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惠三网合一的医疗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

医惠三网合一的医疗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

医惠三网合一的医疗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
医惠三网合一的医疗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

医惠三网合一的医疗物联网基础架

构平台解决方案

2015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方案概述 (3)

1.1、方案前言 (3)

1.2、建设目标 (4)

第二章、整体规划 (4)

2.1、医疗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 (4)

2.1.1、概述 (4)

2.1.2、系统整体架构 (6)

2.1.3、系统优势 (8)

产品应用模式及组网模式 (12)

2.1.4、部署方案 (17)

2.2、医院业务系统 (18)

2.2.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18)

2.2.2、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 (23)

2.2.3、智能床位监测系统 (27)

第一章、方案概述

1.1、方案前言

目前,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医疗人才、医疗环境的竞争转移到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如何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成为许多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从国际上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移动化和条码化已经成为各国医院应用的热点。移动化是指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取得和使用数据。在美国,医护人员随身携带EDA(Enterprise Digital Assistant)和MCA(Mobile Clinical Assistant)在病区中查房,通过EDA或者MCA可以随时调阅病人的历史资料和病患数据,方便医护人员了解病情和实施检查报告;条码化是指通过条码技术识别病人、药品和标本。融合了移动计算、条码识别等技术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应用中最先进的解决方案。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院都已经建立了各种移动信息系统,所有药品都进行了条码化认证,并且通过移动终端快速的进行病人识别、药物核对及诊疗过程的全程控制。

医院信息化建设引入移动化和条码化,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管理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利用移动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医院规范病区以及门诊输液室的医疗和护理流程、标本管理、用药安全,减少救治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的环节,从而为病人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救治环境。

此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经历了以关注业务功能的基础业务系统如HIS、PACS、RIS和以关注业务流程的临床业务系统之后,逐步进入到以关注医疗业务对象为主的医疗物联网应用阶段。医惠认为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切入点是医疗对象的管理,包括对象属性的收集、对象状态的探测、对象状态的监控和对象活动的管理。医疗对象的管理可以看做是物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排头兵,对于拓展物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深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建设目标

通过构建医疗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开展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综合应用,全面实现医疗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提高临床效率、医疗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医院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精准化的目标。

实现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构建医院人员资产定位系统,实现医院人员(包含患者、医疗人员、参观人员)位置定位跟踪和活动状态监控、人员出口报警、人员盘点和人员紧急呼救提醒等功能,帮助医院更好的照顾管理病人。

构建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记录每个病人的具体数据,开展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的部署,采用目前最先进的RFID技术,结合无线生命体征监护仪,实时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等。

第二章、整体规划

2.1、医疗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

2.1.1、概述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可以使医院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明显的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然而,目前医院数字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离全方位数字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医院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其功能往往仅停留在某一单元或局部的使用上,并没有完全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也没有让医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病人和医务人员更多地感到益处。总之,没有很好地体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功能和价值。

解决这一难题,建立医疗物联网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医疗物联网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物’,就是对象,指医生、病人、器械等;二是“网”,就是流程;三是“联”,就是信息交互。医疗物联网在医院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势必改变医院许多原有的管理模式,让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三方(病人、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都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实惠和好处。

展望下一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如何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破除“以药养医”的体制后,医院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达到收支平衡。降低医院药价的同时,医院必须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2.1.2、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自下而上将分为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其作用分别为:

●感知互动层:通过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对患者、医护人员、设备、器械、药品等进行标识、分类,通过多种传感器及医疗设备获取体征、环境等参数,利用读卡器、PDA、计算机采集、处理以上各感知设备的数据。通过路由器、中继器、基站、网关等实现感知数据的局部传输、汇集、融合和协同处理。同时数据采集及控制层接收所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后发出的调度指令,做出联动响应,从而实现声光报警、门禁控制等动作。

●网络传输层:是采集控制层与应用层的数据链路,通过有线链路、无线链路、公众网络等多种传输手段建立数据传输网络,完成地址解析、路由服务、网络维护、事务调度等任务,安全可靠的实现感知数据的上传和联动指令的下达。

