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格兰)

主要内容: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2、自由主义理论(被1688年以后的英格兰和美国采纳,并影响到其他地方)

主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

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 3.社会责任论

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主要内容:首先,社会责任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其次,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其三,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报刊“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理论所追求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报刊必须“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第四,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认为,政府不应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

显然,社会责任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受到了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普遍重视。但是,由于新闻媒介的私人占有,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又是这种私有制经济的维护者,因此媒介不能摆脱与实际相脱节的困境。 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集权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

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党和国家的工具来使用的,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

和责任不可分的连在一起。

因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因此书中对此部分颇有偏见,一般为后人所遗弃。

三、新闻的含义

资产阶级报人对新闻的解释: 猎奇,反常、趣味、刺激: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

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

?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美国堪萨斯州

《阿契生市环球报》主编爱德华?贺)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提出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四、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新鲜

“新鲜”的事实要具备两个基本因素:

?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它是人们欲知的事实。

(二)及时

新鲜事实的传播必须迅速及时。所以新闻传播,时效性特别强。新闻总是及时地报

道那些新近发生的事情。

(三)真实(四)事件性(五)广泛关注性

五、新闻与宣传

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

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2.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

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六、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定义

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此处的新闻客体主要是指新闻事实,新

闻主体主要是指新闻传播主体。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

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时新性(2)重要性(3)显著性(4)接近性(5)趣味性 3.新闻价值的实现被打上多重折扣

①从意识形态角度,相当多的宣传性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 ②从市场角度,报道一个复杂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与其不厌

其烦地解释事实,不如报道一个轰动的案件;费劲地报道远处的一个重要事实,不如报道一件身边的花絮。有价值的新闻需要投入,大信息大投入,小信息小投入。 ③发生时间和传媒工作特征。事件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发生、记者是否在场、值班主

任个人的偏好、照片的清晰度和文字的容量、信息等级的确定、版面的位置等等,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

4.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

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

七、新闻真实

1. 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与哲学真实、文学真实性质不同),与法律真实也有所不同。

2. 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能真实到什么程度。马克思用“有机的报纸运动”概括了这种现象。 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3.新闻突出的是只是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一面,相当程度上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传媒不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按照世界本来的多样性反映社会现实,而是按照新

闻价值的标准选取事实加以报道。传媒造就的“媒介世界”,它与“现实世界”并不等同。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媒介世界”里。

最具传播力的新闻,往往不是最复杂的新闻,而是被简化了的新闻。新闻失实的常见原因

(1)文学性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

(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一种变相的假新闻)泛滥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有意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6)套话、套路描写造成的不真实

(7)故意不报道公认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是一种看不见的不真实

八、新闻客观性原则

新闻的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有具体的内涵: (1)诚实;

(2)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

(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 (4)不牵扯个人利益;

(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开。 新闻的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应做到 (1)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

(2)以超脱情感的中立态度表述事实(原则上不使用形容词、副词和其他明显褒义或贬义的词)

(3)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给受众提供全面的信

“客观”更是一种职业理念,一种职业立场。只有从这种“立场”出发报道事实,在形

式上又采取客观报道的方式,才可能做到较为客观(完全客观难以做到)。

九、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传播的定义: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体现一定社会关系 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4、

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十、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符号( sign ) ,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

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是形式,信息是内容。 2.“讯息”与“信息”的差别

讯息的对应词是message,指具体的信息,例如一条简讯(包括声像形态)、一封电

报、一项通知、一个公告、一句含有信息的重要的话、一张照片等等。 “信息”的概念相对抽象,或相对宏观。信息概念在讯息概念之上。

十一、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

传播者:指信源,信息的发出者受传者:指信宿,信息的接受者。讯息:传播的内容。媒介:传播渠道,联系的纽带。反馈: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一)传统的线性模式拉斯维尔的5w模式

优点: 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

一大创举。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

不足:将传播过程视为单向直线运动的过程,忽视了受众的主动性和反馈作用。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优点:①导入“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

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②香农一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不足:①由于香农一韦弗模式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

缺少反馈的环节,如果把这个模式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②将影响简单地归为噪音,没有认识到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 线性传播模式的共同缺陷:

I. 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固定化,忽视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化; II. 它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未能注意到反馈这一人类传播

活动中极为常见的因素,因而也就忽视了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优点:

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行使着相同的功能,即编码、译码和释码

不足:

1、把传播双方放在平等的地位;

2、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传播模式的特点: A. 明确地提出了反馈;

B. 此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集编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于一身,它们可以从受众

处获得推测性反馈;

C. 该模式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模式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

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意义:

①突出了反馈的机能。②拓展了噪音的影响。③表现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循环性。

不足:

将影响简单地归为噪音,没有认识到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

(三)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美国社会学家赖利夫妇于1959年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大众传播是各种系统中的一

个系统。把传播过程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确实是赖利夫妇的一大创举。 开始着眼于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将传播过程放到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大框架中去

把握。

该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传播过程是处于社会系统中并受其影响的一个子系统,传播

系统既与社会中其它系统相联系。

个体、群体又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他们总是在社会中运行,因而又与总的社会系

统有着互动关系。

马莱兹克系统模式: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切入,将社会系统与传播系统中各因素及其间的关系进一步细

化,对那些可能对传播各环节构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考察。 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都不能简单的下结论。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田中义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个部分:一种

是与人的体能有关的;一种是与人类物质生产相关的;一种是与精神生产相关的。

日本学者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总过程看作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

对资本主义的大众传播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十二、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的定义:

关于传播效果,一般理解为受传播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

面所发生的变化。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 枪弹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 20世纪40年代之前:

枪弹论的观念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枪弹论的缺陷:

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见教材,具体理解。) 3.休眠效果

即“睡眠者效果”,这是由霍夫兰提出的用来解释可信性(劝服)效果变化的一个概

念。根据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原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忘却是从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的。也就是说,由高可信度信源或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的信任感不同,其说明效果可能会分别大于或小于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信息内容相联系的记忆会逐渐淡漠。这时,由信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者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为完全地发挥出来。

这种现象表明,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影响,其内容本身的

说明力不能马上得以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面影响减弱或消失,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亦表明尽管信源的可信度是很重要的,但是并不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唯一因素,态度

改变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异常复杂的过程。

4.“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其中有些因素到现在都值得我们重视:(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b 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5.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

“议程设置功”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

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其主要观点有: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

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

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

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

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6. 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由G·格伯纳等人提出。格伯纳认为,在现代

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培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例如,接

触大量电视暴力节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这就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媒介的长期效果,就对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媒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提供受众正确的信息,就可

以对培养受众健康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偏颇的描述,就会歪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7.知沟理论主要观点

1、随着大众传播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经济状况好的人比坏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

得知识。

2、一段时间内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文化程度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这

些知识。

3、在特定的时间内,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所获知识与受教育程度有更高的相

关性。

8.沉默的螺旋

德国社会学家诺伊曼于1974年提出,1980年全面阐述。构成沉默螺旋理论的三个命题:①人的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9.第三人效果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发表论文《传播中第三人效应的作用》,论

证了一种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人效果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常常认为媒介的最大影响不在“你或我”,而在“他们

——第三人”。尽管这只是一个认知现象,它可能会导致许多传播策略和行为方面的后果。

十二、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

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1.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 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 支行为。 说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 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 市场价格原则 单一货币原则 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 (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不同): 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 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 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

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 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 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 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 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 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⑴原因:①季节性、偶然性原因 ②周期性因素: 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顺差 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逆差 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 ④货币因素: 货币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 ⑤收入因素:C、S→X、M↑ I↑→X、M,资本流动 ⑥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动 ⑵影响: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C+I+G+X-M 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学习笔记

