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定义】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画面中声音的出现与终止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来选择的剪接点。电视摄像机同步录制的工作方式为电视片声音剪接点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分类】声音剪接点分为对话剪接点、音乐剪接点和音响剪接点。

对话剪接点

【定义】以画面中人物语言的内容为依据,结合语言的起始、语调、速度来确定剪接点。

【分类】对话剪接点可分为平行剪辑、交错剪辑两种表现形式。

平行剪辑(也称同位法),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

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有以下三种剪辑方法:

1、上下镜头切出切入时,画面与声音都留有一定的时空。上下两个镜头都要根据人物对话的情绪选择剪接点。这种剪辑方法在人物对话中最为常见。它表明,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就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的反应。

2、两个点的选择应是上个镜头声音一完即切,下个镜头声音则应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结合剧情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剪接点。这种剪接方法在人物对话中也较为常见。它表明,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就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反应。

3、两个点的选择应是上一个镜头的声音一完即切出,下一个镜头一开始声音与画面即切入。这种剪辑方法在人物对话中并不常用,只有在剧情需要时(两人吵架,争得面红耳赤,或两个针锋相对的进行辩论等),用这种剪辑方法才合适,因为它有吵架或辩论的气氛和较强的节奏感。

交错剪辑(也称串位法),声音与人物画面不同时的切换,而是交错切出、切入。

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有两种剪辑方法:

1、上个镜头的人物画面切出后,声音拖到下个镜头的人物画面上。

2、上个镜头的声音切出后,画面内的人物表情动作在继续,而将下个镜头的声音接到上个镜头的人物表情动作中去。

音乐剪接点

1、歌曲、戏曲、器乐曲等音乐类节目的剪接点,以音乐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来选择。如电视片表现交响乐演奏,哪个乐器开始独奏,就将镜头切至哪个乐器,一般用近景、特写表现,合奏时切至全景,一般用全景表现。

2、是为烘托画面内容而配置的画外音乐,要注意将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度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段落画面已自然结束,而音乐尚未结束,这会给观众一种嘎然而止的不和谐感,所以表现了画外音乐对电视画面的依附性和重要性。

音响剪接点

【定义】指以画面内容为基础,在某一段效果音响的首尾选择的剪接点。

e.g.一个人坐在那深思,画面运用钟摆的滴答声来比喻人物此时此刻复杂、烦乱的心情,音响效果的剪接点就必须与画面内钟摆动作相匹配、相一致。又如:一些描写环境气氛的自然音响效果,如海水冲撞焦石所发出的巨响,潮落的水声,音响效果也必须与画面的海水的起幅、落幅动作一致。

一般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已经同步录制了同期声效果音响。而有一些画面或是由于拍摄距离太远,或是由于拍摄师忘记了打开话筒开关,没有录下同期声效果音响。这就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去选用音响资料,选择好音响剪接点,在音响方面做一些填补工作。

音响剪接点选择准确,可以使屏幕视听效果更加真实,选择不当则会产生虚假的感觉。

嗓音的分类与发声技巧

嗓音的分类与发声技巧 最普遍的意见是每个大歌唱家都有一套帮助他获得荣誉的、非常明确的方法。 但是如果你随便请哪一位歌唱家谈谈自己的方法,有人会觉得困难,有人甚至否认自己有一套特别的方法,因为歌唱时所用的器官是非常细致而且各个不同的。 大多数歌唱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所有的歌唱者都是不自觉地或习惯地做某些东西的,做得这样地不知不觉,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是怎样做出来的和为什么这样做,但这些'艺术家'的特点还是有它逻辑上的原因。 它们之所以成为某个歌唱者的习惯,是由于它们适合于这个歌唱者的个性,因此也就是这些特点保证了这位歌唱者的高度成就。 歌唱者通过练习和积累经验逐渐知道舌头和喉头在怎样的位置上才能把某一个音发得更好。 歌唱者并不是通过理论或计算才知道这些,而是通过反复的试验得知的。 但是这些知识也许只对他一个人有用;别人也可能唱出同样漂亮的声音,但用的是完全另一种方法。 因此可以大胆地说,有多少个学唱者就有多少种方法,同时,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即使用得再正确不过)也可能对其它任何人都是不适用的。

假如有人想问我这样的问题,那我就要这样回答:即使我事实上是有一套特别的唱法,它或许也只适合于我一个人。 2、嗓音的分类一般说来,关于嗓音这问题可以讲出许多有趣的和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年轻的女歌唱者总是为了不知道自己是个女高音还是次女高音或是女低音而苦恼。 当然,要分辨出'真正的'男高音和很低的男低音是非常容易的,然而要辨明高男中音和戏剧性男高音之间的差别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很多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苦恼,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男高音。 经常唱对他们说来是音域过高的乐曲,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男中音。 千万不要勉强扩大应用音域或强行改变嗓音的天生特性。 如果天生音域宽的话,嗓音经过适当的发展之后,音域就能往上或往下扩展,但是硬性扩展是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的。 把声音向上或向下硬逼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然而,这样硬逼时如果相应地失去了另一方向的声音,那可怎么办呢?如果一个男中音硬要扩展自己的高声区,那末。 他必然会逐渐失去低音。 如果男高音想要硬挤出几个不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低音,那末,他永远也不能把正常的男高音角色唱得很好,而且过了两三年之后,他根本不能再唱了。

