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思考题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思考题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思考题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思考题

《图书馆学概论》思考题

第一章

3、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文献信息资源——物质基础

(1)信息、知识(2)文献(3)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2、用户——服务对象

3、工作人员——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4、技术方法——做好图书馆工作主要重要手段

5、建筑与设备——物质条件

5、为什么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作为近代图书馆的标志?

近代图书馆对公众开放。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从文献收藏转到文献利用;图书馆活动从单纯的藏书整理扩展到一项复杂的科学工作体系;图书馆读者从少数人发展到面向全社会;图书馆藏书资源从单一的图书走向多样化的文献类型。

6、在图书馆发展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人物与事件?

(1)17世纪法国的诺德写《关于图书馆建设意见书》,被称为“最早的图书馆学概论”。

(2)1807年,德国人施莱廷格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中首次提出“图书馆学”一词,设想建立图书馆学体系;

(3)1821年,德国人艾伯特提出“图书馆管理”说。丹麦人莫尔贝希将艾伯特的图书馆学结构系统化,形成“艾伯特—莫尔贝希体系”;

(3)1886年,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图书馆学讲座开课;

(4)美国杜威对图书馆学的贡献:创办第一所图书馆学院(1887);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杂志》(1876);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1876);出版了著名的《杜

威十进分类法》(1876)。

(5)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图书馆学理论中的经典。

(6)巴特勒的《图书馆学导论》是对技术主义或实用主义的一个突破。

(7)图书馆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芝加哥学派的形成。

(8)1965年,谢拉首次提出“社会认识论”这一概念。

7、促进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水平

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提供的资金和物力保障;

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的教育水平和社会阅读能力;

经济生活的活跃程度决定着它对信息交流系统的依赖程度。

(2)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

工业化大生产对工人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大众教育的兴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口迅速增加;

城市的出现,人口相对集中,对文献集中使用的需求增长。

(3) 科学技术的发展

决定着社会的信息需求量;决定着知识和文献的增长速度;决定着文献载体的质量和种类;决定着知识信息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手段。

(4)国家的扶持和保护:法律保护和财政支持。

(5)国际图书馆界的交流:关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

8、试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联系实际谈谈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职能的变化。

1.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为什么整序: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发挥文献信息的潜在能量。

2.传递文献文献信息的职能

(1)传递哪些信息: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传递文献的内容信息;传递网络信息

(2)如何传递信息:被动传递和主动传递。

3.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1)开发智力资源的三层意思: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开发网上信息资源;启发用户的智力,培养用户进行科学四位的能力。

(2)图书馆如何进行社会教育?

提供场所;提供资源;提供服务(导读、咨询等)。

4.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1)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特有的和固有的职能;

(2)信息社会的图书馆仍然承担着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3)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就图书馆整体而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对这一职能应有所侧重。

5.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1)文化娱乐职能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赋予图书馆的职能;

(2)公共图书馆对履行这一职能承担重要的责任。

第二章

1、我国根据哪些标准划分了哪些图书馆类型?

1.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如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

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等。

2.按馆藏文献范围划分。如综合性图书馆,专业性图书馆等。

3.按用户群划分。如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

4.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用户群、馆藏文献范围来划分,目前我国图书馆类型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公共

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

3、什么是公共图书馆?它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具有什么特点?它在各类型的图书馆中,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1.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

2.特点:

3.作用:在促进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社会职能概括为(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信息;(4)开

发智力资源。

4、了解国内外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的认识。(P110)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1982、1994)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12条宣言”(1995)

3.日本图书馆研究会公共图书馆管理调查委员会发表“关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12条建议(1996)

4.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10.28.重庆)。

?核心理念:信息公平、信息权利(图书馆权利)、信息自由

5、科学专业图书馆具有哪些特点?

1.文献信息一体化

2.服务方式多样化

3.馆藏文献反映出学科专业性

4.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系统、本单位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

6、怎样理解高校图书馆的性质?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

1.性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2.任务:1、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

管理维护。

2、做好流通阅览、资源传送和参考咨询工作,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3、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4、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5、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促进事业的整体化发展。开展各

种协作、合作和学术活动。

3. 特点:读者需求的稳定性;读者用书的集中性;读者需要的阶段性。

第三章

1、如何理解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几项原则?

