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

2.1 协同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协同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各成员围绕一个设计项目,承担相应的部分设计任务,并交互地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的设计方法。协同设计强调采用群体工作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传统设计中项目管理与设计之间、设计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以及设计周期过长、设计费用高、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等缺点。

协同设计的概念源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on Work,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他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CSCW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理论等。它具有分布性、共享和通信、开放性、异步性、自动化支持、工作协同性、信息共享性和异质性、产品开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异构性、产品数据的复杂性等特点。

协同设计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分布性:参加协同设计的人员可能属于同一个企业,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又在不同的地点,所以协同设计须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分布进行,这是协同设计的基本特点。

(2)交互性:在协同设计中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互,交互方式可能是实时的,如协同造型、协同标注;也可能是异步的,如文档的设计变更流程。开发人员须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交互方式。

(3)动态性:在整个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开发的速度,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设备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为了使协同设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开发人员需要方便地获取各方面的动态信息。

(4)协作性与冲突性:由于设计任务之间的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使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各个任务之间须进行密切的协作。另外,由于协同的过程是群体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因而须进行冲突消解。

(5)多样性:协同设计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产品造型、零件工艺、数控编程等设计活动外,还有促进设计整体顺利进行的项目

管理、任务规划、冲突消解等活动。协同设计就是这些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2.2 协同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协同设计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对产品设计过程进行有效支持的研究领域,不仅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有综合协调这些知识、经验的有效机制,来融合不同的设计任务。一般认为,协同工作的基本要素为协作、信任、交流、折衷、一致、不断提高、协调。为体现这七个基本要素,实现协同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关键技术:

(1)产品建模:产品模型是指按一定形式组织的关于产品信息的数据结构,是协同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在协同设计环境下,产品模型的建立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是多功能设计小组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满足设计各阶段对产品数据模型的不同需求,需要建立一个多视图的产品模型。

(2) 工作流管理:工作流管理的目的是规划、调度和控制产品开发的工作流,以保证把正确的信息和资源,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送给正确的小组或小组成员,同时保证产品开发过程收敛于顾客需求。

(3)约束管理: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任务之间存在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其中包括设计规范和设计对象的基本规律、各种一致性要求、当前技术水平和资源限制以及用户需求等构成了产品开发中的约束关系。产品开发的过程就是一个在保证各种约束满足的条件下,进行约束求解的过程。

(4)冲突消解:协同设计是设计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过程,设计小组对产品开发的考虑角度、评价标准和领域知识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协同设计过程中冲突的发生。可以说,协同设计的过程就是冲突的产生和消解的过程。充分合理地解决设计中的冲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领域专家的要求,使最终产品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5) 历史管理:历史管理的目的是记录开发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的过程特征并在特定工具的支持下将它们用于将来的开发过程。

2.3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

目前,在实现这种基于CAD的协同设计方面,存在三种主流的技术思路。一种是在CAD平台提供一些底层技术支持,供二次开发者根据用户需要开发出各种应用。另外一种就是提供可定制化的基于项目管理、文档管理的协同设计管

理软件,配合单机设计软件达到协同设计目的。

最重要的一种是应该致力于提供一种开发出协同设计软件的基础平台,它是标准的,开放的,可扩展的。能够为二次开发商提供开发项目管理、文档管理、用户管理、图纸审核、网络图库、协商交流工具等协同设计系统功能的底层函数支持。例如,针对CAD系统的特征,定义“网络化实时协同设计协议”,将是一个完全实时的网络化的协同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和结构、数据对象模型、事件对象模型、网络通讯和信息交换、安全和验证等等,例如数据传输的格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DXF形式,增强协议的开放性。所有网络上能通过TCP/IP 协议相互访问的计算机,其中一方发生数据更改时,都将更改转换为一条或者多条协同指令,标识数据发生的变化,并向协同对方发送该指令,接受到指令的一方立即依据指令附带的参数,更新本地数据,达到数据的实时同步。

但是,在实现协同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这其中除了技术难点以外,还有一些关于标准方面的障碍。很多公司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但效果都不明显,没有哪个公司的方案被广泛接受。

设计主要的难点:

(1)基于开放技术标准的数据互动与共享,难点在于:文件格式的兼容或标准化、数据传输兼顾开放性与安全性、大项目大数据量实时交互。

(2)全面的、跨领域的协同平台,难点在于:不同专业设计者之间、分散的设计企业之间、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以及用户与企业之间如何实现宛如一体的协同工作以求达到整体生命力的最大化。

2.4 三维协同CAD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1)系统协同方式和实施实时协同设计中的并发控制策略;一方面,Internet 和Intranet技术的成熟使用使得设计者在不同的地域共同经行一项工作成为可能;另一个方面采用同步交流协作的方式也更符合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习惯。因此,协同设计平台可采用同步分布的协同设计方式。同步协同设计是一种紧密结合的协同工作,多个协作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共享工作空间进行设计活动,并且任何一个协作者都可以迅速地从其他协作者处得到反馈信息如同面对面的协商讨论。

(2)共享图形空间和协同感知技术:协同感知就是同时可以看到对方。怎样

将单个用户的设计状态即时的展示给对方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在网上实时传输产品模型和设计意图、需要有效地解决并发冲突、需要在各种CAD工具之间实现细粒度的在线集成等方面。鉴于当前的网络的限制和系统的实时性的要求,可以采用特征操作信息提取后在复原的方法,完成协同用户间的共享图形空间的协同感知。

