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确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确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确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确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确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

作者:王哲浩, WANG Zhe-hao

作者单位:铁道部建设司,北京,100844

刊名:

电气化铁道

英文刊名:ELECTRIC RAILWAY

年,卷(期):2011(1)

参考文献(4条)

1.接触网支柱装配计算数学模型[期刊论文]-铁道工程学报 1999(01)

2.弹性链形悬挂接触网弹性计算与测量 2010

3.新线接触网桥隧构件基础施工的特点及措施 1998(03)

4.彭朝勇;王黎;高晓蓉接触网导线高度动态检测系统 2004(3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f4419907.html,/Periodical_dqhtd201101002.aspx

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采用的控制方式及实际运行中开关误动、拒动、无显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远动控制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可靠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远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fully analysis about the control mode of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OCS electric isolating switch in the high speed railway, further more,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rooting cause of incorrect tripping and mis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isolating in practice. In line with the weakness of electric isolating,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ment were proposed. It was proved that those measurement can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high speed 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system(OCS); electric; isolating switch; remote control 一、概述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供电远动技术逐步成熟,可靠性明显提高,但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依然不稳定,特别是供电运行中曾经出现误动(误分、误合)现象,在接触网故障处理过程出现开关拒动现象,成为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是供电远动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二、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现状 目前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主要有两种型式,一种是通过控制操作机构电源直接控制隔离开关(简称直接控制),一种是通过光缆传输控制信号操作隔离开关(简称光纤控制)。两种控制原理如下:

接触网调整的技术标准

接触网调整的技术标准 一、对接触网调整零件的材质要求: 1、对调整所使用的接触网零件,选用部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TB2075-90)的零件,但其中的铸铁件全部改用钢模锻件。 2、所有调整零件严禁使用淘汰件、既有接触网拆迁下来的拆迁件。 三、定位装置的技术安装要求: 1、定位器的坡度: 定位器的坡度是通过腕臂上定位环的安装高度来确定的,为保证定位器的坡度,定位环必须保证如下安装高度(指对轨面而言的高度)。对于导高为5650mm的车站、区间,正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反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软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对于导高为6m的车站 正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7m。 反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825m。 软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62m。 2、定位管的安装: 定位管安装完毕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0mm。

对于正定位管,均须加设防风支撑。 对于反定位管,V型拉线用两股φ3.0mm不锈钢丝制成,受力后,保证斜拉线顺直,V型拉线的回头长度为200—300mm。 正定位其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头相距100mm,反定位管卡子距长定位环150mm,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头不能大于300mm,多余部分应割掉。 软定位器的尾子线用2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死端固定在定位器侧,活端固定在腕臂上,死端绑扎长度为100mm,活端回头长度为200—300mm。 定位管在支持器处外露长度为50—80mm,多余部分应割掉。 3、定位器的安装: ①保证接触线的拉出值及工作面的正确性,拉出值应符合设计值,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②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超过18度。 四、锚段关节的调整要求; 1、在锚段关节处采用合成绝缘子。 2、绝缘锚段关节: ①在转换柱处,承力索的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竖直距离应保证500mm,接触线的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应保证450mm。 ②在转换柱处,当两线间的水平距离达不到450mm时,可调整非工

(新)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测量考试题(含答案)

