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颗粒级配记录表

颗粒级配记录表

颗粒级配记录表
颗粒级配记录表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泉水沟尾矿库工程公司试验室

反滤料颗粒级配检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金堆城汝阳泉水沟尾矿库工程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检验依据

SL237-1999

产地、用途

试样质量 试样编号

筛孔 (mm) 筛余量(g) 分计筛余(g) 累计筛余(%) 备注 1

2

1

2

1

2

2 1 0.5 0.25 0.1 0.075 筛底 总计 差量(%)

细度模数 <--++++=

?1

1

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F 检验: 计算: 校核: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泉水沟尾矿库工程公司试验室

1= 2=

砂砾石颗粒级配检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金堆城汝阳泉水沟尾矿库工程检验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试样编号检验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取样地点试样质量(kg)用途

孔(mm)

筛余石重(k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

1 2 3 1 2 3 1 2 3

60

40

20

10

5

2

筛底

总计

最大粒径

不均匀系数Cu= 曲率系数= 备注

检验:计算:校核:

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1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当颗粒级配曲线较较平缓时表示土的级配良好。 2最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有筛分法和水分法。 3砂类土样级配曲线能同时满足Cu ≧5及Cc = 1~3的土才能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4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里石、高岭石;由于粘土矿物颗粒很细,比表面积很大,所以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与水作用的能力,因此,土中含粘土矿物愈多,则土的粘性、塑性和胀缩性也愈大。 5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态、流动态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缩限、塑限、液限。 6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环刀法、比重瓶法、烘干法。 7 土的触变性是指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时,导致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而逐渐增大的性质。 8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越多。 9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 2 mm的颗粒超过总重量50%的土。 10土的饱和度为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 11渗流破坏主要有流砂(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12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透系数。 1 结合水是液态水的一种,故能传递静水压力。 ×,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2土的结构最主要的特征是成层性。 ×,结构改为构造。 3 4 无论什么土,都具有可塑性。×,无粘性土不具有可塑性。 5 用塑性指数IP可以对土进行分类。×,对粉土和粘性土分类。 6相对密实度Dr主要用于比较不同砂土的密实度大小。 ×,是反映砂土本身的密实程度。 7砂土的分类是按颗粒级配及其形状进行的。×,去掉“及其形状”。 8粉土的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5%的土。×,将“55%”改为“50%”。 9 甲土的饱和度大于乙土的饱和度,则甲土的含水量一定高于乙土的含水量。 ×,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0两种不同的粘性土,其天然含水量相同,则其软硬程度相同。 ×,液性指数相同时软硬程度才相同。 11地下水位上升时,在浸湿的土层中,其颗粒相对密度和孔隙比将增大。×,保持不变。12达西定律中的渗透速度不是孔隙水的实际流速。 13土的孔隙比愈大,其渗透系数也愈大。×对黏性土不成正比。 14发生流砂时,渗流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相反。 15管涌发生在渗流溢出处,而流土发生的部位可以在渗流溢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 ×应将管涌与流土对调。

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一、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 (1) 9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后平均粒径大小。 通常用细度模数(M 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细度模数M 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 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如图4-1所示)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因此,砂颗粒级配反映空隙率大小。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用筛分析方法测定,用细度模数表示粗细程度,用级配区表示砂的级配。根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筛分析是用一套孔径为5.00,2.5,1.25,0.63,0.315,0.160mm的标准筛,将500克干砂由粗到细依次过筛(详见试验),称量各筛上的筛余量m i(g),计算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率a i(%)(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重量的百分率),再计算累计筛余率A i(%)(各筛与比该筛粗的所有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a i和A i的计算关系见表4-3。 细度模数根据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根据细度模数M x大小将砂按下列分类: M x>3.7 特粗砂;M x=3.1~3.7粗砂;M x=3.0~2.3中砂;M x=2.2~1.6细砂;M x=1.5~0.7特细砂。 砂的颗粒级配根据0.630mm筛孔对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4,分成Ⅰ区、Ⅱ区和Ⅲ区三个级配区,见表4-4。级配良好的粗砂应落在Ⅰ区;级配良好的中砂应落在Ⅱ区;细砂则在Ⅲ区。实际使用的砂颗粒级配可能不完全符合要求,除了5.00mm和0.630mm对应的累计筛余率外,其余各档允许有5%的超界,当某一筛档累计筛余率超界5%以上时,说明砂级配很差,视作不合格。

