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

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

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
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

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年级2011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吕志超学号1140902030 课程名称专业实验实验日期2013年3月13日实验地点3L216 指导老师胡建明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全回流及部分回流精馏操作,比较不同气液相流量及回流比对填料塔分离性能的影响。

2、测定全回流及部分回流操作下的理论平衡级数,并计算填料等板高度。

3、了解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在全回流下测定填料精馏塔的理论板数,只能评价不同结构的精馏塔及填料性能,不能反映实际操作条件下的分离性能。全回流下,要达到一定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虽为最少(对一定柱高而言,达到的分离能力为最大),但无产品馏出,无实用价值。

随着塔顶回流比的减小,塔顶产物量增加,但达到一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增加,即塔的分离能力下降。回流比减少到某一最小值时,需要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大,实际上不能达到特定的分离要求。

本实验采用全回流及部分回流操作,通过测定塔底与塔顶的浓度,计算或绘图得出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并由此计算填料的等板高度。

若从塔顶冷凝液中取出一定量的产品D(称为馏出液),回流量为L,且令

(1)

R为回流比。部分回流比下,精馏塔理论板数N T的计算,可用计算机用CAD 作图求得。塔的填料高度Z与理论板数N T之比为填料的等板高度,即:在工业生产上,最佳回流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设备费与操作费消耗,取其经济效果最佳时的回流比。

三、实验装置流程与试剂

1、试剂50%的乙醇水溶液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91011

8

32

112

13

14

1516

1718

7654

1-塔顶全凝器 2-塔头 3-测温铜电阻 4-玻璃内套管 5-玻璃外套管 6-上段测温铜电阻 7-精馏塔 8-下段测温铜电阻 9-取样口 10-塔釜 11-电加热包 12-分相器 13-三通旋塞 14-出液口 15-上段电加热 16-下段电加热 17-测温铜电阻 18-玻璃套管 四、实验方法步骤

1、本实验采用50%左右的乙醇水溶液作为试验液,将配制好的500ml 试验液加入蒸馏烧瓶内,并加入一定量沸石,以防爆沸。

2、启动加热电源,将釜内试液加热至沸。(开始加热用电压大致控制在满量程的70%)。

3、料液沸腾后,打开冷却水,开始全回流,适当补充塔釜料液至满刻度。

4、全回流30分钟以上,待操作状态完全稳定后,开始取塔顶、塔底样,用折光率仪进行分析。

5、调节回流比,在部分回流下操作,稳定一段时间后(20分钟),测定馏出液及塔底组成。

6、改变回流比,在选定的回流比下,稳定操作20分钟后,再次取样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

(1)为了保持回流温度恒定,一定要随时注意保持冷却水量不变。 (2)为了维持蒸发量恒定,一定要严密控制电热套的电压,适当而缓慢增加。

(3)注意调节好恒定回流比。回流比的调节采用两个流量计的阀门调节。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将实验设备及试验液的基本参数参考下列表格进行记录 (1)试液及设备基本参数 柱内径 D (mm ) 填料层高度 Z (mm ) 试验液用量 V (ml ) 全回流压差 ΔP O (mmH 2O)

25

1150

400

50

2、将操作条件与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时测得的各项实验数据,参考下表进行记录。

实验序号回流

ml/mi

n

塔顶采

出量

ml/min

塔顶

温度

塔釜

温度

压强降

mmH2O

塔顶釜液

折光

组成

折光

组成

1 全回流0 77.5 87.4 50 1.3643 75.89 1.3535 37.62

2 19.0 1.60 78.5 90.6 150 1.3651 83.75 1.3460 22.51

3 12.

4 2.26 83.1 97.4 140 1.365

5 87.09 1.3389 9.83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回流下理论板数和实际回流液量,蒸汽空塔速度,理论塔板数及等板高度。

①.由乙醇与折光率曲线图,求得不同回流情况下塔顶和塔釜液的组成,并

填入上表。

乙醇折光率——组成曲线

②.将不同回流比时的质量组成分数转化为摩尔分数并填入下表:

1 2 3

塔顶(摩尔分数)55.19 66.85 72.53

塔釜(摩尔分数)19.09 10.21 4.09

③.图解法求理论版层数:

I.全回流时:

由图知:N T=1.28 则:H OG=0.898m II.回流比R1=11.8(19.0ml/min)时:

由图知:N T=2.65 则:H OG=0.434m III. 回流比R1=5.49(12.4ml/min)时:

由图知:N T=4.35 则:H OG=0.264m

4、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等板高度标绘成曲线,并讨论之。

通过excel作出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等板高度标曲线如下图示:

塔板理论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GC 第二节 色谱理论基础fundamental of chromatograph theory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两种色谱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一、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1.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 半经验理论;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 (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2 22116545)()( ./b R R W t Y t n ==