●应用服务层:做为系统面向使用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层对医院各场景、环节、部门的数据进行汇集、分析、重构、处理,结合医院具体应用的目标、任

务和性质对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物联网各节点和医院各设备的相互感知,充分建立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知联动关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具体业务进行构建、重组及优化。

应用层还需为上级部门或管理机构如医管中心、医保中心等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来源。根据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相关部门将会更有效、准确的进行信息统计发布、趋势评估、决策制定、应急预案等工作。

同时,应用层与其他医疗机构及行业进行数据开放与共享,进行统一数据处理和挖掘,实现更深和更高层次的业务拓展和应用,向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医疗化和城市级公共应用平台延伸。

根据各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功能不同,应用层由如下部分组成:

?基础服务:做为应用层的基础部分,为应用层所有的公众应用或专有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服务,涵盖身份鉴权、认证服务、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应用安全、数据适配、中间件等服务。

?支撑应用:对数据采集及控制层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类与解析,利用基础服务提供针对整个系统的配置、日志、权限分配等功能,并采取统一的接口供其他应用系统调用。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报表服务、系统配置、日志服务等。同时,提供更高层次应用服务的基础应用,如标签管理、定位管理等。

?集中应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在系统各层的支撑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综合集中利用,完成完整、一致、友好的系统应用,提供门诊、住院、医技、物资、病案、财务、决策管理等服务。为特色应用提供数据导入和导出,为上级管理部门如医管局或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应用提供数据接口和支撑。

?特色应用:结合集中应用,在系统其他各层基础之上可以将不同的流程、结构、约束相整合,根据实际需要,形成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应用服务,如:患者健康管理、医疗安全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无边界医院服务。

?控制与显示终端: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部分,使用分布屏显示、语音叫号、管理计算机、查询一体机等交互方式共同为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服务,从而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医疗环境。同时,可在医管中心等处实现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发布等服务。

上述不同层次的系统可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中数据采集及控制层和网络传输层分布于应用现场,应用层、控制与显示终端可位于中心机房或应用现

场。

2.1.3、系统优势

基于物联网AP的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是一种全新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传统的RFID传感网解决了信息采集和对象状态感知的问题,但物联网应用最终的数据展现还是要归到LAN或者WAN上面的应用。物联网AP能够同时提供WI-FI 无线网和RFID传感网的应用,所以它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和记录医疗对象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确保数据完全地反应了患者最新的信息,同时支持将信息通过集成的WLAN功能进行传递,完善物联网解决方案中的数据传输部分功能。

这些解决方案有助于消除医疗差错、节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时间,降低数据录入成本,最根本的是改善了患者的医疗质量,有效提高医疗的服务水平和品牌效应。因此,物联网解决方案在病房视频监控、人员与重要设备定位、移动和无线计算的推广应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3.1、扩展性和开放性

作为全球首款物联网AP,物联网AP本身是一款标准的高性能802.11N Wi-Fi 无线“瘦”AP,可以和AC配合工作,该模式可以同时提供2.4GHz和5GHz的802.11N 300Mbps的WI-Fi无线信号和RFID射频信号的覆盖。

物联网AP设计了一个可以支持第三方RFID阅读器模块的应用扩展插槽。当插入RFID阅读器模块时,物联网AP通过中间件技术,可以直接将RFID阅读器的指令转换成标准的以太网数据格式,完成应用程序对电子标签信息的收集和指令控制。

物联网AP配合物联网控制器使用时,可以自动优化和调整RF频道,配置和固件集中下发,多样灵活的用户安全和管理的策略,可对RFID阅读器和标签进行统一管理和状态监控。

2.1.

3.2、高稳定性

物联网AP为物联网应用提供高速率的Wi-Fi连接和稳定的传输。在高密度,

多信号冲突的环境下部署,也能提供最优化的性能。物联网AP可以同时提供两路300M速率的无线接入(2.4GHz 802.11g/n和 5GHz 802.11a/n),另外它还可以兼容已有的802.11b、 802.11g和802.11a设备。

2.1.

