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综合相应专业多门先修课程知识,研究、解决复杂机械工程工艺问题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零件、产品的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涉及的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机械工程相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The course is one of the main required core curricula in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it’s Automation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t aims at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related technical problems in complicat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y and skil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process, fixtures design on mechanical parts and products will be grasped by the students, and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related major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proficiently will also be trained through the course learning.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机械零件制造、机械装配和机床夹具设计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毕业要求1.4)。

2.能够提出具有一定复杂程度零件的多种可能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机床夹具的定位/夹紧方案,并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案的优缺点(毕业要求2.2)。

3.通过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论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装配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毕业要求2.3)。

4.能够通过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分析,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装配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方案(毕业要求4.4)。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加工余量及尺寸链)(接上期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了解加工余量及尺寸链、工程经济分析等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关概念、影响因素及尺寸链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加工余量及其影响因素;工艺尺寸链计算方法;工艺过程经济分析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工艺尺寸链的确定,极值法和概率法解算工艺尺寸链;生产成本的组成。

对应毕业要求:1.4、2.2、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加工余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加工余量确定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尺寸链的概念、主要特征、组成和分类,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的概念并会判断。掌握解尺寸链的正计算、反计算(等公差法与等精度法)、中间计算法。了解概率法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3)掌握极值法解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式: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封闭环的上下偏差、封闭环的公差。

(4)熟练掌握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5)了解时间定额、生产成本概念及组成和工艺过程经济分析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7学时。

小班讨论2学时。

第6章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接上期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定位误差分析和夹具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机床夹具定位误差概念、各种定位方式分析及其定位误差的计算,典型夹具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及夹具设计方法。

对应毕业要求:1.4、2.2、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定位误差的概念、组成及计算,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概念。

(2)熟练掌握工件以平面、内孔表面定位、外圆面定位和一面两孔典型定位方式、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3)了解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掌握夹紧力方向及作用点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

(4)掌握斜楔、螺旋、定心、偏心等夹紧机构的作用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

(5)了解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夹具总装图上应标注的技术要求。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7学时。

小班讨论2学时。

第7章机械加工精度

教学目的:了解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各种原始误差;掌握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加工误差及精度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原始误差分类及加工误差单因素和综合分析方法;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对加工误差的分析。

对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原始误差、误差敏感方向的概念。掌握加工工序产生误差的因素,加工原理误差的概念,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2)掌握机床误差的种类。掌握主轴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减小主轴误差的措施。掌握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了解传动链误差的概念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掌握分别考虑工件、机床刚度时车削光滑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分析,掌握毛坯误差的“复映规律”的概念,减小毛坯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及示例。

(4)了解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分类,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措施,掌握内应力的概念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减少内应力引起变形的措施。

(5)掌握常用的研究加工误差的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统计分析法,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和特征参数x、σ及3σ与加工误差的关系,掌握误差性质的分类,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概念,分布曲线的应用,利用分布曲线分析寻找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系数的概念及应用。

(6)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常用途径。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6学时。

课程实验:4学时。

第8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教学目的:了解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掌握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相关概念及控制工艺措施。

教学重点:各种工艺因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常用工艺途径。

表面质量教学难点:零件表面层在加工中发生变化机理,机械加工中的振动问题。对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包含的主要内容,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掌握切削和磨削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

(3)理解机械加工后表面层冷作硬化概念及产生原因,金相组织变化影响因素,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4)掌握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常用工艺途径。

(5)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强迫振动及自激振动的概念,掌握强迫振动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特征,了解减少工艺系统振动的基本途径。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6学时。

第9章机械装配工艺

教学目的:了解机械产品装配的工艺方法;掌握典型装配方法。

教学重点:典型装配方法的装配精度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装配工艺尺寸链分析及其计算。

对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

(1)了解装配的概念、各种生产类型的装配特点,零件精度与装配精度关系、装配中的各种连接方式。

(2)掌握获得机器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范围,会解算装配工艺尺寸链。

(3)了解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制定步骤和方法。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6学时。

四、考核方式

为了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巩固和提高所学技术理论与专业技能,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技能运用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专业钻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其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杜绝学生的被动学习和考前突击复习意识。

在执行学校关于课程考核与成绩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本课程采用以期末闭卷书面考试为主,兼顾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课程实验及大作业训练的综合考评方式。