影视节奏与声音文献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题目:《影视节奏与声音》文献综述 导师:韩强 学生姓名:王悦 学生学号:42110342 2012年10月

影视节奏与声音文献综述 摘要: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可以说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起着烘托气氛,使观众在视觉收到震撼的同时,听觉也受到震撼,以心灵的触动,把观众带入到影视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当中。对于影视中声音的研究较多,而细化到对于影视节奏与声音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将初步总结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影视节奏声音 一、研究意义 配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重视,甚至对一部分热衷于音乐的观众来说,欣赏影视作品中的配乐成了他们观看影视作品的首要动力,这实际上是对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如何合理正确地的使用配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影视配乐的功能及作用,影视配乐对观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更好地在影视作品中使用配乐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是为了观众从自身角度更好地欣赏影视作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节奏概述 在艺术海洋中,许多种类的艺术都有自身的节奏韵律。比如在现代音乐中节奏是每一个音符跳动的结果;在建筑艺术中建筑物表面结构上的线、面、体之间的平衡、对比、对称等变化组合形成错落有致、协调统一的节奏;在绘画艺术中由点、线、面及色彩等因素以一种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按一定规律交替出现所构成。 因此,节奏一般是指:物体运动时交替出现的包括张弛、紧松、徐疾、长短、高低、跳跃、平衡、流畅、重复、轻重、强弱等合乎规律的状态。节奏在影视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营造影视作品的节奏有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观众的审美兴趣,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最终与观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而影视动画是影视艺术中的一门独特的种类,它囊括绘画、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又具有影视艺术所特有的影像和声音这两种奇特的造型手段。所以说,影视动画是一门包含多种节奏元素的视听艺术。 三、视听节奏的分类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视听艺术,它之所以比其他艺术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是因为它把自由的时空中运动着的影像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听感知,使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运动的速度和强度,再经过观众自身的认知性感知经验的融合,这样影片就更容易从心理上去感染观众。 影视艺术的视听节奏主要包括由画面主体及镜头本身的运动所形成的视觉节奏,和由声音层次的差异所构成的听觉节奏。影视艺术中产生节奏效应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观众的心理情绪,导演、编剧通过对情节发展的起伏变化、影像造型的设计、镜头间的组接与转换、光影色彩、语言音响等元素的强度、幅度的控制,来牵动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

声乐基础:嗓音分类与歌唱技巧

声乐基础:嗓音分类与歌唱技巧 1、嗓音与发声 如果提出声乐艺术方面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怎样做到 的?'那就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说明在声乐艺术中声音的构成和运用原理,因为在这方面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观点,多得简直使人不知从何说起。” 最普遍的意见是每个大歌唱家都有一套帮助他获得荣 誉的、非常明确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随便请哪一位歌唱家谈谈自己的方法,有人会觉得困难,有人甚至否认自己有一套特别的方法,因为歌唱时所用的器官是非常细致而且各个不同的。大多数歌唱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所有的歌唱者都是不自觉地或习惯地做某些东西的,做得这样地不知不觉,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是怎样做出来的和为什么这样做,但这些'艺术家'的特点还是有它逻辑上的原因。它们之所以成为某个歌唱者的习惯,是由于它们适合于这个歌唱者的个性,因此也就是这些特点保证了这位歌唱者的高度成就。歌唱者通过练习和积累经验逐渐知道舌头和喉头在怎样的位置上才能把某一个音发得更好。歌唱者并不是通过理论或计算才知道这些,而是通过反复的试验得知的。但是这些知识也许只对他一个人有用;别人也可能唱出同样漂亮的声音,但用的是完全另一种方法。

因此可以大胆地说,有多少个学唱者就有多少种方法, 同时,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即使用得再正确不过)也可能对其它任何人都是不适用的。假如有人想问我这样的问题,那我就要这样回答:即使我事实上是有一套特别的唱法,它或许也只适合于我一个人。” 2、嗓音的分类 般说来,关于嗓音这问题可以讲出许多有趣的和有价 值的东西。在嗓音分类上我看到下列情况:很多年轻的女歌唱者总是为了不知道自己是个女高音还是次女高音或是女 低音而苦恼。当然,要分辨出'真正的'男高音和很低的男低音 是非常容易的,然而要辨明高男中音和戏剧性男高音之间的 差别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很多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 非常苦恼,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男高音。经常唱对他们说来 是音域过高的乐曲,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男中音。注)” 3、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的音域被大大地 扩展,声音起剧烈变化,男中音变成了男高音。” 千万不要勉强扩大应用音域或强行改变嗓音的天生特 性。如果天生音域宽的话,嗓音经过适当的发展之后,音域就能往上或往下扩展,但是硬性扩展是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的。把声音向上或向下硬逼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然而,这样硬逼时如果相应地失去了另一方向的声音,那可怎么办呢?如果一个男中音硬要扩展自己的高声区,那末。他必然会逐渐失去低音。如果男高音想要硬挤出几个不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低音,那末,他永远也不能把正常的男高音角色唱得很好,而且过了两三年之后,他根本不能再唱了。” 4、发声