?组分在t M 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3.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 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二、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1.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 = A + B /u + C ·u H :理论塔板高度, u :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 、B 、C 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 、 B 、 C 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A —涡流扩散项 A = 2λdp dp :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dp ↓,填充的越均匀,A ↓,H ↓,柱效n ↑。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 222/1)(16)(54.5b R R W t Y t n ==理有效 有效有效n L H W t Y t n b R R ===2'22/1')(16)(54.5

精馏塔操作和全塔效率的测定

实验四精馏塔操作和全塔效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充分利用计算机采集和控制系统具有的快速、大容量和实时处理的特点,进行精馏过程多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得出实验结论。以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 2.学会识别精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并分析这些操作状态对塔性能的影响。 3.学习精馏塔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掌握其影响因素。 4.测定精馏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学生对精馏过程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学生应在教师的协助下,独立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并自主实施。必须进行的实验内容为1?3,可供选做的实验内容为4?7,最少从中选做一个 1.研究开车过程中,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塔顶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测定精馏塔在全回流、稳定操作条件下,塔体内温度沿塔高的分布。 3测定精馏塔在全回流和某一回流比连续精馏时,稳定操作后的全塔理论塔板数、总板效率和塔体内温度沿塔高的分布。 4在部分回流、稳定操作条件下,测定塔体内温度沿塔高的分布和塔顶浓度随回流比的变化情况。 5.在部分回流、稳定操作条件下,测定塔体内温度沿塔高的分布和塔顶浓度随进料流量的变化情况。 6.在部分回流、稳定操作条件下,测定塔体内温度沿塔高的分布和塔顶浓度随进料组成的变化情况。 7.在部分回流、稳定操作条件下,测定塔体内温度沿塔高的分布和塔顶浓度随进料热状态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原理 对于二元物系,如已知其汽液平衡数据,则根据精馏塔的原料液组成,进料热状况,操作回流比及塔顶馏出液组成,塔底釜液组成可以求出该塔的理论板数N T。按照式(4- 1 ) 可以得到总板效率E T,其中N P为实际塔板数。 E T二业100% N P (4-1) 部分回流时,进料热状况参数的计算式为 C pm (t BP - t F ) r m (4-2)

实验二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

实验二填料精馏塔等板高度的测定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操作过程。在化工厂和实验室中,精馏操作通常被用来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无论是原料的准备或是产品的精制,往往需要应用精馏操作。精馏塔一般分两大类:填料塔和板式塔。实验室精密分馏采用填料精馏柱。评价精馏设备的分离能力,对于板式塔多采用塔板效率;对于填料塔常以单位高度填料层内所具有的理论板数(亦称理论级数)来表示,或以相当于一层理论板的填料层高度,即所谓的等板高度(亦称理论级当量高度)来表示。本实验是在玻璃精馏柱中,填以玻璃填料,以乙醇一水混合物为工作介质,测定填料的分离能力(即测定玻璃球填料的等板高度)。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了解填料精馏塔的结构。 掌握精密分馏的操作方法。 测定在一定汽、液相负荷条件下,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等板高度。 二、实验基本原理 通常采用在全回流条件下,当塔内达到传质、传热平衡时,测定其最小理论板数,进而求出等板高度HETP,来评价精馏柱和填料性能。采用全回流操作条件,达到给定分离目的所需要的理论板数最少,即设备的分离能力达到最大,测定时,免去了回流比等的影响。 精馏过程就是依据混合物中两组分挥发度不同,使未达到平衡的汽、液两相进行充分的接触,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使汽相中富含易挥发组分,液相中富含难挥发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接触时间有限且汽、液两相接触不可能十分充足,所以最终的相平衡是不易达到的,相平衡只是过程的极限状态。因此,在开发和设计分离设备时, 应使设备的分离能力尽量提高。对于二元物系可以根据相平衡数据及实验,测定设备的这种分离能力(或效率)。 对于本实验所涉及的乙醇一水二元物系,由相平衡数据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出相图(x-y相图)。由实验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釜液浓度xw及塔顶流出液浓度xD (均为摩尔分数),在相图上图解理论级数NT。根据等板高度的定义,便可以计算出填料的等板高度:

填料塔计算部分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原料气处理量:5000m3/h。 2、原料气组成:98%空气+%的氨气。 3、操作温度:20℃。 4、氢氟酸回收率:98%。 5、操作压强:常压。 6、吸收剂:清水。 7、填料选择:拉西环。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填料吸收塔的塔径,填料层的高度,填料层的压降的计算。 3.填料吸收塔的附属机构及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设计计算。 4.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 5.填料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