期末考试参考题型:

(1)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2)计算题(考查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曾志新,吕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龚定安,高化,机床夹具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顾崇衔,机械制造工艺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授课手段

采用传统授课,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实验教学内容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编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特点和设置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满足《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高级人才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基本工艺理论与工艺特点;培养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常用金属的一般性质、适应范围和选用原则 .初步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胚,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3.了解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设备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范围。 4.初步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常用金属的工艺性。 5.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6.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工艺、方法及其原理。 .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工程材料 一、课程内容 .金属材料简介 .晶体的结构 .金属的结晶 、二元合金和其晶体结构 .铁碳合金 .钢的热处理

.塑料 .现代结构材料 .功能材料 .纳M材料 二、考核要点 .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冷却曲线和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 .合金的基本结构 .二元合金状态图的概念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基本概念(铁碳合金状态图的组元和各部分组成,钢的组织转变) 8.钢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方法的实质及其应用) .常用工程塑料的分类和性能 .现代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功能材料的种类和分类 .纳M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三、考核要求 .识记: )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概念 )了解钢和铸铁的分类及性能 )晶粒、晶格、晶胞、结晶的概念 )了解结晶的过程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了解塑料的分类和性能 )了解结构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了解纳M技术的性能及其应用 .领会: )掌握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同素异构转变的性质 )掌握钢冷却转变产物的特点、形成条件及其力学性能 .应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造技术基础A》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97019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A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68 / 4 (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于骏一、张福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包善斐、王龙山、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宝玺主编:《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周泽华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执笔人:邹青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制造技术基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基本理论: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理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装配工艺设计原理;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设计工艺性评价。 2、了解下列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计算机辅助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 3、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按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初步分析结果;能够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床夹具。 4、初步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综合分析制造过程中的一般问题;能够设计一般机器的装配工艺规程。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专生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基础课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综合运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公差及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同时也为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考试内容及所占比重:(基本概念25%、基本原理20%、分析20%、计算20%、综合应用15%) 三、考核方式:闭卷。 四、成绩评定方式:平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0%) 五、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分析简答题、计算题、作图题、结构改错等 六、试卷结构:选择、判断题(10题、20分),填空(10题、25-30分),分析简答(5题、25分),计算(2-3题、20分)、作图题、结构改错(1题、5-10分) 七、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构和机器的概念,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机器及其组成; 第二节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第三节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机器与机构的含义和区别。 2、构件与零件的含义和区别 3、机器按功能分,由哪几部分组成。 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二节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第四节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三、考核知识点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3、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副极其分类;理解常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三、考核知识点 1、平面机构、运动副、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和曲柄存在的条件。理解压力角、传动角、死点、急回特性等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第四节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极其演化。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1)曲柄存在的条件(2)急回特性(3)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第五章凸轮机构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学 习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3机械本2 姓名:黄宇 学号:20130130815