(3)支持多通信方式的网络管理层对的设计方案:实时协同设计中的协同用户之间可能传递协同控制信息、协同事物管理信息以及文字、图像和语音交流信息。这些信息的流动性必然导致网络管理的复杂化,而且实时协同设计对信息的同步性有较高的要求,再加上网络所固有的延时性、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数据丢失和无序性等不稳定因素,这种协同设计系统的网络管理必须有较高的效率调度和控制各种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动,同时支持多路通信。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数据传输的方式来分别处理不同类型的协同信息,以减小信息分辨的复杂性,并且设计了协同通信协议以保证各种协同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4)分布式协同设计中的冲突检测和消除:协同设计是多个设计者共同参与的设计过程,必然导致冲突的产生,为了使协同控制负担在协同设计期间上的均与,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可采用递进式的冲突检测方法,并使设计者能够及时的对存在的冲突进行协商,提供规避冲突的可能性。

(5)协同设计的事务管理:它是协同CAD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设计过程达到最优化,同时保证整个设计过程的数据一致性。设计事务的管理具体包括设计用户的登陆管理、权限管理、设计版点。只有设计组中的主设计师站点加载管理模块和共享信息模块,处理整个设计组的设计事务。

(6)同步设计中实时性的保障技术:三维CAD设计数据非常复杂,网络硬件对于大数据网络传输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给实时性带来很大的障碍。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系统对协同过程交流的主要信息部分,每次传输的是其增量部分,而且在进行网络传输时又将特征信息翻译为特征的操作描述,以进一步减小网络数据流量,这样就为实施协同设计提供基础和保障。

2.5 结束语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满足实时性的要求,而且其协同过程中交流信息结构灵活,可扩展性强,对三维造型的结构描述完整,能很好地

支持各种协同工作的要求,对解决三维协同CAD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有决定作用。但是在实现协同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还有一些关于标准方面的障碍。总体而言,总主要的难点还是标准化,开放化。协同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每一个设计单元都可能对协同设计的需求都有不同,标准的制定推广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目前在基于CAD平台的协同设计上,不是设法设计出一种通用的设计软件,而是提供一种标准,开放的平台,供其他软件开发者根据行业部门的需要开发出各种应用协同设计软件。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 2.1 协同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协同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各成员围绕一个设计项目,承担相应的部分设计任务,并交互地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的设计方法。协同设计强调采用群体工作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传统设计中项目管理与设计之间、设计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以及设计周期过长、设计费用高、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等缺点。 协同设计的概念源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on Work,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他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CSCW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理论等。它具有分布性、共享和通信、开放性、异步性、自动化支持、工作协同性、信息共享性和异质性、产品开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异构性、产品数据的复杂性等特点。 协同设计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分布性:参加协同设计的人员可能属于同一个企业,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又在不同的地点,所以协同设计须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分布进行,这是协同设计的基本特点。 (2)交互性:在协同设计中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互,交互方式可能是实时的,如协同造型、协同标注;也可能是异步的,如文档的设计变更流程。开发人员须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交互方式。 (3)动态性:在整个协同设计过程中,产品开发的速度,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设备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为了使协同设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开发人员需要方便地获取各方面的动态信息。 (4)协作性与冲突性:由于设计任务之间的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使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各个任务之间须进行密切的协作。另外,由于协同的过程是群体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因而须进行冲突消解。 (5)多样性:协同设计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产品造型、零件工艺、数控编程等设计活动外,还有促进设计整体顺利进行的项目

最全面的概要设计说明书

xxxx信息系统V2.0 【模块名称】 概要设计说明书 版本号 xxx信息化建设项目组2018年05月01日

修正历史表 文档信息

目录 1.引言 (7) 1.1编写目的 (7) 1.2阅读对象 (7) 1.3术语定义 (7) 1.4参考资料 (7) 1.5图例 (7) 1.6其他 (7) 2.总体设计 (7) 2.1系统目标 (7) 2.2需求规定 (7) 2.2.1系统功能 (7) 2.2.2系统性能 (7) 2.2.3输入输出要求 (7) 2.2.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7) 2.2.5故障处理要求 (8) 2.2.6其他专门要求 (8) 2.3设计原则 (8)

2.5用户类及特征要求 (8) 2.6功能模块清单 (8) 2.7人工处理过程 (8) 2.8尚未解决的问题 (8) 2.9限制与约束 (8) 3.接口设计 (8) 3.1用户接口 (8) 3.2外部接口 (8) 3.3内部接口 (8) 4.全局数据结构设计 (8) 4.1数据库表名清单 (9) 4.2数据库表之间关系 (9) 4.3数据库表的详细清单 (9) 4.4视图的设计 (9) 4.5数据结构和程序的关系 (9) 4.6主要算法设计 (9) 4.7其他数据结构设计 (9) 5.系统功能说明 (9) 5.1系统功能概述 (9) 5.2系统数据流图 (9) 5.3系统外部接口 (9)

