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第1章 压气机结构

04-第1章 压气机结构

第四部分燃气轮机结构与强度

第一章轴流式压气机结构

压气机是工作在300 —550℃之间的高速转动部件,由于该工作温度不太高,结构设计时主要考虑作用在压气机上的各种机械力。压气机

在结构上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刚度

轴流式压气机由于级数多而细长,必须保证足够的刚度。对气缸来说,

要求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和抗振能力。

而转子的刚度,主要对临界转速有较

大影响,对于一般所用的转子,当临

界转速符合要求时,转子的刚度就能

满足要求。

强度

主要是对转子来说,因它承受

着很大的离心力、气体作用力等。

压气机的通流部分型式

压气机的通流部分型式

压气机的通流部分型式

压气机的通流部分型式

压气机的通流部分型式

(3)等平均直径:等平均直径的级数及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压气机的通流部分型式

轴流式压气机静子主要由气缸和静子叶片组件组成。它是压气机

中不旋转的部分

(一)气缸

气缸是静子的核心,其他的静止部件均固定在上面。它是整台机组的

承力骨架,承受着机组的重量、压缩

空气的内压力以及其他的作用力。

(一)气缸

工业型机组的压气机气缸一般是铸造的。为了减小气缸的厚度,通常采用在气缸外表面加筋的办法来增强刚性。一般沿轴间及周向同时加筋,不仅能获得良好的刚性,且气缸壁可较薄而使重

量较轻。

(一)气缸

§1.2 压气机的静子

(一)气缸

分段的气缸结构优点:

1.前后缸可采用不同材料,前段工作温度

低用铸铁,后段工作温度高用铸钢,以

便物尽其用。

2.每段气缸较短,便于内表及叶根槽的加

工。

3.压气机一般需在中间级放气防喘,在气

缸分段处采用一圈环状放气道,这样沿

圆周一圈流出的气流较均匀,不会对叶

片造成不均匀的激振力。

(一)气缸

压气机进气机匣一般都是铸造的,进气机匣中收敛器流道截面的不断缩小,以满足气流在其中均匀加速的要求,同时使气流较为均匀地流入进口导叶,以保证压气机达到

好的性能。

(一)气缸

气缸内壁的型线取决于通流部分的型式。等外径的内壁是一个直的圆筒,而其他型式的通流部分的内壁型线是曲线。由于该型线的曲率半径很大,通常用2~3条直线组成的折线代替,即气缸内壁是2~3个圆坡面。在沿轴向分段的气缸中,气缸分段处一般都和内壁两圆锥面的分界处一致,使单段气缸的内壁型线是只有一个锥角的圆锥面,以利于加工。

轴流式压气机工作原理(伯努利方程)

进口、收缩器、导向叶片(导叶)、动叶片、转子、扩压器、出口 增压原理:伯努利方程,气体从进口流入压气机,经收缩器时流速得到初步提高,进口导向叶片使气流改为轴向,同时还起扩压管的作用,使压力有所提高。转子在外力作用下作高速转动,固装在转子上的动叶片推动气流,使气流获得很高的流速。高速气流进入导叶(静叶),气流动能降低而压力升高,相邻导叶叶片间的通道相当于一个扩压管。气体流经每一级连续进行类似的过程,使气体压力逐渐升高 伯努利方程:理想正压流体在有势体积力作用下作定常运动时,运动方程(即欧拉方程)沿流线积分而得到的表达运动流体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因著名的瑞士科学家 D.伯努利于1738年提出而得名。对于重力场中的不可压缩均质流体,方程为: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线性速度;h为铅垂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c为常量。 上式各项分别表示单位体积流体的压力能p、重力势能ρgh和动能(1/2)*ρv ^2,在沿流线运动过程中,总和保持不变,即总能量守恒。但各流线之间总能量(即上式中的常量值)可能不同。对于气体,可忽略重力,方程简化为p+(1/2)*ρv ^2=常量(p0),各项分别称为静压、动压和总压。显然,流动中速度增大,压强就减小;速度减小,压强就增大;速度降为零,压强就达到最大(理论上应等于总压)。飞机机翼产生举力,就在于下翼面速度低而压强大,上翼面速度高而压强小,因而合力向上。据此方程,测量流体的总压、静压即可求得速度,成为皮托管测速的原理。在无旋流动中,也可利用无旋条件积分欧拉方程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但涵义不同,此时公式中的常量在全流场不变,表示各流线上流体有相同的总能量,方程适用于全流场任意两点之间。在粘性流动中,粘性摩擦力消耗机械能而产生热,机械能不守恒,推广使用伯努利方程时,应加进机械能损失项[1]。

