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实验报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380731班张涛38071122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车刀几何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车刀切削部分基本定义的理解。

(2)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掌握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刀具

(1)车刀量角仪一台。

(2)外圆车刀(90o偏刀、75o弯头刀)和切断刀各一把。

三、实验原理

车刀量角仪是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专用量角仪,其结构如图1.1所示。它是由工作台9、定位块8、立柱7、调整螺母6和安装在三个互相垂直轴上的大刻度盘3、小刻度盘5、底盘l 以及相应的大指针2、小指针4等零件组成的。它的测量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安装在三个互相垂直轴上的刻度盘或指针,对应车刀被测部分作一定角度的转动,其转过的角度值可通过相应的刻度盘指针显示出来,从而测量出车刀切削部分在某平面内的“静态”几何角度。

在车刀的设汁、制造、刃磨和测量过程中,为方便起见,均以与车刀刀杆的安装底面相贴合的平面作为基面。因为在使用中车刀的切削平面和各平面(法平面除外)均垂直于基面,所以,车刀量角仪在小指针指零时,可用大指针的前面a分别代表各平面(小指针转过刃倾角s 时代表法平面)和切削平面。

测量时,只要将被测车刀随工作台转到一定的位置,然后,再适当调整大指针的方位,使其几个测量工作面(如图1.1中的a、b、c、d等面)分别与车刀切削部分的各被测面(刃)贴合,此时,便可在底盘和大刻度盘上分别读出车刀切削部分在基面、正交平面、法平面等平面内的“静态”几何角度值。

图1.1 车刀量角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量前,先将各指针对零(原始位置),然后,将车刀放到测量工作台上,并与定位块靠紧。

1、主偏角γκ的测量:

将工作台连同车刀一起从原始位置开始顺时针转动(工作台平面相当于基面),直到车刀主切削刃与大指针的a面贴合为止,这时,即可在标有刻度的圆形底盘上读出车刀主偏角值,如图1.2所示。

图1.2 车刀主偏角

γ

κ的测量 图1.3 车刀刃倾角s λ的测量

2、刃倾角s λ的测量:

测完主偏角后,工作台不动,转动调整螺母,使大刻度盘上移,并转动大指针,使b 面与车刀主切削刃完全贴合为止(大指针的b 面相当于基面),这时,即可在大刻度盘上读出车刀主切削刃的刃倾角s λ值。大指针指在零位的左边s λ为正;指在

零位的右边

s λ为负,如图1.3所示。

3、前角o γ的测量:

从测完主偏角的位置起,使工作台逆时针转动90o,或从原始位置起逆时针转过(90o-

γ

κ)角,此时,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恰好垂直于大指针的前面a(相

当于正交平面),然后,使大指针的b 面在车刀主切削刃选定点A 处与前刀面贴合,

这时,即可在大刻度盘上读出车刀主切削刃的前角o γ值。大指针指在零位的右边

o γ为正;指在零位的左边o γ为负。如图1.4所示。

4、后角o α的测量:

测完前角后.工作台不动,向右平移车刀(这时定位块可能要换置于车刀的左侧,但仍要保证车刀侧面与定位块侧面靠紧),然后,下移大刻度盘,使大指针的c 面在车刀主切削刃选定点A 处与后刀面贴合,这时,即可在大刻度盘上读出车刀主切削刃的后角o α值。大指针指住零位的左边o α为正;指在零位的右边o α为负,如图1.5所示。

图1.4 车刀前角o γ的测量 图1.5 车刀后角

的测量

5、副偏角'γκ的测量:

车刀副偏角

'

γ

κ的测量可参照主偏角

γ

κ的测量过程进行。

6、副前角'oγ、副后角'oα的测量:

测完副偏角

'

γ

κ后,将工作台顺时针转过90o,调整大刻度盘,使大指针的b

面和d面在车刀副切削刃选定点B处,分别与前刀面和后刀面贴合,这样,便可

在大刻度盘上分别读出车刀副切削刃的副前角

'

o

γ和副后角'

o

α值。

五、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1.实验要求

(1)测量3把车刀的基本角度。

(2)将测量3把车刀所得到的各种几何角度,分别标注在车刀刀头部分的视图上。

2.注意事项

(1)实验前,须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及要求,了解操作步骤。

(2)测量时须先辨明车刀的主、副切削刃,前、后刀面,明确进给方向,然后才能确定在测量车刀某—角度时,车刀的安装和量角台的调整方法。

(3)测量时要谨慎小心,避免量角台和大刻度盘撞击车刀刀刃而损坏。

六、实验数据记录、计算及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

1.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见表1.1及表1.2。

表1.1 被测车刀几何角度值

表1.2 被测车刀派生角度值

2.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

先按1:1的比例绘制所测量的车刀刀头部分视图,然后在主视图与测量平面视图中标注出车刀切削部分的基本角度和其它要求测量的几何角度。

七、实验预习思考题回答

1、何谓切削平面和基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基面是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一般平行于车刀地面)的平面;切削平面是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2、何谓主剖面参考系?

