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篇一:内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内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为了提高我科室的护理质量,使各班护士对所当班的职责有明确的认识,以

便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现调整如下:

一.主班:从早上8:00至下午5:00,其中上午11时至11:20分为午餐

时间(病人多忙不过来时适当调整)其职责除完成好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

外还负责;洗胃,拔胃管;导尿,拔尿管,灌肠,安装及拆卸心电监护仪

危急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工作。

作外还负责:主班人员下班后接替该班的工作,三测单的绘制(注:医嘱必须签

名,不得漏签或者不签,)交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工作(三测单和护理记

录单楣栏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和缺项,无涂、刮、擦、粘)更换消毒液;另

外还负责当天5:30至第二早上8:00这段时间的急诊以及接送病人的工作,口

腔护理和防褥护理工作。

延长至12:00).其职责除完成好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负责:三测单的绘制和

交班报告的书写,治疗室打扫卫生后进行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不得低于35分

钟,清洗压脉带治疗盘和有盖方盘并打包送去消毒,临睡前锁好空置病房门,整

理输液卡及注射单并装订整齐,清点当天销毁的输液器和注射器数量并同紫外

线消毒时长一起登记在册;第二天早上8:00以前配制好各种皮试液以及其他各

种准备工作,并负责当天的急诊班和外出接送病人的工作。

以不做)

入器以及送雾管和口含管的清洗和消毒;夜班早上不加班时,由中班待出诊班。

意。有特殊事情必须提前告知排班者,擅自改班者发生任何事任何后果自己负全

责,与排班者无关!!

须告知当班者);要下班者在接班者未穿好工作服之前不得洗手脱工作服等待下

班!

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并处罚金100元。

容执行。急救车里的急救药品用后及时补充,谁用谁补充!不得把责任推给急救

车管理人员。

尤其是待班者!

他人。

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接追究到个人。(注意:仪器使用完后,一定要先把开关关掉再拔插头!)

未尽事宜,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请各位同仁共同讨论,提出宝贵意见,

如讨论通过后,请大家自觉严格遵守,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不得违反。若屡次

违反,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惩处,例如:罚款!若没有其它意见请签字为证:

内儿科护理

2012-08-25

【篇二:儿科管理制度】

儿科管理制度

一、儿科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呼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

4、担任临床教学和进修生医师,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

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医生、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定期举办专

题讲座。

5、每周至少出专家门诊2-3次。

6、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

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参

加事故差错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在管理病房去期间,每日进行对出院病例进行最后审查,并审

签出院病历。

二、儿科副主任医师职责临床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与理论提高工作。

2、每周查房1次,亲自参加危重病员的抢救处理与疑难、死亡病案的讨论、会诊。

3、指导全科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按规定时间参加门诊工作,随时解决疑难病症。

5、了解掌握学术动态和先进经验,定期或随时向科内人员介绍,指导临床工作。

6、督促下级医生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儿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

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

2、按科室要求,每日带领住院医师、进修医生、实

习医师查房,具体帮助和指导住院医师、进修医生、实习医师进行

疾病的诊断、治疗特殊诊疗技术操作。

2,掌握病区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新入院、疑难、危重、死亡患者

和发生的医疗纠纷、事故、

或其他重要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请示报告。

4、经常检查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督促医师、护士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严防事故差错。

四、儿科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医师、主办指导下,负责患者的日常治疗和

处理。

2.贯彻落实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建立起临床住院

医师良好的工作网络。

3.按时完成检查诊断、查房、医疗文件的书写和治疗工作,及时查

阅各种检验、放射报告,及时处理病情变化;经主管医师同意,做

好病员出(转)院工作。

4.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对术后病员换药、巡视,积极

抢救,向主管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5.上级医师查房时,应做好查房前准备,并负责汇报患者新的病史、体症的变化汇报生命体症,新的实验室和x线等实验室检查资料。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

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7.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参加门诊、出诊,负责完成病

历讨论记录和会诊记录。

8.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档患者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或家属对患

者的诊治不满意时,立刻向上级医师汇报。

9.参加所要求的值班任务,值班时需了解危重患

【篇三: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

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

好护理记录。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及家属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执行查房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

人安全

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跌倒,坠床等发生。

六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2药品,物品标签清楚,分别放置。

七,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

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

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

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八、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

证病人通行安全。加强科室水电暖管理,不漏水、不漏电、漏气,

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设备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

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沪、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九、做好安全防盗消防工作,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

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消防器械保持备用的状态。

十、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十一、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

护理部。

一、输液安全管理

1、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

完整性。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

2、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放、配置、更换

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

输液的安全。

3、查对制度

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确人医嘱无误

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配液。

3.2、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撕二挤三倒四照看

一撕:撕开外包装,核对溶液名,保质期;

二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

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

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四照看: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

霉点等;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需及时上报。

3.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能张贴。

3.4、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5、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休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5.1、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

3.5.2、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

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

更换输液管。

3.5.3、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

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3.5.4、药液输入后,应检查茂菲氏滴管液平面及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4、用药观察

4.1、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4.2、药物输液滴速

4.3、输液外渗

5、输液反应处理则按输液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二、坠床跌倒管理

1、病房挂防跌倒标识;

2、留陪护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

3、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固定;

4、必要时加护床拦,以防坠床;

5、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

6、一旦发生坠床跌倒,立即

执行坠床跌倒应急预案;

7、坠床/跌倒事件上报:发生坠床/跌倒后须向护理问上报,填写事

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三、患儿安全管理

1、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1.1、新生儿入住新生儿室时,在手腕佩带腕带,此标志不得摘院或

翦下,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院前摘院。

2.2、医务人员将新生儿交给父母及监护人前确认他们的身份。

2、住院患儿的安全管理

1.1、儿童住院期间,必须有父母亲或监护人陪同;

1.2、入院时向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介绍本科医务人员;

3.对人员的身份鉴别:

3.1、医务人员值班期间应绐终佩带医院的工作身份牌,并做好自我

介绍。

3.2、值班人员巡视病房时,注意闲逛人员、可疑人员。

3.3、对任何出现可疑行为的人应询问、注意并上报。

4、发生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丢失的处理对策:

4.1、最早发现小儿失踪的员工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保卫科,并按要

求提供相关信息。

4.2、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封闭病房的全部出口和楼道仔细搜寻。

4.3、一旦确认丢失婴儿/儿童超过1小时,按规定报告公安局。

4.4、如果需要,通知化验室保留血样。

4.5、安慰其他患者。

四、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

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

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

2.1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2.1.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

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1.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1.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

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2.1.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

2.2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2.2.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

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时行手消毒。

2.2.2医各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

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2.2.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2.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

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

2.2.5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

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

3.1保持镇静

3.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品;补暴露的粘膜,反复有生

理盐水冲洗干净。

3.5发生意外损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清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3.6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