3.3、高安全性

医院是个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安全性尤其重要。物联网AP外壳背侧具有紧固装置件,美观的吸顶式设计可方便地安置在较高墙体侧或吊顶天花板上。

物联网控制器具有的定位和状态监控/告警特性,可实时提供设备在线状态的监控,可提供网管员最直观的从配置界面里设备位置图中,找到此AP的精确位置,第一时间去现场查找AP被盗的第一手信息。

支持目前各种用户认证的方式(802.1x、WEB认证、MAC、SSID、VPN等),网络管理者可以根据需求方便的选择不同认证方式向用户提供安全的无线接入,比如802.1x 接入认证、PSK 认证、MAC 接入认证以及常用的portal 认证等,并有效阻止非授权人员访问网络。提供无线用户数据隔离功能,防止恶意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其它用户的电脑。配合物联网AP物联网控制器,可提供丰富和全面的安全特性集合(包括WPA、WPA2、非法AP检测以及支持802.1x with RADIUS, Web Portal, MAC过滤等)保护无线网的安全。

2.1.

3.4、基于统一IP应用的广泛融合

物联网AP将企业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和RFID(传感器)网络有效的进行融合,提供高可靠的网络传输和连接。通过物联网AP内置的RFID技术和先进的中间件技术,协助应用系统平台完成对物理实体的信息采集,为医院设施最终实现智能的物与人、物与物的控制和信息交互,提供高标准,符合标准协议和规范的网络基础平台。

2.1.

3.5、无线AP方案与物联网AP方案对比

(1)基于无线AP的网络结构

传统模式的不足:

?网络节点过多,增加了医院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设备众多,延长系统实施周期

?系统维护和排错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高;

?需要登录多个设备进行系统实时监控和管理配置;

?无法建立数据和系统的冗余机制,系统存在单点故障隐患

(2)基于物联网AP的网络结构

?企业级物联网AP,WIFI和RFID同时接收和发送信息简化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节约用户投资成本,降低运营及维护成本

?统一的系统监控和管理平台,一个界面实现无线AP和RFID阅读器配置、监控、管理

?应急的冗余方案,当AC损坏时,AP可以由“瘦”转“胖”,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完整的体系结构,多种RFID标签的支持

?成熟的产品应用,多家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最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方便未来相关应用拓展

