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一

一.某待测量约为 80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 3%,现有级 0-300m 和级 0-100m 的两种测微仪,问选择哪一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

(本题 10 分)

二.有三台不同的测角仪,其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若每一台测角仪分别对某一被测角度各重复测量 4 次,并根据上述测得值求得被测角度的测量结果,问该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多少

(本题 10 分)

三.测某一温度值 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

, , , , , , , , ,

, , , , ,

已知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试判

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要求置信概率 P=%,求温度的测量结

果。(本题 18 分)

四.已知三个量块的尺寸及标准差分别为:

l mm;

l mm;

l mm

求由这三个量块研合后的量块组的尺寸及其标准差( 0 )。(本题 10 分)

五.某位移传感器的位移 x与输出电压 y的一组观测值如下:(单位略)

1510152025

x

y

设 x无误差,求 y对 x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附:F(1,4)=,F(1,4)=,F(1,4)=)(本题 15 分)

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

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 25%;

②电流测量的重复性,经 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 v;

③仪器分辨率为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 15% 。

求该检定仪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估计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本题 10 分)

七.由下列误差方程,求 x、 y的最佳估计值及其精度(单位略)。(本题 12 分)v 2x y

v x y

v4 x y

v x 4 y

八.简答题(3 小题共 15 分)

1.在实际测量中如何减小三大类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简述系统误差合成与随机误差合成的方法。

3.平稳随机过程的必要条件与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其特征

量的估计方法有何不同分别写出它们的特征量均值与方差的估计公式。

x /℃ 0 20 40 60 80 100 y /V

?x 2 y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某一纯电阻性电子器件的功耗时,已知用电压表测得器件上的直流电压降是 ,其测量极限误差是 ,用电流表测 得通过器件的电流是 ,其测量极限误差是 A 。另外,电压表和电

流表分别存在 和

A 的系统误差。测量时,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结果

相互独立,试确定电器的功耗及其测量极限误差。(本题 12 分)

二、

用一光功率计对某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进行重复性测量,测得的结果如下:

(单位:mW )

已知功率计的系统误差为 ,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求当置信 概率为 %时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及其极限误差。(本题 20 分)

三、

对 x 和 y 两个量进行组合测量,测量方程如下:

?x y ?2 x y

? ??2 x

2 y

上述四次测量的测量精度相同,确定 x 、y 的最佳估计值及其精度。 本题 18 分)

四、

对一温度测量仪进行标定,被测温度 x 由标准场提供,其误差可忽略不

计。通过试验得到的被测温度 x 与测温仪的输出电压 y 的数值如下:

确定 y 对 x 的线性回归方程表达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附:F(1,4)=,F(1,4)=,F(1,4)=)(本题 20 分)

五、

在光学计上用量块组作为标准件,重复测量圆柱体直径 9 次,已知单次

测量的标准差为 微米,用算术平均值作为直径测量结果。量块组由三块 量块组成,各量块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 微米、 微米、 微米,

其相对标准差均为 25%,求直径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本题 10 分)

六、

简答题(4 小题共 20 分)

(1) 简述仪器的误差来源,并就你熟悉的仪器加以举例说明。(本题 6 分)

(2) 简述系统误差的判断方法及其适用对象。(本题 5 分)

(3) 简述误差分配的依据和基本步骤。(本题 4 分)

(4) 简述微小误差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本题 5 分)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

2

经测得 a , b , '24',设 a,b, 的测

量相互独立,试求面积 S 的测量结果及极限误差。(本题 10 分)

二、对某量进行了 12 次测量,测得值如下:(单位:mm)

, , , , , ,, , , ,

, 。

若这些测得值存在不变的系统误差,试判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

误差,并求被测量的测量结果(要求置信概率 P=%)。(本题 15 分)

三、甲乙两人分别对某地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测量。甲共测量 16 次,平均值为

s,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s;乙共测量 25 次,平均值为

s,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s。若由甲乙两人的测量数据计算

测量结果,求该测量结果及其标准差。(本题 15 分)

四、由下列误差方程,求 x、 y的最佳估计值及其精度(单位略)。(本题 15 分)

v 3x y v x 2y v 2x 3 y P 1 P 2 P 3

五、通过试验测得某一铜棒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

t / C

R /

设 t 无误差,求 R 对 t 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附:F(1,4)=,F(1,4)=,F(1,4)=)(本题 15 分)