6.用户界面设计 (9) 6.1用户界面设计基本原则 (9) 6.1.1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10) 6.1.2一般交互原则 (10) 6.1.3信息显示原则 (10) 6.1.4数据输入原则 (10) 6.2设计规范 (10) 6.2.1界面规范的总体规定 (10) 6.2.2界面一致性规范 (10) 6.2.3系统响应时间规范 (10) 6.2.4用户帮助设施规范 (10) 6.2.5出错信息和警告规范 (10) 7.运行设计 (10) 7.1运行模块设计 (10) 7.2运行控制 (10) 7.3运行时间 (10) 8.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1) 8.1出错信息 (11) 8.2补救措施 (11) 9.安全性设计 (11) 9.1身份证认证 (11)

天正软件—协同设计平台使用流程教学教材

天正软件—协同设计系统 T-CD 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系统登陆 (3) 1.查询用户名 (3) 二、系统界面介绍 (4) 1.项目管理区 (5) 2.人员管理区 (5) 三、系统基本设置 (6) 1.工具 (6) 四、权限控制 (8) 1.院领导即“企业管理层” (8) 2.管理人员即“项目管理层” (8) 3.设计总负责人 (8) 4.设计师 (8) 5.系统管理员 (8) 五、项目管理 (9) 1.项目建立 (9) 2.项目信息修改 (10) 3.项目人员配置 (11) 六、各专业设计阶段工作流程 (14) 1.建筑专业 (14) 2.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 (23) 3.图纸信息查看 (34) 4. 图纸备档及电子签名 (36) 5. 图纸拆分及图纸目录 (40) 6. 图纸对比 (43) 7. 电子会议 (45)

一、系统登陆 1. 查询用户名 1.1 点击,在查询框中输入真实姓名 1.2双击显示结果 1.3输入密码点击“登录”进入系统,初始密码:111。

二、系统界面介绍 T-CD主界面由五部分组成(如图): A区——院标及菜单显示区:显示企业院标,菜单信息,可针对企业院标做专版设置。 B区——项目管理区:显示企业项目及项目信息,包含项目管理、管理体系。 C区——人员管理区:显示人员构成及人员信息,可分别对企业和项目人员进行查看与管理。 D区——文档操作区:对所选文档内容进行设计操作,包含图纸管理、图纸交流、图纸比对、电子签名、图纸拆分、打印归档。 E区——交流会话区:用于人员进行交流,包含即时通讯功能和电子会议。

产品协同设计平台化必由之路

产品协同设计平台化必由之路 ------Denova,助力卓越设计 北京锐峰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研发的重要性,研发过程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该过程决定了产品70%的成本、利润、性能和质量。企业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也都纷纷不遗余力地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应用软件—CAD\CAE\CAM\PDM等。研发数字化不仅能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更新企业传统的设计思想,建立全新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模式,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国企业研发信息化应用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从企业方面,我国大型企业 整体研发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有些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中小企业研发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相当多还是简单用二维CAD进行设计、出图、生产的模式。从应用软件方面,工具软件相对成熟,如三维CAD、CAE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而对这些工具软件所产生的数据模型进行有效管理和深层利用却相对薄弱,没有一个很好将这些设计数据、仿真数据、试验数据进行协同管理的平台系统。虽然现在企业大都实施了PDM系统,并解决了CAD数据和一些文档数据的管理问题,但其对CAE数据的管理、以及CAD/CAE等多学科之间的协同过程的支撑却很薄弱。随着科技发展,产品复杂度也越来越高,这种多学科、多专业协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相关平台的要求也愈发迫切。 如何在先进的科研思想体系下,结合协同设计、协同仿真、虚拟试验以及制造方面等先进的理念,整合已有的工具和专业系统,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这将是研发数字化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产品研发面临的挑战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在研发数字化方面引入了各种CAD/CAE/CAM等工具软件,这为企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系统的异构问题,并引发各个专业领域在数据协同、过程协同、知识共享等方面的挑战。 1、设计过程人工协调,过程不可控:虽然企业掌握了很多先进的设计软件和工具,但实际上工程师在操作这些软件的过程中,他们的协作过程仍然是靠人工来协调,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从领导层来看,很难对具体的执行细节进行监控。 2、存在信息孤岛:目前现存的设计、分析包括实验等等方面数据,由于系统的结构不同,厂家不同等原因,导致还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向平台化发展。 3、设计知识、经验分散,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固化和重用:知识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在设计过程当中,通常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知识以及过程的方法,如何把这些知识积累和管理起来,这对企业的创新和后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手段对这 些经验知识进行固化和重用。很多的宝贵的经验知识随着科技人员的退出而流失,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4、缺少专业化的快速设计工具:缺少面向具体产品的专业化的设计环境来支撑工程师们进行快速的设计。实际上,这些掌握优秀技能的工程师、行业专家在工作中都不得不花费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文档简单范例

软件开发文档 项目名: “通讯录” 版本: α测试版 作者: ccba 编写时间:2001-8-20 文档内容: 1 需求规格说明书 2 概要设计说明书 3 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档号IM00101 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是为了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的需求。 1.2 项目背景 “通讯录”软件是为了提供一种功能完备,易于操作、界面美观的优秀软件。该软件由蔡文亮单独开发完成。 1.3 定义 需求规格说明书采用参考资料②标准 1.4 参考资料 ①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 ②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 ③周之英《现代软件工程(基本方法篇)》科学出版社 2000.1 2、功能需求 该软件由四个主功能模块和一个扩展功能模块构成,各功能模块中规定的均为软件的基本功能,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增加新功能,但必须详细编写相关文档。 2.1录入、修改功能模块 该功能块主要用于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和修改,考虑到通讯录的实际需要,可以放松对数据库完整性结束的控制,但从减少数据库的角度来考

