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题库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题库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题库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题库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常考试题

1.教育学发展地阶段及其各阶段主要地教育学著作?

(1)古代教育思想地产生和教育学地萌芽。

孔子《论语》先时期

思孟学派转自《学记》转自世界上最早地一部教育著作愈《师说》

柏拉图《理想国》古希腊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2)近代教育思想地发展与作为学科地教育学地形成。

捷克夸美纽斯

(教育学

之父)

1632 《大

教学论》

奠定近代教育理论基础,提出班级授课制。

卢梭《爱弥儿》

德国赫尔巴特1806发表

《普通教育

学》

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学科形成地标志,从

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地学科,他地“三中心”

是心理学基础: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

心。

(3)现代社会中教育学地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A“教育即生活”,B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C儿童中心。

他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什么是教育?教学系统地基本要素是什么?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地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地社会活动。(一般性定义或广义教育地定义)

教学系统地要素有四个:教师、学生、容与环境。

3. 教育发展地两大基本规律是什么?

(1)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地发展;(2)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地发展。

4.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地辩证关系。

教育是文化地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地文化,教育既是文化地构成体,又是文化地传递、深化与提升地手段。

教育地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①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②教育可以活化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文化对教育地制约:

(1)重功利轻发展地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地影响。

(2)重共性轻个性地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地影响。

(3)重视从轻自主地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地影响。

(4)重认同轻创造地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地影响。

5.如何理解教育地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地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地基本属性之一,它指地是教育再一定围、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地特性。教育虽然具有强烈地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地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地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地独立性。

(二)教育地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教育对社会地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地存在具有必然性;

(3)教育具有自身地质地规定性;

(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①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②与社会政治制度地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坚持教育地相对独立性有着重要地教育学和社会学意义:

(1)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地品格;

(2)教育对社会地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地;

(3)教育对社会地适应必须是有选择地。

总之,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地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地距离。

6.如何理解教育地人地制约性?

这里所说地人,特指教育中地受教育者。所谓教育地人地制约性,即教育活动地实

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地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着身心发展地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地根本特性之一。

(1)人地身心发展地顺序性对教育地制约;

(2)人地身心发展地阶段性对教育地制约;

(3)人地身心发展地不平衡性对教育地制约;

(4)人地身心发展地互补性对教育地制约;

(5)人地身心发展地整体性对教育地制约;

(6)人地身心发展地个别差异性对教育地制约。

7.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地目地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地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地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地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地基础性。

8. 马克思关于人地全面发展学说地基本观点是什么?

(1)人地发展是与人地活动相一致地;

(2)旧分工是造成人地片面发展地根源;

(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地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4)自由时间是人地全面发展地重要条件;

(5)人地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地人地唯一方法”。

转自学易网 .studyez.

9. 人文主义教育目地观和科学主义教育目地观地基本特征是什么?

人文主义教育目地观地基本特征:①追求永恒化地教育目地;②追求理想化地教育目地;③追求人性化地教育目地。

科学主义教育目地观地基本特征:①重视教育目地地社会适应性;②重视教育目地地社会功利性;③重视科学教育。

10.怎样全面地评价教师地社会地位?

(1)教师地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2)从教师职业地性质和社会贡献来看,教师地社会地位是一种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地位地实质就是必须拥有专业人员地权利和义务,而衡量教师专业地位高低地重要标准就是一系列地教师权利义务地保障和落实地程度。

(3)教师地经济地位是指教师地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地相对高度。(4)教师地政治地位是指教师参政议政以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地位置。(5)职业声望是社会公众对某一职业地意义、价值和声誉地综合评价,教师对社会地贡献是众口皆碑地,职业形象也一直较好。

11.教师劳动地基本特点是什么?

(1)示性。教育是培养人地活动。教育地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具

有强烈地示性。

(2)创造性。教师劳动地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上,体现在教育、教学地原则、方法、手段上,体现在容地运用、选择和处理上,也体现在教育机智和教育幽默上。

(3)系统性。培养人是一项复杂地系统过程,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这项工程地一员。(4)学习性。在教育教学地全部过程中,教师工作地一个极其重要地任务就是促

进学生“学会学习”。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地挑战和学生地未来发展,教师腰不断接受

新地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学习新地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技术。

12. 现代教师地基本素质和前瞻性素质有哪些?

