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是抽象出来的符号体系,建立符号意识,可以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和逻辑。

一、准确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了“符号感”,并把符号感的主要表现分解为:“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符号意识”被正式提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见,符号意识主要指人们主动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完成从日常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建立符号意识,可以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页:

一本《趣味数学》打八折后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已知一个数的80%是12,求这个数是多少?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χ元。

χ×80%=12

日常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

符号意识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运用符号,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从而简化数学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数学思维的速度,促进数学思想的交流。

比如,在《九章算术》里,古代数学家对数学题是一题一题地处理,思维停留在算术水平上。建立符号意识后,算术思维上升为代数思维,就可以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研究,按照未知量的个数或次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没有科学系统的符号体系,是我国古代数学不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现代数学。

从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大类:

1、对象符号。又可分为个体对象符号和可变对象符号。个体对象符号如数(自然数、分数、小数)、π(圆周率)等。可变对象符号,如用x、y、z表示未知量或变量,用字母表示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等。

2、运算符号。如+、-、×、÷等,这些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属个体运算符号。小学数学中以算术运算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出现少量可变运算符号。

3、关系符号。如=、>、<、≠、≈、∥、⊥等。

4、结合符号。它规定了算术运算进行的次序,如()、[]、{}等。

5、标点符号。如逗号(分节号)、省略号(无限小数)、问号(未知数)等。

6、结论符号。如公式、定律、数量关系等。

7、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等。

8、缩略符号。如:∵、∴等。

准确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分阶段、有层次地适时适度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科学建立符号意识的方法

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

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逐步发展的。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解各种数学符号的意义,即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时候使用以及怎样使用,这是发展符号意识的基础。二是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与价值,即为什么使用符号、使用符号有哪些好处,这是发展符号意识的重点。三是使用符号的意识,即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时、在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时,都能经常地、主动地甚至创造性地使用符号,这是具有符号意识的表现。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产生使用符号的需要。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认数6”时,通过实物、画片,在具体情境中数出6个人、6棵树、6只鸟、6朵花……,它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可以用“6”个圆片来表示6个人,6棵树、6只鸟、6朵花;还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这就是对数量进行“符号化”。当我们看到“6”时,就会和数量是6的具体实物联系起来。再让学生摆出6根小棒,拨出6颗珠子,击掌6下等等,理解6的实际含义。当学生理解了6的实际含义后,进一步扩大其外延,6还可以表示顺序,如同学们排成一横队时,从左往右数,小红在第6;6还可以表示代号,如国安队6号队员是隋东亮。

又如,在“认识分数”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等分苹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语言(一半)过渡到数学文字语言(二分之一),最终引出数学符号语言()。

教学常用的数学符号,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只有使用符号,才能清楚、简便地表达这些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生活中的数学符号很多,大街、小巷,剧院、会场,家庭、学校,……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符号。如路口的标记“ ”,表示此路不通;公共场所的“”,表示禁止吸烟;某场地有标志“ ”,表示可以停车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潜藏的“符号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

如在解决“一条船最多坐4人,14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排练”找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圆片表示船,用小棒表示人,然后通过操作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纸上画图,用椭圆表示船,用竖线表示人,找到答案;当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算式求得结果。

又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有这样一道拓展题:在一条小河一旁种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第一棵种的是柳树,那么第100棵是什么树?这样的题目,光让学生抽象思考,确实有点困难。怎么办呢?通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画出来看看,有的说可以拿东西来摆一摆。教师问:“你们打算用什么表示柳树、桃树呢?”“ 、”、“□、○”、“柳、桃”……学生们一连说了好几个答案,最后我们一致选出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进行排列:□○□○□○……看着这么简便的符号,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规律,也很快地解决了这道难题。由此可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探索、实践,交流、分享,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也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逐步体会到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

3、在用字母表示数中,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从研究一个具体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这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可以逐步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识。

如在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整齐摞在一起的4本相同的《中外童话》,并出示式子4a。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里,a可以表示什么?4a又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发表自己见解。)

