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一、编写提纲

前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1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2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

3 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3.1.2 扰动面积监测

3.1.3 弃土弃渣监测

3.1.4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

3.1.5 植被恢复监测

3.1.6 工程措施监测

3.1.7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2监测方法

3.2.1 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等)

3.2.2 临时监测

3.2.3 调查监测

3.2.4 巡查

4 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4.1 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3 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5 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3 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

6.1 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 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

6.4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

7 结论

7.1 防治达标情况

7.2 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二、实例

东深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况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51.7km(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23.73亿m3,其中香港用水量11.00亿m3,深圳市用水量8.73亿m3,沿线用水量3.2亿m3,机动用水量0.8亿m3,设计流量为100m3/s。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5.8km;新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2.6km;新建3.3k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扩建9.3km人工渠道及其它次要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加上已建成的太园泵站、雁田隧洞、深圳水库,形成4站、4槽、8洞、1库及人工渠和混凝土箱涵组成的封闭式供水系统。

2、项目区概况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位于东经113°31′-114°30′,北纬22°30′-23°10′。北连东江桥头河段,西濒珠江口岸,南接深圳、香港,东面为淡水河流域。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67-1925mm。其中4-9月占83.3-84.4%。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39.9天,雨强>8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3.9次,>10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为2.5次,>150mm/24h的大暴雨平均每年0.5次。

工程区在地貌上大体可分为两个单元,旗岭坡、谢岗以北至东江为准平原区,其间零星分布相对高度在50m以下的残丘,旗岭坡、谢岗以南为丘陵和低山地区,相对高度在50-500m 之间。

本项目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的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为中轻度流失区。

(二)监测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数量、强度、成因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给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1、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文以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

全面调查是对整个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也就是全面了解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重点观测即对特定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

(2)以地表扰动类型确定水土流失量

开发建设项目地表扰动类型决定了水土流失速度。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扰动类型(各扰动类型的面积和侵蚀强度)确定水土流失量。

(3)地表扰动类型监测以弃土弃渣和平台监测为重点

本工程的弃土弃渣量(包括临时堆渣)达396.6×104m3。

平台的侵蚀模数相对较小,但面积很大,基本上每个标段都有,因此选为监测重点。22监测内容与方法

2、监测内容

(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征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征占地面积在项目建设前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及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则随着工程进展有一定变化,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确定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弃渣量、岩土类型、弃土弃渣堆放情况(面积、堆渣高度、坡长、坡度等)、防护措施及拦渣率。

(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监测。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数量、质量;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不同阶段林草种植面积、成活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扰动地表林草自然恢复情况;植被措施拦渣保土效果。

(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分别采用标桩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以及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包括调查监测、地面定位观测。

(1)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标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

①面积监测

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如堆渣、开挖面等,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工程名称、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在GPS手簿上就可记录所测区域的形状(边界坐标),然后将监测结果转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显示监测区域的图形和面积(如果是实时差分技术的GPS接收仪,当场即可显示面积)。对弃土弃渣量测量,把堆积物近似看成多面体,通过测一些特征点的坐标,再模拟原地面形态,即可求出堆积物的

②植被监测

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D=fd/fe C=f/F

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d——样方面积,m2;

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2;

F——类型区总面积,hm2。

需要注意: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关于标准地的灌丛、草本覆盖度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国际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2)地面观测

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如桩钉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等,并以桩钉法和侵蚀沟法为主。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①桩钉法

将直径0.6cm、长20-30cm、类似钉子形状的钢钎相距1m×1m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根)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坡面面积较大时,为提高精度,钢钎密度可加大。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以及时段末,观测钉帽出露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采用:A=ZS/1000COSθ,式中A-土壤侵蚀量,Z-侵蚀深度(mm),S-侵蚀面积(m2),θ-坡度值。

②侵蚀沟样方法

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100cm)、中(沟宽30-100cm)、小(沟宽﹤30cm)分三类统计,每条沟测定沟长和上、中上、中、中下、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沟深,推算流失量。

侵蚀沟样方法通过调查实际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推算侵蚀强度。重点是确定侵蚀历时和外部干扰。必须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施工状况,通过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确认水土流失的实际发生过程。

③简易径流小区法

用木板、铁皮、混凝土或其它隔湿材料围成矩形小区,在较低的一端安装收集槽和测量设备,以确定每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

径流小区设置依据监测点实际地形,通过简单布置形成简易径流场,测定径流、泥沙。简易径流场分固定式和临时式两

④人工模拟降雨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选择适当的降雨强度进行高土堆流失试验。研究堆渣的产流产沙规律。人工模拟降雨器选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产的便携式降雨器,降雨器喷头高度3-6m,采用双喷头和单喷头两种方式,雨强范围为25-89.82mm/h,降雨时间10-60min。

降雨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用自记雨量计,常规雨量观测每日进行。

4、监测时段划分

项目所在区域8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4-9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因此以4-9月为重点监测时段。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项目区降雨规律,监测工作分为以下四个时段:

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为第一时段,制定监测方案并细化、全线调查及各种面积监

测、部分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及监测设施布设,完成阶段报告1。

2002年3月至2002年7月为第二时段,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同时进行各种面积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阶段报告2。

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为第三时段:完善侵蚀强度监测、各种面积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阶段报告3。

2003年2月至2003年8月为第四时段:重点进行植物措施监测、各种面积核实监测、弃土弃渣整治监测等。完成总报告。

5、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定位监测点。

桩钉监测点31个,分别布设在莲湖泵站、旗岭泵站、官仓倒虹吸、石山涵洞、隔水倒虹吸、金湖泵站及渡槽、地下涵、雁田箱涵。

侵蚀沟样方监测点21个,分别为莲湖泵站、石山涵洞及箱涵、金湖泵站及渡槽、雁田箱涵简易径流小区监测点6个,分别为莲湖泵站、旗岭泵站、石山涵洞、金湖渡槽、雁田箱涵。人工模拟降雨监测点3个,均在雁田箱涵。

(三)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分析

1、侵蚀单元划分

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可以将施工期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原地貌(未施工地段)、扰动地表(各施工地段)和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水泥构筑物及防治措施等无危害扰动)三大类侵蚀单元。在施工初期,原地貌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工程进展,扰动地表的面积逐渐增大,原地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最终原地貌完全被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地表取代,随后防治措施逐渐实施,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比例大增。

施工期某时段(一般以年计)的土壤流失量即等于该时段防治责任范围内各基本侵蚀单元的面积与对应侵蚀强度乘积的总和。因此侵蚀单元划分及侵蚀强度的监测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所在区域属东江中下游地区,自然侵蚀主要集中在观澜河流域中上游的丘陵地带,面积约16km2,为中度面状侵蚀,少量沟状侵蚀。

监测的重点是施工期因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对于原地貌的流失评价采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报批稿)》中的分类方法和侵蚀模数,即将原地貌水土流失状况分为两种类型,大体上A标段为平原区,B、C标段为丘陵区。

②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供水泵站、隧洞、渡槽、箱涵、倒虹吸、地下埋管、人工渠改造及其它建筑物等。为了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进行适当的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弃土弃渣、开挖面、建筑物、施工平台等。堆渣、开挖面、平台等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明显不同的原则,共分为8类地表扰动类型,结果见下表。

地表扰动分类表

地表扰动

流失危害有危害扰动无危害扰动

扰动特征堆渣开挖面平台

侵蚀对象

形态土质低堆渣石质低堆渣土质高堆渣石质高堆渣土质

开挖面石质开挖面施工场地、

生活用地等建筑物、填入洼地的堆渣、受保护的开挖面等

特征描述花岗岩风化物高度≤4m 沙砾岩页岩类高度≤4m 花岗岩风化物高度>4m 沙砾岩页岩类高度>4m 花岗岩风化物页岩类地势平坦、零星渣堆、建筑材料无流失、流失物进入封闭的区域(征地范围)

代号低土堆低石堆高土堆高石堆土质面石质面平台无危害

编号 1 2 3 4 5 6 7 8

1-4类为堆渣类型,5、6类为开挖类型,第7类是平台,最后一类称为无危害扰动.