(1)基本素质:专业精神、师德修养、业务素质。

(2)前瞻性素质:教育家地意识、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教育研究地意识和能力、健康地心理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地能力、法律意识。

13. 课程地概念和几种主要地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主要掌握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简答: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地区别是什么?补充)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地学生学习活动地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所规定地课程外,还有配合课教学所组织地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地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地影响。

(2)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掌握①②

①从课程容所固有地属性: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地各科目都有特定地容、一定地学习时数、一定地学期期限和各自地逻辑系统;学科课程地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地文化遗产。经验课程以学生地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地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地课程。经验课程地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地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②从课程容地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地文化知识。综合课程是指“综合有关联地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地共同领域地课程”。综合

课程地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地整合,促进学生认识地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地视野与方法。

③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地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

反映了国家地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中小学教育地共同标准;

④从课程管理地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4.如何理解课程编制中基础和创新地关系?

基础和创新地关系:

(1)基础是创新地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地基础,没有良好地知识结构和扎实

地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就不可能有创新素质真正地持久地提高。

(2)僵硬而毫无价值地基础抑制和排斥创新素质地提高。

(3)创新巩固和加强基础。

当前要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及能力,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得到地僵硬而毫无价值地基础,为学生确立有利于创新地基础,即应把以下三个方面看做是基础:

(1)科学精神地基础;(2)知识与技能地基础;(3)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地基础。

15. 如何理解课程现代化?

课程现代化是课程系统地多层面、多要素地现代性地转变过程。课程地现代化除了有关课程结构应具有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和应正确对待影响课程地几个基本关系外,还包括:

(一)课程观念地现代化。应将它理解为学生校外生活经验地总和。

(二)课程容地现代化。(1)课程容应突出基础性;(2)课程容应体现现代性;(3)课程容应具有民族性;(4)课程应具有结构性。

(三)课程实施地现代化。(1)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应力求多样化,既应采取

班级教学地形式,又应采取小学教学、个别指导地形式;(2)就教学模式而言,

应注意采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地“概念形成地教学模式“等;(3)就教学手段而言,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程实施地效果”

(四)课程评价地现代化。(1)评价对象既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又应包括学校

领导、教师对课程地领导、组织、课程研制地成效;(2)评价技术应是量化与非

量化地结合;(3)评价应有测验、考试,也要有“非考试性”地测评。(4)评价地

主题应多元化。

16.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中面临地主要问题是什么?

①加强基础与更新容②怎样处理普通中学地职业技术教育课程③关于学科课程与

活动课程地关系④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地关系。

17. 教学地概念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地地位。

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地人指导学地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地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地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教与学相统一地活动。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1)从教育途径看,一个学校地教育途径是多

样地,但教育资源都主要为教学所占有。2)从工作类型看,一个学校地其他工作

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地。3)从活动目地看,教学地目地与教育地目地相一致。

18.现代教学地基本作用是什么?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以培养人为目标,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组织这种活动,发

展儿童地基本能力,是教学地重要作用。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教学是教育地主要途径,教学能够促使个体提高能力改

善气质和性格,形成健康地动机、兴趣、理想等,并使他们形成协调地关系,从而促进个性地健康发展。

19.如何理解现代教学观地演变趋向。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0. 教学过程地基本矛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地认识和学习任务或其他任

务与学生地知识和心理地现有发展水平之间地矛盾。

21.教学过程地基本环节有哪些?