答:由基面、切削平面、主剖面三个两两相互垂直的平面构成的一个正交参考系叫做主剖面参考系。

3、写出刀具前角oγ、后角oα、主偏角γκ、副偏角

'

γ

κ、刃倾角

s

λ的定义。

答:前角

o

γ:在主剖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反映前刀面的倾斜程度)。

后角

α:在主剖面内度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反映后刀面的倾斜程度)。

主偏角:在基面内度量的切削平面与进给平面的夹角

副偏角: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的夹角。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度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八、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感想与建议

向来都觉得制造工程基础讲课太过于枯燥,老师在讲车刀几何角度章节时候,更是感觉特别难理解,因为那些平面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本来就很难记,何况老师上课讲的又很快,结果就是上课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课后自己看书,也觉得很费劲,空间太难想了。

做过试验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原来车刀的这些几何参数是生产制造各种刀具的基准,没有这些参数,道具是没法进行加工制造的。每一个角度都有其特定

的几何意义,比如说前角描述的是在主剖面内度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其实际反映的就是后刀面的倾斜程度,在实验中拿把刀过来看一下,全然就明白了,根本不必要费那么大的劲逐字逐句的去了解书上的每一个定义。这也放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向开设本实验课的老师提一个建议——把我们进行刀具角度测量的实验提前一点,最好是和我们的讲课同步起来,这样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及时结合实际,加深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不使得刚开始学制造工程我们对这门课产生枯燥抽象的感觉。

这是本次对刀具角度测量实验的感想与建议。

实验二零件几何尺寸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实际零件的测量,掌握常用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加深对公差概念的理解;

2、学习根据已测尺寸,绘制零件草图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和原理

1、对给定的用同一张图纸加工出的几个零件,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对指定的尺寸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由于加工和测量误差的影响,每个尺寸的测量结果会存在偏差,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总结这种现象。

2、绘制零件草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若干把;

2、被测零件若干;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2、按照要求测量数据并记录;

3、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1、听从实验教师安排

2、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六、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零件图

七、零件几何尺寸测量实验感想

在学习工程图学的时候,常听刘静华老师提起:图纸是机械工程界相互交流的语言,一幅好的图纸必须尽量要求简洁易懂,无论哪个人一拿到图纸就能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可是当时学制图的时候常看到教材上的图纸上有一些公差、粗糙度的标记看不懂,刘老师说我们后面的专业课会学。这学期听陈华伟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公差与互换性的概念后,对于这个虽然简单但是实用的——零件几何尺寸测量实验还是挺有感触的。

自己在绘图的过程中总是在想这样或者那样是不是更好点,反复斟酌到最后完成,剖费周折,但是收益很多,或者这才是一个零件图纸的设计者真正要做的事吧,而不是像我们学有些理论课只要求会解几道简单的题目却锻炼不了真正的能力。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 实验二: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的意义 2、熟悉matlab中电力元件库 3、了解matlab进行电力系统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电力负荷构成。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是由电力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组合构成。MATLAB为电力系统的建模提供了简洁的工具,通过电力系统的电路图绘制,可以自动生成数学模型。 1.1电力系统元件库 启动和退出电力系统元件库 启动电力系统元件库的方法有几种,下面介绍两种最简单的方法。 (1)利用指令窗口(Command Windows)启动:在指令窗口中键入powerlib单击回车,则MATLAB软件中弹出电力系统元件对话框(powerlib) (2)利用开始(Start)导航区启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仿真(Simulink)命令,再选择电力系统仿真命令(SimPowerSystem),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电力系统元件库(Block Library)命令即可 2.电力系统元件库简介 在电力系统元件库对话框中包含了10类库元件,分别是 电源元件(Electrical Sources) 演示教程(Demos)、 线路元件(Elements) 附加元件(Extras) 电力电子元件(Power Electronics)

