,至纯蓝色为终点,由滴定所用的EDTA的体积即可换算出水样的总硬度。 3 钙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 测定条件:用NaOH溶液调节待测水样的pH为13,并加入钙指示剂,然后用EDTA滴定。 原理:调节溶液呈强碱性以掩蔽镁离子,使镁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加入指示剂用EDTA滴定其中的钙离子,至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由滴定所用的EDTA的体积即可算出水样中钙离子的含量,从而求出钙硬度。 4、相关的计算公式 总硬度=(CV1)EDTA M CaCO3/0.1 钙硬度=(CV2)EDTA M Ca/0.1 镁硬度= C(V1-V2)M Mg/0.1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总硬度的测定 钙硬度的测定 镁硬度=C(V1-V2)M Mg/0.1 五、思考题 1、水硬度的测定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测定?

纱线毛羽的检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3f7786895.html,) 纱线毛羽的检测 关于纱线毛羽的特性及其对喷气织机效率和织物外观的影响,国内外早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对毛羽数量的测定也相应地研制出各式仪器,乌斯特07年公报是应用乌斯特条干仪—3、4、5型条干仪增加测试毛羽摸块测试毛羽。 一、德国蔡尔伟格(zweigle)g565型g566型毛羽测试仪是测定纱线毛羽长度及分布状况的最新式仪器。有人对棉、粘胶短纤的普梳及精梳纱进行了测试,认为细纱毛羽长度的分布呈指数规律分布,棉纱约有75%的毛羽及毛圈长度低于1毫米,而仅有1%的毛羽长度超过3毫米。3毫米长及以上的毛羽为有害毛羽。会显著的影响喷气织机的效率。 二、国外纱线毛羽测定的仪器除了德国的g565外,瑞士uster3-4-5型及最新的试验室usteroh传感器与ustertester5-s400或ustertester5-s800型条干仪结合测试纱线毛羽;还有英国锡莱研究所的毛羽测试仪等。 三、国产毛羽测定有yg172a型及bt—2型在线毛羽测试仪,yg172a型yg171b型毛羽仪是在yg171a型基础上进步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毛羽测试仪。yg172a型仪器与日本 dt201及锡莱毛羽仪等原理基本相似,而yg171b型则与g565相似,是目前国内最为理想的毛羽测试仪。可连续则试1—50次,任意选定;毛羽长度一次同时测定1、2、3、4、5、7、10、12毫米,另外有数据自动显示及打印记录机械,可报告平均值,不匀率cv%及毛羽直方图等。,我国长岭纺织电子仪器厂生产供应以上检测毛羽的仪器。别特yg172a 型毛羽测试仪能对纱线中毛羽的长短、数量及分佈进行自动测试和统计分析,适于对短纤纱及上浆后的经纱毛羽的测试,它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把毛羽遮光引起的光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经放大整形处理而形成毛羽计数脉冲,经电子计算机给于转换显示。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9-02-25T14:52:23.0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何大兵吴东来刘宾张玉清黄亮 [导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定远县供电公司安徽省滁州市 2332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就目前而言,我国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要求变得更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建设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概述,并且对配电自动化技的应用实践术进行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配电技术;自动化;应用实践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气设备以及电力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这些产品以及设备在实际的运行中都需要电力系统有效支持。并且在现代化电力事业发展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为了能够加强对此类现状的变化,在配电系统当中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就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对电力相关信息实现合理的采集汇总,并且组建完善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有效监控。 1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1.1配电自动化技术概述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概念上讲的主要就是在配电系统中引进一些质量相对比较好的先进设备,通过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来对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随时了解每一个电力零部件的运行状态。与此同时,通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一些没有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也可以对一些已经发生的电力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故障的存在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选择一些可行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的实时状态的监测,对设备的负荷状态进行监测,实施网络化管理,拟定优化方案,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行性。由此可见,配电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还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1.2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于欧美国家,并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尤为迅速,这种情况下,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多,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变得更为先进,有各种新型的配电自动化产品不断推出,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技术方面发展的时间比较晚,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中的馈线终端和通信等领域发展已经达到西方水平甚至超过西方。另外,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还积极的结合信息技术,使得配电关系系统建设的更好,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和实用化。但是想要使得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全面创新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2电力配电自动化存在问题 2.1自动化水平不高 我们都知道,在电力行业发展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配电系统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现阶段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缺少相应的完善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深化,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配电自动化加强深化研究,以此来为配电系统提供安全以及稳定的发展环境,为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自动化设备存在某些不足 (1)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配电自动化设备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对成本合理节约并且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自动化设备缺少相应的更换。