目录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4) 第一节塔设备的选型 (4) 第二节填料吸收塔方案的确定 (6) 第三节吸收剂的选择 (6) 第四节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7) 第二章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 第一节填料的类型 (7) 第二节填料的选择 (9) 第三章填料塔工艺尺寸 (10) 第一节基础物性数据 (10) 第二节物料衡算 (11) 第三节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2)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6) 第四章辅助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16) 第一节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6) 第二节支承板的选用 (17) 第三节管子、泵及风机的选用 (18) 第五章塔体附件设计 (20) 第一节塔的支座 (20) 第二节其他附件 (20)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第一节塔设备的选型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1、板式塔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传质机理如下所述:塔内液体依靠重力作用,由上层塔板的降液管流到下层塔板的受液盘,然后横向流过塔板,从另一侧的降液管流至下一层塔板。溢流堰的作用是使塔板上保持一定厚度的液层。气体则在压力差的推动下,自下而上穿过各层塔板的气体通道(泡罩、筛孔或浮阀等),分散成小股气流,鼓泡通过各层塔板的液层。在塔板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在板式塔中,气液两相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在正常操作下,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一般而论,板式塔的空塔速度较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操作弹性大,且造价低,检修、清洗方便,故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 2、填料塔 填料塔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它广泛应用于蒸馏、吸收、解吸、汽提、萃取、化学交换、洗涤和热交换等过程。几年来,由于填料塔研究工作已日益深入,填料结构的形式不断更新,填料性能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金属鞍环,改型鲍尔环及波纹填料等大通量、低压力降、高效率填料的开发,使大型填料塔不断地出现,并已推广到大型汽—液系统操作中,尤其是孔板波纹填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使其不仅在大规模生产中被采用,且由于其在许多方面优于各种塔盘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某些领域中,有取代板式塔的趋势。近年来,在蒸馏和吸收领域中,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型填料,特别是规整填料在大直径

填料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测定(精)

实验五 填料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测定 精馏操作是分离、精制化工产品的重要操作。塔的理论塔板数决定混合物 的分离程度,因此,理论板数的实际测定是极其重要的。在实验室内由精馏装 置测取某些数据,通过计算得到该值。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大型装置的理论 板数校核。目前包括实验室在内使用最多的是填料精馏塔。其理论板数与塔结 构、填料形状及尺寸有关。测定时要在固定结构的塔内以一定组成的混合物进 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填料塔的结构,学会安装、测试的操作技术。 2.掌握精馏理论,了解精馏操作的影响因素,学会填料精馏塔理论板 数的测定方法 3.掌握高纯度物质的提纯制备方法。 二. 实验原理 精馏是基于汽液平衡理论的一种分离方法。对于双组分理想溶液,平衡时 气相中易挥发组分浓度要比液相中的高;气相冷凝后再次进行汽液平衡,则气 相中易挥发组分浓度又相对提高,此种操作即是平衡蒸馏。经过多次重复的平 衡蒸馏可以使两种组分分离。平衡蒸馏中每次平衡都被看作是一块理论板。精 馏塔就是由许多块理论板组成的,理论板越多,塔的分离效率就越高。板式塔 的理论板数即为该塔的板数,而填料塔的理论板数用当量高度表示。填料精馏 塔的理论板与实际板数未必一致,其中存在塔效率问题。实验室测定填料精馏 塔的理论板数是采用间歇操作,可在回流或非回流条件下进行测定。最常用的 测定方法是在全回流条件下操作,可免去加回流比、馏出速度及其它变量影响,而且试剂能反复使用。不过要在稳定条件下同时测出塔顶、塔釜组成,再由该 组成通过计算或图解法进行求解。具体方法如下: 1.计算法 二元组份在塔内具有n 块理论板的第一块板的汽液平衡关系符合平衡方 程式为: 1 11y y -=w w N m x x -+11α (1) y 1——第一块板的气相组成 x w ——塔釜液的组成 m α——全塔(包括再沸器)α(相对挥发度)的几何平均值m α=w p αα N ——理论板数

