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东莞市谢岗中心小学

备课成员:叶小玲罗碧云吴小玲郭建新朱秀丽叶何杨赖祖祥谢焕雅主备:赖祖祥

1、文言文两则

学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结合画面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故事里讲的那个孩子是谁?(孟子)

3、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

(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过渡: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学弈》,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初步了解他的儒学思想。

4、板书课题,提醒“弈”第四笔写法。

齐读课题。

5、检查预习,说出“弈”和“学弈”的含义。

二、授课

(一)检查预习

(二)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节奏,根据节奏自由练读。

2、配乐范读,感染学生。

3、生试读。

4、同桌互读,互评。

5、指名读。

6、齐读。

(三)理解课文大意

过渡: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一个字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利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师生配合集中学习前两句:

⑴弈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最)善于下棋(的人)

⑵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

2、总结学法,先把单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弄懂,再把一句话根据具体的语境连贯起来。

3、根据学法分小组合作试着把剩余的句子翻译出来。

4、各小组汇报,并辩论怎样说更恰当。

5、适时点拨,并在重点处多提问题。

6、同组复述故事。

7、指名讲述这个故事。

(四)理解文章寓意。

1、同样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么一人会学得成功,一人却失败了呢?

板书:一人→()→成功

一人→()→失败

2、讨论并得出结论: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专心致志,一人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专心。

3、同学们说得很好,再读课文,找一找挂图左边这个人在文中有怎样表现?用~~画出来。(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

除了说这个人专心致志,还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呢?(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

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棋肯定会学得怎样?(成功)

板书: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一人→()→失败

4、根据板书提示,分析另一个人失败的原因,用~~画出来

(一人听之,一人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用多个成语归纳这个人失败的原因。

(心神不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一心二用……)板书: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5、书上是怎样说他的结局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两者师从同门,一胜一败,原因何在?

7、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什么句?(反问句。)用什么语气读?(反问语气。)

全班齐读。

8、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9、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五)总结:

师从同一人,智慧也差不多,一人成,一人败,因为学习态度不同也,所以做任何事都

要专心致志。

(六)知识延伸

1.学习《学弈》这一课以后,我相信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你一定会有很多话

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地。

2.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有条件的同学查找一下原文把它翻译过来。

板书设计: 27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学习态度不

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同结果不同

堂上作业:

一、判断下面哪句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请打“√”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1)为是其.

智弗若与?( )(2)见两小儿辩斗,问其.

故。( ) (3)及其.

日中如探汤。( ) 2、惟弈秋之.为听。 (1)一人虽听之.。( ) (2)弗若之.

矣。(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1、为(w ?i w ai )是其智弗若与(y ǔ y ú)

2、此不为(w ?i w ai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思援弓缴(ji ǎo zhu ?)而射之。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 ǒu d ?u ),问其故。

三、读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2、孰为汝多知乎?( )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四、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A 、其中;B 、他的;C 、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

3、劝其.

努力学习。( )

之:A 、弈秋的教导;B 、天鹅;C 、他,指前一个人。

1、一人虽听之.。(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 ) 五、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

弈秋,通国之。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用方法叙述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4、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5、判断下面朗读时的停顿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使弈秋\悔\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两个人都跟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个人的表现是:;另一个的表现是:;结果是:。

两小儿辩日(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__其:__为__:也:__

如:__此:__乎:__始出__:小儿__: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堂上作业: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面的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也。

一儿以日初出,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及日中则如,此不为近者而近者乎?”

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此不为近者而远者乎?”

孔子决也。

两小儿笑曰:“为多知乎?”

1、按原文填空。

2、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苍苍凉凉”;一儿从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4、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孔子:

两小儿:

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可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用文言文来说)

6、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

()——()()——()()——()

7、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8、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争论不休?