生1:a可以表示1本《中外童话》的价钱,4a表示4本《中外童话》的总价。

生2:a还可以表示1本《中外童话》的页数,4a就表示4本《中外童话》的总页数。

生3:a也可能表示的是1本书的厚度,4a表示的就是这4本书的总厚度。

生4:如果1本《中外童话》的字数用a表示,那么4本《中外童话》的总字数就能用4a 表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屏幕上的4本《中外童话》消失了,4a被放大,占据了整个画面)大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想一想,4a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1:可以用a表示1千克苹果的价钱,4a表示的就是4千克苹果的总价。

生2:我用a表示1张课桌面的面积,4a就表示4张课桌拼在一起的桌面总面积。

生3:我们1个学习小组有4个同学,那么4a就表示a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4:……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意犹未尽,还围着老师说个不停。)

“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开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面对知识抽象性和概括性所带来的认知上的挑战,同时要努力适应这种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新的数学表达方式。通过教学,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是一个具体数的观念。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进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而且进行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解释,在具体的解释应用中,深化了对字母表示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发展了符号意识。

4、在鼓励创新中,使学生理解符号意识的本质。

数学符号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除了既有的符号系统外,还有一类符号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个人对符号的创造。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悟按需要创新出的符号,是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理解后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在使用自己的符号时,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形成符号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独特的符号,难度非常大。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理顺数学概念、规律等符号化的一般关系,从体验到理解运用,再从理解运用到按需要创新,步步为营,螺旋上升,逐步建立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同时,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创造的符号与约定俗成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自己能理解的符号,而在交流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时要逐步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约性和规定性之间的关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又提高了对符号意识的本质认识。

三、逐步形成使用符号的能力

符号意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逐渐成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回顾与分析、变式与对比、感悟与体验等渠道,使学生对符号的运用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加强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与表述。

用符号语言更能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简练、明确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数学思想的表达需要。牛顿曾说过:“解答一个含有数量关系的问题时,只要把题目由日常语言译成代数语言就行了”。看来,数学语言的互译与表述是解决数学问题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符号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进行“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句子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如弄清和、差、积、商、大、小、多、少、倍、分等词语的含义。(2)分清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在数学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变化时,要把握数量关系的本质,注意运算顺序的改变规则。(3)注意一译多、多译一的表述。如:算式“a-b=c”可以表示:a比b大c;b比a小c;a减去b等于c;等等。

2、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正确书写。

如果说正确表述符号是培养符号意识的第一步,那么正确的书写符号应是第二步。正确的书写对符号意识的培养同样重要。对简单符号、合成符号的书写按规范作严格要求,做到规范书写,不能随意改造;掌握读写一致,做到每学一种符号就会读会写;知道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相应的符号;对形同而义不同的符号应加强归纳和区别;对形式不同但表示意义相同的符号,要注意各种形式的具体用法。例如对于比号“:”与冒号“:”、角的符号“∠”与小于号“<”等比较类似的符号,要用心加以区别。

3、加强学生对符号含义和实质的理解。

数学符号是抽象思维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符号的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却步,然而只要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是一种数学表象,它不表示哪一个特殊的或个别的数学对象,而是理想化的带有普遍性的数学形象。正确表述、书写数学符号都必须在理解符号含义、实质的基础上进行。因而,要使学生真正具有符号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符号含义和实质的理解。

总之,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需要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和本质,帮助学生科学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使用符号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符号意识的内涵行进了诠释,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符号在数学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也是研究数的工具,更是方法。数学符号具有抽象性、明确性、可操作性、简明性和通用性。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下面我将从我结合平时教学的做法谈谈想法。 一、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价值。 不管什么事和物,只有你对它有兴趣,才会觉得它有价值,我们才会自觉地去认识它,去探讨它。符号的认识也是这样的。我经常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符号的应用价值,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符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学生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美食经历,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每种轿车也有自己独特的标志符号。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明性和通用性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要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过程进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符号意识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从北京到上海火车的速度270千米/小时,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是人们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进行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醒生活经验,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的灯笼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灯笼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灯笼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结果有的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O●O●O……;□■□■□■……;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有的学生用拼音表示:zì、lǜ、zì、lǜ、zì、lǜ……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老师比小华大17岁。提问:小华1岁时,老师多少岁?小华2、3、4……岁时,老师多少岁?学生回答:l+17、2+17、3+17、4+17……教师进一步提问:小华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汇报:用a+17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7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三、灵活运用符号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