1、图书馆事业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水平。

·相适应的含义:不能超越,不能滞后

2、国家办馆与社会办馆相结合

·国家办馆是国家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图书馆事业;

·扶持民办图书馆;

·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数字图书馆

3、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

·协调不同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协调大、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

·建立分工协作的社会图书馆网络体系

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专门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图书馆学教育。

·加强图书馆学研究,发挥理论研究对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2、(此题以了解为主)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成就。

1.从1976年10月到1984年,这是图书馆事业获得迅速而全面发展的时期。

·197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

·1980年,中央书记处第23次会议通过《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

·1981年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

·1982年文化部颁发《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

·图书馆的改革开放。

2.从1985年到1998年,这是各类型图书馆全面进行改革,探索办馆模式的时期

·四部委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

·国家对图书馆投入增长缓慢,国家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出现偏差,图书馆的改革走了弯路,图书馆事业出现“低谷”;

·第62届IFLA在北京的召开,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带来发展契机。

3.从1999年至今,是图书馆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

·以1998年底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国家图书馆为标志,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图书馆事业的促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各类型图书馆得到空前的发展。

3、我国图书馆事业主要是由哪几大支柱系统构成的?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呈现出哪些特点?

构成:公共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学校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

特点: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按图书馆领导系统组合而成的。这种结构表现在纵向联系上的特点是隶属等级制,即在本系统内的相互联系,是借助于行政管理来实现的。

6、图书馆合作、图书馆联合、图书馆联盟与图书馆网之间是什么关系?(P153)

图书馆联合是图书馆合作的扩大和发展。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图书馆联盟。图书馆网是传统的图书馆间的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是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图书馆群体,它是图书馆事业社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

7、图书馆网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之间呈现出何种关系?

类型:一是图书馆事业网;一是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网。

关系: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机构的普及,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协作的开展和图书馆事业网的建设。

8、结合我国图书馆立法实践,谈谈图书馆法的作用,目前我国图书馆立法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

1、图书馆工作可以分成哪两大类型?

1.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

2.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也称用户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

2、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具体文献收藏机构的资源建设(馆藏建设)

一、文献信息搜集;二、文献登录;三、文献加工整理;四、文献组织

2.众多文献收藏机构的资源共建共享

3、什么是读者服务工作?它包括哪些服务内容?

含义:P184

服务内容:一、用户发展;二、用户研究;三、流通推广;四、宣传辅导;五、参考咨询;六、文献检索;

七、网络信息导航与服务;八、用户教育与培训。

4、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馆外主动服务;二、预期式信息服务;三、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四、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

务;五、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六、学习服务;七、新型网络信息服务;八、个性化定制服务。

第五章

1、新形态图书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信息化的图书馆观念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收集、加工、服务为主要内容,以信息资源共享为主要标志。

2、网络化的图书馆结构

内涵:办馆模式由独立办馆转向馆际合作;每一个图书馆都是全球图书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超越个体的范畴而成为群体的信息机构。

目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走国家和地方合作开发的道路,逐步建成一个统一的、覆盖全国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并与文献信息系统广泛互联,共享全

球信息资源。

3、数字化的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变化:实体馆藏+虚拟馆藏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包括三个方面:电子文献、数字化的馆藏、网络信息资源。

数字化资源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4、社会化的图书馆用户

网络延伸了图书馆馆藏资源,也拓展了图书馆用户与服务。

社会化的图书馆用户将呈现以下特征:

?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以获取知识信息为目的的用户大大增加;

?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快捷高效;

?用户将更多地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

5、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

?图书馆主要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

?按现代化要求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业务流程的缺陷:忽视读者需求;流程分散、协调困难、对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不利于专题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工作人员缺乏全局和整体观念。

业务流程重组:根据图书馆服务的需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运行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以期在成本、服务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效益。

2、数字图书馆有哪些必备要素和特征?

必备要素:巨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高速、可靠和开放的网络;高效快捷的信息检索工具;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制作、存储、发布、维护的能力。

基本特征: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字资源为加工、整理和提供利用的对象;

——具有概念化或虚拟化的边界;

——其资源体系既包含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源,也包含它们的替代品(如目录)和其他查询工具;

——有确定的用户群体。

3、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数字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带来了用户的根本解放;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交流是以获取而非拥有为基础的交流;

数字图书馆支持一体化的文献检索、文献获取、文献利用过程;

数字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4、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哪些问题?