宝兰客专BLTJ-10标段 铁路工程施工测量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由于各项测量工作中都存在误差,导致相向开挖中具有相同贯通里程的中线点在空间不相重合,此两点在空间的连线误差在水平面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 B )。 A.贯通误差 B.横向贯通误差 C.水平贯通误差 D.高程贯通误差 2.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B)。 A.同级换手测量 B.彻底换手测量 C.施工复D.更换全部测量人员3.施工单位对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工作一般由(D)检查人员承担。 A.测量队 B.监理单位C.分包单位D.施工单位 4.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复测、路基边坡放样和(B)。 A.地形测量B.横断面测量C.纵断面测量D.线路竣工测量5.桥梁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不包括:(C)。 A.桥梁控制测量B.墩台定位及轴线测量C.变形观测D.地形测量 6.下列水准仪使用程序正确的是( D ) A.粗平;安置;照准;调焦;精平;读数 B.消除视差;安置;粗平;照准;精平;调焦;读数 C.安置;粗平;调焦;照准;精平;读数 D.安置;粗平;照准;消除视差;调焦;精平;读数。 7. CPⅡ控制网复测时,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为:( C ) A、1/55000 B、1/80000 C、1/100000 8. 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C )。 A. 1∶2000 B. 1/500 C. 1∶10000 D. 1/5000 9 .导线测量中横向误差主要是由( C ) 引起的。 A 大气折光 B 测距误差 C 测角误差 D 地球曲率 10.水准仪i 角误差是指水平视线与水准轴之间的( A ) A 在垂直面上技影的交角 B 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角 C 在空间的交角 11.有一台标准精度为2mm+2ppm 的测距仪,测量了一条lkm 的边长, 边长误差为( B ) A、土2mm B、土4mm C、土6mm D、土8mm 12.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消除( C ) 的影响。 A.视差 B.视准轴误差 C.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D.水平度盘分划误差 13. 测量工作要按照( B )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A.从局部到整体先控制后碎部 B.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碎部 C. 从整体到局部先碎部后控制 D. 从局部到整体先碎部后控制 14.设AB 距离为200.23m ,方位角为121 0 23' 36" ,则AB 的x 坐标增 量为( D )m. 。

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29T13:29:18.3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杨凯[导读] 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作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增加其工作风险。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供电段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作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增加其工作风险。而运用检测相关的先进技术,可以防止问题的发生,并提高接触网的性能。因此针对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 1供电6C系统介绍 供电6C系统由六大子系统组成。分别是高速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受电弓滑板状态监测装置(5C)、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 高速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是指安装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的固定检测设备,随着综合检测列车的运行测量接触网的状态参数及弓网受流参数,检测结果用于指导接触网维修。 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是指在运营动车组或机车司机室内临时架设的便携式视频采集设备,取用动车组(机车)车载220V交流电作为工作电源(装置功力不大于100W),对接触网状态及外部环境进行视频采集,采集结果用于指导接触网运行维护。 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是指在运营的动车组加装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随着运营动车组的运行监测接触网的运行状态,以实现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的全覆盖、全天候的动态检测。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是安装在接触网作业车或专用车辆上的接触网检测监测装置,能够周期性地对接触网主要零部件、结构及相关位置参数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对接触网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测,在检测数据自动识别与人工分析的基础上,指导接触网维修。 受电弓滑板状态监测装置(5C)是指安装在电气化铁路的车站、咽喉区、电力牵引列车出入库区、局界口等处,用于监测受电弓滑板的技术状态,及时发现受电弓滑板的异常状态用以指导接触网维修。 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用于监测接触网张力、振动、抬升量、线索温度、补偿位移、供电设备的绝缘状态、电缆头温度等参数,监测结果用以指导接触网及供电设备的维修。 2高速铁路综合检测的重点 2.1接触线拉出值检测 在设置接触线的拉出值时,应该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较小的拉出值将无法实现均匀滑板磨损的效果;但是如果拉出值较大,接触线很有可能高于受电弓的有效工作宽度,从而引发钻工或者刮弓的故障,因此,需要对接触线的拉出值进行定期检测。在执行将电子接近检测器安装在模拟受电弓滑板上的工作时,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安装器之间的额距离应该控制在10~20mm,如果任意一个电子接近检测器上方有接触线存在,检测器将会输电压信号,将这一信号传输到编码器,就会产生对应的位置代码,然后将这种代码送入微机中,边能够得到受电弓中心的接触线距离值。 2.2接触线高度检测 ①对接触线在静止状态下所保持的高度进行检测,接触线在禁止状态下的高度最高不得超过6450mm;②接触线在处于运行状态中时,加测沿接触线运行的受电弓运行轨迹,为对受电弓的性能、接触悬挂的质量以及受流状态提供可靠的资料。从目前监测铁路接触网的方式看来,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借助角位移的传感器监测方法。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受电弓主轴上安装角位移传感器,主轴发生转动时,就会得到测量信号,随着主轴角度发生变化,就能够对导线高度进行计算。 36C系统在接触网故障处置中的应用 3.1 一起弓网故障 3.1.1 故障概况 2015.10.3京广高速线明港东至信阳东区间下行G487次弓网故障。 14:50供电段生产调度接局电调通知G487次动车司机反映:运行到明港东至信明下行K1013+300处,动车组自动降弓停车,经随车机械师临时处理后动车组换弓继续运行。 14:55调度通知供电段C2检测中心从信阳添乘动车组添乘巡视信明区间上行接触网设备。 16:30信阳供电段C2检测中心添乘G545次动车人员杜万强反馈,明信区间K1013+300处1093号支柱无定位器,1099号定位器已脱落。 16:35巡视人员田忠新在明信区1091号至1093号支柱间桥下发现被机车受电弓打飞的1093号定位器,同时观察后续限速通过列车,经现场巡视检查人员确认,机车降弓后能顺利通过该区段。 3.1.2 C2和C4巡检情况 C2拍摄分析情况。根据段C2拍摄工作安排,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拍摄分析,设备均显示情况正常。 3.1.3 原因分析 ①8月21日至9月20日,总公司动检车对京广高铁累计检查检测九次,明信区间接触网各项参数负符合要求,为零缺陷,同时调取最近一次10月3日段C2检测照片分析均说明套管脱落不是渐变而是突变造成的。 ②从套管内部丝扣无氧化痕迹分析认为,套管脱落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由于公差间隙过大,受电弓高速运行时接触网高频震动诱发软支撑套管突然脱落。 3.2 一起动车组自动降弓案例

