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必修3)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970.50 KB
- 文档页数:23
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考点一激素的调节1.激素的化学本质:(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调节模型:(2)模型解读: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实现。
②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进而调节甲状腺。
③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活动。
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既有分级调节,又有负反馈调节。
⑤若缺碘元素,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出现大脖子病。
3.反馈调节两种方式:(1)负反馈调节图解: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2)正反馈调节图解: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等。
【高考警示】(1)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2)只作用于靶细胞≠只运输给靶细胞。
激素分泌后会广泛运输或弥散于体液中,并非只运输给靶细胞。
(3)并非所有激素的分泌调节都符合上面的分级反馈模型。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符合上述模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不符合上述模型,而是受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控制。
(4)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多肽及蛋白质类激素等大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膜上,而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等小分子的受体则为细胞质受体或细胞核受体。
【典例】(2017·天津高考)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3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巩固1.(2019·某某某某二十四中模拟)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体液调节为主解析:激素只对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激素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D错误。
答案:D2.(2019·某某某某联考)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解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若小白鼠下丘脑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小白鼠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其耗氧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最适温度时耗氧量最高,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A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原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使尿量减少,B正确,D错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正确。
答案:D4.(2019·某某省揭阳市第一次模拟)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效应。
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可缓解雌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B.能与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D.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解析: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A正确;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因此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能够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
下面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无论是激素调节还是神经调节都需要用到信息分子C.要检测动物机体的激素水平,只能在相应的腺体处抽取液体检测D.相比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答案】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激素调节需要激素传递信息,神经调节需要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可以抽取血液进行检测,C错误;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准,激素调节作用范围广、时间长,D正确。
2.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量增多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能受神经的支配B.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肾上腺素作为激素作用的范围较广泛、反应速度较缓慢D.肾上腺素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肾上腺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故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能受神经的支配,A正确;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的方式为胞吐,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激素作用的范围较广泛、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C正确;突触后膜受肾上腺素作用,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 错误。
3.随着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稳态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下列关于①肌细胞内的CO2和乳酸、①血浆pH值、①人体呼吸频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①分别属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B.①的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在1000米测试中,①增多→①适当降低、①增多→①加快D.①通过体液传送对①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神经调节【答案】A【解析】①肌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pH值能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和乳酸增多,释放到血浆中后,引起血浆pH降低,同时血浆中增多的H+ 和CO2通过血液的传递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加快,C正确;该过程属于体液—神经调节,D 正确。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考点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重要程度★★☆☆☆]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特别提醒】(1)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
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2)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考点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平衡的调节[重要程度★★★★☆]1.人体热量的来源和去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其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排便散热。
2.体温调节模型【特别提醒】(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因此,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热也少。
(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3)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
(4)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
(5)“寒颤”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6)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大脑皮层,后者位于下丘脑。
(7)当人发烧,并持续在一定高温时,此时的散热量等于发热量,否则体温会发生改变。
高烧不退的病人不能加盖棉被。
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