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结构之折叠、旋转(讲义及答案).

几何结构之折叠、旋转(讲义及答案).

几何结构之折叠、旋转(讲义及答案).
几何结构之折叠、旋转(讲义及答案).

几何结构之折叠、旋转(讲义)

?知识点睛

1.折叠(轴对称)的思考层次

(1)全等变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对应点与对称轴:对称轴所在直线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3)常见组合搭配

①矩形背景下的折叠常出现等腰三角形;

②两次折叠往往会出现特殊角:45°,60°,90°等.

(4)应用,作图(构造)

核心是确定对称轴和对应点,一般先确定对应点和对称轴,然后再补全图形.

特征举例:

①折痕运动但过定点,则折叠后的对应点在圆上;

②对应点确定,折痕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2.旋转思考层次

(1)全等变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

旋转会出现等线段共端点(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夹的角等于旋转角;

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都经过旋转中心;

旋转会产生圆(圆弧).

(3)常见组合搭配

旋转会出现相似的等腰三角形;

旋转60°会出现等边三角形;旋转90°会出现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对应点重合时会出现旋转放缩模型.

(4)应用,作图(构造)

当题目(背景)中出现等线段共端点时,会考虑补全旋转构

造全等.(常见背景有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注:读题标注时,往往要弄清楚旋转三要素;

旋转方向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

常将图形的旋转转化为点、线段的旋转进行操作.(有时

只需保留研究目标即可)

?精讲精练

1.小明用不同的方式来折叠一个边长为8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痕MN 分别与边AD,BC 交于点M,N,沿MN 将四边形ABNM 折叠,点A,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他得到了以下结论:①如图1,当点B′落在DC 的中点处时,BN=5.

②如图2,当点B′落在CD 上时,延长NB′交AD 的延长线于

点E,△NEM 为等腰三角形.③如图2,当点B′落在CD 上时,连接BB′,此时BB′=MN,BB′⊥MN.④如图3,先将正方形沿MN 对折,使AB 与DC 重合,再将AB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MN 上,则∠MAB′=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图1 图2

图 3

2.如图,在△ABC 中,∠ACB=90°,点D,E 分别在AC,BC

上,且∠CDE=∠B,将△CDE 沿DE 折叠,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F 处.若AC=8,AB=10,则CD 的长为.

3

3

3.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8 ,AD=10,点E 是

CD 的中点.将这张纸片依次折叠两次:第一次折叠纸片使点

A 与点E 重合,如图2,折痕为MN,连接ME,NE;第二次

折叠纸片使点N 与点E 重合,如图3,点B 落在B′处,折痕为HG,连接HE,则tan∠EHG= .

图1 图2 图3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BC=10,将矩形ABCD 沿BE

折叠,点A 落在A′处,若EA′的延长线恰好过C,则

sin∠ABE 的值为.

第4 题图第5 题图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 ,BC=15,点E 是AD 边上

一点,连接BE,把△ABE 沿B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处,点F 是CD 边上一点,连接EF,把△DEF 沿EF 折叠,使点

D 落在直线EA′上的点D′处,当点D′落在BC 边上时,A

E 的

长为.

6. 如图,在Rt△ABC 中,∠C=90°,∠A=60°,AC=3,点F 在

边AC 上,且AF=1,点E 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点C 落在点P 处,则当点P 落在线段AB 上时,线段PB 的长为.

7.如图,在△ABC 中,AB=AC,BC=24,tan C=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那么BD 的长为()

A.13 B.15

2

C.

27

2

D.12

8.在矩形ABCD 中,AB=4,BC=3,点P 在线段AB 上.若将

△DAP 沿DP 折叠,使点 A 落在矩形对角线上的A′处,则AP 的长为.

9.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8 cm,BC=20 cm,O 是BC

的中点,沿过O 的直线翻折.若点B 恰好落在AD 上,那么

折痕的长度为.

10.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D∥BC,∠A=∠C,点P 在边

AB 上.

(1)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若AB=AD,以过点P 的直线为对称轴,将四边形ABCD 折叠,使点B,C 分别落在点B′,C′处,且线段B′C′经过点D,折痕与四边形的另一交点为Q.

①在图2 中作出四边形PB′C′Q(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说明作

法和理由).