(3)“胖”AP方案

优势缺点

?小型无线网络部署?面对众多的无线接入点时,缺乏集中的配置

管理手段

?安装简便?缺乏智能的RF管理,难以进行RF设置

?部署灵活?WLAN容量收到可用信道资源限制

?成本低?不支持快速漫游

?产品之间兼容性强?无法统一部署全局的安全和接入策略

?缺乏统一的加密和安全控制策略

(4)无线控制器+“瘦”AP方案

优势缺点

?大中型无线网络部署?过于依赖无线控制器工作

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1 引言 1.1 智慧医疗概念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城镇化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挂不上号、看病距离远、紧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看病难”问题,从本质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构与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对医疗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重复开销或者不能有效使用,“看病贵”的问题日渐明显。 智慧医疗是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业务协同,增加社会、机构、个人的三重效益。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远程挂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医疗服务推送到每个人的手中,缓解“看病难”问题。 1.2 背景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可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 智慧医疗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随之出现了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在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侧却不相匹配。2014年我国卫生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北信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webmoney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2.2传统SOC 面临的问题................................................................... ......................................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04.1.1 资产流程化管理 104.1.2 资产域分布 114.2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24.2.1 事件采集与处理 124.2.2 事件过滤与归并 134.2.3 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4.3 资产脆弱性分析 144.4 风险综合监控 154.4.1 风险管理 164.4.2 风险监控 174.5 预警管理与发布 174.5.1 预警管理 174.5.2 预警发布 194.6 实时响应与反控204.7 知识库管理 214.7.1 知识共享和转化 214.7.2 响应速度和质量 214.7.3 信息挖掘与分析 224.8 综合报表管理 245.1 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 的有机结合 245.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55.3 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65.4 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75.5 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31云 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前言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内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webmoney 安全现状2.1 问题和需求分析在历经了网络基础建设、数据大集中、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阶段后,浙江高法逐步建立起了大量不同的安全子系统,如防病毒系统、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国家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但随着安全系统越来越庞大,安全防范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关标准和制度越来越细化,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1、安全产品部署越来越多,相对独立的部署方式使各个设备独立配置、管理,各产品的运行状态如何?安全策略是否得到了准确落实?安全管理员难以准确掌握,无法形成全局的安全策略统一部署和监控。 2、分散在各个安全子系统中的安全相关数据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海量数据的集中储存和分析处理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重复信息、错误信息充斥其中,海量的无效数据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安全信息;同时,从大量的、孤立的单条事件中无法准确地发现全局性、整体性的安全威胁行为。 3、传统安全产品仅仅面向安全人员提供信息,但管理者、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需求差异或资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 协作教研的现状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偏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学校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 短信通知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教育局系统以及中小学校的网站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通常存在着各级网站孤岛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投入少,信息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低,网站更新、内容运维情况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站水平 参差不齐且升级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很高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本地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教学指导与服务系统,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与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覆盖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 1)为教育局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单位)的行政管理、教学规划、教学质 量、资产经费、办学绩效和发展趋势,支持区域化、智慧化的行政事务网上办公和信息发布。2)为学校领导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 题、及时调整、辅助决策、节省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供区域办学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 3)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与家长实 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使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全方位的促进和提升。 4)为学生提供丰富、精粹、便利的共享学习资源,可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通过区域范围 内的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探究能力。 5)为家长提供可以与学校(教育单位)实时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和活动信息的平台,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成长。 6)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务公开、教育招生、行政审批、咨询投诉等教育信息服务。基础教育 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 系统规划框架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关键字: 医院、医疗、影像云、云计算、云存储 一、业务场景 为改变目前医院医疗影像为院内建设模式,把影像数据托管至云平台上,从而实现医疗影像的跨院、跨区域、跨个人以及更方便的电子化数据的互通与共享。 二、客户需求分析 1、医院影像数据需要安全保存,实现异地冗余灾备。 2、跨院区影像需要集中存储,影像共享。 三、解决方案 1、整体架构 医疗影像云平台由上海基地负责影像云平台开发、PACS系统集成开发、影像应用产品迭代开发。影像云的业务采用集中式的部署及管理,同时系统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以实现负载均衡。 下图是整体业务逻辑架构:

其中,院内的影像数据可以通过MPLS-VPN方式,通过前置机传输至影像云中心;同样,云中心亦可以通过MPLS-VPN方式把归档好的影像数据回传至院内PACS;当客户使用影像云诊断及应用工具时,则可以采用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快速调阅和应用。可以采用专线以及互联网的方式替代MPLS-VPN方式。 2、医院侧前端部署架构 医院前置机部署于医院侧,是连接医院系统/设备和云存储中心系统的桥梁,只要遵循DICOM3.0协议标准的影像设备如DR,CT等以及院内PACS系统都可以接入云归档系统。 该前置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根据Dicom标准协议从医院PACS系统或放射设备上获取影像 信息; ?根据Dicom标准协议从云端将归档影像信息传送到医院PACS