虑,不容许有完全相同的纪录出现(考虑的合并,相同的纪录项)。 2.2查询功能块 本功能模块是最重要的功能块,对通讯录的操作最主要部分就是查询操作。 本功能块要求有如下功能: 1)按数据库各个属性查询 2)按数据库各个属性之间的逻辑组合查询 如:查询名称为“鸭子”且年龄为20岁的详细情况 (SQL语句表示)SELECT * FROM MESSAGER WHERE NICKNAME=“鸭子” AND AGE=20 3)按某一属性的数值范围查询及其逻辑组 如:查询年龄在20至35岁间的详细情况 (SQL语句表示)SELECT * FROM MESSAGER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35 4)模糊查询 同时我们要求查询结果可以按用户要求的格式来显示,如:用户能调整显示属性的个数和组合。 2.3系统安全块 通讯录的信息是个人隐私,故在软件中加入必要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1)登录帐号和密码的管理 2)帐户权限的控制 3)对部分登录帐号隐藏部分内容 2.4系统设置块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软件使用时一些设置使其更利于软件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界面背景和色彩设置(模仿WINNAP) 2)闹铃功能开关,即实现朋友生日提醒功能 3)记录内容项(即数据库修改通讯录上的内容项) 4)历史记录,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记录下何人何时使用过该软件 2.5扩展功能块 1)网络功能:通过OLE/COM接口的调用,实现E-mail软件调用。2)帮助文档的制作(On-line help)

软件概要设计

XX 概要设计说明书

目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关键词:能够体现文档描述内容主要方面的词汇。 摘要: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简介 1.1 目的 这部分要描述文档的目的。应该指明读者。 1.2 范围 1.2.1 软件名称 对软件命名 1.2.2 软件功能 解释软件产品将完成或不完成的功能(可以直接描述也可以参考相关文档) 1.2.3 软件应用 描述软件的应用(可直接描述也可以参考其他软件文档) 1.3实现系统环境 描述本软件的硬件应用平台(主要涉及关键器件的介绍和环境组网方式) 1.3.1 器件特性描述 本器件所支持的规格、工作模式及其异同 1.3.2 器件工作原理介绍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principle of the device we used in our solution. 1.3.3 关键寄存器介绍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gisters used in the work mode our solution. 2概要设计 2.1第0层设计描述 2.1.1 软件系统上下文定义 描述系统如何与外部实体一道组成功能实体(一般用图描述)

外部实体属性描述只限于软件设计和描述相关的属性。 2.1.2 设计思路(可选) 2.1.2.1基本设计思路 说明系统采取的基本设计思路,概要描述为什么采取本方案。 2.1.2.2设计约束 1遵循标准 描述本软件所遵循的标准、规范 2硬件限制 描述本软件系统实现的硬件限制 3技术限制 描述本软件的技术限制 2.1.2.3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方案 4遵循标准 描述本软件所遵循的标准、规范 5硬件限制 描述本软件系统实现的硬件限制 6技术限制 描述本软件的技术限制 2.1.2.4其他 描述其他有关的设计考虑 2.2第一层设计描述 2.2.1系统架构(功能分解和物理分解) 描述组成软件系统的构件(子系统、模块),描述之间的“静态”关系。一般采用系统方框图的形式。要按照子系统组成系统,模块组成子系统的方式组织描述。 系统方框图应能规定出系统的整体架构,说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是如何搭配成一个完整系统的。 系统方框图应画成二种: 一种是功能性的,说明系统有哪些功能应由哪些功能模块来实现画出这些功能模块之间、本系统与其它接口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它们间的接口方式,遵循的协议规范等。如果是升级类产品,在原有功能方框框图上增加、删除、修改。 另一种是物理性的,说明系统由具体的哪些软件模块来实现。

什么是协同设计

与传统CAD系统相比,协同设计系统有如下特点: (1)多主体性:是指设计活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专家参与,而这些设计专家通常是互相独立的,并且各自具有领域知识、经验和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 (2)协同性:具有一种协同各个设计专家完成共同设计目标的机构,这一机构包括各设计专家间的通讯协议、冲突检测和仲裁机制。 (3)共同性:多设计专家要实现的设计目标是共同的,他们所在的设计环境和上、下文信息也是一致的。 (4)灵活性:参与设计的专家数目可以动态的增加或减少,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也是灵活、可变的。 通过下表来对传统CAD系统和协同设计系统进行性比较详细的对比: 表协同设计系统与单机CAD的比较 系统项目单机CAD系统协同设计系统 运行环境单机网络 系统结构孤立系统分布式系统 设计过程或进程独立运行设计过程或进程要有协调 交互或协同否是 设计数据单机存储,人工协调对设计数据要进行协同控制 安全性应注意存储安全需要注意反问控制、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 [编辑]