采用落后的自动化设备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非常不利,相对于一些较为主要的自动化设备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更新,以此确保电力配电的良好运行。 (2)电力设备的问题,一些电力自动化设备在实际的生产中出现很多问题,设备在出厂时没有根据相应的要求加强质量的合理检查,造成一些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因此使得设备的质量产生很多问题。 3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3.1监控配电系统的运行环境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监控作用非常强大。它可以整合多种不同的监控系统,实现与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其中,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电站监控系统、运行环境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在配电自动化技术中,有效整合这些监控系统,整个配电系统不仅实现联动和智能的控制,还可以对配电线路中所有重点区域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及时反馈线路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提高人们处理问题的效率。此外,运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根据配电系统所处的实际情况,有效评价电气火灾等情况,以准确处理存在的危机。对于配电系统中的漏油现象或异物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进行有效分析,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异常情况所处的位置并进行维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配电自动化技术还能够监视配电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状态,然后充分借助传感器和其他网络技术采集相关运行参数,从而使整个系统中的运行设备实现可视化管理,进一步协调和控制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保证人们对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3.2配电自动化技术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配电自动化技术中促使配电系统实行自动化运行的一项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在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例如,在配电系统的馈线自动化中,当馈线发生故障时,不管是相间短路的故障,还是单相接地的故障,信息技术都能充分利用远方的通信管道,对发生故障的区段进行自动判断,进而利用配网主站自动隔离这些故障,恢复整个系统的供电。同时,配电自动化中的信息技术具备测量和传递电力运行参数的功能,不仅可以帮助配电系统实现对馈线的保护,还可以远程监控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技术在电网分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领域中同样发挥着作用。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一种用于配电网络设计、施工、运行与检修的基础性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3配电自动化技术中PLC技术的运用 PLC技术被称作配电自动化技术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基于微处理器的作用,通过可编程存储器执行相关的面向客户的指令。这些

各种硬度测试方法

二 硬 度 1、硬度试验 1.1硬度(hardness )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划痕或破裂等一种或多种作用同时发生的能力。 最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努氏硬度、 肖氏硬度等。 1.2布氏硬度试验(Brinell hardness test ) 对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加规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的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布氏硬度与试验力除的压痕表面积的商成正比。 HBW=K · ) (22 2 d D D D F ??π 式中:HBW ——布氏硬度; K ——单位系数 K=0.102; D ——压头直径mm ; F ——试验力N ; D ——压痕直径mm 。 标准块硬度值的表示方法,符号HBW 前为硬度值,符号后按顺序用数字表示球压头直径(mm ),试验力和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 可不标注)。如350HBW5/750。表示用直径5mm 的硬质合金球在7.355KN 试验力下保持10~15S 测定的布氏硬度值为350,600HBW1/30/20表示用直径1mm 的硬质合金球在294.2N 试验力下保持20S 测定的布氏硬度值为600。 1.3洛氏硬度试验(Rockwell hardness test ) 在初试验力F 。及总试验力F 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刚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F 1,测量在初试验力下的残余压痕深度h 。 HR=N- s h 式中:HR ——洛氏硬度; N ——给定标尺的硬度常数; H ——卸除主试验力后,在初试验力下压痕残留的深度(残余压痕深度);mm ; S ——给定标尺的单位;mm 。 A 、C 、D 、N 、T 标尺N=100, B 、E 、F 、G 、H 、K 标尺N=130;A 、B 、 C 、 D 、 E 、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发表时间:2014-12-12T15:00:17.2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爱民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用电量在不断增加,用电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配电管理更加困难。传统的运维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要求 李爱民 义县供电分公司 121100 摘要:配电是电力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如果配电不合理,就会导致送电不均匀,极易出现供电不足或电力浪费的现象。这就要求必须实现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其能够在稳定供电的基础上降低运行费用,并提供优质的配电服务。本文首先对配电管理和配电自动化做了概述,然后说明了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及模式方案,最后阐述了电力系统配电管理的内容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馈线;自动重合器;通信通道 一、配电管理和配电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的结构庞大,包括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等部分。近年来,社会各方面的用电量大幅增长,电网规模也随之扩展,电力设备和线路也越来越多,使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配电管理主要是为了调节配电功率负荷,使电能得到合理分配。故障诊断、配网分析、数据采集、报表统计、设备维修和用户服务等都属于配电管理的范围。 目前,配电网日益复杂,数据信息量逐渐增大,且具有变动性,加上线路点多、面积广,很难及时、准确地采集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的推动下,配电网逐步实现了配电自动化,减少了故障的查找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配电效率,且配电安全有了保障,还节约了运行费用。