现代风扇压气机设计技术

现代风扇压气机设计技术 定义与概念:压气机是燃气轮机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提高空气的总压。压气机包括"转子"和"静子"两部分," 转子"是沿轮缘安装许多叶片的几个轮盘组合而成的,每个轮盘及上面的叶片称为一个"工作轮",工作轮上的叶片称为工作叶片。"静子"是有几圈固定在机匣上的叶片组成的。每一圈叶片称为一个整流器。工作轮和整流器是交错排列的,每一个工作轮和后面的整流器为一个"级"。 风扇是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与压气机的相同。风扇后面的空气分为两路,一路是外涵道,一路是内涵道。风扇一般为一级,使结构简单。 风扇/压气机设计技术主要包括气动设计技术、全三元计算技术、间隙控制技术、旋转失速和喘振控制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材料与工艺技术等方面。 国外概况:目前,战斗机发动机的推重比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求风扇/压气机级压比不断提高但又保持效率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始终是风扇/压气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即IHPTET计划)的目标是在下世纪初验证推重比为20的战斗机发动机技术,风扇结构最终实现单级化,压气机也由9级减为3级。俄罗斯的风扇/压气机的研制计划与美国IHPTET计划相类似。也就是说,研制高压比风扇/压气机已经成为风扇/压气机的发展趋势。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已制订研究计划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风扇单级压比在目前最先进战斗机发动机F119上已达1.7;在预研的试验件上,美国达2.2,叶尖速度475m/s;而俄罗斯试验件单级压比达2.4和3.2,叶尖速度则分别为577m/s和630m/s。转子叶片展弦比则减小到1.0左右。 对于核心压气机,也呈现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核心压气机平均级压比从50年代的1.16提高到90年代的1.454,而叶尖速度从291m/s提高到 455.7m/s。目前,美国现役战斗机发动机和正处于工程和制造发展阶段的90年代先进战斗机(ATF),其核心压气机基本上是70年代研制成功的。 GE公司下一代核心压气机正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目标是比目前最高级压比再提高25%。由此可见,追求更高的级压比一直是各国研制风扇/压气机的发展方向。 风扇/压气机的级压比的提高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跨音级风扇/压气机。传统的跨音级风扇/压气机是指转子相对来流叶尖超音、叶根亚音,静子绝对来流亚音。目前各国现役发动机风扇/压气机进口级均属此类型。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跨音级风扇/压气机即进一步提高叶尖切线速度,如采用小展弦比前缘后掠式叶片,将叶片设计成掠式几何形状以合理控制通道激波的强度,在利用气流跨越激波产生压比突跃的同时控制激波的损失。二是研制超音通流风扇。80年代后期NASA 刘易斯研究中心开始实施一项超音通流风扇计划,研制出的此类风扇进出口轴向气流速度均超音。与传统跨音风扇相比,当叶尖切线速度相同时,超音通流风扇可实现更高的级增压比。 1、风扇/压气机的气动设计技术 压气机的气动设计又可分为: 初始方案设计

超静定结构(精)

第4章超静定结构 §4.1 超静定结构特性 ●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1. 内力状态单由平衡条件不能惟一确定,必须同时考虑变形条件。 2. 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抵抗突然破坏。 3. 内力分布范围广,分布较静定结构均匀,内力峰值也小。 4. 结构刚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的影响 1. 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与各杆刚度比值有关,与其绝对值无关。 2. 计算内力时,允许采用相对刚度。 3. 设计结构断面时,需要经过一个试算过程。 4. 可通过改变杆件刚度达到调整内力状态目的。 ●温度和沉陷等变形因素的影响 1. 在超静定结构中,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内力,即在无荷载下产生自内力。 2. 由上述因素引起的自内力,一般与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不应盲目增大结构截面尺寸,以期提高结构抵抗能力。 3. 预应力结构是主动利用自内力调节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典型范例。 §4.2 力法原理 ●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最基本方法 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联系(约束)的静定结构,其反力和内力(归根结底是内力)不能或不能全部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过程一般是在去掉多余联系的静定基本结构上进行,并选取多余力(也称赘余力)为基本未知量(其个数等于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根据基本体系应与原结构变形相同的位移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多余力后,原结构就转化为在荷载和多余力共同作用下的静定基本结构的计算问题。这里,基本体系起了从超静定到静定、从静定再到超静定的过渡作用,即把未知的超静定问题转换成已知的静定问题来解决。 ●基本结构的选择(解题技巧) 1. 通常选取静定结构;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比原结构超静定次数低的、内力已知的超静定结构;甚至可取几何可变(但能维持平衡)的特殊基本结构。 2. 根据结构特点灵活选取,使力法方程中尽可能多的副系数δij = 0。 3. 应选易于绘制弯矩图或使弯矩图限于局部、并且便于图乘计算的基本结构。 4. 对称取基本结构;或利用对称性取半结构;或求弹性中心;以减少未知力数目,并使力法方程解耦。 ●力法典型方程 典型方程可写成矩阵形式: δX+ Δ = C (4.2.1) 式中,δ为柔度系数矩阵(对称方阵);X为多余未知力列阵;Δ为自由项列阵(外因作用下的广义位移列阵);C为原结构多余联系处的已知位移(不一定为零)列阵。 ●力法的解题步骤 1. 确定基本未知量,合理选取基本结构。 2. 根据多余联系处的位移(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