协同设计的功能模块 协同设计系统主要由协同工作系统、协同设计系统、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安全控制、决策支持和协同工具等功能模块组成。 (1)协同工作系统:它包括协同系统管理和协同工作管理2个子模块。前者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后者负责对协同设计过程进行管理,统筹安排开发中的各种活动和资源。 (2)协同设计系统:它提供系统的设计功能。设计人员在数据库的支撑下,利用该模块进行协同设计(包括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分析等)。 (3)分布式数据管理:该模块对所有产品数据信息、系统资源和知识信息等进行组织与管理。 (4)安全控制:该模块负责对进人系统的用户、协同过程中的数据访问和传输进行安全控制。 (5)决策支持:它为协同设计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包括约束管理和群决策支持等)。 (6)协同工具:该模块为协同设计提供通讯工具(包括视频会议、文件传输和邮件发送等)。[编辑]

大数据功能模块概要设计-V1.1Word版

第1章 系统总体架构

第2章通用组件 2.1 基础页面组件 前端页面JS框架,采用jquery为基础开发框架;为考虑对IE6,7,8的兼容性;建议版本为:1.7.2; 基于jquery的UI框架,目前流行的有:easyui 、jquery ui 、dwz;这三个各有一部分对基础页面组件的支持;(考虑到这些基础UI框架可能存在的不兼容性,建议只选择一个,对于UI框架不支持的组件,另外选择开源提供) 对于常用的基础页面组件选型如下:

2.2 基础技术组件

2.3 基础类库 J2EE服务端开发所需要的基础类库包括: apache-common 对基础类的一些扩展;包括了:commons-beanutils.jar \ commons-collections.jar \ commons-fileupload.jar \ commons-io.jar \ commons-lang.jar \ commons-lang3.jar \ commons-logging.jar json-lib 对json数据格式的解析、封装;提供将json字符串,到Bean或者List的转换;或者将Bean或者List转换为 json字符串; junit 进行单元测试的基础包;建议使用 junit4 struts2 / spring mvc MVC 的 C 层的选型 spring 业务处理逻辑层,建议使用spring3.0以上版本; ibatis / mybatis/ hibernate ORM层的选型

第3章选型 3.1 中间件 商业:weblogic、webshpere 开源:jboss、jetty、tomcat 对于中间件有要求:部署的时候,需要支持jdk6.0;如果是weblogic建议使用10.3以上版本,采用sun-jrocket的jdk; websphere 要求6.1以上版本; 3.2 数据库 3.2.1 关系型 Oracle / MySQL; 如果是oracle,要求10g以上版本,并且已经升级地理数据库 3.2.2 NoSQL mongodb / hadoop / hive /hbase /memcached/redis 3.3 底层开发框架 3.3.1 Java 服务端开发框架 struts2 + spring3+ ibatis (?mybatis)? spring3+ibatis (?mybatis) ?

质量管理与CAD一体化集成(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方案

1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意义 1.1建设背景 传统设计管理模式下,延期、返工、变更等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普遍性存在,这不仅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影响当下进度、质量、成本的因素有很多,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

1.2建设目标 精诚协作-构建交流平台,改变单兵模式,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错漏碰缺,提升设计质量; 避免返工-上游专业发生变化自动通知下游专业,避免差错与无谓返工; 集中管理-将散落的资源自动收集起来形成权威过程与成果库; 安全共享-图档资料、知识资源、涉密资料分别单独存储,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检索到,图档资料根据权限只能在线浏览,无法下载、拷贝、修改; 质量管理-实现设—校—审全程带图电子化管理,杜绝ISO贯彻两张皮; 过程追踪-图纸版本随校审统一管理,实现电子化圈阅审图与图纸历史追溯; 远程办公-笔记本/平板/手机/4G上网,领导出差照常办公,不耽误院内生产工作; 提高效率-自动电子签名,自动图纸比较,自动图纸分析提取图名,自动图纸质量检查进一步提升了设计效率; 提升管理-工时进度生产过程中动态采集,项目真实情况一目了然; 建立设计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企业领导/设计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计进展状况、调阅设计图纸(含草图)、查阅办理过程、掌握实时的设计进度信息、质量信息以及标准规范执行的情况。 协同设计平台定位:建立以数据为中心,以“流程+事务”驱动的生产模式。

“协同设计平台”是面向设计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套软件产品,它以设计项目为管理单元、以设计标准为前提、以设计流程为核心,严格控制设计成果的设计、修改、批阅、 校审、出版、签章(盖章)、归档、分享与利用的全过程,达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2协同设计关键技术 2.1支持分布式部署 大型的集团公司一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协同设计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即在集团总部服务器部署主文件服务器,在异地的分公司也部署从文件服务器,在不同公司的人员登录协同设计系统的时候,将根据人员所在地来自动调整访问文件服务器的位置。另外系统采用C/S与B/S架构的混合模式,结合屏幕校审、数字签名等技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各分支机构与总部间的异地协 同设计。同时,通过集中—分散同步处理技术,保证了异地协同过程中文件的上传