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按照标准的信息架构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利用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平台,并通过配电 SCADA、馈线自动化和网络分析等应用功能,改变了配网调度手段落后的局面,加快了配网故障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及模式方案 (一)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1、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在城市电力系统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整个城市的供电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电的依赖,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使电力系统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对发电机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发展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要对每项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程序的准确无误和每个环节的完整性,注重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进程。 2、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我国正在普遍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也就是电力系统在进行配电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其自动化的发展包括高压、中压和低压三个部分,对于配电的设置一般是由变电站的二次出口处进行的,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目前电力系统的需求,就要使馈线自动化的性能达到最高。 (二)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 1、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配合方案 由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并由两个电源形成环网供电方案。也就是说优化配网结构,推行配电网“手拉手”,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具有多次重合功能,重合命令由微机控制,线路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微机一次完成。设备与线路故障由主站系统判断,确认故障范围后,发令使故障段开关断开。 2、自动重合器方案 此方案是将两电源连接的环网分成有限段数,每段线路由相邻的两侧重合器作保护。故障时,由上一级重合器开断故障,尽可能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行分合。当任一段故障时,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分断,对故障进行隔离,线路分支线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相配合来切除。 3、自动重合分段器方案 每段事故由自动重合分段器根据关合故障时间来判断。此方案在时间设置上,应保证变电站内断路器跳开后,线路断路器再延时断开。然后站内断路器进行重合,保证从电源侧向负荷侧送电,当再次合上故障点时,站内断路器再次跳开,同时故障点两侧线路断路器将故障段锁定断开,确保再次送电成功。 三、电力系统配电管理的内容及实施措施 (一)配电管理的内容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能够使信息一直处于使用过程中,并且还在不断更新着,从而能够形成跟配电系统相匹配的一个健全的数据库,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提取、储存或者数据修改。 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后能够使其故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旦有故障发生,能够自动对其进行相应的修复。安全管理能够在发生永久性故障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障碍路线,使馈电线断路器能够自动跳开,然后在详细分析障碍电路,从而能够重新建立让非故障路线正常运行的新 的配电系统。 3、加速电网建设的步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在推动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社会对电量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因此,提高电网传输容量、电网安全性能以及电压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促进电力系统的优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与应用综述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与应用综述 摘要:文章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的定义、目的与作用,进一步介绍了其功能和内容,最后提出了实施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应用,综述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性好,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功能强之特点,能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具有显著的经济优越性和良好 的社会综合效益。 一、配电自动化的定义、目的与作用 (一)配电自动化的定义 配电自动化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 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 的工作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现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要求的多样性,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目前我国使用的配电自动化定义非常广泛,随着负荷的发展,供电部门管辖的范 围越来越大,高压网也开始解环隧城,广义上从高压到低压几乎所有与自动化有 关的内容都可算是配电自动化的组成部分。 (二)配电自动化实施的目的 配电自动化实现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确保向用户不问断优质供电,提高城乡电力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 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供信息支持,发送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 质量。 (三)配电自动化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作用意义 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实施配电自动化,降低了能源损耗和供电风险,提高 了供电可靠性,有利于发送供电质量;有利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同时 也是提高萁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开拓电力市场,实施配电自动化,能正确 判断故障位置,自动隔离故障,自动恢复供电,将故障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大 大提高了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是整个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的监控、管理中心。其主要功能有实时功能和管理功能:实时 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控制功能、事件报告、人机联系、系统 维护、故障处理等。管理功能:指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S)、运行管理设备管理(FM)、辅助设计(AM)、辅助工程管理、应用软等。 (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在特大城市的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 统中可设中心站,是下属主靖经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汇集、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 局重要信息的监视与管理,特大城市电力部门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本局配电 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是否设置中心站。 (三)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监控的主体就是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的主要功能包括功能以及实时功能,其中管理功能又包括应用 软件、辅助设计、设备管理、指标管理、运行管理以及辅助工程管理等等。 (四)中压监控单元,为了优化信息的传输、分布主站功能并且使系统结构更加