1.双重馆藏问题;

2.数字化资源的计价模型;

3.空间图书馆的设计;

4.数字图书馆的公平获取问题;

5.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和支撑问题;6.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

7. 文献资料的长期保存问题。

6、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特点?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的综合:

资源:印刷型书刊+电子文献

用户:本馆读者+联网用户

工作人员: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馆舍:固定物理场所+信息空间

服务手段:传统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管理:自动化、网络化

7、建设复合图书馆包括哪些内容?

1、馆藏资源的整合

资源整合是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复合图书馆强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检索的无缝性。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复合型的,但并不意味着是各种资源的简单集合,相反,复合图书馆强调利用各种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多种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用户能得到“一站式”服务。

2、服务方式的拓展

保持传统的流通、阅览、参考服务,着重发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尤其要开展网络化的参考服务;

3、业务机构的重组

传统的文献采编部门和数字信息采集、组织、加工、开发部门整合为信息采集与开发中心;传统的

流通服务部门与电子信息服务部门整合为信息服务中心。

4、专业人员的优化

图书馆员的角色: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分析与组织者;信息提供与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知识的培训者。

第六章

1、孕育时期的图书馆学有哪些重要的人物和代表性著作?

(1)从殷代到19世纪初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

《周礼》:提出了当时对图书馆的认识;

汉代:《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古代图书馆活动的内容;

西晋:形成四分法雏形;

唐:《隋书经籍志》提出“藏用”说,全面阐述了图书馆的意义、作用、发展历史。

宋:程俱《麟台故事》论述国家图书馆的职能;郑樵提出图书馆领域的知识是“天下之大学术”,在藏书建设、图书分类、目录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明末:诸多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采访、整理、保存提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清:周永年的《儒藏说》,提倡藏书的流通和利用。

(2)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孕育时期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图书馆学文献;

14世纪英国藏书家理查德·伯里的《爱书》论及图书馆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7世纪法国的诺德写《关于图书馆建设意见书》,被称为“最早的图书馆学概论”。

18世纪德国莱布尼茨提出关于图书馆应是学术交流中心的思想、关于“图书馆网”的见解、对图书馆内部工作的思想。

2、欧美图书馆学确立时期有哪些重要人物和代表性著作?

1、确立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1807年,德国人施莱廷格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中首次提出“图书馆学”一词,设想建立图书馆学体系;

1821年,德国人艾伯特提出“图书馆管理”说。丹麦人莫尔贝希将艾伯特的图书馆学结构系统化,形成“艾伯特—莫尔贝希体系”;

英国不列颠图书馆馆长帕尼兹对图书馆管理研究卓有成效;

爱德华兹的公共图书馆思想;

2、图书馆学教育的兴起和图书馆学研究的开展

1886年,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图书馆学讲座开课;

美国杜威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创办第一所图书馆学院(1887)

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杂志》(1876)

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1876)

出版了著名的《杜威十进分类法》(1876)

3. 试述杜威、阮冈纳赞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美国杜威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创办第一所图书馆学院(1887)

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杂志》(1876)

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1876)

出版了著名的《杜威十进分类法》(1876)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图书馆学理论中的经典。“五定律”为:

书是为了用的;书是为所有人用的;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4. 试述杜定友、刘国钧对中国图书馆学的贡献。

杜定友

在图书馆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均有巨大成就。著述甚丰,专著80余种,论文400余篇。

主要思想:?论述图书馆功用;?图书馆分期的理论;?“要素说”的提出者之一;

?最早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认识图书馆学;?中国化、实用化的理论取向。

刘国钧?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深刻论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对现代图书馆特征的概括:“自动的而非被动的,使用的而非保存的,民众的而非贵族的,社会

化的而非个人的”。

5. 什么是芝加哥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为什么说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图书馆学形成的标志?

芝加哥学派:?强调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主张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

?主张图书馆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代表人物:巴特勒、谢拉。

理由——将图书馆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改变职业培训式教育,由“术”到“学”;

引进科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2、什么是普通图书馆学?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含义: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以及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内容:图书馆哲学;图书馆性质、结构、社会职能;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和组织管理机制;图书馆协作的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在人类信息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图书馆学教育与培训;

图书馆的未来与现代化等。

3、什么是应用图书馆学?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含义:为图书馆工作实践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以及为图书馆事业相关因素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内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整序工作;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

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工作现代化。

5、哪些是图书馆学的同族关系学科?为什么说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在走向一体化?