系统或设备; ?影像数据处理,包括入库、归档、加密、压缩等; ?根据自定义协议发送影像信息到云影像中心应用集群;与云影 像系统中心应用的协同业务处理; ?路由网关安全控制,隔离医院内外部系统。 ?统一标准PACS系统,支持C-MOVE,C-GET,C-FIND等指令。 影像传输流程,如下图所示: 1)院内PACS可以通过Dicom的C-STORE协议主动发送影像数据到院内前置机影像交互模块或者在PACS上增加节点,院内前置机影像交互模块通过Dicom的C-MOVE协议的方式来获取影像; 2)索引处理:通过读取原始的DICOM影像数据,得出患者姓名、性别、检查编号等信息并进行记录管理; 3)加密处理:支持DICOM TLS加密方式,将DICOM影像文件在传输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密。 4)加压处理:采用DICOM J2k压缩算法,使压缩比更高,压缩率能够达到35%-40%; 5)影像交互:传输的DICOM索引信息及加密加压后的DICOM文件通过内部通道传送到云端存储。 6)影像回传:院内系统通过DICOM query(C-Get,C-Find)协议向前置机发起回传请求,院内前置机从云端应用集群获取影像数据后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内应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云计算的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并且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就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支撑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云管理平台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在于管理云资源和提供云服务。即通过构建基础架构资源池(IaaS)、搭建企业级应用、开发、数据平台(PaaS),以及通过SOA架构整合服务(SaaS)来实现全服务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云资源管理体系。那么有没有合适的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可以推荐呢? SmartOps作为新一代多云管理平台,经过6年多的持续研发和实际运营,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通过单一入口广泛支持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AWS等超大规模公有云的统一监控、资源编排、资产管理、成本管理、DevOps 等管理功能,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物理裸机环境的统一纳管。SmartOps平台具有统一门户、CMDB配置

数据库、IT服务管理、运维自动化和监控告警等主要模块,支持客户自助在线处理订单、付款销账、申报问题、管理维护等商务运营流程,而且对客户的管理、交付、技术支持也都完全在平台上运行,这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并大幅降低成本,业务交付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更具竞争力、用户体验更佳。 同时,SmartOps正在构建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云管理平台,实现从服务中提炼普惠性的服务方案,并构建软件化、工具化、自动化的快速上线对外提供服务的通道。SmartOps不仅是一个云管平台,也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迭代的创新平台,一切有利于企业用户数字化发展的个性化服务,都有可能在普遍落地后实现技术服务产品化、工具化的再输出。不仅如此,下一步,SmartOps还将融入更多的价值,包括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面向企业用户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借助平台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成本参

医疗云解决方案

医疗云解决方案 篇一: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关键字: 医院、医疗、影像云、云计算、云存储一、 业务场景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为改变目前医院医疗影像为院内建设模式,把影像数据托管至云平台上,从而实现医疗影像的跨院、跨区域、跨个人以及更方便的电子化数据的互通与共享。 二、 客户需求分析 医院影像数据需要安全保存,实现异地冗余灾备。跨院区影像需要集中存储,影像共享。 1、 2、三、 解决方案 1、 整体架构 医疗影像云平台由上海基地负责影像云平台开发、PACS系统集成开发、影像应用产品迭代开发。影像云的业务采用集中式的部署及管理,同时系统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以实现负载均衡。 下图是整体业务逻辑架构: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师室 医院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其中,院内的影像数据可以通过MPLS-VPN方式,通过前置机传输至影像云中心;同样,云中心亦可以通过MPLS-VPN方式把归档好的影像数据回传至院内PACS;当客户使用影像云诊断及应用工具时,则可以采用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快速调阅和应用。可以采用专线以及互联网的方式替代MPLS-VPN方式。 2、 医院侧前端部署架构 医院前置机部署于医院侧,是连接医院系统/设备和云存储中心系统的桥梁,只要遵循协议标准的影像设备如DR,CT等以及院内PACS系统都可以接入云归档系统。 该前置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 根据Dicom标准协议从医院PACS系统或放射设备上获取影像信息; ? 根据Dicom标准协议从云端将归档影像信息传送到医院PACS系统或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师室 设备;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一、行业现状 ..................................................................................... - 1 - 1.1、传统IT架构面临的挑战............................................................ - 2 - 1.1.1、总体拥有成本高 (2) 1.1.2、服务器利用率低 (2) 1.1.3、缺乏灵活性 (3) 1.1.4、高可用性问题 (3) 二、现状分析及需求...................................................................... - 3 - 2.1、行业背景 (3) 2.2、客户现状 (4) 2.3、客户需求 (4) 三、解决方案综述.......................................................................... - 5 - 3.1、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拓扑图 (6) 3.2、详细设计 (7) 3.2.1、硬件设计 ............................................................................................- 7 - 3.2.2、存储设计............................................................................................- 8 - 3.2.3、网络设计......................................................................................... - 12 - 3.2.4、软件设计......................................................................................... - 14 - 3.2.5、产品选型......................................................................................... - 19 - 四、解决方案目标........................................................................ - 20 - 五、解决方案优势........................................................................ - 21 - 5.1、提高管理性 (21) 5.1.1、提升运维效率................................................................................. - 22 - 5.1.2、改善服务等级................................................................................. - 22 - 5.2、降低成本 (22) 5.2.1、前期构建成本 ................................................................................. - 22 - 5.2.2、运营中功耗成本............................................................................. - 22 - 5.2.3、管理成本......................................................................................... - 23 - 5.3、简化部署 (23) 5.4、可靠的IT支撑平台 (23) 5.4.1、故障可恢复性................................................................................. - 23 - 5.4.2、HA集群 ............................................................................................ - 24 - 5.4.3、动态迁移......................................................................................... - 24 - 5.5、无缝升级 (24) 5.6、提高资源利用率 (24)