水硬度的测定方法

3 m一实验目的1、了解硬度的常用表示方法; 2、学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含量,钙含量的原理和方法T 3、掌握铬黑,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终点变化。二、实验原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水中含可溶性的钙盐和钙硬度、1、总硬度、镁硬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水中含的钙离数,即mg/L. 钙硬度即每1L镁盐。总硬度通常以每L水中含的碳酸钙的mg 数,mg/L 1Lmg子的数,mg/L. 镁硬度即每水中含的镁离子的mg2总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滴定水EDTA10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NH3-NH4Cl 测定条件:以样。原理:EDTA随着T滴定前水样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与加入的铬黑指示剂络合,溶液呈现酒红色,夺出,释放出指示剂,使溶液颜色逐渐变蓝,的滴入,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逐渐被EDTA的体积即可换算出水样的总硬度。至纯蓝色为终点,由滴定所用的EDTA 3钙硬度的测定条件与原理; ,并加入钙指示剂,然后用EDTA滴定。13NaOH测定条件:用溶液调节待测水样的pH为原理:调节溶液呈强碱性以掩蔽镁离子,使镁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加入指示剂用的体积即可算EDTAEDTA滴定其中的钙离子,至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由滴定所用的出水样中钙离子的含量,从而求出钙硬度。、相关的计算公式 4 钙硬度=(CV1)EDTAMCaCO3/0.1 总硬度=(CV2)EDTAMCa/0.1 C(V1-V2)MMg/0.1 镁硬度=三实验步骤 1 / 2 总硬度的测定 指示3~滴铬黑TNH3-NH4Cl 用 100mL吸管移取三份水样,分别加5mL 缓冲溶液, 2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剂,用EDTA 钙硬度测定滴钙指示剂,6NaOH2mL 6mol·L-1 溶液, 5~分别加100mL 用吸管移取三份水样, EDTA用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四总硬度 2 / 2

纱线指标

https://www.doczj.com/doc/3f7786895.html,/Articles/2008-2-22/131471.html 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棉纱的毛羽指数和捻度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cTT纱线性能测试仪,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与机件的磨损,并测试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毛羽指数和不同捻度的棉纱磨损性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棉纱在相同线密度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纱线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 纱线的磨损性能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如何更有效地改善纱线的磨损性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测定纱线磨损性能的方法无统一标准,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纱线磨损性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多种来自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线密度的环锭精梳棉纱作为测试对象,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中对机件的磨损。通过测试不同棉纱的磨损性能,探索并建立了在线密度相同条件下棉纱磨损性能与毛羽指数和捻度问的关系。 1试验部分 1.1试验仪器 本文测试棉纱磨损性能和毛羽指数所使用的仪器均为美国劳森一亨谱希尔(Lawson?Hemp hill)公司生产的CTT(Constanf tension tansport)纱线性能测试仪。 磨损性能的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仪器采用高速运动的棉纱对铜丝的磨损程度来模拟织造生产时棉纱存高速运行状态下对机件的磨损程度。铜丝由两个钳口固定,棉纱跨过铜丝在一定的初加张力和速度下运行,直到铜丝断裂,通过测长装置测最铜丝断裂时棉纱的运行长度,用这一长度反映棉纱对纺织机件的磨损性能。 CTT对纱线毛羽的测试原理是利用CCD摄像头精密地扫描纱线直径,CCD感光阵列将感应到的光姒转化为电压信号,再由其中的模数转换电路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得到一幅纱线外观的数字图像。并根据设定的灰度域值得到纱线的主十轮廓、纱线的毛羽图形以及相应的纱线毛羽指数,、所谓“毛羽指数”即单位长度纱线内,纱线单侧面上伸长出长度超过某一设定长度值的毛羽根数的统计值。 棉纱捻度的测试办法采用的是退捻加捻法,测试标准为GB/T 2543?1989。 1.2试样及测试条件 本文所使用的试样是来自44个不同企业的环锭精梳优级棉纱,其线密度值如下:

浅论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浅论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发表时间:2018-08-21T15:38:15.3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陈阳[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力资源作为一种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须的能源,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电管理,创新电力配电的形式和管理手段。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新巴尔虎右旗供电分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300)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力资源作为一种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须的能源,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电管理,创新电力配电的形式和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电力配电管自动化的相关概念进行简单阐述,针对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中出现的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提升策略,旨在提高电力配电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配电管理;现状;策略现阶段我国在电力行业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电力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能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随着电力行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断的提升,对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能够提高电力自动化配电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方面,这就要求相关单位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有关概念 1、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现在我们所说的电力自动化系统是指不单纯的依靠人力进行电力配电管理,而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将电力配电变得更加智能化,保证电力资源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自动化管理的电力系统是进行科学电力管理的最基本环节。