轴流压气机设计流程

轴流压气机设计 压气机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压气机内部流场存在很大的逆压梯度,有着高度的三维性、粘性及非线性和非定常性,而多级压气机还存在复杂的级间匹配,这些都使得压气机的设计难度很大,一直是发动机研制中的瓶颈技术。 一、压气机设计方法的发展 一个世纪以来,伴随着气动热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轴流压气机的设计系统在不断进步,带动着压气机设计水平的提高。 20世纪初采用螺桨理论设计叶片;20-30年代采用孤立叶型理论设计压气机;3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叶栅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和大量平面叶栅试验的支持,研制了一系列性能较高的轴流压气机;50年代开始采用二维设计技术,用简单径向平衡方程计算子午流面参数,叶片由标准叶型进行设计;70年代建立了准三维设计体系,流线曲率通流计算和叶片流动分析是这一体系的基础,可控扩散叶型等先进叶型技术开始得到应用;90年代初以来,以三维粘性流场分析为基础的设计体系促进了压气机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 风扇/轴流压气机的设计体系以流动的物理模型发展为线索,以计算能力的高速发展为推动力,大致经历了一维经验设计体系、二维半经验设计体系、准三维设计体系、三维设计体系四个阶段。并正在朝着压气机时均(准四维)和压气机非定常(四维)气动设计体系发展。 目前的压气机的设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始设计、通流设计、二维叶型设计、三维叶型设计。 二、压气机设计体系 1.初始设计 这是一个建立压气机的基本轮廓的阶段,根据给定的流量、压比、效率、稳定裕度等参数,来确定压气机级数、级压比、效率、子午面流道、各排叶片数等,并可以进一步可估算重量。而且整体设计的决策还要统筹风险、技术水平、时间和花费等。 初始设计主要依据一维平均流线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在给定设计点流量、压比、转速及转子进口叶尖几何尺寸的条件下,可确定压气机级数、轴向长度、并且优化载荷轴向分布,得到设计点在平均半径处的速度三角形和各级平均气动参数。初始设计阶段包括压气机主要参数的确定以及同其它部件的协调,并且为S2流面计算提供初始流道几何尺寸。而这个程序主要依赖于经验以及以往积累的数据库。 初始设计它是方案设计中的基础阶段,不管计算流体动力学如何发展,该设计过程仍是压气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这个部分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如果在这里发生了基本的错误,之后就无法通过优化或者其他改变来纠正这一情况,压气机基本结构设计出现错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通流设计 通流设计根据叶片扭向设计规律,采用S2流面流场计算方法,分析并确定各排叶片进出口速度三角形及各排叶片匹配关系。 S2流面气动计算一般采用流线曲率法,求解S2平均流面上的完全径向平衡方程。最初的压气机通流设计计算采用忽略流线坡度和流线曲率的“简化径向平衡方程”获取叶片设计需要的速度三角形,这种方法在低压比的压气机设计中起着基本的作用。后来发展了考虑流线坡度和流线曲率影响的“完全径向平衡方程”和S2流面理论,使压气机的设计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特别是针对跨音速流也促进了压气机性能的提高。不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原因,通流设计求解方法都是在忽略了气流粘性的影响的简化方程下完成。随着压气机设计的实践的深入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压气机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航空发动机原理

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根据气流在压气机的流动方向,可将压气分为两大类,气流沿离开叶轮中心方向流动的叶做离心式压气机;气流沿与叶轮轴平行方向流动的叫做轴流式压气机。此外还有轴流式与离心式压气机混合而成的混合式压气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轴流式压气机,以下将作重点介绍。 轴流式压气机的基本组成,由静子和转子组成。静子由多排叶片组成,这些叶片叫做整流叶片,由一排流叶片组成的圆环叫做整流环,各整流环固定在机匣上。转子由多排叶轮组成,每一排叶轮上固定了许多工作叶片,压气机叶轮最终能过叶轮轴与涡轮的工作叶轮轴相连,并由涡轮带动高速旋转。 轴流式压气机的叶轮和整流环是交错排列的。一个叶轮和后面相邻的整流环构成了压气机的一级。单级压气机增压比不高。一般约为1.2-1.8。为了得到更高的增压比,目前用在民航机上的涡扇发动机的轴流式压气机级数常为10-20级,压气机增压比高达30-40。 有些轴流式压气机的进口安装了一排固定的导流叶片,它们所组成的圆环叫做导流环。空气在压气机中的流动 从进气道流入压气机的空气,首先流过导流环,然后依次流过各级的叶轮和整流环,最后从末级整流环流出进入燃烧室。由于空气在压气机中的流动较为复杂,同时气流在不同半径叶片通道内的流动大体相仿,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想用一条通过各级叶轮平均地半径处的直线绕叶轮旋转,来切割叶轮和整流环叶片,得到压气机——“基本级”,每级压气机可看成是很多基元级相叠加而成。

所以空气在基元级中的流动可看成压气机工作的缩影。把所得到的基元级切片在平面上展开,就得到——平面叶栅图形。 目前大多数航空燃气轮机都采用轴流式压气机,只有小功率、小流量的涡轴和涡浆发动机上才采用离心式压气机。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涡喷发 动机也曾采用离心式压气机。 离心式压气机由导流器, 叶轮, 扩压器, 导气管等部分组成,叶轮和扩压器是其中两个主要部件。导流器:安装在叶轮的进口处,其通道是收敛形的使气流以一定方向均匀进入工作叶轮, 以减小流动损失,空气在流过它时速度增大,而压力和温度下降。叶轮:是高速旋转的部件,叶轮上叶片间的通道是扩张形的,空气在流过它时, 对空气作功, 加速空气的流速, 同时提高空气的压力。扩压器:位于叶轮的出口处,其通道是扩张形的,空气在流过它时将动能转变为压力位能,速度下降, 压力和温度都上升。导气管:使气流变为轴向, 将空气引入燃烧室。 离心式压气机属于叶片机械,其工作原理是以高速气流与工作叶轮和固定叶片的相互动力作用为基础,与容积式压气机相比离心式压气机的优点是:消耗同样的功率时,比容积式压气机的效率高,并能得到较高的增压压力,一般能达到0.147~0.196MPa以上;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金属消耗量少。目前离心式压气机在内燃机增压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离心式压气机的缺点是随着转速的降低,增压压力便急剧下降。空气经滤清器进入气道,进气道的断面沿气流方向逐渐缩小,以便提高气流的稳定性。进气道一定要能保证在流动损失为最小的情况下,把空气均匀地导向工作轮。工作轮装装花链轴上,尺寸小的可安装在光轴上。工作轮可由曲轴通过机械驱动,也可直接由涡轮机驱动。 空气沿进气道进入工作轮随工作轮一起旋转,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着工作轮上叶片所构成的通道流动,使空气受到压缩,这时压力从P1增加到P2,气流速度从c1增加到c2,驱动工作轮的机械功转化为空气在工作轮中获得的动能,和以压力形式表现的势能。工作轮出口处的功能一般为气流总能量的一半,因此,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三版)辅导系列-第12章 超静定结构总论【圣才出品】