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

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 25%;

一、由式 S= ab sin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式中 a, b 是三角形角的两邻边。

②输入电流的重复性,经 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 v;

求该检定仪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并估计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本题 10 分)

七.简答题

(本题 20 分,任选 3 题)

1. 在实际测量中如何减小三大类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简述微小误差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3. 系统误差合成与随机误差合成的方法有何区别

4. 简述动态测试数据的分类,分析各类数据的特点与性质。

5. 平稳随机过程的必要条件与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其特

征量的估计方法有何不同分别写出它们的特征量均值与方差的估计公

式。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某待测量约为 80 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 3%,现有级 0-300 m 和级 0-100 m 的两种测微仪,问选择哪一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

(本题 10 分)

解:测量允许误差: 80 3%m

级测微仪最大示值误差: 3001% 3m

级测微仪最大示值误差:100 2% 2m

答:级 0-100 m 的测微仪符合要求。

二.有三台不同的测角仪,其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若每一台测角仪分别对某一被测角度各重复测量 4 次,并根据上述测得值求得被测角度的测量结果,问该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多少

(本题 10 分)

解:p : p : p1

:1

:

1 1

1

1

:

:

6

4

1

2

5

25

:

16

:

64

p ∑ p 4

p

p

p

p

1

2

1

6

2

5

16

64

答:

测量结果的标准差 ′ 。

三. 测某一温度值 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

, , , , , , , , , , , , , ,

已知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试判 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要求置信概率 P=%,求温度的测量结 果。(本题 18 分)

解: (1)已定系统误差:

? C

(2) x

15? 1

(3) 因为: v

? 3 所以:第 14 测量值含有粗大误差,应剔除。

(4) 剔除粗大误差后, x ′

14? 1

v

3′,

14

(5) p %

,t=3,3

(6)测量结果:

T ( x ′?)(°C)

四.已知三个量块的尺寸及标准差分别为:

l mm;

l mm;

l mm

求由这三个量块研合后的量块组的尺寸及其标准差( 0 )。(本题 10 分)解:量块组的尺寸:

量块组的标准差:

L∑ l = mm

m

五.某位移传感器的位移 x与输出电压 y的一组观测值如下:(单位略)

x

y

1510152025

设 x无误差,求 y对 x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附:F(1,4)=,F(1,4)=,F(1,4)=)(本题 15 分)

解:∑ x

76,

∑ y, N 6

∑ x

1376,∑ y,∑ xy

(∑ x )

1376? (76) (∑ x )(∑ y )

? 76

(∑ y )

?

x

76 6

, y

6

l ∑ x ?

l ∑ xy ?

l ∑

y ?

1

N

1 N 1

N

1 6

1 6 1 6

b l l

b y ? bx ? 10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y ? b bx 10 U bl

Q l? U ?

显著度检验:F U

Q / 6?

2

456920 F (1,4)

显著水平:,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残余标准差:Q

6? 2

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

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 25%;

②电流测量的重复性,经 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 v;

③仪器分辨率为 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 15% 。

求该检定仪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估计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本题 10 分)

解:(1)仪器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

3,

1

2

8

(2)电流测量的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 , 9? 1 8(3)仪器分辨率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 2

3,

1

2

22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 u u u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u u u u

七.由下列误差方程,求 x、 y的最佳估计值及其精度(单位略)。(本题 12 分)

? ? A

4? ? 4? ? L ? ? ? A

? A A

? ?

?

X ????? A A A L

??

?

v ? 2x ? y

v ? x y v ? 4 x y v

? x

? 4 y

解:

? 2 1? ? 1? 1? ?? ?

? ? ? ? ?? ??

? ? ?

?

? 22 ? 1

1?

19?? 1?19 417? 1

1

? 22??

? x ?? ? ? y

??

?

