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

班级姓名座号

【本篇导读】《差序格局》

“私”被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为乡下人的毛病。对此,作者认为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无论乡下人还是城里人,还是从上到下)的最大的毛病,并指出私的本质“是个群已、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那么,如何很好地理解这一间题呢?作者认为必须“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因为“社会格局的差异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于是,作者以中国与西洋社会做对比,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进而给出两种格局的定义,陈述了各自的构造特性及它们在各自社会中的基本表现,由此从社会学上就中国社会中私人的道德表现问题给予自己的解释。

本篇共20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发表对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乡下人“私”的个人看法,阐述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私”这一问题的社会学界定及应置于社会结构下进行理解的方法路径。第4—10自然段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先指出团体格局是柴捆式,特征是界限分明,西洋家庭就是如此;而差序格局是水波纹的同心圆格局,具有伸缩自如的特征,中国家庭就是如此,而其不仅表现为亲属关系还表现在地缘关系上。第11—19自然段从儒家重“人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结构的特点,指出了其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和厚近薄远而无普遍的道德标准的特征,以及在关系上(儒家重人伦,讲究别父子、亲属、远近)、行为上(推己及人,克已复礼)以及政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价值观的次第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文化表现。第20自然段既是总结,也提出了下一篇的讨论话题。

【思维导图】

【重要概念】

群己界限、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克己、克群

【学习任务】

1.根据原文填空,并解释其概念。

2.归纳本文主旨及内容提要。

3.读原文中的两处引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日:“为政以德,壁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②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翻译上面画线的句子。

(2)两处引文是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做简要分析。

【上期《差序格局》答案】

1.差序格局: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是以某个人为中心,波浪似的向外扩散,犹如投入水中一个石子后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形成一种“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是指西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

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级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么是先规定的。

2.主旨: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做比较。

内容提要:西洋社会是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投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是有一定界限的,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3.(1)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别的星辰都环绕它。(2)差序格局的中心是“己”,是自我主义,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其他人随着他转动。孔子并不反对以德报怨,他并且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推已及人,他把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小,能放能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