第12章 超静定结构总论 12.1 复习笔记 一、广义基本结构、广义单元和子结构的应用 1.力法中采用超静定基本结构 (1 )图12-1a 所示为一个三跨门式刚架,七次超静定,使用图12-1b 中所示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超静定单元,基本未知力只有两个。 图12-1 力法方程简化为 (2)求系数和自由项时,必须使用超静定单元的内力公式和位移公式,可由有关设计手册查出。 (3)在力法中使用超静定的基本结构可以减少力法基本方程中的未知量个数。 2.位移法中采用复杂单元 (1)位移法的基本思路是把结构分解成单元,再由单元的刚度公式装配成结构的刚度公式,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 (2)通常作法的区别

①减少了未知数的个数; ②需要的单元种类增加不仅仅是等截面直杆。 (3)在选择这种基本结构时,必须先得出复杂单元的刚度方程,才能按基本结构进行位移法计算。 3.子结构的应用 应用子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 (1)将整个结构划分为几个子结构; (2)分别确定子结构的刚度或柔度特性; (3)将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 二、分区混合法 1.分区混合法的基本未知量 ——混合选用多余约束力和结点位移 (1)分区混合法的特点 把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力法分析,另一部分按位移法分析,兼有力法和位移法的双重优点。 (2)分区的基本未知量 图12-2

①a 区按照力法以多余约束力X 1为基本未知量; ②b 区按照位移法以结点角位移△2作为基本未知量。 2.分区混合法的基本体系——a 区去多余约束,b 区附加约束 (1)基本体系如图12-2b 所示 ①在a 区去掉与支座反力X 1相应的多余支杆,代以可任意变化的变量力X 1; ②在b 区增设与结点转角△2相应的附加约束,使△2成为可任意变化的变量位移。 (2)图12-2b 中的基本结构兼备了力法基本结构和位移法基本结构的双重优点①a 区的各杆内力是静定的,可由平衡条件直接确定; ②b 区的各杆都分隔成各自单独变形的直杆单元,单元杆端内力也可由转角位移方程和固端内力公式确定。 3.分区混合法的基本方程——由变形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混合组成 分区混合法的基本方程包含两类条件 (1)变形协调条件—沿X 1方向的位移D 1应为零; (2)静力条件—与△2相应的附加约束力矩F 2应为零。 4.基本方程中的四类系数和两类自由项 (1)四类系数 ①主系数——此即力法中的柔度系数; 11δ②主系数——此即位移法中的刚度系数; 22k ③副系数——单位位移引起的位移;' 12δ11?=④副系数——单位位移引起的约束力。'12k 1 1X =(2)两类自由项 ①D 1P ,是荷载作用下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风扇压气机设计技术

风扇/压气机设计技术 ——气动设计技术;间隙控制;旋转失速;防喘技术 ——发动机;风扇;压气机; 定义与概念:压气机是燃气轮机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提高空气的总压。压气机包括"转子"和"静子"两部分,"转子"是沿轮缘安装许多叶片的几个轮盘组合而成的,每个轮盘及上面的叶片称为一个"工作轮",工作轮上的叶片称为工作叶片。"静子"是有几圈固定在机匣上的叶片组成的。每一圈叶片称为一个整流器。工作轮和整流器是交错排列的,每一个工作轮和后面的整流器为一个"级"。 风扇是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与压气机的相同。风扇后面的空气分为两路,一路是外涵道,一路是内涵道。风扇一般为一级,使结构简单。 风扇/压气机设计技术主要包括气动设计技术、全三元计算技术、间隙控制技术、旋转失速和喘振控制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材料与工艺技术等方面。 国外概况:目前,战斗机发动机的推重比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求风扇/压气机级压比不断提高但又保持效率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始终是风扇/压气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即IHPTET计划)的目标是在下世纪初验证推重比为20的战斗机发动机技术,风扇结构最终实现单级化,压气机也由9级减为3级。俄罗斯的风扇/压气机的研制计划与美国IHPTET计划相类似。也就是说,研制高压比风扇/压气机已经成为风扇/压气机的发展趋势。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已制订研究计划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风扇单级压比在目前最先进战斗机发动机F119上已达1.7;在预研的试验件上,美国达2.2,叶尖速度475m/s;而俄罗斯试验件单级压比达2.4和3.2,叶尖速度则分别为577m/s和630m/s。转子叶片展弦比则减小到1.0左右。 对于核心压气机,也呈现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核心压气机平均级压比从50年代的1.16提高到90年代的1.454,而叶尖速度从291m/s提高到455.7m/s。目前,美国现役战斗机发动机和正处于工程和制造发展阶段的90年代先进战斗机(ATF),其核心压气机基本上是70年代研制成功的。GE公司下一代核心压气机正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目标是比目前最高级压比再提高25%。由此可见,追求更高的级压比一直是各国研制风扇/压气机的发展方向。 风扇/压气机的级压比的提高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跨音级风扇/压气机。传统的跨音级风扇/压气机是指转子相对来流叶尖超音、叶根亚音,静子绝对来流亚音。目前各国现役发动机风扇/压气机进口级均属此类型。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跨音级风扇/压气机即进一步提高叶尖切线速度,如采用小展弦比前缘后掠式叶片,将叶片设计成掠式几何形状以合理控制通道激波的强度,在利用气流跨越激波产生压比突跃的同时控制激波的损失。二是研制超音通流风扇。80年代后期NASA 刘易斯研究中心开始实施一项超音通流风扇计划,研制出的此类风扇进出口轴向气流速度均超音。与传统跨音风扇相比,当叶尖切线速度相同时,超音通流风扇可实现更高的级增压比。