②如果∠C=60°,那么AP

为何值时,B′P⊥AB.PB

图1 图2

2

11.如图,在Rt△ACB 中,∠ACB=90°,AC=BC.D 是AB 上的

一个动点(不与点A,B 重合),连接CD.过点C 作CD 的

垂线,点E 是该垂线上一点,且满足△ACE≌△BCD,连接

DE,DE 与AC 相交于点F.下列结论:①△BCD 绕点C 顺

时针旋转90°得到△ACE;②若BC=2,则(C

四边形ADCE

)min= 4 ;

③ 若∠ BCD=25°,则∠ AED=65°;④ DE2=2CF·CA ;⑤ 若

AB= 3 ,AD=2BD,则AF=

5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3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第11 题图第12 题图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30°,将△DCB 绕点C 顺

时针旋转60°后,点D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

△ACE.若AB=3,BC=4,则BD= .

1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O 是△ABC 的中心,

∠FOG=120°,绕点O 旋转∠FOG,分别交线段AB,BC 于D,

E 两点,连接DE,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OD=OE;②S△ODE=

S BDE;③四边形ODBE 的面积始终等于.上述结论中正

3

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2

4 3

2 14. 如图,矩形 ABCD 中,BC =2,将矩形 ABCD 绕点 D 顺时针

旋转 90°,点 A ,C 分别落在点 A′,C′处,如果点 A′,C′,B 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 tan ∠ABA′的值为 .

15. 如图,△ABC ,△B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 =BC ,BD =BE ,

AC =4,DE = 2 .将△BDE 绕点 B 逆时针方向旋转α(0°< α<360°),连接 AD ,CE ,记直线 AD ,CE 的交点为 P .

(1) 以下结论中:①△ABD ≌△CBE ;②∠APC =90°;③点 P 始终在以 AC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 (2) 当点 E 恰好落在线段 AD 上时,①画出对应图形;②此

时 AD = .

16. 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将三角板 AD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α

(0°<α<90°),使得三角板 ADE 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 BC 垂直,则α的度数为 .

5 5

6 【参考答案】

1. ①②③④

2. 25 8

3.

4.

10

10

5. 2

6.

11- 13

2

7. A 8. 3 或 9

2 4 9. 5 cm 或4 cm

10. (1)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理由略;

(2)①图略;②当 AP = PB 3 -1 时,B′P ⊥AB . 2

11. ①②③④

12. 5

13. C

14.

5 -1

2

15. (1)①②③ (2) + 16. 60°或 15°

5 3 6

2

初中几何做辅助线知识点

初中几何做辅助线知识点 中点问题: 说明:当考试题目中出现了“中点”两个字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构造:中位线、倍长中线、斜边中线、三线合一这四种辅助线。当然如果题目非常难,很有可能同时构造这四种辅助线当中的两种甚至三种。 梯形构造辅助线的8种方法: 说明: 平移一腰:当梯形的两个底角互余时,可以选择平移一腰,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做双高:当梯形的底角出现特殊角时,可以构造高。

构造底边中点:目的构造三个全等等边三角形。 平移对角线:当已知出现“上底加下底”,并且题目中出现对角线时,可选择平移对角线。 取一腰中点:当已知出现“上底加下底”,并且题目中无对角线时,可取一腰中点。 过上底中点平移两腰: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 过腰中点:可构造平行四边形 延长两腰:构造三角形(可能出现三线合一) 三大变换: 说明:三大变换是初中几何的精华所在,在初三的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以及中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初二的期末考试开始逐渐向初三过度,同学们在平常的联系中也会感觉到运用三大变换进行解题的方便,故而在此次期末考试复习中,一定要尽快熟悉起三大变换。 1、平移:平移模型有三种。 a)“相等线段相交模型”我们需要通过平移将两条线段构造成共顶点的图形,进而构造出三角形去凸显条件。 b)“相等线段不相交模型”此类模型的辅助线构造方法与第一种类似,都是通过平移线段使得两条线段共顶点,进而解决问题。实际上平移线段就是构造平行四边形,而我们