更加通俗的来讲,就是在全国的各个地区设置相应的电力控制系统,保证各地区之间的电路网络能够串联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的网络,将各个地区的电力配电信息能够充分的整合起来,保证电力网络配电的科学合理,最大程度的减少电能的损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2、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的概念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发电、输电、配电、变电和用电,电力系统五个方面的内容又具体的分为了几个电力系统,主要有配电主站系统和发生故障时的配电故障诊断恢复系统以及各种配电的用电子系统,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整个配电管理的系统网络,对电力配电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电力主站系统主要有主机和各种类型的前置服务器组成,这是为了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在系统中的某台主机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及时的切换主机,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力配电管理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能资源的损耗[1]。 二、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有关问题 1、经济发达区域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发展迅速 电力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加显著的反应出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力发展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电路网络的改革方面,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和形式,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正是出于这种目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逐渐的发展起来。这种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中的使用,给整个电力行业注入了充足的发展活力,营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电力配电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像我国的中东部地区,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依旧不够全面 就目前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发展状况来看,尽管有些区域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但是这是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才能获得的发展机会,针对大多数区域来说,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国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的发展政策不同,对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电力自动化发展遇到瓶颈。这种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且还需要聘请专业的电力管理人员,对区域的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这就意味着那些经济发展状况不是很好的区域在推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电力自动化网络不能及时的建立起来,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电力自动化网络的建设,不能进行统一的配电管理,影响了电力配电的整体效率。 三、提升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有关措施 1、完善整体规划工作,建立高效配电管理系统 针对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关政府工作部门要做好规划工作,对电力网络进行实地的考察,在电力自动化发展薄弱的区域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保证其电力自动化配电管理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对配电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保证配电管理的有效性,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要想使政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应该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进行系统的安排,保证投入产出比符合相关标准,将资金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体系。

配电自动化知识点

配电网的特点:1、深入城市中心和居民密集点。2、传输功率和距离一般不大。 3、供电容量、用户性质、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千差万别。 4、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电阻、消弧线圈接地),发生单相短路允许供电一段时间,与国外配电网运行方式不同。 实现配电自动化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难点: 1、技术方面问题 早期配电网架存在缺陷且配电设备陈旧落后。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必须符合自动化控制要求;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相关系统、装置不够成熟;供应商和运行单位的实施力量不足。(系统复杂性、通信系统建设、满足户外运行的需要) 2、管理方面问题 相关标准和规范十分匮乏且出台严重滞后,造成配电自动化建设缺乏有效指导,标准化程度远远不够,自动化系统的分步建设困难;有关单位对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应用主体不明确,后期运行和维护工作跟不上。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网(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等)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的科学管理。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配电SCADA: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基本功能,DSCADA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务。(主要来源于实时数据的采集) 馈线自动化:利用自动化装置(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故障区域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供电。(三步曲:故障定位、隔离、恢复供电)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并具有与其他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为配电网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配电终端: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开关站(开闭所)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等。 