燃气轮机原理与结构解析

图说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原理与结构 曹连芃 摘要:文章介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燃气轮机的主要部件轴流式压气机、环管形燃烧室、轴流式涡轮分别进行了原理与结构介绍;对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整体结构也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燃气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轴流式压气机,燃烧室,轴流式涡轮 1.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燃气涡轮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原理与中国的走马灯相同,据传走马灯在唐宋时期甚是流行。走马灯的上方有一个叶轮,就像风车一样,当灯点燃时,灯内空气被加热,热气流上升推动灯上面的叶轮旋转,带动下面的小马一同旋转。燃气轮机是靠燃烧室产生的高压高速气体推动燃气叶轮旋转,见图1。 图1-走马灯与燃气涡轮 燃气轮机属热机,空气是工作介质,空气中的氧气是助燃剂,燃料燃烧使空气膨胀做功,也就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图2是一台燃气轮机原理模型剖面,通过它来了解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从外观看燃气轮机模型:整个外壳是个大气缸,在前端是空气进入口;在中部有燃料入口,在后端是排气口(燃气出口)。 燃气轮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部分组成,左边部分是压气机,有进气口,左边四排叶片构成压气机的四个叶轮,把进入的空气压缩为高压空气;中间部分是燃烧器段(燃烧室),内有燃烧器,把燃料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右边是涡轮(透平),是空气膨胀做功的部件;右侧是燃气排出口。

图2-模型燃气轮机结构 在图3中表示了燃气轮机的简单工作过程: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燃气轮机,高速旋转的压气机把空气压缩为高压空气,其流向见浅蓝色箭头线;燃料在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空气;高温高压空气膨胀推动涡轮旋转做功;做功后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其流向见红色箭头线。 图3-燃气轮机工作过程 在燃气轮机中压气机是由涡轮带动旋转,压气机的叶轮与涡轮安装在同一根主轴上组成燃气轮机转子,如图4所示。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课后答案第3章压气机

第三章压气机 恰当半径:在盘鼓式转子中,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鼓筒和轮盘都会发生形变,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小半径处,轮盘的自由变形大于鼓筒的自由变形;二是在大半径处,轮盘的自由变形小于鼓筒的自由变形;三是在中间某个半径处,两者的自由变形相等。对于第三种情况,联成一体后,相互没有约束,即没有力的作用,这个半径称为恰当半径。 在第二种情况下,实际变形处于两者自由变形之间,对于鼓筒,自由变形变小,轮盘则相反。这种情况是盘加强鼓。 5.转子级间联接方法有哪些? 转子级间联接方法有用拉杆联接、短螺栓连接和长轴螺栓连接等几种。 7.如何区分盘鼓式转子和加强的盘式转子? 区分方法在于辨别转子的传扭方式。鼓盘式转子靠鼓筒传扭,而加强的盘式转子主要靠轴来传扭。 9.风扇叶片叶身凸台的作用是什么? 风扇叶片叶身凸台的作用:在叶片较长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发生危险的共振或颤震,叶身中部常常带一个减振凸台。 11.压气机机匣的功能是什么? 压气机机匣是发动机的主要承力壳体之一,又是气流通道的外壁。工作时,机匣承受静子的重力、惯性力,内外空气压差,整流器上的扭矩,轴向力,相邻组合件传来的弯矩、扭矩和轴向力等。此外,机匣还承受着热负荷和振动负荷,传递支撑所受的各种载荷,如径向力、剪力和弯矩等。