接触网技术总结

接触网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接触网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接触网技术总结 接触网专业技术总结 一、本人简历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十一局电力电化事业部吉图珲项目的 接触完工叶文。本人于20XX年参加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在接触网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总结获得了一些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担任接触网工长期间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自毕业进入包西电气化既有线项目,在这里从一个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只存在学科概念之中的懵懂初识者,慢慢成长为一个电气化的建设者。在这里从最基础的基坑开挖做起,浇筑基础,支柱组立,金具安装调整,接触网假设,整体微调,等等。在这里作为一个电气化的初学者,我接触了整个铁路接触网从无到有,从有到正式通车运行的整个过程,而且因为是一线基础施工员参与整个施工工序,所以在这里学到了大量的基础施工方法,对电气化既有线的施工流程了然于脑,锻炼的自己的施工能,而且还熟悉了整套施工作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碰到大量施工难点,都被一一克服。

二、逐渐积累的生产经验及本人特有的技能通过对理论知识如:《接触网工》、《接触网检修工艺》、《接触网安全规程实施细则及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实用技术指南》、《接触网工 技术问答850题》等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不断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操作技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11年的接触网工作历程里,对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认真学习掌握,做到自己决不违章,最全面的同时更杜绝他人违章操作,在作业中,自己首先弄 清楚作业目的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作业,同时在作业中细致观察受力部件、受力方向,接触网作业中,线索弹**及物体惯**是极易造****身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因此作业中保证时间、质量效率的同时,更应 该首先考虑我们所涉及对象—如何保证人员安全。本人在3年工作时间里,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在作业中要保质保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抢修任务,只有按照施工调查得出合理的施工流程(事故抢修时的事故调查制定出合理的事故抢修方案)平时人员的培训演练、机具、材料的准备,特别是大张力工具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标准,在事故抢修工作中设备的工艺标

精密测量技术 (2)