初二的学习重点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有关平移的题目一定不能马马虎虎。 c)当题当中出现了两条相等的线段并且相等线段共线或平行时,可选择平移。 2、旋转:一般来说旋转的模型都有着“共顶点的等长线短”这个特点,当然有些很难的题目没有这种特点那么我们则需要去将此特点构造出来,例如费马点的证明。当同学们做了很多有关旋转的题目之后可以总结出来哪些题目比较“像”能有旋转做出来的题,要多总结一些模型,例如半角模型,构造等边三角形的模型等等。下面说一些关键点给同学们参考。 a)确定有没有“共顶点等长线短”,没有则需要构造。 b)确定要旋转谁。一般来说旋转对象为等长线短其中一条所在的三角形。 c)确定转多少度。这个度数基本上由等长线短的夹角决定。 d)确定旋转之后的等量关系以及是否需要添加其他辅助线以构成特殊图形。 3、轴对称:轴对称是我们初二上学期的学习内容,期末也会考察希望同学们不要遗忘掉这部分知识。下面给出几种常见考虑要用或作轴对称的基本图形。 a)线段或角度存在2倍关系的,可考虑对称。 b)有互余、互补关系的图形,可考虑对称。 c)角度和或差存在特殊角度的,可考虑对称。

用旋转法………作辅助线证明平面几何题

用旋转法………作辅助线证明平面几何题 旋转法就是在图形具有等邻边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等邻边的公共端点,旋转另一位置的引辅助线的方法。 1、旋转方法主要用途是把分散的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造必要的条 件。 2、旋转时要注意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大小(三要素:中心、方向、大小); 3、旋转方法常用于竺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图形中。 例1: 例2 已知,在Rt ABC中 B=AC;∠BAC=90?; D为BC边上任意一点,求证:2AD2=BD2+CD2. 证明:把ABD绕点A逆时钍方向旋转90?,得?ACE,则ABD??ACE,∴BD=CE,∠B=∠ACE; ∠BAD=∠CAE, AD=AE。 又∠BAC=90?;∴∠DAE=90? 所以: D E2=AD2+AE2=2AD2。 因为:∠B+∠ACB=90? 所以:∠DCE=90? CD2+CE2=DE2=2AD2 即: 2AD2=BD2+CD2。 注:也可以把ADC顺时针方向旋转90?来证明。 注 E C D

已知,P 为等边ABC 内一点,PA=5,PB=4,PC=3,求 ∠BPC 的度数。 证明:把 ABP 绕点B 顺时钍方向旋转90 ?,得?CBD ,则 ABP ??CBD ,∴BP=BD AP=CD=5, ∠ABP=∠CBD ,所以 ∠BAP+∠PBC=∠CBD+∠PBC=60?,所以 BPD 为等边三角形。 ∠PBD=60? PD=PB=4所以: C D 2=PD 2+PC 2。因为: ∠DPC=90?所以: ∠BPC=∠BPD+∠DPC=60?+90?=150? 注:也可以把CAP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60?来证明。 D C 例3: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一点,BF 平分∠CBE 交CD 于F 点。求证:BE=CF+AE 证明:把A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CN 。则:ABE ?BCN ,所以: ∠ABE=∠CBN ,BE=BN ,AE=CN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CD AB ,∠NFB=NBF 因为:∠ABF=∠ABE+∠EBF ,∠NBF=∠NBC+∠CBF ,而:∠EBF=∠FBC ;∠NBF=∠NFB 所以:BN=NF=CN+CF 所以:BE=AE+CF 。注:也可以把BCF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90?来证明。

高中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讲义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坐标运算 ()()111222,,,,,a x y z b x y z == ()()()()121212121212 11112121 2,,,,,,,,a b x x y y z z a b x x y y z z a x y z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则 二、共线向量定理 (),0,=.a b b a b a b λλ≠←??→?充要对于使 三、共面向量定理 ,,.a b p a b x y p x a y b ←??→?=+充要若与不共线,则与共面使 ,,, 1.O OP xOA yOB P A B x y =+←???→+=充要条件四、对空间任意一点,若则三点共线 ,1.P A B C O OP xOA yOB zOC P A B C x y z =++←??→++=充要五、对空间异于、、、四点的任意一点,若若、、、四点 ()()()11, 1.P A B C AP xAB y AC OP OA x OB OA y OC OA OP xOB yOC x y OA x y z x y z ∴=+∴-=-+-∴=++----=∴++=证明:①必要性 、、、四点共面, ,,, 令()()() 1, 1,x y z OP y z OA yOB zOC OP OA y OB OA z OC OA AP y AB z AC A B C P ++=∴=--++∴-=-+-∴=+∴②充分性,,、、、四点共面. 六、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 ,,a b c p x y z p xa yb zc a b c a b c ?若,,不共面,对于任意,使=++,称,,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都叫做基向量.

