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无答案)

2018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无答案)

2018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无答案)
2018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一)(无答案)

推断题训练(一)

1、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足球游戏.游戏规则是:“队员”之间能相互反应可有效传球;“守门员”与“队员”之间能反应,射门成功.“足球队”由铁、稀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四名“队员”组成,游戏中,由“A队员”硫酸铜发球,传球路线和射门如图所示,“守门员”是个灭火“能手”.

(1)“守门员”是(填化学式,下同);

(2)若“D队员”成功射门,则“B队员”是;写出传球过程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

(3)A队员也可传球给(选填“C”或“D”)“队员”,快速射门.

(4)下列“队员”可替补“守门员”,使“D队员”能成功射门的是(填序号).

①SO2②Fe2O3③Na2CO3④NaOH.

2、如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下述五种物质中的一种:CuSO4、HCl、Fe、Na2CO3和Ca(OH)2,且图中相连两个环对应的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五种物质中:

①可用于农业生产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②能相互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图中乙为HCl,且乙与丁能发生中和反应,则丙为.

(3)若丙为Fe,则甲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探险战士”﹣﹣盐酸勇闯化学迷宫,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入口→→→→出口(请用序号填写).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个.

(3)下列物质中,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无法“闯过”这个迷宫的是(填字母)

A.Ca(OH)2B.H2SO4C.CuSO4.

4、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

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最常见的溶剂,C为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有毒气体,则B可能为________,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的俗名是纯碱,且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可能为,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已知A、B、C、D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它们之间与铁单质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铁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容易产生物质的主要成分;C和D的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A的化学式是;C的名称是;

(2)B属于______(填标号,下同);D属于______;

①氧化物②酸③碱④盐

(3)写出铁单质与C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类型是______.(4)生活或生产中防止铁制品中的铁转化为A,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

6、已知A~H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

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B 俗称烧碱;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E所属物质类别相同;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F 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F与G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

反应条件已略去).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

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

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

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

(2)欲通过实验现象观察A和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前需要向B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

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

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C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9、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E俗称,F可能是(填化学式);

(2)B在工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3)A→C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C与D相互转化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0、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含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写出一个符合B―→C的化学方程式:

(2)若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A、C的化学式可以是 (填序号)。

①HCl、H2O ②H2SO4、NaOH ③H2O2、H2CO3

(3)若A、B、C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C发生中和反应,则A可以是

,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14.客家围屋如同城堡,可以抵御外敌入侵.现有A、B、C、D、E 5种物质作为围屋的守护“卫士”,它们分别由氢、碳、氧、钠、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五种物质间建立起如图1所示的关系才能组成守护的防线,其中物质A和B是常用的灭火剂.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2)生成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

(3)现有下列物质作为“外敌”分别对围屋发起进攻,若该物质只要与两位相邻的守护“卫士”都能发生反应就能攻破防线,那么能攻入围屋的物质是.

①铁②稀盐酸③氧化铁④稀硫酸

(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D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请解释xy段温度变化的原因.

②在z处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018年中考化学各地考题分类练习卷推断题专题(无答案)

推断题 1.【湖南省岳阳市2018年中考】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 和G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关系,“→”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转化,“﹣”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物质可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请回答: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答案】CO22NaOH+Cu(NO3)2=Cu(OH)2↓+2NaNO3复分解 2.【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中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向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答案】氢气(H2) Cu+2AgNO3=2Ag+Cu(NO3)2碳、银(或C、Ag) 碳、铝、铜(或C、A1、Cu) 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HNO3)

3.【天津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①写出溶液 B、C 中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C_____。 ②写出溶液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①X 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l0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休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答案】 H2SO4 BaCl2 Na2CO3+Ca(OH)2=CaCO3↓+2NaOH NH4Cl 4∶21 4.【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Cu(NO3)2、K2SO4 Ba(NO3)2+ K2SO4=BaSO4↓+2KNO3Cu2+、K+、H+ 5.【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中考】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CuSO4+ 2NaOH = Cu(OH)2↓+ 2NaCl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Cl3+ 3NaOH = Fe(OH)3↓+ 3NaCl;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6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1 图1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 图1 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 。 是。

初中化学推断题集锦(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推断题 一、推断题要紧题目中的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⑵溶液颜色:含铜离子的溶液CuCl2、CuSO4(蓝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FeCl2、FeSO4(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FeCl3、Fe2(SO4)3(黄色)。 ⑶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高中Br2Hg)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⑹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2018中考化学压轴--推断题

中考化学压轴试题汇编——推断题 1. ()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 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 2.(省)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 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市)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 、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 、B 、C 的化学式:A ;B ;C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 4. (市)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 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 、C 、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 HCl Zn B A C