精密测量技术 一、背景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机械加工的加工误差从过去的mm级向“m级发展,精密加工则从10 p,m级向炉级发展,超精密加工正在向nm级工艺发展。由此,制造业对精密测量仪器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同时误差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密测量是精密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密加工的误差要依靠测量准确度来保证。目前,对于测量误差已经由“m级向nm级提升,而且这种趋势一年比一年迅猛[1]。 二、概述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相辅相成,为精密超精密加工提供了评价和检测手段;精密超精密加工水平的提高又为精密测量提供了有力的仪器保障。现代测量技术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下世纪的重点发展目标,各国在微/ 纳米测量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1]。 三、测量技术及应用特点 3.1扫描探针显微镜 1981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将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STM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平行和垂直于表面的分辨率分别达到0.1nm 和0.01nm,即可分辨出单个原子),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纳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基于STM相似

原理与结构,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来探测表面或界 面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性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用来获取通过STM无法获取的有关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各种信息,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下面 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扫描探针显微镜。 (1)原子力显微镜(AFM):AFM利用微探针在样品表面划过时带动高敏感性的微悬臂梁随表面起伏而上下运动,通过光学方法或隧道电流检测出微悬臂梁的 位移,实现探针尖端原子与表面原子间排斥力检测,从而得到表面形貌信息。利用类似AFM的工作原理,检测被测表面特性对受迫振动力敏元件产生的影响,在探 针与表面10~100nm距离范围,可探测到样品表面存在的静电力、磁力、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相继开发磁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统称为扫描力显微镜。 (2)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 PSTM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与STM相似,后者 利用电子隧道效应,而前者利用光子隧道效应探测样品表面附近被全内反射所激 起的瞬衰场,其强度随距界面的距离成函数关系,获得表面结构信息。 (3)其它显微镜:如扫描隧道电位仪(STP)可用来探测纳米尺度的电位变化;扫 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适用于进行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扫描热显微镜(STM)已经获得血红细胞的表面结构;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则是目前唯一 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无损检测表面和界面结构的先进分析仪器,国内也已研制成功。 3.2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 以SPM为基础的观测技术只能给出纳米级分辨率,不能给出表面结构准确的 纳米尺寸,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缺少一种简便的纳米精度(0.10~0.01nm)尺寸测量 的定标手段。美国NIST和德国PTB分别测得硅(220)晶体的晶面间距为 192015.560±0.012fm和192015.902±0.019fm(飞米fm也叫费米,是长度单位,1fm相 当于10~15m)。日本NRLM在恒温下对220晶间距进行稳定性测试,发现其18 天的变化不超过0.1fm。实验充分说明单晶硅的晶面间距有较好的稳定性。扫描 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是微/纳米测量中一项新技术,它正是利用单晶硅的晶面间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施工技术交底表 说明: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技术交底 一、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本次工程设计的接触网悬挂安装与调整包含:定位装置安装,四跨锚段关节调整,线岔调整。 2、本线路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悬挂采用直链型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接触网标称电压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低于19kV。 4、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 mm。正线接触线采用120 mm2铜锡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95 mm2,满足载流要求;站线承力索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铜锡合金接触线。接触线导高一般为6000mm,最低不小于5750mm,黎塘I场接触线导高采用6450mm。 5、腕臂用棒式绝缘子一般采用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跨线桥两端采用合成硅橡胶绝缘子,抗弯强度均不小于12kN。 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接触网下锚处及软横跨上悬式绝缘子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按重污秽区设计,绝缘元件(组)的公称泄露距离一般不小于1400mm。 7、道岔处接触网布置采用交叉线岔方式。 8、电分相采用七跨锚段关节电分相布置方式,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关节。 9、既有跨线建筑物下的接触网悬挂方案:(1)采用降低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2)降低导高及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 10、当跨线建筑物净空高度不足时,降低结构高度,一般按最短吊弦不小于400mm设计,困难时按最短吊弦的长度不小于300mm控制。 11、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形式。 12、两股道车站基本站台范围内采用双线路腕臂或软横跨安装。 13、车站内三股道及以上线路采用软横跨定位,软横跨在节点松边一侧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加强软横跨的稳定性。 14、有雨棚车站采用与雨棚柱合架的双线路腕臂安装方式。 15、平腕臂与斜腕臂间增设腕臂支撑,正定位设定位管支撑,反定位设防风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8 页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高速铁路(含城际铁路、动车所及相关联络线)接触网的运行检修工作。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施工单位,下同)在接触网作业中必须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本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贯彻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规定。第3条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抓好各管理岗位、作业岗位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安全工作和装备水平,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各铁路局(公司)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并报铁路总公司核备。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高速铁路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必须按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封闭栅栏防护网内(以下简称“网内”)进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上下行线路同时封锁,或本线封锁、邻线限速的情况下进行。第5 条凡参加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各单位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达到《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标准》的职业资格要求,取得本职业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CRH)》。从事高速铁路管理工作的各级管理干部,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高速铁路管理干部上岗证》后方准上岗。第6条从事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实行安全等级制度。经过考试评定安全等级,取得《高速铁路供电安全合格证》之后(安全合格证格式和安全等 第 2 页共 18 页