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与模型

题型切片(三个)对应题目 题型目标三角形中位线例1,例2,例7,练习1,练习2,练习3;中点四边形例3,练习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例4,例5,例6,练习5. 题型切片 知识互联网 与中点有关的几何辅助线与模型

E D C B A F A B C E G E D C B A F E D C B A 三角形中位线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若DE 为ABC △的中位线,则DE BC ∥,且1 2 DE BC = 三角形中位线中隐含的重要性质: ①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②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③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④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其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如图:EF 、GE 、GF 是ABC △的三条中位线,则有 ①AEG EBF GFC FGE △≌△≌△≌△ ②AEFG EBFG EFCG S S S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③12EFG ABC C C =△△,1 4 EFG ABC S S =△△ 【引例】 如图,已知AB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求证:DE BC ∥且1 2 DE BC =. 【解析】 延长DE 到点F ,使EF=DE ,连接FC ,DC ,AF . ∵AE=E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CF//DA 且CF=DA , CF //BD 且CF=BD 例题精讲 思路导航 题型一:三角形中位线

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讲义

第1讲 空间几何体 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一)例题选讲: 例1.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球心在CD 上,且CD =2,AB =3,在外接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球面距离是( ) A . 6π B .3 π C .32π D .65π 例2.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A .π2 B .π2 3 C .π332 D .π2 1 例3.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的角 是 . 例4.如图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AB =66,高CD =3,点B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P-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设地球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045东经0120,乙地位于南纬度0 75东经0120,则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 (A )3R (B) 6 R π (C) 56 R π (D) 23R π ①正方形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巧用旋转法解几何题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巧用旋转法解几何题 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由旋转的性质可知旋转前后的 图形全 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法是在图形具有公共端点的相 等的线段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相等的线段的公共端点, 旋转另一位置的引辅助线的方法, 主要用途是把分散的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旋转方法常用于等腰三 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图形中。现就旋转法在几何证题中的应用举例加以说明,供同学们参 考。 例1.如图,在Rt △ ABC 中,/ C=90°, D 是AB 的中点,E , F 分别 AC 和BC 上,且 DEL DF, 求证:EF 2=A ^+B F" 分析:从 所证的结论来看,令人联想到勾股定理,但注意到 EF , AE BF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 形中,由于D 是中点,我们可以考虑以 D 为旋转中心,将 BF 旋转到和AE 相邻的位置,构造一个直 角三角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证明:延长 FD 到G 使DG=DF 连接AG EG ?/ AD=DB / ADG=/ BDF ???" ADd " BDF ( SAS ???/ DAG=/ DBF BF=AG ? AG// BC ???/ C=90°A Z EAG=90 ? EG=Ah+AG=AE+BF ?/ DEI DF ? EG=EF 2 2 2 ? EF=AE+BF 例 2,如图 2,在"ABC 中,/ ACB=90 , AC=BC P 是"ABC 内一点,且 PA=3 PB=1, PC=2 求/ BPC 的度数. 分析:题目已知条件中给出了三条线段的长度和一个直角,但已知的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 故可考虑通过旋转变换移至一个三角形中,由于" 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宜以直角顶点 C 为旋转 中心。 解:作 MC L CP,使 MC=CP 连接 PM , BM F E A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 一、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例如:如图7-1:已知AC =BD ,AD ⊥AC 于A ,BC ⊥BD 于B , 求证:AD =BC 分析:欲证 AD =BC ,先证分别含有AD ,BC 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 与△BCD ,△AOD 与△BOC ,△ABD 与△BAC ,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 证明:分别延长DA ,CB ,它们的延长交于E 点, ∵AD ⊥AC BC ⊥BD (已知) ∴∠CAE =∠DBE =90° (垂直的定义) 在△DBE 与△CAE 中 ∵?? ???=∠=∠∠=∠)()() (已知已证公共角AC BD CAE DBE E E ∴△DBE ≌△CAE (AAS ) ∴ED =EC EB =E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D -EA =EC -EB 即:AD =BC 。 (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 二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三、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例如:如图9-1: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BD =2CE 分析:要证BD =2CE ,想到要构造线段2CE ,同时 A E F A B C D E 1 7-图O