电机元件(Machines) 电力图形用户接口(Powergui) 连接器元件(Connectors) 电力系统元件库模型(Powelib_models 电路测量仪器(Measurements) 1)电源元件 ●(1)直流电压源元件(DC Voltage Source) ●直流电压源元件在电力系统中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直流的电压源,如操作电源 等。MATLAB软件提供的直流电源为理想的直流电压源。 ●(2)交流电压源元件(AC Voltage Source) ●交流电压源可以用来实现理想的单相正弦交流电压。 ●(3)交流电流源元件(AC Current Source) ●MATLAB软件提供的交流电流源为一理想电流源 ●(4)受控电压源元件(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 ●MATLAB软件提供的受控电压源是由激励信号源控制的,激励源可以是交流激 励源也可以是直流激励源。 ●(5)受控电流源元件(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6)三相电源元件(3-Phase Source) ●三相电源元件是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常见的电路元件,也是最重要的元件,其 运行特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相电源元件提供了带有串联RL支路的三相电源。 ●(7)三相可编程电压源元件(3-Phase Programmable Voltage Source) ●三相可编程电压源是可以对其进行编程的三相电压源,它的幅值、相位、频 率、谐波均可随时间进行变化,应用非常灵活。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幅值、相位、频率、基频分量进行实时变性编程的三相电压源;此外,还可以提供两个谐波分量,作用于基频信号。 2)线路元件 线路元件库包括各种线性网络电路元件和非线性网络电路元件,线路元件共有4类分别是: 支路元件(Elements) 断路器元件(Circuit Breakers) 变压器元件(Transformers) 输配电线路元件(Lines) (1)支路元件(Elements) 支路元件用来实现各种串并联支路或者负载元件,它包括12种元件

燕山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带数据)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及输出时域函数的表达式。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各项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步骤 1、按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注: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电阻。不需再接。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接好。将信号形式开关设为“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 ,周期为10s 左右。 3、将方波信号加至比例环节的输入端R(t),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R(t)端和输出C(t)端。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出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5、再将各环节实验数据改为如下: 比例环节:;,k R k R 20020010== 积分环节:;,u C k R 22000== 比例环节:;,,u C k R k R 220010010=== 惯性环节:。,u C k R R 220010=== 用同样的步骤方法重复一遍。 四、 实验原理、内容、记录曲线及分析 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结构框图、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模拟电路、记录曲线及理论分析。 1.比例环节 (1) 结构框图: 图1-1 比例环节的结构框图 (2) 传递函数: K S R S C =) () ( K R(S) C(S)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供电系统常用设备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认识供电系统各种常用电器设备在供电系统中应用; 2、了解常用电器设备的结构; 3、掌握常用电器设备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 1、电力变压器的认识 2、互感器的认识 3、熔断器的认识 4、隔离开关的认识 5、负荷开关的认识 6、断路器的认识 7、开关柜的认识

三、实验步骤 1、电力变压器 (1)功能:将电力系统的电能电压升高或降低,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用。 (2)型号: (3)结构

图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图2干式电力变压器 (4)分类 ◇按用途分:有升压和降压变压器; ◇按相数分:有单相和三相变压器; ◇按绕组材料分:有铜绕组和铝绕组变压器; ◇按绕组型式分:有双绕组、三绕组和自耦变压器; ◇按调压方式分:有无载调压和有载调压变压器; ◇按绕组绝缘和冷却方式分:有油浸式、干式和充气式; ◇按容量系列分:有R8系列和R10系列。 2、互感器 (1)功能: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互感器的功能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

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型号: 1.1 低压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型号由字母符号及数字组成,通常表示电流互感器绕组类型、 绝缘种类、 使用场所及电压等级等。字母符号含义如下:第一位字母: L--电流互感器。 第二位字母: M--母线式(穿心式); Q--线圈式; Y--低压式; D--单匝式; F--多匝式; A--穿墙式; R--装入式; C--瓷箱式。 第三位字母: K--塑料外壳式; Z--浇注式; W--户外式;

南理工机械院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 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 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a. 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 b. 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

c. 电容值4.4uF,阶跃响应波形: 2?—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 U r= -2.87V R°=505k? R i=500k? R2=496k 其中

T = R2C U c C:)=「(R/R2)U r 误差原因分析: 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 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 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 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 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 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

4.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 E R w ( ?) 峰值时间 U o (t p ) 调整时间 稳态终值 超调(%) 震荡次数 C. d. 阻尼比为0.7,阶跃响应波形: 阻尼比为1.0,阶跃响应波形: CHI 反相 带宽限制 伏/格

