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精修订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精修订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精修订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精修订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

全省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2948个,遍布14个市、76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农村信用社已经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农民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用农民的话说:“农村信用社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为主的农村信用社也培植了一批优质客户。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单笔资金的需求量大大突破了信用社的原有贷款规模,为了抓住这批优质客户,农信社也正突破原有模式,开始抢滩大额贷款的发放与管理。由于在大额贷款管理方面的先天不足,农信社的大额贷款风险日益凸显,成为农信社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成因。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由于对象、额度、方式、期限等方面的特殊性,风险特征有明显特异,从维护金融安全和维系信贷资金运转看,大额贷款风险防范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现状

(一)大额贷款收息率高,到期回笼率低,隐形风险大。笔者所在的新邵县农村信用联社从2007年开始就把辖内的大额贷款全部统归联社营业部管理。现有大额贷款11户15笔,贷款余额为2860万元。这些贷款除一笔贷款是原来历史形成的不良贷款,其余都是07年以后的新放贷款,现有3笔380万元形成了不良,除一笔贷款现不能正常还息,其余无利息结欠情况。但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本金的损失。到期回笼率是衡量贷款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贷款回笼率低说明贷款质量较差,贷款沉淀的风险较大。截止调查日止,该社大额贷款到期回笼率约为83%,与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要求的新放贷款到期收回率有明显的差距,其风险显而易见。因此在大额贷款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监控,防止被眼前高收益蒙蔽了对大额贷款长期风险的正确判断与决策,从而引发大面积的贷款损失。

(二)、限制性行业贷款占比过高,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行业集中性风险日趋显现。从产业结构看,大额贷款发放对象主要集中分布在造纸行业、房地产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工程承包,其中造纸行业占比28%,水泥及水泥制品行业贷款余额占比24%,这些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政策风险明显。从贷款时间看,贷款期限在一年左右的比较集中,中长期贷款较少,贷款到期时间相对集中;从贷款资金支付形式上看,以货币资金方式发放的比较集中,按照“实贷实付”原则用信用中介工具和其他衍生信贷手段支付的较少。

(三)担保形式单一,对客户的第二还款来源估值存在偏差。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一般有房屋、不动产和其他资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价值认定由国家指定评估部门认定。农村信用社一般按照一定比例确定贷款额度,比如我县规定的最高比例是抵押物评估值的60%,比较偏重于贷款形式上的规范性,对担保物的风险性、可变性预估不足,评估价格抬高的可能性大。目前,评估机构管理不规范,按房地产的评估价格收取佣金,评估费用由借款人承担,所以评估时评估公司往往根据借款人的意愿来确定评估价格,一般情况下是抬高抵押物价值而忽略了房产的实际价值,这样就增加了抵押物不足值的风险。

(四)贷后管理形式有局限。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对大额贷款贷后管理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在贷后管理中,随着信贷管理系统的全面上线,农村信用社也明确了贷后管理责任人。但是由于信贷人员不足,在贷后检查中信贷人员对借款人经营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了解,收集了相关报表资料但报表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的验证,部分企业甚至不能及时提供报表,所以信贷人员只能履行了形式上的贷后检查职责,对借款人当前风险状态难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即使在贷后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信贷资金隐患,也很难采取有效措施。

二、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成因

经济风险决定金融风险,信贷风险是金融业最大的风险。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经营管理现状分析看,大额贷款风险的主要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宏观政策风险。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宏观控制为补充的经济运行模式,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我国经济金融领域潜在的经济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矛盾客观存在不断发展,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财政金融稳定的总趋势,必然会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经济运行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果,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质量,有时会诱发信贷风险。比如今年政府出台文件对房地产贷款和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

(二)经营管理风险。经济运行是一个有条件的、持续的、变化的过程,由于经营投资者经营管理能力上的差异性和市场条件的不均衡性,实体经济的经营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人决策、判断、管理潜能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在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的客户,大都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是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具备全面的风险识别能力,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最终会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

(三)市场波动风险。有产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风险。由于生产制造成本是刚性的、固定的,而产品价值是预测的、可变的、波动的,所以任何实体经济都面临市场波动变化风险。市场波动变化将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效益,致使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形成信贷风险。据调查分析,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形成的历史信贷包袱,有80%以上是因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停产停运、倒闭破产原因形成的。

(四)借款人道德风险。广义的道德品行衡量标准是国际公认的“5c”标准,狭义的道德品行衡量标准主要是诚信度、人品等。由于人的生活标准和接受社会影响不同,道德观念差异大,价值形态各有不同,人的道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据统计,目前金融业形成的不良贷款中,由于道德风险原因形成的占有一定比例。

三、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针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运行现状和风险成因,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一)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风险识别水平。信贷人员直接负责贷款业务的调查和审查,是控制大额贷款风险的基础力量,信贷人员执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与信贷业务质量直接关联。各级联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信贷人员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如何识别防范信贷风险和法律专业知识,提高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识别能力。对客户经理实行资格准入,可以考虑只有通过银行业相关从业资格准入的才准予从事大宗信贷业务。同时,在贷款责任终身追究的情形下,信贷员要敢于对领

导说“不”。对于领导的错误决策,违规行为,我们的员工要坚持规章制度,坚持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创新信贷管理流程,强化内部监控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大额贷款发放流程,明确各层次各环节人员责任,着力解决责任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强化大额贷款适时监控,实施全流程管理;建立价值认证评估机制,县级联社应成立专门委员会,对抵押物品进行价值认证,合理确定抵押物品价值,不过分依赖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要有自己的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评估体系。同时,严格按照银监局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化贷后管理,切实完善实贷实付,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三)拓宽社会信息来源,严把信贷准入源头。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的人,贷款客户的品行和经营信息在社会上总会有“烙印”。农村信用社应建立辖内客户信息库,对辖内客户建立个人经济信息档案,全面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同时,要善于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查询个人及企业的信用状况,对失信个体及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制,加快信用体制建设,杜绝劣质客户流入农村信用社。

(四)注重第一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不仅是借款户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是信贷安全性的核心保障。贷后风险管理中必须把动态掌握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作为最核心工作,增强对其发出的风险信号的反应能力,客户的第二还款来源虽然重要,但它只能作为银行债权受偿的第二重保障,不应该把它放在债权受偿的首位。鉴于此信用社应建立信贷客户第一还款来源风险信号识别和反应的责任追究制,凡因思想麻痹、工作不到位,导致信贷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风险预警信号漏损,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当从严追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