9、作为当时很有学问的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匆匆

教学目的:

1、了解朱自清,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叹时间匆匆,体会作者的感伤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叹时间匆匆,体会作者的感伤情怀。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赏读兴趣。

1、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他就是朱自清。

2、指名反馈收集到的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3、教师导读: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4、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是怎样一去不复返的呢?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匆匆》。

二、初读感知,奠定感情基调。

1、播放录音。学生倾听、感受。

指名反馈:听了录音,你们感受到了一份怎样的情怀?(感伤、惆怅、忧愁、惋惜……)

3、教师:同学们,朱自清感伤什么?惆怅什么?(指名反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4、初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感伤、惆怅、疑惑、激动地问)

5、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找一找答案。

6、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7、指名分段读。

8、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全文。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文本。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画出让你深刻感受到时光“一去不复返”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它的意思,做上批注。

4、和同学交流你对喜欢或者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感悟,给予学生与文本充分交流的时间,尊重学生个体感悟,让学生自由地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在学生自读时,教师注意学法的渗透,

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和同学交流等方式,帮助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鼓励继续品读。

教师小结:同学们,再读了课文,老师相信你们对文中的语句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也相信你们对朱自清先生反复质疑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老师还是希望,你们课后还能再细细地品味文中的语句,这真是一篇值得我们一读的散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堂上作业:

阅读《匆匆》1、2自然段完成下面作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时谁?又藏(cáng zàng)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jǐgěi)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kōng k?ng)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用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杨柳枯.了:A、植物失去水分。B、河流变得没有水。C、没有生趣;枯燥。

⑵花谢.了:A、感谢。B、认错;道歉。C、辞去;拒绝。D、脱落。

3、用“——”在原文画出一句排比句,然后仿照其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这样的话。

4、你认为这个片段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5、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你是怎样珍惜时间的呢?

6、摘录两句你最熟悉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

(2)

7、“是有人偷了他们罢”中的“他们”是指

8、文章第一段用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9、文章拿、、跟时光作对比,写出了的特点。

10、“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11、在原文用“~~~~~~~”画出表明作者失去时间急,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伤心的句子。

12、读下面句子,把你理解到的意思写下来。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3、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仿例子写词。

匆匆:、、、

头涔涔:、、、

伶伶俐俐:、、、

14、找出你认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写出原因。

15、默读这段话,领悟它的主要表达方法,然后填空。

作者运用和设问句的手法发出一连串问题;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6、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作者在这段里提出了几个问题?是哪些问题?作了答复吗?从文中找出来,标上①②③

④⑤……

18、读下面句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9、“裸”用音序查字法查,其音序是(),音节是();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是(),再查()画,这个字的意思是()。“徘”和“徊”都是()结构,其部首都是(),其意思都是一样的:()。

20、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告诉我们

21、文中破折号是()。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意递进;C、表示意思转折。

22、选择正确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A、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而在文章开头提出这个问题。()

B、这个句子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惋惜。()

C、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却并未作出回答,因此,这是一个疑问句。()(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用影子。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光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大家齐读。

(1)默默匆匆轻轻悄悄溜走一去不复返

(2)空虚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凝然叹息徘徊

2、引导学生从这两组词语中寻找发现。(第一组词语很容易就让人想到时间,感受到时间正匆匆地悄然逝去,而且一去不复返;第二组词语很容易就让人想到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他空虚、惆怅、悲伤、茫然、惋惜、徘徊)

3、导读:同学们,“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来去匆匆,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二、品读句子,感叹时间匆匆。

1、导读: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2、集体反馈,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叹息里闪过了”

A、上节课自读环节中,有同学们给这些语句做上批注的请举手。能吧你们的批注读给大家听吗?

B、点拨: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你们再读这些语句的时候,有别的感触吗?

提示:

a、读懂了时间流逝的飞快。

b、作者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写得很生动……

c、“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地从身边“溜走”的。

d、作者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小事: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形象地表达出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C、指导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D、出示句式: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例如:梳头的时候,

日子从我的发梢轻轻地滑过去;谈笑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欢笑语中悄悄的溜走了;奔跑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汗水里飞走了。)

(2)同学们,你们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到时间匆匆、悄然无声呢?