CE 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点F 。 ∵BE ⊥CF (已知) ∴∠BEF =∠BEC =90° (垂直的定义) 在△BEF 与△BEC 中, ∵ ?? ???∠=∠=∠=∠)() ()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BEF ≌△BEC (ASA )∴CE=FE= 2 1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 ⊥CF (已知) ∴∠BAC =∠CAF =90° ∠1+∠BDA =90°∠1+∠BFC =90° ∴∠BDA =∠BFC 在△ABD 与△ACF 中 ?? ? ??∠=∠∠=∠)()()(已知=已证已证AC AB BFC BDA CAF BAC ∴△ABD ≌△ACF (AAS )∴BD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 =2CE 四、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例如:如图11-1:AB =DC ,∠A =∠D 求证:∠ABC =∠DCB 。 分析:由AB =DC ,∠A =∠D ,想到如取AD 的中点N ,连接NB ,NC ,再由SAS 公理有△ABN ≌△DCN ,故BN =CN ,∠ABN =∠DCN 。下面只需证∠NBC =∠NCB ,再取BC 的中点M ,连接MN ,则由SSS 公理有△NBM ≌△NCM ,所以∠NBC =∠NCB 。问题得证。 证明:取AD ,BC 的中点N 、M ,连接NB ,NM ,NC 。则AN=DN ,BM=CM ,在△ABN 和△DCN 中 ∵ ?? ???=∠=∠=)() () (已知已知辅助线的作法DC AB D A DN AN 1 11-图D C B A M N

几何辅助线之手拉手模型初

手拉手模型教学目标: 1:理解手拉手模型的概念,并掌握其特点 2:掌握手拉手模型的应用 知识梳理: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OCD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 导角核心: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O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 导角核心: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OCD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OB = ∠COD 结论:;;

核心图形: 核心条件:;; 典型例题: 例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1)△ABE≌△DBC;(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4)△AGB≌△DFB; (5)△EGB≌△CFB;(6)BH平分∠AHC;GF∥AC 例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1)△ABE≌△DBC;(2)AE=DC;(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AHC 例3: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1)△ABE≌△DBC;(2)AE=DC;(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AHC 例4: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DEFG,连接AG与CE,二者相交于H 问:(1)△ADG≌△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 (3)AG与CE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是否平分∠AHE?

例5: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C与EDG,连接AG,CE,二者相交于H.问(1)△ADG≌△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 (3)AG与CE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是否平分∠AHE? 例6:两个等腰三角形ABD与BCE,其中AB=BD,CB=EB,∠ABD=∠CBE,连接AE与CD. 问(1)△ABE≌△DBC是否成立? (2)AE是否与CD相等?(3)AE与CD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B是否平分∠AHC? 例7: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AC 同时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 AB =AE , AC =AD,∠BAE =∠CAD=90°,点G为BC中点,点F 为BE 中点,点H 为CD中点。探 索GF 与GH 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8:如图1,已知∠DAC=90°,△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射线AD任意一点(P与A不重合),连结CP,将线段CP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Q,连结QB并延长交直线AD 于点E. (1)如图1,猜想∠QEP=_______°; (2)如图2,3,若当∠DAC是锐角或钝角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QEP的度数,选取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3)如图3,若∠DAC=135°,∠ACP=15°,且AC=4,求BQ的长.

巧用旋转法解几何题

巧用旋转法解几何题 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由旋转的性质可知旋转前后的 图形全 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法是在图形具有公共端点的相 等的线段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相等的线段的公共端点, 旋转另一位置的引辅助线的方法, 主要用途是把分散的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旋转方法常用于等腰三 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图形中。现就旋转法在几何证题中的应用举例加以说明,供同学们参 考。 例1.如图,在Rt △ ABC 中,/ C=90°, D 是AB 的中点,E , F 分别 AC 和BC 上,且 DEL DF, 求证:EF 2=A ^+B F" 分析:从 所证的结论来看,令人联想到勾股定理,但注意到 EF , AE BF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 形中,由于D 是中点,我们可以考虑以 D 为旋转中心,将 BF 旋转到和AE 相邻的位置,构造一个直 角三角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证明:延长 FD 到G 使DG=DF 连接AG EG ?/ AD=DB / ADG=/ BDF ???" ADd " BDF ( SAS ???/ DAG=/ DBF BF=AG ? AG// BC ???/ C=90°A Z EAG=90 ? EG=Ah+AG=AE+BF ?/ DEI DF ? EG=EF 2 2 2 ? EF=AE+BF 例 2,如图 2,在"ABC 中,/ ACB=90 , AC=BC P 是"ABC 内一点,且 PA=3 PB=1, PC=2 求/ BPC 的度数. 分析:题目已知条件中给出了三条线段的长度和一个直角,但已知的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 故可考虑通过旋转变换移至一个三角形中,由于" 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宜以直角顶点 C 为旋转 中心。 解:作 MC L CP,使 MC=CP 连接 PM , BM F E A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