4? 2

10

d

d

19

417

22 417

八.简答题(3 小题共 15 分)(略)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 12 分:

解:

名义功耗:

传递系数:

功耗的系统误差:

P=V I=(W)

a=2 a=1

= a V+ a I=12=(W)

(2 分)

(4 分)

(2 分)

功耗的随机误差:=a ?a ?=212= (W)

(2 分)功耗及其极限误差: = (W)(2 分)

第二题 20 分:

解:由于测量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故这里不考虑系统误

差的辨别。

1. 求算术平均值:P

n 1

5

mW(2 分)

2. 求残余误差:

3. 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

4. 求测量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v P? P

(略)

(3 分)

(1 分)

根据 Bessel 公式,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n?1

≈ (3 分)

5. 判别粗大误差:

用 3准则判别粗大误差,判定第 8 个测量值,即为粗大误差,剔除。(2 分)6. 重新计算算术平均值和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为:(2 分)

n 14 n? 1

7. 再判别粗大误差,根据 3准则,发现此时测量列中不含有粗大误差。

8. 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mW

n′ 19

9. 求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由于给定置信概率为 %,按照正态分布,此时, t 3,(1 分)(2 分)

算术平均值极限误差为:t 3 mW(2 分)

∑P

∑ P∑ v

P ' mW ; mW

10. 给出最后的测量结果(要减去已定系统误差):

第三题 18 分:

P P' mW

1

(2 分)

解:

解:建立误差方程: ?v ?x y

?v ?

2x

y

? ??v

?

2x

2

y

,得 L

???1 ???1 ??? ???2

?

1? 1?? 2? ? 2?

? x

? ? y ?

量块 x 、y 的最佳估计值为: ? x

???

?

(10 分)

由误差方程,求得: v

, v

?, v

?, v

标准差:

4? 2

(4 分)

1? 10? 9? 19???

9 10??

,得不定常数: d

d

?v ?x2y ??

??,

X ??? A A A ???

由 A A

?? d

∑ x 300; x 50;∑ y; y;∑∑∑x y

1??

1??

l∑ x??∑ x ? 7000; l ∑ x y??∑∑

1??

l∑ y ??∑

b

计算块 A、B、C 最佳估计值的标准差为:

第四题 20 分:

解:设回归方程为: y ? b bx

?? d

?(4 分)

1)

计算参数及其结果如下:

2

2

6?? 6????

6??

(10 分)

回归方程系数:

l

l

;b y? bx

回归方程为:

方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

U bl, 1;

Q S?U,4;

y? x

S l, 5

(2 分)

显著性检验:

F

U

Q

1635

>>

F(1,

4)=,

高度

显著;

2

方差:Q

(8 分)第五题 10 分:

解: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

9

9?

1 8

(2 分)

2、量块组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 ,1

2

8;

u ,u ,

1

2

1

2

8

8;

u u u u ,

88

8

(4 分)

3、直径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 u u ;

u u

8

(4 分)第六题 20 分:答案略。

3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一 一.某待测量约为80 μ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3%,现有 1.0 级0-300μm 和 2.0 级0-100 μm 的两种测微仪,问选择哪一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 (本题10 分) 二.有三台不同的测角仪,其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 ? 1=0.8′, ? 2=1.0′,? 3=0.5′。若每一台测角仪分别对某一被测角度各重复测量4 次,并根据 上述测得值求得被测角度的测量结果,问该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多少? (本题10 分) 三.测某一温度值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 20.53, 20.52, 20.50, 20.52, 20.53, 20.53, 20.50, 20.49, 20.49, 20.51, 20.53, 20.52, 20.49, 20.40, 20.50 已知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0.05℃,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试判 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要求置信概率P=99.73%,求温度的测量结 果。(本题18 分) 四.已知三个量块的尺寸及标准差分别为: l1 ± ? 1 = (10.000 ± 0.0004) mm; l 2 ± ? 2 = (1.010 ± 0.0003) mm; l3 ± ? 3 = (1.001 ± 0.0001) mm 求由这三个量块研合后的量块组的尺寸及其标准差( ? ij = 0 )。(本题10 分)五.某位移传感器的位移x与输出电压y的一组观测值如下:(单位略) x y 1 0.1051 5 0.5262 10 1.0521 15 1.5775 20 2.1031 25 2.6287 设x无误差,求y对x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附:F0。10(1,4)=4.54,F0。05(1,4)=7.71,F0。01(1,4)=21.2)(本题15 分) 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 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 0.15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25%; ②电流测量的重复性,经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05 μ v; ③仪器分辨率为0.10 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15% 。