出示:“在默默里算着…………也没有影子。”

A、你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中感受到时间匆匆。悄然流逝?(“溜”、“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B、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我默默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到些什么?(时间匆匆。惋惜,自责……)

(3)导读:所以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让我们读出作者对时间的感慨的留恋。把重点的词语读得慢一点,重一点。

三、探究追问,启迪珍惜时间。

1、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感到惋惜、后悔、茫然、自责。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请同学们一起把课文第4自然段读一读。

2、指名分句读问题。

3、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帮助他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我能做些什么呢?”“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4、引导学生谈论: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没有)为什么?

5、教师小结:同学们,朱自清先生从24岁起就开始珍惜时间了,可他仍说“白白走一遭”。你从他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四、品读文法,体会表达之妙。

1、通过第2——4自然段的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作者在这篇习作中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其实,文章还有一处语句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读一读。“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

3、教师小结:这也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4、指导学生领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全文,激励昔时奋进。

1、学生读阅读连接。

2、教师激励: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正如热爱你们的生命一样。

板书设计:

2、匆匆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日子溜走: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堂上作业:

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作业。

去的尽(jí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àn zhuǎ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盘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biàn pián)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ju?jiào)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垮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留)走了一日。我掩着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映)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把括号里的不正确的字和读音划掉。

2、用“——”画出一句排比句,然后仿照句子的写法写一句话。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找出课文中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抄下来,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摘录句子:

仿写句子:

5、用“~~~~~~”在原文画出一句拟人句抄下来,并按要求填空。

这拟人句写出了作者

6、读最后一句话,体会这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大胆谈谈。

8、写近义词:旋转()确乎()挪移()遮挽()

9、找出表示太阳匆匆而去的动作的词。

、、、、、

10、从文中几个例子说明太阳他有脚:A、B、

C、D、E、F、

11、选词填空。

渐渐默默轻轻悄悄匆匆

A、时间()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B、时间来去(),稍纵即逝。

C、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地长大了。

D、他这种()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E、春风()地吹过田野和村庄。

12、默读了这段话后,你一定领悟它的主要表达方法,请你按你领悟到填空。

作者巧妙地把无形的时光化为有形的对象进行生动具体的;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3、读下面句子,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提问:

回答:

14、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告诉我们

15、领悟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后再仿写一个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说的话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弄明白种树人不按规律种树的原因。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展示资料。

1、教师板书,全班读课题。

2、教师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指名反馈收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课文中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

“桃花心木是一种……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难以相信的眼睛。”

“现在,窗前……显示出勃勃生机。”

3、教师指导:自由读这些语句中,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桃花心木特点的词语。

4、指名反馈:(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仅及膝盖)

5、设疑,鼓励探究文本:同学们,一株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怎么长成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参天大树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三、了解种树过程,品读“奇怪”。

1、自读课文,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

2、集体反馈:

(1)“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2)“他有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更奇怪的是,……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教师:同学们,读了这些语句,一个词语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也烙在了作者的心里,那就是——(奇怪)

4、指名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怪。

(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2)浇水的量没有规律。(3)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4)来的时间总会带补种的树苗。

5、这个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疑惑重重。找出出来读一读。

6、指导学生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1)“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2)“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情那么从从容容?”

(3)“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四、课堂小结。

是呀,别说作者了,老师也觉得这一切真是太奇怪了,解铃还需系铃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问问这位种树人。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读课文。

堂上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āyāng guīlǜǒu ěr kūwēi m?míng qímiào m?fǎng jíshuǐyōu yǎ()()()()()()()()二、给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幸:A、幸福;幸运B、认为幸福而高兴C、望;希望D、侥幸

1、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2、我们非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富足的社会里。()

一旦:A、一天之内(形容时间短)B、表示忽然有一天C、表示如果有一天

1、一旦

..。()..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2、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名:A、名称B、名义C、有名声的D、说出E、占有

名存实亡()名落孙山()莫名其妙()名山大川()

三、照样子写出跟下列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从从容容()()()()

无缘无故()()()()