中 铁 五局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一、接触网上绝缘子选用原则: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5540,7340 保南5990,7790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 mm, 个别站区为6450mm,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来车方向。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 10.上、下行地段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二、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讲义 在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通过几年高速铁路的运行总结的基础上,总公司运输局从2016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铁总运(2015)363号,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检修模式开始新的探讨。下面根据363号文件一起学习。本办法共分8章,内容主要在前7章,37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网性能和状态管理,规范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确保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在总结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接触网精测精修是指通过检测动态条件下的弓网作用参数,测量静态条件下的接触网几何位置,检验零部件质量状态,依据检测、检验分析结果,全面调整接触网静态几何参数、更换失效或接近预期寿命的零部件和设备、更换局部磨耗接近限界的接触导线,恢复接触网标准状态。 接触网精测精修包括精确检测、零部件检验、分析诊断与设计、精确修理、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标准状态资料至少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接触网平面竣工图、“一杆一档”数据和非接触测量的完整数据(含波形图)以及接触网零部件预期寿命状态等资料。 第四条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应参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执行。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

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正常情况下,一般运行7年或弓架次达到50万次以上应安排进行一次精测精修。 遇有动态检测发现弓网动态作用特性成区段持续不良;接触网超标值增多或故障多发且分析后认为有必要实施精测精修,以及线路纵断面发生调整的区段,应在规定时间内提报精测精修计划。 第七条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执行铁路营运线施工有关规定,安排在天窗时间内进行,接触网精测精修天窗时间一般不少于4小时,一个任务周期内,天窗日计划原则上应逐日安排连续进行。 第八条铁路总公司监督、检查、指导全路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情况。各铁路局负责编制接触网精测精修计划,组织审批设计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 第三章精确检测 第九条接触网精确检测和分析工作一般应由具有高速铁路接触网综合检测设备、具备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数据和设备质量分析诊断能力的专业单位承担,如需要外部单位承担,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业绩的专业单位。 第十条精确检测一般由综合检测列车、高铁接触网检测车或者其他能够完成精确检测任务的设备实施。精测设备应经过标定且在合格的周期内,通过精测前的现场测试验证,满足精度要求。 第十一条精确检测一般采用非接触检测和接触检测两种方式。非接触检测主要用于测量接触网几何位置。接触检测主要用于测量弓网动态性能参数。 第十二条动态检测可结合综合检测车检测工作周期统筹安排。根据

