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 走停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走停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走停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走停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 学会化线段图解决行程中的走停问题

2、 能够运用等式或比例解决较难的行程题

3、 学会如何用枚举法解行程题

本讲中的知识点较为复杂,主要讲行程过程中出现休息停顿等现象时的问题处理。解题办法比较驳杂。

模块一、停一次的走停问题 【例 1】 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 ,B 两城相向行驶,6时后可在途中某处相遇。甲车因途中发生故障抛

描,修理2.5时后才继续行驶,因此从出发到相遇经过7.5时。甲车从A 城到B 城共用多长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2.5时。由题意推知,两车相遇时,甲车实际行驶5时,乙车实际行驶7.5时。与计划的6时相

遇比较,甲车少行1时,乙车多行1.5时。也就是说甲车行1时的路程,乙车需行1.5时。进一步推知,乙车行7.5时的路程,甲车需行5时。所以,甲车从A 城到B 城共用7.5+5=12.5(时)。

【答案】12.5时

【例 2】 龟兔赛跑,同时出发,全程6990米,龟每分钟爬30米,兔每分钟跑330米,兔跑了10分钟就

停下来睡了215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龟和兔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比后到的快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先算出兔子跑了330103300?=(米),乌龟跑了30215106750?+=()(米)

,此时乌龟只余下69906750240-=(米)

,乌龟还需要240308÷=(分钟)到达终点,兔子在这段时间内跑了83302640?=(米)

,所以兔子一共跑330026405940+=(米).所以乌龟先到,快了699059401050-=(米)

. 【答案】1050米

【例 3】 快车与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 5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

12.5时,慢车到甲地停留1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2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多长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1时36分。快车5时行的路程慢车需行12.5-5=7.5(时),所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为7.5∶5

=3∶2。因为两车第一次相遇时共行甲、乙两地的一个单程,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三个单程,所以若两车都不停留,则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10时。现在慢车停留1时,快车停留2时,所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走停问题

以第一次相遇后11时,两车间的距离快车还需行60分,这段距离两车共行需3603632

?

=+(分)。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11时36分。

【答案】11时36分

【例 4】 邮递员早晨 7 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 12 千米上坡路,8 千米下坡

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 4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5 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 1 小时以后,又从

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20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20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

间为: 20÷4+20÷5=9 (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10-12=5 (时) 回到邮局。

【答案】5 时

【例 5】 一辆汽车原计划6小时从A 城到B 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

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 城,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就应该提高12千米/时,那么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3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即行驶了3小时,那么他后一半路程行驶了2.5小时,2.5小时比原来2.5

小时多行驶2.5×12=30千米。则原来的速度为30÷(3-2.5)=6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60×6=360(千米)

【答案】360千米

【巩固】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 750 米,预计 50 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的3/5时,

出了故障,用 5 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必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当以原速行驶到全程的3/5时,总时间也用了3/5,所以还剩下50×(1-3/5)=20分钟的路程;修

理完毕时还剩下20-5=15分钟,在剩下的这段路程上,预计时间与实际时间之比为 20 :15= 4 : 3,根据路程一定,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实际的速度与预定的速度之比也为 4 : 3,因此每分钟应比原来快750×4/3-750=250米.

【答案】250米

【例 6】 一列火车出发 1 小时后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4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 小

时.若出发 1 小时后又前进 90 公里再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4前进,则到

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出发 1 小时后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4

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 小时,所以后面以原速的34前进的时间比原定时间多用1.50.51-=小时,而速度为原来的34

,所用时间为原来的43,所以后面的一段路程原定时间为41(1)33

÷-=小时,原定全程为 4 小时;出发 1 小时后又前进 90 公里再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4

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类似分析可知又前进 90 公里后的那段路程原定时间为4(10.5)(1) 1.53

-÷-=小时.所以原速度行驶 90 公里需要1.5 小时,而原定全程为 4 小时,所以整个路程为 90 1.54240÷?=公里.