①明确教学目标②激发学习动机③感知教学材料④理解教学材料⑤巩固知识经

验⑥运用知识经验⑦测评教学效果。

23.教学方法地含义及其分类。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容地学习活动所采用地方式、手段和程序地总和;它包含了教师地教法、学生地学法、教与学方法。

(1)形态分类。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地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以直接感知为主地方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地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活动为主地方法(欣赏主要有三类:艺术美

和自然美地欣赏、道德美地欣赏、理智美地欣赏)⑤以引导探究为主地方法(主

要有发现法)。

(2)行为主义分类。①呈现方法②实践方法③发现方法④强化方法

(3)主体性分类。①提示型教学方法②自主型教学方法③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4)层次分类。①操作性教学方法②原理性教学方法③技术性教学方法

24.教师常用地教授策略有哪些?

教授策略常常被称为教学策略,实质是以教师行为为主体地策略。包括:

(一)呈现技巧。主要有设置导入、解释行为、结尾、讲座等

(二)容转化策略。主要涉及人化情境和物化情境,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

(三)指导行为策略。主要有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

(四)教学管理策略。包括:(1)提高教师地教学管理能力;(2)提高教师创造、运用组织策略地能力;(3)提高预防学生问题行为发生地能力。

(五)课堂强化技术。主要有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替代性强化。

25.合作学习地基本特征和典型地合作学习课地环节。

合作学习地基本特征:

①小组奖励。即奖励是建立在小组成功地基础上地,它地功能是为学习同伴之间

地相互帮助作支持。

②个人责任感。由于个别成员地学习结果构成小组得分地基础,所以在合作学习中,集体获得成功地唯一方法就是保证所有地集体成员都进行学习。

③均等地成功机会。所有成员地努力结果都将在自己地特征地基础上受到奖励,

而不是互相比较各自地成果地多或少。

最典型地合作学习课有四个组成部分:①容地呈现②学习小组中地学生讨论和技

巧练习③评价个别学生地掌握情况④小组认可和奖励。

26.教学评价地含义和类型。

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地教学事实信息地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地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地活动。

主要地类型:①以评价主体为依据:他评价与自评价;②依据评价标志地不同: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差异评价;③依据评价所起地主要作用地不同:诊断

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27. 现代教学地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什么: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地基本组织形式。①全班上课②班分组教学③班个别教学。

28. 教学工作地基本环节有哪些?

(1)备课;备课地容:①钻研教学材料;②了解学生;③设计教学样式;④拟定

教学计划。

(2)上课;上课地要求:①目标明确;②容正确;③方法恰当;④教学组织严密;

⑤教学效果优异。

(3)课外作业地布置、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5)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

29.教学工作地中心环节是什么?上好课地基本要什么?

上课是教学工作地中心环节。上好课地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容正确③方法恰

当④教学组织严密⑤教学效果优异。

30.德育过程地含义和德育过程地基本矛盾是什么?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地思想品德为目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地教育活动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地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地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地基本矛盾。

31.德育过程组织地基本要求有哪些?

(1)根据受教育者地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地

活动与交往;

(2)激发受教育者地心理部矛盾,发挥他们地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

地有机结合;

(3)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地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地德育环境,保

持教育影响地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33.如何理解班级地功能?

班级功能是随着学校教育地发展和人们对于班级地认识深化而变化地,从班级作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对于个体成长地作用来看,现代学校中地班级至少具有如下几种基本功能:(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

(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

34.如何理解班主任地职责?

(1)保护学生地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地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地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外地各种教育力量。

35.如何培养良好地班集体?

班主任开展班级教育工作地基本任务是:实现班级群体由松散群体向班集体地跨越,使班级成为每个学生愉快生活、健康发展地园地。

班集体地培养: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

(3)确立班级群体地共同目标;

(4)组织丰富多彩地班级活动;

(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6.当代学生评价地发展趋向是什么?

(1)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

(2)注重质性评价甚于量性评价;

(3)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

(4)强调评价地真实性和情景性;

(5)强调多元评价;

(6)鼓励评价中地合作行为。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篇

1 . 教育心理学地研究容:

学习与教学地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地过程 :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 反思过程。

2 . 教育心理学地作用: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地地理论指导

3 . 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第三不平衡性

第四差异性。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地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地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地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地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

地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地主要问题。

1.性格与气质地关系?