④防治措施分类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浆砌石护坡、沉砂池、箱涵及渣料场覆土、草皮护坡、草坪、各种防护林以及临时沙包挡土墙。监测中发现,除以上措施外,施工中采取的防护措施还包括混凝土喷描护坡、砖砌挡土墙(利用原有旧的砖墙),但未发现有渣场覆土、防护林。

监测结果表明:浆砌石护坡、混凝土喷锚护坡均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利用原有旧砖砌挡土墙的渣场,挡渣墙的拦渣效果也很好;箱涵覆土后配合草坪、场地平整后配合草坪,边界修建浆砌石排水沟,其防护效果也很好;截水沟一般与护坡工程连在一起;排水沟主要修建在输水线路的两边边界,其作用与护坡工程或植物措施合在一起,不易区分。因此监测过程中将各种防治措施分为两类——完全措施和有排水沟的植物措施等;完善措施是指采取措施后仍然完善措施:完全措施指采取措施后基本上没有土壤流失的措施,包括浆砌石护坡、混凝土喷锚护坡、挡渣墙等工程措施以及平地上配存在轻微土壤流失,但已达到允许范围的措施,如坡面植物措施(草皮护坡等)、恢复自然植被等。

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1)原地貌侵蚀模数

原地貌侵蚀模数采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数据,平原区水土流失轻微,一般处于允许侵蚀范围之内,平均侵蚀模数为502.7t/km2.a,丘陵区平均侵蚀模数为7096t/km2.a。

(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为了更好地反映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侵蚀强度分别以雨季月流失量(t/hm2.m)、平均次降雨流失量(t/hm2.e)和侵蚀模数(t/hm2.a)三种方式表示。

在被测定的几种地表扰动类型中,土质高堆渣侵蚀强度最大,平台侵蚀强度最小。相对来说,除高堆渣和土质开挖面以外的几种扰动类型的流失速度在同一个数量级,高堆渣的流失速度明显比其它类型大一个数量级。

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

扰动类型侵蚀强度(t/hm2)

雨季月流失量

(t/hm2.m)次降雨流失量(t/hm2.m)侵蚀模数

(t/hm2.a)

土质高堆渣 97.99 28.58 748.25

石质高堆渣 63.40 18.49 484.17

土质低堆渣 5.14 1.50 39.23

石质低堆渣 3.88 1.13 29.65

土质开挖面 17.21 5.02 131.45

石质开挖面 7.03 2.05 53.69

平台 3.11 0.91 23.72

从次降雨流失量和月流失量来看,土质高堆渣和土质开挖面月(雨季)流失量分别为97.99t/hm2和17.21t/hm2,流失速度是很高的。雨季一场降雨平均可以冲刷掉28.58t/hm2(土质高堆渣)和5.02t/hm2(土质开挖面)的泥沙。施工过程中,对土质高堆渣和土质开挖面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造成土壤流失。

(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486.27hm2,见表4-1。其中项目建设区361.73hm2,包括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项目永久占地面积203.94hm2,因管线沿线施工营造布置占地、轧筛场、渣场以及导流、支洞、公路施工等项目临时占地157.79hm2。

本工程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输水沿线施工的两侧、泵站周围、渣场、石料场周围及下游、临时道路两旁。该项目直接影响区面积124.54hm2,其中输水管线开挖平均宽度30m为项目建设区,中间地形较为陡峭(坡度大于20°)的及临水开挖的管线的平均影响范围为50m,管线开挖的直接影响区面积8.72hm2。隧洞开挖直接影响区面积为2.6hm2。泵站直接影响区面积为4hm2。渣场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沟、废弃河道、待开发用地上,弃渣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区面积为45hm2。石料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4.33hm2。供水改造工程场内的临时道路长为59.89km,直接影响区为道路两旁平均宽度10m的范围,面积为59.89hm2。

表4-1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单位:hm2

时间项目泵站管线渣场石料场其它小计合计可研究段项目

建设区永久占地 134.44 56.16 13.34 203.94 361.73

临时占地 22.59 56.27 4.99 78.93 157.79 直接

影响区 4+8.72+2.6 45 4.33 59.89 124.54 124.54 初步设计项目建设区永久占地 29.87 104.61 18.81 14.45 1.58 169.31 416. 2

临时占地 24.25 100.44 12.71 109.49 246.89 直接

影响区 4.34 16.54 38.87 11.21 90.57 161.53 1 61.53

到初步设计阶段,由于项目建设内容的调整,如取消漳洋和凤岗泵站,隧洞及箱涵等输水管线走向的改变等,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防治责任范围调整为577.73hm2,详见表5-1。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3.94hm2减少为161.31hm2,而临时占地面积则由原来的157.79hm2增大为246.89hm2,项目建设区增大为461.2hm2,直接影响区相应增加为161.53hm2。

(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与水土保持方案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永久征占地面积由可行性研究中的203.94hm2,以及初步设计中的161.31hm2,进一步减少为126.63hm2,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37.91%和21.50%。第二,取消了初步设计中的石料开采场,工程所需的石料,部分利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弃渣,不足部分全部外购。石料场和渣场是大部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两大水土流失源,利用弃渣做石料,既减少了弃渣数量及其占地面积,同时不再有石料场水土流失问题。第三,弃土弃渣用地明显减少,由可行性研究中的112.43hm2,以及初步设计中的119.25hm2,减少为64.60hm2,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42.54%和45.83%;而且均改为临时用地,不再包含在永久占地中,弃渣经加工利用(包括工程本身用做石料以及当地利用)和整治处理后归还当地政府,因此弃土、弃渣占地均为临时占地。第四,临时施工道路占地大为减少,由于项目建设区东莞市交通发达,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修建的临时道路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道路完成任务。第五,直接影响区面积减少50%以上,由可行性研究中的124.54hm2,以及初步设计中的161.53hm2,减少为39.36hm2,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68.40%和75.63%。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以上变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比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范围明显减小,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为352.63hm2,比可行性研究减少27.5%,比初步设计减少39%。项目建设区面积为313.27hm2,分别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15.47%和32.86%。详见表5-2。