浅谈数字电影放映中的声音制式(一)

浅谈数字电影放映中的声音制式(一) 论文关键词]声音制式杜比SR.DDTSSDDS 论文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总体发展,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数字电影制作放映中的多声道环绕声时代已经到来,经过发展竞争基本形成以杜比SR.D、DTS、SDDS三种声音制式为主的格局,这三种制式与以前的模拟立体声相比音质好、失真度小、声音清楚、动态范围大、临场感强等,并各具特长。 序言 自从1927年华纳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电影便成为一种声画结合的视听艺术,声音的制作与还放成为其重要的内容与环节。但是,在有声电影诞生的初期,由于技术的原因,声音主要表现在点声源和一种平面声的作用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声音的记入模式与还放制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记录媒体从光学录音、模拟磁性录音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录音,还放制式也从单声道、模拟立体声发展为数字多声道环绕立体声。 电影数字立体声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声音制式竞争异常激烈,经过竞争与选择,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形成三种制式为主的格局,即:英国杜比公司的SR.D、美国环球公司的DTS和日本索尼美国电影公司的SDDS,这三种制式与以前的模拟立体声相比其共同优点是:音质好、声音清楚、失真度小、动态范围大、临场感强等,并各具特长。 一、杜比SR.D DolbySR.D也叫杜比数字(DolbyDigital),由杜比实验室推出。1991年第一部运用杜比数字的电影《蝙蝠侠》诞生。杜比SR.D系统是5.1路的环绕立体声制式,由6个声道组成,声音分配为:电影银幕后面左、中、右三路,观众厅左环绕和观众厅右环绕各一路,低频效果声一路,共六路。它是在SR模拟立体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声画合一的单系统电影数字立体声数字光学声迹。采样频率32KHz、44.1KHz、并支持48kHz、动态范围120dB、压缩比为10:1。SR.D从技术角度看很有优势,兼容性好、声画合一,并被DVD、HDTV等音视频产品采用。该系统采用DolbyAC-3多声道音频编码系统,即利用人的心理声学和信道间的冗余度进行编码。 DolbySR.D电影数字立体声是杜比公司电影立体声的第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是将A型互补降噪技术与矩阵4-2-4立体声编、解码技术相结合的A型4-2-4电影立体声。第二代产品是继A型4-2-4电影立体声之后,将降噪技术频谱录音(SR)与A型4-2-4矩阵技术相结合,于1998年推出SR型4-2-4光学立体声声迹。SR.D电影数字立体声作为第三代产品,它是在SR型4-2-4模拟光学立体声的基础上,于1991年完成的一种在35mm影片上同时记录有模拟立体声和数字立体声的光学立体声迹,其中SR声迹仍为SR型4-2-4声迹,D声迹记录在靠近模拟声迹一侧的齿孔之间的胶片上,它是用二进制数字0或1的方式,把5.1路数字光学声迹记录下来,还音时通过AC-3解码器进行解码。 DolbySR.D电影数字立体声突出的特点是解决了在同一胶片上印有数字和模拟两种声迹,这不仅解决了数字声迹影片既可在数字影院放映又可在模拟影院放映的问题,并且当数字声迹放映出现故障时,可自动转换为SR模拟立体声方式,也就是说它具有自动转换和兼容SR 和A型模拟声迹的功能。 电影DolbySR.D数字立体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比模拟声的频率响应宽 杜比A型立体声的频率响应是30Hz-12.5KHz;杜比SR立体声的频率响应是25Hz-14KHz;杜比数字立体声SR.D的频率响应是20Hz-20KHz,由此可见,SR.D有这么宽的频率响应,对所有原声场的还原,特别是音乐的还原绝对是最逼真的。 2、声道分离度高,失真度小

CV声线分类

一:正太音。 一般来说,正太音基本上都是女生伪出来的,男生本声是正太的基本很少,而且男生伪正太音的就更在少数了。 1,正太音(年龄范围:7——12岁男孩) 2,男人和女人在幼年阶段声音是很相似的,要说伪正太音的话,还是觉得女生比较有优势,因为至今没见过有男生能把正太音伪得很正太很美好的。 3,正太音发声特点:音调拉高,嗓子压低。在少女音的基础上,加上刚硬、活力的感觉。4,正太音的语调、语速要注意。小孩子在变声之前,气息必定不成熟,会很短,语气稚嫩。所以正太音的体现,基本上都是出气变小,嗓子变粗,语气变稚嫩。 二,萝莉音。 1,萝莉音(年龄范围:7——12岁女孩)7岁以下再小一点的就是属于幼齿型的萝莉。 2,萝莉音发声特点:音调拉高,嗓子变尖,加重鼻音,语气稚嫩。糅合一点港台腔。 因为小孩子在变声之前,气息必定不成熟,会很短,语气稚嫩。所以基本上萝莉音的体现都是出气变小,嗓子变尖,语气很稚嫩。但是注意不能严重拖音,否则会变得很嗲。这样的话,是会给人一种很假很做作的感觉。 三,少女音 1,少女音(年龄范围:14——18) 2,少女处于青春期,说话语气语调都比较有活力,咬字发音都很清脆的。 四,青年音 1,青年音(年龄范围:18——30) 2,通常人员为男性,说话语调多为正气凛然,没有过多心机的声调。青年音的古风和现代剧都比较多,角色一般为侠客或者白领,或者不得志者,声音清楚,但是没有中年男性的浑厚和力度。 五,御姐音 1,御姐音(年龄范围:24——30) 2,御姐可以是很成熟的、冷静的、理智的、有魅力而又不妖娆,华丽的。 3,御姐音声音会很成熟稳重,甚至有些城府之感,声音的中气很足,颇有风度。 六,大叔音 1,大叔音(年龄范围:40——60) 2,人员为男性,说话语调铿锵有力度,带有成熟男人的魄力和自信。声音往往浑厚,不紧不慢,语调低沉显示出经历世事沧桑的感觉。 大叔音的古风剧都比较多,角色一般为成功型男人,例如帝王或者帮派中比较有势力的人。当然也有少部分龙套的大叔音,比如配音给小贩之类的,这时候体现的则为朴实或者奸诈。 七,大妈音