中考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 ﹣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H2SO4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A转化成的C会与B反应,所以B可以是铁,C可以是硫酸铜,F会与硫酸反应,F生成的D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F是氢氧化钙,E可以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A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2NaOH+CO2=Na2CO3+H2O。 2.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 O2 CaCO3 3CO +Fe2O3 2 Fe +3CO2还原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汇总 1(十堰)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 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 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 元素的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 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 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Al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2(哈尔滨)右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 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 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 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 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F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解析】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A是Fe,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是CaCO3。B由两种元素组成,既能与铁反应,又能与CaCO3反应,则B是HCl,CaCO3 E,B→E,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C是盐,B是酸,则E是CO2,D是Ca(OH)2,F是C 。(1)A是Fe,C是CaCO3,E是CO2,F是C。(2)HCl 与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 l===CaCl2+H2O+CO2↑。(3)Fe +2HCl== FeCl2+H2↑,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所以过量Fe的粉末与HCl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减少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1、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3、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为突破口 (1)气体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液体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氧化氢 (3)固体氧化物: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4)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5)碱: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 4、以常见物质类别为突破口 (1)常见无色无味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常见气体单质:氢气、氧气 (3)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碳 (4)常见固态金属单质:铁、镁、铜、锌 (5)常见氧化物:过氧化氢、氧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

(6)常见的酸:稀盐酸和稀硫酸 (7)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8)常见的盐: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银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的元素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 2 (3)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 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H 2、氧化物是H 2 O (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7、以反应特点为突破口 8、以反应类型为突破口 a、化合反应 (1)燃烧红磷、铁、硫、碳(充分、不充分)、一氧化碳、氢气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氢气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镁条燃烧、铝在空气中形成保护膜、一氧化碳燃烧、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 (2)有水参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 b、分解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高温煅烧石灰石、氧化汞加热分解、碳酸分解 c、置换反应 (1)氢气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木炭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 (2)金属+酸(铁、镁、锌、铝):锌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铝与稀硫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 (3)金属+盐溶液(铁、铜、铝):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与硝酸银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锌与稀硝酸反应: (2)碱+ 酸→盐+ 水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精选(含答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辑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 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红色固体 ③ A B D E F C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O 2 加热 ④ 无色气体 浅绿色溶液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 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1)沉淀甲是 ;滤液C 中的溶质是 ;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 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5.现有A 、B 、C 、D 、E 、F 、G 七种物质.C 、F 是最常见的金属.B 是气体单质.D 为浅绿色溶液.G 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C →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2019中考化学推断题分类汇编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一一推断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苏州)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 (黄冈)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 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 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 (荆门)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 右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 NaOH BaCl Na2SC4 2 B.HCl Ba(QH) 2 Na2SQ BaCl 2 C.H2SQ Ba(QH) 2 Na2SQ BaCl 2 D.HSQ NaOH BaCl2Na2SQ 4. (武汉)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T”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Q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5. (武汉)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 、FeO CuO C 中一种或 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 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 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Fe ; ② 若步骤n 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 若步骤n 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 C ; ④ 若步骤n 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 CuO ⑤ 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6. (孝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 物质间不能 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C 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A 7.(乐山) 8.(乐山)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质之间 物质,各物

初中化学推断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答题技 巧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解题 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 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 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 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氧气可作助燃剂; 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

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 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的盐等等。 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4、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高温”①指碳酸钙高温分解,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 “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5、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 例如: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额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水常温下为液体;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在一次化学课堂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游戏,要求五位同学分别佩戴下列铭牌:铝、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氢氧化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图中“一”表示相的两位置代表的“同学”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位置代表的“同学存在转化关系)。其中A的溶液显蓝色,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四位佩戴铭牌的同学为候选人员按游戏规则,只有一人能从原五位同学中找到替代对象完成游戏,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______(填序号)。 ① 银② 一氧化碳③ 盐酸④ 氯化钠 【答案】CO2供给呼吸 CuSO4+2NaOH=Cu(OH)2↓+Na2SO4③ 【解析】 【分析】 A的溶液显蓝色,所以A是硫酸铜,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是二氧化碳,C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气,B会与C反应,所以B是铝,E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D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2)C是氧气,氧气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3)A-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4)因为银和氯化钠不能和这五种物质中的任何物质反应,而一氧化碳也只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能跟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只有盐酸符合要求,盐酸代替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和铝反应,所以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③。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常用作建筑材料,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锦

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卷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 一、表格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 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 例 (广州市中考题)有A ,B ,C , D , E 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 ~E 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 ~E 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

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读: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例(北京市中考题) 现有H 2SO 4 ,BaCl 2 ,NaOH,Na 2 CO 3 ,Ca(OH) 2 五种 溶液和CO 2 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 解读: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2018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B.矿泉水C.不锈钢D.食用醋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导热性B.延展性C.氧化性D.挥发性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钙离子-Ca+2B.氯化钾-KClO3C.三个氢原子—H3D.二氧化硅-SiO2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海鲜防腐,甲醛浸泡B.回收塑料,再生减污 C.煤气泄漏,明火检查D.禁用农药,保护水源 5.下列归类不正确 ...的是 选 项归类内容 A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B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 C常见的碱纯碱、苛性钠、氢氧化钾 D合成材料涤纶、有机玻璃、合成橡胶 6.下图是粗略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含量的部分操作,其中对应操作不规范的是 A.甲:称量B.乙:溶解C.丙:过滤D.丁:蒸发 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对自水进行杀菌消毒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黑色固体生成 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 C.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 D.配制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搅拌 甲乙丙丁 A.利用金属的年代:Al Cu Fe 由先到后 C.碳元素的化合价: 由高到低 CH4CO C60 B.铁元素质量分数: 由高到低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FeO Fe2O3FeS 由大到小 CaCl2CaCO3Ca(OH)2砝码草木灰