最新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云平台解决方案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云平台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 背景介绍 (1) 2. 产品愿景 (6) 3. 产品定位 (7) 3.1 解决的问题 (7) 3.2 达到的效果 (8) 4. 产品理念 (9) 5. 总体思路 (10) 5.1 对接数据源,获取医疗卫生大数据 (10) 5.2 对获取的医疗卫生大数据预处理机制 (11) 5.3 建立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存储机制 (12) 5.4 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算法分类和形成 (13) 5.5 开发专题大数据分析,形成专题大数据应用 (15) 5.6 开发机构大数据分析,建立机构大数据应用 (16) 5.7 建立平台应用实施推广组织机制 (16) 5.8 建立平台产品优化升级服务组织机制 (16) 6.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云平台建模描述和分析 (16) 6.1 我们给出的相关数据模型 (17) 6.2 卫计委给出的相关数据模型 (18) 6.3 相关数据特征对比分析 (22) 7. 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支持的业务主题场景 (23) 7.1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用 (26)

7.1.1 各级医院自身应用 (26) 7.1.2 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应用 (30) 7.1.3 区域卫生医疗联合体应用 (30) 7.1.4 医疗卫生机构的合规应用 (35) 7.2 患者医疗治疗应用 (38) 7.2.1 患者就医过程提示服务 (38) 7.2.2 患者服药提示服务 (38) 7.2.3 患者饮食、运动、习惯注意事项服务 (39) 7.2.4 患者体征和治疗效果服务 (39) 7.2.5 患者交流交往服务 (39) 7.3 个性化医疗服务应用 (39) 7.3.1 基因测序分析应用 (40) 7.3.2 个性化药物应用 (40) 7.3.3 个人健康管理应用 (41) 7.4 慢性病预防治疗应用(疾控中心) (42) 7.4.1 慢性病检测、发现、预警服务 (42) 7.4.2 慢性病诊断服务 (44) 7.4.3 慢性病防控治疗服务 (44) 7.5 居民健康保健应用(疾控中心) (45) 7.5.1 居民自我健康保健应用 (45) 7.5.2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居民健康管理应用 (46) 7.5.3 政府医疗规划结构进行居民健康保健决策应用 (46)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编号:AQ-Lw-02554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ecuri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

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方向) 班级:14计科网络班 学号:201422024113 姓名:李福洪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7.6.14

目录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3) 1.1物联网概念 (3)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3) 2.1感知层 (3) 2.2网络层 (3) 2.3应用层 (3) 三、物联网网络架构安全性分析 (4) 3.1感知层安全需求分析 (4) 3.2网络层安全需求分析 (4) 3.3应用层安全需求分析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7)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网络层,网络层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网络层包括2G通信网络、3G通信网络、WIFi、互联网等,信息可以经由任何一种网络或几种网络组合的形式进行传输。网络层还包括物联网的管理中心及物联网的信息中心。 物联网管理中心负责物品的统一标识编码管理、认证、鉴权、计费等,物联网信息中心则负责物品信息的存储和统一分析计算处理。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众网和专用网。 2.3应用层 在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支撑下,可以实现多种物联网应用,典型的应用有:智能交通、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动物标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环境检测、公共安全、食品溯源、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pdf

