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强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强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

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

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

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例外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例外颜色依次显示

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一题)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严重城市?

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

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

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

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过渡)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盛的河段在哪儿?丰盛的原因?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

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盛。

提示学生

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

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

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

总结

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

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缓,航运便当。)总结

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

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

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

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

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

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

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

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

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晦气的一面。

(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

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

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洪水威胁最危机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扼要讲解

、长江洪水威胁最危机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简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黄河教案

标题:中国河流之长江、黄河 教学目标:中国两大外流河:长江、黄河 教学重点:1、长江VS黄河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一:导入: 1、河流的分类:内流河、外流河 2、主要外流河?长江、黄河 二:长江VS黄河

1、发源地、注入海洋 2、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4、流经的地形区 5、上、中、下游的划分 6、主要支流与湖泊 长江黄河 发源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入海口东海渤海 长度6300多千米5464千米 上游起点至宜昌起点至河口 中游宜昌至湖口河口至桃花峪下游湖口至入海口桃花峪至入海口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660多亿立方米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 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江苏、上海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75万多平方千米

流经的地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 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乌江、湘江、赣江 汾河、渭河 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扎陵湖、鄂陵湖 三:长江、黄河的有利之处 1、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2、长江沿江地带拥有许多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长江: ①内河航道 ②灌溉水源 ③丰富水能 黄河: ①塑造平原 ②灌溉水源 ③丰富水能 四:长江、黄河的不利之处 1、长江: ①地理图册P23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数学长江全能学案

一、对号入座。 1.填上合适的数字或计量单位。 ⑴0.98立方米=()立方分米 3.7公顷=()平方米 500000()=0.5()13/20()=0.65() ⑵我国陆地领土总面积是960万()。 ⑶冰箱的容积大约有216()。 2.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厘米的铁丝;如果用彩纸把这个框架包起来,至少要()平方厘米的彩纸。 3、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4、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6、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9、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至少还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10、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明辨是非。 1、圆锥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小2倍。()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3、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体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柱体积是15立方厘米时,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米()

地理教案-长江+教学设计

地理教案-长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

亳州市蒙城县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9月月考试卷

亳州市蒙城县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共7题;共25分) 1. (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_12 ________ 2. (4分) (2020五上·岳阳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9.9×7________7048×1.01________48 5.7×0.8________5.7÷0.8 6.97________6.9÷0.34 3. (4分) (2019五上·衡水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 ”“ ”或“ ”. 157×0.9________157 2.8÷0.6________2.8 ________ ________ 4. (10分)填上“>”“<”或“=”. (1) (2) 5. (1分)计算. 5.9×101=________ 6. (2分)( 7.89+4.62)×15=(________ )×15+4.62×(________ ) 7. (2分) (2017五上·西宁月考) 一块长方形玻璃长1.2米,宽0.8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的售价是20元,这块玻璃的售价是________元。 二、判断正误 (共5题;共10分) 8. (2分)4.3×2.08的积是三位小数。() 9. (2分) (2020四上·高新期末) 若A×4=360,则A×40=3600.() 10. (2分)判断对错. 3.75×2.1+7.9×3.75 =3.75×(2.1+7.9) =3.75×10 =37.5 11. (2分) (2018五上·重庆期中) 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长江》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七年级语文下册 长江 学案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李雪剑日期:2010-3-3 课题: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长江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熟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二、相关链接(助读资料,帮你更好的理解课文) 1、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另有相关文学作品以此为名,也作为人名被使用。 2、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多用象征手法描写客观生活引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三、夯实基础(自主完成下面各题,课堂展示) 1、文学常识填空 《长江》是我国作家的一篇(体裁),这是一种介于和之间的文体,兼有二者的特点。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浦.()口千年万载.()bó()船 穿suō( ) lín lín ( ) shǔ()天 四、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细读课文,你就能很好的完成)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品味课文 2、这篇散文诗,全篇贯穿着一个“”字,画面像电影一样由近及远展开,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这是的写法。 3、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积的近似数同步测试C卷(新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积的近似数同步测试C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9分) 1. (2分) (2019六下·东莞期中) 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后是 2.0,这个小数最大可能是________,最小可能是________. 2. (2分) (2020四下·硚口期末) 由7个百、3个一、6个十分之一、4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这个数精确到百分位是________ 3. (3分)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它们相差________。 4. (2分) (2020五上·夏邑期中)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4.36,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________,最大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 (2017五上·西宁期中) 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6. (2分)判断题. 保留三位小数是4.954. 7. (2分)因为0.9=0.90,所以近似数0.90可以写成0.9。() 8. (2分) (2019五下·虹口期末) 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10.0,这样的两位小数中最大的是10.04() 三、求出下列各题的积,并按要求保留小数。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四下·临猗期中) 直接写出得数。

4.1﹣0.5= 6.3+2.7= 7﹣0.4= 17+0.33= 5.7+4.5= 100×0.9= 3 6.9÷10=10﹣0.01= 7.2×0.1= 2.4×0.2×0.5=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0. (5分) (2019五上·新会期中) 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11. (5分) (2016四下·麻城期中) 长江全能学案单价是18.80元,买10本,100本,1000本各需要多少元? 12. (5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铁板,底长3.8米,高是3.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3. (5分)一间教室长9.84米,宽为5.06米,这间教室的地面有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长江教学设计审批稿