【答案】240公里

【例 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750米,预计50分钟到达.但汽车行驶到路程3/5时,出了

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的路程时,每分钟

必须比原来快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当以原速行驶到全程的53时,总时间也用了53,所以还剩下20)5

31(50=-?分钟的路程;修理完毕时还剩下15520=-分钟,在剩下的这段路程上,预计时间与实际时间之比为3:415:20=,

所以相应的速度之比为3:4,因此每分钟应比原来快2503

34750=-?米. 【答案】250米

【例 8】 甲每分钟走80千米,乙每分钟走60千米.两人在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E 相遇,如果

甲在途中休息7分钟,则两人在F 地相遇,已知为C 为AB 中点,而EC=FC ,那么AB 两地相

距多少千米?

A B C F E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由速度比甲:乙=4:3 得AE:BE=4:3 即假设AE 为4份,则BE 为3份. 因为C 为中点,且

EC=FC 所以AF=3份.在速度比不变的情况下,同样的时间甲走3份路程,乙应该走3×34=12

4份路程.那么,在甲休息时,乙多走的7分钟路程就相当于4份-12

4份=74份.AB 总距离为:(60×7)÷74

×7=1680千米

【答案】1680千米

【巩固】 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7小时,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9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

相对开出。中途货车因故停车2小时,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3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240

【答案】240

【例 9】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0.8倍.已知大轿

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它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后,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

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却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

从甲地出发.求小轿车追上大轿车的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小轿车晚于大轿车从甲地出发,先于大轿车到达乙地,说明两车一定在中间某时间相遇.如图

13-4,A(甲地)与B(乙地)中点记为C .则相遇地点可能在AC 之间,可能在C 点,也可能在CB 之间.另一方面,大轿车先出发17分钟,晚到4分钟,中间又停了5分钟,一共比小轿车多走16分,而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的0.8倍.从这里可以求出从A 到B 大、小轿车在不停的情况下各需要多少时间,再根据三种情况按顺序判断相遇地点在哪里.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的0.8倍,可以知道大轿车不停顿地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是小轿车的1.25倍;而由分析得出小轿车比

大轿车少用16分钟,用差倍问题可以得出走完全程小轿车需要用时:16÷(1.25-1)=64分钟.大轿车用时:64×1.25=80分钟.大轿车从A 到C 用时80÷2=40分钟,在C 停留5分钟,离开C 时10时45分.而小轿车在10时17分出发,经过64÷2=32分钟到达C ,即10时49分到达C .也就是说,小轿车在C 时,与大轿车相差大轿车4分钟行驶的路程.而另一方面,小轿车10时17+64分,即11时21分到达B ,此时大轿车距小轿车相差也是大轿车4分钟的行驶的路程,只不过这一次小轿车在前面.小轿车由在大轿车后面大轿车4分钟的路程,变为大轿车前距大轿车4分钟路程,易知小轿车一定在这两个时刻的中点与大轿车相遇,即10点49分与11时21分的中点相遇.即11时5分小轿车追上大轿车.

【答案】11时5分

【例 10】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小李驾驶汽车从甲地出发,两人同

时到达乙地.摩托车开始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中途减速后为每小时40千米.汽车速度是每小时

80千米,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0钟.那么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的多少小时?.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问为100÷80=1.25小时=1小时15分钟,加上中途停驶的10分钟,共用

时1小时25分钟.而小张先小李1小时出发,但却同时到达,所以小张从甲到乙共用了2小时25分钟,即2最小时.以下给出两种解法:

方法一:设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x 小时,有50×x +40×5210012x ??-= ???

,解得13

x =.所以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13小时. 方法二:如果全程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100÷50=2小时的时间,全程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100÷40=2.5小时.依据鸡兔同笼的思想知,小张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52.52

1122.526-=-的路程,即行驶了10015010063?=千米的路程,距出发5015033÷=小时. 【答案】

13小时

模块二、停多次的走停问题

【例 11】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3小时要停驶1小时。问:两地之间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488

【答案】1488

【例 12】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 35.8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4 千米,但每行 30 分

钟就休息 5 分钟;乙每小时行 12 千米,则经过________小时________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经过 2 小时 15 分钟的时候,甲实际行了 2 小时,行了 4×2=8千米,乙则行了1122274

?=千米,两人还相距 35.8-27-8=0.8千米,此时甲开始休息,乙再行 0.8÷12×60=4分钟就能与甲相遇.所以经过 2 小时 19 分的时候两人相遇.