接触网验收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

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 1 一般规定 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在厚大元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问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一技术依据 《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BT10054-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 二施工控制测量 2.1 测量组织管理形式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及高速铁路的高标准要求,测量组织机构本着人尽其责、物尽其力的原则,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组织纪律严明的管理队伍来进行项目的测量管理工作。 工区经理部的测量工作由工区总工程师总负责,由测量工程师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对于测量方案设计、测量成果的整理以及测量放样数据的计算等工作,须经测量工程师复核,总工程师审核合格后上报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审核,审核合格后报送监理单位审批,所有内业计算资料须经监理单位审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2 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复测及加密 2.2.1 测量人员: 2.2.2 测量设备:莱卡GPS一套、 GTS-711全站仪、苏光水准仪、 SOKKI ∧ C32Ⅱ水准仪 2.2.3 加密点的选布 加密桩选点时应充分利用设计单位的CPI、CPII控制点,并结合施工放样的要求,加密点应按少而精的选择分布。 加密点应选埋在便于施工放样和保存的地方,应在设计单位的CPI或者CPII 控制点之间进行加密,两相邻加密点间的距离不应短于300米;相邻点之间要求通视,为便于GPS测量,加密点应埋设在开阔地带,远离高压线、发射塔、树木、房屋等遮盖物。选点位置直接影响GPS测量的观测质量,点位务必选在高度角15°以上无障碍物遮挡的地方。

2.2.4 加密点的埋设 ****高速铁路施工工期较长,为保证控制点长期保存,避免锈蚀,加密点标心应采用不锈钢桩头,十字丝刻划,标石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标石面规格为40cm*40cm. 2.2.5 加密点命名原则 为防止加密点点名命名重复,在使用时造成混淆,以距离设计单位CPI、CPII 点最近的点名为基础,点名加后缀,如在某个设计控制点附近加密两个点,沿线路桩号加大方向第一个点名后缀为:“-1”,第二个点名后缀为:“-2”,依次类推。水准和平面共用点的在编号前加G。点名应标识清楚,便于识别和保存。 2.3 施工平面控制点加密技术要求 2.3.1 测量方法 采用GPS测量的方法进行施工控制点的加密测量。测量等级和技术标准按《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执行,按C级网的精密度要求进行复测。 2.3.2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 2.4 水准点加密测量技术要求 2.4.1 加密水准点的布置 水准点加密和平面控制网并网。点位规格参照四等水准点的规格实施。水准

京沪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京沪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六年十二月

目录 1.任务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基本技术要求 (1) 4.B级GPS点测量 (3) 4.1点名及点号 (3) 4.2标石 (3) 4.2.1类型 (3) 4.2.2规格 (3) 4.2.3制作 (5) 4.2.4中心标志 (5) 4.3控制点布设要求 (5) 4.3.1选点 (5) 4.3.2埋石 (6) 4.3.3施测概略经纬度 (6) 4.3.4点之记 (6) 4.3.5拍照 (7) 4.4 GPS观测及内业数据处理 (7) 4.4.1坐标基准 (7) 4.4.2时间 (7) 4.4.3 GPS B级网技术、精度指标 (7) 4.4.4设站 (8) 4.5大地点联测 (9) 4.6内业数据处理 (9) 4.7上交资料清单 (10) 5.二等水准测量 (12) 5.1水准线路布设 (12) 5.2 水准点选点 (12) 5.3 水准点编号 (13) 5.4水准点标石及点之记 (13) 5.5水准测量 (17) 5.6 联测 (19) 5.7计算 (19) 5.8 上交成果 (20) 6.项目质量管理 (20) 附录1:B级GPS点之记的绘制 (21) 附录2:B级GPS观测手簿 (23)

京沪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京沪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任务概况 根据部工管中心《关于保证无碴轨道控制测量精度的通知》及院生产安排,对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DK665+100~DK1309+150),正线长度646.207km。的线路,施测基础平面控制网(B级GPS平面控制网)、线下施工控制测量(C级GPS平面控制网、既有四等GPS网联测)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2.作业依据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BT10054-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GB12879-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本《技术设计书》。 3.基本技术要求 平面坐标系采用30分带宽的投影,采用WGS-84椭球参数,保证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10mm/km。中央子午线见表: 第1页