基于Origin LabTalk 的精馏塔理论塔板数计算

基于Origin LabTalk 的精馏塔理论塔板数计算张巍青余静张宜飞赵强赵媛媛化学与化工学院 指导教师:于涛化学与化工学院 摘要:开发了一种使用Origin软件对精馏实验数据进行图解法处理的方法,以苯——甲苯混合液实验体系为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通过LabTalk脚本语言绘制出梯级图,以图解法分别求解出实验所需理论塔板数和加料板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高的特点,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 关键词:精馏实验;精馏计算;图解法;Origin软件 前言 精馏是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传质单元操作,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度的差异,以热能为媒介,实现混合物的高纯度分离,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等行业。因此,精馏实验也是化工原理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在计算精馏塔理论板数时, [1]一般采用逐板计算法(Lewis—Mathson法)或图解法(McCabe,Thiele法)。其中逐板计算法以双组分精馏的平衡线方程和操作线方程为基础,在计算过程中交替使用这两个方程求算塔内气液相组成,从而确定精馏所需理论板数。图解法的基本原理与逐板计算法完全相同,只是分别用相平衡曲线和操作线代替了逐板计算法中的相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并用画直角梯形线的方法代替了繁杂的计算。图解法的优点在于简便和直观,但准确性和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而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数据与图形处理,不仅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效 [2-3]率和精确度,还可有效地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素养。Origin是美国OriginLab公司开发的一种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具有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三节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包括塔径的计算、填料能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塔径的计算 1. 空塔气速的确定——泛点气速法 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u/u f =~ 贝恩(Bain )—霍根(Hougen )关联式 ,即: 2213lg V F L L u a g ρμερ?? ?????? ? ???????=A-K 14 18 V L V L w w ρρ???? ? ??? ?? (3-1) 即:1124 8 0.23100 1.18363202.59 1.1836lg[ ()1]0.0942 1.759.810.917998.24734.4998.2F u ?????? =- ? ? ??????? 所以:2 F u /(100/3)()= UF=3.974574742m/s 其中: f u ——泛点气速,m/s;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W L =㎏/h W V =7056.6kg/h A=; K=; 取u= F u =2.78220m/s 0.7631D = = = (3-2) 圆整塔径后 D=0.8m 1. 泛点速率校核:2 6000 3.31740.7850.83600 u = =?? m/s 则 F u u 在允许范围内 2. 根据填料规格校核:D/d=800/50=16根据表3-1符合 3. 液体喷淋密度的校核: (1) 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上液体的喷淋量。

(2) 最小润湿速率是指在塔的截面上,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的最小液体体积流量。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 的散装填料,可取最小润湿速率()3min 0.08m /m h w L ?为。 ()32min min 0.081008/w t U L m m h α==?=? (3-3) 22 5358.8957 10.6858min 0.75998.20.7850.8L L w U D ρ= ==>=???? (3-4) 经过以上校验,填料塔直径设计为D=800mm 合理。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110.049850.75320.03755Y mX ==?= (3-5) *220Y mX == (3-6)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求传质单元数 12 OG M Y Y N Y -= ? (3-7) ()* *1 1 22*11*22 () ln M Y Y Y Y Y Y Y Y Y ---?= -- (3-8) = 0.063830.00063830.03755 0.02627ln 0.0006383 -- = 3.2.2 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 0.75 0.10.05 2 0.2 2 21exp 1.45/t c l L t L L V t w l t l L U U U g ασαρσαασαμρ-????????? ? =--?? ? ? ??? ????? ?? ? (3-9) 即:αw/αt =0. 液体质量通量为:L u =WL/××=10666.5918kg/(㎡?h ) 气体质量通量为: V u =60000×=14045.78025kg/(㎡?h)

填料塔计算部分

二 基础物性参数的确定 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 气相物性参数 设计压力:101.3kPa ,温度:20C ? 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92621.7610/ 6.33610/L D cm s m h --=?=? 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查表得,氨气在0°C ,101.3kPa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17 2/cm s , 根据关系式换算出20C ?时的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33 2 2 0002 2 293.150.171273.150.189/0.06804/V P T D D P T cm s m h ??????==?? ? ? ??????? ==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i 0.05170.982929.27V i M y M ==?+?=∑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 m 101.329.27 1.2178.314293.15 V V m P M kg m R T ρ?= = =?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空气的粘度,查手册得20C ?空气粘度为

51.81100.065()V Pa s kg m h μ-=??=?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C ?时,氨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76.3a E kP = 相平衡常数 76.30.7532 101.3 E m P = == 溶解度系数 3 s 998.20.726076.318.02 L H km ol kPa m EM ρ= = =?? 4 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 1= 11 0.050.05263110.05 y Y y = =-- 出塔气相摩尔比 3 21(1)0.05263(10.98) 1.05310 A Y Y ?-=-=-=? 混合气体流量 33 0.1013(273.1520) 16.10100.1013273.15V N Q Q m h ? ?+==?? 惰性气体摩尔流量 273.15(10.05)636.1622.4 273.1520 V Q V km ol h = ? -=+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1212 L Y Y V Y m X -??= ? -??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 20X = m in 0.052630.0010530.73810.052630.7532L V -?? == ? ?? 取操作液气比为 m in 1.4L L V V ?? = ??? 1.40.7381 1.0333L V =?= 1.0333636.16657.34L kmol h =?=