四、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 设置开关K1和K2 ,而且必须 同时动作? 答:K1的作用是用来产生阶跃信号,撤除输入信后,K2则是构成了C2的 放电回路。当K1 一旦闭合(有阶跃信号输入),为使C2不被短路所以K2必须断开,否则系统传递函数不是理论计算的二阶系统。而K1断开后,此时要让 C2尽快放电防止烧坏电路,所以K2要立即闭合。 2.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设置 F3运算放大器? 答:反相电压跟随器。保证在不影响输入和输出阻抗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传递到输入端,作为负反馈。 实验2模拟控制系统的校正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校正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基础IE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书 《基础IE实验》课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号: 3116112008 专业年级: 2011级工业工程(1)班 学生姓名:方圣鋆 成绩: 2014 年 6 月 15 日

实验一: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各模块认识 一、实验任务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演示及各模块认识,为后续的4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对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了解各模块的功用、特性; 3)掌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如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总体介绍; 2)操作演示内容包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生产线、模拟生产车间环境物流、生产监控分析、信息分析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功能框图。 2)简述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 1.微机,主要利用微机进行从原材料到成品产出的清单进行处理; 2.控制台,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保证成品质量; 3.自动化立体仓库,对生产完的产品进行自动存储; 4.自动化流水线,产品在流水线上的模拟以及产品控制的过程; 5.检验台,产品出库时的检查及出货时对产品进一步的把关保证产品质量。

实验二: 动作研究与模特排时法 动作研究 一、动作研究实验任务 利用影片分析技术对195型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寻求最佳作业动作。 二、动作研究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掌握影片分析方法。 2)掌握细微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3)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4)熟练使用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 三、动作研究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计算机、视频播放软件、观测板、纸、笔、录像资料 四、动作研究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运用动作研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录像,对装配195A 型喷油泵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画出动素程序图,然后运用“影片分析技术”对该工序中的每一操作进行细微动作研究。 根据动作经济原则,结合“5W1H ”提问技术和“ECRS ”四大分析原则,提出改进方案。最后使用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并与人工分析对比。 实验步骤: 1)观看录像资料,熟悉装配过程 2)记录每一个动作,绘制动素图 3)绘制现行方法的工作地布置图 4)分析改进 5)绘出改进后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五、动作研究实验报告要求 1.改进前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图 工作布置图 工具 人 零件

VB实验报告 常用控件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 电力工程学院 2010/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VB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常用控件设计 实验学生班级 实验学生姓名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时间 2011年4月25 日 实验地点电力工程基础实验室 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电力工程学院二OO七年制

说明 1. 实验报告为实验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每个实验必须定一份实验报告. 本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写。 2.本实验报告各项内容的具体格式、字数可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各项内容可另附页,为便于归档,附页尺寸不得大于本实验报告尺寸,并注意粘牢于附页粘贴处。 3. 实验报告封面中的“实验名称”应为实验教学大纲上所列的规范名称,“实验地点”应写出实验室的具体名称。请确认无误后再填写。 4. 实验报告的建议格式为: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三、本次实验内容 (一)实验项目名称(按本次实验各项目填写) 1、原理或接线图 2、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实验预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 …… 四、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具体实施步骤、 实验原始数据、计算过程与结果、数据曲线、图表等。具体 格式按指导教师要求) 五、实验结论(主要内容包括本实验小结、实验体会或疑 问等。具体格式按指导教师要求) 5. 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表现、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其中前两项各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成绩依据报告的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及书写态度综合考核。实验报告采用百分制,占实验总成绩的40%,教师请阅本报告后需签字并给出实验报告百分制成绩。 6. 实验报告需按要求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给指导教师,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两周,实验报告如有明显抄袭者或不交者,实验总评成绩按 0 分记。

清华大学精仪系--控制工程基础--实验内容与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直流电机双环调速系统实验,此时必须松开连轴节!不带动工作台! 1. 测试电流环特性 ,由于外接霍尔传感器只有一套,有五套PWM 放大器有电流输出(接成跟随器方式,其电流采样输出为25芯D 型插座的17(模拟地),19脚,但模拟地是电流环的模拟地,不是实验箱运算放大器OP07的地!所以,只能用万用表量测。多数同学可用手堵转,给定微小的输入电压(小于±50mV )加入到电流环输入端,再加大就必须松开手,观察电机转速能否控制?为什么?如果要测试电流环静态特性,必须用台钳夹住电机轴,保证电机堵转。所以此项实验由教师按图22进行,这里只给出以下数据: 图 22 电流环静态特性实验接线图 (1)霍尔传感器的校准 利用直流稳压电源和电流表校准霍尔传感器,该 传感器为LEM-25,当原边为1匝时,量程为25A ,而原边采用5匝时, 量程为5A ;现在按后者的接法实验,M R 约500Ω。 (2)然后利用它来测试PWM 功率放大器的静态传递系数。电流环的静态特性如表2所示。注意电机是堵转的!