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

原因:P34第二段

6、哪些是图书馆学的交叉关系学科?它们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教育学、社会学

教育学要研究如何利用图书馆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图书馆也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学和图书馆学都致力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创造与发展,两者理论与方法可以相互借鉴。

社会学要研究社会文化问题,离不开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图书馆学要研究文献信息的社会需求满足问题、文献信息交流与利用的普及性问题、图书馆的社会作用问题,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等,必然与社会学研究内容产生交叉。

7、哪些是图书馆学的应用关系学科?图书馆学是如何运用这些学科的?

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等

图书馆学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影响读者阅读心理的因素和读者获取信息的心理机制、研究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方法。

图书馆学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的各要素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图书馆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

从图书馆的社会作用看,图书馆学可以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衡量图书馆服务为经济建设创造了多少价值,节省了多少资金;从图书馆内部活动看,图书馆学可以利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图书馆经营,如经济核算、资源配置等。

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网络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8、图书馆学研究有哪些专门的研究方法?

1、图书馆统计法:数学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应用。

2、读者(用户)调查法: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

3、移植法:将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移植到图书馆学研究中。

4、比较法

第八章

1、怎样理解图书馆哲学的含义?图书馆哲学由哪些部分构成?

含义:用一定的哲学观点来解释图书馆职业领域的根本问题,如图书馆的性质、图书馆的终极目的、图书馆职业的使命、图书馆职业的价值观等,由此而形成的学问。

图书馆职业哲学也称图书馆职业哲学。

构成:图书馆哲学中的价值观

对图书馆和图书馆职业的性质、使命、目标、价值的认识。

图书馆职业哲学中的认识论:

图书馆职业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信息、知识、文献的认识和处理。

图书馆职业伦理:

图书馆职业中“是”与“非”、“善”与“恶”等根本问题的标准或准则。

2、试述图书馆哲学的作用。

1、理解使命,定义目标

指导图书馆员理解图书馆职业的使命,定义各类型图书馆的目标,从而帮助图书馆员从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和最终目标的角度理解图书馆工作的意义。

2、把握方向,防止偏差

对自身使命和目的的了解,可以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个指南,使图书馆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致

迷失方向,也不致把手段当作目的。

3、彰显价值,提升地位

图书馆职业哲学可以帮助图书馆职业向全社会、特别是图书馆的母体机构,陈述和宣传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图书馆职业的地位。

4、弘扬道德,规范行为

图书馆哲学通过系统的职业道德,为图书馆职业队伍提供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

水平。

5、组织知识,指导研究

图书馆职业哲学中的认识论,不仅奠定了图书馆知识组织整理的范式,而且决定着图书馆学研究的

方法论。

5、试述现代图书馆职业的主要使命。

1、保存知识记录、保证知识继承的使命

(1)含义。(2)社会赋予图书馆最早的使命。(3)现代图书馆依然承担着这一重要使命。

(4)这一使命面临的严峻挑战:知识记录的迅猛增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存在的问题。

2、教育使命

(1)含义。(2)教育功能是图书馆的一个古老功能。(3)现代图书馆职业自觉地将大众教育确定为自己的使命,教育功能仍然是现代图书馆重要的功能。

(4)不同的图书馆哲学思想对图书馆教育使命的认识一定区别。

3、情报传递的使命

(1)含义。(2)情报传递成为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原因:?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文献的增长;?用户结构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情报传递提供了条件;

(3)功利主义图书馆哲学是情报传递使命最积极的倡导者。

(4)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强化了图书馆的情报传递使命。

4、促进阅读的使命

(1)现代图书馆已经把阅读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当作最终目标而不仅仅是知识、情报传递的条件。(2)促进阅读是现代图书馆职业确定的一个新使命。(3)不同的图书馆哲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倡导阅读。(4)数字时代“阅读”的困惑。

5、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平等的使命

(1)图书馆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图书馆职业怎样将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平等的使命付诸实践?