电影的声音(术语与分类)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语言、音响、音乐。 一、语言的分类 1、对白(对话):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三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个人问题访问记》。 3、旁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语言的录制 ①、先期录音(前期录音):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录音。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 ②、后期录音(后期配音、配音):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的内容,进行配音。后期配音是电影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录音方法,(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它往往能使电影的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③、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三、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指旁白 四、电影声音中的音响 音响:除语言、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 动作音响: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语虫鸣。背景音响: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声,电话声、钟表声。 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神话、科幻片中多用。 五、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1、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浅谈无声电影时代的电影音乐

浅谈无声电影时代的电影音乐 1895年,法国人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 电影,也是最早的无声电影(默片)《火车进站》和《拆墙》等数部影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无声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声音而只有画面。其实无声电影也有人物的对白,只不过在当时电影的录音技术落后于摄影技术,观众只能通过演员的口型、表情、动作、姿态以及插入的字幕来揣摩故事里的情节。无声时期的电影是纯视觉艺术。无声电影时期的音乐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后期。 一、早期的无声电影音乐 早期的无声电影音乐大约为1895——1908年间。那时电影刚刚起步,为了掩盖播放影片时机器运转产生的杂音,以及器材的故障与换片之间的时间空白,也为了弥补眼睛看到画面耳朵听不到声音的缺陷,往往在放映现场安排乐队演奏,于是音乐便成为无声电影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音乐通常是在电影放映现场用钢琴,小提琴或乐队现场伴奏,有时电影院也用留声机播放唱片代替现场伴奏,而这些音乐与电影的题材和剧情是完全不符的,尽管如此,这却是最早的电影音乐或电影的伴奏,并成为弥补视听不平衡的一种方法。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拆墙》,《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以及中国电影《定军山》等。 二、中期的无声电影音乐 中期的电影音乐大约在1905——1915年间,《吉斯公爵被刺》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原创的电影音乐。由法国着名音乐家圣·桑作曲,包括序曲和五个场面的乐曲。该影片虽然只有一首序曲和五段音乐,但却很成功,音乐和剧情十分融洽,圣·桑也因此成为电影作曲的先河。电影从早期到中期经历了数十余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中电影迅速传到各地,音乐作为电影的组成要素,以临场伴奏的形式也普及到各地,代表作是《吉斯公爵被刺》。1912年,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三、后期的无声电影音乐 后期的无声电影音乐大约在1915——1927年间,这是一个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转变的重要时期。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将音乐的观念引入到电影中,其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他首次与音乐家约瑟夫·卡尔·布列尔创作出美国民俗歌谣的完整配乐形态,显示了音乐属于电影本身的要素,这是电影音乐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如果世界上少了声音,那会是怎样?尽管一切都没有改变,人还是一样的忙碌,风景还是一样的美丽,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少,唯独没有了声音,那样的世界我无法想象。没有声音,一切都是寂静的,所有的事物好像笼罩在死亡中一样,沉寂,没有生机,如同是等待死亡的绝望,让人窒息。没有声音的世界,无法忍受。一对在月球上的情侣,无法用声音传达彼此的爱意,只能流着泪,无助的做着手势,那样的情形让人心碎,让人无法喘息。 声音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相爱的人经由声音传达爱意;悲伤的人用痛苦的嚎叫发泄自己的哀伤;无情的人说出冷漠的话让人无法接近······声音的一个最大也是最好的代表,就是音乐。没有人可以否定音乐的重要性,为了让人们能听到更好的音乐,从而衍生出音乐人,音乐家,歌手这些职业。除了那些听力有障碍的人,每个人每天都能听到音乐,不同风格的,不同类型的,不同人的。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人们不管是在烦恼的,悲伤的时刻,还是快乐的,幸福的时候都会听音乐,音乐带来的意境会让你忘了所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以改善人的性格。音乐拖出了人性本质里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社会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觉。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问:“音乐有意义吗?”当然。海顿说:“艺术的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而音乐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和心情的调节剂,也是我们心灵的彼岸,精神的家园。庄重肃穆的音乐使人沉稳如山,轻快活泼的音乐使人飘忽如云,舒缓悠扬的音乐使人心静如水。音乐是你急躁不安是的一针镇定剂,是你忧伤感怀时的一抹笑容,是你灰心沮丧时的一句鼓舞,是你幸福快乐时的一个拥抱。生活中不能没有声音,无法缺少音乐,电影中也是同样。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导演统领下的一个群体的艺术。导演、编剧、录音、摄影、音乐、美术六大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个电影就不存在。而音乐与电影更是骨肉相连。 首先,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作效果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所看过的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就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而音乐在电影中作用,从奥斯卡金像奖中设置了最佳音乐奖,就可以得知。