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符意识优选稿

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 符意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小学生了解、认识数学符号,并形成、深化符号意识,最后使小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数学符号。 一、介绍背景了解数学符号,增强学习兴趣。 对于刚刚正式接触数学和数学符号的小学生来说,符号无疑是一个陌生的事物,要想让小学生了解它、接纳它,首先就必须让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每一种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趣闻等。如: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乘号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乘号,从而增强学生乘法的兴趣。通过介绍加深他们的印象并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兴趣。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将这些历史、趣闻、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拓宽了小学生对数学符号发展与运用的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形成符号意识。 小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符号,就必须体验符号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并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 三、灵活恰当运用,强化符号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形式化的过程。 一、经历过程——感知符号的意义 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形式化、符号化,每一个概念或关系都有确定的符号表示。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有其系统的特定含义,它与自然语言相比,具有简练性、准确性、直观性和形式化的显著特点。它反映了表达意义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成为表达特定思想的载体和诱导思维的刺激物。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符号对他们来说较枯燥、空洞,难以激发兴趣,教师要创设情景,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唤起已有的经验,经历把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但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因此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引入,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引入用字母表示的数,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发展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学生解答,初步发现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教材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加准

确、简明、形象,既便于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二、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必须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一年级“认数”单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强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认识了1—5以后,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顷序。教材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在教学“=”“>”“<”的认识时,例题提供了童话场景“森林运动会”,从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与少,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翻开学生的作业、试卷,你就会发现在学生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重的比例。有的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导致客观性命题的分数全部被扣去;有的题由于步骤中某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致使原来很整齐的计算变得繁复杂乱,因而影响了思考……。符号正确处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的学习。 三、在鼓励创新中形成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的认识——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表示”这一个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一、经历过程——感知符号的意义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形式化、符号化,每一个概念或关系都有确定的符号表示。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有其系统的特定含义,它与自然语言相比,具有简练性、准确性、直观性和形式化的显著特点。它反映了表达意义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成为表达特定思想的载体和诱导思维的刺激物。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符号对他们来说较枯燥、空洞,难以激发兴趣,教师要创设情景,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唤起已有的经验,经历把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但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因此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引入,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引入用字母表示的数,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发展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学生解答,初步发现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教材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加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二、数形结合——培养符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必须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一年级“认数”单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强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认识了1—5以后,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顷序。教材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在教学“=”“>”“<”的认识时,例题提供了童话场景“森林运动会”,从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与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数形结合。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只数,以此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4=4”,认识并理解“=”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当两个物体个数“同样多”时,可以用“=”来表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运动会上松鼠和小熊的只数,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使学生明确松鼠只数比小熊多,小熊只数比松鼠少,从而建立“多”“少”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还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5>3”和“3<5”,认识理解“>”“<”的含义,学会用“>”“<”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三、实践活动——深化符号的运用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用符号来表示的情境,使学生积累了很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是抽象出来的符号体系,建立符号意识,可以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和逻辑。 一、准确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了“符号感”,并把符号感的主要表现分解为:“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符号意识”被正式提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见,符号意识主要指人们主动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完成从日常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建立符号意识,可以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页: 一本《趣味数学》打八折后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已知一个数的80%是12,求这个数是多少?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χ元。 χ×80%=12 日常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 符号意识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运用符号,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从而简化数学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数学思维的速度,促进数学思想的交流。 比如,在《九章算术》里,古代数学家对数学题是一题一题地处理,思维停留在算术水平上。建立符号意识后,算术思维上升为代数思维,就可以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研究,按照未知量的个数或次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没有科学系统的符号体系,是我国古代数学不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现代数学。 从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大类: 1、对象符号。又可分为个体对象符号和可变对象符号。个体对象符号如数(自然数、分数、小数)、π(圆周率)等。可变对象符号,如用x、y、z表示未知量或变量,用字母表示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等。 2、运算符号。如+、-、×、÷等,这些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属个体运算符号。小学数学中以算术运算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出现少量可变运算符号。 3、关系符号。如=、>、<、≠、≈、∥、⊥等。 4、结合符号。它规定了算术运算进行的次序,如()、[]、{}等。 5、标点符号。如逗号(分节号)、省略号(无限小数)、问号(未知数)等。 6、结论符号。如公式、定律、数量关系等。 7、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等。 8、缩略符号。如:∵、∴等。 准确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分阶段、有层次地适时适度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科学建立符号意识的方法 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