配电子站: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配电网区域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 信息交互:为扩大配电信息覆盖面、满足更多应用功能的需要,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间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多态模型:针对配电网在不同应用阶段和状态下的操作控制需要,建立的多场景配电网模型,一般分为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等。 网络优化与分析:包括潮流分析和网络拓扑优化,目的在于通过以上手段达到减少线损、改善电压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所必须的分析等目的。 工作管理系统:对在线工作设备进行监测,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实际磨损状态,据此制定检修规划的顺序进行计划检修。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通过用软件对配电网的模拟仿真手段,对调度员进行培训。当系统的数据来自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方法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方法 1、范围适用于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2、引用标准GB/T 8538—95 3、试剂 3.1 缓冲溶液(pH=10):将67.5g氯化铵溶解于300ml蒸馏水中,加氢氧化铵(ρ20=0.90g/ml)570ml,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3.2 铬黑T指示剂(0.5%):称取0.5g铬黑T(C20H12N3NaO7S),溶于100ml三乙醇胺中。 3.3 c(EDTA)=0.002mol/l 4、分析步骤 吸取50ml水样(若硬度过大可少取水样,用纯水稀释至50ml,若水样硬度过低改用1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缓冲溶液,5滴铬黑T指示剂,立即用c(EDTA)=0.002mol/l 滴定至溶液呈纯蓝色为终点。记录消耗量,同时做空白。 5、计算 5.1 锅炉水和自来水(以CaO计) ρ(CaO)= (V1-V0)×c×56×1000 V 5.2 矿泉水(以CaCO3计) ρ(CaCO)= (V1-V0)×c×100.09×1000 V 式中:ρ(CaCO)、ρ(CaO)――水样的硬度,mg/l; V1――滴定中消耗EDTA溶液体积,ml:V0――空白消耗EDTA溶液体积,ml: c ――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 ――所取水样体积,ml。 水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1. 适用范围适用于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及炉水的测定。 2. 试剂 2.1 铬酸钾溶液(5%):称取5克铬酸钾溶于100ml纯水中。 2.2 酚酞指示剂(1%):称取1克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中。 2.3 硫酸溶液(0.1mol/L):吸取6ml浓硫酸加入1000ml纯水中摇匀。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电能的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短暂停电以及电压不稳的现象,这给用户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目前来说,用户的停电时间主要是取决于配电网的情况,配电网上的输电消耗高达一半,因此,配电的智能化发展很重要,随着电网工程的日益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被应用的也是越来越广泛,这很好地解决了电力在配送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以及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创新研究;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发展的也越来越好,这和我国的科技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电网的配电智能化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覆盖范围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化配电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还没有达到与之相匹配的程度。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技术分析和创新研究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 1 配电自动化技術 一般来讲,配电自动化技术分为:电网运行监控、电子站自动控制系统、电网调度三种,其中,电网运行监控系统是实时监控整个电网的数据运行,同时分析各个设备运行时的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出现的问题;电子站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管理变电站一次或二次设备的运行,把运行中的设备产生的数据及时传达给上级,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电网调度系统是自动调度辖区内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使用电负荷大的地区不至于供电量不足,也使用电负荷小的地区不至于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既可以合理地使用现有电网容量,又可以实现电力分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 2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分析 2.1 自动化馈线技术 自动化馈线技术的应用区分用电对象是变电站还是电力用户,当用电站和用户之间的电网出现故障时,运用自动化馈线技术能够自动检测诊断出现的故障,并及时的检修此故障。此外,自动化馈线技术还可以实时的监测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检测用户端的数据,优化正在运行的线路。 2.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变电站内工作者的工作负荷最大程度的减少,同时可以使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很有效的提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分为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崔自伟

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崔自伟 发表时间:2019-06-24T15:49:05.073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4期作者:崔自伟[导读] 摘要: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对于其能否有效实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通过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提高配电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同时,注意对配电系统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管理、合理监管,共同促进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 身份证件号:37081119890112****山东省272000 摘要: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对于其能否有效实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通过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提高配电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同时,注意对配电系统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管理、合理监管,共同促进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加强对策引言 在电力系统当中,配电管理以及配电自动化是目前最有效的系统模式,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不仅能够使电力系统能够保持高质量的运行,更能改变以往电力系统当中耗电的方式,从而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电力企业一定要对配电技术以及配电自动化进行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1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 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远程监控和实施配电系统。