【答案】2 小时 19 分

【巩固】 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B 地前进。甲每行5分钟休息2分钟;乙每行210

米休息3分钟。甲出发后50分钟到达B 地,乙到达B 地比甲迟了10分钟。已知两人最后一次的休息地点相距70米,两人的速度是每分钟行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50

【答案】50

【例 13】 在 400 米的环行跑道上,A ,B 两点相距 100 米。甲、乙两人分别从 A ,B 两点同时出发,

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甲每秒跑 5 米,乙每秒跑 4 米,每人每跑 100 米,都要停 10 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4星 【题型】填空

【解析】 甲实际跑 100/(5-4)=100(秒)时追上乙,甲跑 100/5=20(秒),休息 10 秒; 乙跑 100/4=25

(秒),休息 10 秒,甲实际跑 100 秒时,已经休息 4 次,刚跑完第 5 次,共用 140 秒; 这时乙实际跑了 100 秒,第 4 次休息结束。正好追上。

【答案】140 秒

【例 14】 绕湖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

度每走1小时后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

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4星 【题型】填空

【解析】 2时40分

【答案】2时40分

【例 15】 小红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小红下山的速度是

上山速度的2倍,如果上山用了3时50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上山用了3时50分,即60×3+50=230(分),由230÷(30+10)=5……30,得到上山休息了5次,

走了230-10×5=180(分).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2倍,所以下山走了180÷2=90(分).由90÷30=3知,下山途中休息了2次,所以下山共用90+5×2=100(分)=1时40分.

【答案】1时40分

【巩固】 某人上山时每走30分休息10分,下山每走30分休息5分。已知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

倍,如果上山用了3时50分,那么下山用多少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2时15分

【答案】2时15分

【例 16】 甲、乙两站相距42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

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到达乙站后停留1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站.则两车迎面相遇的地点离乙

站有多少千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两车相遇时,8402420和=?=S 千米,要用公式t v v S ?+=)(21和,应使得两车的时间保持一

致,而客车中途停留了1小时,可以看作货车提前行驶1小时,所以将此间货车行驶的40千米减去,取80040840和=-=S 千米,=t 客车行驶的时间)6040(800+÷=8=小时,因此客车行驶了60420480860+==?千米,相遇地点距离乙站60千米.

【答案】60千米

【例 17】 乙二人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

二人在距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一会儿,二人还将在距中点120

米处相遇.问:甲在途中停留了多少分钟?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第一次,甲比乙多走的路程2402120差=?=S 米,根据公式t v v S ?-=)(21差,可知两人的相

遇时间为12)6080(240=-÷min ,两地相距168012)6080(=?+米;两次相遇地点关于中点对称,则可知,乙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走的路程也是2402120差=?=S 米,所以乙比第一次多用了

460240=÷分钟;

甲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的路程也是240米,甲比第一次少用了380240=÷分钟,所以甲在途中停留了734=+分钟.

【答案】7分钟

【例 18】 甲、乙两人同时从 A 、 B 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 80米,乙每分钟行 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

两人在距中点的 C 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 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 D 处

相遇,且中点距 C 、 D 距离相等,问 A 、 B 两点相距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甲、乙两人速度比为 80 : 60 =4 : 3,相遇的时候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相遇时甲走了

全程的4/7,乙走了全程的3/7.第二次甲停留,乙没有停留,且前后两次相遇地点距离中点相等,所以第二次乙行了全程的4/7,甲行了全程的3/7.由于甲、乙速度比为 4 : 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3/7×3/4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甲行走期间乙走了,所以甲停留期间乙行了4/7-3/7×3/4=1/4,所以 A 、B 两点的距离为60×7÷1/4=1680(米).