机械制造过程是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油漆包装等主要生产过程,也包括专用夹具和专用量具制造、加工设备维修、动力供应(电力供应、压缩空气、液压动力以及蒸汽压力的供给等)。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涂装等。其中与原材料变为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称为直接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与原材料变为产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准备、运输、保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维修等,称为辅助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 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 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我对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知道了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基础、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模具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还有刀具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重型机械企业名单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 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浙江东海减速机有限公司 泰安力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起重工具厂 常州市常欣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银轮起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岳阳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约基同力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鑫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破磨分会会员联合展团宁波探索机械有限公司兰州通用机电科技研究所 上海尼罗斯硫化设备有限公司 法尔福钢绳(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共久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合纵重工有限公司 东莞勤工朔胶有限公司 宁波新大通电机有限公司 山东神力索具有限公司 浙江迈特减速机有限公司 上海赛尼传动有限公司 沈阳东峰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庆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 麦记(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罗尔西传动(上海)有限公司 宜昌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双泰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苏州特雷卡电缆有限公司 浙江澳太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正弦电气有限公司 青岛必特希胶带有限公司 缁博九洲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梧州市梧起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泰西滑车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重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ABB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南京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速卫起重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萧爱矿业(天津)有限公司大连世达重工有限公司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众鑫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宁波东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三马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电力环保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浙江勤裕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湖州电动滚筒有限公司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优必胜(上海)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凯特龙工业控制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青岛立邦达工控技术有限公司海汇集团有限公司奔宇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天地奔牛银起设备公司湖北省咸宁三合机电制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伯瑞制动器有限公司中原圣起有限公司集安佳信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杭州武林机器厂丹东振安建工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沧达电缆有限公司上海禹萌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大连滨海吊索具有限公司安徽江淮起重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德阳德起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欧迈特减速机械有限公司广州韶铸集团岳阳华中电磁科技有限公司台湾振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器有限公司慈溪汇鑫同步带有限公司湖北创新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莱迪斯机电有限公司济南金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岳阳强力电磁铁设备有限公司淮北高罗输送机械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东泰齿轮有限公司韩国韩线钢铁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称重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君威索具有限公司焦作长江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瑞久卡罗莱有限公司台湾福仓电子有限公司宜昌创星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艾必埃姆(ABM)苏州有限公司哈尔滨万兴传动有限公司浙江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四川长江帕特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意大利布雷维尼减速机有限公司抚顺起重机厂温州博丰润滑设备厂沈阳三环机械厂奥地利拖飞宝 宁波达克轴承有限公司上海龙造电气有限公司南通通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河北博纳机床附件设备有限公司韩国世新机电(上海新慧)有限公司深圳英威腾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天冈电器有限公司上海菱光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中煤张家口煤机公司帕森斯链条分公孚乐率(上海)有限公司司青岛艾力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卡尔施达起重索具有限公司长城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市高强度螺栓厂上海吉泰电阻器有限公司富鸟润滑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02189《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B附答案

02189《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试大纲B 附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编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特点和设置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满足《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高级人才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基本工艺理论与工艺特点;培养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常用金属的一般性质、适应范围和选用原则 2.初步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胚,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3.了解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设备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范围。 4.初步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常用金属的工艺性。 5.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6.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工艺、方法及其原理。 II.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工程材料 一、课程内容 1.金属材料简介 2.晶体的结构 3.金属的结晶 页脚内容17

4、二元合金和其晶体结构 5.铁碳合金 6.钢的热处理 7.塑料 8.现代结构材料 9.功能材料 10.纳米材料 二、考核要点 1.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 2.金属的晶体结构 3.金属的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冷却曲线和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 4.合金的基本结构 5.二元合金状态图的概念 6.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7.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基本概念(铁碳合金状态图的组元和各部分组成,钢的组织转变) 8.钢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页脚内容17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刘振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 本课程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械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80,一学期完成. (二).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生具有获取和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能力,为达到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式 以文字教材(课本、参考书目等)为主,结合投影、挂图. 三.课程内容: 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①.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 内容: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其工艺特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重点、难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了解生产纲领、生产类型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和内容,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 ②.零件图分析 内容:零件结构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重点、难点: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要求:使学生了解如何分析零件图以及看懂零件图样上的技术要求,进而为后续掌握在加工过程如何才能满足技术要求做准备. ③.毛坯的选择 内容:机械加工中常用毛坯的种类、毛坯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毛坯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常用毛坯的种类;记忆和掌握毛坯选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④.基准的概念及工件装夹方式 内容:基准的概念及分类;工件的装夹方式;夹具的作用、分类及组成;定位原理 重点:基准的概念及分类;定位原理 难点:六点定位原理及定位方式 要求:使学生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基准的分类;了解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夹具的作用、分类和组成;理解并掌握定位原理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现状与特点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相当部分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是存货额大,但其原因就一定是台套计划方式造成的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1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08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为主线,力图达到强化工程基础原理、扩大专业讲授知识面、反映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工程中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各种刀具及其切削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寻找出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切削加工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能按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了解常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择使用。 2.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工方法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理论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 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 4.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5.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工艺规程设计综合练习举例讲解工艺规程设计设计过程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基本能力 2.实验: 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目的:弄清车刀各几何角度的定义及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掌握测量车刀几何 角度的方法 二、误差统计和分析实验 目的:作X-R控制图了解工序质量管理的意义;学会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 初步掌握分析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机械制造工艺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方案 题目:车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班级:08501机修高职 姓名: 指导教师: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0620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因此,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使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加工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2.能力要求: 1)能够按加工条件选择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切削加工参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 2)初步具备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的能力;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机床夹具的基本能力;