在很多电力企业中,电力配电系统已逐渐实现自动化管理,这种自动化管理依靠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该装置可以进一步组合在变电站中,直接装置包括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具体分为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控变电站中的所有设备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使所有设备都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目前,变电站的控制能够使得设备控制顺利完成,获得了理想的运行监督效果。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变电站的二次接线比传统的二次设备简单。确保公司减少安全事故和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维护费用的支出,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使用户获得更加安全的电能。 2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现状问题 2.1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较弱,智能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使用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其在全国之内的覆盖面不足1/5。而在一些国家,其电力系统较为发达,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区域高达4/5。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较弱,与国际上有着一流水平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在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性不高。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起步晚,发展较慢,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还不成熟。因此,从事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比重,给予政策支持,尽快改变目前状况。 2.2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存在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然而,要想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面积广、区域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大面积的电力配送自动化仍是困难重重。因为这么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在国家经济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既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又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还需要大量的此专业的科技人员的运作。而很多地区仍是处在经济尚未发达或是在政府财政支撑下,有诸多的困难阻碍着实现整体电力自动配送。 2.3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进入研究的,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实践经验较少。而国外的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他们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现在国内很多重要的机械设备都是从国外买入的,这导致一些电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不成熟。国外的机械设备先进,但要配合上和国内的配电设计系统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些配合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由于国内的配电网技术的标准不统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前电力配电网系统的发展。 3实现配电自动化,加强配电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科学规划 想要完整的构建一个电力系统,需要从多方面不断进行推进,不仅工程内容本身较为复杂,在构建的过程当中实际操作也十分复杂,所以电力企业想要实现配电自动化,加强配电管理,就要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除此以外,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前期工作,如此才能使目标进一步实现,首先,在进行配电自动化普及之前,要根据当地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方法与技术要有妥善的准备,人力资源以及资金需求都要到位,其次,集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要保证建设的连续性,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到用电人群的需要以及用电地区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稳定进行,保证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 3.2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若想将配电自动化的效能完全发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进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提升配电自动化的科技含量,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不断进行更新,对自动化技术不断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配电系统的高效运行,保证输送电能的质量。与此同时,电力企业想要更好的应用配电自动化,那么就必须针对其构建合适的配电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电力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高效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当今社会,我国应用的最普遍的能源便是电能,在全国范围内,我国都已经完成了电力系统的构建,从而保证我国社会的整体运行与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电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电力企业当中,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当前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进行配电管理过程当中,电力企业应该不断采用新的管理技术,不断提升配电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配电系统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才能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