面向全体公民,平等提供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消弭信息鸿沟;

提供优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6、联系实际,谈谈对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认识。

第九章

1、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1、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

?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评价标准的变化:从重收藏到重存取,从重载体到重内容。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

?继续做好印刷型文献的收藏;?购买新型媒体的文献;

?馆藏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

2、图书馆用户服务由文献传递服务向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转变

?由依赖单个图书馆馆馆藏到信息资源共享;

?由实体文献传递转向提供经过组织的网络信息资源;

?由传递文献整体转向传递信息内容;

?由信息提供转向用户培训;

?由为注册用户服务转向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开展收费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3、图书馆组织管理向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转变

(1)图书馆宏观管理的新变化

?树立大图书馆观念,将图书馆纳入信息-经济共同体

?改革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

?改革图书馆经费管理体制;

?注重信息工作与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与完善;

?图书馆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

?符合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约束机制的建立

(2)图书馆微观管理的新变化

?随着图书馆工作环节与程序的变化,图书馆职能部门的设立也将发生变化;

?管理手段从手工管理转变为利用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注意实体馆与虚拟馆的衔接;

?注重各类型信息的开发与有偿使用;

?图书馆员的工作模式将发生变化。

4、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

?三重角色:?图书管理者——信息资源的管理者

?文献传递者——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信息提供者——信息素养的培训者

2、怎样理解图书馆概念的泛化?它对未来图书馆研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泛化:?图书馆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从事知识的搜集、存储、组织、控制、传递、发掘和创新的过程。

?针对用户需求跟踪信息源,进行信息发掘和增值加工,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日益成为图书馆的显性职能。

?图书馆对知识内容管理的优势,使其融入知识管理领域。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调整:

图书馆要从知识存取的视角,研究如何帮助用户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图书馆的工作对象由文献单元深入到知识内容单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是与知识管理直接相关的一种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或者服务机制。

3、谈谈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技术的关系。

?图书馆学要善于吸收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才能在新的信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技术专家也必须寻求图书馆学理论的补充和支援,才能对网络世界中的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和提供检索。

?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 导论 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2)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答: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其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因为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包含了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内在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2)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3)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马政经研究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所谓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所以人们处理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时: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依其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普遍经济规律;第二,共有经济规律;第三,特有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答:①历史背景。A.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B.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反对资本主义的工人斗争的实践,强烈地呼唤着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②理论来源。马政经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计算 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L 。问应加入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 6.含S 有机试样,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 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试计算试剂中MgSO 4·6H 2O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什么又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P11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即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它,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人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经过反复实践而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提高认识能力,是能够发现未曾被认识的经济规律的,是能够加深认识前人已经发现的经济规律的必然性的。这就是说经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 第一(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二因素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特点:①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②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第二.(一)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 (二)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P36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少,其价值量就小;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数量减少,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多,其价值量就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5.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P39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 6.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实现形式和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P60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价值量来进行,即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

武汉大学C2016大学物理C期末试卷(A)

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 大学物理C 期末试卷(A 卷) 命题人:黄慧明 审题人:沈黄晋,艾志伟 姓名 学号 班号 成绩 .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质点的运动表达式为2()8m 4r t ti t j ,该质点在任意时刻t 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 2.质量2m kg 的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22(53)m/s a x i 。如果该质点在0x 处时速度00 v ,则它运动到4m x 处时速度的大小为 。 3.一质点在力(32)F t i 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03 秒内,力的冲量为 。 4.(理工专业学生做)如图所示,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且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将 细杆从与水平方向成o 60的位置无初转速地将其释放,则当杆转至水平位置时的角加速度为 ,此时A 端的线加速度为 。(细杆对轴的转动惯量为2 13 I ml ) 4 .(医学药学专业学生做)某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0.5m 处,欲 使他能看清远物,应配屈光度为 的 (凸或凹透镜)。 5.如图所示,电场强度为E 的均匀电场与半径为a 的半球面的轴线平行,则通过此半球面的电通量为: 。 6.一根无限长的载流导线被弯曲成如图所示形状,其中bc 段是半径为R 的半圆弧,cd 段与ab 段垂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则半圆弧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7.如图所示,把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导线ab 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当导线以速率v 水平向右平动时,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 端电势较高。 a b a E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E a=x?x T,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E r=E a x T ×100%=x?x T x T ×100%,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x )的差值:d=x?x .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d=1 d1+d2+?+d n= 1 |d i| n i=1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d r)为:d r=d x ×100%.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s= (x i?x )2 n i=1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RSD=s r=s x ×100%.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 d,s,RSD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 E a,E r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E A,E B,E C,相对误差为E A A ,E B B ,E C C ,标准偏差为s A,s B,s C,计算 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E R,相对误差为E R R ,标准偏差为s R.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R=A+B?C,则E R=E A+E B?E C.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R=A+mB?C,则为E R=E A+m E B?E C.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R=A B C ,则E R R =E A A +E B B ?E C C ,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R=m AB C ,同样可得到E R R =E A A +E B B ?E C C .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 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R=m A n,其误差传递关系为E R R =n E A A ,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R=mlgA,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E R=0.434m E A A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大全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资本主义部分) 一、导论 1、重要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应用? 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 二、商品和货币 1、重要概念: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格、市场机制。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怎样?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8、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9、如何理解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三、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四、资本积累过程 1、重要概念: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 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 余价值率。 2、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形式? 3、什么是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5、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特点? 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课本思考题