四、写出句中带横线词结构相同的词语。

1、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

2、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3、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五、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1、他没有一点儿原因地向我发了一通脾气。()

2、太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我眼珠都不转地看着。()

3、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4、那本书我明明放在桌上,很奇怪,没人说出其中的道理地就不见了。()

六、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划“√”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是指:A、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木,不精心呵护就枯萎了。B、种树人水浇得不勤。C、桃花心木苗没有经过考验,无法在不确定的环

境中汲取水分。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是因为:A、他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历经考验,耐挫性和应变能力较强,比较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B、他们在变化无常的天气中锻炼体格,能顽强地生存下去。C、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他们的见识更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种树人的奇怪种树的行为埋下了许多的疑问。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种树人自己是怎样说的。

二、品读句子,探究原因。

1、教师导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种树人说的话找出来。

2、学生自读自悟。

3、引导学生了解种树人说的第一段话。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1)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找出种树人种树不按规律的原因。

(2)学生议,教师引导要点。

A、种树是百年的基业,要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B、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地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

C、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3)引导学生将这三点有关联的内容整理成一段话,同桌互相说一说。

4、教师导读:如果种树人不这样做,又会又怎样的后果呢?请同学为我们读一读种树人语重心长说的那段话。(小黑板出示)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会一吹就倒。”

5、种树如果定时、定量给树苗浇水,会造成什么结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教师再小结。)

6、种树人的这番话有事实可以证明他的准确性吗?仔细地从课文中找一找。

7、学生反馈: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显示出勃勃生机。”

8、小结:是呀,种树人的话在桃花心木苗身上得到了证实。桃花心木苗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地生长,长成了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导入:种树人的这番话不仅解答了作者的疑惑,也给予作者深刻的启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下面的语句。

“不只是树,人也……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学生议:句子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A、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B、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

3、你们能联系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这中“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吗?

4、小结:生活中的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一场意外的车祸可能夺走一个人的双腿;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让人妻离子散;一次愉快的旅行有可能成为你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5、教师:然而,种树人用桃花心木的成材告诉了我们“不确定”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成长。你能结合生活中人的例子证实这一点吗?

6、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激励斗志。

总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给桃花心木苗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适应环境,茁壮成长。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努力生长。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做一个经得起生活的磨炼的栋梁之才。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你有启发的句子。

2、收集生活中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3、建议阅读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不定时参天大树

不定量

种树做人:独立自主

定时

定量枯萎、死去

堂上作业: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树苗中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liāng liàng)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旁的路上散(sǎn sàn)步,种树苗的人(偶尔有时)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zhǒng zh?ng)。

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划掉。

2、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句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

3、“奇怪”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找出相关连的句子画上“——”。种树人的哪四种做法令“我”感到奇怪呢?

(1)(2)

(3)(4)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给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含义。

A、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B、不知哪一颗桃花心木树苗会枯萎。

C、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

...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

...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2、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B、人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磨难,才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3、理解带“~~~~~”句子填空。

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巨大的能量”指。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这是一种的表达方法。

4*、顶碗少年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体会作者对顶碗少年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3、品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具准备:词语卡、收集赵丽宏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

2、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见教参)

4、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失风度惊心动魄附和陶醉不知所措

2、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填空:这是一场的杂技表演。

4、把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注在旁边。

三、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一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识读情况。

2、学生通过查字典里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反馈: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导读: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

5、指名反馈,老师再小结。

四、品读语句,感悟哲理。

1、出示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

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集体反馈,感情朗读。

(1)第一次表演: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 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