4-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表单位:hm2

段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计

建设区

合计永久征地临时占地

渣场临时道路施工场地及营地

A-Ⅰ 8.65 3.96 1.42 2.24 0.37 9.02

A-Ⅱ 22.54 10.57 5.15 0.6 7.25 0.89 23.43

A-Ⅲ1 21.15 8.9 12.25 4.6 25.75

A-Ⅲ2 27.8 9.52 6.98 11.3 3.45 31.25

B-Ⅰ 32.58 10.68 8.37 13.53 1.17 33.75

B-Ⅱ1 35.27 12.74 7.79 2.3 16.1 1.92 37.19

B-Ⅱ2 5.9 3 2.9 0.42 6.32

B-Ⅲ1 20.95 7.05 5.71 1.2 5.81 2.38 23.33

B-Ⅲ2 9.8 3.6 4.95 1.2 11.00

B-Ⅲ3 15.11 9.2 4.68 3.46 18.57

C-Ⅰ 34.65 18.45 9.55 2.1 4.55 6.8 41.45

C-Ⅱ 21.42 10.24 5.36 1.1 4.72 4.42 25.84

C-Ⅲ1 15.44 3.25 4.63 7.56 1.47 16.91

C-Ⅲ2 16.43 4.54 5.35 6.54 1.17 17.6

C-Ⅳ 25.58 10.93 4.29 0.7 9.66 5.64 31.22

计 313.27 126.63 64.60 8.00 114.04 39.36 352 .63

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1)设计弃土弃渣

根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有关设计资料,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在可行性研究中认定的土石方开挖量774.89×104m3,土石方回填量437.76×104m3,工程弃渣量为419.73×104m3,拟分11个渣场堆放,渣场设计占地面积为112.43hm2。初步设计中核定的土石方开挖量减少为658.51×104m3,土石方回填量417.63×104m3,工程弃渣减少为241.88×104m3,拟采用13个渣场堆放,新增2个渣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11个渣场,在初设中,位置和编号略有变化,初设中渣场编号为1#-14#,缺2#,设计占地面积为119.25hm2。

(2)弃渣场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弃土弃渣实际使用了19个渣场。19个渣场中,11个为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渣场,2个为初步设计中增加的渣场,这13个渣场均为设计渣场,施工期新增6个渣场。

设计渣场中,有2个渣场在施工期位置和原用地类型有较大改变,它们是1#渣场由原计划东江边山坡地改为岭头村鱼塘,14#渣场由原定山沟改为雁田村鱼塘。6个新增渣场位置分别为莲湖泵站(N1#)、旗岭泵站(N2#)、走马岗支洞口(N3#)、官仓倒虹吸(N4#)、石山涵洞(N5#)和地下涵(N5#)。

各渣场的占地面积与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相比,施工期渣场数量增加,但占地面积则减少,实际占地面积比可行性研究减少42.54%,比初步设计减少45.83%。

(3)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

施工期弃土弃渣监测结果见表4-3。由表可知,第一年全线弃土弃渣量为256×104m3,第二年为396.6×104m3,第三年为225.9×104m3。

施工期最大弃渣量(第二年)低于水土保持方案中弃渣量,但高于初步设计中的弃渣量。施工期弃渣量与方案(可行性研究)弃渣量的不同,主要由于设计变更。施工期第二年大部分临时弃渣还没有回填,因此实测最大弃渣量大于按挖填平衡计算的设计弃渣量,第三年大部分临时堆渣已回填或被加工利用,因此监测值低于设计值。

表4-3施工期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标段数量(×104m3)渣场备注

2001 2002 2003 编号面积hm2

A-Ⅰ 2.7 4.3 4.3 1 1.42 由原定山坡地改为鱼塘、土渣

A-Ⅱ 7 7 永久征地范围内

4.6 4.6 N1 1.53 附近废弃地、土渣、第二年开始使用

14.8 14.8 4 3.62 废弃旧河道、土渣、石渣

A-Ⅲ1 7.5 永久征地范围内

A-Ⅲ2 19.8 24.9 24.9 4 6.98 废弃旧河道、土渣、石渣

B-Ⅰ 37.6 20.1 4 N2 1.16 施工场地附近山沟中、石渣

20 36.1 3 7.21 陈屋贝村鱼塘、第二年开始使用

B-Ⅱ1 2.4 2.4 走马岗洞口、石料、第二年利用完

9.1 29 N3 3.22 走马岗支洞口、石料、第二年利用完

13.7 10.3 5 N4 2.29 官仓河滩地及农田、土渣、石渣

11.4 18.6 5 2.28 河滩地、石料

B-Ⅱ2

B-Ⅲ1 12.4 12.4 6 1.51 河滩地、石料、第二年利用完

10.4 13.3 9.5 N5 1.9 丘陵地、土渣、第三年植树

4.5 4.5 7 2.3 低洼地、土渣、石渣

B-Ⅲ2 5.2 3.2 永久征地范围内

B-Ⅲ3 16.8 10.5 永久征地范围内

C-Ⅰ 27.8 40.1 40.1 8 9.55 山塘、土渣、石渣

1.5 1.5 永久征地范围内

4.6 4.6 永久征地范围内

C-Ⅱ 27.2 12.4 10 3.4 农田、有1.8m砖砌挡渣墙

11.8 11.8 9 1.31 山沟、石渣

2 2 N6 0.65 农田、土渣

C-Ⅲ1 5.3 5.3 5.3 11 0.88 低洼地、土渣

11 33.3 18.8 11 3.75 山塘、石渣、石料(包括C-Ⅲ2)C-Ⅲ2 25.4 25.4 12 3.23 丘陵、石渣、有1.8m砖砌挡渣墙

12.7 12.7 12 2.12 土渣,第二年恢复植被,第三年回填利用

C-Ⅳ 3.6 3.6 13 0.52 废弃地、土渣、第二年利用完

15.1 15.1 15.1 14 3.77 鱼塘、土渣

6.6 6.6 6.6 永久征地范围内

全线 256 396.6 225.9 64.6

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

地表扰动面积监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扰动类型判断和面积监测,其中扰动类型判断是关键,扰动类型的划分和判定是由其侵蚀强度确定的,监测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流失状态进行归类和面积监测。

在施工期第一年,防治责任范围内有55.76hm2(15.81%)的区域属于原地貌类型,堆渣、开挖面和平台的面积分别为16.99hm2、2.55hm2、55.63hm2,分别占防治责任范围的4.82%、0.72%、15.78%,占防治责任范围62.87%的区域为无危害扰动。堆渣和平台所占比例虽然不大,因其侵蚀强度较大,是该阶段防治责任范围内的主要流失源。施工第二年,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原地貌逐渐减少。该阶段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的堆渣、开挖面和平台的面积分别为18.35 hm2、2.58 hm2、61.49 hm2,分别占防治责任范围的5.2%、0.73%、17.44%,与第一年相比,所占比例均增大。

施工第三年,随着各项防治措施的不断实施,无危害扰动面积进一步增大为285.68hm2,

占防治责任范围的81.01%;堆渣、开挖面和平台的面积分别为17.38 hm2、1.78 hm2、47.79 hm2,分别占防治责任范围的4.93%、0.51%、13.55%。

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流失量=∑侵蚀单元面积×侵蚀强度。

表4-4施工期各标段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表

标段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流失量(t) 比例(%) 流失量(t) 比例(%) 流失量(t) 比例(%) A-Ⅰ 20.6 0.59 20.6 0.60 8.8 0.32