误差理论与大数据处理作业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就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与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 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与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 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就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就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与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就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就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就是正数,只就是说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就是“大了”还就是“小了”,只就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就是正值也可能就是负值,指的就是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就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就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50mm,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已知:L=50,△L=1μm=0.001mm,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L-L =L-△L=50-0.001=49、999(mm) 测件的真实长度L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 即: 100.2-100、5=-0、3( Pa)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g1=(x1-p(1))/bz; g8=(p(8)-x1)/bz;%将g1与g8与g0值比较,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if g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5分) 1.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2.随机误差的大小,可用测量值的标准差来衡量,其值越小,测量值越集中,测量精密度越高。 3.按有效数字舍入规则,将下列各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47300—×105。 4.系统误差是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1)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2)环境方面的因素、(3)测量方法的因素、(4)测量人员方面的因素。 5.误差分配的步骤是: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按等可能性调整误差;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6.微小误差的取舍准则是被舍去的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总标准差的1/3~1/10 。 7.测量的不确定度与自由度有密切关系,自由度愈大,不确定度愈小,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愈高。 8.某一单次测量列的极限误差 lim 0.06mm σ=±,若置信系数为3,则该次测量的标准差σ= 0.02mm 。 9.对某一几何量进行了两组不等精度测量,已知 10.05 x mm σ=, 20.04 x mm σ=,则测量结果中各组的权之比为 16:25 。 10.对某次测量来说,其算术平均值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若要求不确定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则测量结果可表示为 (15) 。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标准量具不存在误差。 (× ) 2.在测量结果中,小数点的位数越多测量精度越高。 (× ) 3.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常用算术平均值表示。 (√ ) 4.极限误差就是指在测量中,所有的测量列中的任一误差值都不会超过此极限误差。 (× ) 5.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而减小。 (× ) 6.在测量次数很小的情况下,可以用3σ准则来进行粗大误差的判别。 (× ) 7.随机误差的合成方法是方和根。 (√ ) 8.测量不确定度是无符号的参数,用标准差或标准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表示。 (√ ) 9.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自由度相同。 (× )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8-5 杆OA 长l ,由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 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υ,其弯头高为a 。试求杆端A 的速度的大小(表示为由推杆至点O 的距离x 的函数)。 题8-5图 【知识要点】 点得速度合成定理和刚体的定轴转动。 【解题分析】 动点:曲杆上B ,动系:杆OA 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解答】 取OA 杆为动系,曲杆上的点B 为动点 v a = v e +v r 大小: √ ? ? 方向: √ √ √ v a = v 2 22222cos :a x va a x v a x va v v v e e e a +=+=+==ωθη 8-10 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 可沿导轨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 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 ,偏心距OC =e ,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ω,OC 与水平线成夹角?。求当?=0°时,顶杆的速度。 【知识要点】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解题分析】 动点:点C ,动系:顶杆AB 绝对运动:圆周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平行移动

题8-10图 【解答】 取轮心C 为动点,由速度合成定理有 v a = v e +v r 大小: √ ? ? 方向: √ √ √ 解得: v a = v e , v r =0, v e =v a =ωe 8-17 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 1A =O 2B =100mm ,又O 1 O 2=AB ,杆O 1A 以等角速度ω =2rad/s 绕O 1轴转动。杆AB 上有一套筒C ,此筒与杆CD 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当?=60°时,杆CD 的速度和加速度。 题8-17图 【知识要点】 点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解题分析】 动点:套筒C,动系:杆AB 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平行移动 【解答】 取C 点为动点,杆AB 为动系 (1)速度 v a =v e + v r , v e = v A = A O 1?ω s m v v e a /1.060cos 0=?= (2) 加速度 a a = a e +a r ,A O a a n A n e 12?==ω 20/35.030cos s m a a n e a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 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 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μm =0.001mm ,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 648002066018021802≈=''''''??''=''=o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第三章 课后答案

修正值=)(4321l l l l ?+?+?+?- =)1.03.05.07.0(+-+-- =0.4)(m μ 测量误差: l δ=4 3 2 1 lim 2lim 2lim 2lim 2l l l l δδδδ+++± =2222)20.0()20.0()25.0()35.0(+++± =)(51.0m μ± 3-2 为求长方体体积V ,直接测量其各边长为mm a 6.161=, mm 44.5b =,mm c 2.11=,已知测量的系统误差为mm a 2.1=?,mm b 8.0-=?,mm c 5.0=?,测量的极限误差为mm a 8.0±=δ, mm b 5.0±=δ,mm c 5.0±=δ, 试求立方体的体积及其体积的极限误差。 abc V = ),,(c b a f V = 2.115.446.1610??==abc V )(44.805413 mm = 体积V 系统误差V ?为: c ab b ac a bc V ?+?+?=? )(74.2745)(744.274533mm mm ≈= 立方体体积实际大小为:)(70.777953 0mm V V V =?-= 2 22222lim )()()( c b a V c f b f a f δδδδ??+??+??±= 2 22 22 2)()()(c b a ab ac bc δδδ++±= )(11.37293mm ±= 测量体积最后结果表示为:

V V V V lim 0δ+?-=3)11.372970.77795(mm ±= 3—3 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α1,α2, α3测量时:①标准差均为σ;②标准差各为σ1、σ2、 σ3 。试求体积的标准差。 解: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321a a a V ??= 体积的标准差应为:2 323 22222121)()()( σσσσa V a V a V V ??+??+??= 现可求出: 321a a a V ?=??;312a a a V ?=??;213 a a a V ?=?? 若:σσσσ===321 则 有 : 23 2221232322222121)()()()()()( a V a V a V a V a V a V V ??+??+??=??+??+??=σσσσσ221231232)()()(a a a a a a ++=σ 若:321σσσ≠≠ 则有:2 32212223121232)()()(σσσσa a a a a a V ++= 3-4 测量某电路的电流mA I 5.22=,电压V U 6.12=,测量的标准差分别为mA I 5.0=σ, V U 1.0=σ,求所耗功率UI P =及其标准差P σ。UI P =5.226.12?=)(5.283mw = ),(I U f P =I U 、 成线性关系 1=∴UI ρ I u I U P I f U f I f U f σσσσσ))((2)()( 2 222????+??+??= I U I U U I I f U f σσσσ+=??+??= 5.06.121.05.22?+?= )(55.8mw = 3-6 已知x 与y 的相关系数1xy ρ=-,试求2 u x ay =+的方差2u σ。 【解】属于函数随机误差合成问题。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哈工大理论力学(I)第7版部分习题答案 1-2 两个老师都有布置的题目 2-3?2-6?2-14?2-?20?2-30?6-2?6-4?7-9??7-10?7-17?7-21?8-5?8-8?8-1 6?8-24?10-4? 10-6?11-5?11-15?10-3 以下题为老师布置必做题目 1-1(i,j), 1-2(e,k) 2-3, 2-6, 2-14,2-20, 2-30 6-2, 6-4 7-9, 7-10, 7-17, 7-21, 7-26 8-5, 8-8(瞬心后留), 8-16, 8-24 10-3, 10-4 10-6 11-5, 11-15 12-10, 12-15, 综4,15,16,18 13-11,13-15,13-16 6-2 图6-2示为把工件送入干燥炉内的机构,叉杆OA= m在铅垂面内转动,杆AB= m,A端为铰链,B端有放置工件的框架。在机构运动时,工件的速度恒为m/s,杆AB始终铅垂。 设运动开始时,角0=?。求运动过程中角?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点B的轨迹方程。 10-3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1 均质三棱柱A,在其斜面上又放1 均质三棱柱B。两三棱柱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三棱柱 A 的质量为mA三棱柱 B 质量mB的 3 倍,其尺寸如图所示。设各处摩擦不计,初始时系统静止。求当三棱柱 B 沿三棱柱 A 滑下接触到水平面时,三棱柱 A 移动的距离。 11-4 解取A、B 两三棱柱组成 1 质点系为研究对象,把坐标轴Ox 固连于水平面上,O 在 棱柱 A 左下角的初始位置。由于在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且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故系统 质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守恒。设A、B 两棱柱质心初始位置(如图b 所示)在x 方向坐标 分别为 当棱柱 B 接触水平面时,如图c所示。两棱柱质心坐标分别为 系统初始时质心坐标 棱柱 B 接触水平面时系统质心坐标 因并注意到得 10-4 如图所示,均质杆AB,长l,直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求它从铅直位无 初速地倒下时,端点A相对图b所示坐标系的轨迹。 解取均质杆AB 为研究对象,建立图11-6b 所示坐标系Oxy, 原点O与杆AB 运动初始时的点 B 重合,因为杆只受铅垂方向的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7版费业泰习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七版)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 108.66 % 1002.31 1020 100% max max 4-6 -?=??=?= 测得值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1-10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 %5.22%100%100 2 100% <=?= ?= 测量范围上限 某量程最大示值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该电压表合格 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1=50mm ,L2=80mm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006mm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 L 1:50mm 0.008%100%5050 004.501=?-= I L 2:80mm 0.0075%100%80 80 006.802=?-= I 21I I >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1-13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 1. ______(3S或莱以特)准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 2. 随机误差的合成可按标准差和______(极限误差)两种方式进行。 3.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复)性。 4.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现)性。 5.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__(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6. 根据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分类,可分为等权测量和______(不等权)测量。 7. 根据被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分类,可分为静态测量和_____(动态)测量。 8. 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分类,可分为工程测量和_____(精密)测量。 9. 真值可分为理论真值和____(约定)真值。 10. 反正弦分布的特点是该随机误差与某一角度成_____(正弦)关系。 11.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地重复。这种误差称为______(系统误差)。