第三节 高速铁路的受流技术

第三节高速铁路的受流技术 接触网一受电弓受流系统的受流过程是受电弓在接触网下,以机车速度运动中完成的,受流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包括了多种机械运动形式和电气状态变化:受电弓相对于接触导线的滑动摩擦;受电弓上下振动;受电弓由于机车横向摆动而形成的横向振动;接触网上下振动,井形成行波沿导线向前传播;受电弓和接触导线之间发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撞击;弓网离线发生电弧,受电弓受流中,电流发生剧烈变化等等,所以,弓网受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电气过程。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上述各种运动加剧,维持弓网之间的良好接触性能愈加困难,受流质量也随之下降,当列车速度超过受流系统的允许范围外,受流质量将严重恶化,影响列车取流和正常运行。在高速条件下,受流系统的性能与常规电气化铁路的受流质量是不同的,系统所需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高速受流技术是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高速铁路中接触网一受电弓受流系统的新特点 1、弓网受流系统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 电气化铁路发展100多年来,接触网一受电弓系统在外观的硬件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新技术的采用,受流系统的电流容量、适用速度、安全性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高速铁路的受流系统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如下: (1).保证功率传输的可靠性 在高速列车运行的全部接触网区段,必须保证电力机车所需要的最低电压;在高速铁路所有可能的运营条件下,接触网一受电弓系统的电流负荷能力必须保证高速列车的可靠运行。高速列车的电流负荷特性较之常规电力机车有较大的区别,其特征是脉冲负荷占的比例大,电流大,持续时间短,由于列车速度快,起动和加速获得电流很大,在弓网高速相对运动中,整个牵引供电系统均要适应高速列车对电压水平和电流负荷的要求。 (2).受流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受流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高速铁路正常运营的保证。高速受流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建立: ①接触网的几何参数(拉出值、导线高度、定位器坡度)保证受电弓滑板沿接触网安全地滑动; ②接触网的性能参数(硬点、弹性、分相绝缘器、分段绝缘器和线岔结构的平滑性)不损坏受电弓的滑板乃至弓头; ③受电弓的自身性能(受电弓滑板的抗冲击性、耐磨性、横向刚度); ④接触网一受电弓的匹配性能(离线、接触导线抬升量、接触导线的弯曲应力)。受流系统的安全性能涉及的方面很多,它是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3).良好的受流质量 受流系统的理想运行状态是弓网可靠接触,机车不间断地从接触网上获得电能。运行状态的性能参数为:无离线、无火花。实际线路中,离线率要尽量小,系统具有动态稳定性。 (4).保证受流系统的使用寿命 受流系统中,涉及使用寿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接触导线的使用寿命和受电弓滑板的使用寿命。其寿命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磨耗,磨耗量在一定速度和传递功率条件下,主要取决于弓网接触力的大小,保持接触力均匀,即控制接触力的标准偏差以减少接触导线的局部磨耗。接触导线和受电弓滑板在材质上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另外,接触导线应具有抗电化学腐蚀性能。 5.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受流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会产生电磁干扰和噪音,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