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含习题-第二轮复习

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含习题-第二轮复习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CuSO 4+ 2NaOH = Cu(OH) 2 ↓+ 2NaCl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Cl 3+ 3NaOH = Fe(OH) 3 ↓+ 3NaCl;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6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1 图1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 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 。 是。 图1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已知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 是红棕色固体,E 、F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 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或盐”)。 (2)C 的化学式是_____。 (3)F 的一种用途是_____。 (4)写出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酸 H 2O 灭火 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解析】 【详解】 (1)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B 是碳酸钠,D 是红棕色固体,所以D 是氧化铁,E 、F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E 、F 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 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E 是一氧化碳,F 是二氧化碳,A 会与碳酸钠、氧化铁反应,所以A 是盐酸,盐酸、氧化铁、碳酸钠、二氧化碳都会转化成C ,所以C 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 是盐酸或硫酸,所属物质类别是:酸; (2)C 的化学式是:H 2O ; (3)F 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4)D 与E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

2018中考化学 推断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专项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A、B、C、D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无色液体.根据如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 (1)A物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3)C的主要用途是. 2.将一种无色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无现象,再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 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金属E红热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液体D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名称:B;C;F。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作用。 (3)写出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 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 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 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______ 、C______ 、D______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2页,共8页 4. A 、B 、C 、D 、E 、F 、G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 为红色固体,E 、F 均为黑色固体,A 、D 、G 均为气体,且D 、G 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已略去). 根据转化关系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F :; (2)写出E →A 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写出C +G →D +B 的化学方程式. 5. A 、B 、C 、D 、E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 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E 可用于检验 气体B ,它们之间有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生成,部分反应物、生成物、 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化学式为; (2)A 常见的用途是; (3)C →D 的化学方程式为. 6. 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 是一种单质,B 为红棕色固体,D 常用于改 良酸性土壤,F 与B 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A 与C 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 与 C 反应:, D 转化为 E :。 (3)写出F 的一种用途:。

中考化学 推断题 综合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①操作I是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有氢氧化钠 【答案】过滤 BaCl2和NaCO3 NaCl 向滤液C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操作I能够得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是:过滤;因为能够产生沉淀,所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二者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②为进一步测定其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该首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所以取一定量的滤液首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并且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因为氯化钠和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此实验的结论是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点睛】 2.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 (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____(填化学式); (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答案】CuSO4;3CO+Fe2O32Fe+3CO2H2或C;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B是氧化铁,F是铜,再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和B反应生成C和D,所以D是铁,D和E反应生成F和G,所以E是硫酸铜、硝酸铜或者氯化铜,G是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或者氯化亚铁。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可能是CuSO4;(2)①对应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 3CO2,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常作还原剂的物质还有氢气,碳单质等;(3)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已知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 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____________,H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7 框图推断题 (2)

专题七框图推断题 ,中考专题精讲) 一、解题思路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寻找“题眼”,物质的特殊结构、状态、颜色、类别、特性及反应特征、现象等都可作为题眼,应重点掌握。 1.锁定“题眼”: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顺藤摸瓜”: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推出的关键信息标在题干上,进而全面解答。 3.自我验证:把推出的答案代入原题中进行检验,确保推断和答案的正确性。 二、中考推断题常见六种题眼或解法 (一)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的颜色 (1)白色固体:白磷、P2O5、MgO、CaO、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NaHCO3、NaOH、Ca(OH)2。 (2)银白色:镁条、铁丝、锌粒(汞为银白色液体)。 (3)黑色固体:Fe、C、CuO、MnO2、Fe3O4。 (4)红色固体:Fe2O3、红磷。 (5)紫红色:Cu。 (6)暗紫色:KMnO4。 (7)淡黄色:硫。 (8)绿色:Cu2(OH)2CO3。 (9)蓝色:CuSO4·5H2O。 2.溶液的颜色 (1)蓝色溶液:CuCl2溶液、__CuSO4溶液__。 (2)浅绿色溶液:__FeCl2溶液__、FeSO4溶液。 (3)黄色溶液:__FeCl3溶液__、Fe2(SO4)3溶液。 (4)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 3.沉淀的颜色 (1)有色沉淀:蓝色沉淀__Cu(OH)2__;红褐色沉淀__Fe(OH)3__。 (2)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Ag2CO3。 其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__BaSO4__、__AgCl__; 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__CaCO3__、__Ag2CO3__、BaCO3; 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__Mg(OH)2__、__Al(OH)3__。 (二)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1.可以灭火的是__CO2__。 2.可以作消毒剂的是__酒精__、__硫酸铜__。 3.可以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N2__。 4.可以作高能燃料的是__H2__。 5.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__H2(或CO或C)__。 6.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碳酸钙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