12.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其差异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这种误差称为______(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3.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仪器误差、________(方法误差)、人员误差三方面。 14.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_________(示值误差)、零值误差、仪器机构和附件误差。 15. 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或_________(实验条件)不合要求而引起的误差。 16. 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_________(随机)误差小。 17. 准确度高是指多次测量中,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_________(系统)误差小。 18. 精确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比较集中,且逼近真值,即测量结果中的_________(系统)误差和_________(随机)误差都比较小。 19.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为_____(修正值)。 20. 标准偏差的大小表征了随机误差的_____(分散)程度。 21. 偏态系数描述了测量总体及其误差分布的_____(非对称)程度。 22. 协方差表示了两变量间的_____(相关)程度。 23.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_____(粗大)误差。

研究生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

1、某待测量约为80μ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3%,现有1.0 级0~300μm和2.0 级0~100μm 的两种测微仪,试问选择哪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10分) 2、某量u 由x 和y 之和求得,x 的值是由16 次测量的平均值得出,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0.2;y 的值是由25 次测量的平均值得出,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0.3,ρxy = 0,求u 的标准差。(10分) 3、三人分别测同一锥角,测得值如下: 已知,求该锥角的最可信赖值及其标准差。(10分)

4、用一标准件测某一被测量12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mm) 已知标准量的偏差为-0.005mm,要求置信概率P=99.73%,求测量结果。(10分)

5、由下列误差方程,求x 、y 的最佳估计值及其精度。(15分) 6、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位移x 与输出电压y 的一组观测值如下: 设x 无误差,求y 对x 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15分)

7、已知某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1)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0.15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25%;(2)输入电流的重复性,经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05μv;(3)分辨率为0.10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15% ;求该检定仪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估计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自由度。(15分)

8、为提高烧结矿的质量,做以下配料试验,相关因素及水平如下表(单位:t): 8 含铁量(%)依次为50.9,47.1,51.4,51.8,54.3,49.8,51.5,51.3。试对结果进行分析,给出最佳生产条件。(15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6版)费业泰》课后习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7 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 绝对误差=测得值-实际值=100.2-100.5=-0.3( Pa )。 相对误差=0.3 100%0.3%100.5-?≈- 1-9 使用凯特摆时,g 由公式g=4π2 (h 1 +h 2 )/T 2 给定。今测出长度(h 1 +h 2 )为(1.04230 ±0.00005)m ,振动时间T 为(2.0480±0.0005)s 。试求g 及其最大相对误差。如果(h 1 +h 2 )测出为(1.04220±0.0005)m ,为了使g 的误差能小于0.001m/s 2 ,T 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 【解】测得(h 1 +h 2 )的平均值为1.04230(m ),T 的平均值为2.0480(s )。 由2 1224()g h h T π=+,得: 22 2 4 1.042309.81053(/)2.0480 g m s π=?= 当12()h h +有微小变化12()h h ?+、T 有T ?变化时,令12h h h =+ g 的变化量为: 22 12121223122 1212248()()()()42[()()]g g g h h T h h h h T h h T T T T h h h h T T πππ???=?++?=?+-+??+??= ?+-+ 22 23224842()g g g h T h h T h T T T T h h T T πππ???=?+?=?-????=?- g 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 一、填空题(15分) 1、误差的来源主要分为、、。 2、中误差是衡量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中误差越,精度越。极限误差是指。 3、在平坦地区相同观测条件下测得两段观测高差及水准路线的长分别为: h 1=10.125米,s 1 =3.8公里,h 2 =-8.375米,s 2 =4.5公里,那么h 1 的精度比h 2 的精 度______,h 2的权比h 1 的权______。 4、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所选参数的个数等于 _______________。 5、在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个数等于。 6、平面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为未知参数,高程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为未知参数。 7、点位方差与坐标系,总是等于。