声音基础概念与分类

声音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就是靠声音传递语言、交流思想的。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例如人的发声是由声带动引起的;扬声器发声则产生于扬声器膜片的振动;锣、鼓是靠锣面、鼓面膜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笛、箫等则依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正在发出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为声源,传播声音的必要条件。没有物体的振动有传声介质(如在真空中),同样也没有声音。声音不仅能在气体中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够传播。当声源在空气中振动中,使邻近的空气随之产生振动并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周传播,传至人耳将引起耳膜振动,最后通过听觉神经产生声音的感觉。 声音 是机械震动激发周围弹性媒质空气、液体、固体发生波动的现象,也称,声波。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声波是弹性介质内部的压力波动。介质内的单个分子,不管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会由于外来激励而失去平衡,周期的由起始位置来回振荡,通过碰撞使相邻微粒运动,这样可以导致介质压缩和膨胀,使声音向外传播。当压力差在每秒20—20000次的范围内变化时,人耳是可闻的。单位时间内一个物质微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赫兹HZ表示。 声音的描述: 1、声压:由于声音引起的压强变化就叫声压,一般用P表示,单位是Pa。人们正常讲话时,离开嘴巴0.5米处的声压大概是0.1帕,只有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 2、声压级:人耳主观上的响度感觉并不正比于声压的绝对值,而是更近于和声压的对数成正比,基于此,常用声压的相对大小来表示声压的强弱,称为声压级。 声压级(SPL)=20Lg(P/Pref) 单位:分贝(dB) 其中Pref=2×10(-5)Pa,是1千HZ声音刚好能觉察到的声压值。 3、频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K)HZ,人的年纪越大,对高频的听力会逐渐下降,比如50岁的人最高能听到的频率高端为13千赫。而60岁的人很少能听到8千赫以上的声音。 按频率分,声音可分为: 超低音 (60HZ以下) 低音 (60-150HZ) 中音 (150-1500HZ) 中高音 (1500-5000HZ) 高音 (5000HZ以上) 声音的三要素:音量(响度)、音调、音色 音量(响度):指人耳听觉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它不但与声波的振幅(声压级)有关,也与频率有关。

贫民窟电影音效分析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音效方面获奖情况: 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音效剪辑(提名)Tom Sayers / Glenn Freemantle 最佳混音Richard Pryke / Resul Pookutty / Ian Tapp 开头引出音效在影片中的地位作用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片是非常尖刻的,因为它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野蛮、暴力的发展着的孟买。但是,同时也用一股温暖的力量鼓舞着全世界的观众欢呼在热烈的结局中。它也许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危机的大时代背景下,给大家的一种理想世界的精神慰藉。而这些力量都是丰富而饱满的画面与绚丽的声音,通过技术性的有机结合所铸成的,所以我们小组将从声音在影片中应用技术的角度来作解析。 概念明晰? 音响:(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音效:(音效就是指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是指为增进一场面之真实感、气氛或戏剧讯息,而加于声带上的杂音或声音。所谓的声音则包括了乐音和效果音。包括数字音效、环境音效、MP3音效(普通音效、专业音效。)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音响等同于音效。 中间从音效与影片画面的关系开始讲 音效与画面(一共分为三方面) 总述:音效是画面的扩张与补充,加深画面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一层属性,除此之外它与画的不同组合或蒙太奇运用会让画面的表现更丰富且充满力量,或是它能通过艺术处理表现客观属性以外的含义。 1、音效在转场中的运用/作用(从三方面分析) 早期的电影转场一般都只限注重于画面,多应用画面淡入淡出,或者是圆形滑入之类画面转场技术来给观众一种影片叙述的段落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这样的手法给观