第一章 国际收支(广义): 根据IMF的解释,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往来所发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关于国际收支概念的几点解释: (一)国际收支记录对外往来的内容: 居民和非居民:对外往来的内容即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 (二)以交易为基础的货币记录: IMF所给出的国际收支概念包含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是以交易为基础。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正是这一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IMF将经济交易分为四类: 1、交换:即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2、转移:即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但是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3、移居: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的行为。 4、其他依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直接投资收益的再投资。 (三)流量的概念 (四)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的概念,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是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所以它是对已发生事实进行的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 (一)经常账户 (1)货物(Goods):商品贸易或有形贸易。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等。IMF规定:进出口均采用FOB价格,以CIF成交的将I与F另列入服务与收入。 (2)服务贸易(Services):即劳务进出口,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咨询、广告等商业服务等等。又称为无形贸易。 (3)收入(Income):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类。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工资,奖金,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作为收益项目贷方,外国人在中国获得工资、奖金、红利、利息等作为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 (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 称为机械 1.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 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 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 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F =3n (n为活动构件数目)-2P(P L为低副数目)-P H( P H为高副数目)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

度3)虚约束 4.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w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 转副) 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川)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IV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 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 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 K 表 示 二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作用力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V c 方向的夹角a 7. 从动件压力角a =90°(传动角丫 =0° )时产生死点,可用飞 轮或者构件 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 )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 柱凸轮(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一一构造简单, 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 2)滚 子一一磨损小,应用广 3)平底一一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 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川)按推杆运动分: 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 (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 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 方向之间所夹的 锐角a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 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 t l t 2 180 180 - — K -1 -…180 -一' '■ /t2 ■^Ttl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 1. 学习体系:列出这一阶段所包含的章节。 第十一章货币市场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第三节票据市场 第四节国库券市场 第五节回购协议市场 第十二章资本市场 第一节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证券发行市场 第三节证券流通市场 第四节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 第四节国际支付与结算 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国际资本的流动 第二节国际金融市场 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第二节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 第十六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第四节清算业务 第十七章货币供给 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八章货币供给 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九章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第二节通货膨胀 第三节通货紧缩 第二十章货币需求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第二节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 第三节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四节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二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笔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P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上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着作。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用动物做实验--饿猪试验 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th20s-50s) 斯金纳:程序教学、教学机器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th60s-70s)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阐述有意义学习 4.完善时期:(20th80s) 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

P14 ( C )可以对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的现象进行研究。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P18 心理发展 0乳儿1婴儿3幼儿6~7童年11~12少年14~15青年25成年65 P20 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内容:建构主义发展观 认知结构: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思维可逆、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理论介绍: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高级) 提出心理发展观: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合作型学习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资料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 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E= Md-D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冯忠良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评价:1. 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外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2. 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务的金融活动单一汇率、复汇率置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3. 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4. 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利率平价理论: 汇率影响汇率因素: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1. 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标价方法:汇率决定理论: 2. 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3. 升贴水率 少本国货币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远期决定于利差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国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报价方式: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S即期汇率、 F 远期汇率、S、F 直接标价,Ia 本国利率、 Ib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外国利率,F3 个月远期,IaIb 三个月利率 前小后大通胀>物价涨>汇率跌(F-S)/S ≈Ia-Ib 种类: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品期汇率贴水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1$=0.8852 欧1$=1.2484 瑞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制度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 1 欧= 1.2484/0.8852 =1.4103 瑞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R1 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 国购买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力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 a 国货币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新汇率R2= (Pa/Pb) *R1第二章外汇管制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外汇管制