二、 水准测量中若要求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不超过10mm ,水准路线全长高差 中误差不超过20mm,则该水准路线长度不应超过多少公里?(5分) 三、已知观测向量()L L L T =1 2的协方差阵为D L =--?? ?? ?3112,若有观测值函数 Y 1=2L 1,Y 2=L 1+L 2,则σy y 12等于?(5分)

四、观测向量L L L T =()1 2的权阵为P L =--( )31 14 ,若有函数X L L =+12,则函数X 与观测向量L 的互协因数阵Q XL 等于什么? (5分) 五、对某长度进行同精度独立观测,已知一次观测中误差为2mm ,设4次观测值平均值的权为2。试求:(1)单位权中误差0σ;(2)一次观测值的权;(3)若使平均值的权等于8,应观测多少次? (9分)

理论力学(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沿着AB 的方向。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 2'2C RA M aF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约束力应平行于DE 。 3-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 ,试 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μm =0.001mm ,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 即: 100.2-100.5=-0.3( Pa )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z 绪论试 题 误差理论_01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B ) A) t =(±) s B) v =(±) m C) v = k m ± m s D) l = m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 mm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B) 3N x y =?,N u = C) 3 1n i i i x y N n =?=∑,N u =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 B) v =±s C) E =± mV D) I =±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 =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 D) 2x y N z ?=, N u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第九章

9-10 在瓦特行星传动机构中,平衡杆O 1A 绕O 1轴转动,并借连杆AB 带动曲柄OB ;而曲柄OB 活动地装置在O 轴上,如图所示。在O 轴上装有齿轮Ⅰ,齿轮Ⅱ与连杆AB 固连于一体。已知:r 1=r 2=0.33m ,O 1A =0.75m ,AB =1.5m ;又平衡杆的角速度ωO 1=6rad/s 。求当γ=60°且β=90°时,曲柄OB 和齿轮Ⅰ的角速度。 题9-10图 【知识要点】 Ⅰ、Ⅱ两轮运动相关性。 【解题分析】 本题已知平衡杆的角速度,利用两轮边缘切向线速度相等,找出ωAB ,ωOB 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Ⅰ轮运动的相关参数。 【解答】 A 、B 、M 三点的速度分析如图所示,点C 为AB 杆的瞬心,故有 AB A O CA v A A B ??== 21ωω ωω?= ?=A O CD v AB B 12 3 所以 s rad r r v B OB /75.32 1=+= ω s rad r v CM v M AB M /6,1 == ?=I ωω 9-12 图示小型精压机的传动机构,OA =O 1B =r =0.1m ,EB =BD =AD =l =0.4m 。在图示瞬时,OA ⊥AD ,O 1B ⊥ED ,O 1D 在水平位置,OD 和EF 在铅直位置。已知曲柄OA 的转速n =120r/min ,求此时压头F 的速度。

题9-12图 【知识要点】 速度投影定理。 【解题分析】 由速度投影定理找到A 、D 两点速度的关系。再由D 、E 、F 三者关系,求F 速度。 【解答】 速度分析如图,杆ED 与AD 均为平面运动,点P 为杆ED 的速度瞬心,故 v F = v E = v D 由速度投影定理,有A D v v =?θcos 可得 s l l r n r v v A F /30.1602cos 2 2m =+??==πθ 9-16 曲柄OA 以恒定的角速度ω=2rad/s 绕轴O 转动,并借助连杆AB 驱动半径为r 的轮子 在半径为R 的圆弧槽中作无滑动的滚动。设OA =AB =R =2r =1m ,求图示瞬时点B 和点C 的速度与加速度。 题9-16图 【知识要点】 基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 【解题速度】 分别对A 、B 运动分析,列出关于B 点和C 点的基点法加速度合成方程,代入已知数据库联立求解。 【解答】 轮子速度瞬心为P, AB 杆为瞬时平动,有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复习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_____误差、_____误差和_____误差,相应的处理手段为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系统,粗大,随机,消除或减小,剔除,统计的手段 2.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抵偿性 3. 用测角仪测得某矩形的四个角内角和为360°00′04″,则测量的绝对误差为________,相对误差________。 答案:04″,*10-5 4.在实际测量中通常以被测量的、、 作为约定真值。 答案:高一等级精度的标准给出值、最佳估计值、参考值 5.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条件包括:、、 、、。 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材料、测量环境 6. 一个标称值为5g的砝码,经高一等标准砝码检定,知其误差为,问该砝码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 5g 7.置信度是表征测量数据或结果可信赖程度的一个参数,可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表示。 标准差极限误差 8.指针式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根据_______误差划分的。 引用 9.对某电阻进行无系差等精度重复测量,所得测量列的平均值为Ω,标准偏差为Ω,测量次数15次,则平均值的标准差为_______Ω,当置信因子K=3时,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______。