重点题我们老师让记在每一章的课后题那里 第一章P38 概念:商品、交换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 问答:1、商品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2、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4、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 5、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 么? 第二章P55 概念: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超额剩余价值问答: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4、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三章P69 概念: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问答:1、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影响因素 2、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怎样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四章P83 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问答: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2、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5、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P96 概念: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 问答: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完整版)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100.96%。试计算试剂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二、思考题 4.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特点? 6.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 1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二、思考题 4.(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5.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共同点,即都有客观性。但是,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比较顺利。而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态度是不相同的。 6.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12.(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变化是客观的。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所说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就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二、思考题 1.怎样理解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3.如何认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4.怎样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 7.怎样认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 10.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3.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哪些作用? 14.怎样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最新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的差值:.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计算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则.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则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则,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同样可得到.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为,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是为R=A+B-C,则.即在加减运算中,不论是相加还是相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称方差)都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平方和.对于一般情况,,应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为,则,即在乘除运算中,不论是相乘还是相除,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之和.若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其误差传递公式与上式相同. ③指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或. ④对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 6. 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加减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 ,即在加减法运算中,分析结果可能的极值误差是各测量值绝对 误差的绝对值加和.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乘除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 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 7. 有效数字问题. 在分析化学中常遇到pH, pM,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首数)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如,pH=10.28,换算为浓度时,应为,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两位,不是四位. “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规定,当测量值中被修约的数字等于或小于4时,该数字舍去;等于或大于6时,则进位;等于5时,要看5前面的数字,若是奇数则进位,若是偶数则将5舍掉,即修约后末位数字都成为偶数;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则此时无论5的前面是奇数还是偶数,均应进位. 8.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⑴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他的数据均修约到这一位.其根据是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绝对误差最大.注意:先修约,在计算. ⑵几个数字相乘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以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据为准.其根据是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相对误差最大.同样,先修约,再计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9以上的大数,如9.00,9.86它们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约为0.1%,与10.06,12.08这些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接近,所以通常将它们当作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处理。 9. 频数分布: ⑴离散特性,最好的表示方法是标准偏差s,它更能反映出大的偏差,也即离散程度.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其标准偏差称为总体标准偏差,用符号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为总体平均值. ⑵集中趋势:当数据无限多时将无限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称为总体平均值,用符号表示,则

