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鲁迅中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 阿房宫赋 第3课时 教案

上海市鲁迅中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 阿房宫赋 第3课时 教案

上海市鲁迅中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 阿房宫赋 第3课时 教案
上海市鲁迅中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 阿房宫赋 第3课时 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王情

一、教学目标:

1、赏析文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夸张、铺陈等艺术手法,体会“赋”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表达的骄奢淫逸必然亡国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点:

体会“赋”的文体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作者表达的骄奢淫逸必然亡国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三段

昨天上课我们把第三段的字词梳理完了,回顾一下第三段讲了什么内容。第三段以“嗟乎”引发感叹,极写秦统治者“爱纷奢”。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一句总起之后,连写了六句排比句,我们一起把这六句排比句读一下,然后详细分析一下它们要表达的内容。“使负栋之柱”预备起!大家看一下这六个句子,从修辞手法上看,除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之外,它们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修辞手法?

学生预设:夸张。

教师预设:这六句句子是如何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它的好处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先看前两句,负栋之柱和架梁之椽比农田里的农夫和织布机上的工女都要多,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农夫和工女来作为比较对象呢?同学们学历史应该知道,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男子耕田、女子织布是古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文中说,做阿房宫房屋主要支撑部分的“柱”和“椽”,比耕田的农夫和织布的女子都多,很明显是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表现阿房宫内建筑多,阿房宫面积广大。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呢?让所描写的对象或叙述的事件,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再看三四句,它们是如何体现夸张修辞手法的?请大家思考一下,我请同学来说。

要堆成露天的谷仓,需要多少颗谷粒?要做成一件衣服,需要多少缕丝线呢?阿房宫建筑上突出的钉头和参差的瓦缝,竟然比比露天谷仓里一粒粒的谷粒、比构成衣服的一缕缕的线条还要多。参差的瓦缝,与上文中“各抱地势”相呼应,建筑物高高低低,随地形而建,因而出现了参差的瓦缝。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阿房宫内部建筑之多,之密集。

我们看最后两句。如果说前两句是从阿房宫建筑物内部构造材料上来作比较,那么三四句将视

角向外移,五六句视角已经移出阿房宫,像是在远观。纵横交错的栏杆,真的比九州(代指天下)的城池还要多吗?宫内音乐的演奏声,真的比闹市上人们说话的声音还多(嘈杂)吗?当然不是,它以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大。

整个这6句排比、夸张的句子,详尽地表现了秦始皇建造阿房宫挥霍无度的暴行,致使天下百姓“不敢言而敢怒”,最终爆发起义,使阿房宫付之一炬。

对于一件事、一个物体,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但是它却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反复叙述或描写,达到浓墨重彩、大肆渲染的效果。它往往会借助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来完成。这种艺术手法叫做铺排,“赋者,铺也”的“铺”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段揭示了秦始皇因荒淫骄奢以致自取灭亡的道理,这是作者在发表议论。赋,在形式上注重铺陈,用华丽的辞藻大肆渲染,“铺采摛文”,内容上是要“体物写志”。在前三个段落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一个或哪几个段落是属于“体物”(叙述、描写)部分,哪些又属于“写志”(议论)部分?

第一、二段是“体物”部分,第三段是“写志”。既然第三段已经揭示了秦亡的原因是奢靡荒淫,为什么还要出现第四段呢?

(二)分析第四段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第四段,讨论一下它是不是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我们一起把第四段读一下,看作者要发出怎样的议论。预备,起!

议论,抒情言志,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不爱民,警醒当世统治者要“爱人”,唯此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所以我们知道,第四段的存在是必要的,写秦王朝的覆灭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秦王朝因为骄奢淫逸而覆国的历史事件,向当朝统治者发出警示,借古讽今。“写志”部分层层递进,最终揭示文章主旨。那么“体物”的作用何在呢?“体物”即大量的叙述、描写是后面“写志”的基础,为后文揭示秦始皇因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只有爱民才能使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道理的揭示作铺垫。如果没有足够的叙述和描写笔墨起蓄势待发的作用,后文道理的揭示会显得比较突兀,且说服力会降低。

这是这篇文赋的另一个写作特点:叙述、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三)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铺陈叙述、描绘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依靠“爱百姓”的道理,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示。

(四)写作特点

1、从表现手法上看,想象、比喻和夸张手法的综合运用,对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宫内生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空间丰富的世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第一段铺叙宫殿的富丽堂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内建筑密集的特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的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特点。

第二段铺叙宫中宫人的生活时,用四个排比句,同时又兼有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焚椒兰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女之多,写出了宫室之广,并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朝统治者荒淫无道。在写阿房宫珍宝之多时,先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六国珍宝之多——“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倚叠如山”,然后再写这些国家一旦灭亡,珠宝就会被运送到阿房宫,成为秦朝统治者的囊中之物,突出秦统治者的奢侈无度。

2、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该文赋叙述、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前两个自然段以极尽渲染之势的叙述和描写为主,为下文秦始皇骄奢淫逸、奢靡无度而最终自取灭亡的中心思想的揭示作铺垫,这是“体物”的部分。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揭示秦始皇最终自取灭亡的原因,阐明写作目的: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不要重蹈秦亡覆辙的警告。

3、从句式上看,该文整散结合,既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使句子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富于表现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