sqrt(15),3*sqrt(15) 10.在等精度重复测量中,测量列的最佳可信赖值是_________ 。 平均值 11.替代法的作用是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 消除恒定系统误差,不改变测量条件 12.对某电压做无系统误差等精度独立测量,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已知被测电压的真值U 0 = V ,标准差σ(U )= ,按99%(置信因子 k = )可能性估计测量值出现的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13.R 1 =150 , R 1 = ;R 2 =100 , R 2 = ,则两 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绝对误差为_________________。 36.0)100150(150 )(16.0) 100150(100)(2 2 2212 1 22 2 221221=+=+=??=+=+=??R R R R R R R R R R R=R1*R2/(R1+R2), R= 264.04.0*36.075.0*16.022 11±=+=???+???R R R R R R 14. 用两种方法测量长度为50mm 的被测件,分别测得50.005mm ;50.003mm 。则 _______________测量精度高。 第二种方法 15. 用某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压表的示值为226V ,查该表的检定证书,得知该电压表在220V 附近的误差为5V ,则被测电压的修正值为_______________ ,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_______________为。 -5V ,226+(-5V )=221V 16. 检定一只级、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在50V 处误差最大,其值为2V ,而其他刻度处的误差均小于2V ,问这只电压表是否合格_______________。 合格 17. 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按_____分级,计算公式为 ___ 答案: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最大绝对误差/量程 18.二等活塞压力计测量压力值为,该测量点用高一等级的压力计测得值为 Pa ,则此二等活塞压力计在该测量点的测量误差为________。 答案:

误差理论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这称为误差的 性。 A .单峰性 B. 相关性 C. 抵偿性 D. 对称性 2、单位权化的实质是使任何一个变量乘以 ,得到的新变量权数为1。 A .测量次数 B.变量自身对应的权的平方根 C. 变量自身对应的权 D.单位权 3、标准差是反映测量数据的 。 A .分布范围 B. 分布规律 C. 互相抵偿的能力 D. 分散的疏密程度 4、剔除粗大误差的原则中用 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A .格罗布斯准则 B. 莱以特准则 C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D. 狄克逊准则 5、等精度测量数据的最小二乘法原理是基于 原则而推导出的。 A .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B. 算术平均值原理 C .残差的和趋向于零 D. 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性质 二、填空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 1、 量限为300V 的电压表在100V 出现最大示值误差为1.2V ,则这个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S 为 级。 2、 正确写出结果:4.319+1.38-0.453= 3、按照有效数字的书写规则,数据6.08cm 的误差在± cm 以内。 4、在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中, 误差更适合于用来衡量测量的效果好坏。 5、不等精度测量中,可靠程度愈高的数据其相应权的值愈 (大/小) 三、计算题:(共70分) 1、某一角度进行六组不等精度测量,各组测量结果如下: 测12次得α1=60°30′26″,测20次得α2=60°30′12″, 测24次得α3=60°30′08″,测20次得α4=60°30′14″ 测28次得α5=60°30′36″,测40次得α6=60°30′18″, 求加权平均值及加权平均值标准差。(10分) 2、 已知不等精度测量方程分别为 13l x y =-, 24l x y =+, 32l x y =-,测量数据 1 5.8 l =, 14 p =; 28.4 l =, 26 p =; 30.6 l =, 32 p =,试求最小二乘法处理的 x 、y 的值是多少?(15分) 3、某一量等精度测量了16次,得到下面的数据,20.60, 20.57, 20.56, 20.62 20.61, 20.58, 20.57, 20.96, 20.61, 20.59, 20.60, 20.58, 20.57, 20.61, 20.57, 20.56 若都已经消除了系统误差。(15分) 求: ①判断有无粗大误差 ② 写出测量的最佳结果 (lim x x x δ=+) 4、测量某一平面工件的长度共3次,测得结果分别为L1=50.026mm, L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