浅谈声音技术在电影史中的地位

浅谈声音技术在电影史中的地位 为了讨论电影声音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可以粗略地将电影声音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1)在电影史上称之为"无声电影"时期。这一时期大约从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的第一部"电影放映机"起,到1927年美国黑人歌手阿尔。乔生在银幕上向观众大声喊"朋友,你们并不是什么都听不到了吧!''止的32年;(2)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在1928年7月20日签署的《有声电影的未来(声明)》为标志的"经典声音理论"时期;(3)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现代声音理论时期。我们进行这样划分,仅仅是为了便于问题的讨论。事实上,严格的界限是难以确定的,除了受到我们所掌握的材料限制外,一种思潮或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此外,我们还不能忘记声音制作技术对电影声音的巨大影响。 尽管在电影史上存在一个"无声电影"时期,但从电影声音史的角度看,如前所述,她并不存在真正的"无声"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声音仍然对"电影艺术" 产生巨大影响,只不过她对纯视觉艺术的无声电影带来的麻烦比帮助要大得多。 严格地说,在电影诞生初期的影片,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游艺场的新奇节目,即使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噪声始终是干扰受众观影的首要因素。这时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根据听觉掩蔽效应,采用乐师或乐队临场演奏的方式消除这种干扰;后来,这种现场配乐或配音逐渐与影片内容相关。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为了改变现场音乐伴奏随意性大的问题,欧美音乐出版商专门为电影院编印"情绪音乐曲选",为各种情绪主调的场面选定现成的乐曲,供电影院乐师或乐队根据上映影片的内容事先编妥配曲系列。 音响效果一般采用事先录制唱片的方式,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常常出现声画配合不准确的笑话。由演员或歌手在银幕后面配合画面临场念词或唱歌的做法则比较少见。 初期的声画同步影片使用的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的"维他风"系统,即用大型唱片录音并利用机械连结装置造成声画同步,犹如当今的双片放映。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德国托比斯公司的光学录音还音系统所代替,有声电影的初步技术准备始告基本完成。这时的有声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算是一种技术发明。只有在爱森斯坦、克莱尔等一些电影艺术家发展了声画关系的不同形式(如音画对位、画外音等)之后,声音才真正成为电影的基本艺术元素。纯视觉艺术的无声电影开始蜕变为视听艺术的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是技术与市场结合的产物。在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方面,却遇到种种阻力——事实上,这种阻力至今在某种程度上还严重阻碍着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 固守电影是视觉艺术的人们认为,声音进入(无声)电影,破坏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完整性。尽管如此,电影声音并没有因此从电影中消失,而是以不可阻挡之势,越来越受到市场(受众)的欢迎。作为新的蒙太奇成分(作为同视觉形象组合在一起的一个独立部分)来加以处理的声音,必然会带来一些具有巨大力量的新手段,帮助我们表达和解决那些极其复杂的任务,此前我们一直苦于找不到克服这些任务的办法,因为电影的方法不完善,它只能利用视觉形象。" 《To be or not to be》的最早版本是在1942年恩斯特·刘别谦拍摄的,影片中的声音技术已经运用的相当娴熟,电影中的声音大概可以分为人声、音响、音乐。这部影片中,这三种声音的熟练运用,音响的效果可以观众更好的理解背景环境、事件的发展,以及对气氛情绪的渲染。人声的加入使得观众更容易了解剧情。适当的电影配乐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增加影片的感染力的作用,观众更容易被音乐带入紧张的气氛,更容易被震撼。换句话说,声音技术的加入,使得电影艺术的成功如虎添翼。譬如说,影片的开始,演员们在拍摄关于希特勒时代的一部戏,紧凑有序的:嗨,希特勒。明显让人有了那种喜剧的感觉,如果把声音扣除掉,只有视觉上的动作,那么这种喜剧的效果很难达到。 电影中声音的作用有三点:1.奠定影片基调与风格以更好的表达主体。2.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气氛。3.塑造人物形象。 总之,声音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其本身的价值,还是与画面配合的作用,都在整体上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深度层次感,最重要的是帮助创作者进行更好的表达。 戴乙篁 01080546

介绍胆机的分类和声音特点

介绍胆机的分类和声音特点
通俗的讲:从电极的数量来分,音频领域电子管大概就分三个类别: 1.三极管:三极管全部是直热式的,灯丝就是阴极,阴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由于屏极有正高压,而阴极有负压。在电场作用下,阴级向屏极发射电子,形成 电流,但电流的方向和电子发射的方向相反。三极管还有个控制栅极,由于他相 对阴极来说,电位为负,所以,当栅极输入交流音频信号的时候,栅极可以控制 阴极向屏极发射电子的数量,从而控制屏极电流变化。使屏极电路 2 端的电压发 生变化,这种能力使三极管具有放大信号的能力。其实所有的电子管原理都是如 此。其他类型不过是多增加了几个控制电极而已。
常见用在胆机三极管的代表有:2A3 300B 211 845 805 833 等等。 他们都是一个族的,输出功率从小到大。三极管一般都用做单端纯甲类放大输出, 也可以做推挽纯甲类输出和单端并联纯甲类输出,做 AB 类推挽输出意义不大。 而单端输出是首选。推挽则可以获得大功率,但音色相对不如单端理想。三极管 的优点是内阻小,阻尼系数高(对功放的控制力比较好些,但控制力并不完全取 决于阻尼系数),一般不加负反馈电路时候,就有 2-4,使用环路负反馈后可以 提高近 10 倍。三极管非线形失真相对比较小,但做单端输出时偶次波失真大, 所以泛音丰富,音色优美温暖润泽。三极管单端输出电压转换速率也高,瞬态特 性好,没有交越失真。缺点:功率灵敏太低,需要比较高的激励电压,给制作和 工艺都增加了不少难度,成本也相对高,这就是大功率三极管单端甲类胆机难以 普及的更本原因。三极管还有个主要的缺点:由于放大系数和信号的幅值有矛盾, 所以三极管必须要求放大系数低,否则截止栅压会降低,不允许有大信号输入。 三极管在做音频放大的时候虽然屏流高,跨导高,但输出功率都不大,一般民用 领域也就做到 805,单管输出近 50 瓦甲类功率,但成本很高,屏极必须吃到 1100V 电压,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很多厂家不愿意生产。三极管做单端输出的时候,电 源效率不高,只有 25%,绝大多数电能都当空调用了。这个也是功率做大,成 本急剧升高的原因,变压器要做得很大。
三极管做单端甲类输出的缺点都是体现在成本和制作工艺上,而不是声音品 质上,仅仅论声音的品质,可以说是达到了电子管功放的最理想状态,真是太多 的优点了。这也是鄙人常说的“单端甲类是终结”。(前提是在合理的电路设计和 良好的工艺水平下,否则,就很难说了)而厂家考虑问题的角度则和发烧友不同, 他们是从制造工艺的角度来考虑的,工艺难度大,势必高成本低利润。就这样简 单。特别是国产厂家。
2A3 :单管 A 类输出 3.5 瓦。做 AB1 类推挽输出,自给偏压时候,输出功率 10 瓦,做固定偏压输出时候可以有 15 瓦功率,再大,对功率管寿命影响很大。 音色:流畅,甜美,平衡,极其幼细。丝绒一般的光泽。虽然功率很小,但低频 表现明显优于普通的 300 B(西电不算),2A3 无论是单端还是推挽工作方式, 输出功率都太小。适合的喇叭很有限,必须是高灵敏度的。
300B:单管 A 类输出 6.5-8.5 瓦,这个时候音色最好。推挽 AB1 类输出在 15-17 瓦左右。 音色:高频飘逸,美艳,中频醇厚甜美。除了 WE300B 外,现代生产的 300B 在 平衡度,和低频的力度,量感上都有明显的缺陷。远没有西电的 300B 来得宽厚, 饱满,松软。所以,不要盲目的看见 300B 的胆机就象见了观音菩萨一样,顶礼 膜拜。厂家也就是抓住消费者的这个心态,大量推出 300B 胆机,由于他的功率