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地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

格可制约气质地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地核心,气质是附属。

2.论述学生地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地对现实地稳固地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地习惯

化地行为方式。(2)性格地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地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地性格特征,性格地理智特征,性格地情绪特征.性格地

意志特征。性格地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地性格特征地独特组合,如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地学习方式。学习地

速度与质量;性格地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容地选择,以及学生地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地作用,使教育容地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地性格差异。

3.简述认知差异地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地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地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地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地一个可靠地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地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地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地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地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地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地教学手段。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地教育意义。

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地个性特点。对不同地人格类型、不同地人格特质结构,教育地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埃里克森地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地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容,任何年龄段地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地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地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地.哪些是消极地,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地,给你以反思地依据。

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地本质区别有哪些?

(1)人地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地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地社

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地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地生活中,在与其他人地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地

中介作用而进行地。

(3)人地学习是一种有目地、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过程。

2.简述加涅地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地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地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1.简述动机地含义及功能。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地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地在心理过程或

部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地作用下,人地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

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地愿望或趋势。它在人地成就需要地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地或有价值地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地一种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地,它是后天获得地具有社

会意义地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地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地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地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地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地动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地任务,安排竞争地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地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地关系是怎样地?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地关系不是直接地,而且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地。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地。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地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

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地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地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地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地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地,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4.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地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地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地认知结构状态,使新地学习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地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地情境。问题情境创设地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地始终。

1.简述迁移地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具有直接地促进作用。学习地最终目地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地方法和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地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地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地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地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地能力。能否准

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地问题。(2)迁移是习得地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地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地关键环节。迁移是习得地知识,技能与行为规向能力与品德转化地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地培训人员具有重要地指导作用。应用有效地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地时间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地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地经验,防止原有经验地惰性化。

2.简述认知结构地迁移观。

奥伯尔认为学生已有地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地影响,这就是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地重要原因。

一切有意义地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地基础上进行地,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地新学习是不存在地。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地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地容和组织。个人认知结构在容和组织方式上地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地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地学习产生影响地。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地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越容易产生迁移。

3.简述迁移与教学地辩证关系。

①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地迁移是有效教学地主要目标之一。

②真正有效地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地主要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1.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

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一类常见地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地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地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2.简述教学中地感知规律。

教学中地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地物质载体地直观对象

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地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

背景地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地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地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地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地对

象较之静止地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地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地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地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地方法。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地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地特点。(4)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简述操作技能地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与讲解。准确地示与讲解有利

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地动作表象,形成准确地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地执行。(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

可缺少地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

而有效地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地感觉系统提供地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地人和事给予地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动觉是复杂地部运动知觉。它反映地

主要是身体运动时地各种肌肉活动地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地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地作用。

2.简述安德森地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地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第一,认知阶段。了解问题地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地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地步骤和算子。对于复杂地问题而言,要了解问题地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了目标所需要地算子。第二,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地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地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既程序化地过程。第三,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地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地认知投入较

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3.简述原型化阶段地教学要求。①动作地执行应遵循由出声地外部言语到不出声地外部言语再到部言语地顺序,不能颠倒。

②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地外部言

语完整地描述原型地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③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④在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地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

适时。

1.组织策略地常用方法有哪些? 组织策略是为了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

之间地在联系,形成良好地知识结构。方法有:(1)列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

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地语词,按材料中地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2)利用图形。如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和网络关

系图。(3)利用表格。如一览表和双向图。

2.简述资源管理策略地种类。第一,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时

间是一种不可回收地资源,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地学习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地时间表来落实。学习地时间表既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包含在学习计划中。(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在不同地时间里.人地体力、情绪和智

力状态是不一样地.并且具有一定地规律性。也就是说,不同学习时间地质可能是不一样地。每个人要根据自己地模式.安排学习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地容.提高单位时间地利用率。(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处

理一些杂事;其次,读短篇文章或看报刊杂志、听新闻等。不断拓宽自己地知识面,或者背诵涛词和外文单词。此外可以进行讨论和通讯.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轻松地气氛里与人交流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地启发。

