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3《随想二则 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预案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共 2 课时主备人朱菊雪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感受山路上的风景,激发美的享受。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 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综合介绍。 ●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②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③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④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小学美术-线下成果-教学设计-百变团花-通化东昌-李伟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通化市东昌区佟江小学李伟 一、教学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取材方便,制作快捷,只需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折叠后设计简单的图案,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不但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而且给我们的生活也会增添许多乐趣。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团花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团花,并能用剪纸的语言进行装饰美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团花及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能运用对折的手法剪出团花。学会用剪纸符号装饰团花。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说说、剪剪团花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剪纸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团花特点,进行大胆表现设计百变团花的外形。 2.教学难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1.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方法和纹样的设计。 2.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节得以解决,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了解掌握团花的制作原理。 五、教具、学具及媒体的使用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团花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相关课件或图片、学生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我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作品请你欣赏。出示图片,这张剪纸剪的是什么?(鱼和莲花)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十分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什么?象这些有鱼、莲花的剪纸我们称为“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这里还有一张鱼的剪纸(出示团花剪纸——鱼),请你观察一下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2.能力: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思考: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孔隙”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 五、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能说说旅游有什么好处。(生自由说)

二、检查预习 1.过渡:今天,我们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旅游。要去双龙洞得做好准备——认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路(小黑板出示生字),有谁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了?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浙(zhè)呈(chénɡ)郁(yù)稍(shāo)额(é) 3. 指名上台书写生字词语及读音。 (1)注意字型:“聚”的下半部分。 (2)与形近字区别:呈(程);稍(梢);折(浙);昏(婚) 4.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理解课文。 1. 自由轻读课文,用“△”标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这些景点的景色哪儿最美、哪儿最险、哪儿最奇? 2. 同桌讨论作者游览的顺序和经过的景点以及个景点的特点。 3. 说说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经过了哪些景点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金华→ 罗甸→ 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美)(险)

(奇)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看看哪些景色最美?再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反馈。 (1)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旅游的时间、地点及金华双龙洞的所在位置。 (2)第2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时沿途见到的美丽风光。(可结合学生的介绍填表) 沿途景物特点 山上公路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盘曲而上 精神、多 多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水溪流 水声宽窄缓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 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正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盘曲】盘旋曲折。 例句:这棵树的枝干盘曲而上,很有意思。 【映山红】 杜鹃花。 【明艳】 明亮鲜艳。 例句:公园里,花红柳绿,一片明艳。 【气势】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 有时候。 【突兀】

(山)高高耸立。 【森郁】 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 弯弯曲曲。 例句: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名目】 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 观看欣赏。 例句:这一天风和日丽,老师带我们去公园观赏牡丹花。 【十来进】 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 端,项目。变化多样。 例句: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多端,真好看。 【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 观赏──欣赏 依据──根据 【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精品】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二)解决办法 1.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知道作者在外洞和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的。 2.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练习给课文列提纲,把理解课文和领会训练项目结合起来,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联系起来。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课文,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二)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讨论、交流。 (三)具体地学习、讨论课文内容,看看学懂了什么? (四)试给课文列提纲。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置身于大自然,一定会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给别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文章,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课题:8记金华的双龙洞 2.放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学课文(目的是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1.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不明白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几名学生连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错音,帮助理解“石钟乳”、“石笋”、“十来进房子”)。 3.自读课文(目的是理清课文条理)。

完整word版四年级下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题

四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题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一) ①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②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⑤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额 (鼻子)(鼻子额角,擦伤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角)。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⑥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⑦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⑧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⑨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2、本文采用了的结构。先,再分写游览过程,主要游览了、,最后自然总结全文。 3、归纳文章段落意思。 第⑤段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陈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看书, 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 通电—一—一 水氢气+ 氧气 (H2O) ( H2) (。2) 、一一点燃一八、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 ,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完整word版)总结线上线下教案