声音频率的划分

声音频率的划分 通常我们把听到的声音按照频率的范围划分为高中低等的几频,具体如下 1.极低频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低频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4.中频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5.中高频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6.高频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

噪声及分类的基本常识

噪声及分类的基本常识 一、噪声常识 1、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把那些不希望听见的声音称为噪声,如环境噪声、交通噪 声等。钢琴声是乐声,但对于正在学习或睡觉的人就成了扰人的噪声。 2、噪声是一种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它可 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声音可以通过介质(空气、固体或液体)进行传播,形成声波。当声波到达人耳,人们就听到声音,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反射、绕射、折射和干涉。声音有强弱之分,并用声压p来表示其大小。 3、声压可以用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表示。用对数方法将声压分为百十个级,称为声 压级。声压级的定义是:声压与参考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单位是dB(分贝)。 4、衡量声音强度的还有声强和声功率。 1)声强--是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或正比; 2)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声能,称之为声源的声功率。 5、人类只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 超声。 6、声波的幅值随时间的变化图称为声波的波形。如果波形是正弦波,则称为纯音。如 1000Hz声音就是指频率为1000Hz的纯音。如果波形是不规则的,或随机的,则称为噪声。如果噪声的幅值对时间的分布满足正态(高斯)分布曲线,则称为“无规噪声”。 7、如果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单位频带宽度噪声成分的强度与频率无关,也就是具有均匀 而连续的频谱,则此噪声称为“白噪声”。如果每单位频带宽度噪声的强度以每升高一倍频程下降3dB而变化,则此噪声称为“粉红噪声”,粉红噪声是在等比带宽内能量分布相等的连续谱噪声。 二、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1、机械噪声主要是由于固体振动而产生的,在机械运转中,由于机械撞击、磨擦、交 变的机械应力以及运转中因动力不平均等原因,使机械的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发生振动,从而辐射机械噪声,如机床、织布机、球磨机等产生的噪声。 2、当气体与气体、气体与其它物体(固体或液体)之间做高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滞 作用引起了气体扰动,就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类风机进排气噪声、喷气式飞机的轰声、内燃机排气、储气罐排气所产生的噪声,爆炸引起周围空气急速膨胀亦是一种空气动力性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动、磁致伸缩引起电磁部件振动而发生的噪声,如变压器 产生的噪声。 四、按照噪声的时间变化特性,可分为四种情况 1、稳定噪声:噪声的强度随时间变化不显著 2、周期性变化噪声:噪声的强度随时间有规律地起伏,周期性地时大时小的出现, 如蒸汽机车的噪声称为,如电机、织布机的噪声。 3、无规噪声:噪声随时间起伏变化无一定的规律,如街道交通噪声。 4、脉冲声:如果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不超过1s,并且两个连续爆 发声之间间隔大于1s,如冲床噪声、枪炮噪声等。 五、其它常见噪声 1、城市环境噪声:在噪声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工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声音剪接点的分类 【定义】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画面中声音的出现与终止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来选择的剪接点。电视摄像机同步录制的工作方式为电视片声音剪接点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分类】声音剪接点分为对话剪接点、音乐剪接点和音响剪接点。 对话剪接点 【定义】以画面中人物语言的内容为依据,结合语言的起始、语调、速度来确定剪接点。 【分类】对话剪接点可分为平行剪辑、交错剪辑两种表现形式。 平行剪辑(也称同位法),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 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有以下三种剪辑方法: 1、上下镜头切出切入时,画面与声音都留有一定的时空。上下两个镜头都要根据人物对话的情绪选择剪接点。这种剪辑方法在人物对话中最为常见。它表明,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就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的反应。 2、两个点的选择应是上个镜头声音一完即切,下个镜头声音则应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结合剧情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剪接点。这种剪接方法在人物对话中也较为常见。它表明,上一个镜头人物对话一结束,就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反应。 3、两个点的选择应是上一个镜头的声音一完即切出,下一个镜头一开始声音与画面即切入。这种剪辑方法在人物对话中并不常用,只有在剧情需要时(两人吵架,争得面红耳赤,或两个针锋相对的进行辩论等),用这种剪辑方法才合适,因为它有吵架或辩论的气氛和较强的节奏感。 交错剪辑(也称串位法),声音与人物画面不同时的切换,而是交错切出、切入。 人物对话的交错剪辑有两种剪辑方法: 1、上个镜头的人物画面切出后,声音拖到下个镜头的人物画面上。 2、上个镜头的声音切出后,画面内的人物表情动作在继续,而将下个镜头的声音接到上个镜头的人物表情动作中去。 音乐剪接点 1、歌曲、戏曲、器乐曲等音乐类节目的剪接点,以音乐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来选择。如电视片表现交响乐演奏,哪个乐器开始独奏,就将镜头切至哪个乐器,一般用近景、特写表现,合奏时切至全景,一般用全景表现。 2、是为烘托画面内容而配置的画外音乐,要注意将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度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段落画面已自然结束,而音乐尚未结束,这会给观众一种嘎然而止的不和谐感,所以表现了画外音乐对电视画面的依附性和重要性。 音响剪接点 【定义】指以画面内容为基础,在某一段效果音响的首尾选择的剪接点。 e.g.一个人坐在那深思,画面运用钟摆的滴答声来比喻人物此时此刻复杂、烦乱的心情,音响效果的剪接点就必须与画面内钟摆动作相匹配、相一致。又如:一些描写环境气氛的自然音响效果,如海水冲撞焦石所发出的巨响,潮落的水声,音响效果也必须与画面的海水的起幅、落幅动作一致。 一般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已经同步录制了同期声效果音响。而有一些画面或是由于拍摄距离太远,或是由于拍摄师忘记了打开话筒开关,没有录下同期声效果音响。这就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去选用音响资料,选择好音响剪接点,在音响方面做一些填补工作。 音响剪接点选择准确,可以使屏幕视听效果更加真实,选择不当则会产生虚假的感觉。