实验十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全塔效率的测定

实验十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全塔效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精馏流程及原理; 2.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方法; 3.学会精馏塔效率的测定; 4.观察精馏过程中汽液两相在塔板上的接触情况; 5.了解回流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在全回流条件下的全塔效率; 2.在进料条件下:进料浓度约25~28%(体积百分数,以下用v 表示)的乙醇水溶液,达到塔顶馏出液乙醇浓度大于93%(v ),塔釜残液乙醇浓度小于3%(v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500mL 的采出量,记录下所有的实验参数; 3.要求控制料液进料量为3 L/h ,调节回流比,尽可能达到最大的塔顶馏出液浓度。 三、操作原理 精馏操作是分离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单元之一。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在塔板上传质、传热,气相逐板上升,液相逐板下降,层层接触,多次部分气化,部分冷凝,在塔顶得到较纯的轻组分,塔釜得到较纯的重组分,从而实现分离,实验物料是乙醇—水系统。 1.维持稳定连续精馏操作过程的条件 (1)根据进料量及其组成、以及分离要求,严格维持塔内的物料平衡 总物料平衡— F=D+W 若F >D+W ,塔釜液面上升,会发生淹塔;相反若F <D+W ,会引起塔釜干料,最终导致破坏精馏塔的正常操作。 各组分的物料平衡— Fx F = Dx D + Wx W 塔顶采出率 W D W F x x x x F D --= 若塔顶采出率过大,即使精馏塔有足够的分离能力,塔顶也不能获得合格产物。 (2)精馏塔的分离能力 在塔板数一定的情况下,正常的精馏操作要有足够的回流比,才能保证一定的分离效果,获得合格的产品,所以要严格控制回流量。 (3)精馏塔操作时,应有正常的汽液负荷量,避免不正常的操作状况 1) 严重的液沫夹带现象 2) 严重的漏液现象 3) 溢流液泛 2.产品不合格原因及调节方法 (1)由于物料不平衡而引起的不正常现象及调节方法

填料塔计算部分 (2)

二基础物性参数的确定 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C ?时,氨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相平衡常数 溶解度系数 4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 出塔气相摩尔比 混合气体流量 惰性气体摩尔流量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

取操作液气比为 Eckert 通用关联图: 气体质量流量为 液体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 Eckert 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根据关联图对应坐标可得 由表2-4-1可知 F φ=2601m - 取0.80.8 2.360 1.888/F u u m s ==?=

由 1.737 D===m 圆整塔径(常用的标准塔径有400mm、500mm、600mm、800mm、1000mm、1200mm、1400mm、1600mm、 2000mm、2200mm等)本设计方案取D=2000mm。 泛点率校核: 因为填料塔的适宜空塔气速一般取泛点气速的50%-80%,泛点率值在允许范围内。 填料塔规格校核: 2000 808 25 D d ==>(在允许范围之内)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max D 取8 h D =,则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4000mm,故不需分段 5.3填料层压降计算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 横坐标为 由表2-4-1得,1 176 P m φ- = 纵坐标为 查Eckert通用关联图,P ?/Z位于40g~50gPa/m范围内,取 P ?/Z=45g=441.45Pa/m

填料层压降为 ?=441.45?4.0=1765.80Pa P 6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6.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本设计的吸收塔气液相负荷相差不大,无固体悬浮物和液体粘度不大,加上设计建议是优先选用槽 盘式分布器,所以本设计选用槽盘式分布器。 6.2分布点密度计算 按Eckert建议值,1200 m,由于该塔喷淋密度较小,设计区分喷淋D≥时,喷淋点密度为42点/2 点密度为90点/2 m。 槽宽度为

精馏塔工艺工艺设计计算

第三章 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势穿过板上的液层,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象为分散相,液相为连续相,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本次设计的萃取剂回收塔为精馏塔,综合考虑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造价等因素将该精馏塔设计为筛板塔。 3.1 设计依据[6] 3.1.1 板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公式 (1) 塔的有效高度 T T T H E N Z )1( -= (3-1) 式中 Z –––––板式塔的有效高度,m ; –––––塔内所需要的理论板层数; –––––总板效率; –––––塔板间距,m 。 (2) 塔径的计算 u V D S π4= (3-2) 式中 D –––––塔径,m ; –––––气体体积流量,m 3 u –––––空塔气速, u =(0.6~0.8) (3-3) V V L C u ρρρ-=m a x (3-4) 式中 L ρ–––––液相密度,3

V ρ–––––气相密度,3 C –––––负荷因子, 2 .02020?? ? ??=L C C σ (3-5) 式中 C –––––操作物系的负荷因子, L σ–––––操作物系的液体表面张力, 3.1.2 板式塔的塔板工艺尺寸计算公式 (1) 溢流装置设计 W OW L h h h += (3-6) 式中 L h –––––板上清液层高度,m ; OW h –––––堰上液层高度,m 。 3 2100084.2??? ? ??=W h OW l L E h (3-7) 式中 h L –––––塔内液体流量,m ; E –––––液流收缩系数,取1。 h T f L H A 3600= θ≥3~5 (3-8) 006.00-=W h h (3-9) ' 360000u l L h W h = (3-10) 式中 u 0ˊ–––––液体通过底隙时的流速,。 (2) 踏板设计 开孔区面积a A : ??? ? ? ?+-=-r x r x r x A a 1 222s i n 1802π (3-11)