图层级协同设计系统

图层级协同设计系统 概述 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由多个专业、许多设计人员甚至多个工作场所的多个设计单位组成的设计团队(项目组)按照分工进行协作完成的,并整个设计过程中贯穿进行提资、查返、校审等交互作业,最终完成设计成果,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设计更改。当前,设计人员仍处在独立使用各自的专业CAD工具进行分别设计工作,目前使用的CAD平台,并未提供在设计过程中的消息传递和同步更新功能,不同设计者在CAD环境下设计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同步协作,设计更改的滞后难以避免。由于设计内容的一些修改或者变更无法得到及时共享,协作也就难以进行。 协同设计平台是为任意工作场所内基于项目协同工作的设计团队进行分工协作、专业相互配合以及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而设计的,它确保无障碍的进行协作作业,从而提升设计效率: (1)建立并串结合的科学工作模式,缩短设计工期并减少设计冲突 传统的设计工作是下游专业接到上游专业设计互提条件图后才能开始,同时又需要将条件图进行大量的修改才能作为下游专业的底图,并在设计过程中一旦上游专业发生了修改,底图需要重新制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设计冲突。协同模式是将设计交互从图纸转向图纸的内容,条件图应是自动整理后下游专业需要的底图而非整幅全图,避免下游专业的整理作业。同时,改变串行的作业方式,不必等待上游专业条件图完工而是开始后一段时间下游专业就可以进行设计工作,上游专业的设计推进自动会显示在下游专业图纸中,实现所有设计数据的唯一性,减少设计冲突。 (2)统一设计标准,实现无障碍设计数据交换与引用,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标准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创建各专业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环境,实现设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设计标准为设计数据的无障碍交换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对提高设计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项目团队协同设计,降低沟通成本,提高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通过协同平台,各工作场所、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基于统一的设计标准,实现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区别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 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 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 图、伪代码等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 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

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 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 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 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 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总体设计 (2) 2.1需求规定 (2) 2.2运行环境 (2)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4结构 (3)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3) 2.6人工处理过程 (3)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 3接口设计 (3) 3.1用户接口 (3) 3.2外部接口 (3) 3.3部接口 (4) 4运行设计 (4) 4.1运行模块组合 (4) 4.2运行控制 (4) 4.3运行时间 (4)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4)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4)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 6.1出错信息 (5) 6.2补救措施 (5) 6.3系统维护设计 (5)

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节概要设计是为了开发在线系统功能设计的,主要面向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实施人员和最终用户。它对以后阶段的工作起指导作用。本文也是项目完成后系统验收的依据。 编写该文档的目的在于从总体设计的角度明确城市教育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处理模式,服务于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用户对在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并将这些需求用规化的语言和规化的结构完整、准确地表达清楚,以此统一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对该管理软件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开发、测试、验收等各方面的工作,这是开发该城市教育管理系统的基础。 1.2 围 本城市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由教育局提出,由本组人员负责开发,交由教育局使用。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4读者对象 该文档的读者为用户代表、软件分析人员、系统开发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 1.5参考资料 编写该文档要参考的资料有: a.《项目开发计划书》 b.冰、赖涵,等.软件工程实践教程[M]. :机械工业,2009.1 c.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 :清华大学,2004. d.中国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化国家标准汇编2003[M]. : 中国标准,2003

PDM是协同设计的支撑平台

基于AutoCAD协同设计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发表时间:2008-6-23 陈小兵王静廖文和张永军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产品数据管理AutoCAD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种使能技术,它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人员管理所有产品相关信息和所有与产品信息相关的开发过程的工具;产品协同设计的目的是智力共享、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或不同专业特长的智力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综合各方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设计水平。PDM系统已经成为协同设计的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 产品数据管理 (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种使能技术,它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人员管理所有产品相关信息和所有与产品信息相关的开发过程的工具;产品协同设计的目的是智力共享、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或不同专业特长的智力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综合各方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设计水平。PDM系统已经成为协同设计的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 AutoCAD已在国内外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大量的DWG格式的文件。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计资源,利用AutoCAD提供的协同设计工具,对于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AutoCAD提供的协同工具,对基于AutoCAD协同设计技术的PDM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1 AutoCAD的协同设计技术 1.1 AutoCAD协同设计工具集 AutoCAD提供了大量的工具来协调各设计成员之间的图形和共享AutoCAD图形数据,这些技术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在设计初期,AutoCAD提供的技术包括:建立专业图形符号库、CAD标准(DWS 格式文件)等,使用专业图形符号库和CAD标准能够提高专业产品设计的效率,保证设计人员采用相同的绘图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能否达到协同设计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之间图形信息的获取与信息反馈是否及时、便捷,设计资源能否共享。这一阶段,AutoCAD提供的技术包括:设计中心、外部参照技术等。外部参照技术是实现设计人员之间协同设计的重要工具。 在设计后期,协同设计主要体现在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既要快捷、准确、通畅,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这一阶段,AutoCAD提供的技术包括:电子传递、发布电子图形集等。 1.2外部参照技术

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杨国平、陈卫、刘志刚、马利军、李常明 北京理正软件设计股份有公司 【摘要】设计行业对协同设计的需求,已由最初的“基于文件的协同设计”逐步深化为“基于图层的协同设计”,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应用实践。本文系统说明了图层级协同设计的基本原理,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对统一制图标准、提高设计效率、有序沟通、并行设计、网络协同、实时监控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简要分析了理正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思想、技术架构、研发与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协同设计、平台、图层 1前言 一个建筑工程的设计,通常需要多个专业、许多设计人员组成设计团队(项目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才能生产出最终的设计成品。据统计,设计过程中的协作工作量,约占整个设计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提高设计协作效率的意义不言而喻。 但目前设计人员普遍使用的专业CAD软件,只能为设计人员“单兵作战”提供工具,不能提高设计协作的能力,多数设计企业仍不得不依靠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设计协作,效率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沟通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设计人员各行其是,上游专业提供给下游专业的条件图(图形文件)名称、内容、格式、传递方式都不统一,下游专业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提资和变动内容,更无法直接利用(需要去掉没用的部分),产生大量消耗。