A-Ⅱ 216.2 6.19 253.2 7.32 104.6 3.80

A-Ⅲ1 436.1 12.50 192.0 5.55 76.8 2.79

A-Ⅲ2 121.7 3.49 97.5 2.82 83.0 3.02

B-Ⅰ 607.6 17.41 268.6 7.77 59.7 2.17

B-Ⅱ1 189.9 5.44 189.9 5.49 261.5 9.50

B-Ⅱ2 31.2 0.89 26.8 0.78

B-Ⅲ1 362.3 10.38 592.0 17.12 463.1 16.83

B-Ⅲ2 81.4 2.33 153.5 4.44 66.7 2.42

B-Ⅲ3 321.3 9.21 224.0 6.48 98.5 3.58

C-Ⅰ 243.6 6.98 648.0 18.74 648.0 23.55

C-Ⅱ 185.1 5.30 274.0 7.93 261.7 9.51

C-Ⅲ1 274.6 7.87 187.8 5.43 187.8 6.82

C-Ⅲ2 83.2 2.38 42.6 1.23 165.5 6.01

C-Ⅳ 315.3 9.03 286.9 8.30 266.5 9.68

合计 3490 100 3457 100 2752 100

由表可知:第一年的土壤流失量为3490t。土壤流失量较大的标段分别为B-Ⅰ(旗岭泵站)、A-Ⅲ1(莲湖-石水口明槽)、B-Ⅲ1(石山涵洞)、B-Ⅲ3(契爷石水-塘厦明槽、箱涵)、C-Ⅳ(沙岭-上埔箱涵)、C-Ⅲ1(窑坑隧洞)、C-Ⅰ(金湖渡槽)、A-Ⅱ(莲湖泵站)等八个标段,其流失量合计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79.57%。其中仅B-Ⅰ标段的流失量就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17.41%,是该阶段流失最严重的标段,因为该标段旗岭泵站弃渣没有按规定堆放,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施工第二年的土壤流失量为3457t,与第一年接近。土壤流失量较大的标段分别为C-Ⅰ、B-Ⅲ1、C-Ⅳ、C-Ⅱ(凤凰岗-窑坑地下涵)、B-Ⅰ、A-Ⅱ、B-Ⅲ3 、A-Ⅲ1等八个标段,其流失量合计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79.21%。与第一年相比,主要流失标段仍然为八个,但流失最严重的标段变为C-Ⅰ标段和B-Ⅲ1标段,其流失量分别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18.74%和17.12%,合计达35.86%。

施工第三年的土壤流失量为2752t,明显低于前两年。大部分标段的流失量均减少,土壤流失量较大的前四个标段与第二年一致,即C-Ⅰ、B-Ⅲ1、C-Ⅳ、C-Ⅱ,但它们的流失量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比例增大到59.56%。

5、各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

不同阶段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见表4-5。

表4-5施工期不同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

低土堆低石堆高土堆高石堆土质面石质面平台原地貌措施

第一年流失量(t) 603.4 9.8 239.4 464.8 27.6 125.6 1319.5 699.8

比例(%) 17.29 0.28 6.86 13.32 0.79 3.60 37.81

20.05

第二年流失量(t) 652.0 853.0 285.7 89.4 102.0 1458.5

16.8

比例(%) 18.86 24.67 8.26 2.59 2.95 42.19

0.48

第三年流失量(t) 503.7 95.5 740.8 159.8 14.5 89.7 1133.6

14.7

比例(%) 18.30 3.47 26.92 5.81 0.53 3.26 41.19

0.53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防治措施

①设计工程措施

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沉砂池、覆土工程和护坡工程等,见表4-6。

表4-6方案设计工程措施统计表

序号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工作内容单位可研初设

数量数量

1 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面防治区渡槽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258.5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643.5

倒虹吸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2237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5539

输水箱涵段总覆土量 m3 48035 38839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11940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39780

隧洞口开挖面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1690 5636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1950 11234

沉沙池人力挖方 m3 6500 1300

2 石料场防治区截水沟人力挖方 m

3 3120 14432

削极石方明挖 m3 1600 1808

截水沟M7.5浆砌石 m3 2520 4113

临时沉沙池开挖土方 m3 10000

外拉表土覆盖 m3 6000 6000

C20种植槽 m3 960 1248

3 弃渣场重点治理区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16520 921.5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4620 14296

外拉表土覆盖 m3 22500 24074

4 泵站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区截水沟人力挖方 m3 1500

截水沟M7.5浆砌石 m3 1200 2920

沉沙池开挖土方 m3 2000 3162

外拉表土覆盖 m3 6000 6387

M7.5浆砌石网格护坡 m3 15000 7015

5 临时性道路防治区 M7.5浆砌石挡土墙 m3 8750 10062.5

外拉表土覆盖 m3 14000

截水沟人力挖方 m3 6084

②设计植物措施

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是各种绿化工程,见表4-7。

表4-7方案设计植物措施统计表

序号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工作内容单位可研初步设计

数量数量

1 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面防治区渡槽绿化面积(边坡及道路周围) m

2 6995

倒虹吸绿化面积(边坡及道路周围) m2 23530

输水箱涵段植草皮面积 m2 548470 587565

隧洞口开挖面绿化面积(边坡及道路周围) m2 44850 42385

2 石料场防治区恢复植被面积 m2 133400 133400

3 弃渣场重点治理区渣场绿化面积 m2 1124900 224140

4 泵站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区植草皮面积 m2 80000 13537

5 临时性道路防治区临时道路绿化面积 m2 180000 167400

6 合计 2111620

③渣场防治措施

方案设计的渣场防治措施见表4-8。

表4-8方案设计渣场防治措施统计表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16520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4620

外拉表土覆盖 m3 22500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动态监测结果

包括对工程开挖面、堆渣及施工场地的防护措施,可分为护坡工程、排水工程、拦渣工程、绿化工程及临时防护措施等。

①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及工程措施

表4-9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表

标段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备注

东江口—莲湖人工渠道绿化工程施工第二年完成大部分,第三年基本完成排水工程(主体)第二年人工渠两侧便道外修建浆砌石矩形排水沟

影响区整治工程第三年自然植被恢复

A-Ⅱ

莲湖供水泵站覆土工程(主体) 02年7月完成回填覆土,开始建排水沟、护坡等

绿化工程 02年7月开始站场内绿化

渣场整治工程 4渣场平整为建筑用地、N1渣场自然植被恢复

影响区整治工程完成

A-Ⅲ1

莲湖-石水口明槽绿化工程 03年开始绿化、6月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03年开始两侧砼抹面矩形排水沟建设,已配套

永久道路护坡工程草皮护坡6月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7月自然植被恢复

A-Ⅲ2

箱涵工程绿化工程 02年7月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02年底两侧砼抹面矩形排水沟已配套

渣场整治工程平整为建筑用地

影响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基本恢复

B-Ⅰ旗岭供水泵站覆土工程(主体)完成

绿化工程部分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临时渣场未整治

边坡防护工程边坡砼喷锚01年初完成、浆砌石护坡03年7月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未整治