总结 一、线上平台资料: (一)课前导学 1、自主学习:请各位同学在上课前完成本次课“总结授课视频”内容和拓展视频的学习; 2、自主作业:在完成“总结授课内容”学习后,自主完成本次课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调查问卷; 3、任务准备:请各小组按照总结“课堂任务单”的要求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认真准备口才训练材料,上台发言,交流收获。(大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请同学总结自己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对于现代职教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4、课后任务:请各小组在学习《总结》写作的基础上完成某门课程的阶段学习总结,或者某项校园大赛或者活动总结; 5、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同学积极就本次课涉及的相关话题在讨论区参与讨论交流。 (二)教学视频 1、总结的知识概述 2、总结的写作规范 (三)教学课件 (四)例文欣赏 【例文3-3】 大一上学期个人全面总结 时光荏苒,大一半年的学习任务已接近尾声,这半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仍取得了许多令我骄傲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对半年的学习及各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

时刻鞭策自己。这半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地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努力配合班干部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地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三、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会热心帮助,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会勇敢地面对,不气馁,不报怨。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另外就是交际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课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学习好,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 ××××年×月×日【简析】这是一份个人综合性总结。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高,“斤”首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口”扁小,“月”要长,“鸟”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一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小,“月”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臀:上宽下窄,“殿”要紧凑、左边撇和末笔捺要外展,“月”左右两竖行笔有力。 陆:左窄右宽,“击”两横相近,下横要长,中间竖是一笔,要长,下边框要扁。 端:“立”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山”要扁,靠上,“而”横稍短,下框扁宽不封闭。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 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 们介绍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 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 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 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 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秦艳线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I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q %宀「 紐八二V ■:无工-a 1 -.〕 '二 -pi厂二一 J :■??- ■,“?丿--? j--i ■=_??a*応;j ■ xx 市实验学校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I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找春天》的教学设计 姓名 秦艳 学科 语文 版本 人教版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找春天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 习惯。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 投身到大自 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 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岀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 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 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2、 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 孩子们, 春天吧! 学习新课 自读 1、 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 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只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请同学们仔 遇到不认识的字, 信息技术应用 课件播放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知线上线下教案

通知 一、线上平台资料: (一)课前导学 1、自主学习:请各位同学在上课前完成本次课“通知授课视频”内容的学习; 2、自主作业:在完成授课内容学习后,自主完成本次课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调查问卷; 3、任务准备:请各小组按照本次课“课堂任务单”的要求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课前收集校园中或生活中的通知,请用手机拍下所看到的通知) 4、课后任务:请各小组在学习通知写作的基础上为本院系教学科或者学生科拟一份通知; 5、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同学积极就本次课涉及的相关话题参与讨论交流。(二)教学视频 1、通知的知识概述 2、通知的写作规范 (三)教学课件 (四)例文欣赏 【例文2-12】 关于印发《职业介绍 服务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为进一步规范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我们制定了《职业介绍服务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中,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试行。试行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就业司。 劳动部

一九九八年一月六日【简析】这是一则发布性通知。标题由事由、文种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说明了发布通知的目的和要求。发文意图明确。 【例文4-1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办发[1994]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略) 【简析】这是一则批示性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转发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正文提出执行要求。 【例文4-14】 ××公司关于地址迁移的通知 我公司已迁至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甲××号办公,新开户银行:北京市地安门分理处,账号××--××,原来的开户银行及账号7月1日撤销。特此 通知 ××公司 ××年×月×日【简析】这是一则一般事务告知性通知。向人们告知迁移的地点及注意的问题。 【例文4-15】 ×××××局文件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 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学生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学习并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汇报交流。 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 四、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感受是什么? 4、观看相关的媒体课件。 五、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背诵作业。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示例教学目的 1. 认识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 .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 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 .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 .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 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 .检查自读情况。 (l )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 .齐读第1 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2、 3 自然段。 (l )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 2 )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 3 )小组讨论、交流。 (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 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 .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