谈中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

谈中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1-14T10:31:51.6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2期供稿作者:江素琼[导读] 四川省简阳市综合实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川省简阳市综合实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41400 众所周知,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学会运用符号解决数学问题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那么,究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 一、数学符号与符号感 简单地说,“符号”就是某种事物的记号,它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众多事物表征抽象概括的结果。 所谓数学符号,一般是指数学科学中用来表示所研究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关系等的符号组成的集合。这里每个数学符号的意义,指的是针对符号形式规定的符号内容,以及与有关符号结合方式的规定。 具体地讲,一是符号形式被明确地规定;二是符号形式的符号内容明确地规定;三是一个特定的符号形式与一个特定的符号内容相对应;四是符号形式间的结合,凡属允许的结合都是被规定了的。 那么,数学符号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认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标准》又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可见,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二、中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丰富的“符号感”,这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常见的交通信号、生活中一些电器的标识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了的世界里. 既往的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而言,学会“数学符号运算”似乎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其中原因何在?主要问题在于我们以往的教学不承认学生已有经验中的“符号世界”,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去认识、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并加以交流,使其建立事物与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数学符号感的培养奠定认知基础。 2.揭示引入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揭示引人符号表示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表示具体情境蕴含的一般规律时,常常会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自己特有的表示,而数学自身则提供公认的常规的表示,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为认识基础,通过在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时构造的个性化的特殊表示,逐步实现从个人局限的直接经验向精确化、普遍性的数学表示的飞跃。 其实,对学生而言,数学难学的关键之一在于:数学的外在符号表达形式会转化为外部强加的僵硬的规则体系,也就是对数学与符号语言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转化。 3、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符号语言交流 毫无疑问,数学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够深入和发展,只有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出来,数学思想才变得清晰。也就是说,数学是借助于数学符号语言与普通文字语言的结合才得以流传,当然,学生是通过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内涵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形成能力的。然而由于学生个人的数学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因此,他(她)对同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就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例如,在刚刚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以后,用它来计算(3a+2b)2时,不少学生会出现形如(3a+2b)2=3a2+2.3a.2b+2b2这样的埋解(在他们看来,此处的“a”与公式的“a”是一样的)通过交流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错误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进而引起同学们的共鸣。通过交流,也可以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有利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充分地活动,进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4.对数学符号运算进行必要的训练 《标准》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适当的数学符号运算的训练。 如,在进行相反数的教学时,可安排如下练习: -(-3)=______。 -(-3)+3=______。 -(-3)-3=______。 [-(-2)]+[-(-3)]=______。……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进行繁杂的形式运算训练,而应该增加实际情境、探索过程、儿何解决等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运算。 总之,对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尽可能地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要始终尽可能地还原数学符号创造、发明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符号“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的鲜活的过程,进而深刻理解数学符号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意义,要始终注重数学符号的辨析、操作和变换等。这样,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必将逐渐地好转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河北省香河县第四中学于水连 065403)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类进行各种交流与沟通的手段。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语言,而数学学科同样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它把文字语言的主要内容以最直观的方式用数学符号简练地表示出来,这样可以方便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数学符号作为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数学符号能够准确地表示出数学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为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方便。 《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各种数字、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在知道数学符号后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且使最终得到结论具有一般性。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一、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数学符号的妙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各种问题情境,将会对学生体会和认识数学符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那么b千克苹果的价格为ab元;每件a元的上衣,降价20%后的售价为0.8a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1/2ah(a表示三角形某一底边的长,h表示该