13.列举整流叶片与机匣联接的三种基本方法。 一、在锻造的分半式机匣内,机匣壁较厚,整流叶片用各种形式的榫头直接固定在机匣内壁机械加工的特定环槽内。 二、整流叶片还可以通过焊接直接与机匣联接。 三、在目前大多数整体式机匣和分段式机匣内,整流叶片广泛采用间接固定的方案。即整流叶片安装在专门的整环或半环内,组成整流器或整流器半环,然后固定在机匣内。15.简述篦齿密封的基本原理。 篦齿密封装置是由篦齿所形成的若干个空腔组成。工作时,封气装置两侧总的压差没有变化,但是由于篦齿的分割,漏气截面两端(相邻空腔)的压差减小。同时可以尽可能小地保留间隙,因为篦齿为刀刃式,齿尖做得很薄,一旦与静子相碰,也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这样在减少压差的同时又减少了漏气面积,因而有效地减小了漏气量。 17.简述压气机主要的防喘振措施及原理。 一、放气机构。把空气从压气机中间级放出(或从压气机后放出)是改善压气机特性,扩大稳定工作范围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用于防止前喘后涡型的喘振。 二、进口可转导流叶片和变弯度导流叶片。当压气机在非设计状态工作时,进口变弯度导流叶片的尾部扭转一个角度,使压气机进口预旋量改变。这样就可以使第一级转子叶片进口气流的攻角恢复到接近设计状态的数值,消除叶背上的气流分离,避免喘振发生。若采用进口可转导流叶片,则是整个叶身一起扭转。这样在改变第一机转子叶片进口气流攻角的同时,还改变了压气机进口的流通面积,减小空气流量。 三、多级可调静子叶片。使用多级可调静子叶片就可以使第一级后面的若干转子叶片进口气流的攻角恢复到接近设计状态的数值,使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更宽,达到更好的防喘作用。 四、机匣处理。在机匣内壁上加工成环槽、斜槽或安装蜂窝结构环,可使失速裕度大大改善,从而防喘。 五、双转子或三转子压气机。在相同总增压比及总级数时,当压气机转子分开后每个转子的级数减少,同时个转子可以在各自的最佳转速工作(如风扇要求的工作转速低,嘎亚压气机需要高转速以增大加功量。当压气机在非设计状态工作时,较少的技术可以减少前后各级压气机流通能力的差异。另外,转子的转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前面的抵押压气机转速降低,从而减少进入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后面的高压压气机转速提高(但不超过最大限制速度),从而流通能力提高,因而使压气机前后各级的流通能力自动相匹配。

结构力学基础总结

<结构静力分析> (复习指导) 结构(几何)组成分析Geometr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structures 除理解和记住各名词含义外,要熟练掌握利用基本组成规律进行体系分析。总的来说分析方法为:通过减二元体、找明显的几何不变部分(刚片)使体系进行简化;灵活应用二刚片、三刚片(含带瞬铰的情况)规律进行分析。对稍复杂的问题,先计算自由度W ,后用零载法进行分析。也应能熟练地将超静定结构变成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内力 Interal forces of 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ructures 桁架Statically determinate truss 应能区分属于何种类型桁架(简单、联合、复杂),应了解不同外形的梁式桁架的受力特点,应能熟练、灵活地选取截面以求指定杆件内力。应牢记零杆的各种情况,应能熟练应用对称性(但不要盲目使用)。 拿上桁架受力分析题,先看属哪类桁架。对简单桁架,通过判断零杆简化后,选含要求内力杆的截面,切断不多余三个未知内力杆(使要求杆为截面单杆)即可用力矩或投影方程求解。对于联合桁架,根据组成情况先求联系杆的内力,使其变成几个简单桁架进行求解。如果是复杂桁架,可利用杆件代替法变成简单桁架,通过两次(荷载作用、单位被代替杆内力)代替杆内力的计算,由实际结构无代替杆(内力为零)来求。 三铰拱 Statically determinate arch 要牢记拱的受力特点。能记住通过代梁求内力的公式更好,不记公式而直接求解也有好处(公式只适用于竖向荷载,而直接求适用于一切情况)。 直接求的步骤为:取整体、取一半二个隔离体求一铰的反力(含推力),再用整体求另一铰反力。用截面法取荷载简单的一侧为隔离体,用投影和取矩求Q F 、N F 和M 。 要深刻理解合理拱轴概念,要在一定条件下能确定合理拱轴。 静定梁与刚架Statically determinate beams and frames 要熟练、准确地分析基、附关系,要牢记按几何组成相反顺序求解的基本原则。应熟练掌握指定截面弯矩(内力)的求法,应熟练掌握区段叠加法和微分关系的应用,应牢记刚结点的平衡。 做题时要先分析、思考,考虑为了作M 图需求那些反力、怎麽求它们,要

第三章 轴流压气机工作原理

第三章 轴流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压气机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给燃烧室提供经过压缩的高压、 高温气体。根据压气机的结构和气流流动特点,可以把它分为两种主要型式:轴流式压气机 和离心式压气机。本章论述轴流式压气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压气机基元级和压气机 一级的流动特性及工作原理。 第一节 轴流压气机的增压比和效率 轴流式压气机由两大部分组成,与压气机旋转轴相联接的轮盘和叶片构成压气机的转 子,外部不转动的机匣和与机匣相联接的叶片构成压气机的静子。转子上的叶片称为动叶,静子上的叶片称为静叶。每一排动叶(包括动叶安装盘)和紧随其后的一排静叶(包括机匣)构成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级。图3-1为一台10级轴流压气机,在第一级动叶前设有进口导流 叶片(静叶)。 图3-1 多级轴流压气机 压气机的增压比定义为 ***=1p p k k π (3-1) *k p :压气机出口截面的总压;*1p :压气机进口截面的总压;*号表示用滞止参数(总参数)来定义。 依据工程热力学有关热机热力循环的理论,对于燃气涡轮发动机来讲,在一定范围内, 压气机出口的压力愈高,则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循环热效率也就愈高。近六十年来,压气机的 总增压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早期的总增压比3.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总增压比40以上。 图3-2 压气机的总增压比发展历程