长江教学设计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长江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以及支流与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4.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重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的基本情况,各段河流的特征和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多媒体教室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知识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利用讲解法,图示法,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教学方法 读用法、讲述法、导学法和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曲和诗词来赞颂祖国的大江大河,请同学们先来听下一首歌《长江之歌》。 [播放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们认真的听。 [提问]这首歌赞美的是哪一条河流 [学生回答]长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江全能学案数学练习册答案:分数乘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江全能学案数学练习册答案:分数乘 法 【导语】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WO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练习一 1、1/10 10 1/8 27 7/2 3/5 16 1 2、(1)3/8 4 3/2 (2)10 16 (3)> = < > 3、7/12 × 4 = 7/3(米) 4、500 × 3/10 = 150(米) 5、(1)5/8 × 4/5 = 1/2(吨) (2)8/9 × 3/4 = 2/3(小时) 练习二 1、8/7 35;3/4 3/8 + 5/8;5/16 × 48 5/6 × 48 2、4.2 2/3 3.5 25 3、1/3 5 2/5 20 9 9 4、2/3 × 2/3 × 1/4 = 1/9(平方米) 5、(8/15 + 7/15)×3/4 × 1/2 × 2 = 3/4(平方米) 练习三 1、2/17 2/3 24 2、30 ×(30 × 5/6) = 750(平方米) 3、750 + 750 × 4/5 = 1350(人) 4、24 ×(1 + 1/4) = 30(公顷) 5、2400 ×(1/3 - 1/4) = 200(棵) 6、4.5 + 4.5 ×(1 - 1/9) = 8.5(亿元) 练习四 1、1 3/2 3/16 2.8 2/3 13/12 1/14 1/4 2、35 1/4 14

3、78 × 1/13 × 2/3 = 4(千克) 4、280 ×(1 - 1/7) = 240(吨) 5、160 × 3/4 + 5 = 125(棵) 整理和复习 1、<>=> 2、1/275/722又22/33 3、(1)(1/2+1/3)×1/4=5/24 (2)4/5×3/4-1/12×6=1/10 4、48×5/6×4/5=32(本) 5、152×(1+3/8)=209(件) 6、720×(3/5+5/8-1)=162(个)

历史《长江全能学案》 参考答案

历史《长江全能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鸦片战争 合作探究: 一.原因:为了获取暴利,打开中国市场。 危害: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统治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二. 割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品输出和打开中国市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 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选择题: 1.B 2. B 3. D 4.A 5. A 6. B 7. A 8.A 9. A 10. B 危害:造成兵弱,银荒、国穷、民贫 情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

认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坚决与吸毒、贩毒行为做斗争。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合作探究: 一. 继续: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多了几个国家,但实际上仍以英国为主;从战争的结果来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各种主权。 扩大:侵略力量的扩大,第一次只有英国一个国家,第二次英法为主力,美俄为帮凶。侵略区域扩大,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国家获得更多权益,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A 8.D 9.A 10.A 11.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圆明园英法联军 3.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感想:这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

八年级数学订错本

八年级数学订错本 一、长江全能学案 1. 现有长度为2cm、3 cm、4 cm、5 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人数为()个。 2. △ABC中,AB=AC=2BC,若BC=6 cm,则周长为()。 3. 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多3cm,BC=8cm,求边AC的长。 4.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5. 如图所示,点D.E.F分别是△ABC的边AC.AB.BC上的点,且DE∥BC,EF∥AC.且CE是△ABC的 角平分线,求证:CE是∠DEF的平分线.

6. 在△abc 中.BC=6CM AB=8cm 作出△ABC 在BC 边的高AD,AB 边上的高CE 求AD 比CE 的值在△abc 中.BC=6CM AB=8cm (1)作出△ABC 在BC 边的高AD,AB 边上的高CE (2)求AD 比CE 的值. 7. 如图所示.∠A=10°,∠ABC=90°,∠ACB=∠DCE ,∠ADC=∠EDF ,∠CED=∠FEG.求∠F 的度数。 8.看图回答问题:(1)内角和为2005°,小明为什么说不可能?(2)小华求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3)错把外角当内角的那个外角的度数你能求吗?是多少度呢? C B

9. 如图所示,AE、BD是△ABM的高,AE、BD交于点C,且AE=BE,BD平分∠ABM. (1)求证:BC=2AD; (2)求证:AB=AE+CE; (3)求∠MDE. 10. 如图(1),已知等腰Rt△ABC和等腰Rt△CDE,AC=BC,CD=CE,M、N分别为AE、BD 的中点,连接CM、CN。 (1)判断CM与CN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2)如图(2),若△CDE绕C旋转任意角度,其它条件不变,则(1)的结论是否仍成立? 试证明.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导读:课文题解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灸人口的诗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上三峡》、《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课文简析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生活哲理。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全文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条思想线索贯串全