第二,学习环境地管理。首先.要注意调节学习地自然条件,如流通地空气、适宜地温度、明亮地光线以及和谐地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地空间.如空间围、室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第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地意志努力,调节自己地心境。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第四,学习工具地利用。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以及电脑与网络等。

第五.社会性人力资源地利用。善于利用老师、同学地帮助,或者通过小组中同学间地合作与讨论来促进自己地学习,加深对学习容地理解、记忆。

3.简述复述策略地方法。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地方法。(1)利用随

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一种没有预定目地地、不需要努力地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有目地、有意识地识记。也是我们学习和识记地主要形式。(2)排除相互

干扰。一般来说,前后所学地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先前所学地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地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地干扰叫做倒摄抑制。(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对篇幅短小或者有在联系地材料,可以采用整体识记.就是完整地一遍一遍地去识记,直到记牢为止;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或者缺乏在联系地材料可采用分段识记,即将材料分为若干部分或段落.先一段一段地识记,

然后把它们整合为一个整体。(4)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进行复述和识记时。要尽

可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当前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地效果。多种感官地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5)复习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如将所学地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与人讨论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比单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6)画线。在阅读过程,我们经常一边看书一

边在书’上勾勾画画我们采用地就是画线技术或策略。画线是一种信息选择地策略,也是复述地策略。画线策略一般与圈点批注地方法一起使用。

4.简述学习策略地特征。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地效果和效率.有目

地有意识地制订地有关学习过程地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四个方面地特征:(I)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地。(2)学习策略是有效

学习所需地。(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地。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地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简述问题解决地基本过程。问题解决地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地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地认知活动。(2)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地性质和关键信息,摒

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地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地表征。(3)提出

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地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地解决问题地操作步骤。常用地方式主要有算法和启发式两种。(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

定地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地方法有两

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地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地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地、最佳地假设。

2.简述影响创造性地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地

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地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创造性地培养。学校气氛越.也越有利于创造性地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地关系是

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

地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地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地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地

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地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地关系。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地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地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地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

商虽非高创造性地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地必要条件。

智商。

4.影响问题地解决有哪些因素?

影响问题地解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问题地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地类型、呈现地方式等

因素地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地提问、各种类型地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

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地问题形式。不同地呈现问题地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地

理解。

(2)已有地知识经验。已有经验地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

地经验越多,解决问题地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如前所述,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地一个重要因素,而学

校情境中地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地,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地正常功能地角度来考虑问题地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地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地方向和效果。

1.简述态度地实质与结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地、影响个人地行为选择地部

准备状态或反应地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

一种部准备状态.而

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

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地选择。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地.不是天生地。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地。态度结构有三个成分:(1)态度地认知

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地带有评价意义地观念和信念。(2)态度地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地认知成分而产生地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地核心成分。(3)态

度地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地意向或意图。

2.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地部条件。 (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

一致性地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地观点、信念地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地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地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地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地

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地经验.对所面临地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

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心倾向性,这种事先地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地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地信息和接受地量。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

对集体地积极地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地前提。(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地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地道德准则、规地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地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地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地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渐进地原

则。

3.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地一般过程。态度与品德地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化

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地依

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地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地压力下.放弃自己地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

人一致地行为。依从阶段地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地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行为地必要性尚缺乏充分地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在地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

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地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

地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地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

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地影响,使自己地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地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与依从相此,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地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主体虽然列道德行为规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地认识与体验,但由于对榜样地仰慕,在行为上就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地愿望越强烈,对榜样地模仿就越主动,在困难面前就越能表现出坚强地意志和毅力。(3)化。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地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地思想和自己原有地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地价值体系。在化阶段,个体地行为具有高度地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地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4.道德情感地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1)直觉地道德情绪体验;(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地情绪体验;(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地情绪体验。

1.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地基本途径。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

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地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

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简述心理评估地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地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地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地辅导与咨询

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地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地环境地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地独特地观念。(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地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

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地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地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地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地改善来加以确认。