描写声音的词语分类

描写声音的词语分类 导读:【两个字】 (书声)琅琅 (大雨)哗哗 (蜜蜂)嗡嗡 (小猫)咪咪 (老鼠)吱吱(小雨)沙沙 (小牛)哞哞 (秋风)飒飒 (树枝)嚓嚓 (公鸡)喔喔 (乌鸦)哇哇(小鸡)叽叽 (小羊)咩咩 (青蛙)呱呱 (鸽子)咕咕 (小狗)汪汪 (小鸭)嘎嘎(雷声)隆隆 (鼓声)咚咚 (狂风)呼呼 【三个字】 哗啦啦:形容水流的声音。 轰隆隆:描写物体的声音特别的`大,有震耳欲聋的感觉。 噗噜噜:用来写泪珠一个劲往下掉。 嘀答答:形容水滴在石头上地上的声音。 乱哄哄:形容外界环境非常混乱的三个字的词语。 叮铃铃:般是用来形容铃铛的声音,非常的清脆。 淅沥沥:形容河流的词语。 乐滋滋:开心快乐发出的声音。 咕噜噜:水冒泡的声音。 笑嘻嘻: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微笑的abb词语,当然这种微笑是带有声音的。

静悄悄:形容一点声音没有,非常安静。 【四个字】 当当当当嗡嗡嗡嗡哔哔剥剥毕毕剥剥滴滴答答嚓嘎嚓嘎叽叽喳喳叽叽呱呱 乒乒乓乓唠唠叨叨嘟嘟囔囔劈劈啦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咕咚咕咚淅沥淅沥 嘟噜嘟噜朴隆朴隆哔里哔里呼噜呼噜当郎当郎啪拉啪拉卡拉卡拉唰拉唰拉 叮当叮当轰隆轰隆卜通卜通咕噜咕噜淅沥淅沥叽里咕噜叮零咚隆唭里硿咙 辟里啪拉呜里哇啦丁铃当郎叽哩呱啦叮铃当啷唏哩哗啦霹哩叭啦咚得隆咚 锵不隆锵淅沥沥沥哗啦啦啦娓娓动听天籁之音响彻云霄莺声燕语响遏行云 字正腔圆靡靡之音余音绕梁珠圆玉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惊天动地雷霆万钧 轩然大波燕语莺声娓娓动听 【描写声音的词语分类】 1.描写声音的词语大全 2.关于描写声音的词语 3.描写声音的词语精选

4.各类声音的描写的词语 5. 描写声音的词语总汇 6.描写声音的词语汇总 7.描写声音的词语 8.描写声音的简单词语 上文是关于描写声音的词语分类,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