?电气化? 收稿日期:2010-04-21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 孙传福 张 峰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3)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达克罗技术代表了表面处理技术领域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对达克罗技术现状及其在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达克罗技术 高速铁路 接触网钢柱 防腐 中图分类号 U2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39(2010)07-0015-02 1 引言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以下简称“达克罗”技术)的研发,是针对盐湖地貌开发的水性锌铝铬涂料(达克罗)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无污染的金属表面防腐蚀处理技术。达克罗防锈涂层具有超强的抗腐蚀能力,尤其抗盐雾腐蚀性能好。达克罗防锈涂层技术与热镀锌相比,不仅抗腐蚀能力高数倍,且其处理工艺使用水性涂料,无环境污染,已成为环保部门公认的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是热镀锌的替代工艺。 2 达克罗技术在国内外的现状 达克罗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由美国一家公司发明,有一系列传统热镀锌无法比拟的优点,并在国际市场得到迅速推广使用。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达克罗技术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面处理体系,广泛应用于金属零部件防腐处理上。 达克罗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在前期的发展和推广并不是很快。达克罗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展开的。1996年原国家机械 部将达克罗列为《清洁生产重点资助项目》;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达克罗列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达克 罗定名为《锌铬涂层》并颁布《G B /T18684-2002锌铬涂层》为国家标准。国家政府对达克罗技术的国产化、产业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2000年以来,江、浙、沪一带陆续投建了达克罗涂覆生产线,以其防腐工艺安全、环保、表面处理成品美观等特点在国内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涂液的月使用量超过了30t,可以预见达克罗技术市场将在电气化铁路领域有更加广阔前景。 3 达克罗技术的优势 达克罗技术与热镀锌相比,优点很明显。热镀锌因为酸洗难免会产生氢脆现象,而达克罗的整个工艺都没有涉及到电化学,达克罗的除锈是用机械抛丸的方式,所以达克罗不会有任何的氢脆现象。 热镀锌之后就要钝化,但钝化一般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100℃,钝化膜层中肯定会有结晶水。所以热镀锌的钝化膜层不耐高温,一般70℃就会起皮开裂。而达克罗的成膜温度较高(300℃左右),在预热的过程中,其膜层中的水分就已挥发掉。所以,达克罗的膜层要比热镀锌钝化膜层更致密,耐蚀性更好,表现出优异的耐热防锈性,同等厚度条件下是热镀锌的7~10倍。 达克罗技术是用涂覆方法处理,具有高渗透性,不受工件复杂程度的限制,对带深孔、盲孔、狭缝类工件可以形成涂膜,这是热镀锌难以做到的;

铁总运〔2014〕221号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课案

TG/GD 108一2014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 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高速铁路接触网工作各单位(包括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管理、维修和从事 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的单位,下同)应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培训和学 习本规则,切实贯彻执行本规则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各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各岗位责任制,抓好各管理岗位、作业岗位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安全 工作和装备水平,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第四条本规则适用于200km/h及以上铁路和200 km/ 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含相 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铁路接触网的安全运行和检修工作。各铁路局(公司)可根据本规 则规定的内容,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并报铁路总公司核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高速铁路(含200km/h及以上铁路、200 km/ 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铁路,及 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下同)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必须按本规则的规定严格执行。 铁路防护栅栏内进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上下行线路同时封锁,或本线封锁、邻线限 速160km/h及以下条件下进行。 第六条从事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实行安全等级制度,经过考试评 定安全等级,取得《高速铁路供电安全合格证》之后(安全合格证格式和安全等级的规定,分别见附录1,2 ),方准参加与所取得的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工作。每年定期按下表要求进 行一次安全考试并签发《高速铁路供电安全合格证》。 应试人员主持考试单位和签发安全合格证部门安全合格证签发人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各单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上级主管负责人其他从事接触网工作人员各单位单位的主管负责人第七条各单位除按第6条规定组织从事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有关现职人 员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等级考试外,对属于下列情形的人员,还应在上岗前进行安全等级考试:(一)开始参加高速铁路接触网工作的人员。 (二)安全等级变更,仍从事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 (三)接触网供电方式改变时的检修工作人员; (四)接触网停电检修方式改变时的检修工作人员; (五)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仍继续担任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 第八条参加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作业人员符合岗位标准要求,1-2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符合作业所要求的身 体条件,并取得.《高速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CRH)》。 (二)经过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安全等级。 (三)熟悉触电急救方法。 第九条进入铁路防护栅栏内进行的接触网停电作业,一般应在上、下行线路同时停电 及封锁的垂直天窗内进行。 高速铁路接触网一般不进行Y形天窗作业。故障处理、事故抢修等特殊情况下必须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