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心出品】“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良心出品】“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良心出品】“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良心出品】“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

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

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

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

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

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提出和选择课题

学生活动: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

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

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

(2)成立课题组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每7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选出

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教师活动:

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强弱搭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位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学生活动:

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民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料。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例如:到图书室查阅、到计算机室上网搜索资料、网上采访各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小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让一部分同学上网搜索资料,其余的同学到图书室查阅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第二阶段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少数

民族地区采访有关群众,特别是采访一些老一辈老人家。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收集有代表

性的相片。

2、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各小组扼要汇报研究情况,重点是各小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将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材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教师活动:

1、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人员和采访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

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提供有关作品材料模板。例如:宣传小册子制作向导、摄影作品制作向导、“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写作指南等。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研究总结: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

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

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

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

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

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

会等习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春节前还要进行的活动有: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

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

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

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

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小孩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系在手腕脚腕处,用以避邪,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方才摘下。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

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

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

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

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

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

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

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国人心中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国家都具有本国特色的节日,节日不是一

个形式,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凝聚力,一种潜在的社会内涵。我们必须以端正的态度,

优良的思想看待我国的传统节日,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知识性,这是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是

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我们不能脱离民族的根,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老一辈人民都应支持传

统节日,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结束语

在2个多月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民众交流、学习。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

新的观念与做法。并从中溶合了语文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语文。学生的参与面广,积

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

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

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