旗岭渡槽绿化工程部分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恢复

B-Ⅱ1

走马岗隧洞进口护坡工程(主体)开口初期完成削坡开级、砼喷锚护坡、截水沟

支洞渣场整治工程未整治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出口为公路,02年8月完成洞口建设官仓倒虹吸

箱涵绿化工程 03年初开始,已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恢复

影响区整治工程平整、未绿化

观音山隧洞箱涵绿化工程 03年5月开始,已完成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开口初期完成开挖面砼喷锚护坡、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开口初期完成开挖面砼喷锚护坡、截水沟笔架山隧洞渣场整治工程弃渣利用完,转化为扎筛场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开口初期完成砼喷锚、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施工期砼喷锚、完工后浆砌石护坡

樟洋渡槽绿化工程 03年初开始,已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恢复

B-Ⅲ1

石山隧洞渣场整治工程未整治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浆砌石排水沟、开挖面砼喷锚、浆砌石护坡石山涵洞渠道工程护坡工程(主体) 02年7月完成浆砌石、网格植物排水工程 02年10月完成浆砌石、砼抹面排水沟

绿化工程部分于02年3月完成,03年5月全部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2年6月平整后植树

影响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恢复

续表6-4

标段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完成情况

B-Ⅲ2 隔水-契爷石水明槽工程绿化工程 03年初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恢复

护坡工程 02年10月完成浆砌片石护坡、截水沟

B-Ⅲ3 契爷石水-塘厦明槽及箱涵工程绿化工程 03年初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自然植被恢复

永久道路护坡工程草皮护坡

C-Ⅰ金湖供水泵站覆土工程(主体) 03年6月完成

泵站场区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护坡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部分未平整

排水工程(主体) 03年6月完成浆砌石

金湖渡槽护坡绿化工程 03年6月种草

绿化工程 03年6月种草、植树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已植树

C-Ⅱ凤皇岗--窑坑输水管排水工程(主体)浆砌石、砼抹面

护坡工程 03年6月浆砌石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3年6月基本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自然植被恢复

C-Ⅲ1 窑坑隧洞进口护坡工程(主体)开工初期砼喷锚护坡、浆砌石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02年9月完成浆砌石挡土墙、浆砌石截水沟

绿化工程箱涵02年5月完成,其它03年4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未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完成

C-Ⅲ2 凤岗隧洞首段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3年2月平整、6月植被恢复

凤岗隧洞中后段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C-Ⅳ隧洞出口箱涵、沙岭倒虹吸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已配套

渣场整治工程 02年10月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完成

沙岭-上埔箱涵绿化工程部分02年初,其它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1年初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浆砌石、砼抹面

影响区整治工程部分自然植被

②弃土弃渣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表4-10渣场防护及整治监测结果

渣场数量

×104m3 说明

1 4.3 鱼塘,已平整,建房

3 36.1 陈屋贝村、鱼塘、已平整

4 39.7 废弃旧河道,已平整、建房

5 笔架山隧洞渣场,工程渣料已被全部用完,现已为石料厂,由他人经营

6 石山隧洞渣场,工程渣料已被全部用完,场地需要平整绿化

7 4.5 低洼地,已平整、建房

8 23.1 低洼地、山塘,部分未绿化

9 地下涵临时弃渣、山沟中、已全部利用,场地已平整、植树

10 3.4 有1.8m砖砌挡渣墙,大部分弃渣已利用,未平整绿化

11 5.4 石渣已利用、场地正在变为建筑用地,土渣仍在,自然植被恢复较好,覆盖度80%

12 弃土弃渣全部回填利用,渣场已平整,自然植被恢复较好,覆盖度80%

13 弃土全部回填,场地被地方利用,与附近垃圾场连为一体变成了垃圾场

14 15.1 鱼塘、已平整,建房

N1 4.6 莲湖泵站附近,弃渣未整治,部分地段自然植被恢复较好

N2 4 旗岭泵站附近山沟,施工期弃渣已回填利用或运走

N3 走马岗支洞口、隧洞开挖渣料、全部利用、未平整绿化

N4 5 官仓箱涵弃渣、部分未平整、自然植被恢复良好

N5 9.5 石山涵洞渣场、堆放在河沟边,局部有沙袋拦挡,部分为自然植被拦挡,自然植被生长茂盛。渣场表面种植山指甲树苗,成活率70%左右,有自然草生长。

N6 地下涵临时弃渣、已全部利用,场地已平整、植被恢复良好

合计 154.7

③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是输水箱涵、渡槽、泵站等完工区绿化,绿化方式以铺草皮为主,并

配合有少量乔木树种和灌木、及花卉,同时包括自然植被恢复。

箱涵区完工后一般形成30m左右的永久占地区,边界建有围墙或护栏,仅靠护栏为浆砌石或水泥排水沟,中间除箱涵和水泥路以外的地方全部覆土绿化、绿化方式有铺草皮、植树、栽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的面积为120.8hm2,施工第二年初石山涵洞完工区及雁田箱涵完工区开始绿化,绿化面积为16.88hm2。第三年绿化面积增加为51.18hm2。施工期末林草覆盖面积达115.92hm2。

(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①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度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年度监测。

施工第一年,各标段以开挖为主,产生大量弃土弃渣和开挖面。该阶段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开挖面水泥喷浆、截水沟、挡渣墙、临时沙包及排水工程。各项措施的防治面积合计为221.7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62.87%。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4.72hm2。

第二年新增防治措施包括输水管线两侧永久排水沟、开挖面浆砌石护坡、网格植物护坡及绿化工程等。各项措施的防治总面积为270.21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76.63%。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10.3hm2,绿化工程面积为16.88hm2。

第三年绿化工程及生物护坡面积继续加大,各项措施的防治总面积达285.68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81.01%。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11.97hm2,绿化工程面积为39.21hm2,生物护坡面积为5.05hm2。

施工期末及运行初期的防治总面积增大为323.85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1.84%。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12.11hm2,绿化工程面积为57.28hm2,生物护坡面积为17.89hm2。

②拦渣率

拦渣率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的百分比。

表4-11施工期弃土弃渣流失量监测结果

标段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面积侵蚀模数流失量面积侵蚀模数流失量面积侵蚀模数流失量

(hm2) t/hm2.a T (hm2) t/hm2.a t (hm2) t/hm2.a t

A-Ⅰ 1.42 0 0.0 1.42 0 0.0 1.42 0 0.0 A-Ⅱ

2.33 39.23 91.4 2.33 39.23 91.4 0.0

0.0 1.53 39.23 60.0 1.53 39.23 60.0

0.0 3.62 0 0.0 3.62 0 0.0

A-Ⅲ1 0.0 1.51 39.23 59.2 0.31 0.0 A-Ⅲ2 4.21 0 0.0 6.98 0 0.0 6.98 0 0.0

B-

Ⅰ 0.96 484.17 464.8 0.26 484.17 125.9 1.16

23.72 27.5

0.0 5.01 0 0.0 7.21 0 0.0

B-Ⅱ1 0.6 0 0.0 0.6 0 0.0 0.0

3.22 0 0.0 3.22 0 0.0 3.22 29.65 95.5

2.29 39.23 89.8 2.29 39.23 89.8 1.68 39.2

3 65.9

2.28 0 0.0 2.28 0 0.0 2.28 0 0.0

B-Ⅱ2 0.0 0.0

B-Ⅲ1 1.51 0 0.0 1.51 0 0.0 1.51 23.72 35. 8

0.32 748.25 239.4 0.63 748.25 471.4 0.48

748.25 359.2

0.0 1.13 39.23 44.3 2.3 0 0.0

B-Ⅲ2 1.3 39.23 51.0 0.86 39.23 33.7 0.86 39.