浪潮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 云计算的发展 近几年,国内外IT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为解决传统IT信息化建设困局找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国内企业、政府、金融、电信等众多关键领域取得了成功。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 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 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分为三种服务模式: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云计算根据部署部署方式的不同分为:公有云(Public Cloud)、私有云(Private Cloud)、社区云(Community Cloud)、混合云(Hybrid Cloud)。 其中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 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 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据安全 虽然每个公有云的提供商都对外宣称其服务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特别是对数据的管理。但是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以及对安全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和业务有关的数据是其的生命线,是不能受到任何形式 的威胁,而私有云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它一般都构建在防火墙后。 2、SLA(服务质量) 因为私有云一般在防火墙之后,而不是在某一个遥远的数据中心里,所以当公司员工访问那些基于私有云 的应用时,它的SLA会非常稳定,不会受到网络不稳定的影响。 3、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 对大型企业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不仅与业务有关 的流程非常繁多,而且IT部门的管理流程也较多,比如在数据管理和安全规定等方面。 客户面临由虚拟化向云服务转型的挑战 服务器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基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虚拟化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首 选方案,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互相隔离的虚拟服务器,用户 将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 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通过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用户能够获得如下收益: ?降低TCO成本,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节省了机房空间成本;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优选稿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分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物联网,网络架构,信息安全 1、引言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1]。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

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2、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网络层: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就传到了网络层,网络层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网络层包括2G通信网络、3G通信网络、WIFi、互联网等,信息可以经由任何一种网络或几种网络组合的形式进行传输。网络层还包括物联网的管理中心及物联网的信息中心[2]。物联网管理中心负责物品的统一标识编码管理、认证、鉴权、计费等,物联网信息中心则负责物品信息的存储和统一分析计算处理。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众网和专用网。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第1章引言 (7) 1.1国家政策推动企业上云 (7) 1.2云安全规范指导文件 (14) 1.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15) 1.4软件定义安全(SDSec) (18) 第2章云安全风险分析 (19) 2.1业务牵引风险分析 (19) 2.2技术牵引风险分析 (21) 2.3监管牵引风险分析 (22) 第3章云安全需求分析 (25) 3.1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需求 (25) 3.1.1基础安全保障 (25) 3.1.2主机安全保障 (25) 3.1.3应用安全保障 (25) 3.2云安全运营体系安全需求 (25) 3.2.1安全审计服务 (25) 3.2.2安全运营服务 (26) 3.2.3态势感知服务 (26) 3.3多云/混合云架构安全联动管理需求 (26) 第4章方案设计思路 (27) 4.1软件定义安全的设计思路 (27) 4.2国际先进性参考模型 (28) 4.3方案场景适用性说明 (29) 第5章云安全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30) 5.1方案概述 (30) 5.2方案架构设计 (31) 2

5.3产品功能简述 (32) 5.3.1安全市场 (32) 5.3.2组件管理 (36) 5.3.3资产管理 (37) 5.3.4租户信息同步 (38) 5.3.5监控告警 (39) 5.3.6订单管理 (41) 5.3.7工单管理 (42) 5.3.8计量计费 (42) 5.3.9报表管理 (43) 5.3.10云安全态势 (44) 5.3.11日志审计 (46) 5.4部署架构设计 (47) 5.4.1部署方案 (47) 5.4.2部署方案技术特点 (48) 5.5平台主要功能技术特点 (52) 5.5.1用户与资产结构 (52) 5.5.2自助服务模式 (54) 5.5.3安全服务链编排 (54) 5.5.4计量计费模式 (56) 5.5.5云安全态势感知 (56) 5.5.6在线/离线升级服务 (57) 5.5.7平台稳定可靠 (58) 第6章CSMP安全资源介绍部分 (60) 6.1CSMP安全服务清单介绍 (60) 6.2各安全组件产品级解决方案汇总 (62) 第7章CSMP方案核心价值 (62) 7.1安全产品服务化-合规高效 (62) 7.2安全能力一体化-智慧易管 (62) 3