文,统帅全篇,这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特点提示 本文即写了三峡水陡,流急、滩险的共同特征,又写了三峡各自的特点,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不同特点又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对瞿塘峡的描写,则从正面写它的形、声、色、势以壮其观;对巫峡的描写,则多采用贴切的比喻以状其秀;对西陵峡的描写,则通过“江津号”的艰难行进和上行船的小心翼翼从侧面来突出其险。除了挥酒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作者还大量引用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来扩展意境。这些引用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加了历史知识,而且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尤应注意的是,作者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托物言志,使文章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以上几个特点使这篇散文达到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结合。 问题思考 作者在叙写西陵陕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时,为什么重点表达了对屈原和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解题思路 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提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该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

长江流域导学案

扬中树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编制人:程志华、孙平 【课标要求及解读】 以长江流域为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预习导学】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地貌:包括______、山地、丘陵、______和平原 气候:多数地区属____________气候,降水__________________递减。 水文: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____________、湖泊密布。 流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______辐射状,流域面积______。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80%集中在______地区。 (3)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中、下游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 2、______水平较高的地区:______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远______上游地区。 3、长江航运 (1)干流横贯东西,支流沟通______,通过京杭运河沟通了______、黄河、淮河、______等水系。(2)干流沿岸港口众多,有______、______、______、上海等港口。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发展重点:______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实施____________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长江三峡工程①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____________。 ②效益:______、发电、航运以及______和______等综合效益。 (3)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①问题:___________频繁,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___破坏,洪水威胁加大。 ②原因:自然:地形复杂,坡度大 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植被的破坏 (4)整治的重点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整治重点:搞好______________建设。 ②措施:加强长江防护林和______________的建设 实行______________、育灌、________的保护政策 对现有森林实行___________的经营与开发。 2、中游地区 (1)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______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②_____资源丰富,尤其是_____矿产资源,以此为原料形成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基地。 3、下游地区 (1)区位优势 ①自然方面:以________为主,河湖密布,气候________。 ②人文方面:人口密集,________基础好;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工业基地。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长江》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二.《长江》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同时也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南方地区及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三.教材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包括“第一大河”、“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源头、入海、长度、所经省区和地形区等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愉快,并且影响深刻。 4、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长江风光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而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五.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比较喜欢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山川河流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3.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 【篇一:《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2、展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说一说对长江的了解。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 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 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 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2)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 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 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 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3、《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放录音欣 赏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词读准,语句读顺。

长江之歌教案

教材分析 [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强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强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 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滚滚长江导学案 湘教版

滚滚长江导学案湘教版 2、3 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总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2、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重点各段的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难点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课标对该课内容的要求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板书设计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利用和保护 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 2、“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教后小结第1 页〔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师: 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边放CAI封面课题)〔学法指导〕(老师边放CAI课件:“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边启发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 一、长江概况 二、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八上数学长江全能学案答案长江全能学案八年级下册物理答案

八上数学长江全能学案答案长江全能学案八年 级下册物理答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下面是范文网在线.01hn.WTT整理的长江全能学案八年级下册物理答案,供大家参考! 长江全能学案八年级下册物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树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 生了,还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2. 汽车在突然开动时,乘客会不由自主地向 (填“前”或“后”)倾。这是因为汽车 启动时乘客的身体由于还要保持状态的缘故。 3.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重为600 N,受到水平向右150 N 的推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木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后,仍然向右匀速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在水平方向上木箱受到的合力为。 4. 质量为500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5. 如图1,静静同学手中握着一个圆形饮料瓶(瓶重忽略不计),在空中静止,杯中装有重2 N的饮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她喝掉一半饮料后用力握瓶子,瓶子仍在空中静止,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是 N. 6. 下列事例:(1)载重汽车的轮子较多;(2)房屋的墙基建的比墙厚;(3)铁轨通常铺在枕木上;(4)刀刃磨得很薄。其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只填事例序号) 图 1 7. 如图2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A对桌面的压强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洗手池的下水管常常做成如图3所示的弯管,弯管的 “ 弯”很多情况下是受地形决定的,但是其中的一个“弯”却有着特殊的功能(图中虚线框内部分),它能堵住管道,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从而污染室内空气,其实这个“弯”是利用物理模型的原理来设计的。 9. 如图4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有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安排了“话说长江”、“图解长江”、“勾画长江”、“知识点小结”、“聚焦长江价值”和“自主检测”等教学环节,力求建立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对长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本节课是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因此,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凸显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高中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表资料,了解长江概况,说出主要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填图练习,培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发言,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交流、讨论,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资料了解长江概况和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难点】 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二、水系构成 三、各段特点 a)上游——水能宝库 b)中游——九曲回肠 c)下游——黄金水道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本设计体现出以下亮点: 一、教师角色定位比较明确。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位促进者,能根据教学目标开发教材、补充资料,塑造生活情境,组织好分组和任务释疑等,保证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一位指导者,能提供适当的任务提示,提供探究方法指引,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做出过程性评价和指导,最

2017《长江三峡》教案.doc

长江三峡刘白羽 一、导入课文(投影1-3): 介绍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二、介绍创作背景和作家(投影4-5):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6、7:字音字形解释) 四、整体分析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