23 33.7

B-Ⅲ3 4.61 39.23 180.9 2.13 39.23 83.6 1.1 39 .23 43.2

C-Ⅰ 8.11 0 0.0 9.55 0 0.0 9.55 0 0.0

0.0 0.58 39.23 22.8 0.58 39.23 22.8

0.0 0.51 748.25 381.6 0.51 748.25 3 81.6

C-Ⅱ 0.0 3.4 0 0.0 3.4 0 0.0

0.33 29.65 9.8 0.33 484.17 159.8 0.33 48 4.17 159.8

0.0 0.65 39.23 25.5 0.65 39.23 25.5 C-Ⅲ1 0.88 0 0.0 0.88 39.23 34.5 0.88 39.23

34.5

3.75 0.0 3.75 0 0.0 3.75 0 0.0

C-Ⅲ2 3.23 0 0.0 3.23 0 0.0 3.23 29.65 95. 8

2.12 39.23 8

3.2 2.12 5 10.6 2.12 39.23

83.2

C-Ⅳ 0.52 39.23 20.4 0.52 39.23 20.4 0.52 0

0.0

3.77 0 0.0 3.77 0 0.0 3.77 0 0.0

2.21 39.23 86.7 2.21 39.23 86.7 2.21 39.2

3 86.7

线 49.97 1317.4 68.81 1801.3 67.16

1610.6

由表4-11可知,施工期弃土弃渣流失量,第一年为1317.4t,第二年为1801.3t,第三年为1610.6t,合计为4729.2t。以施工期最大弃土弃渣量396.6×104m3计,可得施工期拦渣率为99.88%。

③植被恢复系数与林草覆盖度

植被恢复系数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区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可恢复植被面积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分析论证确定的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林草覆盖率则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的百分比。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为352.63hm2,由植物措施监测结果可知,可恢复植被的面积为120.8hm2,施工期末林草覆盖面积为115.92hm2,由此可计算出运行初期的植被恢复系数为95.96%,林草覆盖率为32.87%。

施工期第二年、第三年林草覆盖面积分别为16.88hm2和51.18hm2,则第二年的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为13.97%和4.79%,第三年的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为42.37%和14.51%。

④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之比。

根据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500t/km2.a,由施工期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计算各阶段平均土壤流失量和土壤流失控制比(表4-12)。

平均土壤流失量=标段(全线)土壤流失总量÷标段(全线)面积

土壤流失控制比=标段(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土壤允许流失量

表4-12施工期平均土壤流失量及土壤流失控制比

标段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a)土壤流失控制比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A-Ⅰ 2.29 2.29 0.97 0.46 0.46 0.19

A-Ⅱ 9.23 10.81 4.47 1.85 2.16 0.89

A-Ⅲ1 16.94 7.45 2.98 3.39 1.49 0.60

A-Ⅲ2 3.89 3.12 2.66 0.78 0.62 0.53

B-Ⅰ 18.00 7.96 1.77 3.60 1.59 0.35

B-Ⅱ1 5.11 5.11 7.03 1.02 1.02 1.41

B-Ⅱ2 4.94 4.24 0.00 0.99 0.85 0.00

B-Ⅲ1 15.53 25.37 19.85 3.11 5.07 3.97

B-Ⅲ2 7.40 13.95 6.06 1.48 2.79 1.21

B-Ⅲ3 17.30 12.06 5.31 3.46 2.41 1.06

C-Ⅰ 5.88 15.63 15.63 1.18 3.13 3.13

C-Ⅱ 7.16 10.60 10.13 1.43 2.12 2.03

C-Ⅲ1 16.24 11.10 11.10 3.25 2.22 2.22

C-Ⅲ2 4.73 2.42 9.40 0.95 0.48 1.88

C-Ⅳ 10.10 9.19 8.54 2.02 1.84 1.71

全线 9.90 9.80 7.80 1.98 1.96 1.56

由表可知,施工期第一年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为9.90t/hm2.a,即99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98;第二年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为98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96;第三年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为78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56。

⑤扰动土地整治率

扰动土地整治率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指对扰动土地采取各类整治措施的面积,包括永久建筑物面积。

根据以上定义,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扰动土地面积应该为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即352.63hm2。而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即等于综合治理面积(土壤流失量已达达允许侵蚀标准)加上那些采取措施后仍然未达到允许侵蚀标准的面积,由此可得扰动土地整治面积为339.08hm2,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16%。

6、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监测

经过采取各项防治措施,运行初期防治责任范围内91.84%的区域其土壤流失量已达到允许侵蚀标准,其中大部分区域基本没有土壤流失,监测结果可以计算出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运行初期防治责任范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18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41。

7、结论

(1)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水利部批文,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为486.27hm2。其中项目建设区361.73hm2,包括永久占地面积203.94hm2和临时占地157.79hm2;直接影响区124.54hm2,包括工程沿线两侧、泵站周围、渣场、石料场周围及下游、临时道路两旁。

从可行性研究到施工设计,工程发生以下变更:①取消了凤岗泵站并对输水线路进行了优化;

②取消了石料开采场,工程所需石料,部分利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弃渣,不足部分全部外购;

③利用隧洞弃渣加工石料,永久弃渣大为减少(包当地利用),渣场整治后归还当地,弃土、弃渣占地均改为临时占地,面积由112.43hm2减少为64.60hm2,减少42.54%;④由于项目建设区东莞市交通发达,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修建的临时道路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道路完成任务,临时施工道路占地大为减少;⑤随着渣场和临时道路占地面积的减小,直接影响区面积减少50%以上。

由于设计上的以上变化,实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为352.63hm2,与方案设计值相比,减少27.5%。其中永久占地减少为126.63hm2,直接影响区减少为39.36hm2,但临时占地有所增加,为186.64hm2。考虑到工程设计的变更,可以认为,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基本上是合理的。

工程竣工进入运行期后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为永久征地范围,即126.63hm2。

(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将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分为5个防治区,即弃渣场重点治理区、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面防治区、泵站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区、临时道路防治区和石料场防治区,分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总体布局合理,效果明显,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与实例 —、编写提纲 刖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 3.1监测内容 3.2监测方法 4.1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十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 蚀模数 4.3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5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3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 5.4 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6.1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 6.4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监测

二、实例 (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况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 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 ,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 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 51.7km (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 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 23.73亿m ,其中香港用水量 11.00亿m , 深圳市用水量 8.73亿m ,沿线用水量 3.2亿m ,机动用水量 0.8 亿m ,设计流量为100R1/S 。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 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 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 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 5.8km ;新 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 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 7结论 7.1防治达标情况 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7.2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监测工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1、方案的审查超过6个月报批重新开会 2、工程占地不得占用农地、水浇地 第二部分方案编写 (一)方案封面的要求 颜色:大纲(送审稿)为乳白色,大纲(报批稿)为浅绿色。报告书(送审稿)为墨绿色,报告书(报批稿)为浅湖蓝色。 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右上角为年号和本年度所编制的项目序号。 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纲),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内容。 (二)方案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格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 (三)方案责任页 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分工注明。 注Array:责任 页用 黑体 小3号 字,姓 名须 先用4 号字 印刷, 后为 签名; 审 查、校 核、编 写和 参加 工作 人员 须有 编制 方案 上岗 证书, 并注 明证 书号。(四)方案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大纲(送审稿)任务委托书; 方案送审稿技术评审意见;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确认函;(不需要了) 计划部门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