物联网安全管控系统

物联网安全管控系统 设计方案

创羿科技201年5月

系统概述 物联网安全管控系统是基于云计算、数据挖掘、多维分析等技术的智能化云平台,集成物联网应用系统、安防管理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集成和辅助分析决策等功能,实现人员、资源、设备设施及现场综合控制、联动管理、指挥调度的智能化。

系统架构及组成 监狱局域网 接入交换机 图 5-1 监狱物联网安全管控系统架构图 1、定位基站 定位基站为智能长距离读写器,是物联网系统的信息中枢设备。基站不断采集周围定位卡发出的射频标识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至采集服务器,为物联网系统提供高精度、实时数据采集。2、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是RFID传感网络的信息终端设备。标签定时向周围基

站发出带有自身标志的射频信息,并在异常情况下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通知后台信息系统。标签分为押犯标签、物品标签、外来人员及车辆标签等。 3、采集传输 采用采集服务器、定位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定位标签信息的采集接收,通过局域网络进行数据的汇聚和传输。 4、分析展现 通过图像化软件平台进行综合分析展现,软件平台可以实时收到标签的位置信息并通过动画的方式在界面上展现出来,实时接收到各类信息并通过声光等方式进行告警,同时支持根据管理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系统功能的开发。 5、安防联动 通过定位标签对目前对象进行定位,进一步实现所在位置的监控,同时可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定位联动此区域摄像头、门禁等系统,实现安防联动。 系统功能 1、业务信息集成 预留监狱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对接接口,以便日后能够在应急指挥

过程中及时查询和调阅相关信息。 2、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功能支持以异步方式执行用户提交的查询需求,根据系统提供的索引和各种实时统计数据进行分布式查询计划的优化,并执行查询计划,返回最终结果。提供统计分析功能,支持数据处理服务、多维分析服务、图形分析和流式数据统计等功能。提供数字化报表功能,调用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生成报表所需的数据集,并最终生成报表结果。支持对报表数据进行格式处理,生成HTML、Excel等多种报表格式,通过人机界面展示给用户。 3、全系统信息资源检索 对全系统信息资源库中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包括业务信息、安防基本信息、地理信息、场所建筑信息等,进行综合检索,并根据领导的决策目标,定义常用的查询模式(包括查询模型、预定义的查询参数)。 4、业务指标实时统计和监测功能 利用数据监测的能力,在全系统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定义各类面向领导决策的业务指标,进行实时的统计和展示;同时,对一些重要的业务指标设定监测规则,提供业务指标预警功能。

医疗综合视讯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医院医疗综合视讯服务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需求分析 (2) 2.1概述 (2) 2.2设计原则 (2) 第3章“云视”医疗综合视讯平台 (4) 3.1技术背景 (4) 3.2技术先进性 (5) 3.3智能化医院云视讯融合服务与管理平台 (6) 第4章系统平台总体设计 (8) 4.1系统拓扑图 (8) 4.2方案说明 (8) 4.3系统特点 (10) 4.3.1 SOA+云”技术架构 (10) 4.3.2分布式集群架构 (11) 4.3.3自动负载均衡及冗余切换 (12) 4.3.4平台多中心协同应用 (13) 4.3.5智能流控 (13) 4.3.6智能网络适应及丢包补偿 (14) 4.3.7多终端多网络支持 (15) 4.3.8深度全媒体业务整合 (15)

4.3.9高标清混合组网 (16) 4.3.10多级服务器自动级联、统一管理 (16) 4.3.11云平台功能扩展 (17) 第5章系统功能设计 (18) 5.1视频通信 (18) 5.2远程监控 (20) 5.3数字电视及VOD 点播 (22) 5.4可扩展功能 (23) 5.4.1协同远程会诊 (23) 5.4.2 ICU探视 (26) 5.4.3手术示教 (29) 5.4.4协同办公 (31) 5.4.5医疗应急指挥 (31) 5.4.6资源管理中心 (33) 第6章关于与公司客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典型客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服务承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项目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售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