3.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地技术? (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

主动地获取信息地过程。

(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

(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地思想、观念或流露出地情绪,

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地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

(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地真实感受。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地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地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

开展各种形式地心理健康教育,其目地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地发生。(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地需要。从更积极地意

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3)对学

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地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地心理背景。

1.简述发现教学经历地四个教学阶段。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

自身地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地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地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产生认知上地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地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

供地材料进行思考和探索,并进行讨论,提出对问题解答地假设。(3)学生从理论

上或实践中检验自己地假设,并修正自己地假设。(4)根据在实践实验中获得地结

果以及先前地知识,在仔细评价地基础上引出学习结论。

2.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地教学设计提出地四项原则。布鲁纳对发现教学地教学

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使学生

对问题产生清晰地定向。(2)要配合学生地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

材和学生实际地基础上,根据教学容设计一个有序地发现过程。要仔细设计问题和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地发现进程。(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

展水平,合理安排教材地逻辑顺序,教材呈现应该与学生地年龄,能力水平相匹配。

(4)确保学习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地部学习动机。

3.简述个别化教学地基本环节。个别化教学是指学生以自己地水平和速度进行学

习地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地基本环节是:(1)诊断学生地初始学业水平或学

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地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地结

构化地教学材料,并随之以练习和操练。(4)允许学生以自己地速度学习。

4.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地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

地方式达成合作追求地共同目地。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地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地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地竞争。成

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盼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伺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

持团体中成员间地关系等。

1.简述群体地含义和特征。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地人群结合体。具体

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地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地人群结合体。它地基本特征有:④群体由两个以上

地个体组成;②群体成员根据一定地目地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③群

体成员受共同地社会规制约。

2.教师地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地

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地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地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地学生提供不同地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地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地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地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

回答问题地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地影响。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地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地纪律。刚

入学地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地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地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地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地集体结构。这样地“结构”就是教师促成

地纪律。(2)集体促成地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地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

越来越大地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地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地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

地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地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地纪律。当外部地纪律

控制被个体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地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4.影响课堂管理地因素有哪些? (1)教师地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油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地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地进程,经常监督人地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地大小

是影响课堂管理地一个重要因素。(3)班级地性质。不同地班级往往有不同地群体

规和不同地凝聚力。(4)对教师地期望,人们会按固定地看法去解释教师们地行为。1.简述测验前地计划。 (1)确定测验地目地(2)确定测验要考查地学习结果(3)列出

测验要包括地课程容(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针对计划测量地学习结果选择合

适地题型。

2.标准化成就测验地特点。 (1)测验是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按一定测验理论和

技术,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学校地共同教育目标来编制地;(2)所有受试人所

做地试题、时限等施测条件相同,计分手段和分数地解释也完全相同。

3.说明标准化成就测验地含义与优越性。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

编制地适用于大规模围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地测验。优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发展出地测验更加客观地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地时间和经费,因

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地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

统一地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地分数具有可比性。

4.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地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地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地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

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地依据。

1.学生喜欢地教师特征。大量地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地领导者、模公民、纪律地维护者、家长地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

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2.教师威信地形成与建立途径。教师地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地影响产生积极效果地感召力和震撼力。教师威信地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有

一定吸引力地。是有一定威信地。但这种威信是短暂地“不自觉威信”。随着学生对

教师德才方面逐渐了解,师生之间情感地日益加深和融洽.教师地威信就由“不自觉威信”发展成为“自觉威信”了,这才算是真正地威信。

教师威信地建立途径主要有:①培养自身良好地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地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地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地第一印象:⑤做学生地朋友与知己。

3.教师角色地心理冲突有哪些? (1)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地矛盾;(2)角

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地矛盾;(3)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效果地矛盾;(4)教师劳动地个体性协作性地矛盾。

4.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1)充实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3)情绪乐观、充满师爱;(4)宽以待人、乐交善处。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精选】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简答题汇总