4)具备制订机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 5)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识图和制图能力,懂得机械机构的一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将本课程安排在《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形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和金工实习环节之后。 四、学时分配(建议开设72学时,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可以微调) 五、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任家隆,李菊丽等.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郭艳玲,李彦蓉.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工程机械制造中国企业简介

《中国工程机械》杂志正式发布 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 以下是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的中国企业排名公司名称公司英文名称国别 7 徐工集团XCMG 中国 8 中联重科Zoomlion Heavy Industry 中国 9 三一集团Sany Group 中国 18 柳工机械Liugong Machinery Co.,Ltd. 中国 22 龙工Lonking Holdings Ltd. 中国 24 山推股份Shantu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中国 26 厦工机械Xiamen XGMA Machinery Co., Ltd. 中国 41 福田雷沃重工Foton Lovol international heavy industries Co.,Ltd.中国 中国42国机集团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rporation 43玉柴重工Yuch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中国 中国46山河智能Hunan Sunward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Ltd. 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2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七名,中国500强企业第12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3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660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位居首位。

卢秉恒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复习大纲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P192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P192 切削层参数: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切削面积,P193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三面两线一点),P194 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车刀的标注角度:(五个),P195~197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理解各标注角度的作用 刀具的结构形式(以车刀为例):P197 整体式车刀、焊接式车刀、机夹重磨式车刀、可转位式车刀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P199 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4)良好的工艺性;5)经济性 常用的刀具材料: 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超硬材料 理解高速钢、硬质合金的特点及适用范围,P201~202 三个变形区:注意区分所在位置,P205 第Ⅰ变形区变形形式:剪切滑移 第Ⅱ变形区变形形式:挤压 第Ⅲ变形区变形形式:挤压 切屑类型: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 理解各种切屑在何种切削条件下较容易获得课本p205 积屑瘤:P206 形成过程: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 发生“冷焊”作用,致使切屑底层金属发生滞留现象,滞留层与前刀面黏结成一 体,最后积累后长成积屑瘤。 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增大实际前角、保护刀具、增大切削厚度、增大 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加工硬化:见制造质量那一章 切削力的分解:P208 切削合力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力:主切削力F c、进给力F f、背向力F p。切削热:P211 生热区:剪切面、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区、后刀面与过渡表面接触区 切削热的传导途径: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介质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P211~212 1)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增大和被吃刀量增大,都会导致切削温度 升高 2)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强度及硬度越高,切削温度越高 3)刀具材料导热性好的材料,可降低切削温度 4)刀具角度减小主偏角可降低切削温度,前角也会影响切削温度 切削液:P212 作用: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排屑作用、清洗和防锈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机械制造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技术领域,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各种交通车辆、大小船舰、农业机械、食品机械乃至许多瓢、盆、碗、罐等等都是机械制造的结果——产品。人们从事怎样高质量高效率地使用机械做出产品的全过程中所掌握和研究开发的技术,就是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通常可分为下面几类: 1、铸造 把钢、铁、铝、铜等所需要的原材料,加热到它们的熔点后浇注入模型内,使之成为产品或者还需后续加工的坯件。 2、锻造 把钢或特殊的铁、铝加热到它们的塑性非常好的状态,使加压力,使之成为所需的形状。 3、冲压 把厚度不大的钢板、铝板、铜板等到置于模具上,对其较快的冲击加压,使之成为固定形状的零件或产品,例如车壳、罐件。 4、轧制和拉拔 对初具所需形状的零件或材料,对其施加作用力而通过模具,使它们成为比较精密的零件(或产品)。这类方法中,有的是在加热状态下操作的,统称为热轧。有的是在常温下操作的,称为冷轧(冷挤)和冷拨。 5、热处理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及不同速度的冷却,甚至零下数摄氏度的冷冻,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和表面硬度等到机械性能,提高它的使用性能。 6、切削加工(统称冷加工) 切削加工是当前最普遍的机械制造工艺,它们的方法很多。从基本方法来区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6.1车削