学生姓名学生年级学校 上课时间辅导老师科目 教学重点中点模型的构造(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构造斜边中线法) 教学目标系统有序掌握几何求证思路,掌握何时该用何种方法做辅助线 开场:1.行礼;2.晨读;3.检查作业;4.填写表格 新 课 导 入 知识点归纳 1.已知任意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已 知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接两中点形成中位线;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新 课 内 容 做辅助线思路一: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 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 BF=2,∠GEF=90°,则GF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 3.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BD=DE=EC;②AB+AE>2AD;③AD+AC>2AE;④AB+AC>AD+AE。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 中,A B>BC,E 为BC 边的中点,AD为∠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 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5.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上的一点,连接BE 并延长交AC 于点F,AE =EF ,求证:AC =B F. 6.如图所示,在△ABC 中,分别以AB 、AC为直角边向外做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ACE,F 为BC 边上中点,FA 的延长线交DE 于点G ,求证:①DE=2AF ;②FG ⊥DE . F G E D B C A F D B C A E G F B C A D E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①规定长度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记作0; ②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相等的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称为相等的向量. 4.负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是互为负向量.如a的相反向量记为-a. 5.共线与共面向量 (1)共线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a∕∕b. (2)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3)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b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b ),0 a// a b = aλ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a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b、a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史书对(x,y),使得p.b y = a x+ 6.注意: 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与任何向量平行; ②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但单位向量的模一定相等且为1; ③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因此,在空间,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 ④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成为共面向量; ⑤一般来说,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二、空间向量的运算 1、加减法 (1)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的,它们的加、减法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加减法.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一样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加法运算律: 空间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 交换律: 结合律: (3)推广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零向量 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1)实数λ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λa仍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 ①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同; ②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反; ③当λ=0时,λa=0. ④|λa|=|λ|a?,λ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倍.

几何中常见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几何专题——辅助线 平面几何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础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但许多初中生对几何证实题感到困难,尤其是对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实题,往往束手无策。 一、辅助线的定义: 为了证实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 二、几种常用的辅助线:连结、作平行线、作垂线、延长等 注意:1)添加辅助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不能见到题目,就无目的地添加辅助线。一则没用、二则辅助线越多,图形越乱,反而妨碍思考问题。 2)添加辅助线时,一条辅助线只能提供一个条件 三、正确添加辅助线歌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实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实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假如碰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实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重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把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几何证题难不难,关键常在辅助线; 知中点、作中线,中线处长加倍看;底角倍半角分线,有时也作处长线; 线段和差及倍分,延长截取证全等;公共角、公共边,隐含条件须挖掘; 全等图形多变换,旋转平移加折叠;中位线、常相连,出现平行就好办; 四边形、对角线,比例相似平行线;梯形问题好解决,平移腰、作高线; 两腰处长义一点,亦可平移对角线;正余弦、正余切,有了直角就方便; 非凡角、非凡边,作出垂线就解决;实际问题莫要慌,数学建模帮你忙; 圆中问题也不难,下面我们慢慢谈;弦心距、要垂弦,碰到直径周角连; 切点圆心紧相连,切线常把半径添;两圆相切公共线,两圆相交公共弦; 切割线,连结弦,两圆三圆连心线;基本图形要熟练,复杂图形多分解;以上规律属一般,灵活应用才方便。

利用空间向量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引言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教材上讲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垂直及计算线线角,而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及面面角的例题不多,给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及学生解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主要就这几方面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222212121()()()PQ x x y y z z =-+-+-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0022 Ax By C A B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巧用旋转法解几何题