精馏塔效率的测定

精馏塔效率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①熟悉板式精馏塔和填料精馏塔的结构、性能与操作。 ②掌握板式塔全塔效率及填料塔等板高度的测定方法。 ③了解精馏操作中各项操作因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 2. 实验原理 板式精馏塔连续稳态操作时涉及的基本参数有:F 、D 、W 、F x 、D x 、W x 、α、R 、q 、E 、p N 共计11个,操作中必然满足的基本关系有以下几方面: ①物料平衡:包括总物料与各组分的平衡,基本衡算式为: W D F += (3-25) W D F Wx Dx Fx += (3-26) 式中:F 、D 、W — 进料,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流率,s m ol F x 、D x 、W x — 进料,塔顶、塔底产品中轻组分的摩尔分率,无因次 上述参量中,只有4个独立变量,通常F 、F x 、D 、W 确定,则D x 、W x 唯一确定。 ②相平衡:采用相对挥发度,则平衡方程为: ()x x y 11-+=αα (3-27) 式中:α— 平均相对挥发度,无因次 ③在分离效率E ,分离程度D x 、W x 确定的前提下,操作回流比R 与实际塔板数p N 的对应;若人为改变操作参数从而引起回流比的改变,在分离效率与塔板数固定的前提下,必然引起塔两端产品浓度的改变。 ④进料参数的固定,进料参数包括进料量F 与进料浓度F x ,进料的热状态参数q 以及引入进料的位置进N ,人为改变上述参数,必然破坏精馏塔已有的平衡,引起相应操作参数的改变,最终使塔建立新的平衡,从而改变分离效果。 除上述平衡外,精馏操作中还要满足热量的平衡,即塔底加热量与塔顶冷凝量的对应以及冷、热物料热量交换的平衡,在恒摩尔流假定的前提下,热量平衡与物料平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在数学描述中可以不再单独考虑。 常用的精馏塔效率分为单板效率和全塔效率。 单板效率亦称作默弗里效率,反映塔板实际增浓度与理论板增浓度的差距,可分别以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表示,气相默弗里效率的定义为: 11 +* +--=n n n n mv y y y y E (3-28) 式中:n y 、1+n y — 分别为离开和进入第n 块板的气流浓度 n * n y — 与离开第n 板的液流浓度n x 成平衡的气相浓度 全塔效率E 可看作精馏塔中各单板效率的平均值,是理论塔板数t N 与实际塔板数的比值:

填料塔计算部分

填料塔计算部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二 基础物性参数的确定 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 气相物性参数 设计压力: ,温度:20C ? 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92621.7610/ 6.33610/L D cm s m h --=?=? 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查表得,氨气在0°C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2/cm s , 根据关系式换算出20C ?时的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3 32 2 00022293.150.171273.150.189/0.06804/V P T D D P T cm s m h ?????? ==?? ? ? ??????? ==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i 0.05170.982929.27V i M y M ==?+?=∑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m 101.329.27 1.2178.314293.15 V Vm PM kg m RT ρ?===?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空气的粘度,查手册得20C ?空气粘度为 51.81100.065()V Pa s kg m h μ-=??=?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C ?时,氨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76.3a E kP = 相平衡常数 76.30.7532101.3 E m P === 溶解度系数 3s 998.2 0.726076.318.02 L H kmol kPa m EM ρ= = =?? 4 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 1= 110.05 0.05263110.05 y Y y ==-- 出塔气相摩尔比 321(1)0.05263(10.98) 1.05310A Y Y ?-=-=-=? 混合气体流量 330.1013(273.1520) 16.10100.1013273.15 V N Q Q m h ? ?+==?? 惰性气体摩尔流量 273.15(10.05)636.1622.4273.1520 V Q V kmol h =?-=+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1212 L Y Y V Y m X -??= ? -??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 20X = min 0.052630.0010530.73810.052630.7532L V -??== ??? 取操作液气比为 min 1.4L L V V ?? = ??? 1.40.7381 1.0333L V =?= 1.0333636.16657.34L kmol h =?= 1212()636.16(0.052630.001053) 0.0499657.34 V Y Y X X L -?-=+==

填料塔设计

1.填料塔的一般结构 填料塔可用于吸收气体等。填料塔的主要组件是:流体分配器,填料板或床限制板,填料,填料支架,液体收集器,液体再分配器等。 2.填料塔的设计步骤 (1)确定气液负荷,气液物理参数和特性,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出气口上述参数(2)填料的正确选择对塔的经济效果有重要影响。对于给定的设计条件,有多种填充物可供选择。因此,有必要对各种填料进行综合比较,限制床层,以选择理想的填料。 (3)塔径的计算:根据填料特性数据,系统物理参数和液气比计算出驱替速度,再乘以适当的系数,得出集液器设计的空塔气速度,以计算塔径。;或者直接使用从经验中获得的气体动能因子的设计值来计算塔的直径。 (4)填充层的总高度通过传质单位高度法或等板高度法算出。