金融市场学课堂笔记(第三次课

第五章股票市场 什么是创业板市场,其设立的目的 创业板市场又被称为二板市场,是指主板之外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高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 目的:1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3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4增加创新企业的股份流动性;5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分析创业板市场的风险 1经营风险; 2诚信风险; 3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4技术风险; 5投资者不成熟可能引发的风险; 6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不高带来的风险。 试比较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异同 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这两个板块在制度设计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中小企业板市场是主板中相对独立的板块,在主板市场的制度框架下运行,在发行审核、交易制度等方面与主板市场是一致的;创业板市场则注重风险防范,在发行审核制度,公司监管制度、交易制度等制度设置方面进行了更加市场化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这二者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两者的投资对象和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盈利水平; 2股票交易市场态势; 3本次股票的发行数量; 4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 5宏观经济形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方式有哪些 信息披露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方式:1根据规定的程序在制定信息披露报刊上公开刊登或在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公布;2向有关部门履行注册备案手续;3指定的交易场所或经营场所备置相关文件。 我国股票上市的一般程序 首先,要由公司提出上市申请,经过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批准之后,与证交所订立上市协议;然后将股东名册送交证交所或登记公司备案;随后,公司应当披露上市公告书,挂牌交易。 股票的交易过程 1开户; 2委托; 3成交; 4清算; 5交割。 第六章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证券托管 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并以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 投资方式。 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 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期限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单位或股份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 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或股份,并可应投资者的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或者股份的一种基金 运作方式。 契约型基金:是指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三者作为当事人,通过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行受益凭 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公司型基金:是按照公司法,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而组成的公司形态的基金,认购基金股份的 投资者即为公司股东,凭其持有的股份依法享有投资收益。 股票基金:是指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 债券基金: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成为债券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种基金,其投资对象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 工具。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齿轮传动【圣才出品】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和强度计算。学习时需要掌握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分析及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计算载荷及参数选择,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针对三种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由于计算难度较大,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其中的重难点,比如设计计算中,许用应力的计算和选取,齿轮的受力分析等。复习本章时不应以计算为重点,需理解记忆其中要点。 【重点难点归纳】 一、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1.轮齿的失效形式(见表11-1-1) 表11-1-1轮齿的失效形式

2.齿轮设计计算准则 (1)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必须计算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于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还必须计算其抗胶合能力。对于一般的传动,选择恰当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牌号和粘度。 (2)对于开式传动,只需计算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以免轮齿疲劳折断。 二、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见表11-1-2) 表1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1.误差对传动的影响 (1)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3)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齿轮的精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可分为13个精度等级:0级最高,12级最低。常用的是6~9级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见表11-1-3) 表11-1-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见表11-1-4) 表1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第一篇国际金融基础篇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差错与遗漏产生的原因。 (1)编表原理与实际会计核算之间存在差异。(2)由于国际收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统计的资料与数据来源于不同的部门,所搜集到的资料与数据不可能完全匹配。(3)人为因素。一些交易主体所进行的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经济活动,当事主体不可能主动申报,相关的统计部门也难以搜集和统计到准确的数据。(4)存在统计误差。 经常项目的构成与作用。 经常账户又被称为经常项目,是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真实资源(又称实际资源)转移的项目。通过此项目形成的外汇收入,是一国可以自主支配的外汇,所以,该项目又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货物、服务、收益和转移四个子项目。(1)货物。也曾被译为商品,是反映一国商品的出口和进口,又称有形贸易交易规模的项目。(2)服务。也曾被译为劳务,是指一国居民为非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该国居民利用非居民提供的服务。(3)收入。又译为收益,是指由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的外汇收入与支出。(4)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面转移,是指货币资金在国际间转移的过程中,无对等的经济交易同时发生的国际间的资金流动。 金融项目的构成与作用。 金融账户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主要部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国际资本流动的项目。 按照投资类型,亦即功能,主要确定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部分,并将这两种形式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统统归类于其他投资。该资料来源公众号:自考研究所,关注公众号领取专业全套资料 (1)直接投资包括分别反映投资人的原始的股本投入和撤回的净额及由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外国投资人所得收益的再投资的状况。 (2)从资本流动的方向看,包括本国居民购买国外证券金融资产和外国的非居民向本国居民出售其原先持有的本国的证券金融资产而形成的本国金融账户下的外汇流出,或反之而形成的外汇流入。 (3)在其他投资项目也是先按照由债权债务关系决定的资产和负债来分类,并在资产负债项下,按照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共四项来分类。 分析国际收支中的主要差额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1)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货物进出口规模的对比。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逆差。(2)经常账户差额。也常被称为经常项目差额,是指经常账户所包括的全部项目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当其为顺差时,实际上反映的是由于本国真实资源的流出大于他国真实资源的流入而形成的净外汇收入,也是当期本国让渡给他国的可支配本国物质资源的程度;反之,当其为逆差时,反映的是本国通过增加负债或动用外汇储备而增加的当期对他国真实物质资源的支配程度。(3)金融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有金融项目,也就是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暂时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4)国际收支差额是反映一国除货币当局以外所进行的各种国际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什么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 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本国货比是否可兑换 国际结算的安排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1.储备资产的确定与创造,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 2.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未建立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金融合作,促进了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