在车床上使装夹的工件旋转,利用刀具切去工件上多余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加工那些形状比较规则的圆柱面(和孔)、、环形槽沟、螺纹。在技巧和夹具的辅助下,也可以切削球形、鼓状和凸轮件。尤其带有计算机的车床(常称为程序控制车床)可以加工较复杂形状的零件,且效率也较高。 6.2刨削 在刨床上,由刀具的直线(相对)移动,刨掉零件上多余材料。机床动作的规律性强,且由于它的切削力大,加工效率较高。另外还因刨削的刀具一般比较简单,生产成本就比较低。 6.3铣削 在铣床上,使用旋转的刀具进行切削。因为配有几种附件,可以用来改变刀具或被加工件的装夹方式,所以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也能加工齿轮。铣削的操作要求较高,尤其需要配置的刀具等附加设施多,它的运行成本较高。 6.4磨削 在磨床上,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对零件实施加工。砂轮是由一定大小的硬颗粒材料粘结而成,它们的许多棱角密集排列形成切削刃口,所以经过磨削的表面非常光整,甚至可达到镜面状态。它的切削量很小,是一种精密加工,通常磨削平面、圆柱体内、外面,圆锥体或螺旋面等,有时候也能加工特殊形状表面。 6.5拉削 在拉床上,使用专门设计的长条状刀具的直线运行进行切削,最常见的是用来加工槽、多种形状的孔等。机床动作的规律性强,但由于刀具比较昂贵,加工成本较高。 6.6 齿轮加工的常见工艺 齿轮加工是我们中马机械有限公司最基本的任务,其它的机械工艺都围绕着完成高质量的齿轮产品。 目前常见的齿轮加工方法有: 6.6.1滚齿 在滚齿机上,装夹牢固的坯件一边旋转,一边由螺旋状的刀具旋转和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知识分享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提供各种机械来保障各个行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包括了轻工业、重工业等在内的机械制造业体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且底子薄,同时还受到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封锁的影响,使我国的机械制造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的产品品质与技术水平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制造技术与工艺落后,结构也不够合理;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并且在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的需求将会更加的强烈,作为已经深人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严峻挑战。 2.当前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成本管理控制较为困难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原来那种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够被市场接受。而技术更新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机械制造的产品定制性很强,基本是按照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产品的规格繁多,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异常复杂,容易造成额外成本的产生;同时为了能够控制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导致成本增加。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只停留在成本核算之上,难以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进而造成浪费,不符合精益生产的思想。 (2)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的生产理念比较落后,生产运作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没有完善的生产控制计划,没有ERP的机械制造企业计划的方式;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没有能够有效结合,零件成套水平不足;缺乏准确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不足;人工成本核算通常情况下只能够计算产品成本,难以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部分成本数据的采集仍然是人工归集,数据的准确性不足,成本计算不够准确;多层式的组织机构和一般业务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基础大纲

1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及参考书..................................................................... 2 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大类四年制本科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先进制造哲理,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切削与磨削加工原理,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机械装配工艺,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工艺装备(机床、夹具、刀具);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及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通常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填空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5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 (四)分析题:3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五)计算题:4题,每小题15分,共60 分 (说明:以上题型及分值分配仅作参考,根据需要可作调整) III 考查内容及参考书 (一)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1、教学内容 (1)制造、制造系统与制造技术的概念; (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先进制造哲理与先进生产模式; (4)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分类。 2、基本要求 (1)掌握制造、制造系统与制造技术的概念; (2)了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了解先进制造哲理与先进生产模式; (4)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分类。 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0000542 学分:5 总学时:80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0 开课学期:6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测试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各专业方向模块课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即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课程性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现代机械制造专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必修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旨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为学生能够进一步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创新的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主要讲授内容有: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能对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和部件、系统的装配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对工艺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其创新。(对应毕业要求:2.6、4.4、5.4)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了解各类加工机床的切削运动及与之相配的加工刀具,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及刀具(对应毕业要求:2.6) (2)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合理地安排加工工艺路线以获得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对应毕业要求:2.6、4.4) (3)理解工件的定位原理;掌握定位误差分析计算;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对应毕业要求:2.6、4.4、5.4) (4)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全(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 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 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 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 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 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 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 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斜楔夹紧机构:(1)斜楔结构简单,有增力作用。(2)斜楔夹紧的行程小。(3)使用手动操作的简单斜楔夹紧时,工件的夹紧和松开都需敲击 螺旋夹紧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夹紧可靠、扩力比大以及行程不受限制等优点,故应用广泛。缺点是动作慢、效率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据其进行生产准备。车间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2是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工艺规程,在产品投产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