(5)计算填料层的压降。如果压降超过极限值,则应调整填料的类型和尺寸或降低工作气体的速度,然后再重复计算直至满足条件。 (6)为了确保填料塔的预期性能,填料塔的其他内部组件(分配器,填料支座,再分配器,填料限位板等)必须具有适当的设计和结构。结构设计包括两部分:塔身设计和塔内构件设计。填料塔的内部组件包括:液体分配装置,液体再分配装置,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压板或床限制板等。这些内部构件的合理设计是确保正常运行和预期性能的重要条件。 废气处理设备 第六章小型吸收塔的设计32参考文献33设计师:武汉工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08级环境工程去除工艺气体中更多的有害成分以净化气体以进一步处理或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更多有害物质,以免造成空气污染。1.2吸收塔的应用塔式设备是气液传质设备,广泛用于炼油,化工,石家庄汕头化工等生产。根部列车塔中气液接触部分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根据气体和液体的接触方式的不同,吸收设备可分为两类:阶

填料塔的计算

一、 设计方案的确定 (一) 操作条件的确定 1.1吸收剂的选择 1.2装置流程的确定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1.4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45℃ 常压 (二)填料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1基础物性数据 ①液相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质量分数为30%MEA 的物性数据 7.熔 根据上式计算如下: 混合密度是:1013.865KG/M3 混合粘度0.001288 Pa ·s 暂取C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表面张力б=72.6dyn/cm=940896kg/h 3 ②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vm = y i M i =0.133*44+0.0381*64+0.7162*14+0.00005*96+0.1125*18 =20.347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ρvm = =??=301 314.805.333.101RT PMvm 101.6*20.347/(8.314*323)=0.769kg/m 3

混合气体粘度近似取空气粘度,手册28℃空气粘度为 μV =1.78×10-5Pa ·s=0.064kg/(m?h) 查手册得C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D V =1.8×10-5m 2/s=0.065m 2 /h 由文献时CO 2在MEA 中的亨利常数: 在水中亨利系数E=2.6?105kPa 相平衡常数为m=1.25596 .101106.25 =?=P E 溶解度系数为H= )/(1013.218 106.22.997345kPa m kmol E M s ??=??=-ρ 2.2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Y1=0.133/(1-0.133)= 0.153403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Y2= 0.153403×0.05=0.00767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V=992.1mol/s=275.58kmol/h 该吸收过程为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按下式计算,即 2121min /X m Y Y Y )V L ( --=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组成为X2=0 2121min /X m Y Y Y )V L ( --==(0.153403-0.00767)/(0.1534/1.78)=1.78 取操作液气比(?)为L/V=1.5L/V=1.5×1.78=2.67 L=2.67×275.58=735.7986kmol/h ∵V(Y1-Y2)=L(X1-X2) ∴X1=0.054581 ①塔径计算 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气相质量流量为 W V =13.74kg/s=49464kg/h 液相质量流量计算 即W L =735.7986×(0.7*18+0.3*54)=21190.99968kg/h Eckert 通用关联图横坐标为 0.011799 查埃克特通用关联图得226.02.0=??L L V F F g u μρρ?φ(查表相差不多) 查表(散装填料泛点填料因子平均值)得1260-=m F φ Uf=3.964272m/s 取u=0.8u F =0.8×3.352=2.6816m/s

填料塔计算和设计

填料塔计算和设计

填料塔计算和设计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填料塔设计 2012-11-20 一、填料塔结构 填料塔是以塔内装有大量的填料为相间接触构件的气液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在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限制填料随上升气流的运动。液体从塔顶加入,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接触连续通过填料层空隙,在填料表面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二、填料的类型及性能评价 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它提供了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相界面,是决定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因素。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等;规整填料按其几何结构可分为格栅填料、波纹填料、脉冲填料等,目前工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波纹填料,分为板波纹填料和网波纹填料; 填料的几何特性是评价填料性能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比表面积、空隙率、填料因子等。1.比表面积:单位体积填料层的填料表面积,其值越大,所提供的气液传质面积越大,性能越优; 2.空隙率:单位体积填料层的空隙体积;空隙率越大,气体通过的能力大且压降低;

3.填料因子:填料的比表面积与空隙率三次方的比值,它表示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其值越小,表面流体阻力越小。 三、填料塔设计基本步骤 1.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合理地选择填料; 2.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 3.计算填料层的压降; 4.进行填料塔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包括塔体设计及塔内件设计两部分。 四、填料塔设计 1.填料的选择 填料应根据分离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对填料的品种、规格和材质进行综合考虑。应尽量选用技术资料齐备,适用性能成熟的新型填料。对性能相近的填料,应根据它的特点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使所选用的填料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能使设备的投资和操作费最低。 (1)填料种类的选择 填料的传质效率要高:传质效率即分离效率,一般以每个理论级当量填料层高度表示,即HETP值; 填料的通量要大:在同样的液体负荷下,在保证具有较高传质效率的前提下,应选择具有较高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的填料; 填料层的压降要低:填料层压降越低,塔的动力消耗越低,操作费越小;对热敏性物系尤为重要;