【答案】1680米

【例 19】 某公共汽车线路中间有10个站。车有快车及慢车两种,快车车速是慢车车速的1.2倍。慢车每

站都停,快车则只停靠中间1个站,每站停留时间都是3分。当某次慢车发出40分后,快车从

同一始发站开出,两车恰好同时到达终点。问:快车从起点到终点共用多少时间?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68分。慢车比快车多停9个站,即多停27分,所以慢车比快车行驶的时间多40-27=13(分)。

因为快车速度是慢车的1.2倍,所以快车追上慢车多行13分的路程需要13÷(1.2-1)=65(分)。再加上快车停车的3分,快车从起点到终点共用65+3=68(分)。

【答案】68分

【例 20】 甲、乙两地铁路线长1000公里,列车从甲行驶到乙的途中停6站(不包括甲、乙),在每站停

车5分钟,不计在甲乙两站的停车时间,行驶全程共用11.5小时。火车提速10%后,如果停靠

车站及停车时间不变,行驶全程共用多少小时?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二试

【解析】 6站,共停5×6=30分钟=0.5小时,

原来速度为1000÷(11.5-0.5)=100011千米/小时

现在速度为100011×(1+10%)=100千米/小时

行驶全程需要1000÷100=10小时 加上停止的0.5小时,行驶全程共用10.5小时

【答案】10.5小时

【例 21】 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到B 地去。甲骑车每分行250米,每行驶10分后休息20分;乙不间歇

地步行,每分行100米。结果在甲即将休息的时刻两人同时到达B 地。问:A ,B 两地相距多

远?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0000米。出发后10分,甲、乙相距(250-100)×10=1500(米)。以后甲平均每分行2503

米,乙要追上甲1500醚,需要2501500100903??÷-= ???

(分)。乙从出发共行了100分,所以A ,B 两地相距 100×100=10000(米)。

【答案】10000米

【例 22】 骑车人沿公共汽车路线前进,他每分行300米,当他离始发站3000米时,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

站出发,公共汽车每分行700米,并且每行3分到达一站停车1分。问:公共汽车多长时间追

上骑车人?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11分。提示:列表计算:

【答案】11分

【例 23】 龟兔进行10000米跑步比赛。兔每分钟跑400米,龟每分钟跑80米,兔每跑5分钟歇25分钟,

谁先到达终点?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龟所用的时间是1000080125÷=(分钟),兔子跑的时间是1000040025

÷=(分钟),歇了(2551)25100÷-?=(分钟),共用25100125+=(分钟)。所用的时间相同,因此同时到达。 【答案】同时到达

【例 24】 龟兔赛跑,全程6千米,兔子每小时跑1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

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钟后玩20分钟,又跑2分钟后玩20分钟,再跑3分钟后玩20分钟……

问它们谁胜利了?胜利者到终点时,另一个距离终点还有多远?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乌龟不停的跑,所以乌龟跑完全程需要632÷=(小时),即120分钟,由于兔子边跑边玩,

120205123455=?++++++(),也就是兔子一共跑了12345520+++++=(分钟),跑了

2060155

÷?=(千米),即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刚刚跑了5千米,所以乌龟胜利了,领先兔子651-=(千米)

【答案】1千米

【巩固】 龟兔赛跑,全程5.2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0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乌龟不停地跑;但兔

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了1分钟然后玩15分钟,又跑2分钟然后玩15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15分钟,…….那么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

【考点】行程问题之走停问题【难度】3星【题型】填空

【解析】乌龟到达终点所需时间为5.2÷3×60=104分钟.

兔子如果不休息,则需要时间5.2÷20×60=15.6分钟.

而兔子休息的规律是跑1、2、3、…分钟后,休息15分钟.

因为15.6=1+2+3+4+5+0.6,所以兔子休息了5×15=75分钟,即兔子跑到终点所需时间为15.6+75=90.6分钟.

显然,兔子先到达,先乌龟104-90.6=13.4分钟达到终点.

【答案】兔子先到达,先乌龟104-90.6=13.4分钟达到终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 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一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小学奥数七大知识模块思维导图(奥数知识点汇总)

(1)包括了“速算与巧算、大小比较、估算、定义新运算”这四部分主要内容。 (2)整体计算部分涉及的难度范围很广,例如平方和、立方和等公式初高中也会接触,包括裂项法、放缩法等知识点也可以延伸到初高中。所以家长们根据孩子学习需求进行学习。

(1)整体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部分,包括“整除问题、约倍问题、带余除法、同余问题、余数性质、物不知其数”等几部分内容。 (2)整除部分的两大内容关系密切,与课本内容关联性大,基础题型难度不大,适用于大部分适龄学生。 (3)数论部分经常与计数结合,此时难度会明显增加,尤其是数论中的相关公式,对于普通适龄学生理解上会有难度,若学生有排列组合的基础,在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上相对就比较容易。家长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学习需求来安排这个板块的学习。