(2)串行工作模式,工期延长。手工作业只能一道道工序地串行设计,下游专业在接到上游专业的条件图前只能等待,接到条件图后又需要花大量时间修改才能变成有用的底图,这种重复劳动既烦琐,又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延长设计周期。 (3)设计质量难以保证,条件图变更后没有及时通知或接收,或不同专业采用了不同的版本,极易造成错漏碰缺。而且没有“留痕”,出现问题不可追溯,责任不清,相互推诿。 (4)设计图纸文件分散在个人计算机中,难以有效管理和收集、归档,更谈不上知识的积累和有效利用。一旦人员流动,就可能造成图纸丢失的不良后果。 (5)不能为监控提供帮助。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各级领导和项目经理很难实时掌握设计进度和图纸完成情况,不可能及时发现图纸质量问题,及时指导修改。 广大设计企业对采用协同设计方式提高设计协作效率已逐渐形成共识,但最初在应用的具体形式与程度上有不同的考虑,有的从设计文件内容管理协同入手,有的开始尝试三维模型级协同,有的希望构建BIM(建筑信息模型)库。经过几年实践,设计企业协同设计应用的目标更明确,更务实。一些具备应用条件的设计企业脱颖而出,把突破口锁定在“图层级协同设计”上。这样既能比较明显地提高效率,又不会跨越太大,改变太多的设计习惯。 2图层级协同设计平台提高设计协作效率的基本原理 图层级协同设计的概念和应用始于国外建筑师事务所,一些国外的计算机辅

协同设计系统操作指南

协同设计系统操作指南 协同设计系统操作指南 (1) 1 立项管理 (3) 1.1 项目新立项 (3) 1.2 旧项目重新策划 (3) 2 项目策划 (4) 2.1 项目计划 (5) 2.2 设计策划 (5) 3 专业策划 (6) 3.1专业任务策划 (6) 3.2设计输入评审单 (7) 4 设计过程 (8) 4.1 共享资料管理 (8) 4.1.1共享资料导入 (8) 4.1.2新建文件夹 (9) 4.1.3删除共享子目录 (10) 4.1.4获取服务器文件 (10) 4.1.5发起共享资料传送单 (11) 4.1.6查看共享资料传送单 (12) 4.2 专业策划 (12) 4.3 设计输入 (13) 4.3.1 设计输入区文件管理 (13) 4.3.2 设计输入变更单 (14) 4.4 专业图纸导出 (15) 4.5 设计人登录 (16) 4.5.1通过独立客户端打开CAD (16) 4.5.2在CAD中登录理正协同设计系统 (16) 4.6 设计文件管理 (17) 4.6.1 新建DWG文件 (17) 4.6.2 文件导入 (18) 4.6.3 文件版本管理 (19) 4.6.4 重建引用 (20) 4.7 资料互提 (20) 4.7.1 发起提资 (20) 4.7.2 互提资料引用 (24) 4.8 图纸校审 (27) 4.8.1 标准检查 (28) 4.8.2 选择图纸发起校审单 (29) 4.8.3 校审流程与办理 (30) 4.8.4更新校审单中图纸 (31) 4.8.5校审过程中的图纸拆分 (35)

4.9 打印出图 (36) 4.9.1批量打印及签名 (36) 4.9.2图纸交付打印 (37) 4.10 图纸作废 (40) 4.11图纸预归档与归档 (40) 4.11.1图纸预归档 (41) 4.11.2图纸归档 (41) 5其它操作 (42) 5.1 插入标准图框 (42) 5.2 图层转换工具 (43)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区别

博客: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 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 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 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 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概要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隐患排查智能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 版本号:V1.6.14.15 江苏创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导言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版本更新信息 (1) 2.系统分析 (1) 3.界面设计 (1) 3.1服务端界面设计 (2) 3.2隐患排查客户端界面设计 (2) 3.3矿图客户端界面设计 (2) 4.体系结构 (2) 4.1体系结构 (2) 4.1.1 B/S体系结构概述 (2) 4.1.2 C/S体系结构概述 (3) 4.1.3系统体系结构 (3) 4.2系统运行环境 (3) 4.2.1 网络结构图 (3) 4.2.2 硬件环境 (3) 4.2.3软件环境 (4) 5.数据模型 (4) 5.1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 (4) 5.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型设计 (5) 6.模块设计 (5) 6.1隐患排查 (5) 6.2三违管理 (7) 6.3专项检查 (8) 6.4考核 (8) 6.5报表 (9) 6.6信件管理 (9) 6.7人事管理 (9) 6.8系统管理 (9)