实验一 填料塔分离效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一填料塔分离效率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一填料塔分离效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 (1) 了解系统表面张力对填料精馏塔效率的影响机理; (2) 测定甲酸–水系统在正、负系统范围的HETP。 二实验原理: 根据热力学分析,为使喷淋液能很好地润湿填料表面,在选择填料的材质时,要使固体 大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然而有时虽已满足上述热力学条件,但液膜仍的表面张力,,SVLV 会破裂形成沟流,这是由于混合液中低沸组分与高沸组分表面张力不同,随着塔内传质传热的进行,形成表面张力梯度,造成填料表面液膜的破碎,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根据系统中组分表面张力的大小,可将二元精馏系统分为下列三类: (1) 正系统:低沸组分的表面张力较低,即。当回流液下降时,液体的表面,,,,lhl 张力值逐渐增大。 ,LV (2) 负系统;与正系统相反,低沸组分的表面张力较高,即。因而回流液下,,,,lhl 降过程中表面张力,逐渐减小。 LV

(3) 中性系统:系统中低沸组分的表面张力与高沸组分的表面张力相近,即,,,,lh或两组分的挥发度差异甚小,使得回流液的表面张力值并不随着塔中的位置有多大变化。 在精馏操作中,由于传质与传热的结果,导致液膜表面不同区域的浓度或温度不均匀,使表面张力发生局部变化,形成表面张力梯度,从而引起表面层内液体的运动,产生Marangoni 效应。这一效应可引起界面处的不稳定,形成旋涡;也会造成界面的切向和法向脉动,而这些脉动有时又会引起界面的局部破裂,因此由玛兰哥尼(,arangoni)效应引起的局部流体运动反过来又影响传热传质。 填料塔内,相际接触面积的大小取决于液膜的稳定性,若液膜不稳定,液膜破裂形成沟流,使相际接触面积减少。由于液膜不均匀,传质也不均匀,液膜较薄的部分轻组分传出较多,重组分传入也较多,于是液膜薄的地方轻组分含量就比液膜厚的地方小,对正系统而言,如图2–29所示,由于轻组分的表面张力小于重组分,液膜薄的地方表面张力较大,而液膜 较厚部分的表面张力比较薄处小,表面张力差 推动液体从较厚处流向较薄处,这样液膜修 复,变得稳定。对于负系统,则情况相反,在 液膜较薄部分表面张力比液膜较厚部分的表 图1 表面张力梯度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面张力小,表面张力差使液体从较薄处流向较 厚处,这样液膜被撕裂形成沟流。实验证明, 正、负系统在填料塔中具有不同的传质效率, 图2 水–甲酸系统的x - y图负系统的等板高度(HETP)可比正系统大一倍甚至一倍以上。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第三节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包括塔径的计算、填料能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塔径的计算 1. 空塔气速的确定——泛点气速法 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u/u f =~ 贝恩(Bain )—霍根(Hougen )关联式 ,即: 221 3lg V F L L u a g ρμερ?? ?????? ? ?????? ?=A-K 14 18 V L V L w w ρρ???? ? ??? ?? (3-1) 即:1 124 8 0.23100 1.18363202.59 1.1836lg[ ()1]0.0942 1.759.810.917998.24734.4998.2F u ?????? =- ? ? ??????? 所以:2 F u /(100/3)()= UF=3.974574742m/s 其中: f u ——泛点气速,m/s;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23t m /m α--填料总比表面积, 33m /m ε--填料层空隙率 33 V 998.2/1.1836kg /m l kg m ρρ==液相密度。气相密度 W L =㎏/h W V =7056.6kg/h A=; K=; 取u= F u =2.78220m/s 0.7631D = = = (3-2) 圆整塔径后 D=0.8m 1. 泛点速率校核:26000 3.31740.7850.83600 u = =?? m/s

3.31740.83463.9746 F u u == 则 F u u 在允许范围内 2. 根据填料规格校核:D/d=800/50=16根据表3-1符合 3. 液体喷淋密度的校核: (1) 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上液体的喷淋量。 (2) 最小润湿速率是指在塔的截面上,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的最小液体体积流量。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 的散装填料,可取最小润湿速率 ()3min 0.08m /m h w L ?为。 ()32min min 0.081008/w t U L m m h α==?=? (3-3) 22 5358.8957 10.6858min 0.75998.20.7850.8L L w U D ρ= ==>=???? (3-4) 经过以上校验,填料塔直径设计为D=800mm 合理。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110.049850.75320.03755Y mX ==?= (3-5) *220Y mX == (3-6)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求传质单元数 12 OG M Y Y N Y -= ? (3-7) ()**1 1 2 2* 11* 22() ln M Y Y Y Y Y Y Y Y Y ---?= -- (3-8) = 0.063830.00063830.03755 0.02627ln 0.0006383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