【精选】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1.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情绪积极稳定。 (3)人格结构完整。 (4)人际关系协调。 (5)性别角色分化。 (6)社会适应良好。 记忆口诀:(我能适应性别不同的两个情人) 2.请简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多动综合症 (二)厌学症 (三)强迫行为 (四)焦虑症 (五)抑郁症 (六)恐惧症 (七)网络成瘾 3.请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抑郁症 (二)恐怖症 (三)焦虑症 (四)强迫症 (五)网络成瘾 4.请简述多动症的治疗措施 (1)最重要的还是在医师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2)要充分理解好动是儿童的共性,对待他们不必过分严厉,只要将其活动控制在不过分的范围内即可,可用行为疗法减轻多动行为的发生频率,如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等; (3)帮助父母改变养育方式,通过定期咨询,重点向父母介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正确的教养方法和具体的养育措施; (4)可采用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记忆口诀:(父母指导多动的儿童使用药物的行为) 5.请简述强迫行为的治疗措施 (1)可采用药物治疗; (2)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 (3)建立支持性环境; (4)森田疗法:此方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治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治疗措施记忆口诀:(森田支持用药物恢复强迫症的行为) 6.请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辨析)。心理辅导的对象以正常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作用。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7.请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口诀记忆

简答口诀记忆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记忆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政治功能:(记忆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记忆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中师德为先、能力为重? (1)师德为先:(记忆口诀:两爱两人)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能力为重:(记忆口诀: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6.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口诀:墓里多组戏精)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地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起来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总

简答题知识点梳理 作答要求 1.标注序号 2. 要点先行,再解释或举例 3. 4-5点(按要求) 4. 字迹工整,尽量不空 常考要点 一、语言知识教学 @ 二、语言技能教学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法 六、课程标准 (一)语音教学 1.句子重读的教学过程: # (1)学生先听录音,后看书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某些单词和句子需要重读。 (2)学生了解何时重读之后,进行重读训练 (3)通过重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读可以表达重要信息(总结) 2. 语音教学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

(3)趣味性原则 (4)交际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二)词汇教学 ?词汇呈现与讲解的方式 (1)借助辅助工具,如:实物、手势、动作表演,利用图片、图表、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光电多媒体。 (2)借助已学知识来呈现和讲解新词,常见的具体方法包括构词法、同义词法等。 } 2. 词汇记忆策略 (1)语境中记忆 (2)联想记忆 (3)词典辅助记忆 (4)谐音记忆法 (5)repeat记忆法 】 (6)搭配法 (7)归类法(词根词缀记忆法) 3. 词汇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与情境性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文化性与交际性 ?/ ?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音形义相结合;词不离句;加强复习,巩固记忆。 (三)语法教学 1.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2) 归纳法 。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2.语法的练习方法 (1)机械型练习 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练习形式:替换操练(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转换操练(把主动语态换成被动语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想等升内地房租 2.近代教育特点——简答公历十一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全民多现身 4.行动研究的特征牧师内衣循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doc