底边上的高)等等。《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必须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一定的训练。学生符号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 二、面对各种问题,形成数学符号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符号化”世界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街道、家里、学校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来形成“符号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符号→体会各种符号的表示→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学语言”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例如,在解决“一个房间最多住5个人,34个人至少需要多少房间?”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找到答案;而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画出图表来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列出算式而求出最终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 三、理解符号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许多学生往往在一道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问题,导致许多本该拿到手的分数却被扣去。而有的学生由于计算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问题,致使原本简单的题目变得繁复杂乱,因此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1)要把绝对值符号去掉再计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李晓青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提出以下要求:“能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一、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的衔接,正确处理知识的迁移 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初一新生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初中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一步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有少数学生还未脱离我们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善于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作为我们:首先要明确初中与小学符号运算范围的大小不同: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算术运算,初中数学,由于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运算法则,所以,初中数学符号运算的范围比小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要明确初中与小学在运算的步骤,或者说复杂性水平上不同:显然,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事物的直观,因此在进行符号运算时,自觉性,方向性,目的性就不如初中学生。所以,在小学阶段的符号运算的复杂性水平要远远低于初中的水平。比如,就是一个运算题,在小学里,涉及到的运算法则与概念就少;在初中就多,不仅包括小学已有的所有概念与法则,还包括新学习的知识:许多的概念理解、负号的处理等、以及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等等。此外还要明确初中与小学抽象概括程度不同,对算理的教学要求不同:小学更简单,初中更严谨。或者说,小学更机械些,中学更强调推理的成分,以及对算法的简捷性、正确性、合理性的认识。 在小学几年的学习中,数的运算很少遇到“符号”的问题,基本上是正数和 0的运算,进入初中学习《有理数》这一章之后,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出现了负数,而学生还按小学的习惯,计算中不重视符号,所以往往出现错漏符号现象。在负号的处理上稍不留神对学生的信心就是一个打击。如:小学计算3-2学生都会计算,但初中遇到—3-2时常常算成—1。所以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要重视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一些学生的粗心大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法指导的研究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并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自学的方法,努力提高我们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符号的能力。 二、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翻开学生的作业、试卷,你就会发现在学生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重的比例。有的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导致客观性命题的分数全部被扣去;有的题由于步骤中某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致使原来很整齐的计算变得繁复杂乱,因而影响了思考……。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符号处理能力的差已成为一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一大障碍。其实符号正确处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的学习。 在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1要把绝对值符号去掉才能计算,这就要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处理;2还要理解0指数的意义;3处理第三项时:许多没有正确理解负指数的意义,要变成正指数才能计算;而前边的符号与—1也没有关系。计算很吃力。又如:(-3)3-(-7)中: (-3)3乘方是几个(-3)相乘给忘了,-(-7)是去括号的最简单的形式,因为(-7)中括号内只有一项,认为没有变号的必要;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从两道题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鼓励创新中形成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处置数学已初步具有抽象性,学生更多的是在推理和论证中进行思维活动。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练。对于易于混淆和难点内容,一讲一小练,全部讲完后再做综合性练习题;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新课讲完之后做综合练习,并设法融入其他