压气机的绝热效率定义为 ** *=k adk k L L η (3-2) 效率公式定义的物理意义是将气体从*1p 压缩到*2p ,理想的、无摩擦的绝热等熵过程 所需要的机械功* adk L 与实际的、有摩擦的、绝热熵增过程所需要的机械功k L * 之比。 p 1*p k *1k ad k L *k L *ad k s h * 图3-3 压气机热力过程焓熵图 由热焓形式能量方程(2-5)式、绝热条件、等熵过程的气动关系式)1(1 1)(k k adk adk p p T T -****=和R k k c p 1 -=可以得到 )1(1)(111--=-=-****k k k adk p adk RT k k T T c L π (3-3) )1(1)(1 11--=-=******T T RT k k T T c L k k p k (3-4) 将(3-3)和(3-4)式代入到(3-2)式,则得到 11 11--=**-**T T k k k k k πη (3-5) 效率公式(3-5)式可以用来计算多级或单级压气机的绝热效率,也可以用来计算单排 转子的绝热效率,只要*k p 和*k T 取相应出口截面处值即可。压气机静子不对气体作功,静子 的性能不能用效率公式(3-5)式衡量,静子的气动品质用总压恢复系数*23σ反映,*23σ= p *静子出口/ p * 静子进口 。 压气机的效率高,说明压缩过程中的流阻损失小,实际过程接近理想过程。或者说, 压气机效率愈高,达到相同增压比时,所需要外界输入的机械功愈少。目前,单级轴流压气 机的绝热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高增压比的多级轴流压气机的绝热效率也可以达到85% 以上。

活塞式压气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题目名称活塞式气机 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姓名亚 指导老师毕平

2014 年12 月26 日 前言 活塞式压气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工业部门都活得广泛的应用。往复式压缩机是工业上使用量大、面广的一种通用机械。立式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一种,属于容积式压缩机,是利用活塞在气缸中运动对气体进行挤压,使气体压力提高。 热力计算、动力计算是压缩机设计计算中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任务书提供的介质、气量、压力等参数要求,经过计算得到压缩机的相关参数,如级数、列数、气缸尺寸、轴功率等,经过动力计算得到活塞式压缩机的受力情况。活塞式压缩机热力计算、动力计算的结果将为各部件图形以及基础设计提供原始数据,其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体现了压缩机的设计水平。

目录 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4) 二曲柄滑块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9) 三齿轮机构的设计 (11) 四凸轮机构的设计 (13) 五飞轮的设计 (14) 六设计感想 (15) 参考文献

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活塞冲程H,连杆与曲柄的长度比λ,曲柄平均角速度ω1。要求:选取曲柄位置φ=120o和φ=240o,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和该机构在该位置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1.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φ=120o)错误!未指定书签。由已知条件可求得 L OA=75mm L AB=375m V A=ω1l OA=50*75mm/s=3750mm/s 有V A + V BA = V B 大小: √?? 方向: ⊥OA ⊥AB ∥OB 取适当比例尺u做速度多边形如图2 可求得V BA=uL AB=3375mm/s ω2=V BA/L AB=9.1s-1 a BA=ω2^2L AB=30375.45mm/s^2

轴流式压缩机

一、轴流式压缩机简介 轴流式压缩机是属于一种大型的空气压缩机它是由3大部分组成,一是以转轴为主体的可以旋转的部分简称转子,二是以机壳和装在机壳上的静止部件为主体的简称定子(静子),三是壳体、密封体、轴承箱、调节机构、联轴器、底座和控制保护等组成。 轴流压缩机主要是由机壳、叶片承缸、调节缸、转子、进口圈扩压器、轴承箱、油封、密封、轴承、平衡管道、伺服马达、底座等组成。 轴流式压缩机的静叶可调机构和带动该机构的中间气缸,机壳是标准化的同一种型号不同级数的机壳,进排气缸是一样的,不同级数机身长度的改变组合木模来实现,当级数不用时,除轴向长度不同外,其它所有结构都一样。主轴都是为镍铬合金钢,叶片材料为铬不锈钢,静叶内缸结构尺寸、轴封、密封、联轴器级轴流式压缩机的附属设备、润滑油系统、控制系统、保护系统都是非常智能型的。前6级的反动为百分之70,以后几级的反动向为百分之100。 压缩机底座由钢板焊接而成,压缩机本体重量通过下壳体的支腿,支撑在底座的4个支柱上,下机壳与底座上的支座间有定位及导向结构,整个轴流式压缩机的重量支撑在4个支柱上,其低压侧的2个支柱与机壳支腿的上下面做成球面的,支柱与支腿之间的间隙因此允许机器低压侧在各个方向上摆动以适应受热膨胀。定子的死点在高压侧,所以高压侧的支柱不允许机器的高压侧轴向移动,只允许在垂直于轴的横向移动。为了保持轴孔的水平高度不变,高压侧的2个支柱为特殊材料做成,不会因受热而伸长。