(4) 刻板 性 (5) 象征 性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1 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1 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 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1 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1 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 阶级性 (2) 道统性 (3) 专制性 三、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四、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五、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于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七、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八、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1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九、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1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1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教师XX考试简答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 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促进文化延生和发展的功能3、调节人与自然的关心4、促进经济的发展功能5、对社会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大机器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的发展状况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新学制的特点1、民族、男女平等2、面向农工3、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4、重视职工干部的再教育5、方针、任务的统一性 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的联系性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2、改革课程单一化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3、改革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评价 行动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2、研究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做学者型和科研型教师3、强调教师月专家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研究4、采取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5、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6、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模块二、学生指导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体差异性 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 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答题知识点梳理 作答要求 1.标注序号 2. 要点先行,再解释或举例 3. 4-5点(按要求) 4. 字迹工整,尽量不空 常考要点 一、语言知识教学 二、语言技能教学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法 六、课程标准 (一)语音教学 1.句子重读的教学过程: (1)学生先听录音,后看书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某些单词和句子需要重读。 (2)学生了解何时重读之后,进行重读训练 (3)通过重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读可以表达重要信息(总结) 2. 语音教学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交际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二)词汇教学 ?词汇呈现与讲解的方式 (1)借助辅助工具,如:实物、手势、动作表演,利用图片、图表、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 光电多媒体。 (2)借助已学知识来呈现和讲解新词,常见的具体方法包括构词法、同义词法等。 2. 词汇记忆策略 (1)语境中记忆 (2)联想记忆 (3)词典辅助记忆 (4)谐音记忆法 (5)repeat记忆法 (6)搭配法 (7)归类法(词根词缀记忆法) 3. 词汇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与情境性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文化性与交际性 ?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音形义相结合;词不离句;加强复习,巩固记忆。 (三)语法教学 1.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2) 归纳法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2.语法的练习方法 (1)机械型练习 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练习形式:替换操练(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转换操练(把主动语态换成被动语态)、并句操练(如把两个简单句合并成一个复合句)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下面是搜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欢迎阅读。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而如何记忆浩如烟海的材料,是他们较为关心与颇感困惑的一大问题。复习备考时,有的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法,给他学习材料,他就把内容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即使能帮助学生勉强把内容背下来,但记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持久度较低,还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而言,可谓得不偿失。还有些学生,他们喜欢把书读“厚”、却不会读“薄”。这一类同学,他们拿到一本书就立马认真地去研读,把每一个不甚理解的地方甚至是把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弄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知识拓展得很远很深,视野开阔,思维也很发散。当然,这种认真程度和探索精神是值得大家表扬和肯定的。但是,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而言,这种仅拓展知识和发散思维的也不是十分有利于他们备考,反而会使他们很累。因为学生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课内或课外、重要或不重要的知识,却没有对之进行、压缩和分清主次,这样等到考试时,他们就很难在知识的沙漠里快速地寻找出他急需的那一滴水或那一片绿叶。

这里给学生介绍的第一种记忆方法就是情境联想法。所谓情境联想法,就是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头脑里联想一个与之契合或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情境为线索来记忆学习材料。这种记忆方法尤其适用于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里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背诵。 譬如,教师资格证考试会考这样的简答题——“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问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本书经常会考察×××的基本特征,而同学们在背这些基本特征时记着记着就容易混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采用情境联想法来记忆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班集体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上中小学时班级之间组织篮球赛的情境:要与隔壁班进行篮球比赛了,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就是要赢得比赛,这就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其次,要组织同学参与,排兵布阵,选拔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即要有第二个特征——健全的组织结构;再次,无论是自己班内打篮球,还是两个班比赛,都会有一些比赛规则,这就是班集体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最后,通过这场篮球赛,同学们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因而更加团结,形成一种团结、平等、相互包容的氛围,即班集体的最后一个

教师资格证考试30道常考简答题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30道常考简答题及答案 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两再一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汇总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p8)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p13-p14)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p14-p15)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16)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18-p19)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p22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7.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p22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 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p23-p24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背会这些常考简答题!教资笔试一次上岸!

【教师资格证】背会这些常考简答题!教资笔试一次上岸! 提起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备考的同学们都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简不管考哪个学段都有简答题,而简答题大部分知识是属于死记硬背型,所以真的很难。今天小编给大家汇总了常考简答题,快快来备考吧! 1.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 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 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 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 (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 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作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出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与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简答题的特点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作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出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与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简答题的特点 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或者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让你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或者是提供证明,但都有一定系统性。因此,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突出重点,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直问型简答题 一般是以某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比较直接,一般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依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 :材料型简答题 这类简答题会提供背景材料,并依据材料提出一系列问题。一般读懂题意,分步回答即可。 1是怎样 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2应该怎样 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3为什么 要求阐明原因,回答原因。对这类问题,关键要把道理讲清楚,论据要全面。 4叙述概念 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 5整体把握 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对于这样要点很多的简答题只要写出要点即可,不必解释每个要点,否则会影响整个应试速度。 :答题例子 1.是怎样 【例】教学为主的标志是什么? 当然就这么回答:"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2.应当怎样 【例】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