1V;得到通频带400Hz. 2.根据给定参数,利用MATLAB设计速度环的校正装置参数,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调,到实验室自己接线,教师检查无误后,可以通电调试;首先,正确接线保证系统处于负反馈,如果正反馈会产生什么现象?如何通过开环特性判断测速反馈是负反馈?对此有正确定答案后方能够开始实验。 (1)在1 β和β=0.4~0.5时分别调试校正装置的参数,使其单位阶跃输入的 = 响应曲线超调量最小,峰值时间最短,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特征值; 能够用A/D卡把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中更好! (2)断开电源,记录最佳的校正装置参数; (3)测试速度环静态特性,为加快测试速度,可直接测试输入电压和测速机电压的关系;在转速低的情况下用手动阻止电机的转动,是否会影响转速? 为什么?分析速度环的机械特性(转速与负载力矩的关系曲线称为机械特 性),从而说明系统的刚度。 (4)有条件的小组可测试速度环频率特性(只测量幅频特性)。 (二)电压-位置伺服系统实验 开始,也必须脱开电机与工作台的连轴节!直到位置环调试好后,再把连轴节连接好! 1.断开使能,手动电机转动,检查电子电位计工作的正确性! 2.让位置环开环,利用调速系统,观察电子电位计在大范围工作的正确性,可利用示波器或万用表测试电位计的输出。 3.位置环要使用实验箱的头2个运算放大器,所以必须注意注意位置反馈的极性;为保证位置反馈是负反馈,必须通过位置系统开环来判断,这时位置调节器只利用比例放大器,如果发现目前的接线是正反馈后,怎么接线? 4.将位置环的位置反馈正确接到反馈输入端,利用给定指令电位计,移动它,使电机位置按要求转动。正确后,即可把连轴节连接好,连接连轴节时用专用内六角扳手。这时应该断电! 5.按设计的校正装置连接好,再上电。测试具有比例放大器和近似比例积分调节器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之; 6.测试输入电压-位置的传递特性曲线; 7.用手轮加小力矩估计系统的(电弹簧)刚度。 三、实验报告要求 (一)速度环实验 1.对速度环建模,画出速度环方块图,传递函数图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设计校正装置及其参数; 3.写出实验原始数据,整理出静态曲线和动态数据; 4.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速度环的特点,并写出实验的收获和改进意见; (二)位置环实验 1.对位置环建模,画出位置环方块图,传递函数图;

《工程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车辆工程10-1 班 实验者: 陈秀全学号:10047101冯云乾学号:10047103高万强学号:10047105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 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 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 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 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 20#、中碳钢45#、高碳钢 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 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 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6、 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 分析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 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 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五实验报告: 、总结出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一应用之间的关系

图1工业纯铁图2工业纯铁图3亚共析钢 图6过共析钢图5共析钢调质处理

图8共晶白口铸铁 图7 亚共晶白口铸铁 图10 20#正火(加热到860C +空冷)图9过共晶白口铸铁 图11 45#调质处理图12 T10正火处理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现代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工艺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画出灯光追逐控制器的装配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提问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3、综合运用实验二~实验六中练习过的研究方法,平整流水线。 二.实验原理 工艺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检验两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察、分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检验”两方面进行考察、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察、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练习了工业工程中主要的方法研究(流程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和时间研究(秒表测时与MOD法)的技术与方法。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应该能够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运作流程以及如何分析和提高人机系统整体效率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在企业工作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有了一定的把握。本实验就是要运用以上知识,以及流程程序分析的相关知识,对灯光追逐控制器的生产流水线进行平整与优化。 三.实验容及步骤 (1)实验步骤 1、打开机箱。 2、箱体底装4只橡皮脚,用3×12螺丝固定(4套)。 3、将线路板固定在箱体上,用螺母固定好。 4、在箱体的一侧装船形开关和J型航空插各1只。 5、在箱体表面安装钮子开关(φ6)1只,按钮开关(φ10)1只,发光 6、极管座(φ8)5只,将5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插入管座中。