符号意识的培养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符号意识培养措施探讨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纽带,学生具有了良好的符号能力,能够促进其数学学习愈加规范。在文中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总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措施 罗素认为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具有简洁性与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十分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与便于交流的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来解决实际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怎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符号意识是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步形成的。 一、联系生活,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符号意识 著名的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认为我们生活于符号之间。我们的生活本身犹如一个异常丰富的符号世界,我们发现很多符号的运用是不分国界的,比如男女厕所的区分,出租车、禁止吸烟、安全通道以及汽车品牌等标志。在生活中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符号,从而形成了一个属于学生的符号世界。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逐渐启发、引导学生感受符号存在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符号意识。 比如,学生在读小学之前,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之中已经学会了数数、识数、计数等本领,在学习10以内数字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充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场景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是公园里的花朵、树木、小动物以及卡通动物等等,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将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数字符号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然后在引导学生将这些符号向实物、形状等过渡,比如用4根小棒来代表4个人,用5个三角形来代表5棵树,让学生明白以上都可以用数字来进行表述,一个数字符号可以代表很多的事物,3可以是3个人,也可以是3根线条;5也可以是5群人,也可以是5个颜色靓丽的的积木,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用相同的数字符号来进行抽象概括,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符号意识。 二、分析特点,挖掘数学符号的美,培养学生数学符号的鉴赏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美”这个问题是常常被忽视的,绝大部分教师与学生都认为美只与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有联系,其实不然,数学这门学科也有美的存在,数学符号作为数学抽象的载体,通过符号将数学的美理性地展现出来,也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与统一美。

谈小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

谈小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与之前的数学教学大纲的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它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小学生了解、认识数学符号,并形成、深化符号意识,最后使小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数学符号。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是接触符号的开始,是数学王国的开门钥匙。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 1在生活中逐步渗透。让学生认识符号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符号,比如:标志”P”表示可以停车,铁路、公路、航空都有它们各自的标志,地图上也有各种标识,还有孩子们喜欢的KFC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符号,它们都表示特定的含义,而在数学中也是充满了符号,小学教材中大致出现如下几类符号:①个体符号:表示数的符号,如:1、2、3、4…,0;a、b、c…,π、x以及表示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符号;②数的运算符号:+、-、x、+、(/、:);③关系符号:=、≈、>、<、≠;④结合符号:()、[ ]等以及表示角度的计量单位符号和表示竖式运算的分隔符号等。当然它们也都有特定的含义,现行教材从一年级开

始就安排了各种数学符号的教学,并且贯穿整个六年12个分册里。面对如此多的符号,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符号化过程,使学生认识符号,逐步理解符号的意义。 首先:借助具体情景理解。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学会创设情景,使他们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唤起已有的经验,经历把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例如:儿童在学习1到5的认识时,教材并没有直接呈现1到5这些数,而是通过实物、画片,在具体情境中数出1位老师,2盆花,3个女孩,4个气球……等,然后呈现对应的圆片和数字,这样使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义,它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挖掘符号本身的含义。在第一次教学加法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加号”的含义,教师可以首先呈现出场景图,问求一共有几个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学生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达感受到了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教师顺势列出算式把两个数用“+”连接,板书3+2=5。教师可以继续要求学生说说加号的意思,让学生通过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问的互相转化,理解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为正确使用符号打好扎实的基础。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则谱成了“体操进行曲”。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一、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究竟能表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符号的认识和学习,因为这是学生刚开始对字母的初步认识,这个基础一定要打牢。我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字母可以代表一切,让学生自己举例子,生活中哪些是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的。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如买铅笔、作业本、瓜子等,让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字母,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二.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亲切的问题,让学生急于解决,但又无法解决,从而唤起学习的迫切心理。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办法后,才能充分体验到知识内化的魅力,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符号经验,如℃、↑、○等。“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这排树有什么规律?生: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小树的规律表示出来呢?这样,老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实现自我的空间,他们有的摆,有的画,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拼音代替(生1:△□△□△□……;生2:●○●○●○……;生3: □■□■□■……;生4:121212……;生5:zǐ、lù、zǐ、lù、zǐ、lù……)多