巧用旋转法解几何题

∵AD=DB ,∠ADG=∠BDF ∴⊿ADG ≌⊿BDF (SAS ) ∴∠DAG=∠DBF ,BF=AG ∴AG ∥BC ∵∠C=90°∴∠EAG=90° ∴EG 2 =AE 2 +AG 2 =AE 2 +BF 2 ∵DE ⊥DF ∴EG=EF ∴EF 2 =AE 2 +BF 2 例2,如图2,在⊿ABC 中,∠ACB=90°,AC=BC ,P 是⊿ABC 内一点,且PA=3,PB=1,PC=2,求∠BPC 的度数. 分析:题目已知条件中给出了三条线段的长度和一个直角,但已知的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故可考虑通过旋转变换移至一个三角形中,由于⊿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宜以直角顶点C 为旋转中心。 解:作MC ⊥CP ,使MC=CP ,连接PM ,BM ∵∠ACB=90°,∠PCM=90°∴∠1=∠2 ∵AC=BC , ∴⊿CAP ≌⊿CBM (SAS ) ∴MB=AP=3 G F E D C B A

∵PC=MC ,∠PCM=90° ∴∠MPC=45° 由勾 股定理 PM== 2 2MC PC = 2 2PC =22, 在⊿MPB 中,PB 2 +PM 2 =(22)2 +12=9=BM 2 ∴⊿MPB 是直角三角形 ∴∠BPC=∠CPM+∠MPB=45°+90°=135° 例3,如图3,直角三角形ABC 中,AB=AC ,∠BAC=90°,∠EAF=45°,求证:EF 2=BE 2+CF 2 分析:本题求证的结论和例1十分相似,无法直接用勾股定理,可通过旋转变换将BE ,CF 转移到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由于⊿B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不妨以A 为旋转中心,将∠BAE 和∠CAF 合在一起,取零为整。 证明:过A 作AP ⊥AE 交BC 的垂线CP 于P ,连结 PF ∵∠EAP=90°,∠EAF=45° ∴∠PAF=45° ∵∠BAC=90° ∴∠BAE=∠PAC A P M C B A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讲义

平面与空间直线 (Ⅰ)、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其推论 图形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读法) A a A a ∈ 点A 在直线a 上。 A a A a ? 点A 不在直线a 上。 A α A α∈ 点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 点A 不在平面α内。 b a A a b A =I 直线a 、b 交于A 点。 a α a α? 直线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 a A α a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 。 l αβ=I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 。 2、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推理模式:A AB B ααα∈? ??∈? ?。 如图示: 应用: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B A α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理模式: A l A ααββ∈? ?=?∈? I 且A l ∈且l 唯一如图示: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 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解:∵AB ∥CD ,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 又∵AB I α=E ,AB ?β,∴E ∈α,E ∈β, 即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 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说明: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常运用公理2,即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二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 例2.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I β=l .设梯形ABCD 中,AD ∥BC ,且AB ?α,CD ?β,求证:AB ,CD ,l 共点(相交于一点). 证明 ∵梯形ABCD 中,AD ∥BC , ∴AB ,CD 是梯形ABCD 的两条腰. ∴ AB ,CD 必定相交于一点, 设AB I CD =M . 又∵AB ?α,CD ?β,∴M ∈α,且M ∈β.∴M ∈αI β. 又∵αI β=l ,∴M ∈l , 即AB ,CD ,l 共点. 说明: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一般要应用公理2,这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 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 例3.已知:a ,b ,c ,d 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 ,b ,c ,d 共面. 证明 1o 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a ,b ,c 相交于一点A , α D C B A E F H G α D C B A l 例2 β M