武汉大学大学物理B(上)考试试卷

2013年大学物理B (上)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长:90分钟 专业 班号 学号 姓名 1、(本题15分)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j t b i t a r ωωsin cos +=(SI) 式中a 、b 、ω 是正值常量,且a >b . 试求: (1)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率v ,以及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速度A v 和B v ; (2)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 (3)质点在任一时刻对于坐标原点的角动量。 2、(本题15分)已知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x 轴上运动,质点只受到指向原点的引力的作用,引力大小与质点离原点的距离x 的平方成反比,即2 /x k f -=,k 是比例常数.设质点在 0x x =时的速率为0v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0x 、0v 均大于零)。试求 (1)质点能到达的最远位置坐标m ax x ; (2)当质点在该引力的作用下,由0x 处运动到20x 处时引力做的功; (3)若以0x 处为该引力场的零势能点,求质点在20x 处的引力势能。 3、(本题15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要让卫星在一个大的椭圆形转移轨道上运动若干圈,如图所示。设卫星质量kg 500=m ,椭圆轨道近地点的高度为 km 14001=h ,远地点的高度(也就是同步轨道的高度)km 000 362=h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到远 地点时再利用火箭推力使之进入同步轨道。已知:地球赤道半径km 6378=R ,地球质量 =M 5.982410?kg ,万有引力常量G 2211kg m N 1067.6--???=。试求: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以无限远处为引力势能的零势能点,求卫星在同步轨道上运动时的机械能。 (2)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它在近地点的速率1v 和远地点的速率2v 。 4.(本题12分)质量为1m 和2m 的两物体A 、B 分别悬挂在如图所示的组合轮两端。设两轮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转动惯量为别为1I 和2I ,轮轴上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轮与绳之间没有相对滑动,轻绳不可伸长。试求两物体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 转移轨道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及其发展的规律性。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 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等。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认识或不认识,它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发 挥作用。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2、人们可以研究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 用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逐渐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进行强大的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第—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搜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马克思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 5.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中国国情,构建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新体系结构; 拓宽了研究范围,更紧密地联系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状况和影响来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 特别是把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科学认识和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发展趋势; 在方法上除了坚持马克思分析经济现象的科学抽象法,还适当引进了现代数量分析工具与方法。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1)商品: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劳动者勤苦劳动的产物,是成品有价值的物件。3.商品是经过销售来实现的。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试题题库剖析

一、选择题 ( 共 3题 15分 ) 1. 5 分 (3611) 3611 H 2S 2O 8可由电解法制取,阳极反应为:2H 2SO 4 → H 2S 2O 8 + 2H + + 2e - ,阳极副反应为O 2的析出。阴极析氢效率为100%,已知电解产生H 2,O 2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0 L 和2.24 L (标准态下),则生成H 2S 2O 8的物质的量为: ( ) (A) 0.1 mol (B) 0.2 mol (C) 0.3 mol (D) 0.4 mol 2. 5 分 (7149) 7149 试由管孝男速率方程式 d θ /d t = k a p θ -μ -k d θ γ 导出弗伦德利希吸附等温式 V =k p 1/ n 式中 n =μ+γ 3. 5 分 (7150) 7150 试由叶洛维奇速率方程式 d θ /d t =k a p e - g θ -k d e h θ 导出 乔姆金吸附等温式 θ =1/α ln(A 0p ) 式中 α =g +h , A 0=k a /k d 二、填空题 ( 共 7题 35分 ) 4. 5 分 (4453) 4453 可将反应 Ag ++ Cl -─→ AgCl(s) 设计成电池为 。 已知 25℃时电池的 E ?= 0.576 V ,则电池反应的 ?r G m $ (298.15 K) = , AgCl(s) 的活度积 K sp = ,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动势 E 等于 ______ 。 5. 5 分 (5841) 5841 反应 A + 2B → P 的反应机理如下∶ A + B 11 k k - C , C + B 2k ??→P 其中 A ,B 为反应物,P 为产物,C 为高活性中间物,则: d c p /d t = ,在 ______________ 条件下,总反应表现为二级。 6. 5 分 (7652) 7652 用渗透压法测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属于 _____ 均摩尔质量;用光散射法得到的 摩尔质量属于 ____ 均摩尔质量;沉降速度法得到 _____ 均摩尔质量;粘度法测得的 称为粘均摩尔质量,一般近似地认为它属于 ____ 均摩尔质量。 请填:(A) 质均 (B) 数均 (C) Z均 或 (D) 平均 7. 5 分 (4860) 4860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篇一: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 考试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c1(mol/L) NH4 H2PO4 (2) c1(mol/L)NaAc+ c2(mol/L)H3BO3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透射比。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2B的pKa1=,pKa2=。 HB- =δ B2- , 则 5.已知??(Fe3+/Fe2+)=0.68V,??(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

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化学计量点电位为,电位突跃范围是。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 3+ 则Fe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 有, ,和。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 由, ,, 四部分组成. 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表示,等于;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关,与波长关。13.在纸色谱分离中,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 括,,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1. 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2. 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3.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4. 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条件的选择应注意哪几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