小学数学符号感意识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理解与培养 【前言概况】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准(2011年版)〉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表述称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把这些表述称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因此,把这10个表述称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标准》提出的这些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某些核心素养与单一的学习领域内容相关。例如: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与“数与代数”领域直接相关。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这些核心素养直接联系。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把握。 ※空间观念与“图形与几何”领域密切相关。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应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探索一个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怎样求易拉耀的表面积等内容时都需要空间观念的支撑。 ※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与概率"领域直接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呈现和判断的整体过程是形成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过程。 有些核心素养与几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不直接指向某个单一的领域,包括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等领域的内容时都会用到。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数与代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推理能力在几个领域的学习中都会用到。推理在几何中经常运用,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的证明。在数与代数中也常常用到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归纳是常用的思维方式。演绎也会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在表述一些运算的算理时,其实用到了演择推理的方法。 ※模型思想同样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以及“统计与概率”中都会用到。“实

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今天我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解读了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我不禁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这里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与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符号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因为符号可以简洁、准确的表达一些东西,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在数学中符号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数学是一种语言的话,则数学符号就是这种语言的“词”。既然是语言,就会有相应的语法,数学的语法就是各种符号演算的法则和规定等。只有学习、熟悉、掌握数学这种语言的语法,才能利用数学这种语言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就意味着语法的掌握,而语法的掌握就意味着符号意识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及运算。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还有一个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可以获得一个结论,且获得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数学号意识的培养。

多年的教学让我感觉:虽然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就开始接触并学习了各类数学符号,但能够正确无误地理解符号含义、书写符号、用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数学思想的学生却不是很多。今年我任教初一数学,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的学习是从算术到代数的过度,此时,符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学生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感知和理解 符号意识是指主动地、有意识地感受和运用数学符号的态度和意识。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符号与客观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与记忆,建立起初步的符号意识。数学符号的产生大致有五类:一、象形符,如:三角形符号“△”、平行符号“∥”等。二、会意符,如:大于符号“>”表示左大右小、用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表示等于等。三、缩写符,如:用“m”即meter(米)的首字母表示米、“s”是similar(相似)的首字母,把“s”横过来写“∽”表示相似等。四、规定符,如:表示圆周率等。五、合成符,如:“≥”、“≌”等。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却步,然而只要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数学符号的理解是指学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学生只有对每一个数学符号有了直观认知,才会感到数学符号的实在意义,不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调查问卷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调查问卷 红塔区研和贾井小学杨艳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 为了了解大家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了解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和使用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问卷不记名、不计分,只想了解你的真实想法、真实体验,希望你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认真选择,谢谢! 一、个人情况 年级:三年级性别: 二、了解学习态度:(找出合适自己的选项,将序号表示序号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 数学课上,你经常对数学老师讲的内容感兴趣吗?( ) A.很感兴趣 B.有点感兴趣 C.不太感兴趣 D.非常不感兴趣 2. 数学课上,你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吗?() A.每天认真听讲 B.经常认真听讲 C.很少认真听讲 D.经常不认真听讲 3. 在数学学习中,你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数学问题吗?() A. 愿意,一有机会就主动与他人讨论交流。 B. 愿意,但不会主动找他人讨论交流。 C. 不愿意,但愿意听其他人讨论交流。 D. 不愿意,也不喜欢听其他人讨论交流。 4. 上数学课,你认为时间怎么样?()

A.感觉时间太短 B.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 C.感觉时间很长 5.你觉得平时完成检测的数学题目难易程度如何?() A. 偏难 B. 偏容易 C.难易正好 D.有时偏难有时偏容易 6.你喜欢读《数学报》一类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书籍吗?() A.非常喜欢 B.有点喜欢 C.不喜欢 D.非常不喜欢 三、了解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在你认为对的括号里打“﹀”) 1.你认为学过的数字“1”、“2”、“3”以及“+”、“-”、“×”、“÷”是数学符号吗? 是()不是() 2.你认为可以用其它图形代替小兔或者小猴子吗? 可以()不可以() 3.你认为可以用线段的长短来代替物体数量的多少吗? 可以()不可以() 4.你认为数学课上所用的那些符号“>”、“>”或“=”是可以改变的吗? 可以()不可以() 5.数学课上用符号来代表一些文字,有以下哪些好处?(可多选)A.很简洁() B.很方便() C.有助于思考() D.很清晰() E.有助于数学表达() 四、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找出适合自己的选项,将序号表示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