风电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策划

风电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策划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21世纪社会进入高速发展建设时期,发展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引起了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社会公众对水土保持的关注程度普遍提高、需求迫切,因此水土保持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愈加重要。 关键词风电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策划 前言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风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能节省煤炭消耗,大大减少“三废”排放,符合国家提倡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可节约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风电场水土保持施工方案通过对风电场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施工的特点、风机场地及升压站布置进行分析、研究和规划,初步预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数量,分析项目的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范围,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程度及其危害,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和总体布局,以指导风电场工程在建设的同时,能按照方案的要求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做到边施工、边治理,尽可能減少水土流失,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1 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1)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风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所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责任。 (2)明确风电场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及方案实施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为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提供技术保障,为项目布局及施工组织提供完善意见,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做到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充分有效地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和功效,有效地遏制水土资源的破坏,保护、恢复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1]。 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1 责任范围的确定 项目建设区是指开发建设项目的永久、临时、租用地和管辖使用土地范围。包括风机场地、升压站、直埋电缆用地等永久占地,以及施工道路、施工及安装场地、临时堆土场等临时占地。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2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79hm2,总建筑面积181111.80m2(计入容积率146581.9m2),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

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湖北省远安县杨柳矿区麻坪矿段磷矿详查—勘探坑探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湖北宜安联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湖北友好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九年四月

湖北省远安县杨柳矿区麻坪矿段磷矿详查—勘探坑探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责任页 编制单位:湖北友好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批准:赵春华高级工程师 审查:龚建华高级工程师 校核:刘华丽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刘华丽工程师 编写人员:王超助理工程师(第三、四章) 李腾飞助理工程师(第一、二章) 张姝玄助理工程师(第五、六、七章) 向翱助理工程师(附件、附图)

目录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区概况 (6) 1.3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12) 1.4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14) 1.5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5) 2监测内容和方法 (23) 2.1监测内容 (23) 2.2监测方法 (26) 3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0) 3.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30) 3.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31) 3.3土石方监表测结果 (32) 3.4监测土石方平衡情况 (33)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34) 4.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34) 4.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 (39) 4.3临时措施及实施进度 (41) 5.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45) 5.1水土流失面积 (45) 5.2土壤流失量 (45) 5.3水土流失危害 (49)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50) 6.1扰动土地整治率 (50) 6.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50) 6.3拦渣率 (51) 6.4土壤流失控制比 (51) 6.5林草植被恢复率 (52) 6.6林草覆盖率 (53) 6.7运行初期水土保持分析 (53) 7结论 (55)

风电场水土保持方案

目录 前言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方案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编制范围、深度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建设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综合楼与变电站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风机站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输电线路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风能发电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项目土石方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施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项目建设特点及对当地水土保持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水土保持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项目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项目区自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项目区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防治责任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防治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土流失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因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预测范围及预测时段的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水土流失危害综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土保持方案治理编制大纲文件签订。 二、本合同设计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报告。 三、甲方于年月日前向乙方提交下列材料: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②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相关的图纸和资料;③其他要求(正式文字说明)。 四、乙方于年月日前向甲方交付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报告份。 五、方案编制设计费 1、编制设计费参照有关收费标准经双方商定,本项目编制设计费共 计:元。 2、编制设计费的支付方法为:本合同签字之日起三日内,甲方预付设计工作 费元给乙方,乙方交付本项目成果资料的同时,甲方再次支 付元。 六、双方责任 1、甲方按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甲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0天以内,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0天以上,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时间;

2、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有误,或所提供资料作出较大修改,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合同(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3、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甲方首付的设计工作费;已开始设计工作的但不足一半时,甲方应支付编制设计费元;超过一半时,甲方支付编制设计费元。 4、甲方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上级对本合同项目不审定、不批准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5、甲方应保持乙方设计版权,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对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6、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7、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 8、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误了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9、合同生效后,乙方因自身原因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应退还已预付的全部工作费。 10、乙方交付设计文件后,参加有关上级审查及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计划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乙方交付设计文件之日起一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甲方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遗漏方面的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尚未开始施工,乙方仍负责上述工作,但有权向甲方收取咨询服务费元; 11、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甲方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甲方有权索赔。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监测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批 准:王晓华 核 定:曾红鹰 审 查:陈巧云 校 核:刘澄宇 项目负责:刘女英 编制人员:刘女英 沈彦晨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项目名称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地点 江西省安福县 工程等级 小(一)型水电 所在流域 赣江流域 工程总投资 2103.99万元 工程总工期 2007年21月至2010年元月 项目概况 安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630KW,水库正常高水位80.5m,正常高水位以下库容为53.8万m 3 。安平电站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翻 板闸坝、冲砂闸、引水渠、发电厂房、升压站等。安平水电站总投资2103.9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47.59万元。工程于2007年12开工建设,2009年3月完成土建工程,2010年元月正式发电。 责任范围面积 50.61hm2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8.81hm2 项目建设区 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直接影响区 41.8hm2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2946.87t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 2693.65t 地貌类型 丘陵地貌 国家或省级防治区类型 不属于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重点预防区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原地貌水保状况 调查监测 5、水保工程及效果调查、定位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 GPS、直尺等测量 6、降雨状况 调查监测 3、水土流失量 定位观测 7、大风状况 调查监测 监测内容 4、扰动面积 GPS、直尺等测量 其它指标 调查监测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 值(%)达到 值(%)建设期监测防治面积 扰动土地整治率 90 98.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2 94.5建设工程占地面积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1.1 拦渣率 90 97.3永久占地 5.61hm2 采取的水 保措施面积 6.98hm2 林草植被恢复率 92 95.4 临时占地 3.65hm2 可恢绿化面积 6.14hm2 防治效果 林草覆盖率 17 66.5 直接影响区 41.8h m2 林草面积 5.86hm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 价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完成了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所要求的水土流 失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自工程运行以来,未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满足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监测结论 总体结论 效果显著,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建议 加强水保措施后期管护,特别是加强植物措施的补植补栽,确保成活,使植物措施充分发挥控制水土流失的作 用。

[精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

[精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资质单位) ××××(编制日期) 责任表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编写 校核 审查 核定 批准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1前言 (1) 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 (1) 1.2监测目的 (1) 1.3监测原则 (1) 1.4方案编制依据.....................2 2工程概 况 (3) 1.1项目区概况 (3) 2.2工程概况 (3) 2.3施工分区布置 (3)