1.导言 1.1目的 ●本说明书为了让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开发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 解。使之成为整个项目开发中系统开发设计的依据,也是项目后期系统测试依据。 本文档定义隐患排查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需求、性能需求以及各个子 系统的功能分析,指导将来系统升级或重写设计及编码。 ●本文档的预期的读者是: ●开发人员 ●项目管理人员 ●测试人员 1.2范围 该文档定义了系统的结构和单元接口,但未确定单元的实现方法,这部分内容将在详细设计/实现中确定。 1.3版本更新信息 本文档的更新记录如表所示。 2.系统分析 本系统可以实现: (1)在韩城矿业公司信息中心建立煤矿隐患排查管理系统服务器,采用国际标准网络协议,使矿区相关单位通过局域网访问,实现隐患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信息共享、传递迅速、使用方便、高效率等特点的事务处理系统; (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在韩城矿业建立隐患信息的短信平台,实现隐患信息的实时闭合管理; (3)系统应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反映迅速,操作简捷,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3.界面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界面按功能分服务端,隐患排查客户端界面和矿图客户端。

概要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广州市财政信息中心 ****年**月

文档控制页版本记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 目的 (1) 1.2 背景 (1) 1.3 术语定义 (2) 1.4 参考资料 (2) 第二章系统环境 (3) 1.5 运行环境 (3) 1.1.1 系统支撑环境 (3) 1.1.2 部署图 (4) 1.1.3 系统接口 (4) 1.1.4 系统安全控制 (4) 1.6 运行模块组合 (4) 1.7 运行环境的配置 (4) 1.8 条件与限制 (5) 第三章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6) 1.9 系统结构设计描述 (6) 1.10 总体结构图 (7) 1.11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7) 1.12 子系统清单 (8) 第四章模块功能分配 (9) 1.13 系统划分及功能描述 (9) 1.14 专用模块功能概述 (9) 1.15 公用模块功能概述 (10) 1.1.5 版本控制管理 (10) 1.1.6 帮助模块 (10) 第五章数据库设计 (11)

1.16 逻辑视图 (12) 1.17 数据库表关系图 (12) 1.18 数据表清单 (12) 1.19 主要算法设计 (13) 1.20 其它数据结构设计 (13) 第六章接口设计 (14) 1.21 用户接口 (14) 1.22 内部接口 (14) 1.23 外部系统接口 (14) 第七章安全保密设计 (16) 1.24 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16) 第八章维护及出错处理设计 (17) 1.25 系统维护设计 (17) 1.26 出错信息 (17) 1.27 出错处理 (17) 1.28 系统故障预防与恢复 (17) 1.29 数据备份与恢复 (18) 第九章设计约束 (19) 1.30 字节集编码约束 (19) 1.31 操作系统约束 (19) 1.32 其他约束 (19) 第十章附件 (20) 评审意见 (21)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平台

计算机世界/2006年/7月/31日/第B27版 应用构建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正在由个体化、串行流程的产品研发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产品设计,而支持协同设计的CAD平台正是这种转型的基础。 基于CAD的协同设计平台 梁江 协同设计是企业内不同设计部门、不同专业方向上或者同一项目的不同设计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和配合,本质上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由于这种跨专业、跨地域的基于网络化协同设计可以极大地缩短产品设计和研发周期,快速地研发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国内外优秀企业产品开发工作正在从个体化、串行流程的产品研发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产品设计。“协同”已经成为当代产品研发策略的重点方向之一。 CAD协同设计的不同层次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设计协同的程度和要求不同。在CAD设计领域,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层次: 1. 数据共享协同,包含文件传输、图档存储、网络图库等。 数据从最初建立开始到整个工程周期结束都可以实现共享,能够与不同公司的文件格式(如AutoCAD 的 DWG格式)互相兼容,每个项目设计者都可以自由上传和下载图形、文本等资源,设计者之间可以相互参阅,以期达到实现数据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相较而言,这一层次的协同设计是比较初级的。设计数据必须保存入库后重新打开才能实现更新,设计更改的滞后难以避免。而在这段时间内,设计内容的一些变更无法得到及时共享,会导致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惟一、准确的设计图纸。对于高度协同化的设计工作而言,这种错误的后果不堪设想。 2. 信息交流协同,包含消息互发、可视化等。 设计者之间的沟通无时不在,随时的消息互发可以进行快速沟通和反馈,可以在Internet环境下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评审设计方案、流转校审圈阅,使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设计的看法和意见。 这一层次的协同是目前解决协同设计问题的主流思路。但是,它同样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设计平台和协同平台的分离。在多数情况下,设计者不得不在设计环境下设计产品,然后在协同环境下与协作者进行交流,然后再回到设计环境下对设计进行修改,如此往复。尽管其协同效率比第一层次已经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难以达到实时的协同设计。 3. CAD平台的协同,这是一种基础协同设计平台。 基于CAD平台的协同设计并不是一种通用的协同设计软件,而是一种标准、开放的平台,供其他软件开发商根据行业部门需要开发相应的应用协同设计软件。CAD基础协同设计平台目的是提供一些底层技术支持,提供丰富协同设计的开发接口。二次开发者可以使用不同编程语言,根据用户需要开发出自己的软件应用产品。通过CAD基础协同设计平台,它们可以深入图档内部,很便捷地提取相关信息,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查询、检索、统计、归档等,即可以无缝连接到CAD平台,无需在系统和CAD平台间进行切换。 这种基于CAD平台的协同设计思路是将实现协同设计的众多基本要素以一种工具库或者构件库的形式集成到CAD平台当中,为二次开发者实现针对不同行业的个性化协同应用提供平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