颗粒级配曲线

颗粒级配曲线 颗粒级配曲线是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它反映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是直观反映泥沙样品颗粒级配组成的几何图形,也是计算有关特征值和资料整编的重要依据,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1.1 土的生成 土是岩石经风化、剥蚀、破碎、搬运、沉积等过程,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松散沉积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岩石在相互交替的地质作用下风化、破碎为散碎体,在风、水和重力等作用下,被搬运到一个新的位置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土”。 风化作用与气温变化、雨雪、山洪、风、空气、生物活动等(也称为外力地质作用)密切相关,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由于气温变化,岩石胀缩开裂、崩解为碎块的属于物理风化,这种风化作用只改变颗粒的大小与形状,不改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形成的土颗粒较大,称为原生矿物;由于水溶液、大气等因素影响,使岩石的矿物成分不断溶解水化、氧化、碳酸盐化引起岩石破碎的属于化学风化,这种风化作用使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土的颗粒变的很细,称为次生矿物;由于动、植物和人类的活动使岩石破碎的属于生物风化,这种风化作用具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双重作用。 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的自然性是指土是由固相(土粒)、液相(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相(粒间孔隙中的气态物质)组成的三相体系。相对于弹性体、塑性体、流体等连续体,土体具有复杂的物理力学性质,易受温度、湿度、地下水等天然环境条件变动的影响。土的历史性是指天然土层的物理特征与土的生成过程有关,土的生成所经历的地质历史过程以及成因对天然土层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学中,把地质年代划分为五大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又分若干纪,每纪又分若干世。上述“沉积土”基本是在离我们最近的新生代第四纪(Q)形成的,因此我们也把土称为“第四纪沉积物”。由于沉积的历史不长,尚未胶结岩化,通常是松散软弱的多孔体,与岩石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不同的成因条件,主要的第四纪沉积物有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海洋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冰川沉积物及风积物等。 1.2 土的组成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分散体系。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是三相体系中的主体,水和气体填充土骨架之间的空隙,土体三相组成中每一相的特性及三相比例 第1页 关系对土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1.2.1 土中固体颗粒 土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粒径大小的搭配情况是决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1)粒组的划分

P18-560(集料-颗粒级配分析)

法标P 18 - 560 1990 / 09 —————————————————————————————— 集料 筛分级配分析 试行标准法国标准化协会1990年/09出版 关于本试行标准的意见,应于1992/05/31前告知法国标准协会。 代替1978/10同号标准。——————————————————————————————————— 对应性到本文件出版为止,欧洲或国际尚无此主题标准出版。——————————————————————————————————— 分析在关于集料的P 18-标准系列,本标准定义确定集料粒度的方法。描述词型国际技术词汇:集料、粒度、级配、筛。 修改:编辑与排版的修改。 改正———————————————————————————————————集料 本文件起草标准化委员会成员 秘书处:巴里奥 成员:(略)

目录 1 目的 2 应用范围 3 编号 4 概述 4.1定义 4.2试验原理 5 仪器仪表 5.1常用仪表 5.2专用仪表 6 试验样品的制备 7 试验 7.1用于粒度测量分析样品的干质量的确定7.2洗 7.3筛 7.4称 8 结果的表示 8.1计算 8.2结果的表示 8.3级配有效性 9精度 附件A 附件B

1 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确定粒度在0.063-80㎜间的集料的操作方法. 2 应用范围 本标准用于房屋、土建的天然或人工集料. 3 参考文献 NF P18 - 101 集料—词汇—定义—分类 P18 - 553 集料—试验样品的制备 NF X11 - 501 筛与筛分—检验筛的金属网和打孔钢板—开孔的额定尺寸 NF X11 - 504 筛与筛分—检验筛的金属网与打孔钢板—技术要求与检验 NF ISO 5725 统计应用—试验方法的忠实性—标准化试验方法可重复性与实验室间试验的可再现性的确定( 编号:X 06-041 ) 4概述 4.1定义 -- 粒度: 颗粒大小的分布 -- 筛余物: 筛后剩余物 -- 过筛料: 穿过筛的材料 4.2试验原理 试验是用系列筛将材料从大到小分为不同等级, 孔尺寸和筛数的选择是根据样品的性质与要求的精度. 各种筛余物的质量或各种过筛物的尺寸都与材料初重成比例,得到的百分比是以数的形式或是以图的形式( 粒度测量曲线 )表示. 5仪器仪表 5.1常用仪器仪表 --按P18-553标准规定的仪表 --槽,刷 --天平,量程要与称物相匹配, 且可进行各种称量, 精度0.1% --通风烘箱1050C ± 50C --洗涤装置 5.2专用仪器仪表 筛,孔符合NF X11 - 501标准,直径≥ 250㎜ 在本标准规定的检验筛中,一般使用集料分类的NF P18 -101标准 筛的检验按NF X11 - 504的规定 6 试验样品的制备 样品应按P18 - 553标准规定制备.试验用样品的质量M应大于0.2 D, 其中M为㎏,D为㎜ 7 试验 7.1用于粒度测量分析的样品的干质量的确定 由于干燥会带来不便, 分析前先用含水率料: 因干燥后筛第一是需要时间, 第二是颗粒黏结. 实验室样品,一般准备2个.

细骨料颗粒级配分析试验方法

细骨料颗粒级配分析试验方法 (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 1、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然后进行筛分。 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至。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公式G=A×d1/2/200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①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公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做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②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以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 、 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5、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②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③砂的细度模数按M x ={(A 2 +A 3 +A 4 +A 5 +A 6 )-5A 1 }/(100-A 1 ) 式中: M X ——细度模数 A 1、A 2 、A 3 、A 4 、A 5 、A 6 ——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um、300um、150um 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④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须重新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