(1)包括“加乘原理、排列组合、抽屉原理、容斥原理与概率问题”几部分内容。 (2)对于计数板块的内容的深入学习通常是到高中才展开,有些甚至到文理分科后才学习,但是小学奥数阶段涉及的计数问题通常相对比较基础,不过对普通学生理解上存在较大难度,对于竞赛类的学生这部分内容还是需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排列组合。

(1)包含“直线型、曲线型及立体几何”三大部分的内容。 (2)“立体几何”中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小学同步课程关联性大,通常难度不会太深,适合适龄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相对也较高,“染色问题”更加考验学生空间感,难度跨度比较大;“五大模型”和“曲线型几何”的推导中会用到较多的比例和相似,对于图形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适中,家长在辅导孩子这部分内容时要根据孩子情况控制好难度,更加要注重方法的讲解。

最全奥数知识要点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内容从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到循环小数,包含了小学奥数七个模块的知识。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 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7 12的分数单位是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g、0.24g g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g、 g g 0.423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模块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模块 1. 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①(和-差)+ 2二较小数 较小数+差二较大数 和-较小数二较大数 ②(和+差)—2二较大数 较大数-差二较小数 和-较大数二较小数 和宁(倍数+ 1)=小数 小数x倍数二大数 和-小数二大数 差r倍数-i)=小数 小数X倍数二大数 小数+差二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 “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 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二段数+ 1 棵距x段数二总长棵数二段数-1 棵距x段数二总长棵数二段数 棵距X段数二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X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X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目录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鸡兔同笼问题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9、抽屉原理 10、定义新运算 11、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14、质数与合数 15、约数与倍数 16、余数及其应用 17、余数、同余与周期 18、数的整除 19、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20、分数拆分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22、完全平方数 23、比和比例 24、综合行程 25、工程问题 26、逻辑推理 27、立体图形 28、几何面积 29、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30、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1、浓度与配比 32、经济问题 33、简单方程 34、不定方程 35、循环小数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小学奥数最主要的30个知识点

小学奥数最主要的30个知识点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完整版)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汇总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相同)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一.公式 长方体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六个面; 正方本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有六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长立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半径2× ×高

圆锥体体积=半径2× ×高 × 税后利息=本金×存款时间×利率×(1-20%)二.运算意义

三.运算定律及性质 加法交换律:a +b =b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c 加减法的速算法:a -b =a -c -d 、 a+b =a +c +d 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积不变的性质:a×b=(a×c×( 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商不变的性质:a÷b=(a÷c ÷(b÷c、a÷b=(a×c ÷(b×c 四.数的整除 1.约数和倍数:如果数 a 能被数 b 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约数。 (如:20÷5=4 20是5的倍数;5是20的约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大全-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通用版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一、 计算 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1212......(......)n n a b a b a b a a a b ÷±÷±±÷=±±±÷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111a b c >>,则c>b>a.。形如:312123m m m n n n >>,则312123 n n n m m m <<。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①()2 1321+= ++n n n ②()()612121222++=+++n n n n ③()2 1n a n n n n =+=+ ④()()4121212 22333+=++=+++n n n n ⑤131171001???=?=abc abc abcabc ⑥()()b a b a b a -+=-2 2 ⑦1+2+3+4…(n-1)+n+(n-1)+…4+3+2+1=n 2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 奇×奇=奇 奇±偶=奇 奇×偶=偶 偶±偶=偶 偶×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abc =100a+10b+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特 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3、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4、奥数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

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七大模块36个知识

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内容从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到循环小数,包含了小学奥数七个模块的知识。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第一部分(知识点:L-6) 1.和差倍间题 和差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石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彌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一差)42=較小数 较小魏十差匚决大数和一 校小数二较尢数 ②雨1+差X2二校大数 较大第一差我小数和一较 大数二校小数 和倍数+X卜数 小数X倍数二大数- 和一小毎大數 差I倍澈 寸沁倍数二大数 恃+舉大数 关霹间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X总头数-总脚数)十(兔脚数- 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X总头数)十(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