7、将J型航空插上咖啡色线(短的)接P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绿线接P端子的2号。 8、将船形开关上红色线接P端子的1号,黑色线接P端子的3号。 9、将钮子开关上咖啡色线接K-SB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蓝色线接K-SB端子的2号,黄绿线接K-SB端子的3号。 10、将按钮开关(绿色)上白色线接K-SB端子的4号,桔色线接K-SB端子的5号。 11、发光二极管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发光二极管D1上黄色线接LDE1-3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灰色线接LDE1-3端子的2号;发光二极管D2上黄色线接LDE1-3端子的3号,灰色线接LDE1-3端子的4号;发光二极管D3上黄色线接LDE1-3端子的5号,灰色线接LDE1-3端子的6号。 12、发光二极管D4上黄色线接LDE4-5端子(线路板上)的1号,灰色线接LDE4-5端子的2号;发光二极管D5上黄色线接LDE4-5端子的3号,灰色线接LDE4-5端子的4号。 13、将箱体盖好,用4×20螺丝固定(4只)。 14、通电调试,观察发光二极管的闪烁频率,如要增大闪烁频率,则分别逆时针旋转调节RW1~RW5电位器,反之则顺时针调节。

《信息检索》实习题目及答案11年

《信息检索》实习题目 一、OPAC检索 1、利用“中图分类法”查找自己所在专业的分类号TH,并记录。再使用书目查 询系统查找该分类下的一本图书,写出该书的书名机械创新设计、作者高志,黄纯颖主编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编、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0、索书号TH122/825(2)、馆藏复本数3、ISBN号978-7-04-029158-2/CNY、馆藏地自科一库[2楼东部](写一个即可) 2、查找作者姓“李”、索书号为“H31”的图书,记录下检索的结果数量 1314,再在结果中检索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记录下检索结果的 数量7,并写下任一检索结果的作者谢春锦,葛磊,李惠芳编著 、书名现代海关英语、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索书号H31/765、在图书馆中 有效的馆藏地点北京路校区北京路校区书库及馆藏复本数5、可借复本数5。 3、分类号是“TP311.1”的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图书程序设计?写出此类书其中一 种图书的书名高级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作者谢兴生、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索书号。 TP311.13/1292 4、自行熟悉OPAC中“我的图书馆”各项功能,并写出今年所借阅的前两本书的 书名材料力学习题详解:《材料力学·第四版》(刘鸿文主编)理论力学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果可能请进行续借。 二、电子图书检索 1.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打开并阅读书名包含“竞争情报”,作者为“王知津” 的图书,写出该书的书名竞争情报”、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2,并从书中查阅竞争情报的概念:为达到竞争目标,合法而合乎职业伦理地搜集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并转变为情报的连续的系统化过程。 2.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二本有关美国前总统的图书,写出图书的书名、 著者、出版社。 白宫领袖美国已故37位总统从政生涯研究【作者】冯祥英著北京市:团结出版社 美国总统全书【作者】(美)威廉·A. 德格雷戈里奥(William A. DeGregorio)著;周凯等译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7 3.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找出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图书,写出其中2本图书的书 名、作者和出版社。 《机械制图》蒋淑蓉,范志勇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作者:孙志礼主编 4.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出有关“纳米”的图书有多少种,并从结果中选 择一种图书查找其江苏省图书馆收藏该书情况。255 江苏省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 ?无锡江南大学图书馆

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欧宇涵 914000720206 周竹青 914000720215 学院教育实验学院 指导老师蔡晨晓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7年1月

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构建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3、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其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 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比例环节 图1-1 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U s U i O =)()(,其中1 2R R K =,参数取R 2=200K ,R 1=100K 。 步骤: 1、连接好实验台,按上图接好线。 2、调节阶跃信号幅值(用万用表测),此处以1V 为例。调节完成后恢复初始。 3、Ui 接阶跃信号、Uo 接IN 采集信号。 4、打开上端软件,设置采集速率为“1800uS”,取消“自动采集”选项。 5、点击上端软件“开始”按键,随后向上拨动阶跃信号开关,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2 比例环节阶跃响应

(2)积分环节 图1-3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 T V V I I O 1 -=,其中T I =RC ,参数取R=100K ,C=0.1μ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4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3)微分环节 图1-5 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图 200K R V I Vo C 2C R 1 V I Vo 200K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组别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试验原始记录 试验时间2013.03.29 温度干:22℃湿20℃相对湿度 82% 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 二。水泥石的密度 指导老师签名:

实验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固体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检测方法的练习,掌握材料基本物理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利用所测得物理状态参数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等构造参数,从而推断其对材料其他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直尺、天平、 李氏瓶、试样筛、量筒、天平。温度计、漏斗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A、表观密度测量 1、用天平称量出试件的质量m(kg) 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长,宽,厚),并计算试样的体积V。(m3) B、密度试验 1、往李氏瓶注入与试样不发生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V 1 ) 2、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中 3、微倾并转动李氏瓶,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冲入瓶内液体 中,待液体中(V 2 ) 4、取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5、计算瓶中试样所排开水的体积:V=V 2- V 1

四、实验结果计算 (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 (二)水泥粉的密度 (三)水泥石孔隙率的计算 %100 )/1(01?-=ρρP =(1-1.663/2.255)×100%=26.6% %100)/1(02?-=ρρP =(1-1.355/2.255)×100%=39.9% 五、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水泥石的性质差异) 由P 1

基础工业工程读书心得

《基础工业工程》读书心得 工业工程(IE)诞生于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其不同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工程,它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程学科,并且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要学习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则是工业工程的入门级书籍,此外还应学习《运筹学》、《人因工程学》、《物流工程》等书籍。 1.定义 对于工业工程,美国工业工程学会对其的定义表述如下:“工业工程(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而日本IE协会对其定义为:“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从美国的工业工程定义当中,读者或许可获知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即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和改善,使之达到最佳的生产或服务目的。而日本所做的定义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仅清楚地说明了IE的性质、目的和方法,而且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了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之处。 2.知识结构 工业工程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而工作研究则是其最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研究的主要技术则分为两大部分,即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方法研究(又称基础IE) 方法研究是以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研究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确定标准作业时间的一种技术。其特点包含求新意识、整体优化的意识、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为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 指导老师吴俊 成绩 2015年06月30日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RTA)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 2

南理工 机械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页眉 实验1 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 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 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a.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 b.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 页脚 页眉

,阶跃响应波形:电容值c.4.4uF 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2.一稳态终值U(∞)(V)时间常数T(s) 电容值c(uF)理论值实际值实际值理论值0.50 2.87 1.0 0.51 2.90 1.07 2.90 2.2 2.87 1.02 2.06 2.90 2.87 4.4 2.24 元器件实测参数=505kU= -2.87V R? R=496k? =500kR?2o1r其中 T?RC2U(?)??(R/R)U rc21页脚 页眉 误差原因分析: 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

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 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 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 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 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 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 页脚 页眉 ,阶跃响应波形:0.7c.阻尼比为

,阶跃响应波形:阻尼比为1.0d. 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4.二ξR(?)峰值时间U(t) 调整时间稳态终值超调(%)震荡次数pow M()t)t(s V()(s UV)N psps6 62.7 2.8 0.3 0.1 2.95 454k 4.8 1 0.5 0.5 3.3 52.9k 2.95 11.9 0.4 1 0.7 0.3 0.4 24.6k 3.0 2.7 2.92 1.0 1.0 2.98 1.0 2.97k 2.98 页脚 页眉 四、回答问题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XXXXX学院 土木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泥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所选水泥样品产地、厂名 水泥品种:出厂标号:

1.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 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GB 该水泥细度为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室温:℃;相对湿度: % (1)试件成型日期年月日 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用量 (2)测试日期年月日;龄期:天 (3)抗折强度测定 (4)抗压强度测定

4.确定水泥强度等级(只按试验一个龄期的强度评定) 根据国家标准 该水泥强度等级为 混凝土用骨料性能试验报告 试验日 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1.砂的筛分析试验 筛孔尺寸(mm)105 2.5 1.250.630.3150.16筛底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量a(%) 累计筛余量A(%)

砂样细度模数Mx Mx= Mx= 结论:按M X 该砂样属于砂,级配属于区;级配情况。2.砂的泥含量测试 编号冲洗前的烘干试样 质量G1(g) 冲洗后的烘干试样 质量G2(g) 泥含量(%) 测定值 (%) 平均值 (%) 3.砂的视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水温:℃ 编号试样质量 G12(g) 瓶+砂+满水 质量G13(g) 瓶+满水 质量G14(g) 砂样在水中所占 的总体积V(cm3) 视密度 ρ0(g/cm3) 平均值 (g/cm3) 编号 容量筒容积 V(L) 容量筒质量 G1(kg) 容量筒+砂 质量 G2(kg) 砂质量 G(kg) 堆积密度 (kg/L) 平均值 (kg/L) 级配连续粒级 筛孔尺寸 分计筛余(g)(%) 累计筛余(%) 石子筛分析测试结果评定: (1)最大粒径: mm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