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0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自然之道》教案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 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时:13课时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3.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完整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实用标准文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 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文档大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小学语文12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12册全册教案 A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四年级的下半学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文又历来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所以,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学生定会喜欢。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向导含义深刻的话、对“自然之道”这一词语的理解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教学中立足学生,立足文本,立足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时,从标题的质疑,从文中的重点句生发出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生与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感悟文章的精髓;通过潜心会文的读书,好词佳句的品析,恰倒好处的读写结合,达到丰富学生见识,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适当展开联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知识和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丰富学生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和爱好,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2、通过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实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胡庙小学池秋艳【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同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妙,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同学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同学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外表。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同学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同学学会理性地考虑,进而引导同学维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因此,要引导同学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同学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同学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协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容,感知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抓住课文主要容的方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大自然气象外千,美丽无比。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有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师板书课题,生伸出手指跟写。) 齐读课题。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侦察海鸥愚蠢气喘吁吁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师: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标记。 生:自由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影子》优秀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 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 学影子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 什么?(影子) 指导读好y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 2.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 3.相机识字 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 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4.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欣赏课件动画。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 2.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 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常、着”是翘舌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没有?鼓励读对的跟他读一读,大 胆出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盐亭县双碑乡中心小学何胜 2006年秋季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班语文在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学区同年级第一位的好成绩,实现了我向学生们提出的保住上学年年段过关考试学区同年级第一位的学科奋斗目标。为了继续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争取本学期我班语文成绩在上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继续保住学区第一位,使大多数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从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来看,由于老师重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学生们学习语文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较快。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何姝雯、潘文辉、冯良娟、周甜甜、潘志鹏等几位同学。但也有几位同学平时学习态度特别端正,也非常努力,但学习效果不佳,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如周小娟、刘国、许锋铭、汪桂苹、刘秋霞、何明娟、李小宜等,这几位同学如果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几位同学平时学习不够努力,但期末考试发挥较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洪杨飞、母娟、母李杰等,这几位同学如果学习态度再端正一些,也能取大更大的进步。 后进生汪琴、潘红、李明、母仕林、梁小虎、何周梅、张洪川、何双全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其中母仕林、李明两位同学由于基础较差、智力发展水平低,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但汪琴、潘红、梁小虎、何周梅、张洪川、何双全学习成绩不

关于《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关于《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2、悬疑读文: 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3、自主识字: ⑴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 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⑵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⑶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 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4、读课文: ⑴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⑵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二、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1、自主探读: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2、心声吐露: ⑴与同桌相互交流; ⑵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⑴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鲸》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

资料连接: 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 (二)主要特点 1.教材内容——凸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这套教科书中,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在继承人教版教材一贯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从儿童生活出发,从当代儿童的思想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反映信息社会所要求的现代意识。例如:《借生日》,文中的小孩因为妈妈总把生日忘记,就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胖乎乎的小手》中,兰兰因为长辈喜欢自己的小手,就想用双手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完全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想法,与儿童的心理没有丝毫距离。又如:《赞美》中,小刺猬和小松鼠互相赞美,互相从对方的赞美中获得自信,体验快乐;《从现在开始》中,狮子想另选兽中之王接替自己,动物们最欢迎的是让大家“按照每个人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日子”的小猴。这体现了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感,富有现代意识,彰显时代特征。 这套教科书中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尊重多元文化,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干世界、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参加实验的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喜欢课文,是我们的教材带给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财富,也是教材给先进的教学理念所提供的

最宽敞的着陆平台。”教材审查意见中也这样写道:“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课文文质兼美,较有典范性,语感鲜明,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材编扫——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这套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避免烦琐,加强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进行整合,使孩子初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第三课开始,拼音教材中出现了汉字,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安排了词、短语或句子。在这一部分,所有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编排,不但能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就不再仅仅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以第三课《b、p、m、f》为例,在画面中,“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公园里散步,在相应的位置出现“爸爸”、“妈妈”、“我”这几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爸”、“妈”、“我”这三个生字。这样,把识字与拼音的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是把汉字学习孤立于拼音之外,从“爸”、“妈”、“我”这几个最简单的口语常用字学起,充分体现自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 . . . .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 word . .

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2、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3、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道” 1、故事导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领悟“道” (一)整体感知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生自读) 2、请几位学生分别读每个自然段。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我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快打开书读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板书:嘲鸫幼龟救食肉鸟群龟 你们能按这样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word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

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

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电子备课 上学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生字 (1)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抽读字卡。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