2.4工程占地 (3) 2.5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 (3) 2.6移民搬迁及安置 (3) 2.7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 (4) 2.8水土保持防治设计..............5 3监测范围及内容. (6) 3.1监测范围 (6) 3.2监测内容 ...........................6 4监测方 法 (8) 4.1气象水文监测 (8) 4.2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 (9) 4.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 (11) 4.4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 . 14 5监测站点的布设 (14) 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 (15) 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 (16) 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6 5.4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 . 16 6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 (17) 6.1监测计划 (17) 6.2监测工作安排................... 17 7设施设备及人员组织. (19) 7.1设备设施 (19) 7.2监测人员组成与分工 ........ 20 8成果提 交 (21)

附表目录 附图目录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 1.2监测目的 按照有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治责任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其目的是: (1)可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和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的实际影响; (2)了解工程项目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状况、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实施效果及合理性; (3)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工作及防治效果提供技术依据和补充措施的设计依据; (4)服务于工程的安全生产建设、运行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5)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1.3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次保持监测工作布置和安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应按临时站点设置原则。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枢纽工程施工期间,以及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期。由于电站的大规模施工活动已基本结束,因此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主要是工程施工后期和工程完工后的植被恢复期,同时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2)典型性原则。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项目的控制面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确定,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和监测工作,重点地段应重点监测。由于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区,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加工管

风电场防洪应急预案演练方案PDF.pdf

电一场防洪应急演练方案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做好应急演练的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风电场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应急演练计划,特组织此次防洪应急演练。 一、演练目的 1、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人身伤亡事故的处置能力,普及及防汛安全知识,增强员工的防汛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洪水来临迅速逃生、自救、互救得基本方法,提高抵御洪水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能力; 2、为了确保电站遭受到洪水时,能够在最短时间那日充分发挥安全保障机制作用、快速、高效、有序的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使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同时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应急设备的可靠性、应急人员对本预案的熟练程度等; 4、通过演练发现防洪应急预案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日后处置相关突发事件积累经验。 二、演练内容(科目) 1、接到警报后防洪排水演练; 三、演练时间 2018年07月15日上午13:30-16:00 四、演练地点 升压站大门口 五、参加人员

风风电场全体运行人员、综合后勤人员、场站车辆司机 六、组织机构及分工 1、总指挥: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2)汇报公司领导申请启动应急预案; (3)指挥应急急救工作。 2、防洪抢险组: 组长:成员: 职责: (1)负责组织发出警报,确定抢险救援方案并组织人员抢险施救, (2)保护人员及重要设备设施,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 (3)在工程抢险组组长的协调组织下,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处置措施确保人员设备设施安全, 3、后勤保障及通讯联络组: 组长:成员:职责: (1)负责防洪防汛所需工具物资保障; (2)协调场站与公司及地方政府联系,及时上报灾情信息。 4、演练评估组及摄影记录 组长: 职责:做好演练全过程的跟踪记录、拍照,编写事故快报,演练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2.1 阶段要求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 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 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 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 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2.1.3 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2.1 方案编制总则: 1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 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3 采用技术标准: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 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 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应附平面团)。 3 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 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 项目区发展规划。 7 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 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应附图说明)、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附平面布置图)。 4 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5 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6 水土流失监测。 2.2.5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1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制提纲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制提纲 一、简要说明 有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说明。 二、防治责任范围 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2.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三、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四、施工 1.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3.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4.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五、工程质量 1.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2.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3.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六、工程初期运行及成效评价 1.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2)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 (4)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 (5)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七、附件及有关资料 1.工程竣工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文件、资料 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合同、验收报告 4.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5.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 6.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图 7.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水保监测中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报告书技术审查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 水保监方案函[2002]118号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的函 函各位咨询评估专家: 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的质量,切实防止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我中心根据近几年方案编制和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起草了方案报告书和大纲的技术审查要点,并于2002年6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主审官研讨会,对方案审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焦居仁司长等领导、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的14位专家,共26人参加了会议。该要点经讨论、修改,并经水土保持司审核,现印发你们,供各位专家在审查方案时参照。 附件: 1.水土保持方案大纲技术审查要点 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 - 1 -

3.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报告书审查程序和要求 4.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 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 2 -

附件1 水土保持方案大纲技术审查要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编制规定》(水利部[1999]288号文)、《关于简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审批程序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2002)58号文)进行审查。 大纲的重点工作是耍解决下阶段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审查时应对大纲提出的方案编制内容、采取的方法、主要措施和参数等进行评审,具体审查时应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1.前言 本章节属增加章节,本节应简述工程简况及立项过程(含项目建议书批复时间和名称,但技改工程可除外)、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部分易遗漏)、大纲编制过程等; 2.编制依据 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依据,要注意分层次,不要把无直接关系的都列出来。 3.项目及项目区简况 本章的主要内容见水利部[1999]288号文件的要求,但应注意: (1)增列工程特性表,要列出与水土流失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建设规模(含工程等级)、总投资、土石方量、渣料场的数量及规模、工程占地面积等。 (2)对工程总体布局、分区或分标段的土石方平衡、施工组织(含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和方法应作重点介绍和分析,从中找出 - 1 -

风电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要点

风电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要点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工程区工业结构、“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所需、地方经济优势、装机、发电量、建筑物等级、土石方情况、占地情况、拟工期、完工期、设计单位、委托单位、水平年拟定、气候情况(包括气温、风功、风速、高低、潮位……)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风电场机组布置对场地附近的影响、占地情况影响、分析可行性。 1.3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范围民、直接影响区面积、占地情况。 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建设期损坏水保设施面积、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t)、新增流失量(t)、造成环境影响。 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地貌总体布置、功能区别(机组区、区内道路和电缆埋设区、临时占地区、共三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三施相结合)、分述三区。 1.6 水土保持监测 按1.5划分的三区布设监测点位。监测时期安排掌握侵蚀模数背景值。 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三措施投资、整治率、林草植被恢复率。1.8 结论与建议 机组布置合理性、占地未涉及敏感区、不存在不可恢复因水保问题影响制约项目重大影响,建议有五点P7基本可采用文字有所修改。 附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制表前就充分收集应列入的数据,数据要求准确。 第二章 方案编制总则 2.1 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基本上是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内容、施

工方式、预测流失面积、为工程措施与监测提供依据、设防、保主体工程顺利、为主体工程服务。 2.2 编制依据 2.2.1 设计委托文件 2.2.2 法律、法规 2.2.3 部委规章 2.2.4 相关规范性文件 2.2.5 技术规范与标准 2.2.6 技术资料 《xx可研报告》(设计单位)、其它文件 2.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国家公告》、《省人民政府通告》按《开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规定确定本项目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级别。2.4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2.4.1 指导思想 国家与省文件精神,保证“三日时”的落实、人和自然和谐、社会经济与生产发展协调原则 2.4.2 编制原则 责任明确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生态优先与主体与主体并重原则、综合防治原则、永监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三日时”原则、经济合理原则,共八大原则。 2.5 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 水保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相当。水平年指水保工程建成,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为主体工程完工的当年或后一年。 第三章 项目概况 3.1 基本情况 风电场地理位置,风电装机及升压站接网等详情,建筑物等级,投资情况,风电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格(3-1),风电场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1。 3.2 风力发电机及箱式变压器基础 3.2.1 基础为C40钢筋矻独立基础,结构各自尺寸,埋深、预埋、基础结构设计应在招标后。 3.2.2 升压站(或有附加其它附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