制造过程 (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衡量生产率主要是为了 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生产率测评的种类静态生产率即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 即一个测定期的绝对生产率。动态生产率一个时期(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与以前 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得到的商,能反映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单要素生产率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多 要素生产率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 部生产要素的真实投入量之比狭义生产率只考虑直接的资源 (要素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广义生产率指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可归纳为两类①企业外部要素 /方法: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条件和基础,是间接作用的要素。②企业内部方法:提高生产率的直接方法和途径,主要是 IE 范畴的方法 IE 的定义 IE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配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 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 获得最佳效益。 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动因?科学技术:20世纪初进入电动机时代?生 产力:福特生产线经济形态:18-19世纪完成工业资本积累?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甘特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科学管理、传统 IE 、现代管理泰勒的时间研究进行了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进行了砌砖实验 工作研究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成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工作研究的特点只需很少的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 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

电力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工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谢鸿龄

三段式电流电压方向保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段电流保护的原理。 2.掌握三段电流保护逻辑组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逻辑框图 三段式电流电压保护一般用于单电源出线上,对于双电源辐射线可以加入方向元件组成带方向的各段保护。反时限对于任何相间故障,包括接近电源的线路发生故障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切除,但保护的配合整定比较复杂,主要用于单电源供电的终端线路。 WXH-822装置设三段电流电压方向保护。每一段保护的电压闭锁元件及方向元件均可单独投退,通过分别设置保护软压板控制这三段保护的投退。其中电流电压方向Ⅰ段可以通过控制字选择是否闭锁重合闸。过流Ⅲ段可通过控制字YSFS 选择采用定时限还是反时限,(若为0,则过流Ⅲ段为定时限段,若为1~3,则过流Ⅲ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反时限段),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55-4)和英国标准规范(BS142.1996)的规定,本装置采用下列三个标准反时限特性方程,分别对应延时方式的1~3。 反时限特性方程如下: 一般反时限: t I I t 1 )(0.14 0.02-= (1) 非常反时限: t I I t 1 )(13.5 -= (2) 极端反时限: p p t I I t 1 )(80 2 -= (3) 上式中,Ip 为电流基准值,取过流Ⅲ段定值Idz3;Tp 为时间常数,取过流Ⅲ段时间定值T3, 范围为0.05~1S 。其中反时限特性可由控制字YSFS 选择(1为一般反时限,2为非常反时限,3为极端反时限)。 方向元件采用90?接线,按相起动。为消除死区,方向元件带有记忆功能。动作的最大灵敏角可以通过控制字选择为-45?或者-30?,动作范围120?~-30?或者105?~-45?。方向元件动作区域如图2-1所示: 方向元件动作区域

南理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南理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成绩:《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12月《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仿真实验一、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G(s)?10 s2?5s?25借助MATLAB和Simulink完成以下要求:(1) 把G(s)转换成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 num1=[10]; >> den1=[1 5 25]; >> sys1=tf(num1,den1) 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于极点都在左半平面,所以开环系统稳定。(2) 计算闭环特征根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闭环系统在0~10秒内的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绘出响应曲线。>> num=[10];den=[1,5,35]; >>

sys=tf(num,den); >> t=[0::10]; >> [y,t]=step(sys,t); >> plot(t,y),grid >> xlabel(‘time(s)’) >> ylabel(‘output’) >> hold on; >> [y1,x1,t]=impulse(num,den,t); >> plot(t,y1,’:’),grid (3) 当系统输入r(t)?sin5t时,运用Simulink搭建系统并仿真,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输出,绘出响应曲线。曲线:二、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s3?26s2?6s?20G(s)?4频率范围??[,100] s?3s3?4s2?2s?2 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包括Bode图和幅相曲线。>> num=[6 26 6 20]; >> den=[1 3 4 2 2]; >> sys=tf(num,den); >> bode(sys,{,100}) >> grid on >> clear; >> num=[6 26 6 20]; >> den=[1 3 4 2 2]; >> sys=tf(num,den); >> [z , p , k] = tf2zp(num, den); >> nyquist(sys) 根据Nyquist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