当我们启动轴流式压缩机后,空气从压缩机过滤器中进入,同时产生的噪声会沿着进气口传出,然后经过整流栅使吸入的气流稳定,为隔离压缩机对吸气管道的机械震动、降低噪音,同时补偿压缩机的热膨胀位移,也利于压缩机检修时设备对中调整,在压缩机与吸入气管道的连接处配置了柔性补偿器。采用柔性合成胶材料,其耐温以产生逆流时的风温,经过进气节流阀来控制压缩机启动带来的阻力,当压缩机运行稳定后,压力值上升到指定时。进气调节阀开始关闭,放空阀动作卸掉内部多余的气压。 二、轴流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图1-5为轴流压缩机的构造示意图。在压缩机主轴上安装有多级动叶片,整个通道由收敛器、进口导流叶片、各级工作叶片(动叶片)和导流叶片、扩压器等组成。气体由进口法兰流经收敛器10,使进人进日导流叶片1的气流均匀,并得到初步的加速。气流流经进口导叶叶片间的流道,使气流整理成轴向流动,并使气体压力有少许提高。转子8由原动机拖动作高速旋转,由工作叶片2将气流推动,使之大大加速,这是气体接受外界供给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动能的过程。高速气流流经导流叶片3构成的流道(相当于扩压管),在其中 降低流速而使气体压缩,这是靠减少气流动能来使气体压缩的升压过程。一列工作叶片(动叶)与一列导流叶片(静叶)构成一个工作级。气体连续流经压缩机的各级,逐级压缩升压。最后经整流装置4将气流整理成轴向,流经扩压器7,在扩压器中气流速度降低,压力升高,最后汇入蜗壳经出口法兰排出压缩机。 轴流压缩机每级的增压比不大,约为1.15~1.25,若要获得较高压力,需要较多的级。例如压比为4的空气压缩机,一般需要十几级。 三、轴流式压缩机的技术特点 1、一是轴流压缩机气体动力学设计采用最先进的三元流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效率高、压头大的新型叶栅,成功进行了各种反动度叶型组合设计。在同样参

压气机的设计过程

压气机的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密切相关的步骤即初步设计、S2通流计算、叶片造型(二元)、叶片造型(三元)和放大尺寸的试验件研究。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 每个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数学物理模型和经验数据, 相互补充, 相互交叉检验, 最终将设计风险降到最小。西方研制的压气机效率较高, 是与这种设计体系有关的。以下对各设计步骤作简要说明。 初步设计—事先从整体上论证、预估所设计的风扇压气机方案的可行性 初步设计从压气机总性能的设计要求出发, 采用1D平均流线分析程序和经验数据, 计算出负荷的轴向匹配, 并估算压气机性能(流量、压比、效率和喘振裕度), 确定内外环壁形状、级数和总长度等。PW、RR和GE等公司都是这样做的。初步设计十分重要, 而且需要较多的经验。如这一步犯了基本的错误, 例如选取了较少的级数和较短的长度, 致使叶片负荷过高和展弦比太大, 在以下的通流计算和叶型设计中将无法纠正。初步设计确保了整个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通流设计—S2程序与经验输入的协调设计 采用S2程序及损失等经验数据, 解决流场的径向平衡和匹配。开始时叶片展向压比和效率值取自初步设计, 此后在迭代中可进一步修正叶型损失和落后角这些经验数据。采用扩散因子以及静子根部马赫数限制等准则, 可以得到各流面叶栅的马赫数、气流转折角、扩散因子等的合理值。在多级压气机中的通流设计中, 环壁堵塞系数的选取

十分关键。如果选取不准, 则某些级流量会偏离设计点而导致整个压气机前后级不匹配。另外, 为考虑径向掺混的影响, 通流设计程序中的掺混系数等还须与试验相配合, 进而加以确定, 详见3.5节。 叶片造型(二元)—任意叶型的气动优化造型 20世纪70年代以前, 大多采用标准叶型和经验数据关联进行几何造型。目前英、法、德的发动机公司已采用S1BYL2、MISES等S1程序进行任意叶型的气动造型。即通过S2-S2系统, 用S1正问题程序反复计算和修改叶型, 采用叶表面速度分布、损失系数以及叶面附面层参数等准则, 使叶型得以气动优化。而美国的发动机公司虽没有报道S1程序的名称, 但如NAFCOT计划, 实际上也采用功能相同的S1程序, 即2DEuler解内含该公司积累的经验数据。这种二元造型法在叶高的大部分区域内是适用的, 但对叶尖、叶根等三元流动较强的区域, 以及弓形静子、前掠、后掠等使S1流面翘曲的叶片, 应采用3D N-S程序进行另外的修改。 叶片造型(三元)—叶片的三元优化造型 3DN-S程序与S2-S1程序相配合, 能在一定程度上算出风扇压气机内流场的细微结构, 这对控制二次流损失、激波邓村面层干扰损失等是有利的。但由于目前3DN-S程序计算精度还不够高,所以对叶片的三元修改不可能完全依靠计算, 还需经验和技巧。GE公司为发展先进的复合弯扭叶片, 在低速模拟试验器上进行了多种叶片的试验研究。RR 公司的Gallimore认为3DN-S计算用于修改叶片时还应凭经验来判断。放大尺寸的试验件研究—多级核心压气机研究平台

压气机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涡扇发动机的压气机部件

目录 1概述 ................................................................................................................................................................ 2压气机的分类以及结构特点 ....................................................................................................................... 2.1 .................................................................................................................................................................. 2.2 .................................................................................................................................................................. 2.3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3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 3.1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3.2轴流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4压气机的材料 ............................................................................................................................................... 5 6压气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以及维修 ................................................................................................................ ...................................................................................................................................................................... 谢辞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