初中数学用平移、旋转、对称巧解几何问题(精品)专题辅导

初中数学用平移、旋转、对称巧解几何问题 在证明和求值的诸多几何问题中,往往不能直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那么我们就要另壁蹊径,就是要借助图形转换的方法来解题了. 以下介绍三种方法: 一、平移:将图形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例1 如图1,在六边形ABCDEF 中,AB//ED ,AF//CD ,BC//FE ,AB=ED ,AF=CD ,BC=EF ,又知对角线FD ⊥BD ,FD=24cm ,BD=18cm ,则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为多少? G F E D 图1 C 此题显然不能直接运算,但只要将图形适当地分割并平移一下就可以了. 解:本题初看无法下手,但仔细观察,题中彼此平行且相等的线段有三组,于是产生将△DEF 平移到△BAG ,将△BCD 平移到△GAF 的位置. 则长方形BDFG 的面积等于六边形的面积. 即S 六ABCDEF =S 正BDFG =18×24=432cm 2 二、旋转:将某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到另一个位置,以此重新组合图形 例2 如图2,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若PA=a ,PB=2a ,PC=3a (a>0),求: (1)∠APB 的度数; (2)正方形的边长. C 图2 解:将△APB 绕点B 顺时针转90°,得△CQB ,显然△CQB ≌△APB ,连接PQ , ∠PBQ=90°, PB=QB=2a , 所以∠PQB=∠QPB=45°, PQ=?=∠?9022PQC a 于是∠APB=90°+45°=135°. (2)? ???=∠?=∠45135PBQ APB

a AC AB a a a AC Q P A 2252 22410])221[(2 2+==?+?++=??三点共线 、、 例3 如图3,P 是等边△ABC 内一点,PA=2,PB 32=,PC=4,求BC 的长. A 图3 此题乍一看似乎无从着手,但只要运用旋转的方法来解题,就十分容易了. 解:将△BPA 绕点B 旋转60°, 则BA 与BC 重合, BP=BM ,PA=MC , 连接MP ,则△MBP 为正三角形, 即32=MP ,PC=4, ,?=∠?=+?=902222CMP PC MC MP MC 因为PC MC 21=, 所以∠MPC=30°, 又因为∠MPB=60°, 所以∠CPB=90°, 得BC 7222=+=PC PB . 可见,经过旋转后的图形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是一种捷径.因此,我们应多多利用旋转的方法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对称(也可理解为翻折):某图形对于某条线对称的图形 例4 作图设计,村庄A 、B 位于不平行的两条小河的两侧,若要在两条小河上各架设一座与河岸垂直的桥,并要使A 到B 的路程最近,问桥应架在何处?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1)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 人们从来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当问题的条件不够时,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 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 (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 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

利用旋转法解几何最值问题应用举例

利用旋转法解几何最值问题应用举例 一、利用旋转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求最值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点B为y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连接AB,以AB为一边向下作等边△ABC,连结OC,则OC的最小值为 . 解析:如图,将△ABO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ACM,并延长MC交x轴于点N.则点C在直线MN 上运动,当OC⊥MN时, OC最小,∴OC=AM=2,则OC的最小值为2.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BC=12,AB=10,点E在AD上,且AE=4,点F是AB上一点,连接EF,将线段EF绕点E逆时针旋转120°得到EG,连接GD,则线段GD长度的最小值为 . 解析:将线段AE绕点E逆时针旋转120°得到EH,连接HG,过点H作HM⊥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 +B=180°,∴∠A=120°, ∵将线段AE绕点E逆时针旋转120°得到EH,将线段EF绕点E逆时针旋转120°得到EG, ∴EF=EG=4,AE=EH,∠AEH=∠FEG=120°, ∴∠DEH=60°,∠AEF=∠HEG,且EF=EG,AE=EH,∴△AEF≌△HEG(SAS) ∴∠A=∠EHG=120°=∠AEH,∴AD∥HG,∴点G的轨迹是过点H且平行于AD的直线, ∴当DG⊥HG时,线段GD长度有最小值,∵∠HEM=60°,EH=4,HM⊥AD, ∴EM =2,MH =EM=2,∴线段GD长度的最小值为2, 例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且BE=1,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的最小值为 .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资料

精品文档 学生姓名上课时间 学生年级 辅导老师 学校 科目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点模型的构造(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构造斜边中线法)系统有序掌握几何求证思路,掌握何时该用何种方法做辅助线 开场:1.行礼;2.晨读;3.检查作业;4.填写表格 新课导入知识点归纳 1.已知任意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已知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接两中点形成中位线;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做辅助线思路一: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 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新 课 内 容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正方形A 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 G=1, BF=2,∠GEF=90°,则GF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 3.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BD=DE=EC;②AB+AE>2AD;③AD+AC>2AE;④AB+AC>AD+AE。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中,AB>BC,E为BC边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G B A F E D C 5.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上的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 于点F,AE=EF,求证:AC=BF. A E F B D C 6.如图所示,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外做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F 为BC边上中点,FA的延长线交DE于点G,求证:①DE=2AF;②FG⊥DE. D G E A B F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